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史(断代)

合集下载

日本战国——精选推荐

日本战国——精选推荐

⽇本战国WinXP制作⼈;班级;学号;⽇本战国时期⼀般指⽇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桃⼭时代的这段历史。

多数⼈认为⽇本战国始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1615年,德川家康于⼤坂夏之阵打败丰⾂秀赖,丰⾂⽒灭亡,⽇本战国时代结束。

⽇本战国战国时代(戦国时代/せんごくじだい),简称战国,战国⼀词出⾃甲斐国(今⼭梨县)⼤名武⽥信⽞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条;其开头就记着“天下战国之上”。

换⾔之,⽣处在被后⼈称为“战国时代”的⼈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

严格说来,战国并⾮正式的历史名词,⼀般⽤来称呼室町时代爆发之应仁之乱后到安⼟桃⼭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本历史。

在这个时代,以幕府将军(也称作征夷⼤将军)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护职威信下滑,原本辅佐守护的守护代、各地⼟豪、甚⾄平民崛起成为⼤名。

各地⼤名进⽽称霸⼀⽅,甚⾄于成为掌控天下的“天下⼈”,都成为可能。

另外,此时⽇本与欧洲⼈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枪(铁炮)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

到了战国中、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

混乱超过百年,出现六位能征惯战、影响⼤局演变的著名武将,他们分别是:前三雄今川义元、北条⽒康、武⽥信⽞;后三雄织⽥信长、丰⾂秀吉、德川家康。

“战国三⼤枭雄”:斋藤道三、北条早云、松永久秀,其实⽑利元就、北条⽒康、伊达政宗皆可算是⼀雄。

以织⽥信长为⾸的各国⼤名逐渐摆脱以往的兵农合⼀制度,改采以现⾦雇⽤职业军⼈(武⼠)为其作战。

同时,早期各诸侯的国⼈⼟豪联合体制也逐渐转型成集权独裁的军国政体。

于是⼤规模的会战成为常态,统⼀的新幕府也⾃战⽕中历练诞⽣战国时代分布图战国名⼈馆织⽥信长是活跃于⽇本安⼟桃⼭时代的战国⼤名。

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为主的⽇本政治⽂化核⼼地带,使织⽥⽒成为⽇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的⼤名,但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织⽥⽒也因⽽⼀蹶不振。

日本战国

日本战国

日本战国文化会计12甲冯晓安1290810101 由于平时闲暇时候喜欢看日本的动漫,有许多的动漫都是关于日本战国时期的故事和虚构的事情,所以让我想到日本的战国历史和我们中国的战国时期一样么?于是我查了关于日本战国时期的相关介绍和历史资料,发现日本战国时期的许多事件很吸引人一.战国背景先说一说战国时期的背景吧,一四七七到一六一五年这段时间称为战国时代。

这也是《幕府将军》的时代。

当足利幕府酖于茶道,和歌之时,其它地方势力蠢蠢欲动。

战国大名们个个心怀鬼胎,胸怀大志,意欲取代足利幕府。

室町幕府自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之后便纷扰不断:政治上,除了关东的古河公方与幕府之间的对抗外,层出不穷的政治谋杀以及各地诸侯的反抗或私战破坏了各地的政治生态。

社会上,各地爆发的一揆暴动如同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

可是室町幕府从未放弃稳定全国局势的决心,直到始于一四六七年的应仁之乱始于一四六七年,也宣示了战国时代的开始。

二.战国人物在战国时期涌出许多的英雄人物,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伊达政宗等等乱世豪杰尔虞我诈,你争我夺,也成为日本战国战争史上灿烂的光辉时期。

还有真田信繁,可能大家没有怎么听说过,其本名“信繁”源自武田信玄之弟武田信繁(武田信玄之弟,在第四次川中岛之战中牺牲)。

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江户时代初期的武将,别名真田幸村。

最先开始了解的应该是织田信长,由于以前玩游戏的时候经常碰到的例如《信长之野望》,三英杰”之一,将战国乱世彻底打破的英雄。

原本是尾张国的小大名,后于桶狭间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天下,后通过拥护足利义昭上洛逐渐控制京都,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领土。

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枪的战术,实行兵农分离,鼓励自由贸易,整顿交通路线等等革新政策,开拓了日本通向近代的道路,但在即将一统天下前夕,于京都本能寺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自杀,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

日本战国时代各大名的历史【图文】

日本战国时代各大名的历史【图文】

日本日本战国战国战国时代时代时代各大名的历史各大名的历史【共55个家族,已翻译完成32个家族】说明说明::本来像织田本来像织田,,上杉这种大家过于熟悉的家族不算做介绍了上杉这种大家过于熟悉的家族不算做介绍了,,但是考虑到有没接触过战国历史的有没接触过战国历史的朋友朋友朋友,,对于这部分对于这部分,,直接引用直接引用中文中文中文维基维基维基.. 其他在中文站上比较难以找到的内容其他在中文站上比较难以找到的内容,,主要基于日文维基等资料主要基于日文维基等资料,,为大家翻译整理成中文家翻译整理成中文..本人能力有限本人能力有限,,做不到直接拿原始史料进行考证做不到直接拿原始史料进行考证,,如有谬误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多多指正.. 翻译人员:[3dm]竹中清时(8023.cly)&[3dm]织田银胧(midori0701) 文字润色:[3dm]竹中爱(dokidoki)1. 蠣崎家源氏后裔(不可确考),江户时代改姓为松前,但也有保留原姓的.战国初期安东家的势力范围包括北海道南部至东北北部,而安东家是蠣崎家的主家,但随时间发展事实上逐渐成为独立的大名.蠣崎義広在位时期谋杀了阿伊奴族的酋长Tarikona,其子蠣崎季広前后分别将13个女儿嫁给安东家及其他奥州大名,进一步巩固了蠣崎家的独立大名地位.蠣崎季広之子蠣崎慶広在丰臣秀吉平定天下后,以臣子身份上洛谒见秀吉,得以保留原领.从此之后名分上也完全独立于原来的主家—安东家(这时安东家已改为秋田家), 1591年蠣崎慶広应秀吉之命参与了平定南部家内乱,对九戸政実的讨伐.秀吉死后成为亲家康派,1599年改名为松前慶広,在家康正式统一全国后, 蠣崎家被正式封为松前藩藩主,直到幕末蠣崎家在幕府中都地位颇高.主要参战对象: 阿伊奴族,南部家(九戸政実)2.南部家源氏后裔, 第24代当主为南部晴政,此时南部家控制陆奥北部,达到了南部家的全盛期. 晴政在外交上同样表现优异,在信长时期与织田家保持了良好关系.但后来因为继承人问题,南部家出现内讧, 南部晴政死亡,南部晴继被暗杀, 南部晴政的养子信直成为当主.同时大浦為信一族的反叛使南部家的势力进一步被缩小. 南部氏第26代当主南部信直灭斯波家,夺取高水寺城,后依丰臣秀吉的命令参加了小田原之战以及南部家内乱,对九戸政実的讨伐,一直到江户时代南部家大致得以保有旧领,领盛岡藩,七户藩,八户藩.主要参战对象: 斯波家,南部家(九戸政実),北条家3.安东家安倍氏后裔, 安東愛季先后浅利勝頼等领内叛乱,同织田信长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其子安東実季进行了第三次湊合戦,平定了季豊島通季与戸沢氏的叛乱,这次叛乱的支持者包括南部氏和小野寺氏.巩固了秋田郡・檜山郡・河辺郡・由利郡等领地,这次合战违反了丰臣秀吉的惣無事令,但未被深究. 安東愛季晚年开始改姓为秋田,安东家作为秋田氏一直生存到幕末.主要参战对象:领内各豪族,朝鲜战争提供补给军队.4. 斯波家(奥州斯波氏分家之一)源氏后裔, 斯波詮高为当主时期进攻夺戸沢家,成功夺取岩手郡,国力较为强盛. 斯波詮高死后受到南部家威胁,在斯波詮直时代其姻亲一门中野直康(九戸政実の弟) 寝返南部家,家臣也多内通南部家.后被南部信直所灭.主要参战对象:南部家, 戸沢家5. 大崎家(奥州斯波氏分家之一)在战国时期逐渐失去势力, 大崎義直在伊達稙宗的支援下才得以平定领内叛乱,后被迫接受伊達義宣为养子,正式从属于伊達家.后来趁伊達稙宗与伊達晴宗的父子对决---天文之乱得以恢复主权,但并未完全摆脱伊達家的控制. 大崎義隆为当主时, 大崎家与最上義光・黒川晴氏的联合军曾几次成功击败伊达政宗的进攻,但因为拒绝参加小田原之战遭到丰臣秀吉的怪罪而被没收领地, 大崎家灭亡.主要参战对象: 伊達家6. 最上家(奥州斯波氏分家之一)一段时期从属于伊達家,但后来得到独立. 最上義光时代领地进一步得到扩大,同上杉家曾经发生过多次小规模战争.服从丰臣秀吉命令参加小田原之战而得以保全领地(20万石).丰臣秀吉死后,加入德川家康的东军, 在上杉景勝的西军攻击下一度败退,但随着关原之战西军的失败上杉军开始撤离,最上军取得了战略性胜利,得到封赏, 一跃成为58万石的大大名.但到了最上義光的孙子義俊时代,最上家发生了严重的内乱,被幕府彻底没收领地,最上家灭亡,但是后代得以延续.主要参战对象:上杉家,伊达家7. 伊达家藤原氏后裔.一度控制大崎家与最上家并与多家大名联姻,成为北奥州最强势力.但因为后来的天文之乱,即伊達稙宗与伊達晴宗父子对抗而导致国力衰弱,但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17代当主 伊達政宗采取强硬的侵略政策,先后吸收畠山家灭亡二本松家,并击败南奥州的霸者蘆名家, 伊達家领土一度达到最大.其后伊达政宗依旧无视丰臣秀吉的惣無事令,继续对周围大名发起进攻.但看到秀吉灭亡北条家的实际行动后,主动参加小田原之战,得以保全领土(72万石).但后来依旧遭到秀吉责怪,进行国替并且石高降到58万石.在关原之战中加入东军,加增到62万石,并且在幕府中占据很高地位.但其后代早死无子者甚多,真正的伊达家后嗣在幕末之前就已经消失,藩主多被养子继承.主要参战对象: 蘆名家,大崎家, 最上家, 畠山家, 二本松家,北条家,相马家,丰臣家8. 畠山家源氏后裔.与斯波家,细川家并列为足利幕府三管領,势力盛极一时.但随应仁之乱开始走向衰落并遭到细川家的排挤.领地被后来的神保家, 遊佐家,伊达家等大名瓜分,虽然名义上保有一定领土但实际上作为大名已经灭亡.主要参战对象: 畠山家(内乱), 細川家,山名家9.相马家千葉氏后裔,战国初期虽领土有限,但历代当主均武勇过人,面对关东大名佐竹家与北奥州的伊达家的威胁依然保持独立,曾多次击退伊达家.在伊达政宗的攻势下,南奥州大名纷纷投降的情况下,相马家依然坚持独立,与伊达家的战争互有胜负,一直坚持到小田原之战,因为积极参战,旧领得到丰臣秀吉的承认得以保全.后来的关原之战保持中立,遭到德川的怪罪,但最后仍保全了领土与大名身份直到幕末,日本最后一个幕府灭亡,相马家前后统治领地长达700余年,可以说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作为地方领主的奇迹.并且一直保有后嗣, 第三十三代藩主相马和胤是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的一门,为麻生太郎之妹--麻生雪子的丈夫.主要参战对象:伊达家, 佐竹家,北条家10. 蘆名家三浦氏后裔. 蘆名盛氏的出现,使蘆名家成为与伊达家并驾齐驱的奥州两大霸者.但后来因猪苗代氏等家臣关系,以及继承人问题蘆名家产生分裂逐渐实力下降,最后由养子二階堂盛隆继承当主. 二階堂盛隆改姓为蘆名盛隆,与周围大名联合对抗伊达家,领土得以保全.但最终在蘆名義広时代,于摺上原之战大败于伊达政宗, 蘆名家名存实亡.之后逃到哥哥佐竹義宣那里的蘆名義広再次改名为蘆名盛重卷土重来,成为江戸崎城主.但在关原之战中因为追随其兄佐竹義宣的暧昧态度,遭到德川的怪罪,被没收领地.不久之后当主蘆名千鶴丸3岁意外死亡,蘆名家再无后嗣,宣告灭亡.主要参战对象:伊达家11. 佐竹家源氏后裔.第15代当主佐竹義舜被称为中兴之祖,灭亡山入家控制了常陸北部. 佐竹義舜的曾孫、佐竹氏第18代当主佐竹義重被称为「鬼義重」乃是一代名将,先后击败江戸家与小田家,获得了常陸大部的控制权.之后发生了与北条家的沼尻合戦,,并且与田村家等势力均有摩擦.然而1585年人取橋战役中占有人数优势的佐竹家却败给了伊达政宗,被迫退出战国争霸的舞台. 其子佐竹義宣参加小田原之战有功,得以保留领地(55万石).但是同样在关原之战中保持了观望态度,从而被国替到出羽国,减封到20万5800石(実高40万石),其势力一直保持到幕末.主要参战对象:北条家,伊达家, 江戸家, 小田家,田村家12. 足利家源氏后裔.室町幕府将军. 第10代将軍・足利義稙的将军实权被细川家篡夺,从此之后将军成为有名无实的存在. 第13代将軍・足利義輝使幕府的控制力与威信有所上升,然而于1565年5月, 足利義輝被三好三人衆、松永久秀暗杀(永禄之变),足利家再度陷入混乱.1568年足利义辉的弟弟足利義昭投奔织田信长,在织田信长的拥立下成为第15代将军.(第14代将军是足利义荣). 1573年足利义昭因内通其他大名反叛织田信长,遭到信长流放,足利家灭亡.主要参战对象:细川家,三好家,织田家13.足利家(古河公方, 小弓公方)古河公方第3代足利高基,第4代足利晴氏与小弓公方足利義明在周围各大名的支持下,纷争不断.最终于1538年足利晴氏在山内上杉与北条家的支援下, 以国府台合戦一举灭亡小弓公方.后来参加扇谷上杉朝定与山内上杉憲政,今川義元三者的联合军对抗北条家,但被北条氏康以少数兵力击败,从属于北条家. 1560年北条氏康隐居,北条氏政继承家督,长尾景虎开始关东侵攻.两者分别拥立不同的古河公方继承人,进行了对关东管领正当继承权的斗争.1569年,上杉谦信出于后方武田的压力,与北条氏政缔结越相同盟,古河公方失去政治价值,逐渐自然灭亡.至此,古河公方,小弓公方均告灭亡.14.里见家源氏后裔.战国初期一度成为小弓公方的支持者,对抗北条家.后来在天文内訌中里间家实力有所削弱, 里見義堯后再度支持小弓公方,与北条家和上総武田家多次发生战争.后里见家在第一次国府台合戦・第二次国府台合戦两次大败一度陷入窘境,之后与越後上杉联盟,获得了三船山合戦的胜利,在上总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后来的当主里見義弘保持与越后上杉和甲斐武田的同盟关系,势力扩大到下总南部,达到了里见家的最盛期.然而之后北条家卷土重来,里見義弘与北条家达成和解,从下总退回到旧领,专心经营原领地.1578年里見義弘死亡, 里見再度陷入内乱,实力所有削弱.所幸下代当主里見義頼在外交上与丰臣秀吉保持了良好关系,里见家在安房・上総全域和下総南部的领地均得到承认.然而后当主里見義康因小田原之战参战消极以及违反惣無事令,遭到丰臣怪罪没收了上总和下总的领地.能保住原领多得益于德川家康的调停,所以里見家从此之后开始倚赖德川家.其后人在关原之战中因战功一度得到德川封赏,但后来又突然被德川没收领地, 里見家灭亡,但其后嗣得以延续.主要参战对象:北条家, 上総武田家,丰臣家15. 宇都宮家藤原氏后裔. 宇都宮家是传统名门,战国时期在关东一度成为可以与北条家相抗衡的大名, 1590年北条家灭亡,但宇都宮家的领地得以保全. 1592年宇都宮家参加了朝鲜战争,归还后被赐丰臣姓,封従五位下.1597年因为一些小罪名,当主宇都宮国綱被流放, 1608年宇都宮国綱病死,关东兴盛长达500年的名门, 宇都宮家正式灭亡.主要参战对象:北条家16.北条家平氏后裔. 原为京都的御家人的伊势宗瑞(即北条早云),因为个人问题辞职,后来来到了东海地区大名今川氏的领地,因为宗瑞解决了今川家内部的问题,宗瑞自此获得了领地最初的本据城为兴国寺城,后来开始向关东相模地区侵略,1495年夺取了大森氏小田原城,确立了他们的根据地,宗瑞时代,已经将整个相模统一。

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事件时间轴1.1477年──兵乱开始战国时代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477年,当时三好政伟在日本各地引发兵乱。

2.1485年──大内政权崛起大内政权在1485年崛起,统一了山口县及其周边地区。

3.1493年──赤松政权统治室町幕府赤松政权在1493年成为室町幕府的执政者,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

4.1510年──武田信虎掌权武田信虎在1510年掌握了甲斐国的实际控制力,并开始向周围地区扩张。

5.1521年──今川氏崛起今川氏在战国时代的1521年崛起,统治了駿河国。

6.1542年──葛西政权崛起葛西政权在1542年崛起,成为对付今川氏的势力。

7.1550年──织田信长崛起织田信长在1550年崛起,占领了美浓国并开始向周边地区扩张。

8.1560年──桶狭间之战桶狭间之战于1560年爆发,織田信長在这场战斗中击败了今川义元。

9.1568年──上洛织田信长在1568年将应对明智光秀的威胁,进军京都,推动了朝廷的改革。

10.1575年──长篠之战长篠之战于1575年爆发。

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联合,对抗武田信玄的军队。

11.1582年──本能寺之变武田信玄的弟弟武田信赖袭击本能寺,导致织田信长的死亡,这是战国时代的重要转折点。

12.1590年──小田原征伐丰臣秀吉在1590年对小田原进行征伐,统一了日本各大势力。

13.1600年──关原之战关原之战爆发于1600年,结果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获胜,确立了江户幕府的统治。

14.1614年──大阪夏之陣大阪夏之陣于1614年爆发,是丰臣秀吉的遗族反对德川家康统治的最后一次抗争。

15.1615年──大阪冬之陣大阪冬之陣在1615年爆发,标志着江户幕府彻底击败丰臣氏,并巩固了统治地位。

总结: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事件时间轴展示了这个动荡时期的关键事件。

从兵乱开始,到各个势力的崛起与对抗,直至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统治的确立,这一时代呈现出剧烈的变动和激烈的斗争。

通过了解这个时间轴,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重要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

日本战国时代历史

日本战国时代历史

日本战国时代历史日本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15世纪末至16世纪末,持续达数百年之久。

这段时期在日本历史上被认为是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的高峰时期。

本文将简要介绍日本战国时代的背景、政治格局、武士文化、战争与统一等方面。

一、背景日本战国时代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4世纪末,当时的日本国内处于混乱不安的局势。

各个地方的大名开始割据一方,实行独立统治。

这种分裂状态导致了频繁的冲突和战争,为后来的战国时代埋下了伏笔。

二、政治格局在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中,以大名的实力为基础。

大名是指有地方统治权的武士贵族。

大名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争夺,势力强盛的大名往往通过征服其他地区来扩张自己的领地和权势。

三、武士文化战国时代是日本武士文化的鼎盛时期。

武士是战国时代的核心角色,他们拥有强大的战斗技能和忠诚度。

武士道,即武士的行为准则,强调忠诚、勇敢、荣誉和自律等品质。

同时,和武士相关的诸如茶道、花道、剑道等传统文化也蓬勃发展。

四、战争与统一战国时代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频繁的战争和内乱。

各大名争夺地盘和权力不断发生战争,使整个日本国内不断陷入混乱之中。

然而,正是这样的战乱环境,促使了日本政治和社会的变革。

最终,在1590年代末期,丰臣秀吉成功统一了日本,结束了战国时代,进入了江户时代。

总结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混乱但又充满活力和变革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大名们为争夺地盘和权力进行了无数次战争。

而在这个战乱的背景下,武士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武士道和诸多传统文化在战国时代达到了巅峰。

最终,丰臣秀吉的统一行动结束了战国时代,为日本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注:文章仅作为参考样例,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

日本战国史

日本战国史

人 物
混乱超过百年,出现六位能 征惯战、影响大局演变的著名 武将,他们分别是:前三雄今 川义元、北条氏康、武田信玄; 后三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 德川家康。 此外还有斋藤道三、北条早云、 松永久秀,毛利元就、北条氏 康、伊达政宗等。


武 田 信 玄

(1521-1573) 有“战国第一名将”之美誉,号称 “战国第一兵法家”。 信玄公一生从十六岁上战场后,比 较大的战斗大约打了八十场。(最 为重要的是川中岛合战) 其倾心于领地内的治理,尤其穷半 生精力在甲斐的釜无川和笛吹川上 修建的治水工事, 采用最先进的筑 堰分流技术, 是战国时代最大、 最有名的堤防, 其利泽及后世, 被后人称作“信玄堤”, 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织 田 信 长
(1534-1582) 被称为“第六天魔王” 因“桶狭间之战”而出名,。 但由于他烧毁比睿山延历寺日 后更统一大半个日本而使武田 信玄和上杉谦信等虔诚的信佛 者骂其为“佛敌”,最后因明 智光秀在本能寺造反, 而在寺中自焚。

伊 达 政 宗
(1567-1636 ) 因眼疾被人称为“独眼龙政宗” 是仙台市的建城者 建立了新的兵种:骑马铁炮— —士兵一边骑马奔驰,一边用 铁炮射击,威力非常强大。

日本战国史
概 况

日本战国时代,一般是指 从应仁之乱(1467)到德川幕 府建立(1603)这一百三十余 年的断代史。 “应仁之乱” 之后日本进入了 一个以下克上的乱世。 在战国时代在位的总共有五位 天皇,但是日本全国各地却被 封建军阀割据。 经过军阀乱战,最后1615年由 德川家康统一日本。

德 川 家 康
(1543-1616) 原名松平元信 本能寺之变,信长死后他与秀 吉决战,丰臣秀吉与其和解后,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后,进行 关原合战,之后又在大坂 彻底 消灭丰臣家,统一日本。 家康之战法以谨慎著称,有人 会认为他是胆小鬼但他的战术 的确为他赢的天下而且受到了 现今所有人的认同。

日本战国

日本战国

日本的战国时代日本战国时代要了解一个名族,首先要了解其历史,日本民族也一样。

战国时代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时代,在这个“礼崩乐坏”的乱世中,许多的传奇人物纷纷登场,为解决天下事或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秦齐燕赵韩魏楚七雄并立,没有孙庞斗智、长平鏖战,没有合纵连横、苏张对峙,没有完璧归赵、渑池争锋,但是它展现出的魅力风采,却毫不亚于先秦,三国等时代。

日本的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义政时期的应仁之乱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纷乱及群雄割据的一段时期。

最终,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混战,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户幕府,1615年灭丰臣氏,正式统一全国。

在这个时代,以幕府将军(也称作征夷大将军)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护职威信下滑,原本辅佐守护的守护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为大名。

各地大名进而称霸一方,甚至于成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成为可能。

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火枪(铁炮)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

到了战国中、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

以织田信长为首的各国诸侯逐渐摆脱以往的兵农合一制度,改采以现金雇用武士为其作战。

同时,早期各诸侯的国人土豪联合体制也逐渐转型成集权独裁的军国政体。

于是大规模的会战成为常态,统一的新幕府也自战火中历练诞生。

安土桃山时代应该是从公元1560年信长在桶峡间讨死今川开始,直至1612年德川家康去世为止。

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结束了日本自从平安时代以来长达几百年的群雄割据局面,为一个稳定的日本社会贡献了力量(另外要注意的是,这个时代是日本武士阶级的一个畸形时代,虽然忠义还广为流传,但是整个时期充满了“下克上”的反叛,只有狡猾、坚忍、没良心的人才在这个时期存活下来了。

整个安土桃山时代,其实主要是3个人的时代,1、织田信长 2、丰臣秀吉 3、德川家康。

日本历史各朝代完全年表

日本历史各朝代完全年表

日本历史各朝代完全年表日本国的起源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了统一。

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

西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

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於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国名定为“大和”。

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

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

直到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

《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

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

”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切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

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西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於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1、旧石器时代(前35000–14000 )2、绳纹时代(前14000–400 )绳文时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是日本石器时代後期,约一万年以前到公元前一世纪前後的时期。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西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

当时,人们数人或10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采集为生,武器是弓箭,构成了没有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这一时期遗迹特多,三内丸山古迹是目前日本所发现规模最大的绳文村落古迹,大量出土的陶器和陶俑表面上有绳索图案,故称为绳文时代。

这时代产生的文化称绳文文化。

极简历史系列—日本战国史(应仁之乱到德川幕府)

极简历史系列—日本战国史(应仁之乱到德川幕府)

极简历史系列—日本战国史(应仁之乱到德川幕府)一般认为日本战国史起于1467年“应仁之乱”。

应仁是日本天皇的年号,相当于中国康熙乾隆之类的玩意儿。

这个“应仁之乱”,就是日本两股武士集团之间发生了矛盾,其中一边的老大是细川家,另一边是山名家,双方纠集了各自的阵营在京都(当时日本的首都)附近火并,后世以年号命名,称为“应仁之乱”。

如果当年日本天皇的年号是康熙,估计就叫“康熙之乱”——日本是中国的好徒弟,所以年号这东西也是参考了中国制度的。

话说,两大武士集团火并,天皇不出来管管?天皇不是不想,是不能。

因为日本在公元9、10世纪以前是天皇当政(7世纪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皇室主持的)。

9、10世纪的时候,一支皇族的支流、后来被贬为非皇族的藤原氏操纵了朝政,开始了“摄关政治”——“摄”即摄政,“关”即关白,都是官名,听起来很牛,相当于宰相,而且这个职位只限藤原家的人当。

藤原家崛起后天皇就很不满,双方闹矛盾,这时日本地方经济发展了,地方上的豪强开始不听中央使唤,各自发展武装,而这些武装中最厉害的当属也是原为皇室、后来生多了皇室养不起而下放民间的两大家族,源平二姓。

为什么这两家会发展得最强呢?诸位想想,这些人本来出身高贵,所以接受过较好的教育,能明白道理;同时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所以除了文治还能修习武艺(天天种田的话哪有时间学这些);而且他们来自皇室,在地方上说话也说得起,有什么纠纷自然有人花钱请他们办事。

久而久之,两大武士集团便崛起了。

源平两家的崛起,本身便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结果。

因为新的经济发展需要更有效的社会管理,而不论是天皇制还是摄关制都已经落后时代潮流。

举个例子,以前日本的土地制度叫班田制(这还是大化改新后的,前的咱就不说了),东西很复杂,精神就是国家分配土地,农民耕种,禁止买卖,农民须向政府纳税,给政府服徭役、当兵,死后土地重归国有。

说白了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那个均田制如出一辙,而诸位都知道,均田制和与其配套的府兵制、租庸调制最后都over了,为何?班田制和它们一样,只考虑了一时一世的社会发展,殊不知经济越发达,竞争就越激烈,竞争越激烈,岂能容你土地不动,死后还还给国有?而且封建社会的优胜劣汰必然带有土地兼并,A兼并了B的土地,完了死了又交给国家,疯了?所以这些人不会干,所以他们需要新的制度。

日本战国历史年表

日本战国历史年表

日本战国历史年表(应仁之乱后几十年没有太大的战乱省略掉)1.战乱开始篇1546年4月20日,河越之战,北条氏康击败上衫宪政、上衫朝定、足利晴信联军1546年12月,毛利元就把家督让给嫡子毛利隆元1547年9月22日,加纳口合战,斋藤道三击败织田信秀1548年2月14日,上田原合战,村上义清击败武田晴信(武田信玄)1548年3月19日,小豆坂合战,今川军战胜织田军。

1549年2月24日,织田信长和斋藤道三的女儿归蝶结婚1549年7月3日,佛朗西斯科-桑比埃尔在鹿儿岛登上日本土地1549年11月10日,今川和织田人质交换1549年11月,江口之战,三好长庆击败细川晴元1550年7月13日,毛利元就开始肃清井上元兼一门1550年10月1日,武田晴信(武田信玄)在户石城击败村上义清1551年3月3日,织田信秀死亡,织田信长继承家督1551年5月26日,武田军真田幸隆用计攻下户石城,村上义清逃往越后1551年9月1日,陶隆房(陶晴贤)谋反,大内义隆自杀1552年1月,上杉宪政逃往越后1552年3月1日,大内义长继承大内家家督,陶隆房改名为陶晴贤1553年闰1月13日,织田信长家臣平手政秀谏死1553年4月20日,斋藤道三和织田信长在正德寺会面1553年8月,第1次川中岛合战1554年3月、武田、今川、北条的三国同盟成立,史称善德寺的会盟1555年4月20日,织田信长攻下清洲城1555年7月19日,第2次川中岛合战1555年10月1日,严岛海战,毛利军胜利,陶晴贤自杀1556年4月20日,长良川合战,斋藤义龙军击败斋藤道三军,斋藤道三战死1556年8月24日、稻生之战,织田信长军击败织田信行军1557年4月3日,毛利元就击败大内义长,大内义长自杀1557年8月,第3次川中岛合战1557年11月,织田信行再次谋反,被织田信长杀死1559年2月,织田信长单身上洛,拜见将军足利义辉1559年4月,长尾景虎(上衫谦信)单身上洛,拜见将军足利义辉1559年,北条氏康隐居2.信长起事篇1560年5月19日,桶狭间合战,织田军战胜今川军。

日本战国史

日本战国史

本能寺之变时期
• 1582年6月2月,明智光秀发 动本能寺之变,信长被迫自 焚。家康当时正在堺港,在 服部正成带领下护送逃回三 河。此外羽柴秀吉在山崎之 战大败明智光秀。回到领地 后的家康,原本欲打着替信 长复仇名义讨伐明智光秀, 但被秀吉抢先一步,因此进 军甲斐参与瓜分信长旧领, 与北条交战,最终与北条军 达致和睦状态(天正壬午之 乱)。
形势局图
• • 战国时代的起始一般以1467年的应仁 之乱为主,但结束时间则大致上有以 下几种说法: 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进入京都)成 功。 1573年织田信长攻陷二条御所,室町 幕府灭亡。 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关东地方的后北 条氏,降伏东北地方各大名,完成日 本大致上的统一。 1603年德川家康创立江户幕府。 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坂夏之阵打败丰 臣秀赖,丰臣氏灭亡。C:\Documents and
与武田对决
• 当时足利义昭曾经引诱家康 参与信长包围网,并赐予副 将军一职,不过家康拒绝, 继续协助织田信长! • 1582年,织田和德川攻打武 田领地,首先是木曾义昌背 叛武田家,接着信长和家康 和北条氏政分三路攻击武田 的根据地,武田家臣则开始 大量倒戈,导致织德北三方 联军只花了一个月就歼灭了 武田家。
日本战国前三雄:
• 北条 氏康(ほうじょう うじ やす、1515年-1571年10月21 日;日本元龟二年旧历十月 三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 将、大名,以杰出的军事及 政治才能闻名于世;世称 “左京大夫”、“相模守” (律令制官位)。他是后北 条氏第三代当主,领导北条 家与关东管领上杉氏、甲斐 武田氏等势力争斗,巩固了 该家在关东地方的霸业。
信长家臣时期
• 1554年(天文23年)以足轻 的身份成为了织田信长家的 家臣,深得信长疼爱,在织 田家的地位不断提升! • 天正元年(1573年)信长击败 了浅井长政,长政自尽,浅 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秀 吉被封为近江国今滨城城主, 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并改木 下姓为羽柴!

日本战国史

日本战国史

从应仁之乱到江户幕府
松 岛 菜 菜 子 饰 演 松
唐 泽 寿 明 饰 演 前 田 利 家
此在确成足 执京保功利 行都幕地义 政的府结满 务室稳束逐 ,町定长步 因建的达将 此造掌六混 被了握十乱 称“全年的 为花国间情 『之政的形 室御权内平 町所。战息 幕”义状下 府,满态来 』并并。, 在
战国名将辞世语
明智光秀 ——顺逆无二道,大道贯心源, 五十五年梦,醒时归一眠。 上杉谦信 ——四十九年繁华一梦,荣花一 期酒一盅。 武田信玄 ——此身此骨归于天地,不沾红 尘,独自风流。 伊达政宗——心中明月当空无丝云,照尽 浮屠世间黑暗
日本战国的意义
战国时代是日本崇尚中国文明的时代,武田家出了熟 读孙 子兵法的信玄,高举著的“风林火山”冲锋陷阵。 战国时代同样也是日本热衷西洋文化的时代,购置火 枪铁炮和用铁甲船来对付他的敌人已经不足为奇。
德川家康
关原合战
关原合战是战国时代发生于关原地区的一场战役。战役 双方均动员了超过十万兵力,是应仁之乱以来全日本的 最大规模的内战。此战是德川家康与丰臣秀赖的家臣石 田三成的直接对决。由于其战争的胜负影响了谁可以拥 有天下,所以此战也被誉为“决定天下的战争”。
关原之战前双方对 比图示
關原之戰 佈陣圖
东军
大阪冬之阵 大阪夏之阵
丰臣秀吉的战友 德川家康,连续发动两次 进攻大阪城的战争, 史称「大阪冬之阵」及「大阪夏之阵」。 丰臣秀吉的遗孤被迫自尽,丰臣家的历史告终。
建立春秋霸業 – 江戶幕府
京 都 江 戶
親藩 譜代 外樣
锁国政策
日本采取锁国政策,直到「黑船来袭」
德川家康家训
1. 人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 2. 视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 3. 心生欲望时,应回顾贫困之时, 4. 心怀宽容,则能无事长久, 5. 视怒如敌. 6. 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 7. 责人不如责己, 8. 不及胜于过之 。

最完整的日本战国年表

最完整的日本战国年表
1566.3.20
4月、织田信长向朝廷献金。
9月24日、织田信长属下木下藤吉郎在墨俣筑城成功。
1566.11.15
9月29日、武田军攻破箕轮城。
1565.11.20
11月21日、尼子家向毛利军投降。
1568.1.1
12月、松平家康改姓徳川。
1567
10
3月、织田军进入伊势。
5月、织田家与德川家联姻。
1555.5.20
7月19日、第2次川中岛合战。
1555.8.16
10月1日、在严岛,毛利军击败陶军。陶晴贤自杀。
1555.10.26
弘治

10月23日、改元“弘治”。
1555.11.18
1556
2
4月20日、在长良川之战,斋藤义龙军击败斋藤道三军。斋藤道三战死。
1556.5.9
8月24日、在稻生之战,织田信长军击败织田信行军。
1556.9.27
1557
3
4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日、大内义长被毛利元就击败后自杀。
1557.5.11
8月、第3次川中岛合战。
11月、织田信行再次谋反,被信长讨杀。
1558
永禄

2月28日、改元“永禄”。
1558.3.28
1559
2
2月、织田信长单身上京,拜见将军足利义辉。
4月、长尾政虎单身上京,拜见将军足利义辉。
1441.4.13
4月16日、结城城陷落,结城氏朝战死。持氏遗子春王丸,安王丸,永寿丸被囚。
1441.5.15
5月16日、长尾实景受幕府之命,在美浓国垂井斩杀春王丸,安王丸。
1441.6.14
6月24日、赤松满佑诱杀将军足利义教,逃往播磨。(嘉吉之变)。

日本战国史

日本战国史

形势局图
• 战国时代的起始一般以1467年的应仁之乱为主, 但结束时间则大致上有以下几种说法: • 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进入京都)成功。 • 1573年织田信长攻陷二条御所,室町幕府灭亡。 • 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关东地方的后北条氏,降 伏东北地方各大名,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统一。 • 1603年德川家康创立江户幕府。 • 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坂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 丰臣氏灭亡。
与武田对决
• 当时足利义昭曾经引诱家康 参与信长包围网,并赐予副 将军一职,不过家康拒绝, 继续协助织田信长! • 1582年,织田和德川攻打武 田领地,首先是木曾义昌背 叛武田家,接着信长和家康 和北条氏政分三路攻击武田 的根据地,武田家臣则开始 大量倒戈,导致织德北三方 联军只花了一个月就歼灭了 武田家。
日本战国后三雄:
• 织田信长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 时代的战国大名。他成功控制以 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 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 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但后 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 断本能寺,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 振。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 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他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三英杰之一, 曾被日本民众评选为“日本人最 喜爱的历史人物”。
两次包围圈
• 将军足利义昭发布了打倒信 长的命令到各国,包括朝仓 义景、浅井长政、武田信玄、 三好三人众,甚至比叡山延 历寺、石山本愿寺等寺庙势 力都被找来,组成了“信长 包围网。 • 上杉谦信为盟主,毛利辉元、 石山本愿寺、波多野秀治、 纪州杂贺众等反信长者同一 步调地开始行动。
本能寺之变
• 1582年5月15日、德川家 康为了骏河国领地增加的 宴会抵达安土城。信长派 明智光秀负责接待,光秀 从15日到17日专注于接待 家康。在家康停留的这段 期间,正在攻打备中高松 城的羽柴秀吉派使者向信 长要求援军,并提到“毛 利军有率大军往高松城救 援的动作”。信长答应派 兵 后,解除光秀的接待任 务,改命其带兵前往援助

古史今说:三分钟图说百年日本战国史,看战国的疆土日记本!(第294期)

古史今说:三分钟图说百年日本战国史,看战国的疆土日记本!(第294期)

古史今说:三分钟图说百年日本战国史,看战国的疆土日记本!(第294期)编语:有种说法,中国的春秋时代由十二个人组成了春秋争霸史,他们分别是:郑庄公、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晋襄公、晋景公、楚庄王、晋悼公、吴王阖闾、夫差以及越王勾践共同抒写出了气势磅礴的两个大字“春秋”。

战国时代的日本武士今天,咱们就借日本图册中的各位战国大名们,是怎样在一张张图册上画出精彩的战国兼并日记薄吧!战国时代的日本武士战国时代(公元1467年~公元1615年)在日本历史上一个最混乱,最受欢迎的时代。

让我们从应仁之乱开始,看看战国时代各战国大名们在图册上画出的疆土兼并史。

日本战国图(一)•公元1467年,随着应仁之乱、享德之乱(中国习惯称之为永享之乱)的爆发,战国的大幕拉开。

日本当时的分为东西两大阵营,从上图中的地理形势上,我们可以看出控制东京方面的西军(粉色、深蓝色)在形式上具有压倒性的实力,东军(青色、淡黄色)则完全处于劣势。

不过在当时的东军中,比如武田,上杉,今川等关东大名们都在后来,成为了这个时代(战国)的风云人物。

日本战国图(二)•当应仁之乱虽然是平定了,可是政变却依然避免不了的发生了。

当时细川政元(细川胜元的儿子)开始逐步掌握了,京都周边所有地区(绿色为细川氏实际控制的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同时,关东各地的大名们也开始了蠢蠢欲动。

日本战国图(三)•公元1500年,正好是发生关原之战的一百年前,这一年细川政元的派系与支持将军的幕府派开始内斗。

此时关于“战国三杰”之一的织田信长相关记载则完全没有相关的记载。

(织田信长崛起于十六世纪中期。

)日本战国图(四)•在公元1500年~公元1510年十年间,由于细川政元这位在战国初期有着“半将军”之称的幕后将军,在公元1507年被暗杀后,他的三个养子细川澄之、细川澄元、细川高国开始为了家督之位,展开了内斗。

恐怕这是那位八岁就继承庞大细川家族家业的细川政元,在死后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战国史一(断代)孙子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历来以久的老对手日本族,国人知之甚少,相对于对方,日本却对中国进行了几百年不间断的研究。

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它所发生的一切历史事件充满了贪婪和阴谋,争权与背叛,血腥的屠杀。

里面有英勇的士兵,宏大的战役,卓越的天才,以及卑贱平民的发迹等,一切的一切构成了一段眩目的历史,这一段历史至今仍然影响着这个岛国。

日本战国,一般是指从应仁之乱(1467)到德川幕府建立(1603)这一百三十-余年的断代史。

不过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大约百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

日本战国一词出自甲斐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头就记著“天下战国之上”。

换言之,生处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

在这个时代,由于剧烈的政治军事斗争导致传统的贵族政治放权及依靠部属,也间接的导致其政治格局的最终土崩瓦解,土豪平民甚至浪人成为多国大名乃至于“天下人”都成为可能。

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逐渐开.基督教和火枪的引进改变了传统的冷兵器时代以骑兵为王的战争局面。

以织田信长为首的各国大名逐渐摆脱以往的兵农合一制度,改采以现金雇庸浪人为职业军人。

这样产生了很多不事生产以作战为职业的武士阶层,他们的效忠来自于大名诸侯的封赏。

以职业军人为主体的军队作战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早期各诸侯的国人土豪联合体制也越演越烈。

乱世英雄起四方“一个不断进行战争的年代”,欧洲人用这句话来形容这段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秩序已经荡然无存,武力成为权威的唯一来源。

各地领主互相发动旨在消灭敌人的战争,在逐渐的混战中,各地先后显示出统一的趋势。

武田家逐渐将势力渗透到信浓地区并向前发展,直到遇到强劲的对手上杉家。

织田家在桶狭间突然一战成名,由此走向非常顺利的大道,直到本能寺事变。

北条以坚固的城池夸耀当时,并逐渐控制了关东地区。

毛利家起于安云郡,长宗我部和伊达家,南部家,岛津家,大友家亦表现不俗。

应仁之乱后,各藩国守护割据一方,并逐渐形成各地的大名。

他们在自己的领地里拥有经济,军事等大权,拥有只听命于自己的军队,这样的制度必然导致具有优秀才能的野心家的崛起。

他们有力量时他们可以自己的威望聚拢各地豪族并形成强大的联合势力。

而他们衰弱时也往往就被人取而代之。

(大名--上古時好像是指拥有大片田地的田主,南北朝時代以后,大名就是指那些原本的守護的豪族或守護代。

之后江戶時代的大名就是指有一万石領地以上有义务直接对将军家效劳的豪族。

至第三代將軍家光時,約有二百六十至七十個大名家。

按對將军家的親疏程度,分為親藩、譜代、外樣。

按領國、居城的規模,分為國主、準國主、城主、城主格、無城。

按俸給分為十萬石以上、五萬石以上、一期萬石以上。

)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人民的生活最为痛苦,不仅要担负杂劳役和兵役,而且要面对多如牛毛的盗贼和野武士的侵扰,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为了生存自保,一些平民组成地方势力团体以对抗来自外部的威胁,或反对本地大名的重税,也准备随时支持能给本地带来和平的强大势力,其中以越中等地的一向一揆最为骁勇善战。

而当地大名诸侯意识到以自己的武力不足以扑灭一向一揆时,就转而加入并利用一向众门徒,其中有的大名甚至剃度来达到拉拢的目的。

最为有名的是战国最负盛名的诸侯武田信玄,为了达到拉拢宿敌上杉领地的一向门徒的好感而剃度出家,大名大友也同样剃度过。

关于当时日本战国时代的最下层足轻,也就是我们了解的步兵,在短时间的征战中,他们自己解决食物问题,称为“手弁当原则”,只有长时间的合战才由大名诸侯派发粮草。

《杂兵物语》记载,一名足轻一天的口粮是:水1升、米6合、盐1勺、味噌2勺;而《笼城守御之卷》中又记载,笼城也就是围困敌人城池期间一名足轻一天的口粮是:水1升、米4.5合、盐1勺、味噌2勺。

战国时代还没有一日三餐的习惯,一般只吃2顿。

他们的伙食也相当的差,一般是些麦、粟、稗、芋等粗粮。

武士的则相对好些,可能是糙米和蔬菜一起煮出的菜饭,运气好的话能吃上白米。

中国有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日本也不例外,通常在战争中最先行动的就是小荷托队。

他们把粮食分给士兵,士兵则将其挂在腰间,称为腰兵粮,里面通常是煮熟晒干的干饭,炒米、山芋和味噌等等。

它的吃法据说是由水煮加些盐就可以吃了。

如果战场阴雨或缺乏足够的煮用具也会导致很麻烦的问题,战场士兵因为吃没煮熟的饭团而生病导致战力下降。

它有个原则就是保证能尽量缩短吃饭时间,以应付战场突发的情况。

但如果粮草不够的话那就只有吃野草啃树皮。

曾经有个战国著名武将细川幽斋(藤孝)日记里说:桑果的味道很不错。

想必连将领都不得已吃果实充饥,那么就不用说一般的士兵了,粮草的短缺成为当时很普遍的问题。

关于军队里占多数的足轻兵种的介绍足轻通常在军队组成部分数量最多,装备也很差,由于日本是资源匮乏的国家,金属的产量很少或不足以装备数量众多的军队,众多足轻的装备以削尖的长竹为武器。

防具金属铠甲很少由诸侯大名分发,除非自己随身携带,一般步卒防具是竹制的或是构造简单的轻甲。

这也表明当时诸侯对足轻的伤亡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但是随着足轻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其低成本使得很多大名愿意装备更多的这种低级步兵。

足轻的盔甲被称为御贷具足(意为借来的盔甲),构造简单,只是胴(护身铠甲)与草摺(裙),加上叫做阵笠(战盔)的简单头盔。

几乎所有的御贷具足上都有大名的家纹(徽记),印在胴的前方。

有时足轻还会携带另一件印有家纹的物品:飘扬在盔甲后方的指物(旗),可用于辨识身份。

装备的低下导致日本军队在后来朝鲜半岛与大明朝部队进行军事作战时付出很大代价。

日本步兵竹制的防具和轻甲使得明军的金属武器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例如朝鲜半岛碧蹄馆中日遭遇战,日军以数万军队始终不能围歼明朝三千先锋骑兵。

反而对自身造成极大的伤亡。

装备就起了很大作用,据说当时奏报朝廷的章文就称:"时敌围数重,臣几困,甲被数箭.军士死战得脱" 而往往明军很容易就击毙日军士兵,相反日军则费很大力气.。

虽然日本武士(武士在军队里只占少数,大部分是征召的农民)的太刀很有杀伤力,但是明军几乎都是铁制铠甲,甚至着棉甲.。

普通足轻的或许带有金属尖头的长矛实在很难造成杀伤力。

为了达到征召的数量和拉拢足轻的奋战,很多大名诸侯都默许军队在敌人领地内进行掳掠,在当时以“乱捕”来称呼这样的行为。

在日本战史最为乐道的第四次川中岛之战,上杉谦信的部队就曾对附近的村庄进行劫掠式的补充给养。

换句话说为了保证军队的物资供应对附近的民众进行强行征取。

《太阁记》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天正5年10月30日,山中鹿介在夜袭三保关之间就对手下的士卒讲:‘参加这场战役的,都是我鹿介的兄弟,攻下的土地也都是你们的,凡是诸位看中的东西尽可以随便拿取,直至天明。

’一般来说足轻很难获得封赏,除非是关键或很高的战功。

而封赏主要是以首级来换取赏金,获取敌军首级的身份越高则赏赐越厚, 所以战场上为了抢取敌军将领的首级常常出现混乱的争斗和武斗局面.足轻部队缺乏足够的训练,而且很容易溃散,主要由农民和下等人充当,他们没有信仰,作战也缺乏效忠的对象,他们很容易逃跑或参加敌人的部队.。

日本战国最为传奇式的人物丰臣秀吉就曾经是一名足轻.,他的父亲也是,据说他成为织田信长的杂务兵时,曾在冬天怀抱鞋子以保持温度。

织田信长也心知肚明,最后提拔了他。

由于他本人的出身卑微,足轻部队对其有来自本身的好感。

武士阶层则不同,他们的装备要豪华的多。

需要介绍的是一般武士通常佩带2把刀,长的为太刀,短的刀为肋差.,既用来搏斗也用来战败剖腹。

他们往往组成军队的主力并具有一定的格斗技巧,并以奋勇的作战精神为荣。

对于他们,大名诸侯通常是支付现金薪水的。

对于当时的骑兵部队,日本并没有广阔的草地畜养大批的马群,也没有很广阔的平原地区以适合大规模的骑兵团作战。

对于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模式的国家,日本人骑兵的规模和作战力也远远不能与当时的中国边疆的少数族人相提并论。

(据考证日本的马并不够高,很难想象矮马可以骑着进行作战)他们更注重骑兵的冲击力,配备长枪或战刀,由于单手挥舞战刀还需要一定的骑术,所以短时期内并不能组成数量规模较大的骑兵部队。

由于作战冲击的对象大多是敌国的农民组成的足轻部队,所以骑兵的冲击作战无往不胜。

织田信长织田信长---其预见高于所处时代的风云人物,他英明,富有远见和野心,敢于肆无忌惮的使用武力。

他的一生成为当时日本社会政治军事斗争的一个缩影,极大的影响了日本这段历史发展的进程。

织田家属于尾张藩国的大名之一,可能以前是藩国有力的家臣。

据说织田家来自越前国的织田氏,曾担任神社之职。

织田氏后人迁移繁衍至尾张,出仕于当地大名,成为当地的地侍。

尤其是信长父亲信秀作为当时尾张斯波氏的重要军事将领,成为权倾一时的人物。

尾张藩国其他大名势力也逐渐被织田家所取代。

(b地侍又名地士、或国侍,即日本中世時期的土豪武士。

他們并非都是任职于幕府的武士,而是在乡土当地拥有势力的武士。

镰仓末期,随着幕府权力的衰退,他們便在乡村掌握着支配權,并逐渐走向小领主化,最后成为战国大名、或为其家臣、或为乡士,这样的现象一直延续至江戶时代。

)信长于1534年7月2日出生于尾张国那古野城(今名古屋市,另有一说是胜幡城),幼名为吉法师。

母为信秀正室土田御前,在他出生时,织田家已经是一个很有权势的家族。

他本人是第三子。

因为哥哥是庶出,信长成为当然的继承人选。

其家族通过与当地传统豪族的联姻,在当地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

童年时代他自然是一个贵公子,接受的教育是上层的传统智术,茶道和武术教育,侧重于格斗技巧。

如果试图找到他与众不同之处的话 .他少年时就曾带人到清洲织田家进行间谍破坏活动,而此时他的父亲在表面上是臣服清洲织田家的.。

当时织田家分成几个支派,互相有点亲缘关系,但是各有各的地盘。

从后来的史书所记载织田信长具有开明的创造性眼光以及富有机智勇敢的故事。

包括机智的赢得未来岳父斋藤道三的嘉许,我们本着极其谨慎的态度不能对当时富田圣德寺谈话妄加猜测。

但是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双方达成谅解并结成牢固的军事援助同盟。

天文18年,公元1549年,尾张和美浓的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双方展开了停战谈判。

为了缓和敌对关系,美浓大名斋腾道三将女儿归蝶许配给尾张的浪荡子,这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婚姻。

归蝶嫁入织田家后,斋腾又约了女婿见面,这场见面似乎为织田信长本人的霸业增添了浓重的预兆色彩,双方在富田圣德寺相见。

据说道三为女婿的端庄和礼仪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所折服。

事后家臣言谈此事,对其女婿大加赞赏:“「呜呼!我儿只配为上总介(信长)拉马为奴矣!”此后,由于岳父军事势力的支持,织田信长在尾张获得了稳固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