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

合集下载

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

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

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一、传统的“和为贵”思想在日本进展经济的过程中,为了协调内部民众间的矛盾与冲突,日本人开始重视良好关系的构建问题。

这表现在语言文化中,就是他们更倾向于使用那种含蓄和委婉的表达方式。

如果一个个人做出了一些与集体思想相悖的事情,将会被其他人嘲笑甚至排斥。

所以,日本人十分重视与周围人的关系,有时甚至把别人的观点看的比自己都重要。

他们在这种道德标准的引领下,已经形成了一种强调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良好氛围,并进而在语言表达中表现出一种更为谦逊的进展趋势。

二、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实际上就是日本人思维模式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们性格习惯的根本反映。

日语学习者只有很好的了解日本语言与日本文化,才可能真正学好和使用好日语。

就现有的状况来分析,日本语言文化最为显著的表达特征就是它的暧昧性,这是日本人克制含蓄的生活态度与行为习惯决定的。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分析下日本语言文化的暧昧性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强烈的内外意识。

日本这个民族有着较为强烈的内外意识,所以,他们的语言中很少使用你、我这样的词汇来实行表达,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代词显得有些生疏和死板。

换言之,日本语言中常常会使用一些内外分明的措辞或者敬语词汇来表达你我之分。

有时,日语中也会通过授受关系句型来表达你我之分。

不过,这与中国语言之间的差别性较大,因为我们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当然也就没有相对应的词汇。

这主要是因为中日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表达差异。

当然,日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天气等礼节性的寒暄语,这在汉语中也是没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二)委婉的语言表达。

日语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语言表达时常常有一种委婉客气的感觉,它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受到了“和”思维模式和“以心传心”意识的巨大影响而导致的结果。

所以,当日本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往往会在内心里希望与他人保持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尽可能的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愉快的相处氛围,从而保持一种相对愉悦的心理状态。

日本文化特征总结

日本文化特征总结

日本文化特征总结日本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其特征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传统价值观念、礼仪与道德规范、美学艺术、食物与饮食习惯以及社会组织和教育等方面。

以下是对日本文化特征的一些总结。

首先,日本人重视传统和家族。

他们对家族的尊重和忠诚是日本文化的核心。

日本人传承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比如茶道、花道、剑道等,这些活动代表着日本人对美学和精神修养的追求。

同时,日本人也重视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例如尊敬长辈、关怀家人,以及遵守家庭规矩。

其次,礼仪与道德规范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日本人非常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礼仪、礼节和表达方式,比如鞠躬、握手和礼物交换等。

此外,道德规范也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人有着严格的道德观念,诸如诚实、勤勉、谦逊以及尽快回馈社会等。

日本是一个拥有丰富艺术文化的国家。

美学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体现在建筑、绘画、雕刻、戏剧等多个领域。

日本传统建筑以简洁和谐的设计著称,例如日本的庭院和寺庙等。

日本的美术作品以印象主义的风格为主,具有独特的形式和意境。

此外,日本的传统戏剧如能剧、歌舞伎等也深受人们喜爱。

饮食习惯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的饮食以米饭、鱼类和海鲜、豆腐、蔬菜和海带为主,这种饮食结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健康和均衡的饮食习惯之一。

此外,日本的烹饪方法也十分独特,例如寿司、生鱼片、烤肉和火锅等。

日本人对食物的细节和品质要求高,注重食物的口感、摆盘和味道。

日本社会组织和教育也反映出日本文化的特点。

日本社会以团结、纪律和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

人们通常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要求,注重个人责任和义务,尊重上级和长辈。

此外,日本的教育体制也非常严格,注重纪律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责任感、自律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的来说,日本文化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传统价值观念、礼仪与道德规范、美学艺术、食物与饮食习惯以及社会组织和教育等。

这些特征反映了日本人对传统的珍视、对美学的追求、对社会和个人责任的重视,以及对品质和细节的苛求。

日本独特的语言文化

日本独特的语言文化

浅析日本独特的语言文化【摘要】日本的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就像它的国家屹立于太平洋上一样独特,日本语言文化同其他国家比起来,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含蓄、委婉、谦逊,它可能是请求的语气,但是却是要求的含义。

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形成日本独特的语言文化自然背景和社会背影,进而从三个方面来描述日本语言文化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日本语言文化特征【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14-01一个民族的语言是民族社会文化和时代变迁的演变结果,每一个民族、国家的语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文化基础上的,对于这一点日本语言文化也不例外,其中日常用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日本人的性格谦逊、含蓄、委婉,生活中、工作中讲究团队精神,不崇拜个人主义,生活中都以“和”为贵,为人处事处处谦让,尽可能减少同周围人产生摩擦,而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语言的特点,笔者通过解析日本独特语言形成的背景以及把它的独特性进行阐述。

一、形成日本独特的语言文化的背景日本人之所以形成委婉的语言表达习惯可能是长期以来深受四面临海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以和为贵”的道德要求有关。

1.地理环境日本是一个岛国,它四面领海,而早期的日本经济并不发达,国力也比较弱小,因此,这个国家不喜欢同世界其它国家交往,也尽少同其它民族产生利益冲突。

幕府统治时代的日本两百多年来除了跟韩国、朝鲜交往外不与其它国家进行外交,长期的闭关锁国统一了日本国民性格,这在学术界被认为是“日本民族的同质性”。

而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以农业、渔业为主,海上作业要求劳动者之间合作默契,团体作战显得非常重要,天长地久地就形成了日本人非常重视团体精神的性格。

而日本是一个山地国家,产的大米中有70%是在山地地形上种植的,处于地势高的农户与地势较低的农户必须协商好农业用水问题,不然就会产生矛盾,而这就形成了日本民众的集体观念以及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

2.传统思想中的“和为贵”日本人为了谋求集体民众内部的协调,同外界保持和谐关系,因此,语言表达更加注重含蓄、委婉的方式。

日本语言文化介绍

日本语言文化介绍

-


最早的文字体系是汉字(漢 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日 本人民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 名,形成了现代的日语字母
系统
这些字母系统不仅具有独特 的形态,而且具有音节和音

日本文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 阶段
平假名起源于草书汉字,而 片假名则源于汉字的偏旁部

日本文学的魅力
日本文学的魅力 1 日本文学拥有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魅力 2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源氏物語》、
以表现日本市井生活为主题
74%
30000
此外,日本传统建筑也具有独特 的风格,如寺庙和城堡等
日本社交礼仪的复杂性
01
日本社交礼仪非 常复杂,包括鞠 躬、交换名片、 穿着打扮等许多 细节
日本社交礼仪的复杂性
02
在交际过程中, 日本人注重礼貌 和谦虚,避免给 他人带来麻烦或 不适
03
在商务场合,日 本人注重效率和 严谨,而在私人 场合,他们则更 注重家庭和亲情
《平家物語》和《万葉集》等
3 这些作品展示了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 价值观和人性的多样性
4 此外,日本现代文学也取得了很高的成 就,如川端康成、村上春树等著名作家
日本艺术的独特风格
日本艺术的独特风格
3,658
日本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包括茶道、花道、武道、建筑和
绘画等领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是 浮世绘,它将绘画与版画相结合,
日本语言的起源和特点
日本语言的起源和特点
01
日本语言起源于古代中国, 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日本语言逐渐发展出了自
己独特的语法和词汇
02
日本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复杂 的敬语系统,根据对话双方的亲疏 关系、社会地位和交际场合等因素, 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敬语词汇

日本语言文化研究

日本语言文化研究

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日本语属于一门小语种,今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日语人才的需求量很高的。

但是很多人在学习日语的时候将语言和文化分开。

其实语言和文化就像鱼和水的关系。

学习日语不是仅仅让我们认识日文,更实际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可以用日语进行实际的交际的。

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也表明:如果我们的第二习得语只是语法、此法和句法的范围内进行教学那么这样很难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学的效果的。

在我们的语言学习的时候要贯穿这个民族的文化的。

很多时候相同的日文形式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之中会有着不同的意义的。

我们在理解日语的时候要知道这个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日语的某些表达方法与常规的语言、句法的表现形式不一致或者有点逻辑上的错误。

要想很好的掌握好日语就需要知道日本人的文化特点,他们一般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价值取向标准是什么?一、日本的文化简介日本的文化起源于中国唐朝的。

这个民族有很多传统的文化因素都与我们国家有着类似的因素的。

例如茶文化、礼仪文化等。

其实日本属于一个高环境依存的文化日本的国土面积并不是很大饿,人们之间相互依靠很密切的、很多时候在日文中非语言文化因素也占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日本的文化总体上来说是相对含蓄的。

他们在乎内在的动作和神韵的。

如果人与人之间有足够的默契那么言语并不会很多。

对待所谓的外人则会有细致的语言分类。

他们对于长辈会使用敬语,但是对于平辈之间就会使用一般的称呼。

男生和女生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

日本人的交际方式根据交际对象和亲疏程度,经常区分使用本音和建前两个标准。

本音即是本意,即真正的声音、真心话建前即表面文章。

二、关于日本语言在日本口语之中语境里面所蕴含的是一种文化,有着日本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价值的取向的。

这背后是日本人的一种思维的方向和回话的原则性的问题的。

日语有一个昵称是黏着语。

具体的说来谁就是语言依据形态类型来进行分类的。

有这个实质意义的单词或者是词干具备了很多语法功能的来表示各个成分在句中的不同的语法的作用的。

浅析日本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其独特的语言表达

浅析日本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其独特的语言表达

的、封 闭的孤岛上 , 四面都是海 。而且 , 在历史上几 日本 和 中国是 一衣 带 水 的邻 国 , 思想 受 到 中国 其 乎没有 遭 受 到外来 的侵 略 , 当然 也 很 少 与其 他 的 国家 古代儒家 以及佛家思想的影 响。儒家 的“ 以和为贵” 或区域进行过多的交往 , 所以 日本人的价值观、生存 和“ 礼仪谦让 ” 成为 日本人 的处事原则 。儒 学与佛 J 方式 、生活 习惯等相对而言 比较单一_ 。也正是 由 3 J 学是 日 本人完善道德、 修养身心 的法典 , 其在语 言表 于这些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把 日本 围成 了一个与外 达方面的体现除了上述所讲的敬语 以及暖昧语 以外 , 界接触较少 的小圈子 , 人们 的思想 、 生活习惯、 风土人 还体现在 日 常的寒暄语上。 情大致都 相 同, 以在很 多场合不 依靠语言 这一工 所 日 本人是世界上最注重寒 暄语 的民族 , 而且使用 具, 仅借助r 以心亿心. 心领 神会) 就能够领会对方 J ( , 起来非常讲究。寒 喧语是 日本人 心 目中增进 感情联 所要说 的意思 , 而达 到传 递信息 和沟通感情 的 目 从 络、加深相互 了解不可或缺 的 口头禅。如果 善于利 的。 用它, 就很容易打开交际的场面 ; 反之 , 则在某些场合 再者 日本 是一个 讲究 含 蓄 的 民族 , 古往 今 来人 们 易 出现冷 场或 者 给人 际关 系罩上 一层 阴影 。 敬重 的都是 深 沉 、 蓄 的人 , 轻 浮 毛躁 、 夸 其谈 的 含 而 夸 日 语寒喧语中最典型的例子要算是 r = 墨丧 \ 7 , 人 则被 认 为是 肤浅 、 缺乏 教 养 。这 些 因素 也 助 长 了 J 亨j 那我开始吃啦 ) ( 。日本人一 日 三餐吃饭前都要说 日语 的 暖 昧 性 。很 多 人 在 交 往 时 少 言 寡 语 、 善 言 不 它, 而且 这条寒 暄语 的使 用 还很 宽 松 的 。不管 是 吃 自 谈, 即使讲话 内容也大多暧 昧、 蓄, 含 很少直截 了当。 己家的饭还是别人家的饭 , 也不管是别人请客喝饮料 现举例 说 明如 下 ; 吃水果点心之前都要说这句话 。其 实这句话 的背 第一 , 不轻易明确地下结论。 本人认 为食物 如日 本人在与人交往时经常用r~ 南 弓j 后还包含着深刻 的文化 内涵。古代 日 r一 应 善 言孑扎 、 ) 丧亨j c r一 、 L士 j 是老天恩惠的, 该感谢上苍 的恩赐。从r r~ 可以看 出, 日语寒暄语 的背后往往有一段鲜为 思扣札 丧守 j 一 思弓允 亨 j r 等表达方式。 日 本 丧亨j 人知 的佳 话 。除此 以外 , 吃完 饭 后还 要 非 常客 气 地 说 人往 往为 了顾 及对 方 的面 子 , 用一 些 推测 性 的语 句 总 御 电 7 ( : , 来 表 明 自己的态度 和观 点 , 以便 在结 论 相左 时 给 自己 声 r 辱走 檬 L = 感 谢 您 的 款待 ) 来 表 达 自 己 对做饭人或者请客人 的一种谢意。并且 , 即使过 了几 留下 回旋 的余 地 。 天后再次见到对方 , 仍然要非 常客气地说声 r 日括 先 第 二 , 言拒绝 。 婉 : ) = ) ) j 、 丧寸。 j 对于对方 的请求 , 如果有 困难或不愿接受 的话 , 世 c I丧L7 、 弓毛南 I 那天承蒙您的款待 , 非常感谢 。 再次表达 自己的谢 ) 日 本人一般会采用委婉的方式加 以拒绝 , 目的是想让 ( 意, 从而 进一 步加 深与对 方 之 间的感 情联 络 。 对 方 �

浅析日本语言文化的特点与形成原因-日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浅析日本语言文化的特点与形成原因-日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浅析日本语言文化的特点与形成原因-日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本文主要分析日语语言文化的特征及形成因素。

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浅析日本语言文化的特点与形成原因的日语论文。

原标题:日语语言文化的特征及形成因素分析摘要:一个国家的语言特征是受着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任何因素都能够追溯到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从文化的根源了解文化发展的含义。

本文主要分析日语语言文化的特征及形成因素。

关键词:日语;语言文化;特征及形成因素1 引言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手段,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传递。

语言是社会运行的必然现象,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色彩,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2 日本语言文化的特征当前世界上有很多的文字,同时也有很多的语言,但是归根结底,当前世界上的文字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表音文字,这类文字主要是通过文字的发音来对文字进行定义,还有一类是表意文字,这类的文字首先是通过某一件事情所代表的含义,最终定义文字,比如说汉字.作为当前世界上表意文字的代表,现在世界上广泛使用汉字的国家不仅仅只有中国,中国的邻国日本也在使用汉字。

日本的文字不仅仅使用表意文字的汉字,同时还使用表音文字的假名,当前能够将不同文字混合使用的代表,日本就是其中之一,同时这也是日语中的一大特色。

2.1 日本文字初始与汉字日本最初是没有文字的,只有语言,直到公元 5 世纪前后,中国的文字才渐渐地流入日本。

汉字传入日本之后,不仅为日本学者用来记录史实,并且还有很多的学者用其着作成书,这也就是日本唯一能够使用的文字。

不过汉字传入日本之后,汉字的发音渐渐发生了改变,日本人对汉字的偏旁部首进行拆分,这也就成为了日语中的片假名,汉字的草书演变为了平假名,主要用来对日本的汉字进行注音。

因此,汉字的传入为日本的文化以及日本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日本还有很多的汉字方面的书籍一直流传至今,例如,在公元8 世纪的时候日本出了一部《万叶集》,这也是日本最早的诗歌集,诗歌的表达的主要形式就是将汉字作为表音文字使用。

从日语的语言表达特征看日本文化

从日语的语言表达特征看日本文化

从日语的语言表达特征看日本文化从日语的语言表达特征看日本文化在对学生进行日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比较频繁的使用特定表达,面对不同场合应当如何使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是对日本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样,也是本研究中的重难点。

语言作为传递知识与情感方面的重要载体,说话过程中对个人意图的传递一方面能够直接呈现信息,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基于此心理情感状态下形成的更加深层次的文化基础。

本研究基于语言表达特征进一步探究日本语言的分类,同时阐述日本文化的核心精神。

一、日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分析日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一定的形式特征,即词汇表达形式、句型表达形式、省略表达形式。

(一)词汇表达形式在日语语言表达过程中能够准确的运用日语,其语言词汇的表达至关重要,准确把握日语词汇表达形式,是学好日语的基础。

特别是在相应的场合运用合理的词汇,因此应加强对词汇表达形式的把握和理解。

以「はい」为例,该词汇一般情况下使应用于应答过程中,或进行肯定回答时使用。

例如兄ちゃん、ちょっと待って。

はーい。

这种应用就是在应答过程中所表达的意愿。

通过情况下这种词汇表达更多的是应用在会话环节中,作为倾听者的一种附和形式。

通过资料调查了解到,在日本人日常对话中,倾听者对语言表达者的附和与点头频率极高,大约为几秒钟一次。

在对外国人的访谈调查中了解到,他们与日本人对话时,对方在对话过程中会不断的说「は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能够兑现的却并非像谈话中默许的。

同样,日本人与外国人对话时也会存在类似的不解,为什么对方面对本文由收集整理自己的言语意见表达总是冷淡不回应,总是产生他是否在听我的意见的疑问。

这和外国人对「はい」的表达功能认知不清有着一定关系。

「ちょっと」在日语中的使用可以称得上相当广泛,既能表达数量程度少,时间距离短。

例如,そのチーズケーキをちょっとだけ食べたいな。

除此之外,「ちょっと」也能表达以轻松的心情做某事,没有实质的意思,例如:ちょっと行ってくる。

日本文化五个特点

日本文化五个特点

日本文化五个特点特点有交融性、均一性、现实性、选择性、保守性等。

日本文化具有浓重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文化特色浓郁;近现代,又受到欧美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特点有交融性、均一性、现实性、选择性、保守性等。

日本文化具有浓重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文化特色浓郁;近现代,又受到欧美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日本文化特点1、交融性日本的民族构成和中国类似,都是由多民族构成。

但是日本民族在对文化的态度上却显示出高度的统一。

最直接的日本文化特点在于日本不仅可以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还注重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将本国的文化进展宣传。

并不是将外来文化直接机械的吸收,而是改造自己的固有的东西同时将外来文化有机的交融日本化。

2、均一性日本文化不受地区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

不能说日本各地的风俗习惯没有差异,但是比拟之下相对很小。

风俗习惯、人的思维和行为等等大相径庭。

3、现实性日本人是最重视现实利益的,这点集中表如今宗教信仰方面。

信仰宗教有一个原那么,那就是心一定要忠诚,还有一个大忌,那就是不能同时信神又信佛,假如同时信奉神和佛,遇到灾难那就神和佛都不会帮你,说不定还会遭到报应,“一仆二主〞一般来说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4、选择性日本文化特点充满着矛盾,其中之一就是自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统一。

在日本的早期,就有很多外来文化的引进,公元5至6世纪左右,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地。

日本把中国隋唐的先进消费方式和政治制度移植了。

公元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是世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生地,近代文明的中心地,日本于是移植欧洲近代学术思想,进口近代产业经济制度,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文明。

这也是日本可以迅速开展,并成为世界兴旺国家之一。

5、保守性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原封不动的传承,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的国家,茶道、书道、花道、枯山水、能乐、歌舞伎……这些古文化绵延至今,展现着东瀛文化的个性与魅力,同时不断孕育着自身优雅含蓄的风情。

日本文化概论

日本文化概论

日本文化概论
日本文化是指日本民族特有的传统和习俗。

它是由日本的历史、地理、宗教、哲学和社会制度等因素共同塑造而成的。

以下是日本文化的一些重要特点:
1. 传统价值观:日本强调尊重和服从权威,注重和谐、平衡和纪律。

尊重长辈、家族和社会秩序是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2. 礼仪与谦逊:礼仪在日本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尊敬他人、遵守社会规范和展示谦虚的态度。

这种态度体现在日本人的言谈举止、服装和礼品交换等方面。

3. 和谐与美感:日本文化注重美感和和谐的追求。

这体现在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盆景、茶道、花道,以及建筑、服饰和园林设计等方面。

4. 宗教与信仰:日本有多种宗教,其中最重要的是神道、
佛教和基督教。

神道是日本的宗教基础,佛教则对日本文
化有深远的影响。

5. 饮食文化:日本饮食以米饭为主食,注重平衡和精致。

寿司、和食、拉面和烧烤等日本特色食品在世界范围内享
有盛名。

6. 传统节日:日本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元旦、春分、端午、盂兰盆节和新年等。

这些节日是日本人表达敬意和
祝福的重要场合。

以上只是对日本文化的概括,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
独特特点和细节可以进一步探索。

分析日语外来语与日语语言文化特点(2)

分析日语外来语与日语语言文化特点(2)

分析⽇语外来语与⽇语语⾔⽂化特点(2)分析⽇语外来语与⽇语语⾔⽂化特点 (三)⽇本本国⽂化 外来语在⽇本本国⽂化中具有⾮常重要的体现,外来语在⼀定程度上促进了⽇本经济⽔平的⾼速提升,但是伴随着外来⽂化的⼤量涌⼊,⽇本本国⽂化并没有被冲击,其在保留⾃⾝传统⽂化的基础上,对外来⽂化进⾏必要的创新与调整,从⽽使其与本国⽂化进⾏有效的结合。

⽇本语⾔能够在众多⽅⾯体现⼤量的外来元素,在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的汉字与⽂化为⽇本⽂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近代,西⽅⽂化的涌⼊再次对⽇本⽂化进⾏了⼀定的完善,⽇本⼈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学习态度,使得⾃⾝的⽂化体系不断优化,例如团队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合作精神等都是外来⽂化与⽇本⽂化有效结合的产物,在长期的发展与应⽤中,⽇本⼈将其很好的传承与发扬,从⽽实现了⽇本综合国⼒的全⾯提升与社会的快速进步。

总⽽⾔之,外来语对于⽇本本国⽂化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常重要的作⽤,其在⽇本⽂化中得到了⼗分⼴泛的应⽤。

三、⽇语语⾔的主要⽂化特点 (⼀)吸收性 ⽇本是⼀个四⾯环海的⼩岛,在早期,⽇本是没有任何语⾔基础的,在唐朝时期,⽇本通过派遣僧侣向我国学习汉字,并根据⾃⾝的语⾔特点对其进⾏必要的⽇化,这是⽇语的起源,⽬前,汉字依旧是⽇语中⼀个重要的组成因素,其对⽇语的发展起着⾮常重要的作⽤。

在近代,伴随着世界科学技术⽔平的⾼速提升,资本主义社会也在不断发展,⽇本⼈开始认识到西⽅⽂化的价值,于是在吸收西⽅⽂化的同时也学习着其相关的语⾔,从⽽实现对⽇语表达⽅式的丰富,实现国家的迅速发展。

除此之外,在地理条件、历史发展以及⼼理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所⽤下,形成了⽇本热爱学习的⽂化氛围,⽇本不仅向我国学习汉字,还学习西⽅的技术与思想,并通过⼀定的创新与改进,发展成具有⽇本特⾊语⾔,这些语⾔被成为外来语,其被⼴⼤⽇本⼈使⽤,并在不断的应⽤过程中演化为真正的⽇语。

总⽽⾔,⽇本⼈具有很强的吸收能⼒,但是其并不是⼀味地吸收,⽽是对外来语进⾏再次的创新,使其成本真正的⽇语,丰富了⽇本的⽂化体系。

浅议日本语言文化特征

浅议日本语言文化特征

浅议日本语言文化特征【摘要】日本语言文化特征主要是比较含蓄和委婉等等,本文对其特征以及这一特征在与人沟通时的具体表现做出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日本语言文化;特征;表现每个国家或者民族都有着其独特的语言文化,日语就是一个很有社会特性和民族时代变迁特性的文化语言。

随着对语言文化的深入研究,社会大众对世界上的语言文化认识也越来越广泛,语言和各民族之间文化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一、了解日本的语言文化对学习和使用日语沟通的好处世界上各个国家其语言想要发展和生存都会跟自己国家民族特有的社会文化相关联,语言和文化环境会出现一些有关联的影响,语言的发展会因为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制约。

现今的日本语言文化也正是反映了如今的日本社会环境的特征,日本的语言文化是由整个民族历史的时代变迁的,这就衍生出了具有日本独特文化气息的语言文化。

如果想要学好日本的语言,但是没有深入的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只是单纯的学会日语,掌握简单的语言知识,这根本是无法跟日本的国人顺利的进行语言沟通。

因此深入的对日本语言文化的了解研究,对日语的表现形式以及语言的结构运用了解加深,对想要学习和研究日语的新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提升使用日语跟人沟通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

二、日语的语言文化特征日本的语言文化其最显著的特征最明显的就是在与人沟通时比较委婉的语言表达。

这反映出了日本人比较传统个性的生活态度,还将整个日本民族的独特文化特征表现了出来。

现今的日本人比较喜欢考虑与之沟通的人感受,这样的行为方式就是不想要损害自身和别人的基本利益。

日本文化在其日常的语言沟通上会比较委婉,尽可能的在语言叙述上避免由于过于直接的表达方式,伤害他人、或者发生冲突,比较喜欢委婉含蓄的来表达,已达到与他人的语言沟通。

就比方说:日本人在与人沟通时,如果想要拒绝对方的请求,但是又不想让对方感觉到心里不舒服或者尴尬的心理,就会用一些比较含蓄和委婉的方式和语气来表达,通常都会用“这件事情我需要考虑一段时间”又或者说是“等等别着急,这件事情不太容易说明白”等等这样的语言。

日本语言文化研究

日本语言文化研究

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日本语属于一门小语种,今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日语人才的需求量很高的。

但是很多人在学习日语的时候将语言和文化分开。

其实语言和文化就像鱼和水的关系。

学习日语不是仅仅让我们认识日文,更实际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可以用日语进行实际的交际的。

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也表明:如果我们的第二习得语只是语法、此法和句法的范围内进行教学那么这样很难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学的效果的。

在我们的语言学习的时候要贯穿这个民族的文化的。

很多时候相同的日文形式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之中会有着不同的意义的。

我们在理解日语的时候要知道这个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日语的某些表达方法与常规的语言、句法的表现形式不一致或者有点逻辑上的错误。

要想很好的掌握好日语就需要知道日本人的文化特点,他们一般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价值取向标准是什么?一、日本的文化简介日本的文化起源于中国唐朝的。

这个民族有很多传统的文化因素都与我们国家有着类似的因素的。

例如茶文化、礼仪文化等。

其实日本属于一个高环境依存的文化日本的国土面积并不是很大饿,人们之间相互依靠很密切的、很多时候在日文中非语言文化因素也占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日本的文化总体上来说是相对含蓄的。

他们在乎内在的动作和神韵的。

如果人与人之间有足够的默契那么言语并不会很多。

对待所谓的外人则会有细致的语言分类。

他们对于长辈会使用敬语,但是对于平辈之间就会使用一般的称呼。

男生和女生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

日本人的交际方式根据交际对象和亲疏程度,经常区分使用本音和建前两个标准。

本音即是本意,即真正的声音、真心话建前即表面文章。

二、关于日本语言在日本口语之中语境里面所蕴含的是一种文化,有着日本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价值的取向的。

这背后是日本人的一种思维的方向和回话的原则性的问题的。

日语有一个昵称是黏着语。

具体的说来谁就是语言依据形态类型来进行分类的。

有这个实质意义的单词或者是词干具备了很多语法功能的来表示各个成分在句中的不同的语法的作用的。

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论文

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论文

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论文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论文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需要拒绝他人的时候,若此时使用的言辞或方法不当,会使人心情不愉快、损害圆满的人际关系。

尤其是对于学外语的人来说,由于受中国文化与语言习惯的影响,很难做到恰到好处的拒绝。

日本人具有内敛、含蓄、不爱张扬的个性特点,这种特点在语言上表现为频繁的使用委婉的、间接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凡是听起来不愉快的、刺耳的、粗鲁无理的、令人尴尬的、伤人感情的词语或句子,人们往往都采用迂回委婉的说法。

日语中这种表现形式很多,使用频率也高。

日本人拒绝他人请求或反对时,尽量避免直接表达,而是间接地表达本意,以此达到缓和语气、协调关系的目的。

1具体的语言表现。

1.1 前言的使用。

为避免当面拒绝引起双方尴尬,日本人在交往时只要不涉及重大问题,会尽量不与对方争论或发生正面冲突。

这种情况下,一般先说些前言,然后在其后面多使用表示转折的接续助词或接续词来表达拒绝之意。

例 1:A 明日の晩、一绪に映画を见に行きませんか。

(明晚一起去看电影,怎么样?)B 行きたいんでが… (想去,但是……)在日语中被邀请时无论想去还是不想去,或是确实不能去时,若像「だめでよ」「いいえ、行けません」这样断然拒绝会伤害对方。

但是过分间接地表达,又容易被误解,所以应特别注意拒绝方式。

这时,日本人大体上先说「みません」、「残念でが」、「…たいんでが」等,然后说「仕事で忙しく」、「都合が悪いんで」等理由,或省略后面的理由,让对方推测、领会。

这种拒绝方法语气不生硬、柔和,使人容易接受。

例2:あなたの立场かられ、私そう思いまが…… (从你的立场想,我也那么认为,可是…… )这是用于表示反对的场合,对于与自己意见相反的人,日本人也总是努力照顾对方面子,避免用直接的表达方式。

这种方式表面上让人很开心,但是对不太了解日本人语言心理的外国人陷入错觉之中,以为是赞成的。

日本人在很多情况下表面上是用肯定的语气,而实际上使用委婉的语言把反对的意见巧妙地隐藏起来,让对方领会言外之意。

日本语言及文化

日本语言及文化

日本语言及文化早在一千多年前,大量的日本来华留学生即遣唐使、遣隋使,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包括汉语及汉字带到了日本。

日本从此正式开始了使用文字记载语言的历史。

走向了人类文明社会。

最初日语的每一个音,都是由一个汉字表达。

公元九世纪,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假名。

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我从书中看来,将中文的草书衍生成平假名,把中文楷书的偏旁改成片假名。

例如平假名的『あ』乃由汉字的『安』简化而来的;而片假名的『ア』则是汉字『阿』的一部分。

早期,日本正式的文章都是汉文,而片假名则是佛教僧侣们读经典时用来做标音的,平假名则是女性所用的文字。

目前日文中常用的汉字约有二千字左右,片假名大多用来表示外来语,其余的多用平假名。

现代日语中,假名共有71个,最基本的有46个,排列成我们初学者最为头疼的“五十音图”。

在我看来,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不仅表现在行为上,还更突出地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

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讲话,都会以极强的内外意识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说话时不仅要搞清对方是圈内人还是圈外人的问题,还要分清谈话中出现的第三者是圈内人还圈外人。

对待圈内人,就会有一种伙伴意识,在心理上有一种亲近感,语言表达显得非常亲密融洽;而对待圈外人,则从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语言表达要谦逊客气,行为举止也要彬彬有礼。

这种谦逊客气和彬彬有礼实际上表现出的表面上是心理上的距离感,其实是一种冷漠的态度,是疏远排斥对方的表现。

有一位多年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曾感叹道:“无论你说的日语多么流利、地道,无论你的工作能力多么出色,你永远都会被日本人当作“外人”来看,你永远都不会被日本人划入他们的那个圈子里,你永远都不可能真正融入日本人的社会”。

对于这样的感慨,许多人都有同感。

不仅在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研究者对日本人的这种内外意识极强的突出表现深有体会,就连日本著名的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先生也不无感慨地说“日本真是一个内外有别的民族。

”我下面试从两方面分析考察日本人的内外意识。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民族特征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民族特征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民族特征作者:李蕊来源:《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03期摘要:日语不仅是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体系,也是日本文化的载体。

日语的每一种表达都渗透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日本民族的个性。

日本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日本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紧密联系。

本文将从日语的表达,分析和概括日本人的四大民族特征。

关键词:表达方式语言文化语言心理民族特征人们大体可以从行为习惯和语言表达两种途径认识、了解一个民族并逐步形成某一民族的整体印象。

透过日语所表现出来的日本人的印象,正是在日本人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日本人的特征。

本文拟从语言表达的角度,通过对语言表达的分析,来透析隐藏在日语背后的日本人的民族特征。

1 以心传心“以心传心”本来是佛教用语,是禅师向弟子讲授无法用语言表述的佛法真谛,而是使用慧心传授的一种方法。

日本人很崇尚这种交际方式,比如一些交际场合,他们可以通过微小的眼神、语气的变化,甚至是肢体上的细微动作来传神达意。

日本人把这种约定俗成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沟通方式称为“以心传心”。

“以心传心”大致像我们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形。

加藤周一曾说过:“仲間うちで、以心伝心的傾向が強い……だから、文章も会話も全部しまいまで言わないし、何にも言わないで、目配せすれば、意思が通じるというのが一番理想的なんです。

”可见,日本人不喜欢直白地使用语言,喜欢用一些模糊的词语,从而形成了日本式的默契、模棱两可、委婉和不确定。

“ちょっと”的用法就是其中之一。

“ちょっと”是一个意义比较含混的词,直译成汉语为“有点儿”,但是根据不同的语境,语义变化很大,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意思:1.一会儿、暂且;2.有点儿、稍微;3.不太容易、一时难以;4.相当,还可以。

如果有上下文,意思还容易分辨,不过日本人常常省略“ちょっと”后面的成分,这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例如当邀请日本人的时候,如果对方无意接受的话,常常用“ちょっと……”来答复,而避免直接拒绝,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如:A:いっしょに食事しましょうか。

关于从形体语言透视日本民族.

关于从形体语言透视日本民族.

关于从形体语言透视日本民族论文关键词:日本人非语言文化特征论文摘要: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孕育了日本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形成了谦恭、谨慎、保守和以低姿态表达自己思想及情感的形体语言特征.这种语言特征长期存在于日本的社会之中,对日本人语言及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形体语言也必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与他所依赖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除了借助语言工具、还要借助非语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人们的行为方式如表情、姿势、态度等同样是相互之间交际的主要手段。

如人们可以施以凶言恶语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但置之不理、嗤之以鼻或轻视鄙夷的神情精神同样可以表达这种情绪。

处于蒙昧时代的人们和无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非语言方式是交流的主要途径,可以说语言是扶摸幼儿动作的代替物。

不伴随任何非语言表达的纯粹的语言表达是不存在的。

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是人们行为表达的两种方式,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置身于某种文化氛围,就有必要了解哪些行为方式是可行的.那些是将禁止的。

文化氛围之异同决定了非语言表达的异同。

有的非语言表达行为既有普遍性,也有地域局限性。

如拥抱。

及身体上的轻微接触表示一种亲善友好,在西方较普遍,但在亚洲却并不多见。

握手表示友好的地域局限性最小。

文化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人们在选择适当自身行为方。

式的同时,也丢弃那些不适合自己文化环境的东西。

我们在影视画面上,经常可以看到日本女性身着和服跪坐在塌塌米的房间里掩袖轻笑的神态,这种形象也跟富士山一样成了日本独特的风景。

日本跟中国、韩国同属于东方文化,但行为表现上有很大差异。

日本民族的特殊的文化氛围.孕育了日本人独特的行为方式。

一、建立在谨慎与节制基础上的形体语言金田一舂彦先生曾讲过:“日本人言鼯生活0特微L,主-V第一:注意亍芒c土、话冬耆加圣上之亨5精神南。

这其实明确表明了日本人对语言的心理意识。

松尾芭蕉在他有名的和歌集中“物言之cr唇寒L,秋。

日本交际语言与文化

日本交际语言与文化
• 日文的称呼语“声をかけて相手の注意をこちらに向けさせる。”可 以理解为仅有称呼、没有问候的功能。
例子:1,kanoo 2,nagira 3,买香油的经历(中国南北方的文化差异)
• 思考题6:每天早上的:“先生、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的问候语用得是否恰当?
• 思考题7:日文对他人的双亲称呼语如何翻译为中文?
2021/3/10
讲解:XX
4
“済みません”
• “すみません”的语言功能分类: • 1、谢罪表现 (对不起) • 2、对他人的恩惠的感谢和自身感到欠他人人情之时使用词汇(谢谢、
不好意思)、 • 3、有求于他人时的表示方法 • (不好意思、对不起、劳驾、请教一下…) • 4、你我方开始交际谈话或问候的惯用(桥梁)语言(你好) • 5、你我方结束交际谈话或问候的惯用(结束)语言(再见) • 6、表示领会对方的意思。(劳驾您了、明白) • 思考题4:(四年级生的经历) “すみません”的中文翻译方式。
思考题5:日本人在听电话时的回应声是否仅翻译为“是”?
2021/3/10
讲解:XX
9
日本人的特性(二)
• 在下对上的场合,甚至提倡“違っても「はい」 と言う。(即便对方错了也答“是”)”的礼节。
• 关东地区与关西地区的文化差别(金田一春彦) • “なかなかノーと言えない心理(难以开口说
“不”字)” • 用肯定的词汇表达否定的意思。
日本人在表达感谢之情的时侯似乎更喜欢使用道歉形 式。如受到人家的好意的时候,虽也说“ありがどうござ います”,但更多的是说:“済みませんでした”。乘车 时当人家让位给您时,……多为说声“どうもすみません” 后才坐下,意思是“因为我站在这里了,所以才使您不得 不站起来。”…… • 因为日本人比起感谢形式的语言,更注重陈谢形式的表 达。这形式就是日语交际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摘要: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表现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介绍分析日本民族文化和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典型语言表现对日语学习和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以「甘え」、「以心伝心」、「和を以って貴しと為す」这三个典型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和表现为主,举出其代表性的几个语言表现来分析日语的表达特点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民族文化语言表现甘え以心伝心察し以和为贵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众所周知,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向的一种手段。

而人的思想、情感又与其生活的环境、该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

事实上,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索引,是受到周围的环境、文化背景的影响,以民族自身的发展为背景而产生的。

正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说:“一切的语言史都可以认为是文化史的一部分”(王力,《汉语史论文集》p289),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任何语言的表达形式都是与该民族的文化特点,思维方式以及民族性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同属东洋文化圈,因此,很多人认为日语是中文的衍生物,往往在学习日语时单纯地将日语跟自己的母语进行对应替换记忆,然而,这种方式仅仅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而忽视了其潜藏在语言结构内部的民族思想和语言心理这两个影响因素。

中日两国无论从其历史、语言等的发展背景还是从两国所处的文化环境来说其差异都是很大的。

中国是大陆型畜牧农耕文化,而日本是岛国海洋型稻作文化。

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民族思想、行为模式、语言表现、习惯都有所不同。

只有深入了解了日本民族的文化背景、语言心理,才能加深对日语中暧昧含蓄的语言表现和日本人的行为方式的理解。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日本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日语的语言表现特点。

二、「甘え」的文化和「甘え」的日语日本有一种叫做「甘え」的文化,其文化特征构成了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心理,从而产生了「甘え」的日语。

「甘え」是日本人特有的语言。

在中文或英文中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能够将其准确翻译。

日本大百科中解释说:“它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出特别的爱和信任。

”「甘え」心理的心理原型其实是母婴关系中婴儿的心理。

婴幼儿随着其精神的发展,在出生后一年的后半段时间内渐渐感知到自己和母亲是各自独立的存在,并且感觉到和与自己独立开来的母亲是不能分离的,强烈希望与母亲寸步不离。

也就是说,「甘え」心理是从心理上否定母子各自独立的事实,寻求母子一体感的心理。

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孕育了日本人的「甘え」思想,日本人对大自然就好像婴儿对待母亲一样的情感。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雨量充沛、气候湿润,适宜植物生长,森林茂盛,天然温泉遍布全国各地,但同时又多火山、地震、海啸。

日本得到大自然眷顾的同时也时刻受到自然的威胁,于是在与自然共处的过程中就形成了日本人依赖自然,尊重人与自然相调和的民族性,这样的民族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在语言方面就形成了「甘え」的日语。

比如:受到他人请求或邀请的时候,日本人常常使用「考えておきます」(考虑一下)来答复对方,大部分日本人都会把「考えておきます」理解为“拒绝”的意思,而中国人则认为“考虑一下”就说明对方真的会给予考虑,是倾向于肯定的意思。

同「考えておきます」一样,作为拒绝对策,日本人常使用暧昧、模糊的语言表达方式。

从这种拒绝表达可以看出日本人的「甘え」心理,即日本人希望对方能够察觉领会到自己话语背后隐藏的真正意思。

总之,「甘え」的日语,就是基于互相依赖、信任,注重体察、以省略暧昧的表达为主的语言。

三、「以心传心」——重视非语言传达的日语「甘え」的日语注重体察、领会,所以其特点还体现在「以心传心」的交流方式中。

日本是单一民族,集团主义意识非常强,自弥生式稻作文化时代起就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当时农耕社会的人们几乎都是各自默默地劳作,面对的主要对象是作物而不是人,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当简单。

此外,日本文化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佛教的禅宗有“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之说,教外别传是说传播佛教时,排除言语、文字的教说,直接以心相传;不立文字是说禅宗的悟道不依言语或文字,而是基于以心传心的玄旨。

这样的佛教思想已经渗透到了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中,因此,抑制的表达、不诉诸于语言文字等思想是日本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

对古代日本人来说最美的交流就是在沉默中凭借直觉来理解推测对方的想法,不用语言表达的部分就用「察し」(体察、揣测)的方式,如“享受余韵”、“体会言外之意”、“富于内涵”等是日本人最理想的交流境界。

例如,你对一日本朋友提出请求或邀请时,他说:「それはちょっと。

」(那个有点……),意即“有点不方便”,这句话表示他拒绝你的请求但又不好直言,委婉地谢绝了。

再比如日本人在一起讨论问题时即使是坚持自己的主张,也会用「それはそうですけど……/それはいいですけど……」“确实正如您所说,但是……”“您的想法很好,然而……”等表达方式,先肯定你的发言,并表现出比较理解的态度,最后再话说一半让对方领会到自己也有不同的意见。

日语里一般避免使用过于直率、过于肯定的讲话方式,希望对方“体察”,以心传心,尽量不让谈话对方感到不愉快。

类似这样的表达有很多。

再如,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どうも」这个词。

这个「どうも」它不仅可以表示“感谢”“对不起”“请原谅”,而且在熟人见面时,彼此还可以使用「どうも」打招呼,分手时也常说:「じゃ、どうも。

」其实作为寒暄语,它是把「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どうもすみません」、「どうも失礼しました」、「どうもご苦労さま」、「どうも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等句子中的后面的话语,在具体的语言场合下省略掉了。

由于日本是单一民族,具有同一的文化背景,彼此的生活习惯相同,思维方式都很相似,因此省略掉后面的内容,在意义上也不会发生误解。

其实「どうも」这个词相当于中文的“怎么也”,作副词讲可以翻译成“实在、真的”。

欧美人拿日本人开玩笑说:“其实没有必要学习日语,只要一个单词「どうも」就能够搞定了。

”总之,日本人不喜欢太过清楚冗长的表达,含蓄委婉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最为理想的。

因此,只有领会了日语「以心传心」重视非语言传达的特点,才能灵活运用和理解日语的暧昧表现。

四、“以和为贵”的思想及否定疑问、暗示诱导性的语言表现受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日本民族产生了「甘え」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以和为贵”的集团意识。

日本人很喜欢说一句话:「和を以って貴しと為す」(以和为贵)。

实际上这句话出自于《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

公元604年,由圣德太子制定的日本第一部宪法《宪法十七条》中的第一条就是“以和为贵”。

它强调了人际关系中“和”的重要性,成为日本人在交际中的行为准则。

这一意识的形成,与日本的历史背景也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过去人们只能在岛上靠渔业、农业终其一生,要在这样孤立的岛国生存下去,集团作业和维持共同秩序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跟邻里乡亲和睦相处才不会使自己陷人孤立无援。

因此,日本人说话时,特别注意听话者的思想和立场,极力避免直率的交流方式,说话留有余地,尽量多用委婉暖味的口气。

比如:a已经买好了电影票,想要邀请b去看电影,通常会说:「○○映画のチケット、一枚余っているんだけど……」(○○电影的票,有一张多的……)。

为什么已经特意买好了票,也不直接发出邀请呢?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如果有谁特意为自己准备了电影票,即使不太方便去也会碍于情面不好拒绝,为了避免给对方造成困扰,a就采取了这样暧昧的表达,给对方留出充分的选择余地。

这时b如果想去的话,他就可以积极回答说:「ああ、そうですか。

○○映画って、とても評判がいいんですね。

見に行こうと思っているんですが……」(啊,是吗?○○电影评价非常好,我正想去看呢……),接下来两人就可以进一步展开到时间约定的话题上。

如果b不想去的话,他也可以委婉地回答说:「そうですか。

せっかくですけど、この頃忙しくてね……」(是吗?很难得啊,可是最近有些忙……),听到这,对方的态度就不难明白了。

像这样暗示诱导性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日本人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考虑对方立场,语言表达含蓄委婉的特性。

日本人“以和为贵”的思想还表现在日语中以否定疑问的形式来表达命令、请求的语言表现中。

说话人请求听话人为自己做某事的时候,可以使用含有「くださる」「いただく」等授受动词的祈使句型,但祈使句的表达过于生硬,没有给对方留有余地,而使用否定疑问句的形式,以商量的语气请求别人为自己做某事的话就会语气平和,避免了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的尴尬。

例如:「暑くないか」(不热吗?)、「暗くないか」(不黑吗?)这样的否定疑问句,表面看只是一般性的询问温度和光线,其实通过体察对方的表情、动作和语气以及当下的环境,日本人马上就能明白对方其实是希望自己“打开窗”、“打开灯”。

日语中此类句式的表达十分丰富,尤其是以表示授受关系的补助动词为代表的句式。

如:「~てくれないか」「~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等等。

无论是接受对方的恩惠还是提出自己的希望请求,日本人都是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考虑,给对方留出余地,也给自己留有余地。

这种以“和”为贵的思想深深的扎根于民族意识中,体现在日语的语言表现上。

五、结语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和传递着人们的思想感情。

同时文化又是语言的前提,一种语言是由特定的文化而产生的。

我们学习日语不能只着眼于语言本身,而应更深层的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特性,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理解日语的很多语言表现,提高日语的运用能力,了解中日文化差异,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作为从事日语教学的教师我觉得也应该在帮助学生掌握地道、流利的日语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以及语言中潜在的心理因素。

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日语中委婉、暖味的语言表达方式,真正灵活运用日语。

参考文献:[1]金田一春彦.『日本人の言語表現』[m].講談社現代新書,1975年.[2]金田一春彦.『日本語』[m].岩波新書,1992年.[3]土居健郎.『甘えの構造』[m].弘文堂,1971年.[4]芳贺绥.『日本人の表現心理』[m].中央公論社,1979年.[5]森木哲郎.『日本語表と裏』[m].新潮社,1985年.[6]刘丽.从民族思维特征的角度探讨日语的某些语言现象[j].中国日语教学研究文集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5.[7]祝大鸣.强调“以心传心”的暧昧语言文化——日语语言文化特点续探[j].《外语学刊》,1999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