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教育知识的高级教育人才,适应教育与发展的需要;2.培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育人才,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4.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道德操守的教育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内容和要求1.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需修读并通过一定的学分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领域的基础课程。
学生应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课程:学生需修读特定领域的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技术、学校领导与管理等。
学生应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论文或实践报告:学生需独立完成一定难度和水平的论文或实践报告。
学生应选择与自己专业方向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或实践,并撰写完整的论文或实践报告。
4.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5.论文答辩:学生需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经专家评审通过方可获得学位。
三、学制和学分要求1.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若学生需要延长学制,需经过导师和学院的审核批准。
2.学分要求:学生需修满一定的学分要求,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等。
学分要求根据具体条件而定,需通过学院相关部门的审核。
四、选拔和评价1.选拔要求:招生委员会将根据学生的学历、成绩、英语水平和面试表现等综合素质,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择优录取。
2.学业评价:学校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论文或实践报告的质量和答辩情况等进行学业评价,鼓励学生在学术上有所突破。
3.研究生奖励与处分:学校设立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在学业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将获得相应的奖励。
同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和违反学校纪律行为,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处分。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地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地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城环学院以“培养能够出色适应课程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优秀地理教师”为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
具体地说,未来教育硕士应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与本科毕业生相比有明显飞跃,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相比有自己的特色;有捕捉基础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有效的研究,推动实际工作;使所有学生均能享受一流的教学效果,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硕士中的少数人应能够成为国家级的优秀教师,大多数人应是省、市的学科带头人,整体上教育硕士应是能够进行素质教育的优秀人才。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学时 3学分基础外国语课 90学时 3学分教育学原理 60学时 3学分教育心理学 60学时 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 60学时 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60学时 3学分(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12学分)地理教学论 60学时 3 学分新课程标准解读 60学时 3 学分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60学时 3 学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60学时 3 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区域规划与管理 40学时 2 学分环境演变与防灾减灾 40学时 2 学分气候变化与人类生存环境演变 40学时 2 学分地理信息系统 40学时 2 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 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 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关于下发《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

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下发《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
教育发(2015)12号
各有关试点院校: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工作部署,2015年6月3日,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和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有关专家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
根据会议讨论结果,有关专家反复修改,形成《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附件一)、《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附件二),并经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网络评议表决通过。
现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办公室学位办(2015)28号“关于公布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确认结果的通知”,下发全日制、非全日制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望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附件一: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
附件二: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
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2015年7月28日。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政治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与专业领域招收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其本科专业应为人文社科类师范专业或非师范专业。
三、学制与学习方式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2年。
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年主要进行实践教学,包括到基础教育工作岗位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
四、培养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从基础教育领域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负责做好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实施。
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倡导教学改革,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能力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4学分)1外语(4学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3.教育原理(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5.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6.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1中学政治课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7.中学政治课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8.中学政治课教学原理与研究方法(2学分)9.中学政治课程改革与前沿问题研究(2学分)10德育原理及前沿问题研究(2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中学思政微格教学实践与评议(2学分)2.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学分)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学分)(四)实践教学(8学分)1.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
045110学科教学(地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职2013)

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2013年入学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代码: 045110 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地理)学制:三年学习方式:非全日制二、专业领域介绍:本专业是在2002年开始招生的“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地理学教育方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特色和优势是:1、具有坚实的地理学科专业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基础学院的“地理科学”本科专业为广州市名牌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均为硕士点和重点学科。
近年来,地理教育硕士导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和省、厅、市、校级等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编著及出版著作和教材等科研、教研成果一大批。
获省、市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并建设了省级重点课程、市级名牌专业和多门市级、校级精品课程及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取得显著成果。
2、导师队伍实力雄厚为地理教育服务成效卓著本专业现有12位地理教育硕士导师(教授6人,副教授6人),其中院长陈健飞教授现任教育部地理科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三位教授任省基础教育教材评审专家。
现聘有校外教育硕士导师10人,其中4人为地理特级教师。
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成功申报并主编出版了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广东版)及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主审《广东地理》、《广州地理》等地方教材;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密切合作,主持或参与新课程改革省、市教师培训工作,主编出版《初中地理校本培训指导手册》并参与历年广东省高考命题工作。
已建立起一批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培养地理教育硕士和提升在职教师素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坚实的学科教育基础理论和宽广的地理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具有教师气质与人格、具有较强沟通能力、较高职业道德水准、较强专业能力和全面专业素养、能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教研或管理工作的基础教育战线应用型专门人才。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专业素养、扎实专业基础、广泛的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方法的高级教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内容(一)课程教育1.学科基础知识培养通过系统、全面、深入地学习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等,培养学生的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学科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需选择培养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学习,比如学校教育管理、教育评估与测量、学习与发展心理学等,使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开展相关研究。
3.选修课程培养(二)科研能力培养1.科研方法训练学生需系统学习科研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包括文献检索、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2.学术论文写作训练学生需参与科研论文的撰写,培养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和能力,并通过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与分享。
(三)实践能力培养1.实习学生需参加教育实习,了解和熟悉教育实践工作的流程、规律和要求,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2.社会实践学生需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教育现状和教育问题,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培养方式(一)学术指导每位研究生需指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包括选课指导、科研指导和论文写作等。
(二)研讨会定期组织研讨会,学生需参加并提交研究进展报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四、研究生论文学生须在培养期间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
五、培养评价按照学校的正常教学安排进行课程考核,根据学生的学业表现、科研成果和实习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备注:以上为一般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不同学校和学科领域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以相关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培养方案为准。
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

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
学
一、概述
学科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培养方案旨在为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精准学科教学,从而实现其学术能力的有效提升。
本培养方案围绕学科教学的内容、目标、资源配置和评价制度等方面,对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全面梳理。
二、培养目标
学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包括:
1、培养学生对教育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以及具备良好的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等;
3、培养学生具备研究型学习思维及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到教育研究中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习得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开展完整的教育课题、发表文章和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教育学科知识: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及发展趋势,到
各个学科的重要理论及实践运用,学科涵盖系统性地学习教育学基本理论,熟悉教育学基础知识;
2、英语能力:培养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具备英语应用能力,通过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训练,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
教育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从
事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能力:(1)深刻理解教育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撰写和发表教育管
理相关的论文和报告;
(3)具备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管
理实际问题;
(4)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能够协调和管理教育管理工作;
(5)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和应对教育管
理领域的变化。
2.培养课程:
(1)基础课程:教育管理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
(2)专业课程: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管理、学校管理、教育评价与监控等;
(3)实践课程:教育实践、实习、实践调研等;
(4)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的课程,如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3.培养方式:
(1)课堂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2)实践培训:通过实习、实践调研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导师指导:为每位学生指定一位具有丰富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
导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地理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一)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忠诚于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修养;有敬业奉献、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品质。
(二)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宽厚的地理专业基础,在地理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三)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及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地理学科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1.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2.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方式进行,实行学分制。
3.培养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和中小学的双导师制,共同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中小学导师参与实践过程、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部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互认,共享优质资源。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课程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五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公共学位必修课程(4学分)1.外国语 (2学分,外语通过六级水平考试者免修)2.政治理论课 (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二)学位基础课程(8学分)1.教育学原理 (2学分)2.课程与教学论 (2学分)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2学分)4.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2学分)(三)专业必修课程(10学分)1.学科教学论(地理) (2学分)2.中学地理名师教学案例赏析 (2学分)3.中学地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2学分)4.地理学科发展前沿专题 (2学分)5.地理学理论与方法 (2学分)(四)专业选修课程(至少6学分)1.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专题 (2学分)2.校本课程开发专题 (2学分)3.信息化教学研究 (2学分)4.班级管理学 (2学分)5.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 (2学分)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2学分)7.人文地理学 (2学分)8.灾害地理学 (2学分)技术应用与实践 (2学分)9.“3S”(五)教育实践研究(6学分)在职学习头两年的年度考核合格,对工作进行年度总结和反思,写出总结和反思报告,不少于4千字,获得2学分。
专硕地理类

专硕地理类
1. 培养目标:专硕地理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地理研究、教学和实际应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 专业方向:专硕地理类涵盖了多个专业方向,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3. 课程设置:专硕地理类的课程设置包括了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将学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理统计分析、环境评估与管理、城市规划与设计等相关课程。
4. 实践环节:专硕地理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常需要参与实地考察、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和项目实践等活动,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职业发展:专硕地理类毕业生可以在科研机构、高校、政府部门、环保机构、地理信息技术公司、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等领域从事地理研究、教学、咨询、规划和管理等工作。
6. 考研准备:如果你有意报考专硕地理类专业,需要提前了解各高校的招生要求和考试科目,并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准备。
同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总之,专硕地理类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的专业领域,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地理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优化探讨

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优化探讨作者:张广花,邹宁,王晓俊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7期张广花,邹宁,王晓俊(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摘要:以完善学科教学(地理)专业课程设置为目标,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等9所国内高校进行调查、对比与分析,认为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除有较大共性之外,还存在着专业型学位特色不明显、实践类课程较少、选修类课程设置差异较大、实习时间较短等问题。
依据《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河南大学等高校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加强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提高选修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优化实践教学模式与时间安排等改革对策。
关键词: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优化中图分类号:G64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7)07-0076-03收稿日期:20161221基金项目:河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资助项目(Y1421002)作者简介:张广花(1980- ),女,河南郸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1问题的提出2009年9月,教育部对地理教育专业研究生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各试点院校开始扩大招收以地理师范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由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逐步跨越到学术与应用型人才均衡发展。
经调查,2014年我国共有43所高校设有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点。
然而在专业转型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多方面的问题。
如因受到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和经验的影响,培养出的教育硕士缺乏明显的专业学位特色[1],普遍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2]。
如何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成为目前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文拟以地理学科为例,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探讨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的培养问题,以期对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发。
2课程设置现状分析本文选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大学9所高校(以下师范大学简称“师大”)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这9所高校的培养方案以及对部分高校研究生的网上调查,认为这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具有3个方面的特点。
东北师大地理学硕士培养方案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地理学0705)适用专业: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人文地理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20湿地科学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术型、应用型地理科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突出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地理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地理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地理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一)自然地理学专业1.综合自然地理2.生物地理3.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4.土壤地理5.全新世演变与自然灾害6.水资源与水环境(二)人文地理学专业1.区域经济地理与区域开发2.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3.文化地理与区域旅游开发4.经贸地理与物流(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模型2.GIS理论与应用开发3.定量遥感4.地理系统建模与应用5.现代地图学(四)湿地科学专业1.湿地植被生态2.湿地资源3.湿地环境三、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2-3年。
全日制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非全日制硕士生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5年,而且在学期间应至少有一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低于27学分。
完成规定的文献阅读、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并考核合格,准予毕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培养环节(1)文献阅读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地理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读的经典文献如下,阅读和考核要求是通过通读,能够对地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观点和理论脉络有基本了解,并对其中的重要内容有独立思考。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科教学(地理)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地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10一、专业领域简介本专业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学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地理教育科研等方面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地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地理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地理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2年,特殊情况允许延长学习年限一年。
五、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脱产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方式。
2.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一学年。
3.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4.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注重研究生实际工作经验的提升,提高研究生应具备的教师专业素养。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1.外语(2学分)2.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3.教育学原理(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1.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2.地理课程与教材分析(2 学分)3.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4.地理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3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3.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4. 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5. 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6. 地理比较教育研究(2学分)7.地理学思想史(2学分)8.环境教育(含可持续发展教育) (2学分)9.地理信息系统与中学地理教育(2学分)10.遥感与中学地理教学(2学分)11.科学思想史专题(2学分)12.全球气候变化(2学分)(四)实践教学(8学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学科教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专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这里介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培养方案,旨在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一、专业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系统的学科教学理论基础;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开展学科教学相关的研究工作;3.培养学生具备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科教学工作;4.培养学生具备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二、培养方案组成1.课程学习学生需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必修课程包括学科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研究方向确定。
2.科研训练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或科研实践活动,了解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和研究进展,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研训练的内容可以包括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学生还需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
3.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实践教学活动,掌握实际教学方法和技巧,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实践教学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思、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4.论文撰写学生需根据研究方向和课题要求,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论文需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体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方案具体安排1.入学前培训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学科教学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学校可以组织入学前培训,包括学科教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学术研究方法的培训等。
2.课程学习学生通过参加课堂学习、研讨会、学术报告等形式,全面系统地学习学科教学的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科教学能力和素质。
3.科研训练学生在培养期间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或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并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
4.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实践教学活动,融入教学团队中,了解实际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10)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地理教师。
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地理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与培养方式的实务性及可操作性。
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课程、项目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鼓励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分要求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实践四个模块。
学位基础课主要指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应掌握的基础类课程,包括公共学位基础课和专业学位基础课,总学分17学分;专业必修课主要指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应掌握的专业技术类课程,总学分10学分;专业选修课总学分应不低于6学分;专业实践是本专业学位的实际工作,包括科学研究、专业调研、专业实验、专业实习等,总学分为8学分。
此外,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补修1-2门本学科本科生必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一)学位基础课
1.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3学分)
2.英语(4学分)
3.教育技术学(2学分)
4.教育学原理(2学分)
5.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6.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7.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
1.地理课程与教材分析(2学分)
2.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学分)
3.地理学科基础与前沿(4学分)
4.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2 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
1.区域可持续发展(2学分)
2.遥感技术与应用(2学分)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2 学分)
4.全球变化(2学分)
5.地理学思想史(2学分)
(四)专业实践(8学分)
1. 教学实践
2. 学术活动
六、专业实践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七、考核方式
学位基础课考核方式一律为考试,按百分制记分,达70分为合格;专业必修课考核方式一律为考试,按百分制记分,达60分为合格;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可以是考试或考查,考试按百分制记分,达60分为合格,考查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专业实践是本专业学位(领域)的实际工作,包括科学研究、专业调研、专业实验、专业实习等,专业实践的考核按“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下”五个等级评定。
八、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二)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发给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相应硕士专业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