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情感的融合和灵性的感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情感的融合和灵性的感悟

语文是一门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激发灵性的科学。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文质兼美、情趣盎然,孩子们爱读。他们每每拿到新书便迫不及待地一篇接着一篇地想一口气读完。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许多的时候往往把鲜活生动的语言文字变成僵死无味的东西:老师分析不断,提问不止;学生被动应付,乏味厌倦。语文教学黯然无光,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现代教育呼唤充满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活力的学生。语文教学追求情感的融合和灵性的感悟。

一、以情感人,理在其中

1、助形象激发“情”。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说的是写文章的心理过程。阅读教学呢,则应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披文”就是指读讲去。教师只是在学生不易看出来的要紧处,关键处,精彩处适当点拨讲解。“入情”则是悟其意,悟其情。

“入情”需要借助形象。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如果教学缺乏形象,缺少情感纽带的连接,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志的发展。语文教学只有具备了鲜明的形象性,学生才能感受真切,才能“入境”,才能引起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关注,才能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能激起学生丰富情感的文章。我们可以利用一首《长征》歌,让学生体会红军的豪迈气概;利用一幅壮美的草原图让学生领略草原的一碧千里;让学生扮演凶恶的大灰狼、勤劳的小蜜蜂,去认识人间真善、善、美······这些具体生动的形象,为儿童理解语言做好认识上的准备,而且是笼罩着情感色彩的认识和准备。在进入情感后,儿童作为审美主体,通过感官与心智去感受,用心灵去体验······在形象的感染中,他们感受到作品赋予的美,一种轻柔的美,一种壮阔的美,一种崇高的美······

2、多朗读悟其“情

中央科教所张田若先生说:“语文讲得多,分析得多是国际通病。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训练任何一种语文能力都离不开“读”。朗读是最重要的,经常进行朗读训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事实上,学生能流利的、有感情的把课文读出来,就证明他们脑海里再现出文字所表达的客观事物,已经体会出文中思想感情了。叶圣陶先生说:“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能深切地悟出课文的思想感情也就是领会了它的思想感情。”小学课本中,祖国山河的壮美,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含义深刻的道理······都可以通过朗读去领悟和体会。

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太强调理性的说教了。《蒲公英》这篇童话情趣盎然,学生学到最后只记住了老师灌输的道理。孩子们乐于接受的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形象趣味的东西。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情趣吧!

二、放飞想象,启发创造。

想象好比阅读中的一双翅膀,把学生带入广远的意境中。在这样的意境中学生可以飞向蓝天,越过崇山峻岭,跨越历史长河,飞到课文中描写的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如此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今昔以至未来······没有想象的教学活动,必然是没有情趣的,也必然是没有创造的。

《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被人们称为“秋思之祖”。其耐人寻味的意境根本不能靠教师的“讲”来体会。如果我们的教学课堂中不断的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获得的只是枯燥无味的诗句的解释,元曲的意境美就荡然无存。古诗文特有的意境美怎样去领悟?靠想象!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们是导演,要把这首元曲中描绘的画面拍成一组电影镜头,你会向大家展示哪些画面?”当凄凉空旷的音乐响起,学生充满感情地读着这首元曲,他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幅具体的画面:夕阳西下,在一条凄凉的古道上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迎着瑟瑟的秋风,慢慢地往前走,显得那么孤独。

路旁,有一棵缠满了枯藤的老树,乌鸦就要回巢了。古道的另一边,有一条小河,河水潺潺,河面上横跨着一座小桥,河岸边住着一户人家。当学生已经能想象出元曲中描绘的画面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作品之外的更为丰富的画面。如:“作者走在这条路上会听到什么?”“河对岸那户人家在干什么?”学生说:“作者听到乌鸦呱呱地叫,好像迫不及待要回家。”“河对岸那户人家可能在吃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有说有笑。这个人看到了更觉得孤独,伤心极了。”至此学生对于画面中人物的忧愁、伤感、孤独已经体会得很透彻了。教者并不是到此为止,而是把学生引向更深远的意境空间:“你们是导演,会以什么样的画面结束?”学生读“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话,灵感顿悟:“这个人牵着一匹马,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这是创造者的火花,这是灵性的展示!在这样一个想象的过程中,学生与远古的诗人在心灵上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他们所获得的是比词语、句子的解释丰富得多,深刻得多的内涵。

三、走近自然,启迪智慧。

周围世界是一个相对的空间,一个由大自然与社会生活构成的光怪陆离的天地。其中,大自然以它特有的丰姿,无与伦比的美得,成为对儿童特别有魅力的场景。教师应带领学生共同亲近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感受大自然的奇特变化,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奥秘。学习《春天来了》,

我带领学生来到公园里,来到田野里寻找春天,看小草偷偷地钻出小脑袋,柳枝上悄悄地冒出了嫩芽,河里的鸭子欢快地“春游”······孩子们的身心是那么愉悦。学习《火烧云》,我让学生观察傍晚天边那绚丽的云彩变化出种种神奇的图画,孩子们是那么兴奋。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孩子们眼睛里流露的是充满灵气的神采,周身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气息。活泼、健康、快乐的学生给课堂带来生气,带来欢乐。儿童学习的兴趣,审美的兴趣,认识的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

周围世界的某一场景,虽然只是广阔天地的一隅,但此物与彼物,甲现象与乙现象的变化,以及因与果的相互关系,都可以激起学生的思考。面对具体情景感觉真切,思维就有了材料,推理也就容易找到依据。这对学龄期儿童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发展更为合适。比如:在寻找春天的过程中,学生亲眼看到了千姿百态的鲜花,有的同学说:“我喜欢桃花,桃花开得那么艳,多么像小朋友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呀!”有的同学说:“我喜欢油菜花,油菜花不但漂亮而且还可以榨油供人们食用。”有的说:“我喜欢小野花,因为它们一群群、一簇簇的把大地点缀得更美了。”在观察中,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都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想象丰富,思维开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