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合集下载

腧穴(西学中)

腧穴(西学中)

八脉交会穴
定位:八脉交会穴均分布于肘膝以下。
作用:既治奇经病又治与之相通的本经病。
定义: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 交会合的腧穴。
交会穴
作用:既治本经 病又治与之交会 经的病症。
定位:交会穴多分 布于头面、躯干部
四、腧穴的定位法
四种
(一)体表解剖 (二)“骨度”折 (三)指寸定
标志定位法 量定位法 位法
(四)简便取 穴法
腧穴定位法,又称取穴法,是 指确定腧穴位置的基本方法。
1.体表标志 2.骨度分寸 腧穴定位方法 3.手指同身寸 4.简便取穴
体表标志定位法,是以人 体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 来确定穴位位置的方法, 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 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 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 是指以患者本人的手指为 为定穴的标准。 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穴位 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 的定位方法,又称“手指 位方法。 比量法”和“指寸法”。
疾病的
——
反应处
腧 穴
针灸的施 术部位
一、腧穴的定义、发展、分类和命名
(二)腧穴的发展 第一阶段 无定位、无穴名、 无归经 有定位、有穴名、 无归经 有定位、有穴名、 无归经
腧穴的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内经:160个
甲乙经:349个
穴位数的发展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54个 针灸大成:359个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中指同身寸
1寸
拇指同身寸 横指同身寸
四、简便取穴
简便取穴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 法。常用的简便取穴方法有:两手伸开,于虎 口交叉,当食指端处取列缺;半握拳,当中指 端所指处取劳宫;两手自然下垂,于中指端处 取风市;垂肩屈肘于平肘尖处取章门;两耳角 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简便取穴法通常仅作 为取穴法的参考,临床应用时尽量以体表标志 和骨度法为准。

腧穴十四经络

腧穴十四经络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起穴:中府→ 上肢内侧前缘→ 止穴:少商。 本经名穴:列 缺。
云门(LU2) 中府(LU1)
尺泽(LU5)
列缺(LU7) 少商(LU11)
返回目录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三节 十四经穴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尺泽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肘 关节微屈时定位。主治→咳嗽,咯血,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主治→ 咳嗽, 咽痛。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主治→ 颈项痛,咽痛,咳嗽。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三节 十四经穴
八、足少阴肾经(27穴)
俞府 幽门
足 少 阴 肾 经 示 意 图
横骨
阴谷
水泉
交信 水泉
返回本节
涌泉
返回目录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三节 十四经穴
九、手厥阴心包经(9穴)
起穴:天池→上肢内侧中间→止穴:中冲。 本经名穴:内关。 曲泽 ——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 尺侧。 主治:心痛,心悸,热病 。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 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原穴”。 主治:心悸,心痛,呕吐,癫狂。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三节 十四经穴
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
秉风
臑俞
听宫
天窗
小海
养老 少泽
手 太 阳 小 肠 经 示 意 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三节 十四经穴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起穴:睛明→后头→沿背脊旁→下肢外侧后缘→ 止穴:至阴。 本经名穴:睛明、攒竹、委中、承山。 睛明——目内眦旁0.1寸。主治→ 目疾,面部美容。 攒竹——眉头凹陷中。 主治:目疾,头痛 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咳嗽,发热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腧穴学

腧穴学

33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2.列缺Lìeqūe (络穴,八脉交
会穴-通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
纹上1.5寸。 主治:颈项痛,咽痛,咳嗽,
头痛,面瘫等。 操作:针尖向上斜刺0.5-1.0
寸。 备注:配风池、风门等治疗
感冒、咳嗽、头痛等;配 合谷、外关治项强等;配 照海治咽喉疼痛。
34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五、腧穴的定位法
部位
起止点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头部
前额两发角之间 耳后两乳突之间
胸腹 部
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 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两乳头之间
背腰 部
大椎以下至尾骶 肩胛骨内缘之间
折量 寸
12寸
9寸 9寸 9寸 8寸 5寸 8寸
21椎
6寸
度量法
说明
直 眉心至前发际3寸,大 椎穴至后发际3寸
横 用于量头部的横寸 横
直 胸部与胁肋部取穴直寸, 直 一般根据肋骨计算,每 直 一肋骨折作1.6寸
横 胸腹部取穴横寸。女性 可用锁骨中线代替
直 背腰部腧穴以脊椎棘突 作为定位标志。

27
五、腧穴的定位法
部位
起止点
身侧 部
上肢 部
下肢 部
腋以下至第11肋端下方 第11肋端以下至股骨大转子高点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前头、鼻、口、齿病 侧头、胁肋病 后头、肩胛病
耳病
眼病、咽喉病、 热病
足太阴脾经脉
脾胃病
足厥阴肝经脉
肝病
前阴病、妇科病
足少阴肾经脉
肾病、肺病、咽喉病
足阳明胃经脉
前头、口、齿、咽喉 病、胃肠病

二-二-腧穴总论PPT课件

二-二-腧穴总论PPT课件

.
23
自然类(天文学)命名
上 星
.
24
自然类(地理)命名
以地理名称结合腧穴 的形象而命名:
.
25
物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命名
伏 兔
.
26
人体类(解剖)命名
乳中
.
27
人体类(生理)命名
.
28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解剖标志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
.
29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
57
临床应用
按时应用
按季节应用:“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 秋刺经,冬刺合。
-----《难经·七十四难》
子午流注针法
.
58
(二)原穴 (首见于《灵枢》)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十二原。
阴经以输代原,阳经排列在输穴后
分布:腕踝关节附近 应用:
①诊断: 脏腑有病可反映到原穴上
②治疗:脏腑病变。
.
51
分布规律:
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
井穴—手足之末端 荥穴—掌指、跖趾关节前 输穴—掌指、跖趾关节后 经穴—前臂或小腿部,腕踝关节附近 合穴—肘膝关节附近
.
52
五输穴与五行关系
井荥输经合 阳经 金 水 木 火 土 阴经 木 火 土 金 水
阴井木,阳井金
.
53
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71
(六)八脉交会穴(始见于《针经指南》)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八个 腧穴。

针灸腧穴总论

针灸腧穴总论
寸—同一部位为等分寸 最早的记载见于《灵枢·骨度》篇。 见P25“常用骨度分寸表”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自然标志定位法)
<1>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③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法:
举例:听宫、后溪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指寸法)
其中: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单穴(任、督脉)52穴
2、奇穴(extra points)
含义: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 位置,但尚未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它们是在十四经外,临床逐渐发现有 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 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
3、阿是穴(Ashi points)
腧穴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分类。 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 规律。了解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 容。
3.了解腧穴的发展概况、现代研究 概况。
一、腧穴的含义
腧穴(acupoint)是人体脏腑经络之 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穴中 “腧”与“输”义通,有转输,输注 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俗称 “穴位” 。
①中指同身寸法:中指 屈曲时,中节桡侧两端 纹头之间为1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 背部的横寸。
②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间关节的 横度作为1寸。
用于四肢部取穴。
③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 小指并拢,以中指 中节横纹处为标准, 四指的横度为3寸。 又称“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背 部的横寸。
肾俞--治肾虚证
5、募穴(腹募穴)
含义: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共 十二募穴。

腧穴概述

腧穴概述
特点:
①定名、定位、定经脉、定数(《内》160+ -—《逢原》361,沿用至今)。
②分布在十四经循行线上,主治证明确且有一定主治规律。
(二)奇穴(经外奇穴)(图、闪)
概念:未归于十四经,而有具本位置和名称的经验效穴,称为经外奇穴。
特点:①主治范围较单一,对某些病症有特效(四缝、定喘、腰奇、二白、痞根)
(2)输通具双相性: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症;从外通向内,接受针灸刺激,防治疾病。
4.腧穴的形态结构
(1)穴是内部一定结构在体表之投影。
(2)内部结构含神经,血管,肌肉,肌梭及其他组织。
(3)其形态结构非一个点或面,是具活力的空间结构,不存在截然的界限。
(4)穴宽22mm深度众说不一,依针感效应定。
(5)有关穴位的生物物理,病理反应,刺激效应,及与其周围的非穴、他穴比较具特异性的研究,尚处深入研究阶段,穴之本质待揭示。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一)经穴(图、闪)
概念:凡归属于十四经之穴,称为经穴。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关节肌肉痹痛。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声音发生变化,咽喉病症。
经满而血者,病在胃,以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邪实,瘀血,胃疡消化道病。
②《难经》用法
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例举五脏病论五输穴的主治,余病类推。
井主心下满:肝木脏、春应井,肝经贯隔注肺布胁助,肝木病心下满。
头面颈项部经穴主治规律
第三节 特定穴
概念:十四经中具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图闪)
类别:十类。五输,原、络、郄、八会、八脉交会、背俞、募、下合、交会穴
穴数:前九类有149个,交会穴有108个。

腧穴 -

腧穴 -
后溪:微握拳,第5掌指
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 纹头赤白肉际处。
肩贞:臂内收,腋后纹
头上1寸。
听宫:耳屏前,下颌骨
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 呈凹陷处。
胃俞、肾俞、膈俞、
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膈俞:第7胸椎 棘突下,旁开1.5寸。
活动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 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绉纹、 尖端等。
屈肘纹头——曲池 张口——听宫、听会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 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 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法、骨度法。
采用骨度分寸折量法,不论男女老幼、高 矮胖瘦,只要部位相同,其尺寸便相同。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
方凹陷处。
太冲、曲泉
太冲:足背,第1、2跖骨
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曲泉:屈膝,当膝内侧
横纹头上方,半腱肌、 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中。
命门、大椎、百会、人中关元、神 Nhomakorabea、中脘、廉泉
四神聪、太阳、夹脊、安眠
印堂、四缝、十宣
膝眼、胆囊、阑尾
约 160 《针灸甲乙经》 349 《千金翼方》 349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54 《十四经发挥》 354 《针灸大成》 359 《针灸逢源》 361
奇穴(经外奇穴)
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范围,而有具 体的位置和名称的经验效穴,统称 “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对某些病有特殊疗效,如四缝穴治 小儿疳积。
迎香;睛明、承泣;中脘、建里
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2 、远治作用
指腧穴能主治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部位 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十四经穴,尤 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 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合谷穴、列 缺、阳陵泉。

中医学腧穴概述

中医学腧穴概述

(三)阿是穴 1.含义:凡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旳压痛(或敏感)
点作为腧穴旳,统称为阿是穴,即“以痛为腧”。又 称“不定穴”、“天应穴” 。 2.特点:无穴名,无固定位置,无经属,无主治规律, 以疼痛、反应点为针刺穴,是腧穴发展旳初级阶段.
二、腧穴旳命名
(一)天象地理类
1.以日月星辰命名,如日月、上星、华盖、太白等。 2.以山谷丘陵命名:
十二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下列各有一络穴, 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位于腹,督脉之络穴长强 位于尾骶,脾之大络大包穴布于胸胁,共有十 五穴,故称为“十五络穴”。
四、郄穴
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旳部位。大多分布在 四肢肘膝下列。
十二经脉各有一种郄穴,阴阳跷脉及阴阳 维脉也各有一种郄穴,合而为十六郄穴。
五、俞穴 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旳腧穴,又
三、指寸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指旳某些部 位折作一定分寸用以比量腧穴位置旳措施,又 称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1、中指同身寸 即以患者旳中指屈曲时,中节 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 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食、 中、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 指相并,以其中指第二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 度作为3寸。
中风、昏迷、热病、头面 病
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二)分部主治规律
分部
头面颈项部
主治
前头、侧头区 后头区 项区 眼区 鼻区 颈区
眼、鼻病 神志、局部病 神志、喑哑、咽喉、眼、头项病
眼病 鼻病 舌、咽喉、喑哑、哮喘、食管、颈部病
分部
胸腹背腰部 主治
胸膺部 腹部
少腹部
胸、肺、心病 肝、胆、脾、胃病 经带、前阴、பைடு நூலகம்、膀胱、肠病

常用腧穴穴性、功效与主治特点

常用腧穴穴性、功效与主治特点

常用腧穴穴性、功效和主治特点一、手太阴肺经1.中府穴性:中性,趋局部(胸、肺),入气分,肺之募穴。

功效:疏调肺气,宽胸止痛。

主治特点:主胸肺部病症,以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胸肺部病症为主。

如西医学的气管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炎;胸部肋间神经痛等。

2.尺泽穴性:偏泻,趋肺,入筋分、阳分、血分,肺经合穴,属水。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主治特点:主筋病、肺火证及血分证,以治疗上肢病症、外感病症、高热、皮肤病为主。

如西医学的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肢病症及运动障碍;感冒、肺炎、扁桃体炎、中暑、;急性胃肠炎;丹毒、风疹、瘙痒症、粉刺等。

3.孔最穴性:偏泻,趋肺,入阳分、血分,肺经郗穴。

功效;清肺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特点:主表证、疼证,以治疗肺系病症为主。

如西医学的鼻出血、感冒、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4.列缺穴性:偏泻,趋肺、头顶,入表分、筋分,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功效:宣肺止咳,解表祛风,舒筋通络。

主治特点:主表证、痛证,以治疗肺卫表证和头项部筋病为主。

如西医学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面瘫、落枕、颈椎病等。

5.太渊穴性:偏补,趋肺,入气分,肺经腧穴、原穴,属土。

功效:补益肺气,复脉。

主治特点:主气虚证,以治疗肺气不足为主。

如西医学的肺气肿、老年性慢支气管炎、感冒(体虚感冒)、无脉症等。

6.鱼际穴性:偏泻,趋肺、胃,入阳分,肺经荥穴,属火。

功效:清泻肺胃,消食化积。

主治特点:主热证、食积证,以治疗肺之实热或虚火及小儿食积为主。

如西医学的肺炎、扁桃体炎、咽炎、鼻炎;小儿消化、吸收不良等。

7.少商穴性:偏泻,趋肺、咽喉、眼、神窍,入阳分、血分、神分,肺经井穴,属木。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开窍。

主治特点:主实热证,以治疗高热昏迷、实热火毒证为主。

如西医学的感冒及传染病出现的发热或高热昏迷、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结膜炎、腮腺炎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穴性:偏泻,趋齿、咽喉,入阳分、血分,大肠经井穴,属金。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举例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举例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举例
在针灸学各论学习过程中,大家普遍感觉腧穴主治比较难学。

难点在于知识点比较琐碎,没有什么规律。

现在将腧穴的主治规律汇总如下,在学习各论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这个规律去给腧穴主治做一个划分,这样学习起来就条理清晰了。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举例:
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1.近治作用
腧穴都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

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如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球后各穴,均能治眼病;耳区的听宫、听会、翳风、耳门诸穴,均能治疗耳病;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穴,均能治疗胃病。

2.远治作用
某些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到达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

具有远治作用的腧穴,主要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等。

3.特殊作用
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性治疗作用。

所谓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

如天枢可治泄泻,又可治便秘;内关在心动过速时可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又可提高心率。

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某些腧穴可相对特异地治疗某些病证,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

第四章 腧穴讲稿

第四章 腧穴讲稿
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主治肩臂痛,上肢瘫痪,项强瘰疬等。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5min。
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口喎,鼻塞,胆道蛔虫症等。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宜直接灸,可悬灸。
3.足阳明胃经穴
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泄泻,下肢痿、痹症及强身保健。
操作直刺1~2寸,直接灸5~10壮,悬灸5~15min保健。
知识链接:
神奇的足三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之功能。作为强壮要穴,长期灸本穴能益后天而养先天之气,可使元气不衰、“脾胃不败”,有强身壮体、益寿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推拿刺激足三里,既能增强胃肠蠕动功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又能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效率,还能调整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糖量,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故我国民间有“常常拍打足三里,胜过食用老母鸡”的说法。在临床上,针刺或按摩足三里能治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其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六、教学时数:4学时
七、教学过程
腧穴概论
一、腧穴的分类
(一)经穴
1.定义: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腧穴。
2.特点:有具体的穴名;有固定的位置;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
3.经穴总数:361个

腧穴总论—骨度分寸、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腧穴总论—骨度分寸、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又称“天应穴”,是指患病时,在身体上暂 时出现的压痛点或反应点。
4.腧穴的特点:
5.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一、近治作用---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
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是所有学位共同点。
二、远治作用--指具有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离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 官、脏腑的病变的作用。
三、特殊作用---
2.活动标志:
指节—犊鼻、肌肉—颊车、肌腱—尺泽。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 位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1.拇指同身寸 2.横指同身寸 3.中指同身寸
四、简便取穴法
它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例如:百会穴 、肩髃穴、劳宫、少府、合谷、列缺、
肩骨内缘—后正中线 3寸 肩峰缘—后正中线 8寸
股骨大转子—腘横纹 19寸 臀横纹—腘横纹 14寸 腘横纹—外踝尖 16寸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最直观
1.固定标志:
人体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 骨骼等皆有一定的位置,可以作为取穴的 标志。 爪甲—少商、五官—素髎、毛发—头维、 乳头—乳中穴、脐窝—神阙、中极、 骨骼—下关。
(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
腧穴定位常用的方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三、指寸定位法 四、简便取穴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最准确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测量标志,全身各部的长度和 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称为“骨度 分寸定位法”。
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 12寸
眉间—前发际 3寸
第七颈椎棘突下—后发际 3寸
前额两发角之间 9寸 前后发际之间 12寸
腋前纹头—肘横纹 9寸 肘横纹—掌腕横纹 12寸

17经络腧穴学概论(腧穴总论)

17经络腧穴学概论(腧穴总论)
腧穴各有一定的部位和命名。
《千金翼方》:“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腧穴的名称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天象地理类 ——法天则地,取象比拟
日月
承山
上星
日月
山谷
合谷
璇玑
星辰
太乙
大陵
丘陵
梁丘
天象地理
后溪
大小
支沟
气冲
交通
水道
少海
水流
要冲
关冲
曲池
内关
(二)人事物象类 ——法天则地,取象比拟
鱼际
梁门
鸠尾
2.本讲思 考题
1.腧穴发展大体 经过了什么样的 过程? 2.“腧”、 “输”、“俞” 的异同?
“腧”、“输”、“俞” 的异同
古代,三字音义相通,有转输输注含义,通用; 近代,“腧”、“输”、“俞”在应用时则各有所指:
“腧”标明与人体形肉有关,腧穴是所有穴位总称; “输”特指五输穴,又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 穴中的第三个穴位; “俞”专指背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穴 位。
(一)无定位、无定名阶段
(二)定位、定名阶段
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逐渐 明确了哪些病症可在哪些穴位针 灸,从而又认识到,某些穴位有 明确的位置和主治病症,进而发 展到给腧穴确定位置并加以命名。
腧穴发展过程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逐步发 现和积累起来的,发展的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无定位无定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归 经阶段。
腧穴名称演变
《内经》 “节” 、 “会” 、 “空” 、 “气穴”
“气府” 、 “骨空”
《针灸甲乙经》 “孔穴” 《太平圣惠方》 “穴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腧穴”

腧穴的分类与命名、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特定穴、腧穴的定位方法

腧穴的分类与命名、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特定穴、腧穴的定位方法
治疗六腑病变
下合穴歌诀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八) 八会穴
概念 “会”――聚会 人体气、血、筋、脉、骨、髓、脏、腑精气聚会的八
个腧穴。 部位、作用
筋、脉、髓会位于四肢部 气、血、骨、脏、腑会位于躯干部 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
特点及应用 ❖⑸合穴—所入为合—指经气会合之处 ❖特点:经气深大,由此深入,会合于脏腑。 ❖分布:肘膝关节附近 ❖应用:气逆上满,泄泻 ❖《内经》:合治内腑 ❖《灵枢》: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 取之于合。 ❖《难经》:合主逆气而泄(肾水病)
五输穴主治特点
五输穴 井穴
荥穴 输穴 经穴 合穴
奇穴:
概念 有固定的位置、名称,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
的腧穴。
特点 有固定的 位置 名称 无归经 主治单纯,疗效特殊。
奇穴:
发展
《灵枢·刺节真邪》 “奇输” 《千金方》187穴
《奇效良方》26穴
《针灸大成》35穴
《图翼》84穴 《针灸集成》144穴
阿是穴:
概念 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十六郄穴歌诀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择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五) 背俞穴
概念 俞——转输、输注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共十二俞
一、腧穴的主治特点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一) 近治作用
腧穴具有治疗

腧穴基础知识

腧穴基础知识

腧穴基础知识一、腧穴定义与分类腧穴,通常简称为“穴”,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身体内部的点,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并对疾病产生疗效。

根据位置、功能和特点,腧穴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二、腧穴定位方法定位腧穴是针灸治疗的基础。

常用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和简便取穴法等。

对于初学者,准确掌握这些定位方法至关重要。

三、特定穴分类与特点特定穴是指具有特殊功能和治疗的腧穴。

它们主要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和八会穴等。

每种特定穴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主治范围。

四、腧穴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主要体现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上。

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更准确地选择腧穴进行针灸治疗。

五、腧穴配伍方法在针灸治疗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常常需要将多个腧穴进行配伍。

配伍的方法有多种,如“俞募配伍”、“原络配伍”等。

合理的配伍可以增强疗效,提高治疗质量。

六、腧穴刺灸技术刺灸技术是针灸治疗的核心,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方法。

正确掌握刺灸技术,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七、腧穴治疗原则在选择腧穴进行治疗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例如,“清热温寒”、“补虚泻实”等。

遵守这些原则有助于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八、腧穴不良反应与处理虽然针灸治疗相对安全,但仍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了解这些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应对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九、腧穴发展与现代应用随着医学的发展,腧穴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现代医学的许多领域都在尝试将腧穴的原理和技术应用到实际治疗中,这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可能性。

同时,深入研究和发展腧穴的理论和实践,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学-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针灸学-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
细目二主治规律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与腧穴的位置密切相关。

如位于头面、颈项部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神志病等。

腧穴分为
A.经穴,奇穴,阿是穴
B.经穴,奇穴,特定穴
C.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D.经穴,络穴,奇穴
E.经穴,络穴,阿是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腧穴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

中脘、建里、梁门穴,均能治疗胃病属于腧穴的
A.远治作用
B.近治作用
C.特殊作用
D.抗御病邪作用
E.运行气血作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以上穴位都位于人体的胃脘附近,属于近治作用。

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病属于腧穴的
A.远治作用
B.近治作用
C.特殊作用
D.抗御病邪作用
E.运行气血作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足三里治疗胃病属于远治作用。

针刺内关穴调整心率是腧穴的
A.远治作用
B.近治作用
C.特殊作用
D.抗御病邪作用
E.运行气血作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内关穴调整心率是腧穴的特殊作用。

按分经治疗规律,足太阳经治疗
A.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
B.侧头、耳病、胁肋病
C.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D.后头、背腰病
E.肺、喉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足太阳经治疗后头、背腰病疾患。

腧穴总论1

腧穴总论1

(三)形态功能类
1.以人体解剖部位来命名:如腕骨、大椎、曲 以人体解剖部位来命名:如腕骨、大椎、 巨骨、心俞、肝俞、大肠俞等。 骨、巨骨、心俞、肝俞、大肠俞等。 以脏腑功能来命名:如承浆、承泣、听会、 2.以脏腑功能来命名:如承浆、承泣、听会、 廉泉、关元。 廉泉、关元。 以经络阴阳来命名:如阴陵泉( 3.以经络阴阳来命名:如阴陵泉(内)、阳陵 如阴都( 阳纲( 泉(外);如阴都(腹)、阳纲(背)等。 以穴位作用来命名:如光明、水分、通天、 4.以穴位作用来命名:如光明、水分、通天、 迎香、归来等。 迎香、归来等。
• •
“输”穴 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 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 由此注彼的部位, 所注为输” 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 “经”穴 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 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 行经过的部位, 所行为经” 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

金 水 木 火 相 火 心 心 包 少 中 冲 冲 神 大 门 陵 土 金 脾 大 肠 大 曲 都 池 商 二 丘 间 水 膀 胱 至 阴 束 骨 木 胆 侠 溪 阳 辅
近治作用 1.腧穴所在 概念 1.腧穴所在 部位的疾患 2.邻近组织 2.邻近组织 器官的疾患 依据 腧穴所在, 腧穴所在, 主治所在 腧穴 一切腧穴 范围 近治作用— 临床 近治作用 近部取穴 应用 —近部取穴
远治作用 1.远隔部位的脏腑、 1.远隔部位的脏腑、 远隔部位的脏腑 组织器官的病症 2.有的腧穴具有影响 2.有的腧穴具有影响 全身的作用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经脉所过、
2、命名含义
五输穴按井、 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 合的顺序, 方向依次排列。 方向依次排列。 九针十二原》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 灵枢 九针十二原 指出: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 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说明经脉气血运行 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说明经脉气血运行 犹如水流自源而出,由小变大、由浅入深的状况。 犹如水流自源而出,由小变大、由浅入深的状况。 《针灸大成》引项氏之说:“所出为井,井象水这泉;所 针灸大成》引项氏之说: 所出为井,井象水这泉; 溜为荥,荥象水这陂;所注为输,输象水这窬;所行为经, 溜为荥,荥象水这陂;所注为输,输象水这窬;所行为经, 经象水之流;所入为合,合象水之归,皆取水之意也。 经象水之流;所入为合,合象水之归,皆取水之意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
一、近治作用
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二、远治作用
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其突出。

三、特殊作用
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

所谓双向调整,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

所谓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指某些腧穴的治疗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细目二:主治规律
腧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概括为分经主
治、分部主治。

一、分经主治规律
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同一经不同的穴,可治本经相同的病证。

十四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手三阴经经名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太阴肺经
肺、喉病
胸部病
手厥阴心包经
心、胃病
神志病
手少阴心经
心病
手三阳经经名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阳明大肠经
前头、鼻、口、齿病
咽喉病、热病
手少阳三焦经
侧头、胁肋病
目病、耳病
手太阳小肠经
后头、肩胛病,神志病足三阳经经名
本经特点
三经相同
足阳明胃经
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眼病、神志病、热病
足少阳胆经
侧头、耳病、胁肋病
足太阳膀胱
后头、背腰病-背俞治脏腑病足三阴经经名
本经特点
三经相同
足太阴脾经
脾胃病
前阴病、妇科病足厥阴肝经
肝病
足少阴肾经
肾病、肺病、咽喉病任督二脉经名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任脉
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
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督脉
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二、分部主治规律(近治作用)
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的某类病证。

即腧穴的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点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