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三杰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日本历史之织田、丰臣、德川三人历史作用的评价

日本历史之织田、丰臣、德川三人历史作用的评价

日本历史之织田、丰臣、德川三人历史作用的评价请注意,文中对此三人的历史作用的肯定,是局限在日本史和日本国内政治而言的,并非要将之抬到“国际著名政治家”的地位。

坂本先生的《日本史概说》中曾经评价丰臣秀吉终究不过是日本国内政治的风云人物,而不具有国际性的战略和政治眼光,俺对此话深有同感。

基本而言在日本这个过于狭小的舞台上诞生不了真正具有国际开阔视野的政治家,而最多只有丰臣秀吉这样昧于大势、夜郎自大而狂妄盲目的农民,他在日本国内的表现是精明的战略家,但到了国际舞台上就不过是个疯子。

1、安土、桃山政权捏造了江户幕府的形状,织田氏、丰臣氏两代耕耘之,而德川氏得其果,因此把江户三百年安定的功劳都算到家康头上也是不公平的。

信长做的破旧的工作是最多的,亦是开创新局的第一人,他死的时候,近代武家政权的模样已经大致有了,可以说日本从中世到近世的转化从各个领域而言的第一、第二步都是信长走的。

秀吉的功绩是使得这种转化终于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信长已经为他基本荡涤了最顽固的障碍,他的工作又彻底颠覆了旧的世界。

太阁检地的实际成就虽然并没有一般认为的那样辉煌,但确实是日本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相对而言,家康面对的,只是刷刷墙灰的工作,西军数万之众固然是劲敌,外样大名固然是潜在威胁,但新的秩序已经牢固不可破,不需要他再做什么更多的工作了,他只要通过一系列立法将之制度化、法律化即可。

没有信长,没有秀吉,日本从中世到近世的过渡虽然仍然会有,但大概要缓慢的多、艰难的多、痛苦的多、漫长的多吧。

但在秀吉去世的1598年,新的世界已经脱胎而出,这时无论得胜的是德川、石田还是别的什么人,他们能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历史的进程也会差不多。

即使不是家康,换了别人也是大致一样的。

这就是德川与前二者的差别。

俺读日本战国史时,经常眩目于梦与幻般的安土桃山时代,那时的每一个事件,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两个男人天才一样的构想力和永远不灭的进取心,让我们感受到日本在因此而转变、每个转变都清晰可见,当华丽的桃山时代落幕的时候,这一段绚丽的梦幻也随之落幕了,后面的关原、开幕、大阪,不过是历史剧豪奢的尾声而已。

日本国民性的几点特征_图文(精)

日本国民性的几点特征_图文(精)
。罄辛懑塔羹遂察霎.嘘嘈蠼鼍嚣;戥酣驰孺寰囊蠹}囊;g辔讨鲥裂蚶裁驰瓠囊判支;甄薹!噎惟属睫躬雅样霎屋jl酗鼙箍复蔫i§鍪嚆
劲抽若;驰骱鏊雾川雏堑耋篓落囊茎[5]王文元.1993.樱花与祭——日本经济奇迹之根源[咖,北京出版社(第l版)t66,
【6]加藤周一.木下腰二,丸山真男,武田清子.1984.日本文化力加<札允形[M].岩坡害店:28.[7]Jll岛武宜.1957.日本社会力家族的棒成[M].岩技音店.18--z2.[8]中根千枝.1982.日本社会[M].天津人民出版杜(第1版):31.[9]矢术明夫1969.身分力社会史[M].秤蒿杜:214.参考文献
日本国民性的几点特征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


[摘要]国民性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比较普遍的、
居于主导地位的心态、倾向、潜意识。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文化风土,造就了日本人实用主义、集团主义及注重等级秩序的国民性特征,从而构成日本人与日本社会的复杂而矛盾的性格。深刻认识日本的国民性,对于正确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与增进两国民众的了解很有必要。
传到了朝鲜半岛,却最终投有渡过海峡传到日本。日
本人在8世纪初期制定律令的时候,许多内容都是对
中国相关法律条文的照搬照抄,却对“十恶”中属于近
亲相奸、紊乱人伦的“内乱”罪弃之不取。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日本社会内近亲结婚是普遍的现象,皇室与王朝贵族尤为典型。连参与制定律令的重要人物藤
原不比等也是与同父异母妹结婚。可见同姓不婚的法律根本不符合当时日本的风俗。
使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化中表现为取自己所需。有
些中国文化、制度一度传到了日本,而后来销声匿迹了,如中央集权制度,科举考试制度;也有一些东西从一开始就被拒之门外,如人们熟知的“唐时不取太监,宋时不取缠足,明时不取八股,清时不取鸦片”。除此之外,在人伦、制度的很多方面与儒家伦理格格不入。

我眼中平民关白丰臣秀吉

我眼中平民关白丰臣秀吉

《我眼中平民关白丰臣秀吉》我看啦日本历史,了解了不少日本历史名人,如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织田信长。

人称战国三杰,我其实最喜欢的人物,丰臣秀吉,他是日本唯一平民出身的关白大名,统一啦日本,结束日本百年战乱,让老百姓过上啦安居乐业的生活,并且治国有方。

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晚年虽然在权力鼎盛时期发动了对朝战争,致使自己的事业终结,但也为德川幕府成立和江卢时代到来奠定基础。

下面我介绍丰臣秀吉的事迹。

丰臣秀吉原名木下秀吉、羽柴秀吉,本名藤吉郎没有姓氏。

他生于贫苦农户家中,自幼丧父,同母亲及继父生活,没有一丁点家业背景。

在当时,想要在战争时代出人头地,这种贫民出身的人几乎是不可能。

但秀吉例外,他有着异乎常人的智力和异乎常人的长相——从他的外号可以得知——秀吉外号“猴子”。

他遇见了一个人——好比千里马遇见了伯乐——他遇见了当时势力最强大的诸侯——织田信长。

他的才华决不是阿谀奉承,也决不是勾心斗角。

他只是希望自己出人头地,让自己感到光荣。

长期的贫苦生涯并没有磨灭秀吉努力向上的追求,反倒锤炼出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永远不服输的态度。

他遇见了一个人——好比千里马遇见了伯乐——他遇见了当时势力很强大的诸侯——织田信长。

在信长的面前,他总是忠心耿耿,可以说,他可以为信长去死;在织田家臣面前,他忍辱负重,老臣子认为他这种卑贱出身的人不可能成大气,他处处受压制。

但是,他却总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总是一副嬉笑的面孔。

同时,他的能力也渐渐体现出来,也渐渐博得了信长的喜爱。

在信长的慧眼识才的大力提拔与信任下,秀吉终于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织田氏的势力越来越大,信长也控制了当时形同虚设的关白,可以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秀吉的官也越做越大,从军师一越成为织田首席三大家臣之一。

他丝毫没有自满,仍然在各个方面显现过人的能力。

信长也越来越赏识他,可以说,如果信长完成了统一大业,秀吉肯定居功至伟。

光阴荏苒,一晃时间来到了1582年,秀吉46岁。

日本战国三杰

日本战国三杰

日本战国三杰改革家——织田信长简历织田信长(1534年5月12日-1582年6月2日)是活耀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

织田为其苗字,族姓则有三说:平氏、忌部氏或藤原氏,平氏可能性较高。

自号“第六天魔王”。

幼名吉法师,出生於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

他成功控制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但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

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巖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人生关键词一、从尾张大傻瓜到统一尾张信长出生于尾张国,是尾张的大名织田信秀的嫡长子,少年之时行为乖张,为众多家臣所不服,被称为傻子。

但是其人才略出众,胆识过人,凭借出色的手腕在父亲死后控制了整个尾张国。

并且平定了尾张国内的各种异己势力。

对于领地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领地内极为富庶。

二、桶狭间合战与清洲同盟1560年5月,领地超过100万担的大大名今川义元率领25000人上洛,与其接壤的尾张首当其冲,信长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危机。

6月12日,信长以3000兵力奇袭今川义元并取得了义元的首级,从此名震天下。

今川义元死后,尾张邻国的三河松平元康(德川家康)脱离今川氏在冈崎城独立。

1562年,织田与松平家同盟,从此再无后顾之忧。

三、美浓攻略与天下布武信长于桶狭间之战后,开始针对杀害与织田家同盟的斋藤道三而成为美浓领主的斋藤义龙。

义龙为一勇将,即便是织田军也难以击败。

1561年义龙突然死去,由嫡男斋藤龙兴继任家督,斋藤家的家臣们内部开始分裂,信长得以在对斋藤战上取得优势。

1566年进攻墨俣受阻,命令木下藤吉郎(日后的羽柴秀吉)建立墨俣城(即一夜城),并以该城为据点。

随着西美浓三人众(稻叶一铁、氏家直元、安藤守就)、其相关者(竹中半兵卫等)、其它如蜂须贺正胜、前野长康、金森长近等人加入信长阵营,终于在1567年于伊势长岛击败斋藤龙兴,将美浓国纳入版图。

日本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

日本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

日本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日本战国时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方面,来介绍这个时期的特点和发展。

政治制度方面,战国时期的日本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大名制。

在这个制度下,日本被分成了许多地方,每个地方由一位大名掌握。

这些大名之间有强烈的竞争和矛盾,所以战争时期也是战国时期。

但是,大名制也为日本的政治发展提供了一种稳定的机制。

一些大名在此时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和势力,并逐渐壮大起来。

同时,这些大名也会互相结盟或对抗,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

除此之外,日本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武家。

这个阶层由许多武士组成,他们不仅是政治和军事的精英,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保护者和发展者。

武家阶层的兴起,为日本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战国时期的文化发展。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文化不仅得到了保护,也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

首先是战国时期的建筑艺术。

在这个时期,许多城池和寺庙建筑开始兴建,例如日本著名的金阁寺、银阁寺以及名古屋城等。

这些建筑既展现了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也体现了当时的军事和政治力量。

其次是日本的绘画艺术。

在战国时期,日本的绘画技法开始向纸上绘画和绢上绘画转变。

同时,不同的绘画流派和风格也开始形成。

例如,室町时代的南画、京都流派和摄津流派等。

最后是日本的文学艺术。

在战国时期,日本的文学活动开始向民间文学转变,并逐渐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名著。

例如《平家物语》、《源氏物语》、《徒然草》等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文学的全盛时期的到来。

总之,作为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战国时期不仅有大名制度的兴起和武家阶层的崛起,也有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发展。

这些发展,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日本,也对后来的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战国三英杰

日本战国三英杰
● “日本战国三杰”之一(另外两个为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将日本的战国乱世彻底打破。原本 是尾张国的小大名,后于桶狭间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日本,后通过拥护足利义昭上洛(割 据地方的势力率军前往京都 [2] )逐渐控制京都,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 的日本领土。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枪的战术,鼓励自由贸易,整顿交通路线等等革新政策,开拓了 日本通向近代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 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于1568年至1582年间,作为掌握日本政治局势的领导人,推翻 了名义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并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 但在即将一统全日本前夕,于京都本能寺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切腹自杀,结束了辉煌的一 生。但人们始终无法找到他的尸体,这使其更加富有传奇色彩日本战国三英杰,指的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为统一日本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战国大名,他们分别 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织田信长
● 织田信长(Oda Nobunaga,1534年7月2日-1582年6月21日)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 胜幡城(一说那古野城) ,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
● 织田信长被日本民众评选为“2014年日本人最喜爱的历史人物第一名”。
丰臣秀吉
● 丰臣秀吉(天文6年2月6日- 庆长3年8月18日,即1537年3月17日- 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 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封建领主,继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 杰之一。原姓木下,之后将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将改姓羽柴。农民家庭出身,本是 一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长死后在内部斗 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研究

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研究

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研究日本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政治和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和社会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形态1.天下分裂,大名争霸在日本战国时代,日本被分为许多小领土,由大名们统治。

这些大名们之间互相争夺领土和权力,形成了一个分裂的政治形态。

虽然日本只有一个皇帝,但实际上的权力却在这些大名的手中。

每个大名都有自己的武士团队,他们互相攻伐,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混乱。

2.武士精神成为社会基石在这种分裂的政治形态下,武士阶层逐渐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武士们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影响,他们之间的争斗往往是以武力为手段。

这导致了武士精神在日本社会中的崛起。

尊重勇气、忠诚和荣誉成为了日本社会的价值观,武士们也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3.战争教育和军事技术的发展由于不断的战争和争斗,日本战国时代也是日本军事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

各大名之间互相竞争,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力量来保护自己的领土和权力。

因此,战争教育和军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例如,火枪、铁甲等新兵器和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规模和方式。

二、日本战国时代的社会形态1.武士阶层的崛起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在日本战国时代,武士阶层逐渐崛起,成为了社会的领导阶层。

武士们的地位和权力逐渐增加,不再像过去一样被看作是下等人。

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为了社会上最有权力的阶层之一。

2.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农民地位的提高随着大名们的统治,土地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的土地制度相当不稳定,导致了许多土地浪费和农民的贫困。

大名们经过不断的改革,使土地集中到自己手中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农民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3.商业活动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名们之间的贸易往来,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日本战国时代对后世日本的影响

日本战国时代对后世日本的影响

日本战国时代对后世日本的影响要了解一个名族,首先要了解其历史,日本民族也一样。

在学习日语之前,曾看过一本陈杰著的《日本战国史》,在这个“礼崩乐坏”的乱世中,许多的传奇人物纷纷登场,为解决天下事或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秦齐燕赵韩魏楚七雄并立,没有孙庞斗智、长平鏖战,没有合纵连横、苏张对峙,没有完璧归赵、渑池争锋,但是它展现出的魅力风采,却毫不亚于先秦,三国等时代。

可以说,日本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是日本从中古社会向近世社会转变的一个重要时代,它对日本后世有着莫大的影响,以至于我们现在仍能从现代日本身上寻觅到若干战国时代的影子。

对日本战国时代进行研究,能够非常集中地了解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

首先来介绍一下日本的战国时代。

一般所说的日本战国时代,起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至于结束,一般认为是在1573年室町幕府结束时期。

但在很多观点把1573年以后到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的这段被称为“安土桃山时代”的历史一并叙述。

因为1573年的室町幕府结束并不代表“天下一统”时代的到来。

“战国”在日本就是乱世的代名词。

“下克上”的风气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色。

各地大名林立,为争夺霸权攻伐不休。

虽是乱世,但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却不断发展,基督教和火枪的引进彻底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

大陆霸主先后易手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之后,统一的新幕府也自战火中历练诞生。

战国对于日本的重大影响是不言自明的,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在军事方面织田信长改变了墨守陈规的作战方式,大规模使用火枪,火器的使用开始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影响了日本的作战理念。

织田信长与今川义元的狭桶间合战,最终以人少的织田军获胜。

这一结果不但证明了火枪的威力,也反映了作战不仅仅取决于数量的对比,数量少的军队,只要运用得当,便可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以至于在二战和侵略战争中,除非迫不得已或是有绝对的优势,日本军队一般不正面突破,而主要采取偷袭、突袭、夜袭、或是正面牵制,侧后迂回、包抄的战术,给当时的中国军队和盟国军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战国三杰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日本是个岛国,历史上共经历过三个封建幕府政权:镰仓、室町和江户。

从整个日本史的维度和历史对国民整体性格的影响程度来看,介于室町幕府和江户幕府中间时期的日本战国时代对日本的国民性格影响最大。

然而整个日本战国史又以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的故事最令后人津津乐道。

事实上,这三个人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其深远。

先来谈谈织田信长,这个一生都在和传统势力做斗争的男人从小就不为家族里的人所喜爱(当然不包括他那当家督的父亲和老师平手政秀),据说就连他的生母也曾经派人追杀过他。

自小的经历让他养成了冷峻、多疑、叛逆的性格。

他反对一切礼教、章法的束缚,不愿去相信任何人,更不愿去学习、操练与礼教有关的东西。

他喜欢的,是穿着奇装异服,带着一群侍从,在领地内到处游荡,世人都称他为“尾张大傻瓜”。

继任家督之后,行为怪诞的他竟成功地平定了家族内部的叛乱,将整个尾张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当然与他性格豪放,用人不拘一格是分不开的。

公元1563年,统一美浓、尾张两国的他在岐埠城颁布了刻有“天下布武”字样的印章,向诸侯宣布自己将以武力统一天下。

随后日本安土时代的到来也是日本军国主义萌芽的开始。

织田信长崇尚武力,冷酷无情,坚持一切靠实力说话,就连对自己手下犯错的家老也是毫不留情地流放(佐久间信盛),后人对织田信长的评价中有八个字“起于武功,败于武功”,很好地诠释了织田信长尚武的一面。

日本国民性中尚武的一面很大程度上是从织田信长身上继承的。

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先生给他的一本有关织田信长的小说起名为“菊与刀”,其中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代表着织田信长一生的勤王功绩,而“刀”则说明了织田信长的尚武。

有趣的是,1944年本尼迪克特编著的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的书名也叫“菊与刀”,可见织田信长对日本民族性的影响之大。

接下来要谈的是丰臣秀吉。

在现在的日本国民中,喜欢丰臣秀吉的人不在少数。

毕竟以平民之身而成执掌天下者这种事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秀吉头脑灵活,特别有智慧,每一次的战争他几乎都能以自己超人的指挥才能和智慧头脑取得胜利。

秀吉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爱虚张声势,说白了就是喜欢也很会宣传自己。

如果说织田信长代表武家,那丰臣秀吉完全就是商人的代表,而商人是不能缺少对自己商品的宣传的。

秀吉的宣传不仅让自己成功,也很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在织田家奉公时,总能把自己的能力吹嘘的天花乱指,让人感觉神魂颠倒,任何感觉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经他一说,总能让人燃起希望,充满斗志。

比较好的例子有墨股一夜筑城。

信长死后,他又以“信长接班人”自居,让天下百姓都认为后信长时代的下一个“天下人”非秀吉莫属,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明智光秀和其他诸侯,统一了天下。

秀吉的性格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扩张的意识,这一点对日本整个民族的扩张意识有很大影响。

统一天下后,秀吉没有静下心来治理这个已经被战争折磨得千疮百孔的国家,而是在中国的明朝万历年间发动了侵朝战争。

其实秀吉的本意并不是侵略朝鲜,在他派兵出征前呈给天皇的文书中写的是要“借道朝鲜,攻入大明国”。

他甚至有过让天皇迁都北京的狂妄想法。

16世纪的日本就在秀吉的带领下有过占领中国的想法,之后的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看起来就并不那么让人捉摸不透了。

最后要谈的是被日本人称为“东照神君”的德川家康。

在日本和一个人聊天,如果你说他像丰臣秀吉,他会非常高兴;但如果你说他像德川家康,他说不定会打你。

说来奇怪,日本人普遍不喜欢德川家康,但每个日本人骨子里都是很像德川家康的。

日本人对德川家康的不喜欢大概与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对德川家族的丑化有关。

历史上的德川家康极能忍耐,行事沉稳,遇事毫不慌乱。

其实德川家康并不是一个性格沉稳的人,因为真正性格沉稳的人就不用刻意去忍耐了。

忍耐不是一种性格,而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德川家康小时候有过8年的人质经历,在做人质的过程中,他明白在战国乱世如果自己不忍耐,
就不可能生存下来。

于是性格本身有些急躁的他竟真的变得沉稳起来。

德川家康的究竟能忍耐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本能寺之变前夕,织田信长以德川家康的儿子德川信康私通敌人武田为由,要求信康切腹自杀。

这种情况给一般人,早就忍耐不了和信长翻脸了,但德川家康经过万分痛苦的抉择,明白以自己目前的实力,反抗信长必然会招致整个家族的灭亡,于是他不得不痛下令自己的亲生嫡长子切腹。

超人的忍耐力让家康在之后的每一次大事件中都能坐怀不乱,保存实力。

最终,秀吉死后,家康成为天下执牛耳者,结束了战乱,开启二百多年太平盛世。

二战过后的日本满目疮痍,日本人痛苦地发现,他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当初德川家康所处的时代竟惊人的相似,于是日本人开始研究这位“东照神君”,以唤醒自己的“大和魂”。

日本究竟为什么能在战后那么短的时间内重新站起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就在德川家康身上。

信长,秀吉,家康三人,前赴后继,不仅最终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也对日本的国民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要想超越日本,征服日本,不是骂两句“小日本”就完了的,首先要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的性格,要想了解日本人的性格,首先要了解这三个人。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和日本离得那么近,可及时到了今天,也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写过得一本关于日本的书能超过五十年前美国人写的那本《菊与刀》。

愿我中华今后能有更多的人投身到解读日本的事业里去,我衷心期盼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