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词、熟词语及词语搭配。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能够发现并理解含蓄表达的句子;•能够模仿作者运用故事情节、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关注与感恩之情;•感受生活中人类情感的美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主旨与故事情节的理解;•内涵含蓄的句子解析;•探究文学语言中情感美的点滴叙述。
2.教学难点•生动形象地描写胃口变好,心情变好这一情感美,培养学生词汇的积极性;•发掘文章的内涵,掌握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塑造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1.热身铺垫•教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谈论回忆的美好;•提问:有没有人有回忆在脑海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最珍贵的回忆。
2.新课授课•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主旨,注意生词和熟词语,拓展词语运用;•欣赏学生的分享,并仿照文中内容,让学生自主表述自己的回忆故事;•分析含蓄的句子,发现与冠词、语气等的关系;•发掘和分析文章表达的情感美,探究语言表达与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系。
3.情感渗透•观看视频《家和万事兴》,提供温馨感人的场景,丰富学生的课外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探究中华传统美德和家庭美好的内涵,培养学生情感认知能力。
4.归纳总结•教师做总结,引导学生复述课堂内容,并回答问题;•学生自主讨论,发表感想,并制作学习笔记。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采取了灵活性较大的教学方式,混合多元的思想及体验,使学习过程充满了活力。
第一部分热身铺垫时,启发学生自由发挥,分享自己的回忆故事,既使学生参与度高,又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为下一步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新课授课,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分享彼此的故事,增加了授课的润滑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学习。
3. 课文的背景知识介绍。
4.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重点词汇和句子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和表达,以及对课文背景知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材料,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标记重点词汇和句子。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和解疑。
3. 背景知识介绍:教师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思考与讨论: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写作与表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解疑。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2. 重点词汇和句子:在黑板上列出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进行解释和举例。
3. 课文内容结构:用图表或流程图的形式展示课文内容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作业设计1. 课文阅读: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六年级《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该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之日所作的文章。
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学目标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写法迁移运用。
四、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课件。
3、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的那几件事?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4、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条例,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入手,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并划出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读内容,划出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2、指名说说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齐读学习目标。
指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强调要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并学习运用。
二、导入新课,了解背景1、让我们首先一起走进《18.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强调“回忆”重读)2、“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谁呢?(板书:李大钊)3、交流李大钊的资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4.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坚贞不屈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李大钊同志的精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看看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竖旗的一角,是用无数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
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过去,学习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并口头组词。
(师相机正音)(2)重点指导。
(“瞅”读“chǒu”)4.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讨论)2.学生汇报。
(课文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事。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与回忆部分的内容有什么联系?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法?(课文第1自然段回忆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有16年了,紧接着后面的内容都是讲述16年前的一些事情,可见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倒叙的方法来写16年前发生的事。
)四、学习“被捕前”部分1.轻声读第17自然段。
2.小组讨论:(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1927年的春天。
过渡作用,承接第1自然段,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哪些方面?(①父亲早出晚归;②父亲烧掉书籍和文件;③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④工友阎振三被抓。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
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起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
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迫害革命人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课文阅读情况,结合生字正音教学。
(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
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
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3)“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非常沉着、机智。
(4)“28日”、“第2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1)教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
这些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阀、、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精神。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三、品词析句,感悟“者”形象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者?2.交流讨论:a被捕前: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⑶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者。
⑷指导朗读。
b被捕时:⑴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者。
“父亲保持着他倪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分角色朗读。
C法庭上: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事业的信心”一段:⑴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⑵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⑶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者。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文章。
该单元人文主题为“理想与信念”,四篇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
本单元编排了两个语文要素,一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二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强调对两个要素的综合运用。
“综合性学习”围绕主题“奋斗的历程”展开,能加深学生对党的奋斗历程的情感体验。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时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的精神的敬佩,以及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首先是在叙述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其次是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丰满的革命者形象,再是前后照应,强化中心,突出感情。
【教学目标】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3.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重点: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并借助资料,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难点:理解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并进行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一、走进课文,初识伟人1.读课题,了解文章的主要人物。
2.借助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事件。
3.梳理查阅资料的方法。
4.以时间点为脉络,梳理主要事件,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二、探究方法,品析人物1.全班共学“被捕前”的部分,找出人物描写的方法。
2.合作朗读“父女对话”。
说说读到了什么?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3.再找到一处语言描写,进行品析。
三、运用方法,合作学习1.我们还知道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呢?2.按照这个方法,完成其他两部分的学习,归纳人物品质。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1、2】师: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
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师:【出示课件4】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⑴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
⑵认读生字新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1篇】《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
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
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
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
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à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
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指名7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时写的一篇回忆录。
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结构紧凑、环环相扣。
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
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也是结合当下疫情致敬英雄、清明祭奠先烈的重要素材。
二、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词,会写“阀、避”等15个生字。
辨析形近字“避”和“僻”,重点指导书写“靴”“魔”,正确读写“埋头”、“整理”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出文章的四件事。
3.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形象,感悟李大钊对工作高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形象。
4.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5.体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三、教学重点: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李大钊对工作高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形象;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二、教学难点:学习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板块一:启学——祭拜先烈,切入课题今年的清明节,全国人民都在祭奠因抗击新冠肺炎而牺牲的烈士和同胞们。
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疫情的有效控制,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永垂不朽,不可磨灭,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亦或是在当前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平凡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我们缅怀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忠贞不渝、不屈不挠的革命主义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时刻听从党的号召的崇高品格;就是要学习他们那样为了人民的利益,上下求索、坚忍不拔的毅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3月29日,我在教研会上了一节以“三思课堂”为导向的公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这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是“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
”本节课的设计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为着手点,课堂上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以情绪感染学生在教学伊始,我用“北京晨报刊登李大钊被害”的这一消息激情导入,教师的语言,教学课件的背景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感情基调,把学生的注意力瞬间就吸引到了课堂上。
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尽快进入到一种庄重、缅怀先烈的氛围中来。
学生被这样的教学环境所感染,教室变得安静极了,我看到了孩子们一双双充满童真又期待的眼神,感受到了孩子们迫切学习的心理。
本环节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巧妙引读,以朗读带动学生1.抓住课文对话,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可见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李大钊同志被捕时”这一片段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他处境危险,我让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体会李大钊的无私无畏的形象,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师: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猜想“我”以前问了哪些幼稚可笑的问题?父亲是如何耐心回答的?追问:“有一天,我蹲在父亲身边,当我看到父亲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父亲时,父亲又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学生从角色体验中感知人物的心理,去把握不同人物的心理感受,感知语言表达,丰富语言内涵,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线索。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的情感。
3.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感恩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线索。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2.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1.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3.课文讲解3.1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2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4.情感分析4.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4.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5.生字词学习5.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自主认读。
5.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用法。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课后作业7.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家人的回忆文章。
7.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课文中的情感美。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良好,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课后作业的设计,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4.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部编六下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六下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叙述的六件事,并学会按时间顺序描写人物事迹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高尚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人物事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大钊同志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革命先烈。
(2)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让学生齐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
(2)教师提问:课文主要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事迹?请同学们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
3. 合作探究,深入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印象深刻的事迹,分析李大钊同志的品质。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李大钊同志的勇敢、坚定、忠诚等品质。
4. 朗读体会,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朗读课文的心得,表达对李大钊同志的敬仰之情。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李大钊同志事迹的感悟。
2. 搜集其他革命先烈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李大钊同志品质的理解。
2. 反馈策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升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1. 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李大钊传》等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李大钊同志的生平事迹,感受革命精神。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学”与“大学”生活的不同之处及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2.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协作”、“团队合作”等词语,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3.学会理性地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珍惜当下,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1.掌握“小学”与“大学”生活的不同之处及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2.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协作”、“团队合作”等词语,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三、教学难点:1.学会理性地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珍惜当下,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2.结合实际情况,看待不同的生活现象,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
四、教学方法:1.谈话引导法。
2.讨论法。
3.示例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一幅“小学生活”和“大学生活”的图片,让学生比较。
然后让学生谈谈小学和大学的不同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学习读《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补充老师所列出的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谈起自己和姐姐或哥哥、姐夫等学校生活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家长的“抱怨”,掌握从同的地方出发去“协作”所体现的含义。
3.总结让学生针对本次阅读、讨论中的情况,分小组讨论如何才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并记录下讨论的结果。
4.归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将讨论结果呈现在黑板上,然后通过讨论,寻找理性看待生活、珍惜当下、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的策略。
5.家庭作业让学生编写一篇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小学”与“大学”生活的不同之处及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2)姐姐/哥哥和自己学校生活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如何理性地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电影《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入,使学生了解小学和大学的不同之处,同时能够感受到小学时的美好。
激发学生对美好的向往之情。
本课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家长的“抱怨”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其真实原因的,同时学会体会从同的地方出发去“协作”所体现的含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中对于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对家人深沉的爱。
3.感悟课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的行文特点。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整体感知1.说一说: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你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要点:“回忆”,表明这是一篇回忆文章。
“十六年前”,可知作者叙述的事发生在十六年前,已经过去很久了;“十六年”这个确切的数字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这件往事的记忆清晰,难以忘怀。
2.读一读:阅读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李大钊。
3.理一理: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事。
提示:根据“被捕前(第1—7自然段)—被捕时(第8—18自然段)—庭审(第19—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3自然段)”的顺序划分课文段落。
4.议一议:你在预习的时候,对哪些词语或课文内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讨论。
提示:根据学生提出的疑惑分类处理:对阅读形成障碍的知识问题及时帮助解决,涉及内容感悟的问题可以放在后续阅读中深入引导。
5.学习生字。
提示:指导书写“瞪”“魔”;比较“避”“僻”两个生字的形和义。
二、聚焦矛盾,品读细节1.想一想:默读课文,画出文章对父亲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想一想有哪些不同寻常之处。
2.读一读:(1)为什么一向对儿女慈祥耐心的父亲在火炉旁焚烧书和有字的纸片时,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提示:整体阅读2—7自然段,抓住“待了一会儿”这个细节,体会当时形式之严峻,父亲对于工作情况需要保密,不能告诉家人,同时也是对家人的保护。
“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和平时“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反常体现了父亲对革命事业,对家人的责任心。
(2)为什么屋外响起了“尖锐的枪声”“纷乱的喊叫”,父亲却对我说“没有什么,不要怕”?提示:父亲清楚即将面临的危险,对流血牺牲有充分的准备。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 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做好笔记,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2. 能力层面: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学生能够被李大钊的伟大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培养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李大钊的角度体验他的生活和思想;同时,设计一些思考题和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3. 确定教学媒体使用:在本节课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媒体,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学生在拓展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如何践行李大钊的精神。可以组织一次班级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和感悟,进一步深化对李大钊精神的理解。
鼓励学生参加与李大钊相关的历史文化活动,如纪念馆参观、红色旅游等,亲身感受革命历史,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授、讨论和情境教学法,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李大钊的事迹,感受他的伟大精神,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精选17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精选17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篇1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14个生字,并积累相关词语“军阀、恐怖、宪兵、皮靴、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相关内容。
学法: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课堂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
(5分钟)一、单元整体目标把握 (3分钟)1. 自读单元导读,并思考:(1)本单元课文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缅怀革命志士∕深深地怀念∕怀念革命先辈……)(2)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②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③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④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二、激趣导入 (1分钟)读完了单元导读,同学们一定在各自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很多的革命先辈。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一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走近一位伟大的革命志士。
板书题目。
三、课程呈现(一) 背景介绍(3分钟)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抵抗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他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 由背景介绍引出作者李星华,及作品简介。
(2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回答:《十六年前的回忆》是( )的( )李星华在( )遇难( )时所写的一片( )。
(三) 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预习效果(一人一词)(5分钟)个别指导:1.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会写“阀、避”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阀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峻绑啃袍执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
(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 学生能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及其家庭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课文内容: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4.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培养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 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及其运用。
- 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写作实践: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6.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培养美好情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2. 课文背景:作者及其家庭背景3. 课文内容:详细讲解课文4. 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5.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培养美好情感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13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篇1一、教学准备:1、录象《烈火中永生》。
2、课文重点语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仪。
二、教学要求: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小练笔。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二)学习第一段(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这一年的4月2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因为……(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
(三)学习第二段(1)导语:于是,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些痛苦的往事。
速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3)引读2—6节(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
”A 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B 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同?C 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板书:对比)D 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7)引读第七节(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四)学习第三段(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2)找出本段中描写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现在那里?(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你根据书上的描写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通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这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现在学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阀、避”等12个字,会写“埋头、整理”等3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4.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著名诗人臧克家有这样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
请同学们观看屏幕。
(播放李大钊简介)
2.板书课题,请同学谈谈对李大钊的印象。
3.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翻开课文第58页,跟随李大钊的女儿的回忆,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体会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瞅(chǒu)瞅暂(zàn)时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通过作者对李
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展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他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的怀念之情。
)
2.通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哪几个时期的事?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时间顺序;主要讲了四个时期的事: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在法庭上,李大钊表情依旧安定、沉着,并极力为家人开脱,保护家人。
)
四、交流探讨,学习语言、神态和对比描写的手法。
1.品析人物语言。
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一句话:“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体味人物神态。
从“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
3.感知“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
把父亲烧文件时对“我”提出的问题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和事态的紧急。
②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
“我”是“瞪着眼睛”“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态度”。
4.全班交流。
(重点关注“被捕前”“被捕时”的态度对比。
)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李大钊女儿在李大钊英勇就义十六年后写的回忆录,也是一篇倒叙文。
作者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文章的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通过回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入了解,细致体会李大钊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学习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二、体会重点句子,学习人物品质。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尽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
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
2.“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李大钊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仍能够坦然自若,说明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
三、交流探讨,学习前后照应。
1.请大家朗读课文第五部分(第31~33自然段),并思考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李大钊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
)
2.小组交流,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
(呼应)
3.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还有很多前后照应的句子,请大家用波浪线画出和下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首尾呼应:①首: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②尾: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 (文中照应:①前文: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文: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
(文中照应:①前文: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
见回来。
②后文: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 (这些句子相互照应,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
清楚,印象和感受也会更深。
)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
(叶挺、董存瑞、刘胡兰、赵一曼……)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李大钊。
让我们继往开来,牢记革命先烈的遗志,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并和同学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