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一二三四课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12课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12课单元知识要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二、革命的经过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一二 三 四课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一二 三  四课知识点总结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背景:①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主要经过:①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②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主要经过:①1857年,“子弹涂油事件”,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②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

3.意义:①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及目的: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

3.改革者:彼得一世(或彼得大帝)4.主要内容: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社会生活: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影响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弊: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 背景:①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②在内外交困(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

20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指美洲以南的地区,主要殖民者为西班牙和葡萄牙。

2.背景: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受到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为印度土兵,杰出代表为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4.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彼得一世。

3.时间:18世纪初。

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遗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1.背景: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2.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
1.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鸦片战争
2.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洋务运动
3.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内容
4.义和团运动及义和团运动失败
5.辛亥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二、中国现代国家的建设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
2.中共的成立和土地革命
3.蒋介石的北伐和国共合作
4.抗日战争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三、中国现代社会的经济变革
1.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建和实行
2.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和初级阶段理论
3.开放的新时期
四、中国现代社会的思想变革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思想解放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
3.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开放后的思想解放和思想多元化
五、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的入世和经济全球化
2.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3.中国的核武器和对外援助
六、中国的对外关系
1.中苏关系的发展和破裂
2.中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3.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七、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2.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九年级下册《世界演变》(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世界演变》(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世界演变》(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人教部编版】
本文档将对九年级下册《世界演变》(全册)进行知识点归纳整理,帮助同学们整理和复相关知识。

第一单元:现代西方国家的开始
- 第一课:资本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 第二课:市民社会的诞生与发展
- 第三课:民主观念及民主制度的形成
第二单元:亚洲的发展与变革
- 第一课:印度的历史传统与社会结构
- 第二课:印度的独立与建国
- 第三课:日本的现代化与西方近代化的对比
第三单元: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 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 第三课:战后欧洲的重建与一体化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家的奋起
- 第一课:中国的近代史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课:中国的诞生与革命
- 第三课: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第五单元:当代世界的发展
- 第一课: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 第二课: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
- 第三课:当代世界的挑战与前景
第六单元:中国与世界
- 第一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第二课: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 第三课: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以上是九年级下册《世界演变》(全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课知识点梳理第一课:经济变革与上层建筑在九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中,我们学习了经济变革与上层建筑。

本课着重介绍了工业化对于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影响。

首先,我们了解到工业革命对欧洲封建经济和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的兴起使得农业转移到工业领域,手工业工人逐渐转变为工厂工人,从而引发了人们在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阶级结构等方面的变革。

其次,我们学习了工商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家通过私有制手段,获取生产资料并组织生产,逐渐取代了封建时代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加速了市场经济的形成,还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随后,我们了解了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工业化带来了劳动条件的恶化,加剧了工人阶级的剥削与贫困。

工人们通过组织工会、进行罢工等形式,争取自身权益,追求劳动条件的改善与社会公平。

最后,我们讨论了对等级制度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市民社会涌现,其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出质疑和挑战,呼唤民主和平等的声音不断扩大。

这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打下了基础。

第二课:欧洲殖民扩张与亚洲传教士本课我们学习了欧洲殖民扩张和亚洲传教士对亚非拉影响的历史事件。

首先,我们了解到欧洲殖民扩张的背景与原因。

欧洲国家为了争夺资源和市场,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

驱逐、灭绝和奴役当地居民成为殖民者的常见手段。

这些殖民地积累了大量财富,同时也遭受了极大的剥削与压迫。

其次,我们学习了亚洲传教士的影响。

亚洲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科技。

通过传播基督教信仰和西方文明,他们改变了亚洲各国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

然而,亚洲传教士的活动也引起了社会动荡和文化冲突。

随后,我们探讨了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

殖民地被经济和政治控制,资源被大规模掠夺,当地文化被摧毁和扭曲。

殖民主义的反抗运动逐渐兴起,亚非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独立。

最后,我们关注了亚洲传教士的影响局限性。

亚洲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也遭遇了许多阻碍和挑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1课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原因(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2、时间:1917年3月任务:推翻沙皇统治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二、十月革命1、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⑤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2、时间:1917年11月7日,3、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指挥部:斯莫尔尼宫)4、性质:社会主义革命5、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6、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7、启示: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8、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9、十月革命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总结:三、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理解)时间:1918—1920年措施:①加强红军建设;②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果: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P5小字(现象:无余粮、无私企、无市场)②作用:为战胜国内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济: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相联系)1、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2、时间与领导人:1921年,列宁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单元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挑战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背景•19世纪,中国面临了严峻的内外挑战,而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滞后与科技的沉寂,才是导致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根源。

•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其漫长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章外来列强入侵和中国反抗•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外资的大量注入,导致了中国社会政经的极度动荡,形成了中国内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下苟且生存的局面。

•在外族的侵略面前,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的反抗,其中最为著名的东方虎创立的洪门组织促进了中国反抗外族的形成。

第三章清廷内部改革和民间变革的探索•清廷内部改革总体上被视为无效,而民间变革的探索却逐渐展现出其实效。

民间会馆的兴起奠定了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基础;而思想的启蒙、女性的解放、新农村运动等民间倡导,逐渐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

第四章新帝国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20世纪,新帝国主义列强从东大西洋向太平洋进行扩张,中国成为他们扩张的必经之路。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剧社会的分裂。

•西方列强与日本在中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压迫。

同时,反对帝国主义的声音也日益响亮。

单元二:民族危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第一章计时百年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期,清政府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下分蛋糕、肆意掠夺,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民族危机愈加突显。

•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奇迹,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第二章民主革命与建立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次起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由中华民国成立而结束的清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三章革命与建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中国百年变革的两个里程碑,为中国解决了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难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共产党的诞生,共摇篮了 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2019年中考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部编版历史1-7课知识点总结(Word版)

2019年中考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部编版历史1-7课知识点总结(Word版)

19 年中考九下历史资料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9 世纪初)1.背景: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根本原因);②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的不满;③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拉丁美洲曾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

3.进程:(1)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2)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他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直至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最终结束。

4.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1.背景:19 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 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 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1.背景:①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②工商业发展缓慢;2.目标: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3.措施:(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2)军事: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3)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4)文化习俗: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4.影响:(1)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1861 年废除农奴制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目的:维护贵族地主利益,挽救统治危机;4.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5.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九下1、3、4课知识点

九下1、3、4课知识点

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一、十月革命的爆发(从P2题目空白处抄起)1、背景:“一战”加剧了俄国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概况:(1)时间:(2)地点:(3)领导者:(4)结果:(见P3划书)3、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4、意义:(P4想一想:十月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见课本P4第一段划书)在段后加上: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着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记到P4两幅宣传画两边空白处)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国内战争时期)(记到P4两幅宣传画两边空白处)(1)原因: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展开联合反扑(2)目的:为了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3)内容:(划P4页小注)(4)特点:排斥市场、货币关系,行政命令管理经济(5)作用:帮助苏维埃政权渡过了难关。

2、新经济政策(1921年)(记到P5上方空白处)(1)原因: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群众的不满。

(2)内容:(划P5小字第一段)(3)特点(“新”之所在):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4)意义(作用):(P5正文最后一段)①政治经济: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划书)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将这点补在上一句话后面)②理论上: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划书,标注清楚是理论方面的意义)(5)理解“退一步,进两步”(记在P5“每课一得”上方):“退一步”: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容忍、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进两步”:进第一步: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扭转经济崩溃的局面,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重新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进第二步: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最后公有制战胜私有制,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下历史《1—12课重点知识整合》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下历史《1—12课重点知识整合》

部编版:九下历史《1—12课重点知识整合》1、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其余地区基本上都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领导者:玻利瓦尔(北)、圣马丁(南),两人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纪念:“南美解放者杯” 足球赛和国家“玻利维亚”。

3、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年,英雄:章西女王。

4、彼得一世改革性质:地主阶级改革影响: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5、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

6、俄国1861年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内容: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B、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意义:①积极: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7、美国内战(又称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南方种植园经济;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或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或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8、导火线: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9、美国内战期间林肯颁布的文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1862年),直接作用: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长远影响:解放了劳动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0、评价林肯: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11、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先后扫除了哪些障碍?各有何作用?(1)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九年级下册1到22课笔记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九年级下册1到22课笔记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3、“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印度人民反抗的国家:英国。

★★★2、起义的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改革时间:18世纪初;★2、向西方学习;★★★改革的内容: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建立新式常备军;③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⑤发展教育;⑥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的影响: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位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简化版:改革让俄国成为强国,让俄国开始近代化,但也强化了农奴制。

)二、废除农奴制1、时间:1861年★★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可以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解放以后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4、改革的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也保留了残余。

★★★第3课,美国内战1、美国内战的背景:①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②在是否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上,南北双方针锋相对。

★★★2、内战爆发的导火索:林肯当选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3、内战爆发的时间:1861年(与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奴隶制同年);★★4、1862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

5、如何评价美国内战:①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人教版2024部编新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4部编新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4部编新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知识点总结引言九年级历史课程是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阶段。

本册书涵盖了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近现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本文将对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提供一个清晰的复习框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

第一章: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1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开始定居,形成了最初的村落和部落。

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使得人类能够生产更多的食物,从而支持更大的人口和更复杂的社会结构。

人类的演变:了解人类从猿人到智人的演变过程,掌握早期人类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组织。

文明的起源:认识到文明的起源与农业、定居生活的关系,探讨早期文明的特征。

1.2 古代四大文明古代四大文明分别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

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位于两河流域,发展出早期的城市国家,创造了楔形文字和法律体系。

古埃及文明:依赖尼罗河的灌溉农业,形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创造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中心,拥有先进的城市规划和排水系统。

古代中国文明:黄河流域的早期文化,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发展出文字和青铜器。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2.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是夏、商、周。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建立了部落联盟,形成了早期的王权。

商朝:以青铜器文化和甲骨文著称,商朝的政治制度较为成熟,宗教信仰也相对复杂。

周朝:周朝的封建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礼乐文化的兴起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社会动荡,思想活跃。

人教版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领导人:斯大林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背景:①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主要经过:
①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②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主要经过:
①1857年,“子弹涂油事件”,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
②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

3.意义:
①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
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及目的: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
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

3.改革者:彼得一世(或彼得大帝)
4.主要内容:
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社会生活: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影响
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弊: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 背景:①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在内外交困(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

2. 时间:1861年
3. 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4. 主要内容: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
时的地价。

5.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影响:
①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③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3课内战爆发
1.根本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双方关注的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1860年,共和国候选人林肯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

4.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5.转折: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结果:1865年,联邦军队攻下了里士满,不久南方军队投降。

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
避免了美国分裂。

7.战争的性质: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战争的意义: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评价林肯
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不愧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倒幕派在京都发动了“王政复古”政变,改年号为“明治”
2.领导者:明治天皇
3.目的:巩固明治天皇政府的统治,富国强兵。

4.主要措施:
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②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
③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④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5.性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历史作用:
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②但是,明治维新保留的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