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史(断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战国史一(断代)

孙子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历来以久的老对手日本族,国人知之甚少,相对于对方,日本却对中国进行了几百年不间断的研究。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它所发生的一切历史事件充满了贪婪和阴谋,争权与背叛,血腥的屠杀。里面有英勇的士兵,宏大的战役,卓越的天才,以及卑贱平民的发迹等,一切的一切构成了一段眩目的历史,这一段历史至今仍然影响着这个岛国。

日本战国,一般是指从应仁之乱(1467)到德川幕府建立(1603)这一百三十-余年的断代史。不过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大约百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日本战国一词出自甲斐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头就记著“天下战国之上”。换言之,生处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在这个时代,由于剧烈的政治军事斗争导致传统的贵族政治放权及依靠部属,也间接的导致其政治格局的最终土崩瓦解,土豪平民甚至浪人成为多国大名乃至于“天下人”都成为可能。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逐渐开.基督教和火枪的引进改变了传统的冷兵器时代以骑兵为王的战争局面。

以织田信长为首的各国大名逐渐摆脱以往的兵农合一制度,改采以现金雇庸浪人为职业军人。这样产生了很多不事生产以作战为职业的武士阶层,他们的效忠来自于大名诸侯的封赏。以职业军人为主体的军队作战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早期各诸侯的国人土豪联合体制也越演越烈。

乱世英雄起四方

“一个不断进行战争的年代”,欧洲人用这句话来形容这段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秩序已经荡然无存,武力成为权威的唯一来源。各地领主互相发动旨在消灭敌人的战争,在逐渐的混战中,各地先后显示出统一的趋势。

武田家逐渐将势力渗透到信浓地区并向前发展,直到遇到强劲的对手上杉家。织田家在桶狭间突然一战成名,由此走向非常顺利的大道,直到本能寺事变。北条以坚固的城池夸耀当时,并逐渐控制了关东地区。毛利家起于安云郡,长宗我部和伊达家,南部家,岛津家,大友家亦表现不俗。

应仁之乱后,各藩国守护割据一方,并逐渐形成各地的大名。他们在自己的领地里拥有经济,军事等大权,拥有只听命于自己的军队,这样的制度必然导致具有优秀才能的野心家的崛起。他们有力量时他们可以自己的威望聚拢各地豪族并形成强大的联合势力。而他们衰弱时也往往就被人取而代之。

(大名--上古時好像是指拥有大片田地的田主,南北朝時代以后,大名就是指那些原本的守護的豪族或守護代。之后江戶時代的大名就是指有一万石領地以上有义务直接对将军家效劳的豪族。至第三代將軍家光時,約有二百六十至七十個大名家。按對將军家的親疏程度,分為親藩、譜代、外樣。按領國、居城的規模,分為國主、準國主、城主、城主格、無城。按俸給分為十萬石以上、五萬石以上、一期萬石以上。)

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人民的生活最为痛苦,不仅要担负杂劳役和兵役,而且要面对多如牛毛的盗贼和野武士的侵扰,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为了生存自保,一些平民组成地方势力团体以对抗来自外部的威胁,或反对本地大名的重税,也准备随时支持能给本地带来和平的强大势力,其中以越中等地的一向一揆最为骁勇善战。而当地大名诸侯意识到以自己的武力不足以扑灭一向一揆时,就转而加入并利用一向众门徒,其中有的大名甚至剃度来达到拉拢的目的。最为有名的是战国最负盛名的诸侯武田信玄,为了达到拉拢宿敌上杉领地的一向门徒的好感而剃度出家,大名大友也同样剃度过。

关于当时日本战国时代的最下层足轻,也就是我们了解的步兵,在短时间的征战中,他们自己解决食物问题,称为“手弁当原则”,只有长时间的合战才由大名诸侯派发粮草。《杂兵物语》记载,一名足轻一天的口粮是:水1升、米6合、盐1勺、味噌2勺;而《笼城守御之卷》中又记载,笼城也就是围困敌人城池期间一名足轻一天的口粮是:水1升、米4.5合、盐1勺、味噌2勺。战国时代还没有一日三餐的习惯,一般只

吃2顿。他们的伙食也相当的差,一般是些麦、粟、稗、芋等粗粮。武士的则相对好些,可能是糙米和蔬菜一起煮出的菜饭,运气好的话能吃上白米。中国有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日本也不例外,通常在战争中最先行动的就是小荷托队。他们把粮食分给士兵,士兵则将其挂在腰间,称为腰兵粮,里面通常是煮熟晒干的干饭,炒米、山芋和味噌等等。它的吃法据说是由水煮加些盐就可以吃了。如果战场阴雨或缺乏足够的煮用具也会导致很麻烦的问题,战场士兵因为吃没煮熟的饭团而生病导致战力下降。它有个原则就是保证能尽量缩短吃饭时间,以应付战场突发的情况。但如果粮草不够的话那就只有吃野草啃树皮。曾经有个战国著名武将细川幽斋(藤孝)日记里说:桑果的味道很不错。想必连将领都不得已吃果实充饥,那么就不用说一般的士兵了,粮草的短缺成为当时很普遍的问题。

关于军队里占多数的足轻兵种的介绍

足轻通常在军队组成部分数量最多,装备也很差,由于日本是资源匮乏的国家,金属的产量很少或不足以装备数量众多的军队,众多足轻的装备以削尖的长竹为武器。防具金属铠甲很少由诸侯大名分发,除非自己随身携带,一般步卒防具是竹制的或是构造简单的轻甲。这也表明当时诸侯对足轻的伤亡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但是随着足轻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其低成本使得很多大名愿意装备更多的这种低级步兵。

足轻的盔甲被称为御贷具足(意为借来的盔甲),构造简单,只是胴(护身铠甲)与草摺(裙),加上叫做阵笠(战盔)的简单头盔。几乎所有的御贷具足上都有大名的家纹(徽记),印在胴的前方。有时足轻还会携带另一件印有家纹的物品:飘扬在盔甲后方的指物(旗),可用于辨识身份。

装备的低下导致日本军队在后来朝鲜半岛与大明朝部队进行军事作战时付出很大代价。日本步兵竹制的防具和轻甲使得明军的金属武器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例如朝鲜半岛碧蹄馆中日遭遇战,日军以数万军队始终不能围歼明朝三千先锋骑兵。反而对自身造成极大

的伤亡。装备就起了很大作用,据说当时奏报朝廷的章文就称:"时敌围数重,臣几困,甲被数箭.军士死战得脱" 而往往明军很容易就击毙日军士兵,相反日军则费很大力气.。虽然日本武士(武士在军队里只占少数,大部分是征召的农民)的太刀很有杀伤力,但是明军几乎都是铁制铠甲,甚至着棉甲.。普通足轻的或许带有金属尖头的长矛实在很难造成杀伤力。

为了达到征召的数量和拉拢足轻的奋战,很多大名诸侯都默许军队在敌人领地内进行掳掠,在当时以“乱捕”来称呼这样的行为。在日本战史最为乐道的第四次川中岛之战,上杉谦信的部队就曾对附近的村庄进行劫掠式的补充给养。换句话说为了保证军队的物资供应对附近的民众进行强行征取。《太阁记》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天正5年10月30日,山中鹿介在夜袭三保关之间就对手下的士卒讲:‘参加这场战役的,都是我鹿介的兄弟,攻下的土地也都是你们的,凡是诸位看中的东西尽可以随便拿取,直至天明。’一般来说足轻很难获得封赏,除非是关键或很高的战功。而封赏主要是以首级来换取赏金,获取敌军首级的身份越高则赏赐越厚, 所以战场上为了抢取敌军将领的首级常常出现混乱的争斗和武斗局面.

足轻部队缺乏足够的训练,而且很容易溃散,主要由农民和下等人充当,他们没有信仰,作战也缺乏效忠的对象,他们很容易逃跑或参加敌人的部队.。日本战国最为传奇式的人物丰臣秀吉就曾经是一名足轻.,他的父亲也是,据说他成为织田信长的杂务兵时,曾在冬天怀抱鞋子以保持温度。织田信长也心知肚明,最后提拔了他。由于他本人的出身卑微,足轻部队对其有来自本身的好感。

武士阶层则不同,他们的装备要豪华的多。需要介绍的是一般武士通常佩带2把刀,长的为太刀,短的刀为肋差.,既用来搏斗也用来战败剖腹。他们往往组成军队的主力并具有一定的格斗技巧,并以奋勇的作战精神为荣。对于他们,大名诸侯通常是支付现金薪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