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阅读鉴赏题 考点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1.辛弃疾的《永遇乐》开头“,”两句,从时代感和现实感的角度感慨“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永遇乐》中辛弃疾以“,”两句写斗转星移,沧桑屡变,历史遗迹和英雄人物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3.《永遇乐》中辛弃疾以“,”两句写眼前景,这是刘裕当年住过的的地方。
4.《永遇乐》中辛弃疾回想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以“,”两句表现出刘裕的英雄气概。
5.辛弃疾在《永遇乐》中以“,”两句,回忆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
6.辛弃疾在《永遇乐》中以“,”两句,回忆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所导致的惨痛失败,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
7.《永遇乐》中辛弃疾以“,”两句写人们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形成对照,表现国土沦丧的哀痛。
8.辛弃疾在《永遇乐》结尾以“,”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表明自己勇武不减当年,表达了为国效力的愿望。
9.《永遇乐》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10.《永遇乐》中,辛弃疾借刘宋旧事暗喻南宋不堪回首的社会现实的句子是:,,。
11.在《永遇乐》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12.辛弃疾在《永遇乐》中登高望远,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时不禁发出感叹:“,”。
13.辛弃疾在《永遇乐》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的雄心,也难免“”。
14.《永遇乐》中,“,”写对孙权的仰慕。
“生子当如孙仲谋”,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15.《永遇乐》中,“,”写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传说中刘裕的故居遗迹,还能引起人们的瞻慕追怀。
16.《永遇乐》中,“,”写刘裕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的历史事实。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13-14题。
(6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②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
②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13.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南乡子》的上阙,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南乡子》的下阙,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C.《清平乐》的上阙,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
“自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
D.《清平乐》的下阙,“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14.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
试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四、(16分)(一) (6分)13.(2分)D(“秋宵梦觉”指的是深秋的夜里,作者从梦中醒来)14.(4分)①(南乡子》风格豪放。
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
②人清平乐》风格婉约。
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
(每点2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考题及答案

一、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做1-6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4.“生子当如孙仲谋”在本词中是点睛之笔,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句词隐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请结合这首词分析其语言风格豪放的特点。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答案:1.思绪之绵长(无穷)2.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词人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3.示例一:设问,有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示例二:比喻,把千古兴旺,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示例三:诗词化用,化用杜甫《登高》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的诗意感慨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4.运用借典抒情的表现手法,词人借用曹操赞叹孙权雄才大略的典故,隐含着对当今朝廷的不满,希望有像孙权那样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抒发了慕古伤今、忧愁怅惘之情。
5.示例一:通篇三问三答,从“何处望神州”到“千古兴亡多少事”,再到“天下英雄谁敌手”层层推进,气势越来越强,显示词人豪放的情怀。
南乡子 登北固亭怀古诗词鉴赏

第38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概括诗歌内容。
上片:借景抒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
下片:借曹刘衬托孙权英雄形象,表达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运用设问,写词人登高远望,由眼前美景引发家国之思,表达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3、从炼字的角度说说“望”和“满”的妙处“望”,看见、眺望,准确写出作者登临北固亭,想到中原已沦落金人之手的悲愤;“满”,只能看到北固亭的风光,与想到的中原形成鲜明反差,突出作者的悲愤之情,为下文感慨千古兴亡做铺垫。
4、说说“悠悠”的好处运用双关,既指时间悠久长远,又指作者思绪无穷无尽,暗含无奈伤感之情。
5、说说“不尽长江滚滚流”的妙处(1)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流露出作者无奈、伤感、抑郁的情感。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6、赏析“年少万兜鍪”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孙权年满20便已做了上万战士的统帅,突出其年少有为,为下文进一步颂扬他做铺垫。
7、赏析“坐断东南战未休”运用反衬,歌颂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当朝文武庸碌无能,苟且偷安。
8、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用典(青梅煮酒论英雄),意在说明只有像曹刘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
暗示只有孙权才是第一英雄。
诗人怀古伤今,感叹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一样的人来扭转乾坤。
9、说说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情感作者借用曹操的感叹,表达对英雄的仰慕,对南宋主和派的愤慨,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
10、主旨情感(或极力写孙权的目的)。
人教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北固亭有怀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 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
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中“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 10.正面勾画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年少万兜 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 11.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评价,突出他雄 才大略的句子是: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12.借用曹操的话从侧面赞美孙权的英雄形象的 诗句是:生子当如孙仲谋。
• 1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写三国鼎立 的一句是: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中看江水东流, 发思古幽情的句子是: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 尽长江滚滚流
• 4.此中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的句子是: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 5.词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意 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 6.词中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 权不可一世的英姿的句子是:天下英雄谁敌手?
• 7、含蓄地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渴望的句子是: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8.词中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 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 眼风光北固楼。
• 9.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 尽长江滚滚流。
【文言文阅读答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附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当你年轻的时候,你可以戴一副扶手。
东南战争没有停止。
谁是世界英雄的敌人?曹
刘应该有一个孙仲谋这样的儿子。
小题1:试分析“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2分)
话题2:辛弃疾毫不犹豫地用夸张的笔墨夸张孙权的英雄姿态。
目的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
主题1:这不仅是诗人在他面前看到的(1点),而且将河流与历史联系起来,为下
面的歌词奠定基调。
从古到今,我不知道有多少国家大事像长江水一样逝去了。
此时,诗
人并不充满悲伤和情感。
为什么它不像这条长长的流水!
小题2:作者极力赞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正是为了反衬(1分)当朝统治者怯
懦苟安、昏庸无能。
题目1:试题分析:《长江滔滔不绝》,摘自杜甫的《登山诗》:《落叶归根,江水
滔滔不绝》历代经历了多少起起伏伏?诗人胸中无尽的忧郁和情感不像这条长河!
小题2:试题分析:我们知道,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
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
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
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含答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42.联系词作,分析三雄之中作者为何偏爱孙权?43.作者借“千古兴亡多少事”,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答案】42.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隅,敢于和强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枭雄曹操都从赞叹、佩服他。
43.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解析】4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
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因此可以说,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
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训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训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辛弃疾在《南乡子》中,点明词人登临地点的句子是,。
2.辛弃疾在《南乡子》中,代表南宋人们要求奋发图强时代呼声的句子是?。
3.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用孙权不畏强敌,敢于作战的史实,流露出诗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这两句诗是,。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词人以曹操之口称赞孙权的年少有为的句子是。
5.《南乡子》中,隐含“故国之思”的句子是,。
6.《南乡子》中,词人期盼孙权式的英雄出现的句子是。
7.《南乡子》中,刻画少年英雄孙权的句子是,。
8.《南乡子》中,运用借代的手法塑造孙权形象的句子是。
9.《南乡子》中,表明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的句子是,。
10.《南乡子》中,将曹操与刘备并称,说明只有励精图治,方可治理好国家的句子是,。
11.《南乡子》中,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的渴望的句子是,。
12.《南乡子》中,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了评价的句子是,。
13.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参考答案1.辛弃疾在《南乡子》中,点明词人登临地点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辛弃疾在《南乡子》中,代表南宋人们要求奋发图强时代呼声的句子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衮衮流。
3.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用孙权不畏强敌,敢于作战的史实,流露出诗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这两句诗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词人以曹操之口称赞孙权的年少有为的句子是:生子当如孙仲谋。
5.《南乡子》中,隐含“故国之思”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鉴赏题考点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
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
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或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
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写下此词。
1.内容主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蕴含着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满。
2.“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
答:“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
3.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2分)答: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4.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5.“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在这里指的是士兵,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2分)
6. 词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举目远望,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所能收入眼底的就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
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7.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
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