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专业课综合课程设计

专业课综合课程设计

专业课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专业知识,理解并能够复述课程相关的概念、原理和事实。

2. 学生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对本专业的综合应用有所了解,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实践,提升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沟通,提高团队协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专业的热爱和探究欲望,增强对学科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态度,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3. 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团队协作中的多样性,培养公平、公正、共享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的综合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应具体、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程参与度。

同时,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几部分进行组织:1. 专业基础知识:依据课程目标,选取课本第三章“基本原理”和第五章“核心概念”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

2. 实践案例分析:挑选课本第十章“案例分析”中的两个经典案例,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跨学科综合应用:以课本第十二章“综合应用”为参考,设计相关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4. 小组合作与讨论:按照教学大纲,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复习第三章“基本原理”和第五章“核心概念”,进行知识梳理。

综合课程设计稿范文模板

综合课程设计稿范文模板

综合课程设计稿范文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实际学科填写),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XXX(根据实际学科内容,如某一物理现象、历史事件等)的基本原理或过程。

3. 学生能总结并复述教材中关于XXX(学科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或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提高解决问题和探究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或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形成具体的成果展示。

3.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互动,提升表达、沟通和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

3.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知识对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围绕以下核心教学内容展开:1. 教材第一章“XXX基本概念”,涵盖XXX的定义、特点及分类,通过案例分析和图示,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框架。

2. 教材第二章“XXX原理与应用”,详细讲解XXX的运作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验和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理解。

3. 教材第三章“XXX发展历程”,追溯XXX的历史演变,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学科历史的兴趣。

4. 教材第四章“XXX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介绍教材第一章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

第二周:深入学习教材第二章,配合实验操作,加深理解。

第三周:学习教材第三章,组织小组讨论,探讨XXX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周:结合教材第四章,开展案例分析和成果展示。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

综合设计活动课程设计方案

综合设计活动课程设计方案

综合设计活动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如综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境,完成一项综合设计活动。

3. 学生能了解综合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意思考和设计。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组织等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动手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综合设计活动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到设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综合设计活动课程,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学生处于五年级,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综合素养。

课程目标分解:1. 掌握综合设计原理和方法: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综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完成综合设计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境,完成一项创意设计作品。

3. 激发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和协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审美观念和生活实践能力: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和反思,使学生认识到设计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审美观念和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进行以下安排:1. 引入综合设计概念:介绍综合设计的定义、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综合设计的基本内涵。

教学内容:课本第二章“设计的基本概念”。

2. 学习综合设计原理:讲解综合设计的原理,如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对齐性等,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设计原理。

小学什么是综合课程设计

小学什么是综合课程设计

小学什么是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综合课程设计的概念,掌握综合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

2. 学生能够了解综合课程设计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如语文、数学、科学等。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综合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综合课程设计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出富有创意的课程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课程设计方案,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展示课程设计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综合课程设计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课程设计与实践,培养探究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理解与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3. 学生通过综合课程设计,认识到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综合课程设计,培养其运用综合课程设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反馈,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入综合课程设计的概念,讲解其定义、特点及意义。

- 教材章节:综合课程设计概述- 内容列举:综合课程设计的定义、分类、作用及发展趋势。

2. 分析综合课程设计的要素,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 教材章节:综合课程设计的要素- 内容列举:课程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策略的选择、评价方法的应用。

3. 探讨综合课程设计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实例。

- 教材章节:综合课程设计的实践- 内容列举: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综合课程设计案例。

4. 介绍综合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综合性课程设计

综合性课程设计

综合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综合性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跨学科学习,使五年级学生在历史、地理及自然科学领域达到以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 能够描述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活方式的影响。

3. 识别并了解丝绸之路上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历史文献等工具进行资料查询和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观察、了解自然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国家文化的认同。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尊重生命的意识,提高生态保护观念。

3. 培养学生具备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综合性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丝绸之路历史知识:选用教材《历史与社会》中“丝绸之路”章节,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及历史意义,分析其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贡献。

2. 地理气候与生活方式:结合教材《地理》中“气候与人类活动”章节,分析丝绸之路上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探讨气候对当地生活方式的影响。

3. 生态系统与动植物:参考教材《科学》中“生物多样性”章节,介绍丝绸之路上常见的动植物及其适应环境的特性,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与重要性。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丝绸之路历史知识导入,了解其起源与发展,分析历史意义。

第二课时:学习地理气候知识,探讨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丝绸之路上典型地域为例。

第三课时:动植物生态系统学习,认识丝绸之路上常见的动植物,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养。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综合性课程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参与度:1. 讲授法:在丝绸之路历史知识、地理气候及生态系统基础概念的教学中,运用讲授法为学生提供清晰的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

综合课程设计稿范文

综合课程设计稿范文

综合课程设计稿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具体学科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解释与之相关的实际现象。

3. 学生能够总结出×××(知识点)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学科工具)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科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科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领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见解。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学科的综合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领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教学评估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内容:1. ×××知识点的引入与探究:包括教材第×章的××节,重点讲解×××概念、×××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综合课程设计总结

综合课程设计总结

综合课程设计 总结一、课程目标本节综合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内容整合,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并理解本年级数学、科学、语文三门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如数学中的分数与小数转换、科学中的简单电路原理、语文中的说明文写作技巧。

-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知识网络。

2. 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综合课题的研究。

- 增强学生的表达、沟通及展示技巧,能在小组内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协作完成报告撰写。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态度,激发对知识的热爱和好奇心。

- 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尊重他人意见,培养集体荣誉感。

-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课程性质上,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提升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在教学要求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学习平台,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1. 数学学科:- 教材章节:分数与小数的转换与应用- 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实际情境中的问题解决。

2. 科学学科:- 教材章节:简单电路原理- 内容:电路元件的认识,电路连接方式,电路现象观察与解释。

3. 语文学科:- 教材章节:说明文写作- 内容: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文章结构分析,实际案例仿写。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分数与小数的转换与应用,引入综合课题的概念。

第二周:简单电路原理学习,结合数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

第三周:说明文写作技巧讲解,为综合课题的展示做准备。

第四周:小组合作完成综合课题研究,撰写报告并进行展示。

教学内容注重跨学科的融合,通过以上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各学科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综合课程设计学什么

综合课程设计学什么

综合课程设计学什么一、课程目标《综合课程设计学什么》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以深化语文、数学、科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综合运用能力为主旨。

课程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 掌握并运用语文中的描述、说明、论述等表达方式,形成清晰、有条理的口头及书面表达。

- 运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结合科学知识,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理解基本的科学原理。

- 了解并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对社会的认识及责任感。

2. 技能目标:- 提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能独立完成小组研究任务。

- 发展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在小组内有效沟通与协作。

- 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设计并实施小项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 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会在团队中互相尊重与支持。

-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课程活动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设计考虑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课程将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在课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跨学科整合,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语文教学:- 章节内容:选取与主题相关的课文,如《自然奇观》、《生活中的科学》等。

- 教学安排:通过阅读理解,学习描述和论述方法,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

2. 数学教学:- 章节内容:涵盖《测量》、《数据统计》等章节,学习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和数据整理。

- 教学安排:结合实际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 科学教学:- 章节内容:涉及《力与运动》、《生物多样性》等章节,探索简单物理现象和生物特征。

- 教学安排: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科学原理,培养探究精神。

4. 社会教学:- 章节内容:选择《社会与环境》、《我们的社区》等章节,学习与社会相关的基本概念。

班级课程综合设计

班级课程综合设计

班级课程综合设计一、背景简介介绍班级的背景、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二、课程目标设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的目标。

三、课程内容详细介绍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并阐述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四、课程结构与安排分析课程的结构和具体的安排方式,包括课时分配、课程进度和资源利用等。

五、课程教学方法探讨适合班级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等,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阐述如何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包括考试、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方面,并强调其重要性。

七、教学资源与环境分析需要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条件,如教室设备、图书馆书籍等,并提出解决方案。

八、师生互动与合作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九、学习成果展示探讨如何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包括课堂展示和项目展示等,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十、课程改进与发展提出课程改进的方向和发展的潜力,包括接纳新的教学理念和采用新的教学工具等。

十一、家校合作强调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并提供相应的方式和渠道。

十二、总结对整个课程设计进行总结,概括课程设计的亮点、挑战和收获,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班级课程综合设计的十二个方面,涵盖了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教学方法、评价与反馈、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学习成果展示、课程改进与发展、家校合作等。

这些方面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课程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希望这个课程设计能够为班级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综合课程设计写什么

综合课程设计写什么

综合课程设计写什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原理、XX方法等,与课本内容紧密关联。

2.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识别并解释相关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学生能总结并描述本章节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

2. 学生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见解,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3. 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对学习保持热情和好奇心。

2.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尊重他人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二章“XX知识模块”进行设计。

1. 教学内容安排:a. XX知识点的概念与原理b. XX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c. XX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2. 教学进度:a. 第一节课:导入与XX知识点的概念与原理学习b. 第二节课:XX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c. 第三节课:XX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总结与反馈3. 教材章节及内容:a. 第二章第一节:XX知识点的定义、特点及分类b. 第二章第二节:XX知识点的应用领域及实例c. 第二章第三节:XX知识点的未来发展及挑战4. 教学内容列举:a. XX知识点的概念与原理:讲解基本概念、性质、作用等,结合实际案例加深理解。

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如XX概念、XX原理等。

2. 学生能理解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3. 学生能了解课程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

3. 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课程基础知识:涵盖课本第1章至第3章,介绍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如XX原理、XX公式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 跨学科知识融合:结合课本第4章,将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如数学、物理等,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3. 实践活动:依据课本第5章,设计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参考课本第6章,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数据库等,收集和整理课程相关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 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围绕课本第7章,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综合素质 课程设计

综合素质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旨在创建一个结构化的学习体验,以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需求分析:
-确定课程的目标群体(学生、专业人士等)。

-分析目标群体的学习需求、背景知识和技能水平。

-确定课程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和学习成果。

2. 目标设定:
-根据需求分析,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

-设定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以便评估课程的有效性。

3. 内容规划:
-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确保涵盖所有必要的知识点和技能。

-设计课程结构,包括模块、单元和课程进度。

4. 教学方法选择: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研究、实践操作等。

-设计互动环节,促进学生参与和深入理解。

5. 评估策略:
-设计评估工具和方法,如测试、作业、项目、同行评审等,以衡量学生的学习进度。

-确保评估与学习目标相匹配,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6. 资源开发:
-准备教学材料,如教科书、讲义、多媒体资源、在线资源等。

-开发或整合必要的技术工具,如学习管理系统(LMS)、互动软件等。

7. 实施与调整:
-实施课程,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

8. 持续改进:
-定期收集学生、教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反馈。

-分析课程效果,识别改进点。

-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课程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评估、调整和完善,以确保课程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综合性课程设计

综合性课程设计

综合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如XX理论、XX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理解学科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提高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程相关实践活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互动交流,培养沟通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国家的意义。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性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特点:所在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达成课程目标,为后续教学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以下组织与安排:1. 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材中XX理论、XX概念等内容,掌握学科核心知识。

- 分析学科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

2. 实践应用:- 结合教材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设计课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XX理论的学习与讨论,分析教材中相关案例。

- 第二周:XX概念的讲解与实践,进行小组讨论与分享。

- 第三周:课程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指导与评价。

4.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 第一章节:XX理论(1周)- 第二章节:XX概念(1周)- 第三章节:实践活动与总结(1周)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教材为依据,结合课程目标进行合理组织。

综合课程设计稿模板

综合课程设计稿模板

综合课程设计稿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核心概念,理解【学科名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学科相关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学科相关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体、可衡量的知识目标】、【具体、可衡量的技能目标】、【具体、可衡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具体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指出教材的章节和列举内容】。

这些内容将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将用于解释和阐述【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将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案例分析法将用于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实验法将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深入学习。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提供【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系统介绍;参考书将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案例分析;多媒体资料将提供图像、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实验设备将用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验证所学知识。

这些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名称】的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来评估;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和及时性来评估;考试将根据学生的答题准确性和解题能力来评估。

我们将采用标准化的评分体系,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课程综合设计方案模板

课程综合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类别:3. 学科领域:4.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5. 课程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6. 教学对象:年级/专业7. 教学周期:学期/学年二、课程设计理念1. 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培养;(2)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3)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4)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结构1. 理论教学部分:(1)模块一:基础理论1.1 基本概念1.2 发展历程1.3 研究方法(2)模块二:核心理论2.1 核心观点2.2 应用实例2.3 评价与反思2. 实践教学部分:(1)实验/实训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步骤4. 实验报告(2)课程设计/案例分析1. 设计/案例分析目的2. 设计/案例分析内容3. 设计/案例分析评价标准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2)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思维,培养合作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4)实验/实训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3)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实践操作平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实训成绩: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3)课程设计/案例分析成绩:设计/案例分析报告、答辩等;(4)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标准:(1)知识掌握程度:全面掌握课程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能力培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

综合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Integrated Curriculum Design)是指将不同学科领域中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这种设计强调学生能够跨学科地应用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综合课程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综合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学习。

教师应该在制定综合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以便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和能力。

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时,应该注重评价学生的表现,如课堂表现、作业提交情况、考试成绩等。

在实现综合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跨学科协调和合作。

教师需要从不同的领域中选取适当的概念、技能和知识,以便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当我们学习生态系统时,我们需要结合地理、生物和化学等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和环保措施等。

此外,综合课程设计也需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设计综合课程时,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纳入考虑,以便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和课堂活动,鼓励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面对未来的挑战,掌握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综合课程设计不仅是一个教学方法,而且是一个教育理念。

教师应该将综合课程设计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学习相结合,以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最后,综合课程设计虽然在国外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中国尚未完全普及。

因此,学校应该积极推广综合课程设计,并建立专门的方法论和评估体系,以便保证教学效果。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我们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

《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Computer Architecture课程代码:L0601910 学时数:16 学分数:1课程类型:实践类核心课程适用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程序设计(C与C++)》、《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一、课程性质和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软件系列的实践类核心课程。

它的先修课程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该综合课程设计是培养训练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开设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独立设计能力,加强工程素质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拓展知识面,进一步掌握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在老师引导下独立完成一个实用项目的开发,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具有运用程序设计语言(C/C++/Java/C#等)编程实现应用软件功能的能力(2)具有解决教复杂问题的能力(3)初步具有项目开发的概要分析与设计、详细设计、编程实现与测试的能力(4)具有分析算法性能、采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存储数据与支撑算法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程序设计(C与C++)》、《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综合应用达到培养工程素质能力。

二、课程安排和要求1、课程时间:2周;地点:实验中心或指导教师实验室2、课程形式:授课与上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授课后预留学生完成项目的程序和报告时间。

3、课程设计要求(1)指导老师负责拟定课程设计任务,按照“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详细填写相关内容,包括题目、主要任务、详细功能描述、预期成果与目标、采用的编程语言要求、课程设计相关的先修课程名称、考核指标及方法、题目难度、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

高中综合课程设计

高中综合课程设计

高中综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及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以课本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点一: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如……(根据实际情况列举具体内容)2.知识点二:相关方法的掌握,如……(根据实际情况列举具体内容)3.知识点三:实际问题的解决,如……(根据实际情况列举具体内容)4.知识点四:案例分析,如……(根据实际情况列举具体内容)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学能力。

3.多媒体资料:利用投影、视频等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设备,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综合课程设计 总结

综合课程设计 总结

综合课程设计总结引言综合课程设计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将多个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设计和解决方案提出。

通过完成综合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我所参与的一次综合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包括设计过程、解决方案和收获等方面。

设计过程课程背景本次综合课程设计的背景是针对一个中小型企业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该企业是一家制造型企业,需要一个集成管理系统来管理生产、销售、仓储等方面的业务。

需求分析首先,我们进行了需求分析,与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了解,明确了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需求分析,我们确定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特性,并制定了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

设计方案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开始了系统的设计工作。

我们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通过UML建模进行系统设计。

我们将系统分为多个模块,并定义了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在设计方案中,我们还考虑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我们使用了设计模式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重用性,同时还考虑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

开发和测试在设计方案确定后,我们开始了系统的开发工作。

我们采用敏捷开发的方法,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完成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注重代码的质量和可读性,并进行了严格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我们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来提高测试效率,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

部署和验收在开发和测试完成后,我们将系统部署到企业的服务器上,并进行了最后的验收。

我们与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了系统演示和功能测试,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了一些调整和优化。

解决方案在本次综合课程设计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Web技术的集成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模块:1.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企业的员工信息、薪资和考勤等。

2.生产管理模块:用于管理企业的生产计划、物料和生产进度等。

综合课程设计摘要

综合课程设计摘要

综合课程设计摘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XX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如XX定律、XX理论等。

2.XX学科的应用案例,如XX技术的应用、XX现象的解释等。

3.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如重要人物的贡献、重要事件的时间顺序等。

4.XX学科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PPT、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2-2-1
(2)74HC138译码器
如图3-2-2-2所示,是硬件电路部分3-8译码选择器电路。
采用74HC138译码器将单片机的三位二进制编码译码为8位控制线,使用其中的5位控制线分别控制5个传感器组的分时工作。
例如A0A1A2地址为000时,74HC138输出Y0有效,从而使第一组传感器工作,而其他组传感器处于没有工作的状态。这样就可以实现单片机的3个引脚控制5个或者更多的传感器组。
3、
在电脑鼠的寻路过程中有两个比较特殊的过程,就是在小车遇到了死胡同时,就是此时前进方向的数比自己还小,所以无路可走。应该让小车回到上一个岔路口,虽然可以利用堆栈的先入后出的特性来存储寻路过程中经过的岔路口坐标,但是具体地要怎么样使得小车从当前的位置移动到岔路口呢?换言之,我们需要实现将小车从当前的位置移动到一个指定的任意位置,而且还要使得移动过程经历的路径尽可能地短。在后期的最短路径的生成问题其实也是上面的问题的一个特例,只不过把当前的位置设置为了迷宫的起点,而要到达的位置设置成了迷宫的终点而已。下图2-3为普通等高表:
L9110的逻辑关系表如表3所示:
表3 L9110逻辑关系
IA
IB
OA
OB
H
L
H
L
正转
L
H
L
H
反转
L
L
L
L
停止
H
H
L
L
停止
3.3
如图3-3所示,是电脑鼠主程序流程图。遍历探索迷宫,记录信息数据,生成等高表,计算出最短路径,完成最短路径的来回,完成设计目的迷宫电脑鼠走迷宫。
3.3.1 电脑鼠搜索迷宫行走程序设计
左手法则
左上区域
右方1
中右法则
右上区域
上方0
左手法则
右上区域
下方2
中右法则
右上区域
左方3
中左法则
右上区域
右方1
右手法则
寻路过程中还要正确的使用堆栈,整个寻路算法的运行过程中会大量地使用堆栈的入栈和出栈操作,如果对入栈和出栈的条件判断不正确,有可能造成数据紊乱,整个算法就崩溃了。
寻路算法中也要判断小车的车头方向,迷宫机器鼠的车头有绝对方向和相对方向之分。绝对方向:以小车刚开始运行的时候车头面向的方向作为“前”,再依次为“右、后、左”。相对方向:相对于当前小车所朝向的方向的方向。修正式为:转弯后的绝对方向=(转弯前的绝对方向+转弯数值)% 4,如表2-3-2所示。
图3-2-2-2
(3)载波发生器
如图3-2-2-3所示,是产生38KHz方波的载波发生器电路。
由于传感器组是由38KHz的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和红外发射管构成的障碍感测器。为了能够让传感器组正常工作,红外发射管需要一个38KHz的方波来驱动,使红外发射管发射出调制频率与接收头接收频率匹配的红外光。
图3-2-2-3
2、能争取判断环境的能力(如有墙、有路)
运用传感器来探测,是否有障碍物,路径是否可以行走,达到随意在迷宫里行走的能力。
3、记忆路径的能力
4、能够迷宫电脑鼠能够在找到终点坐标并能返回原点。
2.2
1、迷宫电脑鼠外形统一设计,符合迷宫场地要求。
2、迷宫电脑鼠运行稳定、准确、快速;能够正常在迷宫中随意穿行。
2、传感器组
传感器组的作用是用来整体感知环境,探测电脑鼠的左、前、右是否有路可走。本设计中采用的是红外线方式,发射和接收分别受微控制器控制。由硬件电路部分结构框图可知,在电脑鼠的前、左、右、左前、右前方共有5组,其中左、右、前三组传感器是用于探测电脑鼠在当前迷宫格左、右、前三个方向上是否有支路的,左前、右前两组传感器呈45度安装,用于电脑鼠行进过程中进行姿态矫正,防止电脑鼠走偏而撞到迷宫墙。并且可以通过可调电阻来调传感器的检测距离。(电脑鼠的眼睛)
图3-2-2-4
3.2.3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如图3-2-3所示,是用来驱动电脑鼠伺服电机的驱动电路。由于单片机I/O口电流输出能力有限,不能直接驱动电机转动。为了能让单片机控制电机运转,需要使用电机驱动电路,将单片机I/O口弱电流放大到足以驱动电机的电流。
图3-2-3
图3-2-3是左电机驱动电路,右电机驱动电路和这个也是一样的。ML为左电机,1、2脚是电机组绕,与驱动芯片L9110输出相连。3脚是电机光电码盘A相脉冲输出,连接到T1定时/计数器1外部计数引脚,通过脉冲计数,计算电机角位移和速度。电路图中引脚与驱动电路中的引脚编号一一对应。通过L9110驱动芯片IA、IB输入的逻辑值的组合(L9110的逻辑关系如表3所列),控制电机正转、反转、停转。
图3-3-1电脑鼠搜索迷宫行走流程图
迷宫电脑鼠结合五个传感器的整合信息,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前方是否有路或者有没有走过,再结合墙壁信息,进行行走转向的选择,此过程中用到定时器控制左右轮的转动脉冲,使得两轮配合有效率的转动前进、转弯等。
3.3.2 电脑鼠遍历过程中记路径程序设计
图3-3-2电脑鼠遍历过程中记路径流程图
2、
回溯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一条路往前走,能进则进,不能进则退回来,换一条路再试。这里,小车将要到达的单元格的高四位记录小车到达该单元格方向的反方向。假设小车当前坐标为(m,n),当小车要往前边走时,先给map[m][n+1]的下边赋值。由于每个单元格的高四位存储的返回方向是唯一的,当小车前方无路返回时,读取当前坐标的高四位,便可知道到达该坐标的上一个坐标在哪个方向,从而进行相关的转弯操作。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迷宫电脑鼠的设计
二级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112030702
学生姓名刘博学号11203070215
指导教师杨宏雨
时 间2015.1

“电脑鼠”是使用嵌入式或单片机微控制器、传感器和机电运动部件构成的一种微型机器人,可以在 “迷宫”中自动记忆和选择路径,快速地达到所设定的目的地。电脑鼠走迷宫竞赛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比赛。本研究性课程重点对电脑鼠硬件、迷宫算法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性课程通过对电脑鼠自动穿越迷宫过程的研究,综合嵌入式专业的电路设计、传感器控制、单片机程序开发和算法研究等多学科知识,熟悉掌握嵌入式应用开发的全过程。
表2-3-2
转弯前的方向
转弯方向
转弯后的方向
0(上方)
向左(+3)
向左(0+3)%4 = 3
0(上方)
向右(+1)
向右(0+1)%4 = 1
0(上方)
向后(+2)
向后(0+2)%4 = 2
1(右方)
向左(+3)
向上(1+3)%4 = 0
1(右方)
向右(+1)
向下(1+1)%4 = 2
1(右方)
向后(+2)
如图3-3-2是迷宫电脑鼠遍历迷宫的流程图,迷宫电脑鼠在遍历时,一直在检测挡板信息,统计方格信息,岔路口判断选择前进方向,用栈存储小车位置,进行寻路判断、前进选择,相对也就记下了路径的信息。
3.3.3 电脑鼠到达目的终点的程序设计
图3-3-3电脑鼠到达目的终点的流程图
如图3-3-3所示,是电脑鼠到达终点流程图。电脑鼠到达终点子程序就是根据设定的终点坐标,采用一定的规则不断的去搜索迷宫,直到找到一条通往终点的路为止。如流程图所示,电脑鼠每走一格就将当前坐标与终点坐标进行比对,如果比对相同说明找到终点退出返回,不相同则继续探索迷宫,判断当前坐标格是否走过,对于没有走过的迷宫格采用向心法则选路。对于走过的迷宫格,选一个未走过的方向进行探索或返回上一个路口探索。如果所有路都走不通,使电脑鼠向等高表数值较小的方向转弯,在获取当前坐标等高值,再比较,再前进。
1
1.1
(1)了解并熟悉电子元器件焊接技术与方法。
(2)了解并熟悉电子元器件工作原理和功能特性。
(3)掌握单片机对编码电机的控制与红外发射与接收的控制。
(4)熟练运用keil软件进行单片机的C语言编程。
1.2
完成要求:
本项目要实现的是用电脑鼠找出迷宫中通往终点的最短路径并以最快速度到达迷宫的终点。电脑鼠从迷宫起点位置前进,由程序判断通过前视距离探测器探测到的迷宫状况,控制驱动机构前进或转向并记录路径和距离(控制车轮编码器可完成),由于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是已知的,虽然不知道具体路径,但通过编写算法程序即可找到最短路径,在重新开始时便可以最快速度从最短路径到达终点。
表 2-3-1向心法则
小车当前所处区域
小车车头当前面向方向
应选择的策略
左下区域
上方0
中右法则
左下区域
下方2
左手法则
左下区域
左方3
右手法则
左下区域
右方1
中左法则
右下区域
上方0
中左法则
右下区域
下方2
右手法则
右下区域
左方3
中右法则
右下区域
右方1
左手法则
左上区域
上方0
右手法则
左上区域
下方2
中左法则
左上区域
左方3
3、迷宫电脑鼠走终点能够判断环境,遍历及冲刺所需的时间越短越好。
4、迷宫电脑鼠要在不确定的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中找到最近的路,选择到最佳的路径。
2.3
1、
寻路是小车在运行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的第一个操作,是让小车在迷宫中探索,同时记录已经走过的路径的信息,直到小车找到终点结束。也可以在找到终点后继续探索遍历整个迷宫,使小车尽可能多地收集迷宫的地图信息,以便后期进行最短路径的分析计算时能够运用更多的信息。
3.2.2 传感器组设计
(1)传感器的选择
如图3-2-2-1,由硬件电路部分系统架构可知,电脑鼠共有5组传感器。这5组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左、左前、前、右前、右5个不同的方向,其中左、右、前三组传感器是用于探测电脑鼠在当前迷宫格左右前三个方向上是否有支路的,左前、右前两组传感器呈45度安装,用于电脑鼠行进过程中进行姿态矫正,防止电脑鼠走偏而撞到迷宫墙。电脑鼠通过对五组传感器信息的融合,实现环境整体感知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