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

合集下载

(完整版)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完整版)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实验诊断第一节概述一、实验诊断的概念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二、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一)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分析前:检验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与处理分析中:仪器、试剂、实验方法、人员等分析后:记录、书写、计算机输入(二)实验诊断的质量保证体系1. 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指在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

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度。

2.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nlity assesment, EQA)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有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实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3. 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设施与环境、仪器、试剂、标准操作规程、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人员、记录、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

※(三)检验报告的临床应用在一项临床实验应用之前,应选择参考人群确定合适的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以便在临床应用时参考。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一些实验在建立参考区间后,就可以开始应用;但是,医学决定水平往往需要在不断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反复验证后才能确定。

1.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是指用稳定、可靠的实验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检测健康人群所得的包括95%测定值(正态分布)的范围。

对一个测定值呈正态分布的参考区间,只能代表由健康者组成的小样本中95%的人的实验结果,而5%的健康人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因此,在实验结果轻度偏离参考区间时,应注意结合临床解释为真正的异常或是假阳性。

2.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 , MDL)是一种诊断实验的阈值或限值,可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确诊或排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类或分级,或预示将出现某些生理或病理变化、评估某些疾病的预后等。

实验诊断学总结

实验诊断学总结

【实验诊断学】【绪论】【名词解释】1.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局部。

2.全程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3.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A):即以证据为根底的医学,来源与医学文献的研究报告。

可通过系统回忆或荟萃分析两种方法进行。

证据来源途径之一:大量的医学实验室资料4.危急值(critical value):当某检验工程出现这种结果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否那么可能出现不良后果。

〔属于医学决定水平的一种〕5.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综合参考范围与病理值得分布范围及医生的临床经验而制定的在临床上应采取措施的特殊阈值,同一试验可以定几个医学决定水平。

[用于确定病情、判断疗效和预后]6.参考范围〔Reference value range〕:在参考人群中进行抽样和根据该工程检验结果的分布特征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后得出的衡量该工程是否异常的指标,常采用参考人群的95%区间。

〔人群,方法〕【思考题】1.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①分析前影响因素: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输②分析中影响因素:检测时的质量控制③分析后影响因素:结果复核、结合临床进行正确的解释【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一.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掌握〕1. 标本采集前的准备:患者、环境温度、药物干扰2. 抗凝管要求:EDTA.K2.2H2O〔紫色〕3. 采集方法:静脉、毛细血管4. 标本保存:室温〔低温影响Plt形态〕二.红细胞相关分析参数:1.相关参数分析:工程参考范围相关临床意义备注红细胞〔RBC〕男:〔4.5-5.5〕×1012/L女:〔4.0-5.0〕×1012/L新:〔6.0-7.0〕×1012/L成年男性红细胞>6.0×1012/L,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血红蛋白>160g/L【生理性】①增多——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运动②减少——生理性贫血:1〕婴幼儿生长过快2〕妊娠血浆容量增加、稀释3〕老年人造血功能下降【病理性】①增多:1〕相对性↑: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床旁检测(POCT):在患者床旁进行的以护理为重点的快速检测技术2.个体化诊断:针对个体特点的准确诊断,找到具体病因,并提供个体遗传基因、疾病基因和药敏敏感性等特点的信息。

目标:用药个体化和个体化医疗,例如肿瘤的靶向治疗3.循证医学: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4.循证实验医学(EBLM):根据临床经验和当今研究的最佳证据,结合每位病人的情况特点,合理明确评估和应用实验室检验项目和结果,使病人的利益最大化。

5.诊断性试验的指标:(1)灵敏度(sen):金标准诊断的“有病”病例中,检测阳性例数所占的比例,即真阳性率(2)特异性(spe):真阴性率。

在金标准诊断的“无病”病例中,诊断试验中阴性所占的比例。

(3)阳性预测值(PPV):阳性试验的事后概率。

诊断试验中阳性例数出现阳性反应的概率。

(4)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事后率相反。

(5)准确性(ACC):全部事件中真阳性和真阴性所占的比例(6)患病率(Prev):金标准诊断的“有病”的比例。

6.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 curve):决定最佳临界点,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诊断试验的价值。

7.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试验技术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

第二章血液的一般检验1.红细胞比容(HCT、PCV):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指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

等于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每个红细胞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的血红蛋白浓度(g)。

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反应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获得。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实验室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血液学检查血液学检查是实验室诊断学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鉴定、凝血功能检查、血清学检查等。

其中,血常规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检测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对于贫血、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化学检查生化学检查是通过检测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中的生化指标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生化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其中,肝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对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是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存在和数量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等方面的检测。

其中,细菌学检查可以检测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通过检测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等指标的检测。

其中,免疫球蛋白检查可以检测体内抗体的水平,对于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五、分子生物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是通过检测体内基因、DNA、RNA等分子水平的变化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分子生物学检查包括PCR、基因测序、基因芯片等技术的应用。

其中,PCR技术可以检测病原体的DNA或RNA,对于病毒感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各种检查方法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实验室诊断学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手段。

实验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 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4.红细胞比积(容)【Hct】:抗凝全血经手工法离心沉淀后测得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或经血液分析仪法计算所得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指全血中平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皮克为计量单位。

6.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指全血中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以飞升为计量单位。

7.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指全血中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量,以g/L为计量单位。

2实验诊断(laboratorydiagnosis):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9.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低于4×10的九次方每升。

10.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1.5×10的九次方每升。

11.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的九次方每升。

12.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13.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是由多种原发病因引起的外周血液白细胞明显增高并出现幼稚细胞,即类白血病表现的反应,原发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即随之消失。

14.血液常规检查:对血液中两种主要有形成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量和质进行的化验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四个检验项目。

实验诊断学(第4版)

实验诊断学(第4版)

实验诊断学(第4版)引言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室医学结合的重要学科,通过分析患者体内的实验室数据,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本文将介绍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领域,并以第4版为基础,详细讨论其中的内容。

一、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和意义实验诊断学是指利用实验室方法和技术进行诊断和鉴定疾病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生理、生化和免疫指标等实验室数据,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诊断学的意义在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早期诊断率,指导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评估治疗效果,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趋势,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

二、实验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实验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先进性、准确性、快速性和经济性。

为了提高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严格控制实验室质量,保证实验方法的标准化和全面性。

实验诊断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分析、免疫学检测、细胞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放射免疫测定等。

这些方法各自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

三、实验诊断学的应用领域实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疾病的预后评估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在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组织和体液中的生化指标、免疫标志物和遗传物质等,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药物浓度、药物代谢产物、免疫抗体或细胞标记物等,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监测治疗效果。

在疾病的预后评估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疾病相关的标志物和遗传标记,预测疾病的进展和转归,指导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疾病相关的感染指标和免疫标志物,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趋势,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防控措施。

四、实验诊断学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实验诊断学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诊断学实验报告

诊断学实验报告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红细胞计数试验实验目的:通过红细胞计数实验1、掌握红细胞计数方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试验器材: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试管、血红蛋白吸管、生理盐水实验原理:一定量的血液经一定量等渗性稀释液稀释后,充入血细胞计数池中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细胞,再换算成每升标本的细胞数报告。

操作步骤: 1、取红细胞稀释液2.0ml毫升,放入一小试管内。

2、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至l0ul处。

3、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血液迅速轻轻吹入盛有红细胞稀释液的试管内,上清液嗽洗吸管2-3次,立即摇匀。

4、将计数池与盖玻片用软布料擦净,将盖玻片覆盖于计数池上。

5、用吸管吸取混匀的红细胞悬液,充入计数池中。

6、待2—3分钟,让红细胞完全下沉后,将计数板平放在显微镜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如红细胞分布均匀即可换高倍镜进行计数。

红细胞计数的区域:中心大方格中的5个中方格(正中一个和四角各一个)。

计数原则: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计数原则即凡压在中方格边线(双线)上的红细胞,只计上侧与左侧线上的细胞,而压在下侧与右侧线上者不计入。

计算: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5×10×201×106 或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100×1012 式中×5 5个中方格换算成1个大方格×10 1个大方格容积为0.1ul,换算成1.0 ul。

×201 血液的稀释倍数×106 由u1换算成l数据处理: rbc: ×l0/l12参考值男:(4~5.5)×10/l 12 女:(3.5~5)×10/l12 新生儿:(6~7)×10/l 12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注意事项: 1、吸管、试管要注意清洁、干燥以防溶血,操作迅速避免血液凝固,如有血凝块应重新采血。

2充液前,红细胞复液要充分摇匀,红细胞悬液注入计数池内要求分布均匀,不可有气泡,亦不可有多余液体外溢。

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概论2019

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概论2019

一、概述
检验前质量控制
一份不合格的标本
可能造成所有的努力功亏一篑
测量越准确,结果越错误


大部分的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小时
避免进食后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对化验结果的影响。
但禁食时间太长,在饥饿状态下采血可使部分测定
值降低。测定血肌酐,特别是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 前必须禁肉食3天,且不能饮咖啡和茶等
○ 体液与排泄物检查
○ 其他检查
(二)实验诊断的内容
○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及其调节、血细胞形态/功 能、血栓与止血、贫血检验等。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 血糖、血脂、蛋白质及其代 谢物、水和电解质、血气及酸碱平衡、临床酶学、 激素与内分泌功能、药物及毒物分析。 ○ 临床病原学检查 : 感染性疾病、医院感染、性传 播病、细菌耐药性检验。

从卧位到直立位,所采血液标本的测定值有升高的
趋势

(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免 疫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甲状腺素、 醛固酮、肾上腺素、肾素、总钙、碱性磷酸酶、天门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 直立位时静脉渗透压增加,部分水分转移到间质,血 浆总量较卧位少12%左右,使血液浓缩。

为了减少由于采血时间而造成的检验结果
波动,每次采血最好固定在同一时间进行
血液内的许多成分在1天之内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皮质醇早上高、晚上低,生长激素入睡后增高,

血浆蛋白夜间降低,白细胞上午比下午低。血钙
中午最低。女性激素与月经的关系。
例如血培养的采集: 采集时间: 发热初期和高峰期(≥38℃)或低温(≤36℃) 已用抗菌药物治疗者,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采血量: 成人5~10ml/次, 婴儿和儿童1~2ml/次 采集次数:24小时内收集2~3次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血小板计数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血小板计数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小板计数的操作步骤。

3. 学习如何正确读取和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原理血小板计数是通过血液分析仪自动计数的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在血液凝固、止血和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00~300)×10^9/L。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实验器材:血液分析仪、抗凝管、试管、移液器、计数板、盖玻片、显微镜等。

(2)实验试剂:抗凝剂、稀释液、清洗液等。

2. 样本采集(1)抽取患者静脉血,注入抗凝管中。

(2)颠倒混匀,防止血液凝固。

3. 血小板计数(1)将抗凝管内的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注入计数板中,注意不要让血液溅出。

(2)用盖玻片覆盖计数板,轻轻压紧,确保血液均匀分布。

(3)将计数板置于显微镜下,调整焦距,使血小板清晰可见。

(4)按照计数板上的网格,计数一定范围内的血小板数量。

4. 结果计算(1)根据计数板上的网格,计算计数区域内血小板的数量。

(2)根据稀释倍数和计数区域体积,计算出血液中血小板的实际数量。

5. 结果记录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包括血小板计数、稀释倍数、计数区域体积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血小板计数:本次实验测得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50×10^9/L。

2. 分析:患者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患者血小板功能正常。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血小板计数实验,掌握了血小板计数的原理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操作过程中要轻柔,避免血液溅出和凝固。

3. 计数时要仔细观察,避免漏计或重复计数。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血小板计数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判断患者血小板功能奠定了基础。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实验诊断学是一门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疾病和医学问题的学科。

它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工具来识别疾病的原因、诊断疾病以及评估和监测治疗效果。

实验诊断学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

通过实验诊断学,医生可以研究和了解人体内发生的生化反应、免疫系统的反应和分子水平的变化,从而准确地确定疾病的诊断、预测其进程和评估治疗效果。

实验诊断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实验室检验:这是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的血液、尿液、体液和细胞样本,来检测和测量生化指标、细胞学特征、微生物感染和遗传变异等。

其中包括常规生化学检测、血细胞分析、细胞和组织学检查、免疫学检测、微生物学检测等。

2. 分子实验诊断:这是一种新兴的实验诊断方法,通过从患者的样本中提取和分析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来鉴定和检测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病原体感染和肿瘤标志物等。

分子实验诊断广泛应用于遗传病学、病原微生物感染和肿瘤学等领域。

3. 生物标志物检测:生物标志物是指在特定疾病状态下,生物体内的分子或细胞特征的指示物。

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存在、进展和治疗反应。

生物标志物检测包括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心肌酶和蛋白质、尿液中的代谢产物等。

4. 分子影像学:分子影像学是一种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核素、荧光染料等来标记和检测特定分子在人体内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的方法。

它可以用于检测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常见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实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为医生提供快速、准确和可靠的诊断结果,从而指导治疗决策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实验诊断学有望在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验诊断学实训实验报告

实验诊断学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2. 掌握常用实验诊断技术,如血液、尿液、粪便等常规检查;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4. 增强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显微镜、离心机、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试管、吸管、移液器等;2. 试剂:生理盐水、尿液常规试剂、粪便常规试剂、血液常规试剂等。

三、实验内容1. 血液常规检查(1)血液学检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2)血型鉴定: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等;(3)血液生化检验: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

2. 尿液常规检查(1)尿液外观检查:颜色、透明度、比重等;(2)尿液化学检查:pH值、葡萄糖、蛋白质、酮体、胆红素等;(3)尿液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等。

3. 粪便常规检查(1)粪便外观检查:颜色、形状、气味等;(2)粪便化学检查:pH值、葡萄糖、蛋白质、胆红素等;(3)粪便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虫卵等。

4. 其他实验(1)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的电生理活动;(2)X线检查:观察骨骼、脏器等形态学变化;(3)实验室微生物学检验: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四、实验步骤1. 血液常规检查(1)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液学检验;(2)进行血型鉴定;(3)进行血液生化检验。

2. 尿液常规检查(1)采集尿液样本,进行尿液外观检查;(2)进行尿液化学检查;(3)进行尿液显微镜检查。

3. 粪便常规检查(1)采集粪便样本,进行粪便外观检查;(2)进行粪便化学检查;(3)进行粪便显微镜检查。

4. 其他实验(1)进行心电图检查;(2)进行X线检查;(3)进行实验室微生物学检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血液常规检查结果(1)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0-5.5)×10^12/L;(2)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0-10.0)×10^9/L;(3)血红蛋白测定:正常范围为120-160g/L;(4)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5)血型鉴定:根据受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决定血型;(6)血液生化检验:根据受检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判断肝、肾功能等。

诊断学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概论

诊断学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概论

(四)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
3.医学检验学属于医学技术的范畴 ➢ 医学检验学是医学技术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技术学科 ➢ 医学检验学依据疾病进程中病理生理改变,采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多种技
术手段,收集体液、细胞、组治提供极其重要的、客观的、精确的实验室依据 4.实验诊断学教学的侧重点应该以实验的临床意义、实验结果分析评价、实验项目的选择、质 量控制和临床应用为主。 5.而检验医学是以检验项目的开发、检验技术的更新、检验设备的原理、性能为重点。
(一)实验诊断的内容
1.临床血液学检查 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造血细胞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变化的 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止血 凝血功能、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溶血的检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2.临床生物化学检查 对组成机体的生理成分、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的生化功能、毒物分析 及药物浓度监测等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血液和体液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血气和酸碱 平衡的检验;临床酶学的检验;激素和内分泌功能的检验;药物和毒物浓度检查等。
(三)实验诊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6.个体化诊断是指对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 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 后基因时代在短时间内认识到大量的基因单位,并在积极分析研究过程中产生了个体
化医疗诊断。 ➢ 个体化诊断包括遗传基因、后天突变、疾病基因、代谢特征、药物敏感性等内容。
(三)实验诊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近年来,检验技术不断更新,新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实验诊断向自动化、 智能化、标准化、分子化、个体化、即时化和信息化发展。 4.标准化是检验过程中必需的内容。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 对临床实验室开展诊断项目的检查全过程均制定了标准化流程,大大提高了临床实验室的 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实验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


N 慢性炎症、尿毒症
单纯小细胞性


↓ 铁、维B2缺乏、珠 蛋白肽链合成障碍
44
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原 理:反映RBC体积异质性 方 法:分析仪器自动完成检测,
以RDW-CV或RDW-SD表示 参考值:11.5-14.5%(RDW-CV)
45
临床意义:对贫血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血液标本的种类 全血:血细胞成分检验 血清:大部分生化项目检验 血浆:部分临床生化检验
▪ 凝血因子 ▪ 游离Hb ▪ ……
6
采血部位 • 毛细管:成人 婴幼儿 烧伤患者 • 静脉:需血量较大 • 动脉:血气分析
7
采血时间 • 空腹:禁食8小时后空腹采静脉血
– 避免饮食成分和白天生物活动对检验结果的 影响
58
病理性减少 •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严重细菌感染 • 血液病:再障、粒细胞减少症 • 化学药品与放射损伤 • 脾亢及自身免疫性病 • 过敏性休克
59
核象变化 粒细胞核象:指粒细胞的分叶情况
反映粒细胞成熟度 核 象 变 化: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60
核左移:外周血,中性粒杆状核↑,甚至出现晚 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粒等幼稚细胞,称核 左移。常伴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
嗜碱性白细胞
55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自动计数仪,手工法 瑞氏染色 电阻抗计数 荧光染色后激光计数
N 50-75%
白细胞
E 0.5-5%
成年男性 新生儿 6月– 12岁
(4.0-10)×109/L (15-20)×109/L (6.0-7.0)×109/L
B 0-1% L 20-40%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引言:实验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和诊断疾病。

本实验报告旨在对实验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实验诊断学是通过对患者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获得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信息。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实验诊断学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特定生物标志物,如血液中的蛋白质、酶和细胞等,来判断疾病的存在和发展情况。

2. 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诊断学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如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化学等方法,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3. 数据分析和解释:实验诊断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和解释,来得出疾病的诊断结论,并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二、实验诊断学的实验方法实验诊断学涉及多种实验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1.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实验诊断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来判断疾病的存在和发展情况。

常见的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等。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实验诊断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检测患者体液或组织中的特定基因或DNA序列来判断疾病的存在和发展情况。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测序和基因芯片技术等。

3. 生化学方法:生化学方法是实验诊断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特定化学物质来判断疾病的存在和发展情况。

常见的生化学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尿液分析和体液电解质测定等。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在实验诊断学中,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分析和合理讨论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几个方面:1. 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诊断学中的实验结果往往是大量的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

诊断学实验报告

诊断学实验报告

诊断学实验报告诊断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诊断学实验,掌握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学习如何对不同病变进行影像学诊断,并提高对病变的鉴别能力。

二、实验原理诊断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如X线透视、CT、MRI等,对病变进行诊断。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根据其原理和影像表现所提供的信息不同,可以对不同病变提供不同的诊断依据。

三、实验步骤1. 首先进行X线透视检查,对病人进行全身骨骼的检查,查看有无骨折或骨质破坏等病变。

2. 接着进行CT检查,对病人进行全身器官的检查,通过不同层面的图像观察病变是否存在,如肿块、结石等。

3. 最后进行MRI检查,对病人进行脑部和脊柱的检查,观察有无脑卒中、脊柱损伤等病变。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对几个病人进行了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对于每个病人我们都得出了相应的诊断结果。

其中,X线透视检查发现了一个骨折,CT检查发现了一个肺结核结节,MRI检查发现了一个脑卒中病变。

五、实验分析通过诊断学实验,我们学到了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通过对实际病人的检查,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对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的方法。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诊断不同病变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

例如,X线透视检查对骨骼病变有较好的分辨率,可以观察到骨折和骨质破坏等病变,但对于软组织的检查能力有限;CT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器官图像,对于肿块和结石等病变有较好的分辨率,但对于某些软组织病变不敏感;MRI检查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脑部和脊柱图像,对于脑卒中和脊柱损伤等病变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检查时间较长。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诊断学实验,我对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原理和应用范围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学会了如何对不同病变进行影像学诊断,并提高了对病变的鉴别能力。

诊断学实验的掌握对我的临床实践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如何进行皮下出血的分类?答:皮下出血根据其直径大小以及伴随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小于2毫米称为瘀点,3毫米到5毫米称为紫癜,大于5毫米称为瘀斑,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

29.阐明蜘蛛痣与肝掌的特点、分布及临床意义?答:蜘蛛痣是由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状如蜘蛛而得名。

一般认为蜘蛛痣产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

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因体内雌激素灭活减弱。

有时也见于妊娠妇女。

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

发生机制临床意义与蜘蛛痣相同。

30.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检查什么内容?答:淋巴结肿大应该注意肿大淋巴结所在的部位、淋巴结的大小以及肿大淋巴结的数量,触摸肿大的淋巴结感觉肿大淋巴结的硬度,以及观察淋巴结有无压痛和淋巴结活动度,淋巴结周围的组织有没有粘连,局部淋巴结有没有红肿,并积极寻找淋巴结肿大的病因。

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化脓性扁桃体炎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如果淋巴结肿大且肿大的淋巴结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没有压痛,则需要警惕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需要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确诊。

31.胸骨角(Louis角)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1.是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2.后方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也相当于第5胸椎平面;3.该平面正好通过主动脉肺动脉窗,平对主动脉弓的起端和止端;4.支气管分叉,气管杈在此平面出现;5.奇静脉弓在此平面以上跨越右肺根上方,向前汇入上腔静脉;6.食管与此平面以下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形成食管第二狭窄;7.胸导管在此平面下方由脊柱右侧转向左侧上行;8.肺动脉的分叉处位于此平面以下。

9.因为该结构平对第二肋,由于第一肋被锁骨覆盖无法触及,所以可以作为肋骨计数的重要标志。

32.肋骨的计数方法有哪些?答:计数肋:①胸骨角,平第2肋。

②肩胛下角,平第7肋。

33.试述Kussmaul呼吸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是什么?答:当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慢的呼吸,因细胞外液碳酸氢不足,PH 降低,通过肺脏排出CO2,进行代偿,以调节细胞外酸碱平衡。

见于糖尿病酮中毒、尿毒症酸中毒。

34.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的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可由下列因素引起。

①肺组织实变,主要是炎症性肺实变。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结核(大块渗出性病变),也见于肺脓肿、肺肿瘤及肺梗死。

实变部位范围越大、越表浅,则支气管呼吸音越强;反之,则较弱。

②肺内大空洞,常见于肺结核、肺脓肿、肺癌形成空洞时。

③压迫性肺不张,见于中等量胸腔积液的上方、大量心包积液时的左肩胛下区域及肺肿块的周围。

35.阐述干、湿啰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答:干啰音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不完全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致产生的声音。

湿啰音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黏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

两者特点:干啰音发生于双侧肺部的干啰音,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心源性哮喘等。

局限性干啰音,是由于局部支气管狭窄所致,常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或肿瘤等。

湿啰音为呼吸音外的附加音,断续而短暂,一次常连续多个出现,于吸气时或吸气终末较为明显,有时也出现于呼气早期,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变,中、小湿啰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干啰音可与湿啰音同时出现。

36.语音共振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语音共振,指听诊器听及的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传至胸壁的声音。

语音共振一般在气管和大支气管附近听到的声音最强,在肺底则较弱。

语音共振减弱见于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壁水肿、肥胖及肺气肿等疾病。

患者临床多有肺部或支气管周围纹理增粗及浸润现象。

治疗针对原发病进行。

37.简述心前区不同部位及时相触及震颤的常见原因。

答:心前区震颤不同部位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一、如果为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的震颤,主要见于主动脉瓣狭窄;二、若为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震颤,主要见于肺动脉瓣狭窄;三、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震颤,主要见于室间隔缺损;四、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震颤则主要见于动脉导管未闭;五、心尖部触及收缩期震颤考虑为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六、如果在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主要见于二尖瓣狭窄。

38.试述S2分裂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S2分裂临床上较常见,以肺动脉瓣区明显。

见于下列情况:(1)生理性分裂:由于深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右心回心血流增加,右室排血时间延长,使肺动脉瓣关闭延迟,如果肺动脉瓣关闭明显迟于主动脉瓣关闭,则可在深吸气末出现S2分裂,尤其在青少年更常见。

(2)通常分裂: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S2分裂,见于某些使右室排血时间延长的情况如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或见于其他可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的情况如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也可见于左室射血时间缩短,使主动脉瓣关闭时间提前(如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等)。

(3)固定分裂:指S2分裂不受吸气、呼气的影响,S2分裂的两个成分时距较固定,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时,虽然呼气时右心房回心血量有所减少,但由于存在左房向右房的血液分流,右心血流仍然增加,排血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致S2分裂;当吸气时,回心血流增加,但右房压力暂时性增高同时造成左向右分流稍减,抵消了吸气导致的右心血流增加的改变,因此其S2分裂的时距较固定。

(4)反常分裂:又称逆分裂,指主动脉瓣关闭迟于肺动脉瓣,吸气时分裂变窄,呼气时变宽。

S2逆分裂是病理性体征,见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另外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高血压时,左心排血受阻,排血时间延长使主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也可出现S2反常分裂。

46.产生心脏杂音的原因是什么?答:周围血管征包括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颈动脉异常搏动、交替脉、重搏脉、奇脉等。

周围血管征是用于检查血管是否异常的辅助检查方法,发现有周围血管征,建议进一步检查引起发生周围血管征阳性的原因。

引起周围血管征的常见疾病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的贫血,以及大量的心包积液等。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引起脉压差的增大,表现为水冲脉、主动脉异常波动、重搏脉等,奇脉可以见于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

47.常见的舒张期额外心音有哪些?答:(1)奔马律:①舒张早期奔马律:出现病理性S3(第三心音奔马律)。

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室肌顺应性下降所致,提示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

常见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心肌病等。

②舒张晚期奔马律:出现病理性S4(收缩期前奔马律)。

由于心室舒张末压增高,顺应性减低所致,见阻力负荷过重的心脏病,如高血压病、肥厚型心肌病、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等。

③重叠性奔马律:病理性S3及S4同时出现,常见心肌病及心力衰竭。

(2)开瓣音: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位于S2后的高音调、短促、拍击样音,是瓣叶尚有弹性及活动性的间接指标。

(3)心包叩击音:位于舒张早期,提示缩窄性心包炎。

48.生理性杂音和病理性杂音的鉴别要点是什么?答:生理性:儿童、青少年多见,常见部位在肺动脉瓣和心尖区,杂音较柔和、吹风样,强度≤2/6级无正颤,传导较局限。

病理性:各年龄段皆可出现,可根据病变部位出现在各个听诊区,杂音粗糙、吹风样、常呈高调,持续时间较长、常为全收缩期,强度常≥3/6级,3/6级以上可伴有震颤,沿血流方向传导较远而广。

49.简述心脏杂音的听诊要点是什么?答:心脏杂音是心脏听诊中的重要内容。

首先听杂音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是哪一个位置出现的杂音,因为不同位置出现的杂音,代表的疾病是不同的。

比如患者的心尖部听到杂音,很可能是二尖瓣出现问题,比如二尖瓣出现狭窄或者二尖瓣关闭不全,在心尖部都是能够听到杂音的。

听到杂音之后就要进一步的明确杂音性质,最常见的检查就是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可以判断所有瓣膜开放和关闭的状态如何。

当对心脏杂音产生原因或者产生部位不是很清楚的时候,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可以明确的判断出心脏杂音的具体情况。

50.试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能出现哪些体征?答: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发病初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左胸不适、头晕、心悸、心绞痛的临床症状。

较为严重的病人脉压增宽、舒张压降低,以致出现呼吸不畅、急性肺水肿、周围血管征。

检查可见病人左房扩大、左室增大,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成抬举性,主动脉根部扩大,胸骨左缘震颤。

51.二尖瓣狭窄可能产生哪些体征?答:二尖瓣狭窄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数患者由风湿性病变造成风湿性心脏病,少数患者为先天性因素所致。

疾病早期表现为胸闷,尤其劳累后感觉乏力、憋气,随疾病进展,中等劳动强度即可出现不适,严重者日常活动即可出现胸闷、心慌,甚至睡觉不能平卧,不能进食、腹胀、下肢水肿。

少数患者表现为心慌,自觉心律不齐,检查可见房颤,建议手术治疗。

52.如何正确测量血压?答:血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测量血压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比较安静,温暖的环境。

第二在测量血压之前,应该休息5-10分钟,最好不要喝浓茶咖啡,如果说有便意最好先解小便排空膀胱。

第三点我们在测量血压的时候,不管是水银血压计还是电子血压计,应该注意血压计测量的手臂或心脏应该在同一水平。

第四点,我们在绑袖带的时候松紧应该适度,绑的位置应该在肘窝上方2-3厘米,如果袖带绑的太紧,测出的血压是偏低的,袖带绑的太松测出的血压是偏高的,另外我们衣服袖子最好不要摞起来,如果衣服袖子挽起来的时候,测出的血压是偏低的。

第五我们在测量血压的时候,一般第一次血压都是偏高的,所以常规我们测量血压是测量两次,如果说两次血压相差不大于5个毫米汞柱,我们取两次血压的平均值,如果说两次血压相差5个毫米汞柱,我们要做三次血压测量,然后取三次血压的平均值,这样测量出来的血压就是比较准确的46.周围血管体征包括哪几项?答:1.毛细血管搏动征。

2.水冲脉。

3.枪击音。

4.双重杂音。

5.颈动脉搏动。

47.腹水患者的体征有哪些特点?如何与腹部巨大卵巢囊肿进行鉴别?答:腹水患者的主要体征有腹部膨胀、腹部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以及移动性浊音和水波征。

腹水还可因病因的不同而伴随出现各种不同的原发病症状,如结核性腹膜炎者可有乏力、发热、食欲减退、全腹不适或疼痛,以及消瘦等症状;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缩窄性心包炎者,则可见心慌、气急、咳嗽、咯血、全身性水肿等症状。

巨大卵巢囊肿与腹水的鉴别点:①卵巢囊肿时肠管被囊肿压挤至两侧,因此仰卧位时其浊音在腹中部,鼓音区在腹两侧,与腹水不同。

②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③尺压试验也可鉴别,即当患者仰卧时,用一硬尺横置于腹壁上,检查者两手将尺下压,如为卵巢囊肿,则腹主动脉的搏动可经囊肿壁传到硬尺,使尺发生节奏性跳动;如为腹水,则搏动不能被传导,硬尺无此种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