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

合集下载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25古代文化常识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25古代文化常识 含答案解析

练案25古代文化常识一、对点练1.(2021·全国甲卷)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2.(2021·全国乙卷)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答案1.B【解析】“出”是指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2.C【解析】C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故C错误。

3.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D项,“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错误,该项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

故选D。

4.D【解析】A项,“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XXX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

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B项,“XXX时始设太学”说法错误,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设于XXX五年;C项,“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说法错误,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故选D。

5.B【解析】B项,根据《荆轲刺秦王》中的“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和“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可知,“变徵”的声调悲凉,“羽”的声调激愤。

选项的解释正好相反。

故选B。

6.C【解析】C项,“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说法错误,“陛下”不是帝王的谦称,而是敬称。

故选C。

7.B【解析】A项,“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错。

“御史”是战国时的史官。

C项,“和XXX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一样”说法错误。

“二京”指长安和洛阳。

D项,“《后汉书》作者XXX,东汉人”说法错误。

XXX南朝宋。

故选B。

8.C【解析】C项,“博士和学士,在中国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学位名称”说法错误,学位名称是近现代才有这个意思的。

故选C。

高中语文(高考分类题库)专题24 文化常识(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高考分类题库)专题24 文化常识(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专题24 文化常识1 .(2016·天津卷·T4)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C.②④③①⑤D.②①③⑤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各句中涉及的年龄,然后对其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①中的“束发”指男子十五岁;②中的“豆蔻”指少女十三四岁;③中的“加冠”指男子二十岁;④中的“知命”即“知天命”,指五十岁;⑤中的“不惑”指四十岁。

故选D。

【知识拓展】古代表年龄的词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3.总角:古代未成年人把头发扎成的左右两个髻,借指幼年。

4.始龀:七八岁。

5.九龄:九岁。

6.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7.及笄:女子十五岁。

8.志学之年:十五岁。

9.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10.二八:十六岁。

11.加冠:男子二十岁。

12.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二十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13.而立:三十岁。

14.不惑:四十岁。

15.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五十岁。

16.花甲:六十岁。

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17.耳顺:六十岁。

18.古稀:七十岁。

19.耋:七八十岁。

20.耄:八九十岁。

21.米寿:八十八。

22.白寿:九十九岁,百少一为九十九。

23.期颐:百岁。

24.茶寿:一百零八岁。

2. (2016·江苏卷·T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解析】选B。

人教版高考文化常识单元 期末复习同步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考文化常识单元 期末复习同步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考文化常识单元期末复习同步练习试题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贾谊,东汉最富辞采的散文家、政论家,他开创了“史论”文学的先河。

所著的政论文《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B.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子弟。

C. 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D. 庠、序,都是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千支纪年法。

B. 《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 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D.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做。

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B.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分别选自编年史著作《左传》,国别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

C. 《战国策》是春秋时期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史记》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B.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东汉班固著《汉书》,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西晋陈寿著《三国志》,为二十四的前四史,皆为纪传体通史。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1--14套)汇总集(2017-03-27 09:57:52)转载▼分类:语文基础、语言运用、名句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一1、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教,是指、父、母、兄、弟、子五者之间的封建关系准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七出,是指封建社会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盗窃。

又叫“七去”、“七弃”。

C.三从四德,“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D.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

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2、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常,即“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五伦中君臣关系居于首位。

故叫“大伦”。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五行”,也指仁、义、礼、智、信。

B.三纲,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合称,是一套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

C.太庙,是天子的祖庙。

七庙,是历代诸候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

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诸候的代称。

D.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服丧一年。

功,指大功和小功。

大功是九个月,小功是五个月。

3、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丧服,旧时居丧时穿載的服饰。

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称作“五服”。

习惯上以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B.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

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一边为昭,一边为穆。

后来也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

C.考妣,旧时父亲称为“考”,母亲称为“妣”。

D.亲戚,在古代,只有儿女对父亲才可以称“亲”。

“戚”,表示亲戚关系时比“亲”疏远一些。

使用得也少一些。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试题(附答案)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试题(附答案)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试题(附答案)1.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qí)、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hōng),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也称“丁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不同。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自号的人,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好。

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常用词语。

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则常用“右迁”一词。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到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56道高中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56道高中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 《红楼梦》的作者是: A. 曹雪芹 B. 罗贯中 C. 吴承恩 D. 施耐庵答案: A. 曹雪芹2. 中国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电灯答案: D. 电灯3. 《史记》的作者是谁? A. 司马迁 B. 班固 C. 司马光 D. 左丘明答案: A. 司马迁4. 下列哪位是唐朝的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以上都是答案: D. 以上都是5.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答案: A. 秦始皇6. “三顾茅庐”讲的是谁的故事? A. 刘备和诸葛亮 B. 曹操和郭嘉 C. 孙权和周瑜 D. 关羽和张飞答案: A. 刘备和诸葛亮7. 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是: A. 北京 B. 西安 C. 洛阳 D. 南京答案: B. 西安8.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名是什么? A. 玄奘 B. 孙悟空 C. 猪八戒 D. 沙僧答案: A. 玄奘9. 《水浒传》中的“及时雨”是指: A. 李逵 B. 武松 C. 宋江 D. 林冲答案: C. 宋江10.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 武则天 B. 慈禧 C. 吕后 D. 芈月答案: A. 武则天1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 C. 德才兼备 D. 以上都是答案: D. 以上都是12.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A. 罗贯中 B. 施耐庵 C. 吴承恩 D. 曹雪芹答案: A. 罗贯中13.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天津条约》答案: A. 《南京条约》14. “五四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A. 1911年 B. 1919年 C. 1921年 D. 1927年答案: B. 1919年15. 辛亥革命爆发于哪一年? A. 1905年 B. 1911年 C. 1919年 D. 1927年答案: B. 1911年16. 《呐喊》是哪位作家的作品集? A. 鲁迅 B. 老舍 C. 巴金 D. 茅盾答案: A. 鲁迅17.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A. 爱国主义 B. 民主主义 C. 科学与民主 D. 革命精神答案: C. 科学与民主18. 中国的第一部字典是: A. 《康熙字典》 B. 《说文解字》 C. 《新华字典》 D. 《现代汉语词典》答案: B. 《说文解字》19.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A. 孙武 B. 孙膑 C. 吴起 D. 韩信答案: A. 孙武20.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哪个历史人物? A. 项羽 B. 刘邦 C. 曹操D. 刘备答案: A. 项羽21.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 A. 台湾岛 B. 海南岛 C. 崇明岛 D. 舟山岛答案: A. 台湾岛22. 中国的国花是: A. 牡丹 B. 梅花 C. 菊花 D. 荷花答案: A. 牡丹23. 中国的第一大河是哪条河? A. 长江 B. 黄河 C. 黑龙江 D. 珠江答案: A. 长江24. “风声鹤唳”形容的是什么情境? A. 安静祥和 B. 惊慌失措 C. 欢乐愉快 D. 愤怒激动答案: B. 惊慌失措25. 中国的国石是: A. 玉 B. 钻石 C. 翡翠 D. 珍珠答案: A. 玉26. “鸿门宴”发生在什么时期?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答案: C. 西汉27. 《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A. 神话传说集 B. 地理志书 C. 历史书 D. 医学著作答案: A. 神话传说集28.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 A. 李时珍 B. 华佗 C. 扁鹊 D. 孙思邈答案: A. 李时珍29. “指鹿为马”的典故与谁有关? A. 赵高 B. 李斯 C. 陈胜 D. 吴广答案: A. 赵高30.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 A. 司马迁 B. 司马光 C. 班固 D. 陈寿答案: B. 司马光31. “卧薪尝胆”讲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故事? A. 项羽 B. 勾践 C. 夫差D. 阖闾答案: B. 勾践32.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答案: A. 甲骨文33.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庄子答案: B. 老子34. “焚书坑儒”发生在什么时期?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D. 汉朝答案: C. 秦朝35. “孟母三迁”讲述了哪位名人的母亲?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答案: B. 孟子36. “纸上谈兵”讲的是谁的故事? A. 廉颇 B. 李牧 C. 赵括 D. 白起答案: C. 赵括37.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A. 李时珍 B. 沈括 C. 宋应星 D. 徐霞客答案: C. 宋应星38.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 A. 蒲松龄 B. 李汝珍 C. 吴敬梓 D. 冯梦龙答案: A. 蒲松龄39. 《醒世恒言》的作者是: A. 冯梦龙 B. 凌濛初 C. 罗贯中 D. 吴承恩答案: A. 冯梦龙40. “程门立雪”讲的是哪位学生尊敬老师的故事? A. 孔子和颜回 B. 孟子和万章 C. 杨时和游酢 D. 曾参和孔子答案: C. 杨时和游酢41. “完璧归赵”讲的是谁的故事? A. 蔺相如 B. 李牧 C. 廉颇 D. 信陵君答案: A. 蔺相如42. 《兰亭序》的作者是: A. 王羲之 B. 王献之 C. 欧阳询 D. 柳公权答案: A. 王羲之43. “东床快婿”指的是谁? A. 谢安 B. 王羲之 C. 李白 D. 杜甫答案: B. 王羲之44. “负荆请罪”讲的是谁的故事? A. 李牧 B. 李广 C. 廉颇 D. 蔺相如答案: D. 蔺相如45. “入木三分”最初是用来形容谁的书法?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欧阳询 D. 柳公权答案: A. 王羲之46. “四面楚歌”讲的是谁的故事? A. 项羽 B. 刘邦 C. 韩信 D. 彭越答案: A. 项羽47. “闻鸡起舞”讲的是谁的故事? A. 祖逖 B. 刘琨 C. 李广 D. 李陵答案: A,B(祖逖和刘琨)48. “约法三章”是谁提出的? A. 李斯 B. 萧何 C. 刘邦 D. 项羽答案: C. 刘邦49. “三顾茅庐”讲的是谁的故事? A. 刘备和诸葛亮 B. 曹操和郭嘉 C. 孙权和周瑜 D. 刘邦和张良答案: A. 刘备和诸葛亮50. “图穷匕见”讲的是谁的故事? A. 李牧 B. 李广 C. 李斯 D. 李逵答案: C. 李斯51. “背水一战”讲的是谁的故事? A. 李牧 B. 李广 C. 李陵 D. 李左车答案: D. 李左车52. “乐不思蜀”讲的是谁的故事? A. 刘禅 B. 刘备 C. 曹操 D. 孙权答案: A. 刘禅53.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 A. 王勃 B. 骆宾王 C. 卢照邻 D. 杨炯答案: A. 王勃54. “画龙点睛”最初是用来形容谁的绘画技艺? A. 顾恺之 B. 曹不兴 C. 吴道子 D. 李公麟答案: B, 曹不兴55. “江郎才尽”中的“江郎”指的是谁? A. 江淹 B. 江总 C. 江统 D. 江晖答案: A. 江淹56. “七擒七纵”讲的是谁的故事? A. 李牧 B. 李广 C. 诸葛亮 D. 司马懿答案: C,D(诸葛亮和孟获)。

人教版高考文化常识单元测试题试题

人教版高考文化常识单元测试题试题

人教版高考文化常识单元测试题试题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文句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羽化:道教称飞升成仙B.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朕:古代皇帝的自称C.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农历十五。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古代学校名称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边城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这一天全家出门上山插茱萸、到河边看划船。

B.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五湖”指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和鉴湖。

C. “才高八斗”形容书读的多。

谢眺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D.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后“九州”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课文《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都选自《左传》。

C. 《汉书》是东汉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历史。

《苏武牧羊》选自《汉书》。

D. 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两种特质的文体。

它允许采用除虚构以外的其他文学艺术手法,允许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心的结构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

《包身工》《王选的选择》都属于报告文学。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史记》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B.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东汉班固著《汉书》,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西晋陈寿著《三国志》,为二十四的前四史,皆为纪传体通史。

人教版高中语文 文化常识 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 文化常识 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化常识习题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

B. “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制度。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 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D. “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皇子读书,为其讲学,供其顾问。

2.下列对文化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角,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代指少年时代。

表年龄称谓的还有“豆蔻、弱冠、而立、黄发、垂髫、耄耋、期颐、古稀、花甲”等。

B.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这几句中都有表示古代时辰称谓的词语,它们的时辰分别为:“五更”是1-3点,鸡鸣”为3-5点,黄昏是17-19点,“人定”是21-23点。

C.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

“六合”指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

在文中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

D.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下九”是中国古代的习俗,都指农历。

七夕妇女乞巧,汉代每月十九妇女欢聚。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风”“雅”“ 颂”“ 赋”“ 比”“ 兴”,合称《诗经》“六义”。

B. 《离骚》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也是第一部杰出的抒情长诗。

屈原在这首诗中反复抒发了自己要求革新的政治抱负,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关怀,愤怒地揭露了楚国最高统治者的自私、昏庸和腐朽。

C. 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全诗长达1700余字,可谓古诗中的鸿篇巨制。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

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

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充仪文(礼仪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

D.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社会专有。

2.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书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就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天子射上林中: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B.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C.除,一般指免去旧职且不授予新职。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D.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号,又称别号、表号。

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精编练习77题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精编练习77题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精编练习77题古代文化常识是近来年考查的重点,而语文课本中有不少需要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

这77道选择题,是对高中语文必修1-5文化常识的检测,练一练有助于掌握。

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C.子:古代对长辈的尊称。

D.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是执行法律与裁决的官吏。

B.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B.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

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B.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C.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40题(含详解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40题(含详解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1.下列关于《诗经》的相关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后始称《诗经》。

B.《诗经》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C.《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按音乐及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各地民歌。

“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

“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D.《诗经》的赋、比、兴、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风格文学创作的源头。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与杜甫齐名,杜甫曾夸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杜甫读罢李白的《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登高》被称为“七言律诗第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 “望帝托心” “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等典故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

成语“五音不全”就是嘲讽唱歌时走音、跑调的人。

B.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现在这些州名大多存在,但地域多有改变。

C.汉朝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加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共为四十郡。

郡是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区域名。

D.周朝实行封建制,所谓“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到了汉朝,“国”也存在,是诸侯王的封地,大小相当于“郡”,所以“郡国”并称。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轲:不是车子的组成部分,而是阻止车轮移动的一块木头。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50题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50题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50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正确答案)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答案解析:【解析】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正确答案)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答案解析: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C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正确答案)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答案解析: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训练50题(一)答案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训练50题(一)答案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训练50题(一)答案1.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5.(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6.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7.C(“除”,任命官职。

)8.答案C。

“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

9.D 宋代,除世袭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

10.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1.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12.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13.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

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14.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15.答案:C “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16.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17.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蹈袭,沿用之意18.C 【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

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19.答案A “左迁”必是降职。

20.【答案】D。

【解析】皇帝的庙号。

21.C【解析】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22.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23.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和解析)

语文试题 第1页(共54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54页)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

B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C .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表出任官职。

D .晦朔,月亮的盈缺。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晋侯、秦伯围郑”和“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侯”均指侯爵。

B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音悲凉。

C .古代在人的称谓上,有尊称,如君、公、仆、足下、陛下等;有谦称,如寡人;有贱称,如“竖子”。

D .旧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列。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就是幺叔或幺爸。

3.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少年时代。

B .六合指古代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天干地支(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 寅日)都要相适合。

C .人定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21时到23时。

D .青衿是周代读书 人的服装。

衿,古式的衣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 .古代君王、尊亲为显示威严,规定说话和、行文时避免直呼或直写其名,应代以它字。

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写作时改“民”为“人”,如《阿房宫赋》中的“剽掠其人”。

B .《滕王阁序》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

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高中语文2023高考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词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 “秦伯”皆是用爵称。

C. 四书为儒家经典,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春秋》合为四书。

D.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盲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

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C.按剑而跽,握着剑,挺直身子。

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D.冠者,成年人。

古代女子和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童子。

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讳饰说法的一组是( )①慈父见背②舅夺母志③猥以微贱④愿乞终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 “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 “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无论男女,都在二十岁时取字,字和名在意义上有联系。

B.名、字与号: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

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C. 谥,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欧阳修谥号“文忠”,陶渊明被私谥“靖节征士”。

D.斋名,指用书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我国历代名流雅士大都建有自己的书斋,并为之起名为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

如“项脊轩”即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不聪明。

如“愚以为……”,就是“我认为”的意思。

B. 鄙,见识肤浅,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如“鄙人才疏学浅”。

C. 卑,出身低下,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如“卑职知罪”D.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实际上就是承认对方地位比自己高。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孤家(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B.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词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末将、小吏、哀家、足下等。

C.古代读书人自谦小生、晚生、晚学、晚辈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D.古代读书人常称自己为不才、不佞、不肖,也表示自谦,说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B.“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古代女子对别人说话时,往往自称妾、臣妾、贱妾、奴婢、拙荆等。

D.中国人含蓄内敛,出家之人亦不例外。

老和尚自称“老衲”,尼姑自称“贫尼”,道士自称“贫道”。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民或官吏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殿下等。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50题)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50题)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50题)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50题)1.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

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

B."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有"领'"兼'"摄'。

C.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

D."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君子'就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C项,"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错误,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祭酒。

教授是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的学官。

故选C。

2.下列选项对句子中所含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指农历七月初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90道高中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90道高中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哪一个?答案:秦朝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3. 被誉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谁?答案:李白4.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答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5. 《史记》的作者是谁?答案:司马迁6.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第一名称为?答案:状元7. “三顾茅庐”的故事涉及的历史人物是?答案:刘备和诸葛亮8.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答案:吴承恩9. 被称为“医圣”的古代医学家是谁?答案:张仲景10.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答案:牡丹11.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答案:仁12.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谁主持修建的?答案:李冰父子13. 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谁?答案:王羲之14. “黄巾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答案:东汉15.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答案:《南京条约》16.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事件是什么?答案:“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7.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哪一年?答案:1921年18. 中国的首都是哪座城市?答案:北京19.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哪个?答案:台湾岛20.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哪条?答案:长江21. 被誉为“东方之珠”的城市是哪里?答案:香港22.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答案:《义勇军进行曲》23.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答案:赏月、吃月饼24.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答案:武则天25.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沉鱼落雁形容的是?答案:西施26.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答案:罗贯中27.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是现在的哪座城市?答案:西安(古称长安)28.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孟子的代表作是什么?答案:《孟子》29. 被誉为“画圣”的古代画家是谁?答案:吴道子30. “五四运动”发生的年份是哪一年?答案:1919年31. 中国的国石是什么?答案:寿山石32. 中国的传统戏曲中,京剧被称为什么?答案:国粹33. 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答案:东汉末年34. 中国的第一大岛是哪个?答案:台湾岛35. 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老子的代表作是什么?答案:《道德经》36.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答案:屈原37. 中国古代的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案:圆周率的计算38. 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答案:唐太宗李世民39. 中国的国球是什么运动?答案:乒乓球40. 中国的传统音乐五声音阶包括哪些音?答案:宫、商、角、徵、羽41. 中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什么?答案:《资治通鉴》42. 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中,哪种屋顶最为常见?答案:歇山顶43. 中国古代的著名数学家华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答案:外科手术和麻醉药的使用44.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答案:扫墓、踏青45. 中国古代的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代表作是什么?答案:《资治通鉴》46. 中国的传统乐器二胡起源于哪个朝代?答案:唐朝47. 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杜甫的别称是什么?答案:诗圣48. 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答案:赏灯、吃汤圆49. 中国古代的著名军事家孙武的代表作是什么?答案:《孙子兵法》50. 中国的传统绘画技法中,工笔和写意分别指什么?答案:工笔指细致入微的描绘,写意指追求意境和神似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1--14套)汇总集(2017-03-27 09:57:52)转载▼分类:语文基础、语言运用、名句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一1、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教,是指、父、母、兄、弟、子五者之间的封建关系准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七出,是指封建社会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盗窃。

又叫“七去”、“七弃”。

C.三从四德,“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D.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

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2、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常,即“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五伦中君臣关系居于首位。

故叫“大伦”。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五行”,也指仁、义、礼、智、信。

B.三纲,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合称,是一套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

C.太庙,是天子的祖庙。

七庙,是历代诸候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

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诸候的代称。

D.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服丧一年。

功,指大功和小功。

大功是九个月,小功是五个月。

3、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丧服,旧时居丧时穿載的服饰。

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称作“五服”。

习惯上以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B.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

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一边为昭,一边为穆。

后来也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

C.考妣,旧时父亲称为“考”,母亲称为“妣”。

D.亲戚,在古代,只有儿女对父亲才可以称“亲”。

“戚”,表示亲戚关系时比“亲”疏远一些。

使用得也少一些。

汉代以后,“亲戚”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性亲戚,有时也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

4、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

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袭,诸候的君位也如此。

B.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不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小妾所生的庶子。

C.宗子,指嫡长子。

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也是一宗之主,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D.宗法,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二1、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辅,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因为是管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故合称“三辅”。

两都,指汉代长安、洛阳。

又叫“两京”。

B.三都,东汉的三都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

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和京都长安。

C.北京,旧称燕京、大都、北平。

武汉,又称夏口、江夏、吴郡。

苏州,又称姑苏、吴郡。

D.扬州,又称广陵、淮上、江都、维扬。

开封,又称京口。

镇江,又称东京。

2.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岱,指泰山。

函,指函谷关。

崤,指崤山。

河,指黄河。

江,指长江。

B.县,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路,是地方基层行政区域。

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

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

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C.郡,行政区域。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D.八州与八荒,泛指中国。

九州,在古代也指天下。

将天下分为九州,即冀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九州,也泛指中国。

3.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的文集《白氏长庆集》,是用籍贯来命名的,他是长庆人。

B.王维的文集《王右丞集》,是用“官职”命名的,当时他官至尚书右丞。

C.李白的文集《李太白全集》是用他的“字”命名的,他的字为“太白”。

D.归有光的文集《震川集》是用他的“名号”命名的,他的号是“震川”。

4.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稼轩长短句》是用辛弃疾的号来命名的,他的谥号是“稼轩”。

B.《聊斋志异》是用蒲松齡的“书斋”名来来命名的,他的书斋叫“聊斋”。

C.《枊河东集》是用柳宗元的家乡的地名来命名的,他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枊河东。

D.《樊川文集》是按作者的家乡“樊川”这个地名来命名的。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三1、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

“尊号”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尊号起于唐代。

朝廷官员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

C.改元,新皇帝继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2.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B.谥号,分为三类。

一是表扬性的,如”经天纬地”的人,就给谥号为“文”,“布义行刚”的人,就给谥号为“景”等。

二是批判性的,比如给那些“杀戳无辜”的人,给他的谥号就用“厉”。

三是表同情的。

如“恭仁短折”的人,就给谥号“哀”。

C.古代对人的称谓,有谦称、敬称、平称、贱称等。

如平民就自称“孤”,臣子自称自己为”臣”,女子自称“妾”、这都是谦称。

D.敬称,称君王为“陛下”;对已死的皇帝,就敬称他的庙号;称师长,敬称为“夫子”;称朋友、尊长,就称他为“公”。

3.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称谓上,如把蒲松齡称为“聊斋先生”,是用他的书斋名来称呼的。

把杜甫称为“杜工部”,是用他的官职名来称呼他的。

B.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左除、左降、左迁都指降职。

摄,指暂代官职。

C.请老,告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视事,指任职。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权,暂代官职。

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喩人生活条件变好了,穿上了好衣服。

4.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

中国,指中原地区。

B.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C.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D.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四)1、下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礼,指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B.笄礼,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的礼仪。

合卺,指结婚。

姬,原是古代显性。

如周王族姓姬。

C.媵,指古代诸候的女儿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

青庐,用青布搭成的棚,古代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D.文定,常代称订婚。

朝,周代各国的诸候,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周天子,叫“朝”。

觐,古代天子朝见诸候称觐。

诸候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聘,天子派卿大夫见诸候叫“聘”。

诸候的国君即位,强大的诸候来贺见,也叫聘。

B.相互来往朝聘,也有一定名称。

此国往彼国的聘叫“如”。

由本国到别国去,叫如,由别国到本国来叫朝聘。

C.免胄:胄,就是盔。

按古代的礼法,诸候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D.祖,古代饯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祖先,引申为在半路上设宴送别。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表示虔诚。

B、衅钟、衅鼓,用牲血涂器祭祀。

古时新钟铸成,必杀牲口取血涂在自己身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衅钟。

C、社稷,古代帝王、诸候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

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D、古代祭祀把宰的牛、羊、猪等牲畜叫作“牺牲”。

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叫“牲”。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作一头。

B、少牢,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

C、崩,本指山倒塌。

古时用来比喩帝王的死。

D、薨,春秋战国诸候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院试,是各省学政来主考的。

参加考试的叫童生(儒生)。

考上了叫生员(秀才)。

三年之内举行两次。

考中第一名叫“案首”。

B、乡试(秋闱),是由中央政府派官员主考的。

参加考试的是生员及监生。

考中的叫举人。

考中第一名的叫“解员”。

C、会试(春闱),是由钦差大臣来主考的。

参加考试的是举人。

考中的叫贡士。

考上第一名叫榜眼。

D、殿试,是由皇帝来主考的。

参加考试的是进士。

考中第一名的叫状元。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五)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

拜礼中,礼节最重的稽首。

B、揖,古代作揖与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

万福,旧时男人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后来用“万福”作为行礼的代称。

C、执手,表示亲昵的行礼的方式,和现在的握手相似。

郊迎,到郊外等候迎接,以表敬重。

D、寿,以酒或物向别人祝福。

趋,臣见君时的礼节。

小步快走,表示代恭敬。

2、下面的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宾,也称“九仪”。

在古代外交上一种一般性的礼仪,由九名傧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B、百姓,奴隶社会支贵族的总称。

贵族有姓,平民无姓,这种状况在春秋战国时代仍然存在。

到了汉代,百姓也才有了姓。

百姓,才随之指称一般平民了。

C、布衣,即平民。

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

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

D、臣,最初指男性奴仆,跟女性的“妾”相对。

后来成为君主时代宫吏和百姓的统称。

3、A、黎民,即“平民”之意。

也称“錅庶”“黎元”等。

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

卿大夫下面是士,这种“士”通常担任卿大夫统治区域(即家)的家臣。

C、黔首,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贱称。

黔,黑色。

犹如黑头。

D、庶人,也叫“庶民”。

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与奴隶一样。

4、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这里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B、“宣德年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这里用的是“帝王年号纪年法”。

C、“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