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分析前因素

合集下载

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

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

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材料检测是现代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然而,在材料检测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以金属材料检测为例,探讨这些因素。

1. 试样制备方法试样的制备方法对材料检测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试样制备不当,例如在样品表面留下了过多的划痕或氧化物,将会干扰检测结果。

因此,在试样制备时应该严格遵守试样制备标准,确保试样制备的完美。

2. 仪器设备的精度检测仪器的精度、稳定性和准确度是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基础。

对于需要高精度的检测项目,需要选用高精度的仪器设备。

而且,在使用仪器设备时需要保持仪器设备的良好状态,并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校准和维护。

3. 检测方法的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检测需求。

检测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生产的具体需求和试样的特性来选用。

例如,在检测表面缺陷时采用超声波检测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而在检测金属中的微量杂质时则可能需要采用质谱检测方法。

4. 环境参数的控制环境参数的控制对于准确性和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室温、湿度和内部和外部压力是常见的环境参数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

环境参数的控制可以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5. 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因此,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检测技能和判断能力,减少误判和漏测的概率。

综上所述,试样制备方法、仪器设备的精度、检测方法的选择、环境参数的控制和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是影响材料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应该重视这些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材料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和有效。

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简述

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简述

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简述医学检验分析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结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而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室分析等环节。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因素对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

1.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是影响医学检验分析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不恰当的样本采集可能导致样本的受污染、血液凝固、标本混淆等问题,从而影响后续的分析结果。

在进行采集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遵循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采集的样本是符合质量要求的。

2. 标本处理采集到的样本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证样本的质量。

血液标本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离心分离,防止红细胞破裂导致的血红蛋白释放。

标本的保存条件、稳定剂的使用等也会对样本质量产生影响。

3. 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影响医学检验分析质量的最后一环。

在进行实验室分析时,实验室操作人员应遵循分析方法的标准操作程序,严格控制分析环境、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环境因素实验室的环境因素也会对医学检验分析产生影响。

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验室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实验室应该在环境控制方面做好相关的工作,确保实验环境符合标准的要求。

5. 人为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术操作外,人为因素也会对医学检验分析质量产生影响。

包括实验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工作状态、工作态度等,都会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6.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

不断更新、维护和校准仪器设备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7. 标准操作程序标准操作程序是保证医学检验分析质量的重要保障。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标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室分析等环节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

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医务人员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相关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要求,从而保证医学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确保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影响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却有很多,本文将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一、水泥质量的影响水泥质量直接影响着水泥胶砂的强度,因此作为基础材料的水泥质量是影响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泥的种类、品牌、生产厂家以及生产日期都会对水泥胶砂的强度产生影响。

在进行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时,需要对水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和选择。

二、胶砂配合比的影响胶砂的配合比对水泥胶砂的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配合比都会导致水泥胶砂的强度下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合理控制胶砂的配合比,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施工工艺的影响施工工艺直接影响着水泥胶砂的质量和强度,进而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施工中的振捣、浇筑、养护等工艺都会对水泥胶砂的强度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确保水泥胶砂的质量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四、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也会对水泥胶砂的强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水泥胶砂的凝固和硬化过程,进而影响其强度。

在进行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时,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五、试验方法的影响水泥胶砂强度的检测方法也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不同的检测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检测过程中的操作技术、设备精度等方面也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在进行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时,人为因素也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例如操作人员的经验、技术水平、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等,都会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培训和选拔专业的操作人员,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要求进行检测。

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影响液相色谱仪检测结果的4大因素

影响液相色谱仪检测结果的4大因素

影响液相色谱仪检测结果的4大因素液相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但是,液相色谱仪的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影响液相色谱仪检测结果的4大因素:1.色谱柱选择:色谱柱是液相色谱仪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非常重要。

不同的分析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如C18、C8、C4和C1等不同相对极性的固定相柱。

此外,色谱柱的长度、内径和粒径等参数也会影响分离效果。

2.流动相组成:液相色谱仪中的流动相是溶液,它在分离组分时对溶剂极性和出峰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主要包括流动相的溶剂、溶剂比例和缓冲剂等。

溶剂的选择要考虑样品的特性和分析目的。

溶剂比例的变化会影响色谱峰的形状和保留时间。

缓冲剂的添加会影响一些离子性物质的保留时间和分离度。

3.进样方式与进样量:进样方式和进样量也是液相色谱仪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

进样方式包括定量进样和质量进样,其选择要根据分析目的和样品性质来确定。

进样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峰形的对称性和峰高的稳定性。

过小的进样量可能导致信号噪声比较高,过大的进样量可能造成色谱峰的峰形畸变。

4.检测器的选择与性能: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器种类繁多,如紫外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质谱仪等。

不同的检测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分析目标。

紫外检测器广泛应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中,而质谱仪则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分析结果。

检测器的选取要综合考虑分析目标的特性以及预期的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液相色谱仪的检测结果,如流速、温度、固定相柱的温度控制、样品前处理等。

每个因素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影响程度,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对其进行优化,以提高液相色谱仪的分析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因检测标本细胞少,内参低,仅供参考什么意思

基因检测标本细胞少,内参低,仅供参考什么意思

基因检测标本细胞少,内参低,仅供参考什么意思基因检测标本细胞少,内参低,仅供参考–了解基因检测结果的真实含义随着基因科学的发展,基因检测已经成为了解个体遗传特征、疾病风险的重要途径。

然而,很多人在收到基因检测报告时,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基因检测标本细胞少,内参低,仅供参考”。

那么,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个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基因检测结果的真实含义。

深度探讨:基因检测标本细胞少,内参低,仅供参考的含义让我们来逐个解释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基因检测是通过对个体DNA或RNA的检测,来获取有关个体遗传特征和疾病风险的信息。

在进行基因检测时,通常需要提取细胞样本作为检测的材料。

如果基因检测标本细胞少,意味着提取到的细胞数量不足,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参低则是指在基因检测过程中使用的内部参考物质的含量较低。

内参物质的含量会影响到基因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此内参低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这句话中强调“仅供参考”,意味着基因检测报告中的结果并非绝对的、最终的结论,而是需要在临床医生或遗传学专家的指导下,结合个体的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基因检测标本细胞少,内参低,仅供参考的含义是:在基因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样本质量或检测准确性方面的问题,因此结果仅供参考,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广度展示:基因检测的意义与应用除了理解基因检测报告中的具体结果,我们还需要更广泛地了解基因检测的意义与应用。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遗传特征和潜在的疾病风险。

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得知自己患某些遗传性疾病的风险,或者了解自己对某些药物的代谢情况,从而为个体化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基因检测也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致病基因,为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基因检测也可以帮助医生对某些疾病进行早期的筛查和预防。

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水泥胶砂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强度检测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影响其准确性。

本文将从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试验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1.试件制备的质量: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的准确性受试件制备质量的影响较大。

若制备试件的方式不当,试件的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平整等均会导致试件的强度检测误差增大。

2.检测设备和仪器的质量: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测量、测试设备的精度,校准操作的正确性以及仪器的精度均对试件强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差异。

3.检测人员技能水平:试验过程中,技术水平高的检测人员所做出的检测结果,其的准确度比技术水平较低的检测人员更高。

检测人员的专业程度和对操作要求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试验环境的影响1.试验过程的温度变化:水泥胶砂强度检测试验过程中,温度对强度的影响是非常复杂且关键的因素之一。

比如,若在试验环境中温度波动过大,将直接影响水泥胶砂中水分的变化,从而影响了试件的强度值。

2.检测环境的湿度: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的试验环境的湿度对试件的变化也非常敏感。

当检测环境的湿度较高时,将会导致水泥胶砂材料中润湿性变高,从而降低试件的强度值。

1.试验过程中的压力:在试验过程中,试件所受的压力对其强度检测结果的精度起着关键的影响。

若在试验过程中施加的压力不均衡或不充分,将会影响试件的真实强度值。

结论: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较多且非常复杂。

人为因素、试验环境、试验操作均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避免影响检测结果,我们应该在试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并结合实际调整环境因素。

影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的重要依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核酸标本采样的规范性;检测者操作规范等等。

本文就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实验室曾发生两起核酸检测呈假阳性事件作一分析。

2022年1月26日,实验室在对重点人群标本检测时发现有四例初筛阳性病例,(上海博杰试剂,CT值均<35)实验室管理人员立即上报中心领导,中心领导立即上报卫健局和州疾控中心,卫健局领导指示立即对这4人采取隔离管控以及立即对其密切接触者和小区进行管控。

后来经实验室复核(上海博杰和达安基因试剂)为阴性。

通过调查发现这四例假阳性均为同一卫生院医务人员,当天是常规采样检测日,其中有一位医生刚刚为某一儿童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后没有脱去工作服就直接为这四位同事采了核酸样本。

另一起假阳性事件是2022年5月16日,某乡镇卫生院采集送往我中心实验室检测的样本里检测出初筛阳性一管(10混一),后对混管人员全部追踪采样复检,结果全部阴性。

通过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在送样时将新冠病毒核酸疫苗的疫苗冷链运输箱用于核酸样本运输。

通过这两起事件我们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影响因素除与上述的试剂、采样、运输、实验室操作等有关外,新冠疫苗污染也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之一。

因此接种后进行核酸检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如果需要进行核酸检测,需要在离开接种单位48小时(至少24小时)之后方可采样。

因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由野病毒经过培养、灭活等工艺制备而成,病毒已经失去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仍保留了相对完整的病毒核酸片段。

所以被疫苗污染后实验室仍然会检测到核酸片段。

二、接种室与核酸采样室应单独分开设置,接种人员在接种操作过程中开启疫苗瓶、抽取疫苗液、注射器排气、接种后注射器或疫苗瓶内的液体残留等,可能会以液体或以气溶胶方式污染接种场所的接种台、墙壁、门把手、走廊、接种人员和受种者衣物等物体表面。

食品检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食品检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T logy科技分析与检测近些年,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发重视,与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事件经常会出现在各大媒体网络中,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食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就要对食品进行检测。

为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就要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减少不利因素对检测结果所造成的影响。

1 影响食品检测准确性的因素分析1.1 检测人员对食品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将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由于食品检测工作比较复杂,如果检测工作态度不严谨,或者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就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此外,如果检测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就会导致操作有误,同样会影响到食品检测的结果,给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食品检测对检测人员有明确的要求,需筛选合格的人才,才能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关部门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加强对技术的投入力度。

要对食品检测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对其进行考核后,确认其素质和能力符合检测要求,方可为其安排工作。

要提高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保障食品检测工作的质量。

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积极开展市场调查。

1.2 样品与环境对食品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检测人员在抽取相关样品时,若没有对药品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就可能影响到食品检测的准确性,甚至会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重大安全隐患。

环境对食品检测结果同样起重要的影响。

温度、湿度和灰尘等因素均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检测人员要保证食品检测处于良好的环境之中,并了解各个环境指数的含义和内容,在检测的过程中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1]。

2 提高食品检测准确性的对策2.1 选择恰当的检验方式为保证最终的检验结果实际情况,就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

由于食品检验方法较多,在检测前,必须严格保障检测的精准度。

检测人员可根据具体的食物类型选择相应的方法,并考虑食品质量与精度的要求,如对谷物进行检测时,要营造良好的干燥环境[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8
药物影响
• 患者,男性,57岁
初次检测结果:皮质醇 8.37(171-536)
9天后复测结果:皮质醇223.1
CK 389(34-174) CK-MM 375(24-174)
药物影响
强的松 异源四倍体氢化可的松 泼尼松龙 6-a甲基强的松龙
药物影响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没有使用抗凝药物 没有临床出血表现
空腹血糖 糖化白蛋白 血红蛋白
患者特殊病理状态
空腹血糖 糖化白蛋白 血红蛋白
患者特殊病理状态
案例13
存在CK-BB、存在CK巨酶、存在线粒体CK
患者特殊病理状态
案例14
药物影响
你们检验科总说质控做得很好,我从临床上看这 个结果就是不对!!!
? 系




药物影响
1、应急处理:思考线索 2、事件调查:检测系统检查、文献/信息检索、回顾分析 3、试验验证:大数据 分析、实验设计 4、临床反馈:针对性反馈、临床宣讲
• 采血体位引起血液相对浓缩和稀释
门诊采血—患者走动、坐位采血—下肢静脉压较高—血液 中水份进入组织间隙—血液相对浓缩 病房采血—患者卧位—下肢静脉压较低—组织液中水份进 入血管—血液相对稀释
• 检测结果可有5~15%的差异
• 溶血
血液标本采集
溶血
溶血
• 鉴别体外溶血与患者本身溶血状态
血液标本采集
• 与肝素抗凝治疗鉴别
标本运送
案例 10 • 标本运送途中污染
- 对工勤人员培训 - 运送容器要求
密闭、防震、不易破损、 生物安全标识
标本运送
• 运送温度
需要冰浴保存送检的项目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乳酸 血氨 肾素和血管紧张素II
冰浴标本
患者特殊病理状态
• D-二聚体无法检测?
案例 11
患者特殊病理状态
• 4、同厂家不同包装的CO2,另一开放式生化分析仪检测,未出现此类现 象。
原因分析
• 室内环境平均CO2浓度为1000ppm左右 • 室外正常CO2浓度为400ppm
原因分析
• 室内环境平均CO2浓度为1000ppm左右 • 室外正常CO2浓度为400ppm
改进措施
• 心细敏感 • 联系临床 • 文献检索 • 经验总结
案例 5 • 抗凝标本血凝
标本中无凝块?
血液标本采集
案例 6
血液标本采集
• 肉眼不可见的微小凝块
血液标本采集
案例 7
D-二聚体显著升高、TT升高、Fib降低 可能存在纤维蛋白丝
血液标本采集
案例 8
案例
葡萄糖 >60
血液标本采集
案例 8 • 输液管路采血
血液标本采集
案例 9
• 静脉留置管采血
CD45-、CD38+、CD56+的异常浆细胞 阴性 (除外多发性骨髓瘤)
患者特殊病理状态
• 研究发现:在24项常规生化检测项目中, M蛋白干扰可见于CRP、HDL-C检测
CRP
反应曲 线异常
HDL-C
反应曲 线异常
差异达1.2-9.4倍
相关性较好 r=0.837
患者特殊病理状态
案例12
• 异常血红蛋白 影响糖化血红 蛋白检测结果
• 中年男性患者 颈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3月余 先后出现双眼视物模糊 双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查体: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区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 影像学检查:肝、脾无殊;无骨质破坏
患者特殊病理状态
•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免疫表型: 全B细胞标记CD19、CD20、CD22、CD79a 阳性 CD10、CD5、CD23、FMC-7 阴性 λ链 阳性
采血管的保存
案例 1
• 生化、免疫仪器分析结果异常,堵针
采血管的保存
• 保存环境温度过高 离心温度过高 分离胶溶解
• 适宜的保存温度 8~25℃
24小时空调环境 4℃离心机
采血管的选择
• 肾功能衰竭、维持血透患者 血清标本凝块
案例 2
患者身份
案例 3
同一天患者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患者身份
案例23
• 案例:某试剂CO2于封闭式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偏高 • 1、每天早晨8点执行常规校准,质控在控,随后进行临床样本检测;
• • 2、每天10点以后,临床样本连续出现CO2结果偏高,AG连续偏低, CO2
偏高5~8 mmol/L,质控偏高。
• 3、空白校准,质控在控,临床样本检测未出现偏高现象。 •
药物影响
• 基于Trinder反应的其它检测项目是否也受到干扰? • 基于Trinder的检测指标
1.尿酸(UA) 2.甘油三脂(TG) 3.胆固醇(TC)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案例16
药物影响
• 采血前注射过胰岛素
案例17
药物影响
• 注射球蛋白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结
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 分析前因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邵文琦
2017.6.22
案例
尿液??
案例
混入少量尿液标本
血糖偏低?标本送检时间过长? 血凝结果偏高甚至不凝?标本小凝块? 检验科电告退收溶血、血凝标本? 血清管抽成抗凝管,血钙负值?
主要内容
一、真空采血管的保存和选择 二、患者身份 三、患者采血体位 四、血液标本采集 五、标本运送 六、患者特殊病理状态 七、药物影响
Clin Chem. 2011;57(2):153-6
案例
患者信息: 76岁,男,糖尿病皮损,心脏病 空腹血糖:9.6mmol/L 检测仪器: 离子交换树脂-HPLC (VARIANT II)
HbA1c % =VHbA1c / ∑ VHbA
Ann Clin Biochem. 2012, 49(4): 408-411
异常血红蛋白
Hb New York
NO
Cap II FP
10
5.4
VARIANT II 8.4
空腹血糖 5.5mm0l/L
异常血红蛋白
未知变异体 Unknown Hb Variant
NO
Cap II FP
11
3.7
VARIANT II 51.8
空腹血糖 5.0mmol/L
患者特殊病理状态
增加比对项目

血红蛋 白浓度
不稳定糖 化血红蛋 白(LA1c)
血红蛋 白变异

HbF
常见的 干扰因素
氨基甲酰 血红蛋白 (cHb)
胆红素、 甘油三酯
案例
患者信息: 52岁,女,高血压,高血脂,乙肝 空腹血糖:5.9mmol/L 检测仪器: 离子交换树脂-HPLC (VARIANT II)
HbA1c % =VHbA1c / ∑ VHbA
案例19
药物影响
• 患者一般情况差 • 口腔粘膜有少量出血点 • 患者使用头孢哌酮、活血化瘀药
- 头孢哌酮经胆道排泄 - 抑制肠道菌群 - 维生素K合成减少
补充维生素K,停用活血化瘀药3天后,凝血功能 恢复正常
案例20
药物影响
药物影响
• 口服达比加群酯(IIa/凝血酶抑制剂) • 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不受影响
药物影响
• 酶法肌酐检测结果与尿素不符
案例15
• 苦味酸法复检肌酐结果明显高于酶法结果
药物影响
• 达士明(羟苯磺酸钙) • 止血敏 • 儿茶酚胺类药物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药物影响
标本保存24h以上后,对检测结果的负干扰显著下降
药物影响
药物影响
1.检测系统基本性能问题带来的结果误差——排除 2.肌酐的假性降低——什么带来的负干扰? 3.羟苯磺酸钙负向干扰Cr检测——为何只出现在少数患者? 4.都是采用酶法肌酐检测——为什么负干扰程度不一样?
Fib试剂中凝血酶的含量是TT试剂中的25倍
案案例例21
眼底血管造影剂为荧光素钠,最大吸收波长 为493.5nm,苄索氯铵与尿液蛋白质反应物 的吸收峰在505nm处。因此,荧光素钠的吸 收波长与苄索氯铵的吸收峰相接近,干扰了 尿总蛋白的检测
案案例例22
利多卡因代谢产物N-乙基甘氨酸 (NEG)影响干化学检测,肌酐结果 假性升高88umol/L
• 招工体检代抽血 - 短期内WBC计数、WBC分类结果可存在较大差异 - 贫血类型短期内不可能改变
患者采血体位
• 医生投诉:
案例 4
患者门诊采血检查血常规:
白细胞 3.5×109/L
收入院,拟次日行介入治疗 术前病房采血复查血常规:
白细胞 3.2×109/L
门诊病房检测 结果差异大
患者采血体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