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焊接头的构成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7
固体金属的表面结构
固体纯金属的表面结构:
在氧化膜之下是一层厚度 约为1-2μm厚的微晶组织,其 下层是1--10μm的变形层,这 一层则是由于金属在成形加工 (如压力加工)时所形成的晶 粒变形的结构。
a
18
固体金属的表面结构
合金表面结构更为复杂: 通常表面能较低的亲氧的组元在固
态情况下也会扩散并富集于表面,形成 复杂多元组成的表面膜。
l 同一时期,气焊以及接触电焊(电阻焊)的基本形式-点焊和滚焊也获得了研究和发展。
l 随着冶金、化工、电工、电子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 步,以电弧焊为代表的熔化焊接技术成为材料连接领 域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连接方法。
a
12
研究材料连接过程中界面行为的必要性
l 分析连接接头的形成机制
作为焊接概念下的接头形成过程,都是使材料被 连接部位原有的固体表面消失或为新的固—固相界面 取代的过程。分析界面在连接过程中的行为,则是探 求连接接头形成的物理本质的有效途径。
l 固相连接中最典型的方法当属扩散焊,扩散焊方法出 现于上个世纪中叶,这种方法在早期并未受到重视。
l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陶瓷、金属间化合物、 非晶态材料及单晶合金等新材料不断涌现,这些新材 料用传统的熔焊方法很难实现可靠连接。
l 作为固相连接方法之—的扩散连接技术,成为连接领 域新的研究热点,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仪表及 电子等工业领域,并逐步扩展到机械、化工及汽车制 造等行业。
a
8
焊接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5000年以前美索布达米亚时代
a
9
焊接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文献记载:
l 汉 班固 撰《汉书》:胡桐泪盲似眼泪也,可 以汗金银也,今工匠皆用之。(汗即焊)
l 宋 宋应星 撰《天工开物》:中华小钎用白铜 末,大钎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历岁弥久,终 不可坚。(小钎即钎焊,大钎为锻焊)
l 明 方以智 撰《物理小识》:焊药以硼砂合铜 为之,若以胡桐汁合银,坚如石。今玉石刀柄 之类焊药,加银一分其中,则永不脱。试以圆 盆口点焊药于其一隅,其药自走,周而环之, 亦一奇也。
a
10
焊接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l 固相连接技术的出现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现 代焊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意义上的固相焊接, 则还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产物。
aLeabharlann Baidu
7
焊接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考古发现:
l 5500年前用锡钎焊银摆设(古埃及) l 5000年前用锡钎焊铜钵的银把手(古埃及) l 5000年前用银钎料钎焊的管子(古埃及) l 4000年前用金钎料钎焊的护符盒(古埃及) l 公元前5世纪用锡铅钎料镶嵌皇冠上的珠宝
首饰等(中国)
l 公元79年被火山爆发埋没的庞贝城中有用锡 铅钎料钎焊的家用铅制水管(古罗马)
a
16
固体金属的表面结构
固体纯金属的表面结构:
次表层为3--4nm厚的氧化 膜层,常由氧化物的水合物、 氢氧化物和碱式碳酸盐等成分 组成。
l 致密氧化膜 呈低结晶态,能保 护基底金属免于进一步的氧化, 如γ-Al2O3、Cu2O(红色)等; l 疏松氧化膜 膜疏松多孔,不能 隔绝空气,避免氧化,如Fe2O3、CuO等。
a
14
钎料的润湿与铺展过程
l 固体金属的表面结构 l 润湿的分类 l Young 氏方程 l 润湿功、润湿角及表面张力间的关系 l 钎剂覆盖条件下熔融钎料与母材的界面
张力的变化
a
15
固体金属的表面结构
固体纯金属的表面结构:
最外层表面为0.2--0.3nm的 气体吸附层。随着金属性质的不 同,吸附气体的种类和厚度有一 定差别,一般主要吸附的是水蒸 气、氧、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 体。
l 阐明连接接头的形成原理
在材料连接过程中,会涉及到固—固、固—液、 固—气、液—液和液—气相界面,这些相界面的产生、 发展、转化和消失遵循着自然界的基本物理规律,因 而也反映着接头形成过程的物理本质。
l 保证提高连接质量
a
13
第一章 钎焊接头的形成过程
§1.1 钎料的润湿与铺展过程 §1.2 钎料的毛细填缝过程 §1.3 影响钎料润湿性的因素 §1.4 钎料润湿性的评定
钎焊 不熔化 有 外加 无 部分可拆卸 冶金结合
a
6
焊接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l 连接技术是伴随着材料的应用而产生的。 在人类还只能使用天然材料时,就产生 了捆绑、镶嵌、缝纫等连接技术。
l 当人类可以制造材料后,现代意义上的 连接技术就开始萌生了。
l 除机械方法以外,钎焊或许是最古老的 连接金属的技术。
材料连接过程中的界面行为
第一章钎焊接头的形成过程
a
1
绪论
l 材料连接的方法及其基本特征 l 焊接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l 研究材料连接过程中界面行为的必要性
a
2
材料连接的方法及其基本特征
l 连接技术已经出现了多种方法: 捆绑、镶嵌、焊接、铆接、粘接
l 连接过程中涉及到的能量类型: 光、电、声、化学、机械
随着存储期的延长,这层膜还会进 一步增厚。
a
19
固体金属的表面结构
l 在实际钎焊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母材表面都会 有一层前述的表面的结构。
l 焊接技术的主体内容:
应涵盖熔化焊接、钎接和固相焊接几部分。
a
4
材料连接的方法及其基本特征
a
5
材料连接的方法及其基本特征
三类焊接技术特征的对比
方法 熔化焊
母材 受热 熔化
填充 材料 有或无
热源 外加
压力 接头拆卸性 结合特征 无 不可拆卸 冶金结合
固相焊 不熔化 无 内部 有 不可拆卸 冶金结合 或外加
l 结合性质: 机械结合、化学结合和材质结合
l 焊接方法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过程最复杂 发展最迅速 应用最广泛
a
3
材料连接的方法及其基本特征
l 焊接技术: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种或异种)材料通过原子或 分子之间的结合和扩散造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
l 焊接与机械连接(如铆接)和粘接的差异:
被连接的材料不仅在宏观上建立了永久性的联系,而 且在微观上建立了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
a
11
焊接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l 电弧的发现为材料连接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和进 步,电弧作为一种可以使钢铁等高熔点材料熔化的能量 高度集中的热源,使得金属材料的熔化焊接成为可能。
l 在十九世纪末叶,熔化电极的和非熔化电极的、直接 作用电弧的和间接作用电弧的、手工的、半自动的和 自动的、无保护的电弧和保护气氛中的电弧焊都已被 提出和获得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