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突变的应用微生物遗传育种95页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诱变育种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安全问题:各种诱变剂几乎都有致癌作用, 因此在操作中应时刻注意安全问题:个人安 全和环境安全。
个人安全:操作时注意防护,不同诱变剂要 求不同防护方法,如γ-射线辐射防护要求较 高,uv要求较低,而化学诱变剂则要求不与 身体有关部位直接接触;
环境安全:所用物品要经解毒处理;液体经 解毒或充分稀释才可以排放。
突变率/ %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试验号
乙烯亚胺与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结果
1- 对照; 2-乙烯亚胺(浓度1:7000); 3, 5, 7, 9-紫外线; 4, 6, 8, 10-乙烯亚胺加紫外线
紫外线的剂量(erg/mm2): 3, 4-2000;5, 6-4000; 7, 8-6000;9, 10-10000
谢调控育种; 生产菌株杂交育种的亲本进行遗传标记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代谢调控育种中的应用
阻断代谢途径,积累中间代谢产物
例:利用谷氨酸棒杆菌的精氨酸缺陷型积累鸟 氨酸
谷氨酸
N-乙酰 谷氨酸
鸟氨酸
瓜氨酸
精氨酰 琥珀酸
精氨酸
营养缺陷
反馈抑制
阻断分支代谢,积累另一终端代谢产物 例:利用XMP- 生产 AMP
经多次诱变处理已钝化的菌株可用一次高剂量处理来 激活;一次较高剂量的强诱变后,通常接着进行2~3次 较低剂量的温和诱变,以利于菌株遗传性状的稳定。
在一次诱变中,可以分别采用不同剂量处理出发菌株, 从中选出最佳剂量
诱变剂量的控制方法
化学诱变剂:诱变剂的浓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条件; 物理诱变剂:照射距离、照射时间和照射条件
突变菌株
突变型产量(mg/ml)来自钝齿棒杆菌 钝齿棒杆菌 钝齿棒杆菌
HseThr Thr - +Met -
17.93 2.33 2.00
钝齿棒杆菌 AECr
20.0
AECr, Hse-
50.0
北京棒杆菌 Hse-
36.6
Hse-,AECr
45.0
二、营养缺陷型的筛选
诱变处理:同前 后培养:在CM中进行,消除突变细胞的表型延
(二)诱变育种技术在育种工作的作用
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改善菌种特性,提高产品质量,简化工艺条件; 开发新产品; 给代谢调控育种提供技术手段
(三)高产菌株诱变育种的特点
产量是一种数量性状,数量性状的特性和基因 突变的特点决定了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一般具 有以下一些特点:
盲目性大; 筛选工作繁琐,工作量大; 工作效率低,周期长; 难以集合多个优良性状
不产孢子的真菌可以采用年幼的菌丝体进行诱 变处理(对尖端菌丝、单菌落边缘菌丝或小段 菌丝悬浮液进行诱变处理)
(三)菌悬液的制备
选择合适的介质:物理诱变常采用生理盐水作分
散介质,而化学诱变则需要用缓冲液作介质。
使细胞或孢子要处于良好的分散状态:利于与 诱变剂解除;便于筛选
玻璃株打散,脱脂棉或擦镜纸(双层)过滤
形态突变型 负突变型 正突变型
X-射线的照射剂量与亚热带链霉菌白霉素高产菌株39#变 异的关系
紫外线照射剂量与龟裂链霉菌土霉素高产菌株293#变异 的关系
3. 处理方法
单一诱变剂处理;
复合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诱变剂同时处理、 不同的诱变剂交替处理、同一诱变剂连续处理 以及紫外线与光复活交替处理等( 注意!)
渗漏突变株(leakage mutant) :一种遗传 障碍不完全的营养缺陷型,其特点是酶 的活力下降但不完全丧失,使其能少量 合成某一代谢产物,但产物的量又不造 成反馈抑制。
优点:不需要限量添加生长因子。
筛选: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诱变→ 挑选 在MM上生长缓慢且菌落小的回复突变株
不同类型突变株积累L-赖氨酸的水平
3. 处理方法
直接处理:在缓冲液或无菌生理盐水体系中 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然后涂平板分离 突变株;
生长过程处理:在摇瓶培养基或固体平板中 加入诱变剂,在菌体生长时进行诱变处理。 (适用?)
(五)后培养
后培养:将诱变处理过的细胞在营养丰富的 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使突变基因稳定、纯 合并表达。 目的:消除表型延迟 后培养培养基:营养要求丰富,酪素水解 液(或蛋白胨)可提供大量氨基酸,酵母膏 可提供各种生长因子。
工业与工程需求:发酵工业尤其是抗生素工业生 产菌株选育工作的需要;
理论与技术基础:Thom和Steinberg(1939)用X 射线在真菌中首次诱发基因突变成功;
问题探索与技术发展:Davis对各种诱变筛选程序 的统计学比较;Calam对各种诱变剂量下的产量 分步曲线的比较;Dahl等人对筛选工作可能误差 的分析;各种自动化和高通量筛选技术出现
第三章 突变的应用
第一节 诱变育种 第二节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与应用 第三节 抗反馈调节突变型的筛选及应用 第四节 其它类型突变株的筛选及应用 第五节 菌种退化及其防止
第一节 诱变育种
一、概述 二、诱变育种方案的设计 三、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 四、诱变育种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概述
(一)诱变育种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与营养要求有关的三种遗传型
基本培养基MM
完全培养基CM 或补充培养基MM+A、MM+B
诱变
野生型[A+B+]
营养缺陷型[A+B-]或[A-B+]
原养型[A+B+]
回复突变或重组
(二)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应用
科研上: 研究代谢途径; 基因重组的遗传标记菌种; AA、碱基、维生素生物测定的试验菌种 生产上: 氨基酸,核苷酸等发酵产品生产菌种的代
复筛时量的矛盾已不突出,而对准确性有了更高的 要求,因此复筛一般要培养2~3瓶,分析方法一般 选用经典方法或标准方法,有时要进行几次复筛。
筛选的一般步骤
1株出发菌株 ↓诱变处理 400个单细胞菌株 ↓初筛每株1瓶 80株 ↓复筛每株三瓶 16株 ↓复筛,三种工艺条件,每株各三瓶 3株(对应于不同工艺条件) ↓ 供生产或再次诱变使用
三、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
出发菌株 ↓纯化、活化、前培养(同步培养) 培养液 ↓离心收集细胞、洗涤,制备均一的菌悬液(玻璃株打散、过滤) 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 ↓活菌计数,诱变预备试验 诱变处理 ↓活细胞计数,致死率计算 后培养(中间培养) ↓ 平板分离 ↓变异率计算 初筛→复筛→ 保藏及扩大试验
(一)出发菌株的选择
迟(生理性延迟和分离延迟) 饥饿培养:洗涤后用无氮基本培养基培养4~6
作用后所造成的损伤能快速通过复制而形成突 变,可以获得较高的突变率。
前培养的培养基:嘌呤、嘧啶碱基含量要丰

(二)前培养
丝状真菌的前培养
产孢子真菌一般采用其孢子进行诱变,为提高 其对诱变剂敏感性,可以将其同步培养至孢子 刚萌发的高生理活性状态(芽管的长度相当于 孢子直径的0.5~1倍);
尽量选择既往诱变史少的高产菌株: 由自然界分离获得的野生型菌株,突变 可能性较大;经自然分离的生产菌株,对 生产环境适应,又具野生型特性,也是 良好的出发菌株;经过诱变改造的菌株, 负突变可能性较大,可结合其它育种方 法改变其遗传保守性
(一)出发菌株的选择
挑选纯系(遗传纯)菌株:避免使用丝 状真菌菌丝体(异核体);要尽量选择 单倍体单核细胞(孢子),以减少诱变 菌的分离延迟(结合诱变剂选择)
完全培养基 Complete Medium (CM)含有满 足某微生物的所有营养缺陷型和野生型菌株生长 所需营养物质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MM):不含生 长因子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 的最低成分合成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Supplemented Medium(SM):补充 了一种或数种生长因子,以满足某微生物的特定 的营养缺陷型生长的培养基,其中的生长因子多 是通过直接添加AA、碱基或维生素而提供。
制定筛选方案:筛选准备分几步;筛选采用的 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每一步准备筛选多少菌株; 每一步准备采用的分析方法等。
制定筛选方案时的一些基本原则
筛选菌株的量要根据实验室的人力物力条件而定;
初筛的目的是将大多数未变异菌株或负变菌株去除, 这时解决的主要是量的问题,因此每株菌培养时一 般只在一种培养条件下培养一瓶;培养条件一般沿 用出发菌株的培养条件,分析方法也选用适于处理 大量样本的、操作简便而快速的方法,如HPLC, GC, 比色法等(分析方法的精确性可以稍差一些)。
回复,染色体畸变、移码等不易回复 对一些既往诱变史少的低产或野生菌株,uv线往往
是首选;对于经多次诱变处理的菌株,常需要能诱 发染色体发生重排等较大损伤的强辐射进行处理。 结合细胞的透性和生理状态进行选择 经常变换诱变剂或复合处理
2.诱变剂量的选择
高产菌株在低剂量时效果较好,而对多核细胞、孢子、 低产菌株或质量性状处理剂量不宜过低。
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仔细观察细 微的形态变化、要详实记录菌株的诱变 史和诱变谱系。
诱变育种技术要和其他育种手段相结合。
诱变育种由于其筛选的盲目性,突变的 不定向性,工作量十分大,因此要对整 个工作进行合理的设计并结合新技术提 高其工作效率。
第二节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与应用
代谢调控育种(推理育种 rational selection ):是指利用 代谢调控知识指导筛选工作的育种技术。 工业与工程需求:克服诱变育种筛选盲目性大、效率低的 缺陷;氨基酸发酵工业的兴起 理论与技术基础:某些微生物中一些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 以及这些途径之间的关系和调控特点被揭示;诱变育种技 术已经成熟 问题探索与技术发展:对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研究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代谢途径和代谢调控方法被阐明
二、诱变育种方案的设计
制定明确的选育目标:一次诱变目标不可太高太 多;
建立可行的筛选方法:关键问题是确立一种测定 产物的方法;
确定诱变筛选流程:是诱变育种工作方案设计的 中心内容。对于既往诱变史较少的低产菌株,采 用一次高效法有利于提高育种工作的进度;而对 于已进行多次诱变处理的高产菌株,多步积累法 优于一次高效法。
SAMP
AMP
R-5-P B.subtilis
IMP
(2)
XMP
(1) AMP脱氨酶
GMP还原酶
(3)
GMP
(AK)
高丝氨酸脱氢酶
解除反馈抑制, 积累代谢产物
如:高丝氨酸营养 缺陷型突变株 (Hser-)条件解除 (Thr+Lys)对AK的 协同反馈抑制
C. glutamicum
应用渗漏突变株进行代谢调控育种
(六)变异菌株的分离及筛选
1.变异株的分离:多为平板分离,结合快速 检出法(平板预筛)
根据形态变异淘汰低产菌株或筛选高产菌 株;
根据平皿反应淘汰低产菌株或直接挑取高 产菌株
2.筛选:包括初筛,复筛和终筛等。
明确筛选目标:产量突变还是其它突变型;产 量准备提高多少等;
一次诱变目标不要太高。
一、营养缺陷型及其应用
营养缺陷型(auxotroph):是指丧失了合成一 种或多种必需生长因子能力的菌株,它们只能在 补充了相应的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上才能正常生长。
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 生物在其发生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均称 该微生物的野生型。
原养型(prototroph)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 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 野生型相同的菌株。
选择对诱变剂敏感的菌株:选择一些增 变突变株
采用多出发菌株
更换出发菌株
具有特定生产性状的可能性:要确有特 定物的代谢途径
(二)前培养
前培养的目的:
对数中后期:生长旺盛,细胞浓度较高,对诱 变剂敏感;
同步培养物:诱变剂处理时,群体中变化一致; 细胞内应具有丰富的内源性碱基:DNA被诱变剂
调节适当的细胞或孢子密度
酵母细胞、霉菌孢子:106~107个/ml; 细菌细胞、放线菌孢子:108个/ml 估计:血球计数板计数或OD法 计数:平板菌落计数
(四)诱变处理
1.诱变剂的选择 在不影响诱变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毒性小、易
于防护、安全性强的诱变剂; 尽量选择操作简便易行、便宜易得的诱变剂; 尽量选择不易发生回复突变的诱变剂:碱基置换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