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最新-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篇1: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可以举例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动与静是相对的,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方式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 min)〖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到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了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都有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那么这些物质存在的状态如何呢?[讨论][总结1] 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

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总结2] 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机械运动(10min)1.现象[问题] 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回答](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也可能回答出一些其他的问题:(1)星星是静止的;(2)太阳是静止的;……[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

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在运动。

我在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是绕着太阳自转和公转的,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

同样的,银河系也在运动,宇宙也是,所以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宇宙中所有的物体都在运动。

(3)小分子在运动。

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这些分子也在运动。

[总结]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a)位移:讲解位移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b)速度:介绍速度的定义、公式,以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c)平均速度:阐述平均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平均速度。
3.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位移、速度、平均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如何测量物体的位移和速度?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简单的力学知识,但对于运动描述这一部分的内容,他们在概念理解和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位移、速度等概念容易混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e)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案例分析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b)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1.填空题:设计一组填空题,涵盖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长度称为______,而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称为______。
2.选择题:编制一些选择题,旨在考察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例如: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物体的瞬时速度?(A)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B)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2.运动的描述 课时1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2.运动的描述 课时1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2.运动的描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认识运动”,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

四、教学重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设计
1.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已知:S=980m+20m=1000m v=36Km/h=10m/s
求:t
解:t=s/v=1000m/10m/s=100s
答:这列火车过桥要用100s。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路程、速度、加速度。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路程、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物体的运动?(2)引导学生举例:如车辆行驶、运动员跑步、小球滚动等。

2.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1)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2)举例说明:车辆行驶、运动员跑步等。

(3)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有什么特点?3.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1)路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长度。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

4.讲解路程、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1)路程的计算:路程=速度×时间。

(2)速度的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3)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5.实例分析(1)分析实例: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了5秒,速度达到20米/秒,求汽车的加速度。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6.练习题(1)一辆自行车以10米/秒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秒后停止,求自行车的加速度。

(2)一辆汽车以60米/秒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经过10秒停下,求汽车的加速度。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路程、速度、加速度。

(2)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我们掌握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物体运动。

8.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速度是位移变化率的量度,是矢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
-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的量度,是矢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②位移-时间图像与速度-时间图像的关系
- 位移-时间图像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速度-时间图像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 学生在理解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抽象概念时可能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如何将这些概念与实际运动场景相结合。此外,对曲线运动的分析和计算可能会成为他们的挑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逐步克服。对运动图像的解读能力也需加强,以提升他们对运动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对运动描述的物理量进行讲解,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2. 讲解概念:运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使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用已学的知识描述物体运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4. 实验探究: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运动描述物理量的理解。
5. 归纳总结:通过讨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运动描述的方法,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7. 匀速运动与匀加速运动:
- 匀速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
- 匀加速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
8. 物理量的测量:
- 使用刻度尺测量位移。
- 使用速度计测量速度。
- 使用加速度计测量加速度。
9. 实验方法:
-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 通过图表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体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位移、路程等。

但他们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2.掌握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物体运动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3.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实例和图片。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的运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你们可以看到这些物体的运动吗?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呢?”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介绍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定义和公式。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

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位移、平均速度公式、速度与时间图线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等,但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与时间图线等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绘制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节课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掌握平均速度公式。

2.掌握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图形绘制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区别。

2.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3.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和探索,理解和掌握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方法。

2.通过图形绘制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绘图。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定义,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的物体运动情况,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并绘制速度与时间图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其他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如加速度、位移时间图线等。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运动与能量运动的描述 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运动与能量运动的描述 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课题:运动的描述二、课时:1课时三、课型:新课四、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位于教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位于《认识运动》之后,在第一节学习之后,进一步学习如何判断物体的动与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后面速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对于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不清楚,只能大致的描述,概念不清晰,需要进一步学习参照物的概念,从而学会科学的描述运动。

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

形成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难点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参照物的选择,动与静的判断,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运用教学难点:动与静的判断八、教学方法:生本教育、讲授法九、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书、课桌、文具盒十、教学过程:前置学习体验(引入)请同学们一起看到屏幕上这样的一个场景:假期到了,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

火车开动了,为什么小明说:咦,怎么他们在后退呢,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具体怎么回事,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小组讨论)那既然说到运动,你能想到那些运动,在物理学当中,我们是怎么来描述运动的呢?比如说,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太阳升起来了,路旁的树是静止的。

请同学们思考,这些描述中,被研究的物体是什么,是相对谁来说的,也就是标准物是什么,他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讨论交流)第一个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被研究的是汽车相对于地面。

他在行驶。

第二个被淹究的是太阳。

相对于地球。

升起来了。

第三个树。

相对于地面,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2.引导思考:组织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如速度、力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引出位移、路程、速度等概念。
4.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向学生传授新知识:
1.概念讲解:详细讲解位移、路程、速度等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如“如何描述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变化”。
2.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小组针对实际运动场景(如篮球运动员投篮、足球运动员射门等),分析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5.创新思维题: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验证或探究物体运动中的某一规律。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一个与物体运动相关的创新性问题,并尝试解答。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确保解答的正确性。
-学生能通过实例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学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物体的速度计算,能分析简单运动问题。
-学生能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或路程的速度。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
3.掌握运用物理图形(如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的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的掌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设想活动:设计实验,如小车沿斜面下滑,测量不同时间点的速度,绘制速度-时间图像,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引导学生通过绘制物理图像,将抽象的运动规律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信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设想活动:提供实际案例,如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让学生绘制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6.教师应适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设想活动:设置课后辅导时间,为学生提供答疑机会,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7.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包括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测验等,以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想活动:设计综合性的评价任务,如让学生撰写关于物体运动的小论文,评估他们对运动规律的掌握程度。
4.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设想活动:设计“最佳赛车路线”等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动规律,计算和比较不同路线的优劣。
5.加强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设想活动:小组合作,探讨不同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并互相解释各自的观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教师强调运动描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第二章2.运动的描述课后习题,重点巩固位移、路程、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的计算和应用。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理解题意,规范书写,认真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物理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2. 运动描述方法:图形法、表格法、语言描述法。

3. 运动类型的判断: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法、表格法、语言描述法描述物体运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类型的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联系。

2. 教学重点:运用图形法、表格法、语言描述法描述物体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悬挂的风铃,思考风铃的运动状态。

2. 新课导入:介绍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3. 课堂讲解:a. 讲解位移:以教室里的学生为例,说明位移的概念。

b. 讲解速度:以学生从教室走到操场的过程为例,说明速度的概念。

c. 讲解加速度:以学生从静止开始跑动的过程为例,说明加速度的概念。

4. 方法讲解:a. 图形法:以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为例,说明如何用图形表示运动状态。

b. 表格法:以表格形式展示学生从教室走到操场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表格法。

c. 语言描述法:以学生从教室走到操场的过程为例,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运动状态。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不同类型的运动。

6.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加深对运动描述方法的理解。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位移:概念、物理意义、表示方法。

2. 速度:概念、物理意义、表示方法。

3. 加速度:概念、物理意义、表示方法。

4. 运动描述方法:图形法、表格法、语言描述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运动类型,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3.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练习题设计:练习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等,难度适中。
3.学生练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播放一段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变化。
2.提出问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如何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3.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观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变化。
4.教师引导: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的描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包括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等;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如公式、图象和图表。
2.难点:速度、速率的计算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图象、图表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
(二)教学设想
1.情境导入:通过播放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场景,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3.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我设计的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让学生掌握用速度和时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

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掌握用速度和时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小车,计时器。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来导入本节课。

我会让学生站在教室里,闭上眼睛,然后我会移动一下位置,让学生猜测我移动了多远,用了多少时间。

这样可以让 students feel the concept of motion and stillness.二、新课导入(10分钟)我会通过地球仪来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然后我会引入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解释用速度和时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实践活动(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有一辆小车和计时器。

我会让学生用计时器测量小车在不同速度下行驶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然后我会让学生用速度和时间来描述小车的运动。

活动重难点: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

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掌握用速度和时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用速度和时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但是,有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操作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

我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来加深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活动的设计: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站在教室里,闭上眼睛,然后我移动一下位置,让学生猜测我移动了多远,用了多少时间。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运动的相对性观念,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描述运动的重要性。

二、课前解析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运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以及运动的相对性等概念,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重点1.参照物的概念及选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2.初步认识参照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流淌的河水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这些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物体都在运动。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的描述,首先来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的运动。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图片,如跑步的人、飘动的旗帜等。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的初步认识。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举例说明: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树,树是向后运动的;而当我们看汽车里的乘客时,乘客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案例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使评价更加公正、全面。
5.重视学生反思与总结: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使他们在反思中成长。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展示各种运动场景,如运动员跑步、自行车骑行、汽车行驶等,让学生在直观的情景中感受运动的多样性。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如上学路上的行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运动现象。
3.通过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如小车从斜面滑下、弹簧振子的振动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通过对物理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性和秩序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手段,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播放一段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运动员在起点静止,发令枪响后却能快速奔跑?他们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速度、路程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新知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他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八年级物理运动描述教案

八年级物理运动描述教案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知识与技术1.知道机械运动的看法;2.知道参照物的看法;3.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广泛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心主义世界观。

【教课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课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课准备】多媒体 PPT课件【教课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课内容教师活动【课件展现】播放物体运动视频,创建情境。

一、视频导入【提出问题】你看到的哈雷彗星、豹、蜗牛等物体都在干什么 ?(设计企图:经过观察宇宙和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活动观看,感觉物体的运动。

在好奇中谈论回答以下问题,激起求知欲念。

【问题( 1)答案预设:他们都在运动】二、新课解说【提出问题】你是依据什么判断他们在运动?1.机械运动(1)形成机械运动的看法【归纳总结】:物理学里把物体地点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你还可以举出哪些物体做机械运动的例子吗?【课件展现】运动物体图片(2)认识机械运动的广泛性【归纳总结】我们身边的全部物体都在运动,平常以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自转、公转也在运动,整个太阳系、以致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断地运动。

宇宙中的全部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3)其余运动【提出问题指导自学】阅读课本,你还知道哪形式些运动形式?【过渡问题】确立一个物体能否运动仿佛很简2. 参照物单,下边的列车你能知道是谁在运动吗?【课件展现】播放模拟教材“想一想议议”状况视频,播放至两列列车并列时暂停,创建情境,(1)参照物的设置悬疑。

看法【课件展现】连续播放,直至另一节列车驶离,画面出现站台等物体。

分组谈论、回答以下问题,逐渐形成机械运动的看法【问题( 2)答案预设:依据他们的地点在不断发生变化。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机械运动八上物理 运动的描述 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机械运动八上物理 运动的描述 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

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化的。

如:乘坐车辆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错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宗旨是要充分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其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地迁移到物理课堂上,使学生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找到判定运动和静止的途径。

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和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机械运动及其普遍性;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教科书中的图片,来认识机械运动;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出选择的参照物,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采用谈话导入与设疑导入相结合的方法。

师:同学们有乘坐观光电梯的经历吗?在乘坐电梯时,周围的事物有什么变化?生:有,感觉自己站着没动,而地面在下降,地面上的物体逐渐远去。

(若不能准确答出,教师适当引导)师:那实际上是谁在运动?生:电梯和里边的人在运动。

师:快到中秋节了,十五的晚上要赏月,但有的时候天气不好,夜晚的天空会有云彩时而遮挡住月亮,感觉像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样,但实际上是谁在运动?生:云彩随着风动。

师: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通过这些问答,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师生互动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完成导学案,课上省去自学的时间,直接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进行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课题运动的描述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机械运动演示课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
(3)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
二、总结归纳机械运动及参照物概念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1并提出问
题:你怎么判断汽车、轮船、飞机等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通过观看此录像和思考教师提
出的问题,使学生明白要判断一个物
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一个地
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看一看要研
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体位置是
否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说
明是运动的,反之是静止的.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2并提出问
题:窗外的树木真的向后退了吗?江
两岸的青山真的向后移了吗?张开
伞后运动员真的上升了吗?以上的
现象怎样解释呢?
通过观看此录像和思考、讨论教
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当选择
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静止的物
体”就会运动起来.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
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
动.选择的另一个物体为假定不动的
物体,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观看录像1(或动画).画面上
的内容有:公路上有停着汽车和行
驶的汽车;码头上有停着的轮船和
正在航行的轮船;飞机场上有停着
的飞机和正在起飞的飞机.
学生:1、以公路边的树或楼房
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
的汽车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
置不变的汽车时静止的.2、相对于
岸边的码头位置改变的轮船是运动
的,相对于岸边位置不变的轮船时
静止的.3、相对于飞机场的候机大
厅位置改变的飞机是运动的,相对
于飞机场的候机大厅位置不变的飞
机是静止的,.
观看录像2(或动画).画面上
的内容有:乘客座在行驶的列车上,
通过窗口看到窗外的树木风驰电掣
般的向后运动;小竹排江中游,巍
巍青山两岸走;跳伞运动员脱离飞
机后自由下落,越来越快,当突然
把降落伞张开时,看到张开的伞带
着运动员上升.
学生:1.乘客座在行驶的列车
上,通过窗口看到窗外的树木风驰
电掣般的向后运动,是相对于行驶
的列车窗口而言的;2.小竹排江中
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巍巍青山两
岸走势相对于漂流的竹排而言的;
3. 看到张开的伞带着运动员上升,
是相对于没张开伞下落的摄像机而
言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所以,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三、机械运动分类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3并提出问
题:物体的运动按照经过的路径可以
分成哪几类?
教师概括总结:物体从一个位置
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经过的路线是直
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
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观看录像3(或动画).画面上
的内容有:汽车的直线行驶、拐弯
行驶;轮船的直线航行、拐弯航行;
飞机的直线飞行、空中俯冲表演等.
四、布置实践活动
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或观看有
关机械运动的录像片,记录有关机械
运动的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进
行解释.说明分别选择什么物体为参
照物,摄像师怎样操作才出现这样的
效果.
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机械运动相
对性的资料,并作解释,整理一篇
小报告.
小结通过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1、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必须选择参照物,知道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2、
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知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
物体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课后作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40页:1、2、3
教学反馈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
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
过设计观看机械运动录像片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
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波,印象深刻,
掌握牢固.
备注
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