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并发症质量检测指标

合集下载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9)。

1.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的时间。

2.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3.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到院后实施PCI治疗的时间;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

4.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的时间。

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6.住院期间血脂评价。

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

(二)急性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

1.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2.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时间。

(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3.出院时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ARBs。

4.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5.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6.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

1.到达医院后首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2.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氧合评估的时间。

3.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4.起始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用药)选择。

5.入院后患者接受首剂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

6.初始治疗后评价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7.抗菌药物(输注或注射)使用天数。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辅导的内容与时机。

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各科室:按照原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1年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V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函1 2011) 54号)、国家卫计委《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2015年版)》及《国家卫计委V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的要求,现结合医院实际,对我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现印发给各科室,请各科室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该指标有九部分,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第二部分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第三部分单病种质量指标;第四部分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第五部分急诊科监测指标;第六部分临床检验监测指标;第七部分病理科监测指标;第八部分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第九节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以上指标由信息科牵头负责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由相关科室负责。

各科室必须按照监测指标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医疗管理工作(有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医院将不定期的对科室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附件: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年修订)附件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资源配置、工作负荷三、治疗质量四.工作效率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七、科研成果第二部分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住院重点疾病(监测指标包含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住院重点手术(监测指标包含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三、麻醉四、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一)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二)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三)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第二部分单病种质量指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三、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四、脑梗死髅、膝关节置换术八.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七围 防 感 染 术 期预九、剖宫产术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卜一、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第四部分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第五部分急诊科监测指标第六部分临床检验监测指标第七部分病理科监测指标第八部分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第九部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医院名称:填报日期:表8-表23 是在本次医院评审中,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三级医院进行监测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指标,所收集的数据仅作监测之用,不计分、不排名,且不公布医院名称。

本次数据采集的时间段为2011 年1 月1 日至2011 年12 月31 日(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的采集时间段为4 月1 日-6 月30 日)。

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费用表8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费用*这15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表9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三)麻醉指标表10 麻醉指标(四)住院患儿安全类指标表11 住院患儿安全类指标明。

二、单病种质量指标(一)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住院)ICD-10:J13-J15,J18,不含新生儿及1-12个月婴儿肺炎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2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ICD-10:P22.002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三)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ICD10: D69.303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天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4 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四)儿童哮喘质量监测指标 ICD-10:J45.9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5 儿童哮喘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五)化脓性脑膜炎 ICD-10:G00.9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6 化脓性脑膜炎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六)小儿间隔缺损质量监测指标ICD-10:Q21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7 小儿间隔缺损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七)先天性巨结肠质量监测指标ICD-10:Q43.1-2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8 先天性巨结肠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八)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质量监测指标 ICD-10:Q65.0-1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9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九)围手术期预防感染质量控制指标(肌腱松解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睾丸固定术,阴茎成形术,室间隔补片修补术,房间隔补片修补术,扁桃体剥离术)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20 围手术期预防感染质量控制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三、重症医学(I C U)质量监测指标(一)重症监护(ICU)指标表21-1 ICU监测指标统计表(2011年)表21-2 ICU 监测指标统计表(2011 年)表21-4 ICU 监测指标统计表(2011 年)表21-5 ICU 监测指标统计表(2011 年)*PRISM、NTISS、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表21-7 ICU 监测指标统计表(2011 年)*PRISM、NTISS、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表21-8 重症患儿坠床发生率(2011 年)表21-9 重症患儿各类导管管路滑脱(2011 年)表21-10 重症患儿人工气道脱出(2011 年)四、合理用药监测指标表22 合理使用抗菌药质量管理指标统计表*五、医院感染监控指标表23-1 医院感染监控指标统计表表23-2 医院感染监控指标统计表表23-4 医院感染指标统计表。

手术室质量控制指标内容

手术室质量控制指标内容

手术室质量控制指标内容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质量控制是确保手术室运作正常的关键。

为了提高手术室的质量,在手术室质量控制中,有一些重要的指标需要被关注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手术室质量控制指标内容。

1. 消毒指标: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消毒是确保手术室无菌的重要措施。

消毒指标包括消毒剂的浓度、有效杀菌时间、消毒剂的有效期限等。

手术室应定期检测消毒效果,确保手术室的消毒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2. 空气质量指标: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对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都有重要影响。

空气质量指标包括空气中细菌和微粒的浓度、温度和湿度等。

手术室应定期检测空气质量,确保手术室的空气符合卫生要求。

3. 手术室设备指标:手术室内的设备是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保障。

设备指标包括设备的完好程度、使用寿命、定期维护和检修等。

手术室应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

4. 手术人员培训指标:手术室中的医生和护士是手术过程中的核心人员。

手术人员培训指标包括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水平、操作规范、应急能力等。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手术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确保手术的质量和安全。

5. 手术室感染率指标:手术室感染是手术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

手术室感染率指标包括手术切口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

手术室应定期检测感染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手术室感染的风险。

6. 手术室安全指标: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安全是手术室工作的核心。

手术室安全指标包括手术室内的急救设备、安全操作规范、应急预案等。

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手术室的安全和高效运作。

7. 手术室效率指标:手术室的效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

手术室效率指标包括手术室的排班安排、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等。

手术室应合理安排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以上是手术室质量控制中常见的指标内容。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手术室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手术室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服务。

住院重点手术监测指标

住院重点手术监测指标

住院重点手术监测指标住院重点手术监测指标是用于监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和手术效果的一系列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指导医疗团队进行治疗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住院重点手术监测指标:1.血压:血压是评估患者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

监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及时发现并处理血压异常变化,有助于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心血管并发症。

2.心率:心率是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呼吸:呼吸是评估患者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呼吸节律,可以及早发现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等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

4.体温:体温是评估患者体内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可以及早发现感染等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抗感染治疗。

5.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评估患者氧合功能的重要指标。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可以及时发现低氧血症,并及时采取相应氧疗措施。

6.尿量:尿量是评估患者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监测患者的尿量,可以及时发现肾功能损害,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7.意识状态:意识状态是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

监测患者的清醒程度、反应性和意识内容,可以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8.出血量:出血量是评估患者手术出血情况的重要指标。

监测患者手术后的出血量,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出血。

9.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是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的重要指标。

监测患者的疼痛评分,可以及时给予镇痛治疗,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

除了以上指标之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监测其他指标,如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等。

每位患者的监测指标可能会有所不同,医疗团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监测方案,并及时记录和分析监测结果,以指导临床决策。

医院各重点科室质量控制指标汇编

医院各重点科室质量控制指标汇编

医院各重点科室质量控制指标汇编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有义务确保医疗质量的高水平。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医院需要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指标,以监测和改进各科室的工作质量。

下面将对医院各重点科室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汇编。

1.内科-门诊病人平均等待时间:衡量患者就诊效率,一般要求不超过30分钟。

-入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衡量患者住院期限的长短,一般应根据病种、病情来决定合理的住院时间。

-缺陷率:统计住院期间出现的意外事件和医疗差错的次数,反映医疗工作质量。

2.外科-手术并发症率:统计手术中出现的意外并发症的次数,例如手术感染、器官损伤等。

-手术切口感染率:统计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2%为合格水平。

-手术室洁净度:定期进行手术室环境检测,保证手术室无菌。

3.妇产科-孕产妇术前术后感染率:统计孕产妇手术前后的感染率,及时采取抗生素预防感染。

-产妇满意度:通过匿名问卷调查,了解产妇对医院服务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统计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保证顺利的婴儿出生。

4.儿科-门诊未预约患儿平均等待时间:衡量儿科门诊的流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儿童住院患者家长陪护满意度:通过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医院护理质量和安全措施的满意度。

-儿童麻醉安全:监测儿童术中麻醉过程中的安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5.心血管科-心脏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衡量心血管科医疗治疗效果,一般应根据疾病严重程度来确定合理住院时间。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检查心电图结果异常的比例,及时发现心脏问题。

-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监测心血管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6.中医科-针灸治疗效果评估:针对常见病症,统计患者在针灸治疗后的感觉变化,评估针灸治疗的有效性。

-中药煎煮质量控制:监管中药煎煮工艺,确保中药煎煮的质量和有效成分的提取。

-中医术前与术后病情评估:充分了解患者手术前的病情,以及中医治疗后的病情改善情况。

上述仅为医院各重点科室质量控制指标的汇编,不同的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还可以根据人员配置、科室特色等制定相应的指标,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工作,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

手术科室质量指标

手术科室质量指标

手术科室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一.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

手术并发症例数 1.压疮发生率与严重程度 2.医院内坠床/跌倒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3。

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

手术并发症导致的死亡 2).手术后伤口裂开 3).手术后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 4)。

手术后出血或血肿5)。

手术后髋关节骨折 6)。

手术后生理与代谢紊乱 7).手术后呼吸衰竭 8).手术后败血症 4.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5.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6。

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7。

医源性气胸发生率四。

术后感染发生率(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五.围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六.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的病种
手术质量评价表科室时间
住院重非计划手术相术后并点再关死亡发症例手术例次手术例数数数例数 1.手术后刀口裂开例数() 2。

手术后肺栓塞
或深静脉血栓例数() 3.手术后出血或血肿例数( )手术后 4。

手术后生理与代谢紊乱例数()并发症 5。

与专科相关的并发症例数( )名称分类
() 6。

其它
()术后感术后感染染发生
发生率例数切口( )败血症( ) 感染发生肺感染()其它脏器
( ) 部位
单病种膝、髋关节置换术例数()质量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例数()理病种
手术质量评价注:重点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脑血肿清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剖宫产手术、子宫切除术、髋、膝关节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恶性肿瘤手术等。

骨科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骨科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骨科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骨科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为骨科相关实践提供指导和评估依据。

二、背景
骨科质量与安全监测是重要的医疗管理工作,通过监测指标的合理制定和有效监控,可以提高骨科医疗质量,并降低风险。

三、骨科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1. 手术并发症率:包括手术感染、术后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2. 骨科手术成功率:衡量骨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包括骨折愈合率、关节功能恢复等指标。

3. 术后疼痛评估:对术后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以及采取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

4. 医院感染率:监测骨科手术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包括术后感染和院内感染等。

5. 住院时长:衡量骨科患者的康复情况,包括手术后住院天数
以及康复期的住院天数。

四、监测指标的作用
1. 改进骨科手术质量:通过监测并发症率和手术成功率,可以
及时改进手术技术和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2. 预防医院感染:通过监测医院感染率,可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的风险。

3. 优化疼痛管理:通过术后疼痛评估,可以给予患者适当的疼
痛管理,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五、总结
骨科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评估和改善骨科医疗质量的重要工具。

制定合理的监测指标,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措施改进,可以提
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和医院感染的发生,优化疼痛管理。

(疼痛科)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模板

(疼痛科)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模板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统计表
科室:
年月
项目
内容
目标值 科室值
出院人数
手术例数
药占比
科室考核线
实际床位数
床位使用率
85-93%
科室运行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疼痛科治疗总例数
疼痛科治疗常见并发症发生例数
疼痛强度量化评估率
100%
疼痛疗效评估率
100%
患者满意度
≥90%
仪器设备维修及时率
100%
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90%
首页各项信息正确率
出院病历2个工作日归档率
≥95%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科室考核线
抗菌药物使核线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30%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
≤30%
合理用药 甲状腺、乳腺、疝等第一组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 监测指标 药物比例
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1小时内使用率
手术超过3小时、或双侧关节同时手术、或术中出血
量大于1500Ml,加用1次
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
用的时间
择期手术在结束后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
物使用的时间
术 前 2h- ≤24h
30min 预 ≤48h
防性抗菌
药 物 使 用 ≤72h

医院感染 控制质量 检测指标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留置导管相关泌外系感染发病率 手卫生洗手依从性 手卫生洗手正确性
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医嘱合格率
≥95%
处方合格率
≥95%
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
≥90%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95%
死亡病例讨论率

医院单病种质量指标

医院单病种质量指标

单病种质量指标一、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B18.105(住院)1、病情严重程度评估2、抗病毒治疗指征(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3、内科综合治疗4、住院天数、费用、疗效5、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二、肝硬化腹水1、病情严重程度评估2、腹水评估3、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指征4、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5、利尿剂应用6、住院天数、费用、疗效7、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三、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1、肝昏迷级别评估的时间与结果2、实施抗肝昏迷药物应用的时间3、住院期间接受肝昏迷级别评价的时间4、患者昏迷苏醒天数与治疗费用5、人工肝支持治疗(有适应症、无禁忌症,常见的并发症)6、住院天数、费用、疗效。

7、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四、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1、病情严重程度评估2、患者多学科联合诊疗、共同制定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的时间3、出血量初次、治疗中评估的时间与结果4、初次双气囊三腔管应用的时间5、双气囊三腔管应用(食管气囊、胃囊充气量;牵引重量;固定;充气间隔时间等)效果的评估6、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套扎治疗选择时机7、手术适应症的评价及时机选择8、手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1)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2)术前(切皮)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3)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9、切口II/甲愈合10、住院天数、费用、疗效11、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五、麻疹1、病情严重程度评估2、病原学、血清学检测3、相关并发症治疗4、住院天数、费用、疗效5、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

危重症病人常见并发症检测与预防

危重症病人常见并发症检测与预防

04
加强营养:保证营养摄入, 提高免疫力
06
预防呼吸衰竭:保持呼吸 道通畅,辅助呼吸
08
预防心律失常:监测心电 图,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检测方法
01
临床症状观察: 观察病人的生命 体征、意识状态、
呼吸频率等
02
实验室检查:血 常规、尿常规、
生化指标等
03
影像学检查:X 光、CT、细菌、真菌
现异常
加强皮肤护理, 防止压疮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脱水、低钾血
症等
加强营养支持, 预防营养不良
预防感染,保持无 菌环境,定期更换
导管等医疗器械
加强心理护理,减 轻患者焦虑、恐惧
等情绪
健康教育
01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并 发症的认识
02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自 我管理能力
03
提供科学的预防措施 和指导
04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 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
能衰竭等
胃肠功能衰竭:包括急 性胃肠功能衰竭、慢性
胃肠功能衰竭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 脑卒中、癫痫等
皮肤并发症:包括压疮、 皮肤感染等
并发症的危害
加重病情:危重症病人并 发症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增加治疗难度。 延长住院时间:危重症病 人并发症可能导致住院时 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
增加死亡率:危重症病人 并发症可能导致死亡风险 增加,降低生存率。
检测结果分析
检测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
01
氧饱和度等
检测方法:采用临床检测方法,如心电图、
02
X光片、CT扫描等
检测结果:根据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分析
03
病人是否存在并发症

医疗质量及安全指标

医疗质量及安全指标

精心整理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医院名称:填报日期:表8-表20是在本次医院评审中,卫生部要求全国二级医院进行监测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指标,所收集的数据仅作监测之用,不计分、不排名,且不公布医院名称。

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 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标准中的相关说明。

二、单病种质量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90分钟内行PCI或在90分钟内未行PCI但行溶栓治疗者,视为符合该条要求;如未满足上述条件但注明了禁忌症者,也视为符合;其他为不符合。

这里的“符合例数”** 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初始治疗72小时无效者人数。

(四)脑梗死(ICD-10 I63)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4 脑梗死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五)髋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1-52)、膝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4)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5 膝、髋关节置换术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 这条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70岁以内性CABG的例数。

** 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出现并发症后未及时处理的,都是“不符合例数”。

三、急诊与重症医学(ICU)质量管理指标(一)重症监护(ICU)指标表17-1 ICU监测指标统计表四、合理使用抗菌药质量管理指标表19 合理使用抗菌药质量管理指标统计表*五、医院感染监控指标表20-1 医院感染监控指标统计表。

手术并发症质量检测指标

手术并发症质量检测指标

手术并发症质量监测指标入选条件具体说明: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1)手术并发症(严重但可治疗)导致的死亡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出院情况为“死亡”的出院患者。

分母:年龄三18岁,有ICD9-CM-3手术室手术编码,主要手术在入院后2天内进行或入院类型为择期手术,有潜在可能导致死亡的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

肺炎排除病例:1)诊断为创伤的患者。

2)消化系统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3)肝胆系统和胰腺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4)入院时,已经出现(主要诊断中或其他诊断中,入院时已存在)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酒精中毒或ICD10诊断编码为280. 0 或285. 1的患者。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排除病例:1)年龄三90岁的患者。

2)新生儿患者。

3)入院时,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待排除病例。

4)入院时,已经出现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情况(主诊断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或其他诊断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但在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5)与流产有关肺栓塞的或产后产科肺栓塞患者。

败血症排除病例:排除有合并下列情况的患者: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且主诊断为感染或败血症且患者住院天数W3天。

休克/心脏骤停排除病例:1)诊断为出血、创伤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2)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3)循环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4)入院时,已经出现休克/心脏骤停情况(主诊断为休克/心脏骤停或其他诊断为休克/心脏骤停,但在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5)与流产相关休克的患者。

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排除的患者:1)入院时,已经出现肺炎情况的患者。

2)诊断编码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

3)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4)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2)手术后伤口裂开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腹部手术后裂开缝合术的出院患者。

手术室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手术室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手术室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手术室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评估和监测的标准和指标。

通过监测指标的实施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1.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手术室清洁、无菌器械准备、手术台布置等。

监测指标包括手术室清洁程度、无菌器械的质量和数量、手术台布置的合理性等。

2.术中穿刺操作:指导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穿刺操作,监测指标包括穿刺点的准确性、检查适当、操作规范等。

3.术后处理工作:包括手术室清理、无菌器械处理、废弃物处理等。

监测指标包括手术室清理的全面性和彻底性、无菌器械的处理是否符合规范、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是否正确等。

4.术中危重病人护理:包括病人监护、气道管理、循环支持等。

监测指标包括病人监护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气道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循环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

5.并发症监测:包括手术室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处理情况,监测指标包括手术室内常见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气道梗阻等的发生率和处理情况。

6.护理交接:包括术前交接和术后交接,监测指标包括交接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交接方式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等。

7.护理记录: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记录,监测指标包括记录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记录方式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等。

8.设备管理:包括手术室内各种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监测指标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和故障率等。

9.医护人员培训和能力评估:包括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能力评估情况,监测指标包括培训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能力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等。

10.病人满意度调查:包括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调查,监测指标包括病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评价、意见和建议等。

通过监测和评估上述指标,可以检查和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各个方面。

及时发现问题和弱点,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手术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手术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手术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手术室是医院中重要的医疗部门之一,负责进行各种手术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了确保手术质量和提高医疗安全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及相应的考核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手术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相关考核标准。

一、手术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手术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手术安全、手术技术水平、医疗器械设备和医疗团队的综合素质。

1. 手术安全评价手术安全是手术室工作的首要目标,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中监护和术后处理等环节。

手术安全评价指标包括手术室内部环境卫生、消毒灭菌制度的执行情况、手术操作规范性、无菌操作质量等。

2. 手术技术水平评价手术技术水平是评价手术室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手术医生的专业素质、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手术前后的处理能力等。

手术技术水平评价可通过医生的资格认证、手术记录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估。

3. 医疗器械设备评价医疗器械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对手术室的医疗质量有重要影响,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性能检测。

医疗器械设备评价主要包括设备的完好性、准确度、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4. 医疗团队综合素质评价医疗团队是手术室正常运行的基石,包括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多个职业。

医疗团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沟通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等。

二、手术室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手术室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是依据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制定的具体评估要求和指标,用于检验手术室的医疗质量水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手术室医疗质量考核标准:1. 手术操作规范性手术室医疗质量考核标准中,手术操作规范性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操作符合规范、手术过程中术者和器械属于同一操作封闭场域等。

2. 消毒灭菌制度的执行情况手术室内部环境的卫生状况对手术室的医疗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消毒灭菌制度的执行情况是评价手术室卫生标准的重要指标,包括手术器械的灭菌情况、手术室空气质量、手术床单、手术巾等卫生物品的清洁状况。

医院手术安全管理指标

医院手术安全管理指标

医院手术安全管理指标手术是医院中一项重要的医疗服务,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卫生。

为了保障手术的安全和质量,医院需要建立和完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手术安全管理指标,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围绕医院手术安全管理指标展开讨论。

一、手术室环境安全指标1. 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指标:手术室应保持空气洁净度,避免细菌和病毒污染。

应每日检测和记录手术室的空气洁净度指标,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2. 手术室设备运行指标:手术室内各种设备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并设置设备运行指标,如温度、湿度等指标,确保手术室设备在安全的工作状态下运行。

3. 手术室灭菌消毒指标:手术室内器械、用具等应进行灭菌消毒处理,符合卫生标准。

应每日检测和记录手术室的灭菌消毒指标,确保手术室内无菌环境。

二、手术操作规范指标1. 手术人员资质指标:手术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专业资质和执业证书,且应接受过相关的手术操作培训。

手术人员的资质应定期审核和记录,确保手术人员具备合格的操作能力。

2. 手术程序规范指标:手术室应建立和完善手术操作规范流程,明确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各项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手术过程中应按照规范流程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 手术风险评估指标:手术前应进行患者的手术风险评估,评估患者手术的风险程度及可能的并发症。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手术后护理管理指标1. 术后患者监测指标: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观察其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应定期记录患者的监测指标,如体温、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术后并发症处理指标:手术后如出现并发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

并发症处理指标包括处理方法、药物使用和护理措施等,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3. 术后随访跟踪指标: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了解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

应定期记录患者的随访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指标

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指标

质量与安全【医疗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监测指标参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版)山东省实施细则及指标手册、医院DRG住院患者服务绩效考核平台指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55指标(三级医院)及28项(二级医院)指标、2022年度医院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讨论稿制定各项指标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试行)注:1.标记“▲”的为国家监测指标。

2.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共28个指标,其中国家监测指标21个。

3.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绩效考核国家监测的微创手术目录、三级手术目录、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和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目录。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注:1.三级公立综合医院考核应采用上述全部考核指标。

三级公立专科医院考核可根据专科特点选用部分考核指标。

国家中医药局在组织对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考核时,根据工作实际适当调整和补充考核指标。

2.标记“▲”的26个指标为国家监测指标,其中15个指标自动生成,9个指标由财务年报表获取,2个指标由医院填报。

3.考核指标中的手术包括在日间手术室或住院部手术室内、麻醉状态下完成的手术,不包括门诊手术。

其中,日间手术是指患者按照诊疗计划在1日(24小时)内入、出院完成的手术或操作(不包括门诊手术),因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特殊病例,住院时间不超过48小时。

4.微创手术是指出院患者在日间手术室或住院部手术室内、麻醉状态下的内科和外科腔镜手术、血管内和实质脏器的介入治疗。

5.四级手术以国家统一规定纳入监测的四级手术目录为准。

6.“特需医疗服务占比”按照两个计算公式,同时统计服务量与服务收入占比。

7.单病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脑梗死、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剖宫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等。

8.用于检查的大型医用设备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进行统计。

9.“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用于医院自身纵向比较,不在医院之间比较。

手术并发症质量检测指标

手术并发症质量检测指标

手术并发症质量监测指标入选条件具体说明: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1)手术并发症(严重但可治疗)导致的死亡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出院情况为“死亡”的出院患者。

分母:年龄≥18岁,有ICD9-CM-3手术室手术编码,主要手术在入院后2天进行或入院类型为择期手术,有潜在可能导致死亡的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

肺炎排除病例:1)诊断为创伤的患者。

2)消化系统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3)肝胆系统和胰腺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4)入院时,已经出现(主要诊断中或其他诊断中,入院时已存在)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酒精中毒或ICD10诊断编码为280.0或285.1的患者。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排除病例:1)年龄≥90岁的患者。

2)新生儿患者。

3)入院时,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待排除病例。

4)入院时,已经出现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情况(主诊断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或其他诊断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但在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5)与流产有关肺栓塞的或产后产科肺栓塞患者。

败血症排除病例:排除有合并下列情况的患者: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且主诊断为感染或败血症且患者住院天数≤3天。

休克/心脏骤停排除病例:1)诊断为出血、创伤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2)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3)循环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4)入院时,已经出现休克/心脏骤停情况(主诊断为休克/心脏骤停或其他诊断为休克/心脏骤停,但在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5)与流产相关休克的患者。

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排除的患者:1)入院时,已经出现肺炎情况的患者。

2)诊断编码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

3)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4)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2)手术后伤口裂开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腹部手术后裂开缝合术的出院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并发症质量监测指标入选条件具体说明: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1)手术并发症(严重但可治疗)导致的死亡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出院情况为“死亡”的出院患者。

分母:年龄≥18岁,有ICD9-CM-3手术室手术编码,主要手术在入院后2天内进行或入院类型为择期手术,有潜在可能导致死亡的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

肺炎排除病例:1)诊断为创伤的患者。

2)消化系统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3)肝胆系统和胰腺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4)入院时,已经出现(主要诊断中或其他诊断中,入院时已存在)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酒精中毒或ICD10诊断编码为280.0或285.1的患者。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排除病例:1)年龄≥90岁的患者。

2)新生儿患者。

3)入院时,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待排除病例。

4)入院时,已经出现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情况(主诊断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或其他诊断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但在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与流产有关肺栓塞的或产后产科肺栓塞患者。

)5.败血症排除病例:排除有合并下列情况的患者: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且主诊断为感染或败血症且患者住院天数≤3天。

休克/心脏骤停排除病例:1)诊断为出血、创伤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2)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3)循环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4)入院时,已经出现休克/心脏骤停情况(主诊断为休克/心脏骤停或其他诊断为休克/心脏骤停,但在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5)与流产相关休克的患者。

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排除的患者:1)入院时,已经出现肺炎情况的患者。

2)诊断编码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

3)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4)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2)手术后伤口裂开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腹部手术后裂开缝合术的出院患者。

分母:年龄≥18岁的所有腹腔手术出院患者。

排除病例:1)腹部手术后裂开缝合术在第一次手术之前或当天作为第一个腹部手术进行的患者。

2)平均住院日<2天的患者。

3)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

4)妊娠、分娩、围产期的患者。

(3)手术后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编码为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出院患者。

ICD10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分母:年龄≥18岁,有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

排除病例:1)已经存在(主诊断或其他诊断,入院时已存在)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患者。

2)下腔静脉中断术是唯一手术的患者。

3)下腔静脉中断术在第一次手术之前或当天进行的患者。

4)妊娠、分娩、围产期的患者。

(4)手术后出血或血肿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且:1)任何其他诊断ICD10编码为手术后出血或血肿。

2)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手术后控制出血或血肿引流的患者。

分母:年龄≥18岁,有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

排除病例:1)已存在(主诊断或其他诊断,入院时已存在)手术后出血或手术后血肿的患者。

2)唯一的手术是手术后出血控制或血肿清除的患者。

3)手术后出血控制或血肿清除在第一次手术进行之前进行的患者。

4)妊娠、分娩、围产期的患者。

(5)手术后髋关节骨折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10编码为髋关节骨折的出院患者。

分母:年龄≥18岁,有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

排除病例:1)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髋关节骨折,或其他诊断ICD10编码为髋关节骨折,但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2)只有髋关节骨折修复术一个手术与操作编码的患者。

髋关节骨折修复术在第一次手术进行之前或当天进行的患者。

)3.4)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5)主诊断(或其他诊断,但在入院时已经存在)为癫痫、昏厥、卒中、昏迷、心脏骤停、中毒、外伤、谵妄和其他神经病、或缺氧性脑损伤的患者。

6)任何诊断为转移癌、淋巴肿瘤或骨肿瘤或自残的患者。

7)妊娠、分娩、围产期的患者。

(6)手术后生理与代谢紊乱分子:1)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10编码为生理性和代谢性紊乱的出院患者。

2)有急性肾衰竭(生理性和代谢性紊乱的亚组)的出院患者必须伴随透析的手术/操作编码。

分母:1)年龄≥18岁,有ICD9-CM-3手术室编码的所有择期外科出院患者。

2)入院类型记录为择期手术。

排除病例:1)已经存在(主诊断或其他诊断,入院时已存在)生理性和代谢性紊乱或慢性肾衰竭的患者。

2)急性肾衰竭,第一次手术进行之前进行了透析的患者。

3)诊断编码有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或其他昏迷(生理性和代谢性紊乱编码亚组)且主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

4)其他诊断编码有急性肾衰竭(生理性和代谢性紊乱编码亚组)且主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骤停、休克、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5)妊娠、分娩、围产期的患者。

(7)手术后呼吸衰竭分子:1)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10编码为急性呼吸衰竭的出院患者。

操作编码的出院患者。

/再插管手术ICD9-CM-3)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有2.分母:1)年龄≥18岁,有ICD9-CM-3手术室编码的所有择期手术外科出院患者。

2)入院类型记录为择期手术。

排除病例:1)已经存在(主诊断或其他诊断,入院时已存在)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

2)ICD10诊断编码有神经肌肉疾病的患者。

3)气管切开术为唯一的手术室手术的患者。

4)气管切开术在第一次手术之前进行的患者。

5)颅面畸形且有喉或咽部手术或脸部手术/操作且诊断编码为颅面畸形。

6)妊娠、分娩、围产期的患者。

7)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8)循环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8)手术后败血症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10编码为败血症的出院患者。

分母:1)年龄≥18岁,有ICD9-CM-3手术与操作编码的所有择期手术外科出院患者。

2)入院类型记录为择期手术。

排除病例:1)已经存在(主诊断或其他诊断,入院时已存在)败血症或感染情况的患者。

2)有免疫功能低下或癌症编码的患者。

3)妊娠、分娩、围产期的患者。

4)住院日<4天的患者。

.产伤发生率4.(1)产伤——新生儿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10 编码为生产伤害的出院患者。

排除病例:1)任意诊断编码为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克)的患者。

2)任意诊断编码为骨骼发育不良的患者。

3)任意诊断编码为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

分母:所有活产儿(新生儿)新生儿的定义-1:1)ICD10 编码为院内活产儿的患者。

2)入院类型为新生儿,入院时年龄为0天,ICD10诊断编码不为院外产婴的患者。

新生儿的定义-21)入院时年龄在0~28天(包括28天)之间的出院患者。

2)如果没有年龄的数据,入院类别为新生儿或ICD10 诊断编码为院内活产儿,且入院年龄为0天。

(2)产伤——器械辅助阴道分娩分子:满足分母纳入和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9-CM-3 编码为3度或4度产科创伤的出院患者。

分母:任意手术/操作编码为器械辅助分娩的所有分娩出院患者。

(3)产伤——非器械辅助阴道分娩分子:满足分母纳入和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9-CM-3编码为3度或4度产科创伤的出院患者。

分母:所有阴道分娩出院患者。

排除病例:器械辅助分娩患者。

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编码为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的出院患者。

ICD10岁,任何其他诊断18分子:年龄≥.分母:所有出院患者。

排除病例:已经存在(主诊断或其他诊断,入院时已存在)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引发任何诊断的患者。

6.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分子:年龄≥18岁,任何其他诊断ICD9-CM-3编码为输血/输液反应的内外科出院患者。

分母:所有接受过输血/输液的出院患者。

排除病例:已经存在(主诊断或其他诊断,入院时已存在)输血/输液反应的患者。

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分子:年龄≥18岁,任何其他诊断ICD9-CM-3编码为手术/操作过程中异物遗留的内外科出院患者。

分母:年龄≥18岁,有ICD9-CM-3手术室手术编码的所有出院患者。

排除病例:入院时,主诊断ICD9-CM-3编码为手术/操作过程中异物遗留或其他诊断为手术/操作过程中异物遗留的患者。

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分子:满足分母纳入和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10编码为512.1的出院患者。

分母:年龄≥18岁的所有出院患者。

排除病例:1)入院时,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512.1或其他诊断编码为512.1的患者。

2)围产期(妊娠、分娩、产褥期)的患者。

3)诊断编码为胸部创伤或胸腔积液的患者。

4)ICD9-CM-3 手术/操作编码为膈肌修复手术的患者。

5)有任何能显示进行了胸外科手术、肺或胸活检术或心脏手术的患者。

.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9.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9-CM-3编码显示手术/操作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切开、穿刺、穿孔或裂伤的出院患者。

分母:年龄≥18岁的所有内外科出院患者。

排除病例:1)主要诊断ICD10编码显示发生了技术问题(如:意外切开、穿刺、穿孔或裂伤)的患者。

2)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患者。

3)手术与操作编码ICD9-CM-3编码显示有脊柱手术的患者。

手术并发症质量监测指标.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2013年原因分析改进措施手术并发症名称发生率发生率例数发生率例数例数发生率例数发生率例数肺栓塞深静脉拴塞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