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论

合集下载

日本文化的特点

日本文化的特点

日本文化的特点日本文化的特点日本文化属于中华文化圈,经千年传承与发展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日本文化,许多在中国已经淡化的文明也许在日本得以生存。

下面就来说说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与习俗。

日本文化特点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是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是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

在日本文化(包括性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

所以美国哲学家穆尔认为,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

这种矛盾与统一首先表现在文化的吸收性和独立性方面。

从历史上看,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国的大唐文化。

1868年德川政权崩溃、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进入了“文明开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按照11个世纪前全盘接受中国文化的方法引进西方的文明,并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该国的和外国的历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对日本文化起过作用,日本在变化,但是却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以上这种情况可以从日本社会的许多现象看出来。

电视、空调、汽车、电脑、出国度假等已深深地渗入了日本的普通家庭,日本人的生活表面变得无可辨认了。

尽管如此,在现代化的帷幕背后仍旧保留了许多属于日本本土文化的东西,从深层分析看,日本仍是一个传统的国家。

例如,他们爱吃生冷的食物,比较崇尚原味;喜好素淡的颜色和天然情趣;家族势力、家族意识和集团意识很强;民间信仰和巫术特盛;女子对男子的温顺和依赖;想发财,能发财,但发了财以后又不知所措;等等。

这种矛盾与统一又表现在文化的输入与输出方面。

日本是个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的民族,从7世纪的“大化革新”大规模地输入大唐文化,到19世纪的“明治维新”大规模地吸收与输入西方文化,都对日本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日本文化特点

日本文化特点

日本文化特点日本的企业文化特点1.耻感文化日本文化不同于中国的“仁道文化”,或者欧美“罪感文化”,它属于“耻感文化”。

“耻”是因外力而被动感受到的,是人前的抱负和炫耀。

因此日本的武士道在无形中让它自大,偏执和狂妄,此外日本又是一个岛国,地理上相对封闭和渺小的格局,构成了日本文化人格中的自卑、敏感、脆弱、悲苦和孤独。

这种二次元的性格特征,强化了员工个体对企业整体的归属感,因此终生雇佣制在日本才成为可能。

2.集体主义日本是一个虚拟的血缘社会,中国所推崇的“血浓于水”的观念在日本并不受用。

比如在日本,只要双方愿意就通过契约构成父子关系。

正是这种观念,促使日本在企业运行中,经常是集体做决策,集体承担责任。

日本公司就是一个共同体,它像一个家庭一样通过个体的作用而发挥其功能。

这样的共同体中员工加入后只要不被开除就会终生留在公司中,这也是终生雇佣制产生的根源。

3.“忠”“孝”观与中国忠孝观不同的是,日本的“忠孝观”没有以“仁”作为基础。

因此中国可能存在因为针对罪恶不仁之举而大义灭亲的现状,但,在日本则是无法想象的。

因此,日本的忠孝观更加绝对化、无条件化。

在过去“忠”的含义是绝对效忠天皇,现在则是效忠于所属的单位、公司或团体。

4.自我防护意识强日本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很强,因此,这个民族天生就有一种对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不信任。

这一点,在日本公司高级经理人的聘用中,就很能体现。

通过对在华日企的调查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很少有其他国家的经理人可以进入到日企的高级管理岗位中,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中层管理的位置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就是日本人对其他民族的不信任,自我防护意识强烈。

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特质企业文化精神既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和灵魂,也是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

以我们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的理解为根据,可以发现,贯穿于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家族本位的集体主义精神。

由于日本民族在日本列岛上自始至终都是唯一的民族,因而不仅形成了单一的民族文化,而且培育了日本人对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感和强烈的归属意识。

日本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

日本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

日本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摘要: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表现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介绍分析日本民族文化和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典型语言表现对日语学习和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以「甘え」、「以心伝心」、「和を以って貴しと為す」这三个典型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和表现为主,举出其代表性的几个语言表现来分析日语的表达特点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民族文化语言表现甘え以心伝心察し以和为贵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众所周知,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向的一种手段。

而人的思想、情感又与其生活的环境、该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

事实上,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索引,是受到周围的环境、文化背景的影响,以民族自身的发展为背景而产生的。

正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说:“一切的语言史都可以认为是文化史的一部分”(王力,《汉语史论文集》p289),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任何语言的表达形式都是与该民族的文化特点,思维方式以及民族性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同属东洋文化圈,因此,很多人认为日语是中文的衍生物,往往在学习日语时单纯地将日语跟自己的母语进行对应替换记忆,然而,这种方式仅仅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而忽视了其潜藏在语言结构内部的民族思想和语言心理这两个影响因素。

中日两国无论从其历史、语言等的发展背景还是从两国所处的文化环境来说其差异都是很大的。

中国是大陆型畜牧农耕文化,而日本是岛国海洋型稻作文化。

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民族思想、行为模式、语言表现、习惯都有所不同。

只有深入了解了日本民族的文化背景、语言心理,才能加深对日语中暧昧含蓄的语言表现和日本人的行为方式的理解。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日本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日语的语言表现特点。

二、「甘え」的文化和「甘え」的日语日本有一种叫做「甘え」的文化,其文化特征构成了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心理,从而产生了「甘え」的日语。

「甘え」是日本人特有的语言。

日本的民族性

日本的民族性

日本的民族性:其一,日本民族是一个冷漠和热情的结合体。

其二,日本民族是优雅与残忍的结合体。

其三,日本民族是服从于反叛的结合体。

其四,日本民族的群体性非常鲜明。

这带来了日本民族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日本非常强调个人对团体的绝对服从。

其五,日本民族非常热衷于学习和改造。

其六,遵守纪律、追求完美日本这种民主性形成的原因:资源贫乏,地域狭窄的地理特点决定了日本的文化特征。

美国人的性格:热情大方、坦承与直率、独立进取、竞争的意识强、时间的观念强、遵纪守法、有礼貌讲公德、讲求实际、看重成功的价值。

评析:日本式管理的超越与被超越-------------------------------------------------------------------------------- 2002年09月09日08:55 经济观察报本报记者方军/文现在,西方管理大师们争相为“不具竞争力的”日本工业提供建议,他们的潜台词是“日本需要学习西方的管理方式”。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在《日本还有竞争力吗?》中说,日本公司需要通过定位于利润、制定明确的战略和加强雇员激励来创造竞争优势,也就是接受西方的“战略性思维方式”。

在美国《商业周刊》眼中,法国人卡洛斯·戈恩因拯救日产汽车公司 Nissan 而成为“日本民族英雄”,他的成功源于抛弃日本的传统做法——放弃按资历支付薪酬和升迁的日本方式、为员工提供股票期权和奖金、划分明确的责任并赋予经理直接管理权。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讨论日本企业管理的语气与现在完全不同。

当时,日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强国,它的工厂以惊人的高效率生产着高质量的产品,大量的美国经理人飞越太平洋去丰田和索尼“朝圣”。

1981年出版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是当时最畅销的商业书之一(其他几本也都是关于如何面对日本的挑战),当时最热门的管理时尚是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连续改进和适时制造——也就是西方人眼中的日本企业管理方式。

日本文化深度了解

日本文化深度了解

日本文化深度了解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从古代传统到现代创新,日本文化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索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

1. 古代传统日本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时代。

古代传统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茶道是日本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强调自我修养、礼仪和美学。

茶道注重细节和平静的氛围,通过烹茶和享用茶来体现内心的平和与谦逊。

另一个重要的古代传统是和服。

和服是一种传统的日本服装,通常由丝绸制成,色彩鲜艳。

和服不仅是一种服装,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展示了日本人民对传统价值观的珍视。

2. 艺术与文学日本的艺术与文学也是展现其深厚文化的重要方面。

木版画是日本著名的艺术形式之一,最著名的是江户时代的浮世绘。

浮世绘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传统的日本陶瓷艺术、花道和园林艺术也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学方面,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

经典作品如《源氏物语》和《枕草子》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这些作品展示了日本文化的精神和哲学思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传统节日日本有许多独特而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人们庆祝和纪念特定事件或时刻的重要方式。

例如,樱花节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人们在樱花树下举行野餐、聚会和赏花。

此外,七夕节、盂兰盆节和新年等传统节日也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4. 浴衣和美食浴衣是日本夏季常见的传统服装,通常由轻盈的棉质材料制成。

浴衣不仅可以在夏季火花四溅的节日和庆典上穿着,也可以在温泉和公共浴池中穿着。

浴衣是日本独有的文化特征之一,展示了人们对自然和传统的热爱。

日本美食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寿司、拉面、日本烧和和菓子等传统食品都有着独特而精致的制作工艺和口味。

通过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人的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

5. 动漫与电子游戏日本的动漫和电子游戏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浅析日本文化的特征

浅析日本文化的特征

浅析日本文化的特征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吸收借鉴他国文化并且融合到本国文化当中的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本学习借鉴了很多国家的文化,尤其是中国,他们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来丰富提升自己国家的文化,从而发展成为了当今富有日本特色的本国文化。

本文从日本文化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日本文化的特征,提高人们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程度。

日本作为一个人数不多,地域较小的岛国,在国际上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的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从日本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实就是不断吸收学习并且用于发展自身的过程。

日本文化非常多元,其原因主要就是日本将多国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将本国的文化相结合,从而发展成为富有本国特色的文化,深化文化内涵。

从日本文化的特征来看,它主要具有亲近大自然、简单朴素、家族观念重、“义理”意识强烈、具有文化包容性、坚持实用主义以及善于摹仿七个特点,通过对日本文化特征的分析,我们也能够了解到日本文化的发展,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将其应用于我国文化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一、日本文化的特征(一)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是日本文化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征,在日本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日本人民始终坚持着的基本态度就是顺从自然、崇拜自然。

这一文化特点表现在多个方面:在日本的姓氏方面,大部分的日本人都以天地山川、自然草木作为自己的姓氏,如山田、铃木、佐藤等;在服饰花纹方面,日本人也偏爱使用菊花、竹子之类的自然植物花纹,甚至是古代武将甲胄上的刺绣,也都是花草的图案,这也体现出了日本对于大自然的亲近;在食品方面,日本人也崇尚利用自然植物和海產品来制作食物,并不主张食大肉。

另外,在日本的文艺作品中,也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化对于大自然的强烈情感,日本最早的诗集取名为《万叶集》,其中就有关于四季的描述,体现出四季变化对于日本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表现出日本文化对于亲近和极其敏感。

(二)简单朴素的特点日本文化的简单朴素的特点体现在日本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

日本的地理人文特征

日本的地理人文特征

日本的地理人文特征日本地理人文特征日本,位于东亚的东北部,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亚洲大陆相望。

作为一个由四个主要岛屿和其他几百个小岛组成的国家,日本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和人文特征。

本文将讨论日本独特的地理人文特征。

一、地理特征1.岛屿地理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主要岛屿组成。

这些岛屿之间由海峡和海湾相连,形成了壮丽的海岸线。

日本的地理位置使其受到环绕大海的影响,形成了海洋性气候,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地震和火山活动由于靠近太平洋火山带,日本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这种地质特征不断塑造日本的地貌,并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日本人民通过建造坚固的建筑和应对风险的紧急准备来适应这种环境。

3.山脉和高原日本地势崎岖,约70%的土地是山地。

中央山脉横贯全国,分隔出许多盆地和高原。

富士山,日本最高峰,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登山胜地之一。

这些山脉和高原不仅提供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还影响了日本的气候和农业。

二、人文特征1.人口密集尽管日本是一个岛国,但其人口却相对密集。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日本是世界上人口第十多的国家,人口集中在城市和平原地区。

东京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区之一,其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和繁忙的街道反映了日本的现代化和繁荣。

2.文化多样性日本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传统艺术,如茶道,日本画和歌舞伎剧院,代代相传。

同时,日本也是现代科技的领先者,在汽车,电子和动漫等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

多样性的文化使日本成为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国家。

3.教育重视日本教育体系为其经济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小学到大学,教育一直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责任。

高素质的教育为日本培养了许多世界级的科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

4.团队精神传统上,日本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

这在家庭中,工作场所和体育活动中得到体现。

日本企业和制度强调群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这种价值观塑造了日本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

结论日本的地理人文特征使其独特而引人注目。

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得到

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得到

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日本民族是有独特个性的民族,日本文化的特点也极其明显。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多重性日本文化是系统各异的东西方文化的并存和混合的产物。

用我的话来说,不妨叫做“杂交文化”。

其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比如政治体制,既学习了西方的议会政治,又保留了传统的天皇制度,属于新旧政治的混合体。

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结合,西装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间加西式客厅。

在宗教信仰方面,神佛合一,既拜神又拜佛。

再看其语言文字,既有中国借来的汉字,又有独创的平片假名,近年来又大量增加了罗马字,如此复杂的文字世界罕见。

日本文化产生“多重性”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日本人对异国文化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对本国文化也具有异常的保护心理。

身居岛国,不受外侵,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吸收外来文化,这也是日本人长期养成的性格特点。

2.均一性日本文化不受地区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

有一句话说:「地が変われば品変わる」(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意思是说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

不能说日本各地的风俗习惯没有差别,但是比较之下相对很小。

风俗习惯、人的思维和行为等等大相径庭。

笔者在驻日使馆工作期间,因公到过日本许多地方,南自冲绳北至北海道,对日本人的衣食住行等文化氛围均有切身的感受,觉得没有明显的差异。

比如:日本没有一个地方不把「刺身」(生鱼片)和「お寿司」(寿司)作为美味佳肴的,也没有一个地方不吃「生卵」(生鸡蛋),不喝「味噌汁」(大酱汤)的。

狭窄的国土,众多的人口,日本人长期以来养成了重视集体和国家的习惯,可看成是形成日本文化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3.日本化日本人具有模仿和改造的天赋,具有把外国文化转化为日本独特文化的能力。

早在平安时代,日本人就以中国的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假名,完善了日语的书写形式。

镰仓佛教也是日本人把佛教改良为日本佛教的例证。

6世纪,即镰仓时代佛教传到日本,当时的佛教大师法然和其弟子親鸞根据日本人的信仰习惯改良了外来佛教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深化了日本的宗教活动。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日本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和谐、敬畏和自律三个方面。

第一个核心思想是和谐。

和谐是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体现在日本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上。

日本人对自然抱有敬畏之心,他们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日本人崇尚四季变化,喜欢观赏樱花、红叶等自然景观,他们通过与自然的亲近来感受自然的美妙,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在社会层面上,日本人强调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注重个人与群体的和谐关系,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

而在人际关系上,日本人注重相互尊重和团结合作,追求和睦相处和互助互爱的理念。

第二个核心思想是敬畏。

敬畏是日本文化的基本观念,与和谐密切相关。

日本人对大自然和神明抱有敬畏之心,认为它们有着神圣的力量。

这种敬畏之心在日本的宗教和神话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日本人信奉神道教,崇拜许多自然的神灵,如太阳神、水神等,将自然视为神圣和不可侵犯的。

日本人还有着对祖先和老人的尊敬之情,认为他们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值得尊重和学习。

在日本文化中,敬畏也体现在对他人和社会规则的尊重上,他们积极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第三个核心思想是自律。

自律是日本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念,强调个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要求。

日本人注重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追求道德、美德和高尚的行为准则。

他们努力追求个人的完善和自我提升,自觉做到言行一致,遵守规则和约束。

自律也体现在对时间的重视上,日本人非常注重时间的利用,守时是日本人的一种传统美德。

日本人还强调反省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反省和反思可以不断改善自己,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和谐、敬畏和自律三个方面。

这些核心思想贯穿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这些思想也为日本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形成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和”的精神论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和主导性

从“和”的精神论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和主导性

( 2 ) 融合性 文化 主导性 的第 二个 特征 就是 本土 文化与 外来 文化 的融 合 。例 如 ,由中国传来 的汉字为 日本人所用 ,在其标音 的功能 的基 础上形成 万 叶假名 ,最终形成了 日本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 。中国的儒 学也在 日本本土上与 日本的 “ 忠” 的思想结合 ,形成了具有 日本 特色的 日本 儒学 。 日本文化 的融合性 ,是 日本独特文化形成 的基础。
“ 以和为贵 ” 并 不 是 单 纯 指 朋 友 之 间 的关 系融 洽 ,其 含 义 为 :以 “ 和”之心来商量事情 ,自然就会通达事理 ,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 人
之和” 与宇宙 的理法是相通 的。 三、从 “ 和” 的精神着 日本文化的特性——开放性与主导性 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形成 与积淀都 不是 在孤立 的环境 下完成 的 ,
特殊的地理环境日本岛国与中心文明地的中国隔海相分离这种距离意味着日本有着地理方面的优势也就是说时事很好或者本国有需要的时候日本通过大海移植大陆文化时势恶化或者本国没有需要的时候日小也就暂时关交流的大门
学 术・ 理 论 现代衾 等
从 “ 和” 的精神 论 日本文 化 的基 本特 征 开 放 性 和 主 导 性
唐文化的输 入有着 必然 的联 系,并与本 土文化与 国情进行 结合及适 当
但是 ,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化 时 ,不是古板的拿来 即用,而是在 学 习的同时 消化和改造外来文化 ,使其 日 本化 ,更适 应 日本国情 。因 此日 本文化 中有古与今 、和与洋 、洋与洋的诸多文化 因素。这是 由日
田少郁’ 李 燕
( 1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 5 0 2 2 2;2 .云南 民族 大学 云 南 昆明 6 5 0 0 3 1 )

日本民族文化介绍

日本民族文化介绍

日本民族文化介绍日本文化源远流长,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中国、朝鲜、荷兰和美国的影响。

因此,日本的民族文化如此多样化丰富。

本文将详细介绍日本的传统文化、食品、服饰、生活方式和娱乐活动等方面。

一、日本传统文化1. 日本的传统艺术日本的传统艺术主要包括:- 篆刻:这是一种刻印技术,通常使用石材或木材刻印各种图形和文字。

- 陶器:日本陶器非常有名,通常被称为“和陶”。

这种陶器根据不同的地区和风格而有所不同,但通常都非常精致。

- 花道:这是艺术的一种,通过对鲜花的排列来表达审美感受。

- 茶道:这是日本的传统饮茶仪式,追求的是和谐、简朴和自然。

2. 音乐和舞蹈日本的传统音乐和舞蹈通常与祭祀仪式有关,其中包括:- 和诗:这是一种类似于朗诵的艺术形式,普遍被认为是日本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 传统歌曲:民间歌曲有很多,其中包括“睡莲”、“春来到”等。

- 舞蹈:日本的传统舞蹈,例如千鸟之舞和扇舞等,通常跟着一些音乐节奏进行。

3. 建筑日本的建筑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源头,以木制结构、庭院和壁画为特点。

日本寺庙和宫殿是日本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其中一些著名的建筑包括:- 熊野本宫大社:这座神社可以追溯到710年,虽然现在它是在不同的时间点重建的,但其原始设计一直保留至今。

- 金阁寺:这是一座坐落在湖中的寺庙,以其色彩和设计感而闻名。

- 高松市役所:这座办公楼是世界上功能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拥有复杂的屋顶结构和大量使用细木处理。

二、日本食品文化日本食品文化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文化之一。

它的美食种类繁多,口味清淡,健康素食。

1. 寿司寿司是日本最著名的美食之一。

通常以生鱼片和饭团为基础,通过添加酱油、姜和芥末等配料来提升味道。

2. 烤鱼烤鱼是日本传统菜肴之一,主要用于早餐和午餐。

这种鱼通常是盐烤的,或者用柠檬汁和酱油调味。

3. 生鱼片生鱼片是日本的传统食品之一,被称为“刺身”。

这种食物通常是由新鲜的生鱼片加上芥末、酱油和姜汁等佐料,制成的。

浅析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和主体性

浅析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和主体性

浅析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和主体性摘要:我们穿越历史长河,回望几千年前的悠悠文明,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独立、自主、独特的传统文化,中国作为东亚传统文明的核心,对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明源于自然,具有自主性、独立性,也是“原生的”、“创造性”的文化。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明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与其他文明交流过程中也较好地保持了自身的“原生性”和“持续性”,与此相比,日本传统文化则具有“开放性”和“边缘性”。

在具有“开放性”的同时,日本文化也具有“主体性”,日本在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本文就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和主体性进行简要分析。

古代的日本作为位于亚洲东部的孤岛,独自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持续时间约8000年的绳文文化是原始的采集文化和旧石器时代的文明,随着大陆稻作文化圈的发展,日本逐渐由原始的采集文化进入水田农耕阶段,由旧石器时代进化到铁器和青铜器并用的时代,书写了灿烂辉煌的弥生文化。

日本文化在弥生时代受到了来自大陆文明的影响,得以不断发展。

对于外来的先进文化,日本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兼收并蓄、纳为己用。

由此可以看到日本文明“开放性”的特质。

值得一提的是,在具有“开放性”的同时,日本文化也具有“主体性”,日本在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经过学习、改良、创新,将其融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

这是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探究的地方。

1.日本文化中对外来文化的学习1.1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学习日本积极学习接收外来文化,善于选取不同时期世界上先进的文化进行学习。

日本在统一国家形成前就开始吸收大陆的文化,在中国隋唐时期,中国国力不断强盛,中华文明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日本积极主动地吸收和学习大陆文化。

在隋朝时期,日本向隋王朝派遣的遣隋使让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到了空前繁华的唐朝时期,中国国力强盛,文化发展十分迅速,加上当时实行较为开明的外交政策,日本派遣到唐朝的遣唐使络绎不绝,唐人东渡的情况也十分多见。

日本文化特征:保守中开放

日本文化特征:保守中开放

日本文化特征:保守中开放作者:薛力来源:《世界知识》 2019年第21期文/薛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室主任、研究员“既开放又保守”是日本人给世人的印象。

原因在于,日本作为一个岛国长期独立于大陆发展、不时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经历,构建了日本“神道为根本、儒道佛从之、兼及基督”的民族心理底蕴。

神道教是大和文化的的底色与核心,其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神灵崇拜、天照独大、世俗色彩。

“万物有灵、神灵崇拜”普遍存在于各早期人类社群,现在依然广泛存在于全球许多地区。

日本的特殊之处在于:第一,“万物”的内涵特别广泛,既包括太阳、月亮、海洋、野生动植物等自然事物,也包括死去的所有人物,无论好坏。

因此传说中日本神灵的数量多达80万、800万乃至1500万。

第二,太阳、月亮、海洋三者地位突出,月读命代表月亮掌夜,作用相对弱。

素??鸣尊掌管海洋以及“根之国”,其性格多变、以“破坏性”著称。

天照大神代表太阳,地位最为显著,掌管“高天原”。

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与人间代表,统御“苇原中国”即日本。

日本对佛教、道教、儒家、基督教等外来文化采取大胆引进、快速改造的策略,使之与神道教大致兼容或融合。

传自中国的大乘佛教被圣德太子立为国教后,地位在明治维新前的大部分时间里高于神道教,一些幕府将军出于与天皇争权的原因不太支持神道教。

佛教公传始于538年,圣德太子在609~614年间就写作出了《三经义疏》。

佛教日本化的过程被称作神佛习合或本地垂迹,整体上体现为世俗化、易执行,这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时期。

因此出现了如下现象:神宫寺的建立与推广;两部神道在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用密教的方法来研究神佛融合,唯一(吉田)神道主张“神道者根本也,儒教者,枝叶也,佛法者,华实也”;天台宗、法相宗、曹洞宗等大乘佛教宗派虽源自中国,但其教徒很少受三坛大戒,寺庙住持(日语称住职)为世袭且可以结婚;诞生了净土宗、日莲宗等本土宗派;武士借鉴了禅宗修炼方式(禅武合一);诞生了带有禅宗思想的茶道、花道等;明治时期颁布《肉食妻带的解禁》法令,鼓励僧侣吃肉喝酒结婚生子,强制僧侣使用俗名。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征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征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征日本文化是通过选择吸收融合而形成的多元文化,我认为日本文化有以下特征:第一,日本文化的多元性。

日本积极选择有益于本国并且适合本国发展的外国文化。

日本人对于外国的文化,并不视为异端,也不抱有任何抵触情绪和偏见,坦率承认它的优越性,竭力引进和移植。

例如,日本仿效中国, 645年把年号改为大化。

通过大化元年进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更加积极地引进了中国制度和文化。

大化改新以建立集权的官僚国家为目的, 主要引进大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在土地制度方面, 政府把大化改新以前的氏族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部民制改为公民公地制, 以班田收授法实施租, 庸, 调等租税法, 制作户籍, 账簿逐步建立了律令社会。

法律效仿了唐律令,相继颁布了近江令,飞鸟净御原律令,养老律令等。

但日本并不是机械地盲目地吸收外来文化,而是改造自身固有的东西,与外来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对此,最好例证莫过于日语。

在今日的日语中,除汉语外,还包含着数十种语言的大量外来语。

有人预言,“再过一百年,就会有一半是欧美语”。

还有的人甚至把“遭受外来语蹂躏的日语”称作“无国籍语”。

在信仰上,日本人既敬日本的神,又敬中国、印度和南方的神。

在节日上,日本人既过日本的节,也过中国和西方的节。

在食物、服饰、住宅等文化生活方面,亦莫不如此。

战后到日本访问的苏联作家爱伦堡曾说“任何一个日本人每天要过几小时欧美生活,也要过几小时日本生活。

在日本人中,不同的世界同时共存。

”第二,日本文化是比较暧昧的。

日本人不太愿意直接表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总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型,如“可能”、“好像”、“似乎”、“看起来”、“我了解了”等。

而且日本人出于礼貌和面子,即使想接受别人的帮助或邀请,也先要假惺惺地客气一番。

如果对方坚持,才接受帮助。

比如同事一起出去吃饭,一般是AA制。

但有时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由于其他原因,有人会抢先买单。

当大家问:“是你请客,还是大家分摊?”事主通常会模棱两可地“はい”“はい”几句,直到大家将钱塞到他手中时,才乐呵呵地收下。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独特的东亚岛国,其民族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社会和生活。

日本的民族文化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核心思想是:和、敬、清。

一、和和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第一个核心思想,指的是和谐、团结、合作、协调等概念。

和的概念贯穿于日本民族文化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日本的社交礼仪、工作方式、家庭关系、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

在日本社交礼仪中,人们需要尊重他人,有礼貌、友好、谦虚,不会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工作方式中,日本人实行团队协作的方式,尊重上级,遵循集体决策。

在家庭关系中,人们注重家庭团结,强调彼此关心互相照顾,共同分担生活中的一切。

在政治文化中,日本政府追求文明和平,反对战争,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全球性问题。

二、敬敬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第二个核心思想,指的是尊重、崇拜、敬畏等概念。

敬在日本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神、家长、师长、上司等具有权威的人或事物保持敬畏之心,认为这是一种道德和礼节的体现。

例如,日本人出外就餐时要先向店家行礼,离开时还要再次向店家行礼;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要对老师保持恭敬的态度,因为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在公司中,员工也要对上司尊敬,这是一种职业道德的体现。

这种敬畏之心不单是对人的尊重,也包括对自然、对历史、对文化的尊重,反映出日本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对传承文化遗产的珍视。

三、清清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第三个核心思想,指的是整洁、干净、清爽、简单等概念。

这个概念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日本人追求的是一种简洁、极简、清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人会把丢弃的垃圾分类整理好再进行垃圾处理;在家居装修方面,家具和装饰要简约而精致;在精益生产理论上,日本公司推崇“五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纪律)管理法,强调结构化、标准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

这种清新、简约、干净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日本人对于“物质只是手段,不应成为目的”的追求,它寓意着对生命与天地的敬畏与爱护。

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日本文化概论

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日本文化概论

皆さん、がんばれよ、みてるんぞ!
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
――开放性和主体性
一、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和主体性
日本原初文化
日本历史始于石器的出现,绳纹时代即是日
本的石器时代.那个时期的陶器表面带有丰富多彩 的草绳模样,史称绳纹陶器.绳纹陶器历史久远,外 观渐趋复杂,花纹日益丰富多彩,说明其时陶器工 艺的成熟以及石器加工的发达.绳纹人群居坚穴, 仍以捕鱼、狩猎、采集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知农耕.生产力的 滞后,亦使其当时社会滞留在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巫术支配人们的原始社会生活,也支配着人们的精 神生活.
从公元三四世纪到六七世纪,以畿内为中心, 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高冢 古坟,标志着日本由弥生文化进入古坟文化的时代. 强大的专制集权已经形成,即以畿内为中心的大和 国终于在五世纪初统一了日本.这个时期,移居日 本的汉人和朝鲜人开始使用汉字记事,一方面,中 国的阴阳、天文等知识传入日本.到六世纪,儒家 经典、佛教等亦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揭开了日本 精神文化的序章.
日本文化的开放性
从古至今,日本文化先后吸收了中国文化、 朝鲜文化、印度文化、甚至南蛮文化[葡 萄牙]、红毛文化[荷兰]、西欧文化、美 国文化等.
三大划时代的文化引入 大化改新前后 中国隋唐文化的摄取 明治为新时期 西欧文化的摄取 二战后 美国文化的摄取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
即便从日本文化中拿走外来文化,剩 下的没有什么,作为摄取者、加工者的日 本人还是保存了自己的独立性.
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三世纪,日本历史 进入弥生时代.弥生时代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日本进入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石器时 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弥生人从事农耕,种植粮食,共 同劳动逐渐形成大的村落,父系社会制度取代了母 系制度,阶级差别、政治支配关系也逐渐形成.当 时,自然崇拜和巫术迷信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 活,特别是农耕祭祀活动盛行,成为弥生文化的一 大特征.

日本文化的群体特征_关于日本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变形_高增杰

日本文化的群体特征_关于日本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变形_高增杰

日 本人 约 束 自身 以保 持 集 团 一致 的 行 为 模
式。 正 因为 如 此 , 日 本 人 在 社会 生活 中特 别
希 望 自己在 各 个 方面能 和 其 他 大多 数 社 会成
员 求得一致 , 处于 “普 通” 状 态。 于 是 , 大
多数 日本 人 “ 与别 人 一 样 地 ” 受 教 育 , 进 大
日本传统 文 化 的这 种群 体特征 , 侧 重于 强调 群体 , 不同于 西 方文 化 , 主 耍 是渊源于 历史 进程 的 地 区 性 差异。 西 方 文化 以 基 督 教 为 背 景。 宗 毅不 仅在 西 方的 历史 发 展 中起 过 重 大作 用, 而且 也在 一定程 度 上规定 了西方 文 化的许多特征 。 在古代 , “人都是上 帝的 儿 子 ” 这 种一 神教 的思 想 就 已 经 孕育着主 张 个 体平 等 的因素 。 欧 洲 历史 上 的 “文 艺 复 兴运 动” , 冲破 了长 期的 宗教统 治, 倡导人 文 主 义, 强 调人 的作 用 , 要求 个性 解 放。 这 样 , 西 方 文 化 强 调个体 作 用 的特 征 渐 趋 明 显 。 至 于 近代 , 随 着资本主 义 兴起和 自 由 竞 争 发 展 , 强 调个 体 已 经成 为 西方文 化 的 重 要 原 则。 然而 , 日本的情况则 与此 不 同。 古代 日 本 的 固有 宗教 神道 是 一种 多神 教 , “ 山川 大 地 , 昔 有 种灵 ” , 促 使人 们 加 深 了依 朝和 融 合 于 自然 的成 情 。 而 且 , 纵 观 日本厉史 , 宗 教较早 地 成 为政治 统 治的 工 具, 政权高 于 神 权。 因此 , 宗 教 虽 然 昔 影 响 日本文化 的 形 成 , 但 远不 如 西 方宗教统 治造 成的影 响 深 远 。 相 反 , 宗 教往 往主 耍用于 指 导个人 的 修 养。 例如 , 禅宗 作为 佛救 的主 耍派 别 之一 传

第一章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日本文化概论) (1)

第一章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日本文化概论) (1)
唐文学得到发展,唐诗影响大,汉 文学发展快。大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代 表性汉诗集有《懐風藻》《経国集》《 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等、白居易等 诗人受到模仿和喜爱、唐诗对日本和歌 创造影响巨大。
6)舞乐
唐代是中国音乐的繁盛期,对日本影
响颇大。
大和時代
三韩乐
奈良時代
唐乐 唐舞
名曲:《万岁乐》 、《秦王破阵乐》、
(1)、西洋教育制度和科学内容的吸收 1871年颁布「学制」主张教育平等、建立全国义 务教育制度确立了从大学到小学校的教育体制。 1890年发布《教育勅語》,意味着日本近代教育 体制的基本形成。 吸收西洋近代教育学制及部分科学内容,保持忠 君报国。 中日义务教育对比: 中:1914民国提倡、新中国成立前不到20%、 1982实行9年义务教育” 日:1886实行义务教育法、1902小学入学率92%
情人节、圣诞节 宗教信仰:神道、佛教共存
总人口1.3亿,宗教人口超2亿
二、基本特征形成的原因
第1、日本文化的周边性(自高由低流入、开放) 第2、岛国的环境因素(取舍调节自如,自主性强) 第3、单一的民族(以心传心、易于推行新政)。 第4、日本民族性格形成时期都有大规模吸收外来文化的的
15)日本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插门松、喝屠苏酒、吃年糕、5月5 日端午节、七月7日七夕、七月15盂兰盆节、八月十 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菊花节) 此外还有撒都驱鬼节(立春前)。
四、明治维新与西洋文化的吸收
1868年的明治維新完成了由封建制国家統一的资本 主义国家的转变、奠定了近代日本国家的基础。 西洋文化の吸収
主导性
选择性
融合性
保守性
1、主导性(吸收最先进的文化) 隋唐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西欧的近代思想、产 业、经济制度;美国的议会民主制度、管理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论王甲(渭南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传播系,陕西渭南 714000)摘要:本文以战后日本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契机,从文化的广阔角度给出相应的解答。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严谨的国民性格;日本人发挥自身的文化底蕴,运用岛国细民的文化意识,团结合作的群体精神和超越意识,以及吸收异质文化的独特性而取得的。

这种特色的文化对日本社会尤其是日本经济长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文化机制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的经济现代化。

关键词:文化心理;群体意识;和魂洋才;自卑感二战后,日本从战败的废墟中仅用几十年的时间,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

诸多的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都为这个“弹丸”小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而啧啧称奇。

连呵护她成长的美国也不得不重新审视昔日的“侏儒”。

人们开始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奥妙,认为这与当时特殊的客观环境,以及日本自身所采取的一些经济发展政策和日本独特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加上美国的扶持等有关。

而我认为,日本经济崛起除了以上原因和动力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更为深层的因素就是日本本身的文化机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民性格。

正是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才促成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出现。

一、日本具有岛国细民的文化心理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是一种无形的。

又是强有力的。

存在于民族的潜意识之中。

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独特的民族性格表现出来,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民族的灵魂。

这一点在日本人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可以这么说,日本民族这种心理或许正是推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所在,给战后日本经济以极大的推动力。

作为列岛国家的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周围300 多个岛屿组成,面积不过37. 7 万平方千米,与周边的中国、俄罗斯相比,它只能算是一个“侏儒”。

而且,由于日本坐落在环太平洋的断裂带上,这使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平均每天有四次地震;还有日本境内有100 多处随时可爆炸的“火药库”——活火山,这些火山一旦爆炸所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

除此之外,日本还要受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这样的地理环境给日本民族带来了物质和经济上的压力,使日本人总感到生存的困难,造就了日本人敏感的心理特征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生存意识。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持有一种敏感和谨慎的态度,随时把自己置于紧迫的环境中,辛勤劳动,把消极的抑制作用转化为促进作用,把忧患意识变为民族凝聚力,同舟共济、团结奋斗。

在长期的岁月中,这些心理特征逐渐内化成了日本人自觉意识中的一部分,形成了勇于面对挑战、善于克服危机的民族心理,这种民族心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日本人不知疲劳地工作,不断进取,而被世人称之为“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经济动物。

”即使在“经济上名列世界第二的今天,他们仍感到危机重重,不敢有丝毫懈怠”。

[1]89因此,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虽然通过考古发掘证明,日本很早的时候,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但长时间以来,日本本土居民处在一种与大自然相斗争以,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状态。

因而在文化上缺少自身不断进步的创造性条件,是日本的民族和语言都比较单一。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由许多小国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竞争。

在这种自然状态下的人,更具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和争先意识的人际关系。

正是这样,才使日本高度重视自然环境并因此形成了密切的等级化社会形态.。

在这样的环境中,除了敏感的心理特征与强烈的生存和忧患意识外,就是民族性格的细腻。

日本的“小”使得日本人在经济上精打细算,讲求时效,处处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做事认真。

日本学者圆了源指出“日本人不擅长慢悠悠地制定长期规划或耗费几代人来完成规模宏大的工程,但在寄深意于微小,出色完成任务的训练方面有出类拔萃的一面。

今日的日本电子工业技术的成功,也许就是科学与日本人的传统美感相结合的产物吧。

”[2]183同样地,“从喝茶、吃面条简单的生活小事,到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机器人、汽车、摄像机这些复杂精密的产品,日本人都是以一种近乎宗教虔诚,一种追求艺术完美的认真态度对待的”。

[2]143这种虔诚的认真态度创造出了风靡世界的高质量产品,把日本推向世界。

日本的“小”,使得日本人在经济上勤俭持家,日本人的储蓄率之高是世界上少有的。

这种高储蓄率除了日本人防备灾害、经济困难外,还与崇尚节俭有关。

据统计,储蓄率达16 % ,民间设备投资在战后日本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比率。

根据下村治著《经济大国日本的选择》,在1950 年到1957 年,民间设备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年平均达到11. 9 % ,而在1960 年到1970 年期间(除1965 年15. 4 % ,1966 年16. 5 %以外) 一直保持在18 % —20 %的水平。

而民间设备投资的主要来源是家庭储蓄“,家庭储蓄通过各种金融机构流入企业,成为企业扩大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

由家庭储蓄形成的投资约占社会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一。

”[3]261这对于改善战后初期日本资金匮乏的情况是极其有利的,对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

日本人岛国细民的文化心理形成了日本人“显微镜式”的思维方式和对外部事物细微的观察力。

这使得日本人不好高骛远,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重视实际利益。

“日本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奇迹般地发展起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这同日本人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分不开的。

”[2]90这种“显微镜式”的思维方式给日本人带来了巨大利益。

例如,20 世纪60 年代,日本人在《人民画报》上发现,北京街头公共汽车上瓦斯大气包消失,过了不久,又在《人民画报》上看到王进喜肩扛钻机行进在大雪中的照片。

从这些信息中,日本人推断出中国一定在东北高寒地带找到了大油气田,于是他们很快设计出在上述气候条件下开发油田的设备和技术,当中国对外招标时,而一举中标。

但日本人长期循规蹈矩,不越雷池一步的严谨国民性格注定日本的文化只能是继承和发展的文化,是滞后的文化。

众所周知,日本人很少有什么大的发明壮举,即便有创造,也是在集成了别人的基础上,之后加以发挥和完善,做成了日本风格,再推向世界。

据说,100%的日本人的发明只有干电池了。

诚然,日本国土狭小,自然灾害频发,多地震火山等破坏性的灾害,但,相反的,日本这个民族没有退缩,而是与之奋斗,以其强烈的生存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发展国内经济,因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国内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仅仅几十年的功夫,便从二战的废墟中走了出来,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世界为之侧目!二、团结合作的群体意识精神团结合作的群体意识是日本民族文化的一大特点。

“集团、群体对于日本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兼有生活共体、生产经营体、命运共同体及利益共同体等多种职能,可以说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在培养国民的国家观念上,形成民族团结方面产生过巨大的威力。

日本人的家实际上是一个以家业为核心的家族经济共同体,家族关系带有明显的主从关系。

因此,尽管日本是个“开化”的国家,但是较强的民族凝聚力是日本人减少了“内耗”,得以实现社会经济相对稳定的发展,从而做到“后来居上”。

而一旦国家受到外来民族威胁时(如元朝时曾对日本用兵,西方武力叩关等),全体国民就表现的高度的团结和统一,自觉做出现身式的贡献。

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日本人意识到“同乘一个小舟,而漂泊在惊涛骇浪之中”。

[7]5为了克服这一切的灾害和困难,就必须去发挥日本人群体的力量去抗衡,单个人是无法与这些灾害相抗衡的。

若不能团结合作,同舟共济,则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再加上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除了境内阿伊努族两万多人,全都是大和民族,这也极易形成合群意识,不存在民族或部族的冲突或战争,这也加强了日本人共患难、同甘苦、齐奋斗的团结合作的群体意识。

由此,诸多的学者曾从这一方面来探索日本经济奇迹之谜,这确实也是日本崛起的内在因素之一。

“很遗憾,英国人无论怎样努力和仿效,也不能完全学到日本人那种诚挚的忠于集体的思想。

这种忠诚精神,在日本这样的国家里是促进增产提高效率的动力。

”[6]103日本人对集团的献身精神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对于加班加点地工作,他们从无怨言,工作到深夜是常有的事。

“工作热情高涨乃至达到狂热的程度,是当代集团效忠意识最明显的日常表现。

”[7]5据统计,长期以来,日本工人工作时间之长一直居于发达国家之首。

1986 年,日本工人全年平均工作时间为2150小时,英国为1938小时,法国为1643小时,至1987年,日本工人全年平均劳动时间又增加到2 168 小时。

“大家一起干”的精神已植入了日本人的行为方式中,而这一精神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生产的粮食尚不足以养活全家人时,为了保证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老年人心甘情愿地让儿子把自己送到大雪封山的山林中,无怨无悔地从容死去,从而节约下一个人的口粮,让整个家庭延续下去。

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是其它民族所少有的。

从《十年回忆》这一历史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作为战后新内阁的第一任首相吉田茂,为了让日本获得复兴的机遇,他个人不得不违心地屈从于国际环境的压力,付出了个人尊严。

总之,为了家庭和团队、为了民族和国家,从普通百姓到总理大臣都甘愿作出自我牺牲的精神,是日本民族固有的团队精神的体现。

这种精神融入到日本的经济中,创造出经济发展的奇迹,则是顺理成章的必然结果。

日本人这种为了团队、民族、国家宁可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其凝聚力和推动力是不容低估的!我们研究日本文化及其影响,要从其文化精神底蕴中去发掘,找到支配他们行动的“魂”。

日本文化在使日本踏上独特的、成功的、迅速的经济建设道路上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并推动着日本经济继续快速向前发展。

日本人称得上“归属意识极强的民族”,背叛自己所属的集团是有罪的,这是日本人归属意识强的表现,他们对民族、家族、集团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离不开这个集团或群体,是“一群不会散开的小鱼”。

他们对集团有强烈的忠诚意识和奉献精神,他们对各种大、小集团极端负责,工作认真,一丝不苟,守纪律,富有敬业精神。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使自己所属的集团立于不败之地,每个成员都注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促进企业兴旺发达。

”[7]16日本人把工作不仅当做谋生的手段,而且几乎是人生的全部价值。

如果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等于是对自己所属群体的不忠,是拆自己集团的台。

而集团、群体也关心自己的下属,为他们提供再教育、福利等,使他们有一种安定感,如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为他们创造发展个人才能的条件、机会。

这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相互促进机制和以协调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劳资关系,形成了一种亲属式的团结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