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文化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战国文化浅谈

文章开始之前,先说一些踢外的话,近来因为一些别的事,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故而每天集中的注意力都是必需的,但如果要说那是我的选择,我便绝对不会承认。现在看来,可能生活中的事依然没有完结,身体和心灵暂时还被压抑在条条框框的不情愿里,但是索性今天晚上能忙里偷闲,把自己最近的想法总结一下,至于生活,必会另起它篇,而在那之前我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完,到那之后,也必定要开始自己设想已久的生活了,下定决心,并且终将要走向那里。

——2011/11/18 19:25

大部分文艺的不文艺的青年们,对日本的了解,多数是限制在动漫,游戏,AV和形形色色的视听娱乐上面,有一些对人性和生活方式的考究,也多是来源自本尼迪克特的那本著名的《菊与刀》,在这里有必要对这本书做一定的定位,这是一本美国人为了在二战之后更好的接管或者说看待日本的详细调查报告,本尼迪克特系当时著名的人类学和社会学学者,当然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而我最近的心得当然无法与这部著作相比,只是一些我自己零零散散整理的见解,且多是集中在日本战国时代,所以相当片面,成列于此,只做消遣。

等级

我无意对日本战国的历史加以描述,只是根据一些现象和例子对日本文化的魅力进行分析。众所周知,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是来自日本国所谓的“唐土”也就是中国唐朝,这包括日本人的衣着和礼节。日本人重视礼节,而且在这方面达到了变态的程度,日本人重视并且尊重等级制度,把等级制度认作礼节的最高表现,这在日本战国时代尤为突出,具体的例子是,鼎鼎大名的丰臣秀吉,在成为武士之前曾经在当时美浓国土豪蜂须贺正胜门下做食客,

尽管表面上丰臣秀吉并不把蜂须贺正胜当作主人,但这其实和中国战国时代士大夫家里的幕僚一样,有一种隐性的臣属关系。但在后来丰臣秀吉侍奉织田信长之后,招揽蜂须贺正胜时,正胜对秀吉体现出一种完全俯首的姿态,似乎完全忘记了秀吉以前还曾在自己手下做事。在日本战国时期,人们把等级制度当作一种天经地义的传统,武士和野武士之间就仿佛爸爸和儿子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之外的私交则相形见绌,也就是说,在等级制度面前,一切的人情和关系都应该是不存在的。

荣誉感

正如《菊与刀》所说,日本人与生俱来便带有一种尖锐的矛盾性,在鲜明的等级制度下,依然无法遮盖日本人对于个人尊严和荣誉的追求,例如日本战国的军神,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曾在自己继任关东管领(官职)的晚宴上邀请关东诸将欣赏能剧,而由于能剧是当时只在京都贵族中流行的娱乐方式而使在场一位常年征战的关东将领厌烦,谦信当即显出不悦的神态,并且怒斥该将领,但这名将领不但没有道歉离去,反而认为谦信侮辱了他作为武士的尊严,而在当晚切腹自尽,并由此导致部分关东将领的叛变。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人尊重等级制度,但同时坚持个人信仰和荣誉。同样的事情还体现在武田信玄将自己的嫡子太郎义信赐死一事上,日本人表达自己荣誉诉求的手段是激烈的,即已死来兑现等级制度的约束和自身荣誉的授予。

茶道

如果真的打算在日本战国生活,除了等级制度和荣誉感之外则还需要了解更多的事情,首当其冲的便是日本茶道,茶道最早也是源于中国,而在日本战国时代,茶道被看做是一个人品行修养的证明,即使像织田信长这样不喜欢传统习俗的人也对茶道和茶器颇为喜爱,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茶人千宗易,曾得到关白丰臣秀吉的亲自接见,由此可见当时日本人对于茶道的尊崇。而且茶道也是战国时期和陌生人拉近关系的最好手段,日本人重视人际

关系,这体现在他们热衷于让自己的子女或者家臣的子女与他国联姻,以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政治关系一样,战国时期在这方面最著名一位当属陆奥国大名伊达植宗,生育能力超强的伊达植宗有很多儿子,但是都陆续成为他国大名的养子,植宗以此获得了许多大名的支持。

姓氏

与中国人不同的是,日本人重视血统,却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名字和姓氏,当然有一些从源平时代就延续下来的姓氏是相当受尊敬的,比如当时甲斐国的邻居小笠原氏以及历代继任关东管领的上杉氏。日本人及尊重传统又否定传统,一方面他们固执的对这些尊贵姓氏采取崇拜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因为权力和地位的因素随意的修改传统,比如上文提到的日本战国军神上杉谦信,原名长尾景虎,就是为了续任关东管领而认当时已经被架空的关东管领上杉宪政为义父,从而继承了上杉的姓,先改名为上杉政虎,后来又改名为上杉谦信。而鼎鼎大名的丰臣秀吉则有更多的名字,他先后自称:日吉丸,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等,而除了木下以外其他的均属捏造或是继承来的姓氏。而在另一方面,日本人也把能继承他人的显赫姓氏当作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和自身荣耀的体现。

和尚

众所周知日本人对于佛教有较浓重的感情,这一点在日本战国时期更为明显,例如被织田信长视为眼中钉的石山本院寺。宗庙势力在日本战国文化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这些念佛的和尚们并不吃斋,而且还可以娶老婆,更加难以理解的是,这些宗庙甚至可以召集兵丁和浪人在激荡的战国时代问鼎天下,比较著名的事件就是与石山本院寺同属日本佛教净土真宗的一向一揆众(揆:即为造反和起义的意思),他们是一群净土真宗的狂热分子,并且执着于击败所有大名而把日本变成一个类似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国家。在日本除了净土真宗以外,还有号称日本佛教总本山的天台宗所在地比睿山,而在这样高洁的佛教圣地里依然难以避免僧侣们妻妾成群,花天酒地的情景,这在众多介绍日本战国的书籍里都有提及。后

来织田信长屠杀比睿山僧侣,就是为了威慑各僧众势力,而武田信玄派真田昌信暗中救出天台寺作主也是为了通过拥护当世法主而得到僧众势力的支持,而这样的两种举动也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印象,称信长为第六天魔王,而认为信玄才是道义的化身和信仰的守护者。

日本人的义建立在这种互相矛盾的价值观上,一方面厌恶和尚们的卑劣行为,一方面又崇拜信仰和尚们主持的佛教和寺院。

砍头

抗日战争中,中国老百姓对于日本士兵砍头的行为极为不齿,而在日本战国时代,砍头则是最基本的一个战争元素,将领们通过士兵斩获敌方士兵首级的数量来衡量他的功绩,换句话说如果你砍掉了10颗人头而因为太重丢掉了7颗,那么你就无法得到那7颗人头带给你的奖励,日本是一个岛国,并没有很大的人口基数,当时组成军队的士兵多是一些普通的农民,他们平日里在自己的田里的耕作,到了战时便接受动员去参加战争,而通过参加战争获取首级可以从大名那里换得更多的土地,如此便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裕。这样的奖励机制和战争方式塑造了日本人特有的残忍行为:砍头。织田信长在屠杀比睿山和尚时,曾让30个人为一组,不管男女老幼一起在他面前被斩首。当时的军队甚至有专门负责记录砍下首级数目的机构,并以此当作战争的成果来炫耀。可见砍头这种事在日本人的战争中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日本战国时期,性和在如今的日本一样,依然是一个较为开放的话题,战国的士兵把凌辱战败国的妇女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就个人来说也对情欲的表达较为直白,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