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关于胃息肉临床治疗及病理分析的探讨
关于胃息肉临床治疗及病理分析的探讨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息肉的临床表现并对其治疗方法。
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接受治疗的579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其内镜报告、幽门杆菌和病理诊断进行分析。
结果:这些患者中12例患者的息肉为于贲门、102例子位于胃底、112例患者位于胃体、其他的患者位于胃窦。
结论:胃息肉大部分直径都小于1厘米,采用内镜治疗胃息肉安全有效,对于有胃镜禁忌的患者应该在首次内镜检查时对息肉予以切除。
关键词:胃息肉;治疗;病理胃息肉主要是指胃粘膜的局部性病变,胃息肉原来是一种不容易被人察觉的疾病随着胃镜的使用,胃息肉的发现率越来越高,胃息肉病理类型与发生息肉的大小的关系极为密切并且有转为化胃癌的可能。
从医学上讲胃息肉是一种癌前疾病,转变为癌症的可能性为12%左右,但是发生恶性癌变的可能性却只有1%左右。
因此,对胃息肉的临床治疗及病理进行分析和探是非常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分析1.1 一般资料分析:本次研究采用的资料是来本院做胃镜的1548例患者中其中被确诊为胃息肉的579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168人,占患者人数的2.1%,女性患者为411人,站患者人数的5.5%。
男女比例基本上是1∶2.45。
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7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4.7岁。
病程的长短也各不一样,有的在半年左右有的在20年左右。
其中单发病例542例,多发病例37例,在这579例患者中其中复发的有20例。
本组中由体检发现的患者35例,其他的544例患者全部是由于顽固性上腹部症状久治不愈而进行胃镜检查发现的,之前从来没有进行过正规的抗幽门杆菌治疗。
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上腹不适、泛酸烧心、暖气恶心、消化道出血、胸骨后疼痛、纳差乏力、哽咽下咽困难还有极少数患者表现为为胃底贲门部息肉。
1.2 方法分析:本次检查使用的器材有OLMPUS-260胃镜、高频电发生器、活检钳、电凝切圈套器及异物钳。
内镜医师使用胃镜对患者的食管、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对胃息肉的大小、形态、个数和部位进行检查。
胃肠道息肉的病理诊断分析
胃肠道息肉的病理诊断分析目的对胃肠道息肉的病理进行诊断分析。
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2例胃肠道息肉患者进行病理诊断,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101例,试验组进行内镜下钳夹活检术,对照组进行内镜切除术病理诊断,观察两组的病理检查结果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的病理诊断出胃底腺息肉有8例(7.92%)、炎性息肉中35例(34.65%)、增生性息肉中有32例(31.68%)、管状腺瘤中有21例(20.79%)、异型增生中有5例(4.95%)和炎性纤维性息肉中有0例(0.00%)与对照组诊断结果相比,内镜下的钳夹活检术的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7%)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肠道息肉的病理类型较复杂,需进行早期诊断而进行有效的治疗,内镜下的钳夹活检术的病理诊断结果在炎性和增生性息肉的患者中与内镜切除术的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诊断率较高,利于诊断后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且不容易发生并发症。
标签:胃肠道息肉;病理诊断;分析胃肠道息肉主要是由于胃肠道粘膜组织的病变而向胃肠道的空腔内逐渐增生成息肉,分为有蒂息肉和无蒂息肉,主要的临床类型为胃底腺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异型增生和炎性纤维性息肉等,临床上传统的活检方法为内镜切除术,近些年来逐渐采用内镜下的钳夹活检术对此类疾病进行诊断分析,为研究胃肠道息肉的病理诊断结果状况,特选取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病理鉴别诊断的101例胃肠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分析研究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的病例为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202例胃肠道息肉,按其进行病理诊断结果的不同分成试验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患者66例,女患者35例,年龄为45~69岁,平均年龄为(57.6±11.2)岁;试验组中男患者70例,女患者31例,年龄为50~70岁,平均年龄为(62.6±11.2)岁。
胃部息肉病理报告
胃部息肉病理报告摘要本文所述为一例胃部息肉病理报告。
通过病理组织学的分析和鉴定,确定该胃部息肉为良性息肉,并对其病理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引言胃部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主要由胃内黏膜组织的增生引起。
它通常以黏膜表面上突出的肿瘤样结构呈息肉状,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和胃肠道出血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了解胃部息肉的病理特征对于确诊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病例描述病人信息•年龄:56岁•性别:男性•主要症状:上腹部不适病理检查该病例通过胃镜检查发现胃部肿物,随后送至病理科进行进一步的组织学分析。
组织学表现病理学观察发现,该胃部息肉位于贲门区,大小约为0.8cm × 0.6cm × 0.5cm。
切面呈光滑的黏膜样结构,并且表面凹凸不平。
微观描述光镜下观察,该息肉主要由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包括上皮细胞、腺体细胞和纤维组织。
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形成腺体结构。
腺体管腔中充满了黏液样物质,并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纤维组织以及少量血管可见。
免疫组化染色为了进一步确认该胃部息肉的类型,我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显示,该息肉呈阴性表达CK20和CK7,并且CD34染色显示少量血管。
诊断结果综合病理组织学的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我们最终对该胃部息肉的病理诊断为: - 胃部良性息肉 - 组织学类型:腺瘤型息肉讨论胃部良性息肉是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所发现的病变之一。
其典型的病理特征是上皮细胞和腺体组织的增生,形成息肉样突起。
这种类型的息肉通常在消化道黏膜上形成,尺寸较小且常见于老年人。
虽然大多数胃部息肉为良性病变,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发展为胃癌。
因此,对于发现的胃部息肉,及时进行病理学的鉴定和诊断十分重要。
对于胃部良性息肉,一般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而是通过内窥镜切除术进行治疗。
通过完整切除息肉,可以避免其进一步发展和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并且,对于切除的息肉组织应进行病理学的进一步分析,以确保完整切除并排查是否存在癌变的可能。
消化道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总结
消化道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总结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消化道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均经内镜检查及病理学组织检查确诊,于内镜下行活检钳钳除,氩离子灼烧、高频电凝切割、套扎器套扎或黏膜下切除等多种治疗。
结果上消化道息肉以胃息肉多见;经病理学检查以增生性息肉为主,占66.19%。
大肠息肉以乙状结肠、直肠多见,经病理学检查主要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占48.96%,且伴不典型增生占36.46%。
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100.00%。
结论消化道息肉治疗是预防消化道肿瘤的重要手段,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安全、多次重复治疗的特点,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化道息肉;病理学特点;内窥镜检查;临床方案消化道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疾病,可致出血,随着的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发生消化道肿瘤。
因消化道息肉癌前期病变,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由此,本院对进行内镜检查的消化道息肉患者235例进行分析,并在内镜下采取多种治疗方法(行活检钳钳除,氩离子灼烧、高频电凝切割、套扎器套扎或黏膜下切除等),已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235例,均经内镜检查确诊,男124例,女111例,年龄2~78岁,平均年龄(43.2±12.5)岁;疾病类型:①上消化道息肉139例(59.15%),男74例,女65例;常见症状有上腹部不适,症状无特异性,部分患者有反酸、嗳气、上腹部胀痛、灼热等症状;其中食管息肉25例,单发21例、多发4例,胃窦39例,单发21例、多发18例,胃息肉54例,单发41例、多发13例,十二指肠息肉21例,单发14例、多发7例。
②大肠息肉96例(40.85%),男50例,女46例;常见的症状有腹泻、便秘、上腹部胀痛不适,且部分患者有便血;其中直肠49例,单发31例、多发18例,横结肠19例,单发13例、多发6例,降结肠15例,单发11例、多发4例,升结肠13例,单发8例、多发5例。
胃息肉病理报告
胃息肉病理报告
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就诊日期,2021年10月15日。
临床诊断:
1. 胃息肉。
2. 胃疼痛。
病理所见:
镜下可见胃黏膜上有一大小约0.5cm的息肉状突起,表面光滑,呈蓝红色,质地较软,未见明显溃疡或出血。
HE染色示息肉内部血管丰富,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染色示,CD34(+)、CD117(-)、DOG-1(-)、S-100(-)、Desmin(-)、SMA(-)、Ki-67(<1%),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达特点,符合胃黏膜上间质瘤的病理特征。
诊断意见:
1. 胃息肉,腺瘤样息肉,良性。
2. 胃黏膜上间质瘤,低度恶性潜能。
讨论:
胃息肉是指黏膜上局限性突起的病变,可以是良性的腺瘤样息肉,也可以是低度恶性潜能的间质瘤。
本例患者镜下所见息肉状突起表面光滑,呈蓝红色,质地较软,未见明显溃疡或出血,符合腺瘤样息肉的特征。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息肉内部血管丰富,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同时Ki-67标记指数低于1%,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达特点,符合胃黏膜上间质瘤的病理特征。
因此,诊断为胃息肉,腺瘤样息肉,良性,同时伴有胃黏膜上间质瘤,低度恶性潜能。
结论:
患者所见胃息肉为腺瘤样息肉,良性,但同时伴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胃黏膜上间
质瘤,需要密切随访观察。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时就医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胃肠道息肉和息肉病的内镜及病理诊断分析
胃肠道息肉和息肉病的内镜及病理诊断分析胃肠道息肉是胃肠粘膜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病变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可单发亦可多发,若数目众多、分布广泛则称为息肉病。
因为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学检查成为诊断胃肠道息肉的主要手段。
胃肠道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与癌的关系密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变率,是癌前病变或状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对胃肠道息肉及息肉病患者的内镜表现及病理活检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经电子内镜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胃肠道息肉及息肉病。
在2436例行内镜检查患者中,检出息肉及息肉病85例,其中单发性息肉79例(92.9%),多发性息肉6例(7.1%),复发3例。
病程1天至20年。
其中男性61.2%(52/85),女性38.8%(33/85);年龄最小15岁,最大76岁,平均(44.3±18.6)岁。
其中≦30岁13例(15.3%),31~40岁17例(20%),41~50岁21例(24.7%),51~60岁18例(21.2%),61~70岁15例(17.6%),﹥70岁1例(1%)。
1.2检查前准备患者无内镜检查的禁忌症,行胃镜检查禁食12小时,行电子肠镜检查前一天进食无渣流质饮食,检查当天将复方乙二醇电解质加入饮用水中,于检查前4小时开始服用,分次口服,首次600ml,以后每隔20分钟服用300ml,直至服完总量2000ml,肛门排出液转为清亮。
若患者无麻醉禁忌症,可对患者采取异丙酚静脉麻醉。
1.3检查方法使用Fujinon-450电子内镜,观察息肉的分布、位置、大小、形态、表现(是否水肿、充血、糜烂等)。
患者取侧卧位进行检查,调整好内镜视野,充分暴露息肉,于息肉根部注射5‰肾上腺素盐水0.5~1.5ml,使用圈套器牵拉,使息肉离开消化道壁,再用高频电流切除息肉。
电切后全部组织送病理组织检查,确定其病理分型及有无恶变。
胃镜息肉病理报告
胃镜息肉病理报告1. 引言胃镜息肉病理报告是通过对胃镜检查中发现的息肉进行病理学分析,以确定其良性或恶性性质,并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胃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内窥镜检查方法,通过将一根灵活的光纤插入患者的食道、胃和十二指肠,可以观察到胃黏膜的细微变化,包括息肉的发生。
2. 患者信息•患者姓名:X先生/女士•性别:男/女•年龄:X岁•就诊日期:YYYY年MM月DD日3. 检查结果3.1 总结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发现胃内一个直径为X cm的息肉,位于胃的X部位。
以下是具体息肉的病理学分析。
3.2 病理分析3.2.1 形态学特征该息肉呈X形状,表面光滑,颜色均一。
切面呈淡红色,质地较软。
镜下观察,该息肉由结缔组织和腺上皮构成。
3.2.2 腺体变化镜下观察显示该息肉中的腺体排列方式正常,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增生、异型增殖或癌变的迹象。
3.2.3 间质纤维化该息肉的间质没有明显的纤维化,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呈正常分布。
3.3 诊断根据上述病理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得出以下诊断:•病理类型:非典型增生型息肉•位置:位于胃的X部位•直径:X cm4. 结论与建议根据病理诊断结果,该息肉为非典型增生型息肉,为良性病变。
鉴于其大小较大,建议进行手术切除。
切除后将样本送病理科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其完全切除并排除任何潜在的恶性病变。
此外,患者需要进行术后随访,以监测其恢复情况。
5. 参考文献1.摘自国内某医学期刊的相关研究论文2.其他相关文献以上是这份胃镜息肉病理报告的详细内容。
根据病理分析诊断结果,医生可以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和随访建议。
胃息肉的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分析
胃息肉的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分析管星庆【摘要】目的探讨胃息肉的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12消化内科收治的120例胃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病理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共检出息肉142枚.病理增生性息肉(40.8%)和炎性息肉(30.8%)占有比例较高.腺瘤性息肉(1.7%)较少.其中>60岁患者胃息肉发病率高于≤40岁及41 ~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最大径≤0.5 cm发生率高于0.5 ~2.0 cm和>2.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息肉发生率高于胃窦部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均一次性内镜切除,未出现穿孔、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术后对患者随访1 a,5例(4.20%)患者复发.结论胃息肉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病理类型中以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占有比例高,且多发于胃体,直径较小.采用内镜治疗效果显著.【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3【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内镜;胃息肉;病理特点【作者】管星庆【作者单位】河南新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新县 4655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体积较小时症状常不明显,多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导致临床诊断困难性大,部分胃息肉有发生癌变可能。
现对120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胃息肉的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01—2014-12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20例胃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
男女比为71∶49;年龄21~74岁,平均61.20岁。
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钡餐检查、病理检查确诊。
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均无其他胃部疾病、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和严重精神疾病,能与人正常沟通。
胃息肉病理报告活性
胃息肉病理报告活性胃息肉是指胃黏膜上出现的肿块,其形态和组织学结构可以通过病理检查来确定。
胃息肉病理报告活性是对胃息肉组织进行细致的病理学评估,并描述其不同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的特征。
以下是对胃息肉病理报告活性进行步骤分析的详细介绍。
前言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
然而,某些类型的胃息肉可能具有潜在的恶变风险,因此对其进行病理学评估非常重要。
下面将以一份胃息肉病理报告活性为例,逐步解析其内容。
报告信息病理报告首先会包含病例的基本信息,例如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和就诊日期。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样本描述接下来,报告会详细描述送检的样本特征。
主要包括胃息肉的位置、大小、颜色、形状和表面特征等。
这些描述为对病变的进一步评估提供了基础。
组织学特征在报告的核心部分,会对胃息肉的组织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这包括胃息肉的组织类型、细胞类型、细胞形态和细胞排列方式等。
常见的组织类型有腺瘤型、息肉样增生、炎症息肉等。
细胞类型可能包括腺细胞、上皮细胞、纤维细胞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组织和细胞,还会描述其在正常组织中的对比特征。
细胞学特征在细胞学特征部分,报告将对胃息肉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
例如,对于腺瘤型息肉,报告会描述腺体的形成程度、核分裂活跃度、细胞核大小和核浓染性等细胞学特征。
恶变风险评估对于一些类型的胃息肉,存在恶变的潜在风险。
因此,报告会对胃息肉的恶变风险进行评估。
这会基于细胞学特征、组织学类型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判断。
评估结果通常会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
临床意义和建议最后,报告会总结胃息肉的临床意义和建议。
根据病理学评估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报告会提供进一步治疗或随访建议。
结语胃息肉病理报告活性是对胃息肉组织进行细致评估的重要环节。
通过病理学评估,能够确定胃息肉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评估恶变风险,并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建议。
胃息肉的病理诊断分析
胃息肉的病理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对胃息肉的病理进行诊断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98例胃息肉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99例,观察组行内镜下钳夹活检术检查,对照组行内镜切除术,观察与比较两组病理检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病理诊断准确性较对照组,明显高于后者(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于后者(P<0.05)。
结论胃息肉有着较复杂的病理类型,需开展早期诊断与治疗,内镜下钳夹活检术相比内镜切除术,有着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对治疗方法的选取有利。
关键词:胃息肉;病理诊断;钳夹活检术胃息肉实际就是胃粘膜组织发生病变而增生至胃空腔内所形成的息肉,此病症有两种类别,即无蒂息肉与有蒂息肉,炎性纤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胃底腺息肉比较多见[1]。
临床多用内镜切除术行活检检查。
伴随近年来内镜下钳夹活检术的日渐成熟,其逐渐被应用到临床疾病诊断中。
为了深入剖析胃息肉的病理诊断结果,本次研究特选取本院收治的198例胃息肉患者,分别用内镜下钳夹活检术检查与内镜切除术实施病理诊断,比较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98例胃息肉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99例,对照组中,男65例,女34例,年龄区间45~68岁,平均(57.5±11.1)岁;观察组中,男64例,女35例,年龄区间45~67岁,平均(57.4±11.0)岁。
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观察组于内镜下,开展钳夹活检术,方法针对无蒂息肉者,则实施粘膜下切除术,对于有蒂息肉者,则基于圈套器辅助下,行高频电切术。
当患者身体得以恢复,且对手术可耐受时,对照组则开展内镜切除术治疗,方法将活检钳张开,长度6mm,对各息肉均取下2块息肉标本,实施活检,用福尔马林溶液(10%)进行浸泡,送实验室开展病理诊断检查。
胃息肉病理报告
胃息肉病理报告胃息肉是指胃黏膜上的良性肿瘤,它通常是由于长期胃部炎症或其他因素引起。
如果发现胃息肉,医生往往会建议进行胃镜检查,并获取胃息肉的病理报告。
这份报告是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一、患者信息与临床资料病理报告的首要部分是患者的个人信息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
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就诊时间、症状描述、病史、家族病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了解病情背景和判断治疗方式非常关键。
二、病理标本信息病理报告还会详细描述患者提供的病理标本。
这些标本通常是通过胃镜检查时取得的组织样本,也包括了显微镜下所见的各种形态特征。
病理标本的取样方法和数量不同,可能会对病理报告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这部分的信息对于医生诊断和治疗意见的制定至关重要。
三、镜下病理结果描述病理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关于胃息肉组织的镜下病理结果描述。
这部分会详细描述肿瘤的类型、大小、形态结构、细胞学特征等。
例如,如果发现细胞异常增生、组织结构紊乱等恶性特征,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
同时,描述中还会包括相关的病理指标,如组织学分级、分期等等,这些数据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四、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理报告的下一部分是关于具体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理医生会根据胃息肉的特征和病理学知识,得出对患者的诊断结论。
例如,结论可能是胃息肉良性或恶性程度的评估,或是不同类型的胃息肉的鉴别诊断。
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患者治疗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
五、病理报告中的特殊检测项目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在胃息肉的病理报告中添加特殊检测项目。
这些项目通常是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评估预后风险。
例如,免疫组化染色、分子遗传学检测等,这些检测能够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六、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病理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
这部分会对病理结果进行解读,并给出针对该诊断的治疗建议和预后风险评估。
临床意义的交代有助于医生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关注点。
胃息肉的临床、内镜特征和病理特点分析
o d s Th e c l i n i c a l o f 4 4 0 p a t i e n t s wi t h g a s t r i c p o l y p s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Re s u l t s Ga s t r i c po l y ps o f a l l pa t h o — l o g i c a l s o ts r i nc r e a s e d wi t h a g e,e s p e c i a l l y a f t e r 4 0. F e ma l e p a t e i n t s s e e me d a l i t t l e mo r e t ha n ma l e . Th e f un d i c g l a nd
C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l i n i c , g a s t r o s e o p i e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g a s t r i c p o l y p s . Me t h -
肠胃息肉手术病理报告
肠胃息肉手术病理报告肠胃息肉手术病理报告患者姓名:XXX 年龄:XX 性别:XX住院号:XXXXXXXX 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临床摘要:患者于XXXX年XX月XX日因腹痛、腹胀、便血等症状就诊于本院胃肠外科门诊。
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后,行肠胃息肉手术治疗。
现于术后送病理科进一步检查。
病理所见:肠胃切除标本,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
胃黏膜粘液分泌增多,呈灰黄色。
胃粘膜表面见多个息肉样隆起,约0.3-0.5cm大小,呈赤黄色,质地较软,可见部分黏液表面覆盖。
结肠黏膜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病理诊断:1. 胃多发息肉2. 十二指肠多发息肉3. 小肠多发息肉病理分析:本次手术标本显示患者胃、十二指肠和小肠均有多发息肉病变。
病理表现为胃黏膜表面多个隆起,大小约0.3-0.5cm,呈赤黄色。
病理诊断为胃多发息肉。
此外,十二指肠和小肠同样有多个息肉病变,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多发息肉和小肠多发息肉。
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好发于胃体部位。
其组织学分类包括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类腺瘤性息肉等。
在本次手术标本中,胃黏膜表面见多个隆起,病理特点符合腺瘤性息肉的特征。
该病变通常与胃黏膜非典型增生相关,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是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十二指肠和小肠多发息肉是相对罕见的病变。
其形成机制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患有家族腺瘤性息肉病(FAP)或肠息肉-混合瘤综合征(HAMARTOMA-POLYPOSIS SYNDROME,HPS)的个体更容易发生多发性息肉。
结论:根据以上病理分析,本次手术切除标本显示患者肠胃存在多发息肉病变,病理诊断为胃多发息肉、十二指肠多发息肉和小肠多发息肉。
根据病理结果,建议患者继续密切随访,并根据医生的进一步诊治建议进行相应治疗,以预防息肉进一步发展和恶变。
胃息肉病理报告
胃息肉病理报告近年来,胃息肉在我国成为了越来越常见的胃部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人被发现患有胃息肉后选择进行胃部手术治疗。
在手术治疗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诊胃息肉的性质和大小。
而胃息肉的病理学报告则成为了医生确定治疗方法和方案的重要依据。
胃息肉的病理学报告内容包括:1. 病理类型:胃息肉的病理学类型通常分为非息肉性病变和息肉性病变。
非息肉性病变通常是直接发生在胃壁上的病变,如胃溃疡和胃癌等。
而息肉性病变则表现为一块突起的息肉,可以是单个或者多个。
2. 良恶性评价:评价胃息肉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是病理报告的重要内容。
如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胃息肉为恶性,医生将需要进一步考虑术前治疗和手术的选择。
3. 大小和数量:胃息肉的大小和数量对治疗方案也有很大影响。
大的胃息肉通常需要手术切除,而小的胃息肉则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4. 组织结构和细胞学特点:病理学报告还需要对胃息肉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学特点进行描述。
这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分析。
为了让病理学报告更加准确和详细,医生通常会提供多种检查结果和样本,包括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检查、内窥镜检查和组织切片检查等。
这些检查结果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病理学报告的准确度和精度。
需要注意的是,病理学报告仅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胃息肉的参考,不应该替代其他检查和检验结果。
患者和医生需要共同努力,搜集和分析所有的病情资料,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胃息肉的病理学报告是诊断和治疗胃息肉的重要依据。
医生需要根据病理学报告的结果,结合其他检查和检验结果,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胃息肉病理报告解读
胃息肉病理报告解读
胃息肉病理报告的解读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息肉类型:胃息肉可以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等多种
类型。
不同类型的息肉在病理报告中会有不同的描述,例如,腺瘤性息肉
可能会描述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等。
2.息肉大小:息肉的大小是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较小
的息肉良性的可能性较大,而较大的息肉则可能有恶性转化的风险。
病理
报告中会描述息肉的大小,以便医生判断其性质。
3.组织学特征:病理报告中会详细描述息肉的组织学特征,例如细胞的形
态、核分裂情况、细胞排列方式等。
这些特征对于判断息肉的良恶性以及
恶性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4.切缘情况:切缘是指息肉切除后的边缘,病理报告中会描述切缘是否干
净,是否有癌细胞浸润等情况。
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息肉是否已经切除干
净,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5.其他发现:病理报告中还可能包括其他有关发现,例如是否有其他部位的
转移、是否有淋巴结肿大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胃息肉病理报告的解读需要关注多个方面,包括息肉类型、大小、组织学特征、切缘情况以及其他发现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如果您对病理报告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内镜治疗111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 z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V I P N o , 3 I n t e r n a l
7 5 0
Ch i n J Ga s t r o e n t e r o l ,2 01 3,Vo 1 .1 8,No . 1 2
内镜 治 疗 1 1 1例 胃 息 肉 的 临 床 病 理 特 征 分 析
冯 智 ’ 胡 尔西旦 ・ 那斯 尔 古 丽 巴哈 尔 ・司马 义
t r e a t e d u n d e r e n d o s c o p y .M 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1 1 1 p a t i e n t s wi t h g a s t r i c p o l ps y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1 0 t o J a n u a r y 2 0 1 3 a t T h e F i r s t
Me d i c i n e ,T h e F i r s t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X o i n j i a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U r u m q i ( 8 3 0 0 5 4 )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t o : G u l i b a h a e r‘ S I MA Y I , E m a i l : x i n j i a n g g u l i b a h a e r @1 6 3 . c o n r
胃息肉268例临床病理及内镜特征分析
胃息肉268例临床病理及内镜特征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及内镜下特征。
方法:收集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期间经电子胃镜及病理学诊断为胃息肉患者2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共完成电子胃镜检查3117例,共检出胃息肉患者260例,检出率为8.34%(260/3117)。
女性胃息肉的总体检出率为10.21%(152/1489),明显高于男性的6.63%(108/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49岁、50~59岁、≥60岁3个年龄组中女性胃息肉的检出率亦分别高于男性(9.15%、5.38%、10.05%vs 5.88%、13.12%、9.82%,均P<0.001)。
内镜下胃息肉主要以胃体部位(41.92%)和胃底部位(25.00%)多发;内镜下所见有72.69%的患者的息肉大小(最大直径)<0.5cm;山田分型以山田Ⅱ型(56.15%)最多。
病理学显示,胃息肉患者以增生性息肉最常见(43.46%),其次为炎性息肉(34.62%)。
结论:本结果将有助于寻找疾病发病规律,为胃息肉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胃息肉;胃镜;临床;病理【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6-0037-02Analysis of clinical, pathological and endoscopic features of 268 cases of gastric polypsSong Ying,Zhang Keli(Corresponding author),Hu Yingying,Han Xu,Liao Hongliang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Leshan People's Hospital,Leshan,Sichuan 61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and endoscopic features of gastric polyps.Methods 268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 diagnosed by electronic gastroscope and pathology from December 2018 to November 2019 in Leshan City Central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From December 2018 to November 2019, 3117 cases of gastric polyps were examined by electronic gastroscopy in our hospital, 260 cases ofgastric polyps were detecte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8.34% (260 / 3117). The total physical examination rate of gastric polyps in women was 10.2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in men (6.63%) (P < 0.001); the detection rate of gastric polyps in women aged 40~49, 50~59 and ≥ 60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in men (9.15% vs 5.38%, 10.05% vs 5.88%, 13.12% vs 9.82, all P <0.001). Under endoscopy, most of the gastric polyps were located at the stomach body (41.92%)and the stomach bottom (25.00%); 72.69% of the patients had polyp size (maximum diameter) <0.5cm; Yamada type II (56.15%) was the most. Pathological findings showed that hyperplastic polyps were the most common (43.46%), followed by inflammatory polyps (34.62%). 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be helpful to find the law of disease incidence and provide referencefor the population study of gastric polyps..【Key words】Gastric polyp;Gastroscope;Clinical;Pathology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表面的宽基底或带蒂的良性突起状乳头状病变组织,通常无明显症状,有超过90%以上的胃息肉是在行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1-2]。
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何晋德;廖晓云;刘玉兰;倪鹏艳【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年(卷),期】2004(010)001【摘要】目的了解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年间胃镜下胃息肉进行重新分型并对息肉本身的急、慢性炎症、癌前改变、癌变以及不同类型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胃息肉的检出率为3.0%(250/8 319),男性1.6%(71/4 448),女性4.6%(179/3871);单发和多发息肉分别占66.8%和33.2%,平均(2.2±2.9)枚;236例进入病理分析,胃底腺、增生性、腺瘤及炎性纤维性息肉分别占28.0%,25.0%,0.8%和0.4%,有45.3%镜下息肉病理检查无息肉组织发现(组织学阴性息肉);胃底腺(3.8±4.8)较增生性(1.7±1.4)和组织学阴性息肉(1.4±1.0)多发;胃底腺、增生性和组织学阴性息肉本身中度以上慢性炎症分别占0,61.0%和54.2%,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分别为0%、40.7%和31.8%,萎缩分别占0,8.5%和12.1%,肠化生分别为1.5%,37.3%和17.8%,不典型增生分别占1.5%,8.5%和3.7%,胃窦粘膜H.pylori检出率分别为7.6%,20.3%和33.6%,未发现癌变改变;胃底腺息肉全部分布在底、体部,增生性息肉分布于全胃,组织学阴性息肉分布于全胃但以胃窦多见.结论胃息肉的检出率较低,女性多见,单发多见;以胃底腺、增生性和组织学阴性息肉多见,其它类型少见;胃底腺息肉分布于底、体部,增生性息肉分布于全胃,急性炎症、明显的慢性炎症、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H.pylori感染多见于增生性而极少见于胃底腺息肉.【总页数】3页(P8-10)【作者】何晋德;廖晓云;刘玉兰;倪鹏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相关文献】1.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王军生2.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胃息肉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J], 娄保军3.电子胃镜下行胃息肉粘膜切除患者的疗效分析 [J], 茹晓翠4.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J], 陈鑫5.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分析 [J], 张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治疗111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内镜治疗111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冯智;胡尔西旦·那斯尔;古丽巴哈尔·司马义【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13(18)12【摘要】背景:胃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其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有一定癌变倾向.目的:了解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出的111例胃息肉患者的内镜、病理资料和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老年患者(≥60岁)为胃息肉高发人群(56.8%);单发性息肉80例(72.1%),多发性息肉31例(27.9%);息肉主要位于胃体(52.3%);息肉直径≤0.5 cm多见(69.4%);息肉类型主要为增生性息肉(40.5%)和炎性息肉(33.3%).息肉治疗以活检钳钳除30例,内镜黏膜下注射0.9% NaC1溶液联合高频电切摘除54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4例,余1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2例患者接受随访,其中2例复发.结论:胃息肉直径较小,多为单发;息肉主要位于胃体,以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为主;治疗方式多选择内镜下切除,息肉切除后有复发的可能性,应加强随访.【总页数】3页(P750-752)【作者】冯智;胡尔西旦·那斯尔;古丽巴哈尔·司马义【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VIP内三科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83005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胃息肉193例临床病理及内镜治疗分析 [J], 张晓艳;吴学勇;吴伟2.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内镜治疗随访观察 [J], 朱鸣;宁守斌;步晓华;曹传平3.内镜治疗胃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效果研究 [J],4.923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及内镜下特征分析研究 [J], 张硕;冯璐;张堃;刘璐;王秀霞;魏良洲5.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460例 [J], 冯智;米娜娃儿.阿布都;古丽巴哈尔.司马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见表 1。镜下 236 例息肉中, 病理组织学分型
2. 1 胃镜下息肉的病理分型及其相关情况 包括胃底腺息肉 66 例 , 增生性息肉 59 例 , 腺瘤性 2 例 , 炎性纤维性 1 例, 1 例既有胃底腺息肉又有增生 性息肉。另外 107 例无息肉组织发现, 本文特称为 组织学阴性息肉。 2. 2 不同类型息肉的病理表现 见表 2。由于腺瘤性、 炎性纤维性息肉等较少, 故主要分析胃底腺、 增生性和组织学阴性息肉的病 理特点。未发现癌变病例。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gastric polyps diagnosed by gastroscopy
H E Jin de1 , L IAO Xiao yun2 , L IU Yu lan1 , Ni Peng y an1 ( 1 . Depart ment of Gastr oenterol ogy , 2 . Dep ar tment of p at hol ogy , Peop le s H osp it al , Beij ing University , Beij ing 100044, Chi na)
收稿日期 : 2003- 06- 22
8
第1期
何晋德 , 等 : 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co rrespondingly , infiltration of poly mor phic nuclear gr anulo cytes were 0% , 47. 0% and 31. 8% r espectiv ely; atro phy were 0% , 8. 5% and 12. 1% respect ively; intestinal metaplasia were 1. 5% , 37. 3% and 17. 8% r espectively ; dysplasia w ere 1. 5% , 8. 5% and 3. 7% r espectiv ely; and H. pylori infection of antral mucosa in these patients w ere 7. 6% , 20. 3% and 33. 6% respectively; no carcinoma w as found. A ll o f the FGP located in fundus and body of the stomach; the H PP dispersed in every part of the stomach; and non- PT P could be seen easily in antr um. Conclu sions: T he incidence of gastric polyps is low , they hav e female susceptibility , most of them are solitary . Gastric polyps in g astroscopy mainly consist of F GP, HPP and non- PT P . T he FG P locate in fundus and corpus, however HPP disperse in sto mach. Acute inflammation, prominent chronic inflammation, atrophy, intestinal metaplasia, dysplasia and H. pylori infectio n are easily seen in HPP and rarely found in F GP. Key words: CLC number: gastroscopy; gastr ic polyp( s) ; pat holog y; helicobacter pylori. R573 Document code: A
1)
镜检查的病例 8319 例。其中男 4 448 人 , 女 3 871 人; 胃镜报告有胃息肉记载的共 250 例, 占 3. 0% 。 其中男 71 例( 年龄 54. 6 13. 6 岁 ) , 女 179 例 ( 55. 8 12. 3 岁) ; 内镜下胃息肉的检出率男性为 1. 6% , 女性为 4. 6% 。250 例患者共有息肉约 545 枚 ( 平均 2. 2 1. 2 2. 9, 范围 1~ 20 余 ) 。单发息肉占 66. 8% , 多 方法 查找 250 例病人的病理石蜡切片 , 最后有 236 例( 94. 4% ) 资料进入病理分析。全部病理石蜡切片 由一位病理科医师按文献
第 10 卷第 1 期 2004 年 1 月
中 国内 镜杂 志 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
V ol. 10 No. 1 Jan . 2004
文章编号 : 1007- 1989( 2004) 01- 0008- 03
论著
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何晋德1 , 廖晓云2 , 刘玉兰1 , 倪鹏艳1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 消化科; 2. 病理科, 北京 100044)
[ 1]
总息肉数( 均数, 范围)
表1
项目 胃底腺( A) 增生性( B) 组织学阴性(C) 腺瘤 炎性纤维性 胃底腺+ 增生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 1
材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全面回顾 2000~ 2001 年两年间在我院接受胃
胃镜下息肉的病理分型及其相关情况
总例数( % ) 66(28. 0) 59(25. 0) 107( 45. 3) 2(0. 8) 1(0. 4) 1(0. 4) 年龄
2
胃息肉是从胃黏膜表面突起的伸向胃腔的结 节性病变, 不时在胃镜检查中可以遇到。目前对胃 息肉的研究及认识远不及结肠息肉 , 胃息肉在临床 上仍有较大争议 , 主要集中在胃息肉与癌变的关系 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本文对两年间我院胃镜 诊断中发现的胃息肉重新进行了病理分析, 对胃息 肉本身的慢性 炎症、 急性 炎症、 癌 前改变 ( 肠化、 萎 缩、 非典型增生) 、 癌变以及不同类型胃息肉与幽门 螺杆菌 ( helicobacter pylori, H . pylori) 感染的关 系 进行了探讨。
摘要 : 目的 进行分析 。 结果 了解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 方法 对 2 年间胃镜下胃息肉进行重新分型并对息
肉本身的急 、 慢性炎症 、 癌前改变 、 癌变以及不同类型 息肉与幽门 螺杆菌 (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的关系 胃 镜下胃 息肉 的检 出率为 3. 0% ( 250/ 8 319) , 男 性 1. 6% ( 71/ 4 448) , 女性 4. 6% ( 179/ 3 871) ; 单发和多发息肉 分别占 66. 8% 和 33. 2% , 平均 ( 2. 2 2. 9) 枚 ; 236 例进入 病理分析 , 胃底腺 、 增生 性 、 腺 瘤及炎性纤维性息肉分别 占 28. 0% , 25. 0% , 0. 8% 和 0. 4% , 有 45. 3% 镜下息 肉病 理检 查无 息肉 组织 发现 ( 组 织学阴性息肉 ) ; 胃底腺 ( 3. 8 4. 8) 较增生性 ( 1. 7 1. 4) 和组织学阴性息肉 ( 1. 4 1. 0) 多发 ; 胃底腺 、 增生 性和组织学阴性息肉 本 身中 度以 上 慢性 炎症 分 别占 0, 61. 0% 和 54. 2% , 有 中 性粒 细 胞浸 润 分 别为 0% 、 40. 7% 和 31. 8% , 萎缩分别 占 0, 8. 5% 和 12. 1% , 肠化 生分别 为 1. 5% , 37. 3% 和 17. 8% , 不典 型增生 分别占 1. 5% , 8. 5% 和 3. 7% , 胃窦粘膜 H. pylo ri 检出率分别为 7. 6% , 20. 3% 和 33. 6% , 未 发现癌变 改变 ; 胃底腺息 肉全部分布在底 、 体部 , 增生性息肉分布于全胃 , 组织学阴性息肉分布于全胃但以胃窦多见 。 结论 胃息肉的 检出率较低 , 女性多见 , 单发多见 ; 以胃底腺 、 增生性和组 织学阴性息 肉多见 , 其它类型 少见 ; 胃底腺息 肉分布 于底 、 体部 , 增生性息肉分布于全胃 , 急性炎症 、 明显的慢性炎症 、 萎缩 、 肠化 生 、 不典型增生和 H. pylori 感染多 见于增生性而极少见于胃底腺息肉 。 关键词 : 胃镜检查 ; 胃息肉 ; 病理学 ; 幽门螺杆菌 R573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 ate the clinical and pat holog ical character istics of g astric polyps diagnosed by
gastroscopy. Methods: Reviewed our hospital s gastroscopy repor ts dur ing two years ( from 2000 to 2001) ; r e- ex amed the pat holog ic presentation of g astric polyps, including the types,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 atrophy , intestinal metaplasia, dysplasia and carcino ma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 H. pylori) infect ion of antral mucosa. Results: Rate o f gastr ic polyps diagnosed by gastroscopy w as 3. 0% ( 250/ 8319) , composed of 1. 6% ( 71/ 4448) men and 4. 6% ( 179/ 3871) women. Solitar y polyp and multiple po lyps w ere 66. 8% and 33. 2% respectively , the average was ( 2. 2 2. 9) ( 1~ > 20) . T w o hundred and thirt y- six cases were analysed by pathology , t hey included 28. 0% fundic gland polyps( FG P) , 25. 0% hyperplastic po lyps( HPP ) , 0. 8% adenoma and 0. 4% inflammatory fibro id polyps; one of the patients had F GP and H PP simultaneously ; r emaining ( 45. 3% ) po lyps diagnosed by g astroscopy had no po lypoid tissue( non- P T P) found by patholog y. T he F GP had multiple trendency , t he average number of FG P, HPP and non- PT P were( 3. 8 4. 8) , ( 1. 7 1. 4) , ( 1. 4 1. 0) r espectiv ely. T he FG P, HP P and nonPT P had moderate and severe chronic inflammation, w hich w ere 0% , 61. 0% , and 54. 2% r espective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