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3)不可具.状()(4)公退之暇,被.鹤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B.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②烟云竹树而.已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①处江湖之.远 D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竹工破之.②子声丁丁然.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陈涉世家(一)(甲)陈胜者。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官门今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
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比.至陈()(2)被.坚执锐()(3)刑.其长吏()(4)皆来会.计事()(5)客出入愈益.发舒()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复立楚国之.社稷B、或.说陈王曰或.以为亡C、故.天下传之扶苏以数谏故.D.、杀之以.应陈涉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5、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①原因:②启示:(二)【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乙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徐(安徽县名)令(县官)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
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口才)而涉猎(广泛地阅读)书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公有马鞍在库,为鼠所伤,库吏惧,欲自缚请死,冲谓曰:“待三日。
”冲乃以刀穿其单衣,若鼠啮者入见谬①为愁状。
公问之,对曰:“俗言鼠啮衣不吉,今儿衣见啮,是以忧。
”公曰:“妄言耳,无苦。
”俄而库吏以啮鞍白②,公笑曰:“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
”竟不问。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注释】①谬:装作。
②白:禀告,报告。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为.鼠所伤____________(2)竟.不问______________2. 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若鼠啮者入见谬为愁状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曹冲是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①,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②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③,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有删改)【注释】①赢粮:余粮。
②疽(jū):毒疮。
③旋踵:掉转脚跟。
指退缩。
4. 对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其疽/ 何哭也?1B. 子卒也而将军/ 自吮其疽/ 何哭也?C.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D. 子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
6. 吴起何以能够在诸侯之战中胜率这么高?三、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管仲得其所欲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①。
施伯②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鲁君欲杀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
初三九年级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
初三文言汇编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2)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3)小信未孚.(_____________)(4)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也显示出他的自信。
B.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护,显示出他的“鄙”。
C.曹刿是一个既普通又平凡的老百姓,但正是有了他,才会有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的奇迹。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4.根据下文(链接材料)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
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赵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
【参考译文】【乙】范仲淹担任将领时,号令明确,爱护士兵。
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地接纳他们,并不疑心,所以金人不敢轻易侵犯边境。
王举正怯懦不能担任大事,谏官欧阳修等人便进言说范仲淹有当宰相的才能,请求罢免王举正任用范仲淹,于是让范仲淹改任参知政事。
范仲淹说:“执政大臣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他)坚决推托不接受任命,表示愿意与韩琦一同出京去巡视边疆。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2)或.异二者之为或:(3)先.天下之忧而忧先:(4)仲淹为.将为:(5)固辞.不拜辞:【答案】(1)探求(2)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3)在……之前(4)担任(5)推脱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何时而乐耶?(2)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答案】(1)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2)执政大臣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3.【甲】文中,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具体表现是“”;【乙】文中,范仲淹面对欧阳修的举荐,其态度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4.范仲淹一生都在践行【甲】文中的政治理想,【乙】文中的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世说新语》比较阅读训练【甲】《咏雪》【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同“蚀”,侵蚀。
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⑥诏:皇帝的命令。
⑦初:一开始,刚刚。
黄琬虽然年幼但聪明。
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
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于是特别喜爱这小孙子并认为他与众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A.俄而雪骤.急B.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C.为.魏郡太守担任D.即以其言应.诏应该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A.俄而雪骤B.黄琬幼而慧(表递进)C.学而不思则罔(转折、但是)D.而深奇爱之(并列,并且)3.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
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
4.给下面句子划分节拍。
(划两处)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荀崧①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②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及入鲁阳山获免④。自诣⑤石览乞师;又为⑥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节选自《晋书·列女·荀灌》,有删改)
【乙文】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①,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②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
【注①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②斋:书房或学舍。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乙文庄周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其实庄周的志趣是回归自然,逍遥自得。
10.《逍遥游》塑造了积极进取的鲲鹏的形象,这是否与道家思想矛盾?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甲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的对比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的对比阅读《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文在思想感情与写作手法上都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两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相同点: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点:《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相同点: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如《岳》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这句话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特点,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那种宏伟的景象,再比如说《醉》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短短2句话就将早晚的景象描绘了出来,写出了山谷“晦明变化”的特点;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如《岳》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描写了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字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浮光跃金”中“跃”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两者相结合,就将夜晚宁静却又不乏生气的特点写了出来,《醉》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以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动凝练,如《醉》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只有21个字,却将四季的景象都描绘了出来,且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写。
不同点:1、《岳》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醉》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则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如第1节中“林壑尤美”中一个“尤”字,就将琅琊山从众多山中突出了出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中一个“闻”字就将读者从琅琊山带到了泉水,下文又从一个“峰回路转”由泉写到了泉上的亭,这样环环相扣,吸引着别人去往下看;2、虽然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但《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试范围:九年级上、下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
盖神农为耒耜①,以利天下。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晁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节选自《齐民要术》)【注】①耒耜(lěi sì):先秦时期的主要农耕工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杂然而前陈者(2)宴酣之乐(3)要在安民(4)慈母不能保其子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则”,与“一日不再食则饥”中“则”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则素湍绿潭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4.【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乙】文引用晁错的话重点强调了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部编本九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九上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吴玠①素服飞②,愿与交欢,饰名姝③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④,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⑤,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曰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注释】①吴玠:南宋抗金名将。
②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③姝:美女。
④主上宵旰:皇上勤于政事。
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
⑤第:府第,住宅。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词的意思。
(1)或异二者之为.(2)吴玠素.服飞(3)饰名姝遗.之(4)玠益.敬服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②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3.比较上面两段文字,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4.与范仲淹、岳飞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
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人物:杜甫顾炎武周恩来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①。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②。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专题一[05温州]阅读《出师表》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13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1分)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2)恐托付不效(3)以伤先帝之明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三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奔走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二[武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②后值倾覆值: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专题一[05温州]阅读《出师表》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13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1分)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2)恐托付不效(3)以伤先帝之明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三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奔走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二[武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②后值倾覆值: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2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docx
出师表(—)【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蒂选自《出师表》)【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干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干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由雄感激()⑵先帝不以臣単做)⑶遂张先帝以驱驰()(4)天下必以王另能市马()9.下劝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苟全性命于乱世/况贤于隗者乎B.受任于败军之际/臣闻古之君人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千里马常有,而们乐不常有D.遂许先帝以驱驰/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10.用“ / ”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士争凑燕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1)三顾臣于草庐Z中,咨用以当世Z事译文:(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译文: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Z处(2分)(二)甲]侍中侍郎郭攸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Ilio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 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班级姓名(一)乔山人善琴(8分)清徐珂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⑤扣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尝得异人传授尝:(2)以弹絮为业业:2.用现代汉语下面的句子。
(2分)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
3.本文也采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请从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分)4.乔山人对邻媪说:“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你认为“邻媪”是乔山人的知音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二)《口技》与《乔山人善琴》比较阅读: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觉:B.几欲先走走:C.款扉叩之叩:D.今客鼓此鼓: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3.用现代汉语下面的句子。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第二个场面:第三个场面:5.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6.【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下面是同一作者的写狼的文言文,按要求比较阅读,完成小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九上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1)
九上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人曷尝①而乏哉?天地灵粹,赋于万物,非昔醇而今漓②。
吾观物有秀于类者,曾不减于古,岂人之秀而贤者独下于古欤?诚教有所未格③,器有所未就而然也!庠序④可不兴乎……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⑤,亲奉圣谟⑥,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节选自范仲淹《邠州建学记》)【注释】①曷尝:何尝。
②漓:浇薄,不醇厚。
③格;达到。
④庠序:泛指学校。
⑤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
⑥圣谟(mó):皇帝的旨意。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吾观.物有秀于类者B.春和.景明/政通人和.C.国家之患./故患.有所不辟也D.吾观物有秀.于类者/望之蔚然而深秀.2.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其.一犬坐于前 B.先天下之忧而.忧非昔醇而.今漓C.属予作文以.记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国家之.患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岳阳楼记》中景物的描写,通过暗明对比及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对比,反衬出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凸显文章主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一、[2024·长春阶段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乙】今年子月月望,长安重雪终日,玉花①搅空,舞下散地,予与友生喜之。
因自所居南行百许步,登崇冈,上青龙寺门。
门高出绝寰埃②,宜写目放抱③。
今之日尽得雪境,惟长安多高,我不与并。
日既夕,为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
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立,见沍云④驳尽,太虚真气如帐碧玉。
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辗碧玉上征,不见辙迹。
予喜方雪而望舒复至,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
(节选自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有删改)【注释】①玉花:指白玉一样的雪花。
②出绝寰埃:超越凡尘。
③写目放抱:放眼远眺使心胸开阔。
④沍云:寒云。
1.【甲】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
2.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莫说相公痴”中的“相公”是丈夫的意思。
D.“月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13.【乙】文中有关长安雪景和月色的描写很有特点,试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都展现了文人的高雅情趣,请概括两位作者的雅趣。
二、[2024·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专题一[05温州]阅读《出师表》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13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1分)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2)恐托付不效(3)以伤先帝之明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三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奔走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二[武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②后值倾覆值: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重点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重点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答案陈涉世家(一)1.略2.B3.(1)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
4.(甲)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乙)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失民心,丢失了政权。
5.(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
(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二)1.《史记》司马迁《后汉书》2.C 3.C 4.你如果停止以……为耻陈涉年轻时,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略详比喻7.介绍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长经历。
8.幼时都有远大抱负。
儿时就应该有远大理想为将来做打算(三)8.(2分)A.会:适逢,恰巧遇到。
B.唱:同“倡”,倡导。
C.谓:告诉;对……说。
D.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
(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9.10.(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11.第一件事:鱼腹藏书(置书鱼腹)第二件事:篝火狐鸣12.C13.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都有远大志向,都有为国献身的精神。
(1)①素:向来②比;等到③将:统帅,率领④亡;逃亡(2)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3)甲文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4)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
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意思对即可)隆中对(一)17.①器重;②去拜访③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④停止18。
左右皆笑之19.(1)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
将军难道不愿意见风他吗?(2)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20.通假字:研本字: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涉世家(一)(甲)陈胜者。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官门今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
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比.至陈()(2)被.坚执锐()(3)刑.其长吏()(4)皆来会.计事()(5)客出入愈益.发舒()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复立楚国之.社稷B、或.说陈王曰或.以为亡C、故.天下传之扶苏以数谏故. D.、杀之以.应陈涉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5、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①原因:②启示:(二)【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乙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徐(安徽县名)令(县官)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
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口才)而涉猎(广泛地阅读)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班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雇佣)书(写书)以供养,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西汉武帝时出使西域、保卫边境的英雄)、张骞(西汉元帝时通西域的大探险家)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砚台)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后汉书·班超传》)1. 甲、乙文都选自史书。
甲文选自《------------》,作者------------;乙文选自《---------》,作者范晔。
2. 下列有关这两本史书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书是编年体通史,乙书是纪传体断代史。
B.甲书是纪传体通史,乙书是纪传体断代史。
C.甲、乙二书均为纪传体通史。
D.甲、乙二书均为编年体断代史。
3. 下面两句中“而”的用法是:()(1)有口辩而涉猎书传(2)佣者笑而应曰A.承接承接B.并列承接C.并列修饰D.承接修饰4.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若为佣耕(若)------------ ②苟富贵,无相忘(苟)-------------③尝辍业投笔叹曰(辍)--------- ④不耻劳辱(耻)----------------------5. 翻译句子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②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6. 比较两文的详略安排,甲文写得------------,仅介绍陈涉的出身与抱负;乙文则写得--------------,还介绍了班超的经历、思想性格、才学。
两文除了直接描写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外还都运用了-----------------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宏大志向。
7. 比较两文,你能看出传记作品首先应介绍什么吗?----------------------------------------------------------------------------------------8. 阅读两个语段,说说陈涉与斑超有哪些共同之处?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三)【甲】陈胜者,阳城人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
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
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
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
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
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
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A.会.天大雨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C.援谓.之曰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11.【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第一件事:第二件事:12.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
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
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
13.【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
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
(3分)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四)【甲】吴广素爱人,……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日:“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日:“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3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日:“诺。
”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素:②比至陈比:.③使公即恒楚将将:④是时恒楚亡亡;(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胜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隆中对》(一)【甲】亮躬耕陇亩……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2)由是先主遂诣.亮(3)不耻.劳辱(4)尝辍.业投笔叹曰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译文:(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译文: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通假字是,本字是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答:(二)[甲]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仰刘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军三万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4分)A. 自董卓已.来()B. 利.尽南海()C.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D. 益州既.定()16.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3分)A.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B.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17.乙文中写隆中对策过程的句子是:18. 阅读甲文,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是:(3分)A.B.C.19.①甲文中,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②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1分)出师表(一)【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