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8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8篇第一篇: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作用1、创设了丰富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各组的成员们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后,就开始认真地查找资料了,当遇到不懂的字词,他们就举手示意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困难。
小组成员们兴奋讨论着自己找到的资料,并认真地记录最后讨论的结果。
学习语文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了,摆脱了学习字词、划分自然段、归纳中心思想等形式上的束缚,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是那么快乐的而有趣。
由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己小组选取的对象进行了详尽而有趣的汇报。
汇报后,再理解萧红的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彻底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获得了真正解放小学生受年龄、生活阅历等多方面的限制,认知、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距今较为久远的抽象的语言文字,如文言文、古诗词等,理解就更加不易。
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突破语文学习中的难点。
中国的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讲求格式与韵律,每首诗词都有相应的意境与深意,语言高度凝练,朗朗上口。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体味诗人笔下的美景,领悟诗词之外的深刻含义。
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为了让学生看到当时诗人的所见,明白当时诗人的所感所想,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利用图片和动画还原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中还可以播放视频,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
教师朗读诗词时,播放配有古典音乐的幻灯片,让学生陶醉于意境之中。
同样的在讲授《拉萨古城》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讲到藏族民居时,播放课件,画面上白色的楼房一座挨着一座,经幡飘飘,把学生带入到画面之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讲到大昭寺时,播放课件,寺庙金光闪闪,很是雄壮。
在这样的一堂课中,既欣赏了美景,又朗诵了美文,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探讨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不断创新,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作为未来建设接班人的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激发,逐渐成为具有个性、创新能力的人才。
个性化是一个人较为固定的特性,是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
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是个人气质、文化底蕴、性格、魅力的综合体现。
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是日积月累,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使之不断完善才形成的。
一、影响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
外部因素包括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背景、专业技能,教师的学习方法和成长目标;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创新探索精神等。
比如不具备创新探索精神的教师只会把书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的教给学生,不会与时俱进。
有创新探索精神的教师会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不断修改教案,使学生从中受益,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联系了实际,还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探索精神。
二、塑造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有效方法1.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师的个人特点,是教学思想和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形成后较难改变。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发展教学个性,教师的性格外向、感情丰富、颇具想象力,其教学个性应向情感型或表演型发展;教师善于质疑和推理,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强,其教学个性应向理智型或科学型发展。
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相背离,教师的教学个性就很难形成。
语文教师要认真剖析自我,结合自身的思维方式、审美、修养、生活经历等来确定自己的教学个性。
语文教研活动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语文教研活动作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以某校语文教研活动为例,探讨语文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分析其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研活动;教学能力;学生素养;新课程改革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改革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开展有效的语文教研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语文教研活动的开展策略(一)明确教研主题,聚焦教学难点教研活动应围绕教学难点和热点问题展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以某校为例,该校语文教研组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文言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开展了“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的教研活动。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形式,教师们共同探讨了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了文言文教学质量。
(二)丰富教研形式,激发教师参与热情教研活动形式应多样化,以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
某校语文教研组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1. 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提高备课质量。
2. 课堂观摩:教师们互相观摩课堂,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3. 教学反思:教师们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 专家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学理论水平。
(三)注重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研活动应注重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某校语文教研组要求教师们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教研组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以赛促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语文教研活动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一)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教师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中学语文备课策略探讨中学语文课程的备课一般分为:研究教材、走近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和设计教学计划这四个层次,也被称为“三备一教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独立。
但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备课在这四个层次上是有所不同的。
备教材在传统意义上分为研究教材、课程计划、教学方案、掌握教学的内容和教材的范围,在信息技术参与的情况下,还添加了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的部分。
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语文教材更有特色,内容也更加丰富,而且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网络资源,我们可以拥有很多新颖的语文素材和课外资料,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获取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而为学生扩展课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学习《荷塘月色》,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通过收集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和相关文章如《哪里走》和《一封信》,进而分析《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知识,增强其学习兴趣。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文章、感受文章,进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篇文章。
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对学科的认知情况。
教师在教学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性格特点是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之前充分做好针对学生的准备工作,并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提高教学的质量。
以前教师很难在一段时间内掌握学生的情况,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更好地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教学。
如学习《赤壁赋》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班级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
让学生利用班级讨论组系统,将不会的问题和遇到的难题以及没有解决的相关知识点都反映在讨论组里面,教师就可以据此对赤壁之战进行评价和定位。
其中赤壁之战可以有三大范围的定位:广义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的夏季,由曹操发起,目的在于夺取荆州;标准的赤壁之战也是由曹操发起的,在建安十三年冬季,目的是东进江夏,标准的赤壁之战是大众普遍认可的定义;狭义的赤壁之战是指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冬季东进江夏,在赤壁和乌林与周瑜两次战斗失败,并返回了江陵的部分作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颠覆传统观念通过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下发展起来的电子教学技术,其与传统教学观念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冲突,在对该项教学方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两个方面进行注意:一方面是要注重教学观念上的转变,迎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需要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颠覆,使得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则是要把握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尺度,既要突出该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辅助地位,又要避免对该种教学方法过于倚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不偏离正常的轨道,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下去。
二、挖掘学生潜力在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探究精神、自主能力的提升。
首先,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情景营造方面具有着较大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一项优势进行发挥,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情景的塑造,使得学生能够被课文的情景所感染,进而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之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可以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融入到故事情景之中,进而对乌鸦喝水这则故事所要表达的主旨和意义产生深入的思考;其次,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发散。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勇于提问,敢于探究,既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又要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认识。
因此,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寻找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思考。
仍旧以《乌鸦喝水》这一课为例,很多学生在学习该课时都对乌鸦喝水的行为存在质疑,网络上也有人就乌鸦喝水问题进行了多种验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就该问题组织学生对乌鸦喝水的真实性进行讨论,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对网络上的几种猜想进行展示。
初中语文教研小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不科学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教学内容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材内容,注重经典作品和时代作品的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拓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相关文化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重视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策略1.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策略1.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阅读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结论总之,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策略调整,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育类期刊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类期刊论文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语文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更涉及到思维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升。
因此,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问题分析1.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一言堂”的模式,缺乏启发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 教学内容枯燥:部分教材内容过于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过于刻板,缺乏创新性。
3. 评价体系不完善: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应试心理。
4. 课外阅读不足: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解决策略1.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实际生活,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
3.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四、实践探索1. 案例分析:以某小学为例,分析该校在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2. 教学实践:分享一位优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果。
3. 课外活动:介绍一项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外活动,阐述活动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效果。
五、总结本文从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并通过实践探索,为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四、教学方法创新的具体途径1.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
例如,通过PPT、视频、音频等形式,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视觉、听觉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是孩子思想和意识成长的关键时期,课堂上的创新,教学上的创意,给孩子注入鲜活的教学理念,茁壮孩子的精神和魂灵。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论文篇一《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摘要:在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再结合现实的社会环境。
我切身感受到了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小学教育也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有着很深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是孩子思想和意识成长的关键时期,课堂上的创新,教学上的创意,给孩子注入鲜活的教学理念,茁壮孩子的精神和魂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重要性小学语文学科以其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成为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方式,这也保证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激励教育,回归生活实际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增强学习热情。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的,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
让知识回归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想着把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学生才学得更有趣,才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学时期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见多识广,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设计者,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复习内容,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激励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让所讲的语文知识富有情感和节奏感同时努力地为学生提供主动求知的材料,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复习语文,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不能随意而发,也绝不能矫揉造作,一定要依据语文教材的内容,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心理上舒适、愉快。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创新教学;语文素养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分析,探讨创新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 教学方法陈旧,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跨学科融合不足,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跨学科融合不足,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与创新1. 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元素,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诸葛亮、周瑜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研究性学习论文(最新8篇)
研究性学习论文(最新8篇)浅议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论文篇一一、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的具体策略(一)讲好开头,导入情趣要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堂开始之前,语文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以便于能够有一个好的课堂开头,在课堂的伊始阶段就牢牢地把控住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语文课堂开始导入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巧妙地进行对导入方法的设计,寻找出贴切的方式,以便于能够迅速吸引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兴趣的进行课堂听讲。
本校语文教师集思广益,创造出了多种课文导入方法:有通过介绍典故来导入课文,有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导入课文,有通过在课前播放相关视频来导入课文,有通过介绍背景故事来导入课文,有通过创造学习情境来导入课文,还有通过设置悬念来导入课文等。
无论是哪种导入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师都应当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课堂上的教学情境,合理地选择课文导入方式。
例如,教师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花瓣飘香》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头。
首先,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月季花,先让学生闻一闻,说说味道怎样;再让学生摸一摸,说说感觉如何。
教师:就是这娇艳、清香的月季花,引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然后,媒体渲染,营造氛围,听课文配乐朗读,看多媒体演示月季花、小女孩摘花瓣的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一上课,教师手持娇艳欲滴、芳香醉人的月季花走进教室,让孩子们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此情此景,既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又牵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自然引发了学生由实物月季花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今天的语文学习。
而优美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娓娓的范读,使学生全方位地直接接触学习材料,营造了课文所描述的氛围,为本堂课学生自主地朗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研成果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本文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提高教学质量。
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研成果的总结,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二、小学语文教研成果概述1. 创新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
游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教学策略(1)注重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
(2)加强写作教学。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同,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进步。
3.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1)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分享阅读心得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阅读一定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等。
(3)提高阅读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三、结论通过对小学语文教研成果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是经过教育专家通过精心筛选的,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和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每一篇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课文,挖掘文章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如爱国主义精神、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等,通过向学生讲解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重视课堂氛围的活跃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十分重要。在教学创新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改变师生零互动的教学现状,在教学活动中多与学生交流,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来,推动语文教学的进步。比如在讲解《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就“鸿门宴”这个话题与学生聊一聊。教师要先与学生分享生活经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些学生说他们不想学画画,妈妈为了说服他们拜师学画,答应带他们去迪斯尼乐园,这对他们来说就像一场“鸿门宴”。学生参与进来,课堂氛围逐渐活跃起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分享的事件去判断其对于“鸿门宴”的理解。
1.有利于我国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文化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文化也呈现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文化的全球化必然伴随着西方文化观念的渗透和入侵,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比如,一些学生热衷于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但却对清明节、重阳节了解甚少。一大部分学生从小就习得一口流利的外语,但是却不能准确的利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交流。这些现象令我们堪忧,如果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不到继承和发展,那么它们就将在全球化趋势下慢慢消亡,这个民族也将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生是继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主体,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古诗词、民间故事、对联的学习,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应对全球文化的冲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五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五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五篇第一篇:小学作文真语文教学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绕不过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
我所理解的真语文教学,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上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一是因“学”的需要而教,即“教什么”的内容要符合学生学情实际;二是为了“不教”而“教”,即“怎么教”才能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作文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没有具体的标准作为依据,因此作文教学层面上的“教什么”和“怎么教”,一直处于散点式的研究状态,作文教学效率较差,学生写作能力较低,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些问题,理论上应该是在课程层面加以研究,比如写作目标体系、写作内容体系、语言运用等级、写作语境、写作功能等,是一个系统研究的工程。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围绕教什么与怎么教,将作文教学基本面上的情况归纳为三个要点: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作文教法要贴近学情实际;提升语言表达力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为此,我谨站在学生学写作文的立场,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写作内容的着力点和指向是影响学生习作过程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写作文,首先面对的是作文题目。
能否写好作文,和题目规定的写作内容有关。
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首先要从生活中获取习作素材,才能完成最基本的习作。
如果具备了作文题意下的生活经验,学生就可以生成写作内容,完成习作任务;如果不具备题目所指向的直接或间接生活经验,也不具备加工习作素材的能力,学生就会假写作文或套写作文,其习作过程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成长也毫无意义。
因此,作文题目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
我小学毕业考试的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
当时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正值全国人民学习雷锋,有意义的事不外乎是“捡到一分钱”“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语文老师考前反复讲授了这类作文的写法,全班同学都已经烂熟于胸。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四篇(可供参考)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四篇【篇一】摘要:阅读和写作在语文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
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没有阅读,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内容,不写作,阅读学到的东西也无法发挥出来。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阅读融入写作,写作融入阅读,不要把阅读和写作分开教授。
通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以读促写;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以读促写中“读”主要指学生在阅读中对语文知识进行积累,并且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写”即是对阅读积累的知识进行运用,是阅读所要达到的效果。
“以读促写”整体上的意义就是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知识,比如,学习如何造句、如何构建文章结构、如何把句子连成一段等,然后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阅读和写作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但是它们的关系密切,在教学中不可分割。
如何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师一直以来都在讨论研究的。
就目前情况来看,教师在对以读促写的认识上存在歧义,而且实行也没有到位。
其实,初中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所摘录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甄选的优秀美文,它们在语言结构、中心思想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教师可以把它们当成是范文,在阅读教授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通过以读促写,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那么,以读促写的策略具体如何实施呢?一、阅读要读透1、加强学生的读阅读是很多伟人都推崇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但是在现在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重点讲解难点,往往忽视了读,因此学生的语感不强,也体会不到语言中的意蕴美。
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体现出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磨练自己的语言感觉。
一些优美的课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将语言之美牢记,这对于写作中语言的运用、词汇的表达、文章的构建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读的重要性,要明白一味地讲解知识点会破坏语言之美。
语文教学论文实践总结(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实践的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一、引言语文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兴趣不高等。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策略。
二、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 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1. 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单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重视朗读和写作训练朗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教师应重视朗读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多元化评价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作品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强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仅仅关注最终结果。
小学语文教研教改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研教改策略,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研教改;教学质量;策略一、引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评价方式片面等。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本文对小学语文教研教改进行了探讨。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灌输式”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2. 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陈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学内容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价方式片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方式往往过于片面,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研教改策略1. 创新教学方法(1)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优化教学内容(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新教材内容,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如经典文学作品、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加强课程整合,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完善评价方式(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共18篇)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共18篇)篇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实施有效的课外阅读必须了解和遵循小学生阅读心理;激发和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引导和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优化小学生阅读习惯。
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
读书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以完善与发展。
因此,笔者以为,必须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结合笔者多年来开展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工作经历、成效及个人感悟等,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试做如下探析。
一、语文阅读的意义及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就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意义在于:不学会阅读,我们如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去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切科学的论断、经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如何被我们吸收并发扬光大?不重视阅读的教学,一切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又如何被学生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提高阅读有效性的途径(一)了解和遵循小学生阅读心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输出要以“学”的回馈为依据,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动用和协调学生的各种心理机制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7岁到12岁),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
他们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最深刻印象的东西。
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社会情感(如爱国、崇尚勇敢、乐于助人等),并以此来评价作品、评价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的探索研究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语文课中引导学生探究的前提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探究的过程应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结果应倡导个性多元,探究的模式应追求形式多样。
在小学语文课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还应该处理好学生探究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探究学习与语言实践之间的关系、探究式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文探究学习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其主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探究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探究”,《辞海》的解释是:“深入探讨,反复研究。
”而《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是:“求索知识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集、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由此可见,探究学习的实质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
因此,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创设问题情境是语文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条件。
请看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1:一位一年级的老师在《小鱼的梦》的教学中这么组织学生对生字“鱼、巴、把”书写的探究:“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三个生字,现在我们来研究研究怎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得漂亮。
我建议大
家先在小组里跟同学讨论讨论,然后写一遍试试。
”
案例2:六年级《两块银元》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已明白了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对这个故事,大家认为还需要深入研究那些问题?
生1:我有一个问题:既然茶壶确实是孙老汉自己打破的,为什么刘伯承司令和邓小平政委一定要赔给他两块银元呢?我看可以不赔。
生2:可是他是为两位首长倒茶才打破的呀,我认为该赔。
(学生一阵争论)
生3:老师,我看我们可以研究一下两块银元到底该不该赔。
师:(点头)你们看怎么研究?
生4:我们可以分两组辩论。
前述案例1中的问题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的;而案例2中探究的问题则完全是由学生自己提出。
由此,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条提出探究问题的途径:一是由教师或教材直接提出;二是由学生加工、澄清教师或教材提出的问题而形成问题情境;三是学生从提供的一组问题中选择而形成问题情境;四是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显然,四种不同的方法学生自主的程度是不同的。
在具体的教学法中采用何种方法提出问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的熟练程度而定。
一堂语文课中探究的问题宜少不宜多、宜整不宜散。
(二)探究的过程:强调自主合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过程。
同时,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也十分重要。
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可以分享彼此的感悟,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也有助于激发各自的灵感,促使更深层的理解与体验。
(三)探究的结果:倡导个性多元
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允许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还要鼓励他们多角度地思考,多元化的感悟,甚至提出相对立的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
如前述案例2中教师为了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我军战斗力”这一问题,教师首先“故作愚笨”,提出了“我军战斗力不强”的反面观点,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求异思维,在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观点时,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欣赏,促进了学生的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
案例3中对于“银元该不该赔”的争论,教师更是敢于放手,使学生在完全对立的辩论中,充分地张扬了个性,并又最终达成了统一的认识。
(四)探究的模式:追求形式多样
语文课上的探究式学习是否也一定要经历问题、验证、解释、评价、交流等步骤?本人以为:我们的理解尽可以再宽泛些,探究教学的模式完全可以是多样化的。
从学生合作的程度看,可以是自主独立式的探究,也可以是合作研讨式的探究。
两者有机结合则效果更佳。
对学习方式的评价,并不能用“好”或“不好”进行简单判断,而更要关注它对于学生的年龄、能力,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只有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语文课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任长松著:《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2期
[4]罗星凯、李萍昌著:《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惟存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