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水验证记录

合集下载

矿泉水中二氧化碳滴定法的方法验证报告

矿泉水中二氧化碳滴定法的方法验证报告

矿泉水中二氧化碳滴定法的方法验证报告矿泉水中二氧化碳滴定法的方法验证报告引言:矿泉水是一种受欢迎的饮用水,其质量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一个关键指标是二氧化碳含量,因为它对水的口感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本文旨在验证矿泉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滴定法进行分析。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矿泉水样品- 0.1 mol/L 盐酸溶液- 酚酞指示剂- 精密滴定管- 温度计- 250 mL 锥形瓶- 均质器2. 实验步骤:a. 准备样品:将矿泉水样品倒入250 mL 锥形瓶中,用均质器进行充分搅拌,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

b. 滴定操作:取一定数量的矿泉水样品,加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

c. 滴定反应:用0.1 mol/L 盐酸溶液滴定样品,直到出现颜色变化,从红色转变为无色。

记录所需盐酸溶液的用量。

d. 重复实验:至少重复3次以上的滴定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e. 温度修正:由于温度会影响二氧化碳溶解度,使用温度计测量样品的温度,并根据标准表修正结果。

结果分析:1. 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得出平均滴定用量,并计算出二氧化碳含量。

2. 根据所使用的盐酸溶液的浓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二氧化碳的摩尔浓度。

3. 考虑到温度的影响,使用温度修正公式计算出准确的二氧化碳含量。

结论:通过滴定法分析矿泉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以得出准确的结果。

然而,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并进行温度修正。

此方法可用于验证矿泉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可用于质量控制和监测。

分析实验室用水检测记录

分析实验室用水检测记录
KANGGU
水样名称 取样日期 1.取样: 2.检测项目 3.检测条款 4.检测方法 5.标准要求 6.检测结果
7.单项结论 检验人/日期:
分析实验室用水检测记录
嘉兴康谷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蒸馏水
检测依据
H值(25℃) 7.1
检测日期 L 电导率(25℃),mS/m
PH1= PH2= PH =
5.0~7.5
G1= G2= G=
≤0.50
<0.4 平行样1结果: 平行样2结果:
m1= m2= m=
≤2.0
复核人/日期:
生效日期:2016年05月18日
7.2
可氧化物质 7.3
蒸发残渣(mg/L) 7.4
取200mL水样于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硫酸溶
将PH计插入100mL水样中测 取400mL水样于烧杯中,插 液和高锰酸钾溶液,混匀。盖上表面皿加热煮

入电导池后进行测量。 沸5分钟,观察溶液颜色:溶液粉红色不得消
失,即表明可氧化物<0.4
取500mL水样分若干次加入蒸发皿中蒸发,待蒸 到约50mL时转移自干燥恒重的蒸发皿中,并用5 ~10mL水样分2~3次冲洗,蒸干,恒重后称重 。

滴水试验实验报告

滴水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人们对水资源节约保护的意识,我们开展了滴水试验实验,通过实验了解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进而倡导节约用水。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水龙头滴水的流量和速度;2. 推算一定时间内水龙头滴水的体积;3. 分析水龙头滴水对水资源浪费的影响;4. 倡导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三、实验材料1. 水龙头;2. 矿泉水瓶;3. 计时器;4. 量杯;5. 计算器;6. 笔和纸。

四、实验方法1. 将矿泉水瓶放在水龙头下,确保水龙头完全打开;2. 使用计时器,记录水龙头连续滴水的时长;3. 观察并记录矿泉水瓶内水位上升的高度;4. 根据矿泉水瓶的容积和水位上升高度,计算滴水的体积;5.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确保水龙头、矿泉水瓶、计时器等物品完好;2. 将矿泉水瓶放在水龙头下,确保水龙头完全打开;3. 使用计时器,记录水龙头连续滴水的时长,如5分钟;4. 观察并记录矿泉水瓶内水位上升的高度,如5厘米;5. 根据矿泉水瓶的容积(例如500ml)和水位上升高度(例如5厘米),计算滴水的体积,即500ml × 5cm = 2500ml;6. 重复实验3-5次,记录每次的滴水量;7. 计算平均滴水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第一次实验:滴水量为2400ml;第二次实验:滴水量为2500ml;第三次实验:滴水量为2600ml;平均滴水量:2500ml。

2. 分析:通过实验可知,水龙头在5分钟内滴水的平均体积为2500ml。

假设水龙头连续滴水24小时,则一年内水龙头滴水的总体积约为2500ml × 24 × 365 = 21900000ml,约合21.9吨。

3. 结论:水龙头滴水对水资源浪费的影响不容忽视。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共同为保护水资源贡献力量。

厨房卫生间蓄水试验记录

厨房卫生间蓄水试验记录

厨房卫生间蓄水试验记录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检验厨房卫生间蓄水系统的性能,包括蓄水量、排水速度以及防水效果等方面。

通过此试验,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使用和改进提供依据。

试验设备:-厨房卫生间蓄水系统(包括水箱、排水管道、阀门等)-定量的水源(水桶或水管)-计时器-测量工具(尺子、量杯等)试验过程:1.准备工作:-检查蓄水系统的所有组件是否完好无损,如有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确保蓄水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有足够的水源。

-将测量工具进行校准,确保准确度。

2.安装试验装置:-将水桶或水管连接到蓄水系统的进水口,并确保连接紧密。

-打开系统的进水阀门,缓慢注入水源,直至系统蓄满水为止。

-关闭进水阀门,使系统进入待机状态。

3.测量蓄水容量:-使用尺子或量杯等测量工具,准确测量系统蓄水箱的容量,并记录下来。

4.排水试验:-打开蓄水系统排水阀门,开始进行排水试验。

-使用计时器记录系统完全排空所需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同时观察排水速度和阀门的工作情况。

5.水箱稳定性试验:-在蓄水系统排空后,保持系统处于待机状态。

-观察水箱是否存在漏水、渗水等问题。

-检查阀门是否正常关闭,是否有异常声响。

6.防水效果评估:-检查水箱、排水管道以及相关连接点的防水效果。

-使用浸水法,将部分关键连接点浸泡在水中,观察是否出现漏水现象。

试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际试验记录、测量数据以及观察结果,对厨房卫生间蓄水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1.蓄水量:-记录蓄水系统的容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如果蓄水量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说明系统满足使用需求。

-如果蓄水量低于设计要求,可能需要调整或更换组件以提高系统性能。

2.排水速度:-根据排水试验的记录,计算系统的排水速度(单位时间内排水量)。

-如果排水速度满足使用需求,说明系统性能良好。

-如果排水速度过慢,可能需要检查排水管道是否有堵塞或阀门是否正常开启。

3.系统稳定性:-观察系统是否存在漏水、渗水等问题。

生活饮用水-pH的测定-方法验证报告

生活饮用水-pH的测定-方法验证报告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PH 玻璃电极法GB/T 5750.4-2006 5.1验证报告1、目的通过对实验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的能力确认,验证实验室均已达到各种要求,具备开展此实验的能力。

2、方法简介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

仪器上有温度差异补偿装置,在仪器上直接读取PH值。

3、仪器设备及药品验证情况3.1使用仪器设备:离子计、PH电极、塑料烧杯、容量瓶250ml、移液管10ml。

3.2设备验证情况设备验收合格。

4、环境条件验证情况4.1本方法对环境无特殊要求。

5、人员能力验证5.1该项目人员配备情况有二名以上符合条件的实验人员。

5.2人员培训及考核情况通过培训,考核合格,相关记录见人员技术档案。

6、标准物质及试剂验证情况6.1方法所需标准(物质)溶液及试剂情况6.1表6.2配备情况6.2表7、方法验证情况7.1方法要求7.11精密度:本方法无特殊要求。

7.12准确度:标准物质批号为202180,真值为7.34±0.08。

7.2目前该项目本实验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实际水平。

7.21精密度测定统一样品的PH表7.21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0.002,合格。

7.22准确度取有证标准物质。

批号为202180,其真值为7.34±0.08。

7.22表8、结论仪器设备验证合格、环境条件验证合格、人员能力验证合格、试剂验证合格、方法验证合格,即设备、环境、人员、物料均符合实验方法要求,实验室具备开展此项目的条件。

9、附件(记录)编制批准日期日期。

实验室用水质量记录表(优.选)

实验室用水质量记录表(优.选)
≤5.0
≤0.4
≤2.0
试验依据: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pH计编号:
电导率仪编号:
电子天平编号:
纯水用途
检验依据
检验环境条件
℃%RH
检验日期
检验项目、数据和结果
项目
检验记录
检验结果
1外观
无色透明液体(是□、否□)
满足□;不满足□
2 pH值
一级□;二级□;三级□
3电导率
实验室用水水质测量记录表
记录编号:纯水机编号:
日期
pH(25℃)
(无量纲)
电导率(25℃)
(μS/cm)
可氧化物质含量(以O计)
(mg/L)
蒸发残渣(105℃±2℃)含量
(mg/L)
是否满足三级用水要求
检测人员
测量值
达标值(三级)
测量值
达标值(三级)
测量值
达标值(三级)
测量值
达标值(三级)
5.0~7.5
≤5.0
≤0.4
≤2.0
5.0~7.5
≤5.0
≤0.4
≤2.0
5.0~7.5
≤5.0
≤0.4
≤2.0
5.0~7.5
≤5.0
≤0.4
≤2.0
5.0~7.5
≤.0
≤0.4
≤2.0
5.0~7.5
≤5.0
≤0.4
≤2.0
5.0~7.5
≤5.0
≤0.4
≤2.0
5.0~7.5
≤5.0
≤0.4
≤2.0
5.0~7.5
一级□;二级□;三级□
附录
依据《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GB/T6682-2008),不同级别纯水的相关参数、制取方法和用途列表如下:

循环用水实验报告总结(3篇)

循环用水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循环用水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循环用水系统,验证其运行效果,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研究循环用水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工艺流程。

2. 评估循环用水系统在处理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效果。

3. 分析循环用水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实验原理循环用水系统主要包括预处理、主体处理、深度处理和回用水系统等环节。

实验过程中,通过向循环用水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原水,经过预处理、主体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将净化后的水回用到生产或生活领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装置:循环用水实验装置包括预处理系统、主体处理系统、深度处理系统和回用水系统。

2. 实验步骤:(1)将原水加入预处理系统,去除悬浮物、泥沙等杂质;(2)将预处理后的水进入主体处理系统,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一步净化水质;(3)将主体处理后的水送入深度处理系统,去除微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4)将深度处理后的水送回回用水系统,用于生产或生活领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系统可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杂质,保证后续处理环节的正常进行。

2. 主体处理效果:主体处理系统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使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

实验结果显示,主体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3. 深度处理效果:深度处理系统可有效去除微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保证回用水水质满足生产或生活领域的需求。

4. 回用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回用水系统运行稳定,回用水水质达到预期目标,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六、实验结论1. 循环用水系统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水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可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2. 实验结果表明,循环用水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实验室分析用水检验原始记录表

实验室分析用水检验原始记录表
LQHJ/ZY—C—014 (01)
去离子水检验原始记录
取水人
去离子水制备日期
外观是否符合
数量
检验地点
检验条件 温度:_____℃ 湿度:_____% 检验日期



参照 GB/T 6682-2008 《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分析实验室用水___级水规格
检验依据
名称
水级别
PH 值范围 (25℃)
电导率 (25℃) (mS/m)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项目 水温 测定值
电导率 (uS/m)
PH 值 检测者:
8208 型笔试 pH 计
YJ20140511 样品测定
平均值
25℃
(uS/cm)
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检测仪 Multi350i F201405052
备注
结论
分析方法:电导率仪法
仪器型号: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检
不符合 本实验室实 验用水要求。
标准缓冲溶液Ⅰ定位值:
标准缓冲溶液Ⅱ理论值:
标准缓冲溶液Ⅱ测定值:
标准缓冲溶液配制时间:
年月 日 共页 第 页
测仪 Multi350i 校正公式:Ks=Kt/[1+a(t-25)] 结论:本批次 式中:Ks—25℃时电导率,uS/cm 实验室用水 Kt—测定时 t 水温时电导率,
uS/cm
GB/T6682-20
t-测定的水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8______级
a-各离子电导率平均温度系数,水指标。
0.022
符合
分析方法:电极法 方法依据:GB/T 6920-1986 仪器型号:8208 型笔试 pH 计

纯化水制水系统的验证报告(纯化水系统再验证)

纯化水制水系统的验证报告(纯化水系统再验证)

制水系统的验证报告(纯化水系统再验证)编制:岗位:质量工程师签字:日期:审核:岗位:进货检验主管签字:日期:批准:岗位:质量经理签字:日期:1.验证目的:确认我公司纯化水制水系统具有持续稳定的生产能力,其生产的纯化水水质能够达到《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中国药典 2020版二部》的要求。

2. 验证范围:本次验证适用于纯化水制水系统。

3. 概述:本公司的制水系统是2T/H二级RO纯化水制备系统,由mou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制造安装。

该系统采用二级反渗透原理,反渗透设备由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钠离子软化装置、精密过滤器、氢氧化钠加药系统、一级反渗透装置、中间水箱、二级反渗透器、碱箱、紫外线杀菌器、纯水箱等构成,如下图所示:设备制得纯化水主要用于洁净区环境和实验室使用的主要用水。

该系统于2020年安装验证后投入使用,运行至今,纯水水质及清洗后的产品未发生不良问题,所以本次验证将针对该系统进行回顾性验证,确保水质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二部》中“纯化水的质量标准”。

4. 验证小组4.1验证团队组成4.2 验证团队职责小组组长:质量部主管负责审核、批准验证方案、报告。

小组成员:•体系部体系工程师负责审核验证方案和报告,并跟踪验证实施情况。

•质量部工程师负责制定验证方案和形成报告,负责验证协调工作,并组织整体验证实施。

•质量部主管负责检验设备的校验,确保设备在合格的校验周期内。

•质量部检验员负责验证实验的运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并提供检测报告。

5. 再验证内容:5.1 制水系统确认确认用来证明设备已被正确安装使用和计量,设备运行情况稳定,经确认安装、使用、水质检测符合标准要求,一般情况下,确认应包含以下因素:5.1.1确认设备厂家资质;2T/H纯化水制水设备由天津市浩鑫进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该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专业从事环保水处理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公司,拥有10几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在纯水、超纯水等领域具备丰富的处理经验和技术力量;该公司经审核成为我公司的合格供方。

快速水分测定仪记录

快速水分测定仪记录

快速水分测定仪记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自行研制一款快速水分测定仪,并对其进行测试和记录,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方法1.设计图纸首先,根据水分测定的原理和需求,设计一份测定仪的图纸。

确定仪器的外形尺寸、管道连接方式、传感器的位置等。

2.材料准备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和配件,包括传感器、控制器、计时器、电源等。

3.元件安装按照图纸的要求,将传感器和控制器等元件按顺序安装在机壳内。

确保各元件之间的连接正确并紧固。

4.测试程序编写编写一个测试程序,在程序中设置好测量的参数和条件,包括测量的时间、温度、湿度等。

确保测试程序能够准确地记录下测量结果。

5.测量实验接通电源,启动测试程序,开始进行水分测量实验。

根据测试程序的设定,仪器将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测量,记录并显示测量结果。

6.数据记录在测量结束后,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记录下测量时的环境条件,例如室温、相对湿度等。

7.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将测量结果与已知的真实水分值进行比较,计算出测量结果的误差和准确度。

8.总结和改进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总结实验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如果测量结果误差较大,可以尝试优化仪器的设计和参数设定,以提高准确度和可靠性。

三、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测量结果。

以实验记录为例,以下是一组测量数据:样本编号测量结果(%)环境温度(℃)相对湿度(%)115.22550216.82445315.52655415.92348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快速水分测定仪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样品的水分含量。

在这组实验中,测量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证明仪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较高。

四、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每次测量结果的误差和平均误差。

以以上实验记录为例,计算方法如下:误差=测量结果-真实水分值平均误差=Σ(误差)/测量次数根据以上实验记录,我们可以计算出每次测量结果的误差,然后计算平均误差:样本编号测量结果(%)真实水分值(%)误差(%)115.214.80.4216.816.50.3315.515.30.2415.916.2-0.3平均误差=(0.4+0.3+0.2-0.3)/4=0.15通过计算,我们得出了该组实验的平均误差为0.15%,说明该款快速水分测定仪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测定水的物理指标实验报告

测定水的物理指标实验报告

测定水的物理指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测定水的物理指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定水的三个物理指标:密度、表面张力和蒸发热,并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水的这些物理特性。

二、实验原理1. 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称量给定体积的水来计算其密度,公式为ρ=m/V,其中ρ代表密度,m代表质量,V代表体积。

2.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分子间的作用力。

可以通过测量被液体的表面张力拉起形成悬垂液柱的高度来计算表面张力的大小。

3. 蒸发热:蒸发热是指液体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所吸收的热量,也即单位质量液体的蒸发热,用符号ΔHv表示。

可以通过测量蒸发过程中液体所吸收的热量来计算蒸发热。

三、实验步骤1. 密度测定:(1) 取一个干燥的均质玻璃坩埚,并称量其质量,记录为m1。

(2) 将玻璃坩埚放入称量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称量瓶与水的总质量,记录为m2。

(3) 放出适量的水,再次称量称量瓶与残留水的总质量,记录为m3。

(4) 计算水的质量为Δm = m2 - m3,计算水的体积为ΔV = m1/(ρ瓷- ρ水)-Δm/ρ水,其中ρ瓷为玻璃坩埚的密度,ρ水为水的密度,一般取1g/cm³。

(5) 根据公式ρ= Δm/ΔV计算得到水的密度。

2. 表面张力测定:(1) 准备一根干净的毛细管,用火煮沸,然后迅速拔出并放入冷却至室温的水中,生成毛细管。

(2) 将毛细管垂直插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观察毛细管中液面的高度差h。

(3) 根据公式P = 2σ/R计算得到表面张力的大小,其中P为液面高度差产生的压强,σ为表面张力,R为毛细管半径。

3. 蒸发热测定:(1) 准备一个量热器,称取一定质量的水,记录初始质量m0。

(2) 将量热器放在带有恒温装置的电炉上,加热水使其沸腾,保持水温恒定。

(3) 测量一定时间内水的质量损失Δm,注意保持水温恒定。

(4) 计算蒸发热为ΔHv = Δm/m0,其中Δm为水的质量损失,m0为初始质量。

水当量_实验报告

水当量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当量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水当量的测量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水当量的计算公式。

二、实验原理水当量是指在实验中,为了消除实验误差,将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和材料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量化的一种方法。

水当量的计算公式为:水当量 = 实验样品质量 / 水的质量实验中,通过测量实验样品的质量和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实验样品的水当量。

三、实验器材1. 电子天平(精度0.01g)2. 量筒(50ml)3. 烧杯(100ml)4. 秒表5. 滤纸6. 实验样品(如固体、液体等)四、实验步骤1. 称取实验样品的质量,记录为m1。

2. 用量筒量取50ml的水,倒入烧杯中。

3. 将实验样品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

4. 用秒表记录搅拌时间,记录为t1。

5. 用滤纸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

6. 用量筒量取滤液的质量,记录为m2。

7. 重复步骤2-6,分别记录m3、m4、m5等。

8. 计算实验样品的水当量,公式为:水当量 = (m1 + m2 + m3 + m4 + m5) / 5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样品质量m1:10.0g搅拌时间t1:30s滤液质量m2:48.5g样品质量m3:9.8g搅拌时间t2:32s滤液质量m3:48.2g样品质量m4:9.6g搅拌时间t3:34s滤液质量m4:47.8g样品质量m5:9.4g搅拌时间t4:36s滤液质量m5:47.4g2. 水当量计算:水当量 = (10.0 + 48.5 + 9.8 + 48.2 + 9.6 + 47.8 + 9.4 + 47.4) / 8水当量 = 48.0g3.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实验样品的水当量为48.0g。

这表明实验样品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与相同质量的水相当。

实验结果符合水当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六、实验结论1. 水当量是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可以消除实验误差。

2. 通过实验验证了水当量的计算公式,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水的性能实验报告(3篇)

水的性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比热容、表面张力、粘度等。

2. 掌握水的化学性质,如酸碱性、溶解度等。

3. 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4. 分析水的净化处理方法及其效果。

二、实验原理1. 物理性质:水的物理性质是指水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密度、比热容、表面张力、粘度等。

2. 化学性质:水的化学性质是指水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如酸碱性、溶解度等。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4. 水净化处理: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去除水中杂质,提高水质。

三、实验器材1. 密度计2. 比热容仪3. 表面张力仪4. 粘度计5. pH计6. 滴定管7. 容量瓶8. 烧杯9. 滤纸10. 活性炭11. 超滤膜12.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钠等四、实验步骤1. 物理性质实验- 密度:使用密度计测量水的密度。

- 比热容:使用比热容仪测量水的比热容。

- 表面张力:使用表面张力仪测量水的表面张力。

- 粘度:使用粘度计测量水的粘度。

2. 化学性质实验- 酸碱性:使用pH计测量水的酸碱性。

- 溶解度:使用滴定管和容量瓶测量水的溶解度。

3.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将不同体积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浮沉情况,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4. 水净化处理实验- 将水通过滤纸、活性炭、超滤膜等不同净化处理方法,观察处理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性质- 水的密度为1.00 g/cm³。

- 水的比热容为4.18 J/(g·℃)。

- 水的表面张力为72.8 mN/m。

- 水的粘度为1.00 mPa·s。

2. 化学性质- 水的pH值为7.0,呈中性。

- 水的溶解度为35.7 g/100 mL。

3. 阿基米德原理- 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情况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4. 水净化处理- 滤纸、活性炭、超滤膜等净化处理方法均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提高水质。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工程通水实验记录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工程通水实验记录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工程通水实验记录一、实验目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工程通水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该设施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地收集并利用雨水资源,以达到节约用水和环保的目标。

二、实验器材1. 雨水收集设施:包括雨水收集桶、过滤器、储水箱等。

2. 实验场地:选择一处露天场地,确保雨水能够自由流入设施。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并安装好雨水收集桶、过滤器和储水箱等设备。

2. 实验前准备:检查设备是否安装正确,确保各个部件之间连接紧密。

3. 实验开始:在设施下方放置一张清洁的容器,用于收集雨水。

4. 等待降雨:等待自然降雨,确保收集到的雨水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5. 收集过程观察:观察雨水是否能够顺利进入收集桶,检查过滤器是否能有效地过滤杂质。

6. 流量测试:使用流量计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流量测试,记录流量数值。

7. 储水效果观察:观察雨水是否能够顺利进入储水箱,检查储水箱是否存在渗漏现象。

8. 实验结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雨水能够顺利地进入收集桶,且过滤器能够有效地过滤杂质,保证收集到的雨水的质量较高。

2. 流量测试结果表明,收集到的雨水流量较大,能够满足一定程度上的用水需求。

3. 雨水能够顺利地进入储水箱,且储水箱没有渗漏现象,能够有效地储存雨水资源。

五、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能够有效地收集并利用雨水资源,达到节约用水和环保的目标。

2. 设施的设计合理,能够保证收集到的雨水质量较高,满足一定程度上的用水需求。

3. 储水箱的设计和施工质量良好,能够有效地储存雨水资源,并且没有渗漏现象。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工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该设施能够有效地收集并利用雨水资源,达到节约用水和环保的目标。

在今后的工程实施中,可以参考本次实验的结果,对设施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以提高雨水收集利用的效率和效果。

实验室分析用水检验原始记录表

实验室分析用水检验原始记录表
实验室用水检验原始记录
共页第页
分析用水制备日期
制备级别
数量
外观是否符合
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
检验地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检验条件
温度:_____℃湿度:_____%
检验日期
年月日
检验依据
1.参照GB/T 6682-2008《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国家分析实验室用水___级水限值
名称
水级别
PH值范围
(25℃)
电导率
(25℃)
吸光度(254nm,l cm光程
可溶性硅含量/(mg/L)
备注
检测者:审核者:
年月日年月日
(mS/m)
可氧化物含量(以0计)/(mg/L)
蒸发残渣(105℃±2℃)含量/(mg/L)
吸光度(254nm,l cm光程)
可溶性硅含量/(mg/L)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样品测定
样品编号
项目
1
2
3
平均值
结论
PH值
电导率(mS/m)
可氧化物含量(以0计)/(mg/L)
蒸发残渣(105℃±2℃)含量/(mg/L)

生产用水水质检查记录

生产用水水质检查记录

生产用水水质检查记录一、概述生产用水的水质安全对于各类生产工艺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的水质检查记录,可以及早发现水质异常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生产用水的质量安全。

本文档将介绍在生产用水过程中进行水质检查的相关记录和报告。

二、检查内容生产用水水质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主要是观察生产用水的色度和浑浊度。

一般应使用透明或白色容器取一定量的水样进行观察。

如果水呈现明显的色泽或浑浊度,则可能存在水质问题。

2. pH 值检测pH 值是衡量水的酸碱性的指标之一。

一般地,生产用水的 pH 值应在 6.5 到8.5 之间。

通过使用 pH 试纸或 pH 仪器可以测定水的 pH 值。

3. 溶解氧检测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指标。

溶解氧的含量对于水体中生物的生存和水质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生产用水的溶解氧含量应在 5-8 mg/L。

可以使用溶解氧测量仪器进行检测。

4. 总溶解固体检测总溶解固体是指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固体的总量。

它包括水中的溶解盐、矿物质、铁、锰等物质。

一般地,生产用水的总溶解固体含量应在正常范围内。

可以使用总溶解固体仪器进行检测。

5. 其他指标检测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其他水质指标的检测,如氨氮、硫化物、电导率、温度等。

三、检查记录水质检查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日期和时间:记录进行水质检查的具体日期和时间。

2.检查地点:记录进行水质检查的具体地点,如水源、生产车间等。

3.样品编号:对每次检查的水样进行编号以便后续追踪和比对。

4.检查指标:记录进行水质检查时所检测的指标和方法。

5.检测结果:将每次检查得到的检测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包括数值和单位。

6.结论和建议:根据检测结果,对水质状态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7.签字和日期:检测记录的编制人员需签署,并注明编制日期。

四、报告和分析根据水质检查记录的结果,可以编制水质检测报告和分析。

水渠蓄水试验记录

水渠蓄水试验记录

水渠蓄水试验记录
实验背景
为了测试水渠的蓄水能力和稳定性,进行了一次蓄水试验。

实验目的
1. 测试水渠的蓄水能力。

2. 评估水渠在蓄水情况下的稳定性。

实验过程
1. 清理水渠:在试验前,首先进行了水渠的清理工作,确保水渠内没有任何障碍物阻碍水流。

2. 封堵水渠尾部:为了控制水的流出,使用适当的材料封堵水渠的尾部。

3. 开始蓄水:将水逐渐注入水渠,直至水渠充满。

4. 观察水位变化:在蓄水过程中,记录水位的变化情况。

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水位,确保水位的准确性。

5. 持续观察:继续观察水位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6. 结束试验:当水位稳定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可结束试验。

记录试验结束的时间点和水位。

实验结果
在试验过程中,水渠成功蓄水并保持了稳定的水位。

蓄水试验结果表明,水渠具有良好的蓄水能力和稳定性。

结论
根据蓄水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水渠在蓄水情况下表现出较好的性能,满足预期的要求。

实验数据
时间 | 水位
--- | ---
00:00 | 0cm
01:00 | 50cm
02:00 | 100cm
03:00 | 150cm
下一步工作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评估水渠的工程设计和改进方案。

同时,可以进行更多的试验和观察,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参考资料
无。

实验室分析用水检验原始记录

实验室分析用水检验原始记录
PHS-3D型pH计
XXXXXC-XX-X-XXXX-XX
检测依据
1、参照GB/T 6682-2008《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2、依据《XXXXXXXX实验室分析用水监测检验操作规程》
国家分析实验室用水三级水规格表
(25℃)
电导率(25℃)
(mS/m)
可氧化物含量(以O计)/(mg/L)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实验室分析用水检验原始记录
共1页第1页
分析用水
制备日期
制备级别

数量
mL
外观是否符合
检测编号
样品状态
检测地点
检测条件
温度:℃ 湿度:%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仪器名称
可见分光光度计VIS-7220N
编 号
XXXXX-XX-X-XXX-XX
电导率仪DDSJ-308A
XXXXX-XX-X-XXX-XX
蒸发残渣(105℃±2℃)含量/(mg/L)
三级
5.0∽7.5
≤0.50
≤0.4
≤2.0
结果记录
样品测定
样品编号
项目
1
2
3
平均值
25℃时
平均值
结论
PH值
电导率(mS/m)
可氧化物含量(以O计)/(mg/L)
蒸发残渣(105℃±2℃)含量(mg/L)
备注
检 测者:审核者:
年 月日年 月 日

实验用水验收记录

实验用水验收记录
实验用水
第页/共页编号:XSCDC/ZDS3074—2012
纯008
检测项目
吸光度(254nm,1cm光程)
电导率(25℃)/(mS/m)
可氧化物质(以O计)/(mg/L)
蒸发残渣(105℃±2℃)含量/(mg/L)
检测
设备
名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电导率仪
/
电子天平
水浴锅
电热恒温干燥箱
型号
UV-1750
DDS-11A
/
AL204
HH-6
CS101-2A
编号
XSJ064
XSJ010
/
XSJ002
XSJ008
XSJ003
标准物质
名称及标准值
/
/
高锰酸钾0.01mol/L
/
水样体积V(mL)
ml(平行测定三次)
/
ml
ml(平行测定二次)
数据记录及操作
将水样分别注入1cm及2cm吸收池中,于254nm处,以1cm吸收池中水样为参比,测定2cm吸收池中水样的吸光度。
1
2
计算:
C(mg/L)=
检测结果
检测结论
检测者:复核者:
年月日年月日
量取1000ml二级水于烧杯中,加入1.0m硫酸(20%)溶液,混匀,再加入1.00mL,0.01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混匀,盖上表面皿,加热至沸并保持5min观察水溶液颜色变化
序号
恒重前空皿重量W1(g)
恒重后空皿重量W2(g)
恒重前(残渣+恒重后空皿重量)W3(g)
恒重后(残渣+恒重后空皿重量)W4(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