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doc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参考模板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参考模板

湖南省辰溪县小龙门乡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二O一O年五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1)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1)(一)交通位置 (1)(二)开发概况 (2)三、前人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4)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5)(一)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5)(二)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6)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7)一、自然地理 (7)(一)地形地貌 (7)(二)气象及水文 (8)二、地质条件 (8)(一)地层岩性 (9)(二)地质构造 (11)(三)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12)三、水文地质条件 (13)(一)含隔水层特征及地下水类型 (13)(二)构造带含水及导水性 (14)(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14)(四)老窑水 (15)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5)一、矿井水文地质现状及涌水量构成分析 (15)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6)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7)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预测评估) (18)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8)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8)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9)结束语 (21)湖南省辰溪县小龙门乡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第一章前言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辰溪县为湖南省重点产煤县,辰溪县政府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湘政办明电[2010]6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紧急通知》的要求,需“在2010年6月底以前完成煤矿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要详细查明每个煤矿水患威胁情况,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注危险区域,确定探水范围”。

成立了由副县长梁芊任组长的煤矿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展开该项工作。

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小龙门乡煤矿的水患,给该矿防治水提供水文地质资料,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一)交通位置小龙门乡煤矿位于辰溪县城以南方向,直距约25km,行政区划隶属辰溪县小龙门乡小龙门村管辖。

水文地质报告【范本模板】

水文地质报告【范本模板】

宁都青塘地区水文地质测绘报告单位:09水工(1)班编写:岳成龙指导老师:刘伦华日期:2011 . 10 . 23目录绪言—-———---—---—---————--————----——--————---—----————--——————2第一章实习区水文地质简介———-—-—--———-—-—----———---——4第二章地层、构造、岩浆岩--———-—-———-—————-—---——-—-—7第三章水文地质条件—--——————-—---—--—-----—————-——-—--—14第四章地下水资源初步评价—--—-—--———-———-————--—————20第五章工程地质概况—--—————--—--——-——-----—---——---—--—22第六章结论与建议——-—-——-—-—--——--—-——--—--------———--—24绪言青塘地区位于江西省中甬部丘陵地带,在宁都县西部与兴国县交界的山区,它是一走向为NE至NNE向的小型盆地,地理坐标为北纬26°23'-26°30',东径115°48'-115°54',国际分幅编号为C1—SO-52—D 有公路通往县城及赣州等地,交通尚称方便。

区内四季分明,最高气温可达42℃,七月份为7℃,最低-5℃,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500mm多集中在4-6月,11月~次年1月降雨最少,区内最大的河为青塘河,该河由北向南径码后流入盆地内至王村树下急转为由东流向西南至水口芋最后流入盆地之外,常年不干,好水期流量约1。

16m3/s。

区内以农作物为主,是宁都县商品粮生产基地,此外还有其他经济作物,矿产开采和初加工业等是该县工业产地之一.此次实习就在该地区内进行,测绘比例为1:50000地形底图1:2.5万在水文地质测绘结束后,每个测绘小组提交实际材料图一份,每个测绘小组可提交综合水文地质土地貌图各一份并附有泉流量统计表等表格,个人提交实习报告书一份,具体如下: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完成了实习任务。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1. 概述
本报告旨在对相关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和分析,
为项目规划和开发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评估。

本次勘察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地质结构、地下水位、水质状况等多个方面。

2. 勘察方法
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勘察:
- 地质剖面观测:通过对勘察区域的地表地质进行观测分析,
确定地层结构和地下水分布。

- 钻孔取样:通过钻探取样,获取地下水文地质信息,包括地
下水位、水质状况等。

- 地下水位监测:设置监测井,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 勘察结果
根据我们的勘察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 地质结构:勘察区域主要由岩石和土层构成,其地层结构相
对稳定。

-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较为稳定,受季节变化和地形地势影响较小。

- 水质状况:水质整体达到国家标准,但在某些区域存在轻微的污染现象。

4. 建议和措施
基于勘察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 对于地质结构相对稳定的区域,可以考虑在此进行地下水开发利用。

- 对于水质轻微污染的区域,建议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措施,确保水质达标。

5. 结论
本次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结构、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勘察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项目规划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注意:以上结论仅基于我们的勘察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具体决策需结合更全面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

**
*以上报告仅为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doc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doc

题目:水文地质勘察设计院系:地球与环境学院专业班级:水文 11- 1 班学号: 2011300307 学生姓名:项其远指导教师:刘启蒙李小龙2014年7月11日目录一、概述 (3)二、新集二矿F10断层水文地质勘探调查 (4)2.1、矿井概述 (4)2.1.1、自然地理 (4)2.1.2、水文地质 (4)2.1.3、地层 (5)2.1.4、构造 (7)2.1.5、F10断层 (8)2.2、水文地质钻探 (9)2.2.1、设计依据 (9)2.2.2、工程概述 (9)2.2.3、钻孔施工工艺 (10)2.2.4、成孔工艺 (14)2.2.5、成果资料 (16)三、潘北煤矿-490m水平水文地质参数及富水性分区研究 (17)3.1、潘北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17)3.1.1、自然地理状况 (17)3.1.2、潘北煤矿水文地质资料 (17)3.2、放水试验 (23)3.2.1、试验背景 (23)3.2.2、不同阶段流场变化 (25)3.3、采用aquifertest计算水文地质参数(东翼) (29)3.3.1、背景介绍 (29)3.3.2、计算思路 (29)3.3.3、计算方法 (30)3.3.4、东翼参数计算过程 (32)3.3.5、东翼部分区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结果 (33)四、总结 (34)五、主要参考资料 (34)附录 (36)附录1:E1水量 (36)附录2:ES2水量 (38)附录3: (40)附录4: (42)一、概述大三下学期我们开设了《水文地质勘查这门课程》,作为我们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进行课程设计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和未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工作进行一次模拟。

水文地质勘查谁研究水文地质的主要手段,需要我们运用各种不同的勘查手段(测绘、勘探、试验、观测等),经过一定的勘查程序去查明研究区基本的水文地质条件,解决专门的水文地质问题。

这次我们课程设计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新集二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主要是对其中的贯穿矿区的F10断层进行调查,通过我们实地的观察和听讲,结合所给的资料对进行水文地质勘探调查;二是对潘北煤矿-490m水平水文地质参数进行计算,通过运用aquifertest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和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估。

商丘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商丘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商丘水文地质勘查报告1. 引言商丘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

水文地质勘查是为了解商丘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地下水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而进行的研究。

本报告旨在对商丘市的水文地质进行勘查与分析,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 勘查区域与方法商丘市地处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本次勘查主要选取了商丘市区及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勘查:2.1 野外调查通过对商丘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地表水体、地下水井、水泉等水文地质要素进行野外调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

2.2 钻探取样在勘查区域内选择代表性地点,进行钻探取样。

通过地下水位及地下水的水质、温度等参数的测试,获得地下水资源的基本信息。

2.3 地质剖面测绘通过对钻探取样点的地质剖面测绘,了解地下水层的分布、厚度、岩性等特征。

3. 水文地质特征经过勘查与分析,商丘市的水文地质具有以下特征:3.1 地下水分布商丘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黄土、第三系风积沙、第二系灰沉积相等地层中。

在城市区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黄土中,水位较浅,易受污染。

而在周边地区,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第三系风积沙和第二系灰沉积相中,水位较深,水质较好。

3.2 地下水资源利用商丘市的地下水资源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

城市供水主要依靠地下水井,通过提取地下水供给城市居民生活用水。

农业灌溉主要利用地下水进行,有效补给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工业用水主要依赖地下水资源,通过井水泵站提取并供应给工业企业。

4. 地下水环境影响商丘市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4.1 地下水位下降随着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商丘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特别是城市区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与环境污染,导致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增加了供水难度。

4.2 地下水污染商丘市地下水受到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的影响,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水文地质手写报告范文

水文地质手写报告范文

水文地质手写报告范文尊敬的XX先生:根据您的要求,我对XX地区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报告。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此次调查旨在了解XX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以便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调查采用了野外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调查结果1. 水文情况:调查显示,XX地区水文条件较为丰富。

经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储量大,水质良好,适合供水和灌溉等用途。

另外,该地区还有不少河流和湖泊,水量充沛,可以作为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用水的来源。

2. 地质情况:经过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岩层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较为稳定,没有活动断层。

岩层主要为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其中,砂岩是一种较好的地下水储层,对于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有较好的条件。

三、调查意见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XX地区是一个潜力较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域。

建议在该地区进行以下工作:1. 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力度,建设一些抽水井和水库,以满足当地居民、农田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2. 引导当地居民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倡导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3. 在农田灌溉方面,建议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在水资源监测方面,建议加强对地下水位、水质和河流水量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资源变化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水资源管理。

四、结论XX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适合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储量大,水质良好,适合供水和灌溉等用途。

另外,该地区还有不少河流和湖泊,水量充沛,可以作为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用水的来源。

以上是本次水文地质调查的报告。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顺祝商祺!XX水文地质调查团队。

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范文

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范文

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范文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

报告编号,XXXXX.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勘探目的。

本次勘探旨在对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以确定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及工程地质情况,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勘探范围。

本次勘探范围包括矿山周边区域及潜在工程建设区域,具体范围为XXX平方公里。

三、勘探方法。

1. 野外地质调查,对矿山周边地质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性分布等。

2. 水文地质勘探,对矿山周边水文地质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构造等。

3. 工程地质勘探,对潜在工程建设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稳定性、地质灾害隐患等。

四、勘探成果。

1. 地质条件,矿山周边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断裂带和褶皱带,地层岩性以XXX为主,地质构造较为稳定。

2. 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位较为稳定,水文地质条件适宜工程建设,但需注意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3. 工程地质情况,潜在工程建设区域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地质灾害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五、建议意见。

1. 对于矿山周边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建议加强地质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在工程建设前,需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探,制定科学的工程设计方案,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六、总结。

本次勘探对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进行了详细的勘察,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为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编制单位,XXX地质勘察院。

编制人,XXX.审核人,XXX.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详细]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二O一七年三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1)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1)(一)交通位置 (1)(二)开发概况 (3)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4)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4)(一)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4)(二)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5)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5)一、自然地理 (5)(一)地形地貌 (5)(二)气象及水文 (6)二、地质条件 (6)(一)矿区地层 (7)(二)矿区构造 (8)(三)含煤地层 (8)三、水文地质条件 (10)(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0)(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1)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4)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5)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预测评估) (17)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7)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7)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7)结束语 (20)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第一章前言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一)交通位置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整合规模为150Kt/a,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0021120055870),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米,矿区面积0.7941千米2,倾向宽约1.2千米(平均),走向长约0.7 千米(平均).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区内交通目前以公路为主,矿区公路距中寨乡0.5千米,距六枝县城70 千米,距水黄公路2.5 千米,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二)开发概况区内采煤历史悠久,井田内以小窑为主,主要开采1号、3号、7号煤层,斜井或平硐开拓,开采时以独眼井居多,其开采深度较浅,开采相对深度约在50-80米左右.主要为当地村民季节性开采,以采掘民用煤为主,部分开采后以原煤销售.随着矿业秩序的好转,现区内所有小煤窑均已关闭、封停,井口被填充,已无法进入调查.老窑主要在井田浅部分布,由于开采时间较早,开挖范围较小,巷道断面不大,并且基本被表土及顶板垮落封填,没有空间存积大量的水.原湘发煤矿老系统编号LY3号,主采1号、3号、7号煤层,1号煤层开采下限标高+1410米,采空区积水在2012年掘进111运输石门时已经采取了探放水措施,排出积水29376米³左右,排水时间约为8个月之久,现在已没有积水威胁;3号煤层回采时顶板随采随落,开采时间已经6年,采空区现已全部垮实,无积水威胁,在掘进111运输石门及1135底板抽放巷探放水施钻时可以证明;7号煤层开采面积较小,仅在风井和主井之间布置了一个采煤工作面,走向长约为60米,倾斜长80米,面积5000㎡,其积水在2010年布置1702专用回风巷掘进时已经探放完,排出积水约4600米³,现还有小量的老窑水涌出,主要补给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现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均布置在7号煤层底板岩层中,距7号煤层法线距离20米,该三条井筒在+1320米标高用联络巷贯通形成系统.然后在主斜井和副斜井内+1415米标高布置运输石门和轨道石门揭穿最上面的1号可采煤层,同时在回风斜井内的+1450米和1415米标高布置回风石门揭穿1号煤层,最后在各石门揭穿煤层的地方分别布置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该方案的工作面回风巷运料是通过回风巷与轨道石门之间的轨道斜巷完成,在轨道斜巷上口安设调度绞车提升材料.后期开采二采区时,在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井底分别向前掘进石门揭穿7号煤层,然后在7号煤层顶板和3号煤层底板之间布置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大巷到矿区的5号拐点边界后,再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3条下山开拓二采区,该三条下山布置在3号煤层和7号煤层之间.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我矿组织了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按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14497-1993)、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等规范要求于2017年2月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和收集矿山开采的相关资料.现已完成矿区及周边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利用矿井地质地形图及采掘工程平面图,编制完成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一)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1、初步查明该矿浅部已知老窑采区情况,并把采空区边界标注在井巷工程平面图之上.2、对相邻被整合矿井的采掘工程平面图进行了收集,并与该矿的采掘工程平面图进行统一绘制,为矿井今后确定防水保安煤柱尺寸,确定探防水线及工程布置提供参考.3、收集井下采掘工程中已揭露构造情况等,为分析该井主要充水因素及确定该矿水文地质类型提供依据.(二)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1、2011年徐州长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对我矿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2、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42队编制的《普朗煤田黑拉嘎勘探区煤矿地质勘探报告(精查)》.3、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所编制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中寨湘发煤矿(原二号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区内属云贵高原低中山地形,区内地形为反向坡,西低东高,地形较陡,海拔一般在1400~1700米之间,最高标高1743.5米位于矿区东部边界外的山峰,最低标高1418.2米,位于矿区北西部边界的7拐点附近;区内相对标高差325.3米,为切割较深的高原侵蚀地貌,冲沟发育,高山与沟谷呈带状分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二)气象及水文1、气象区内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日照较少,有冰雹、暴雨等灾害天气.一般1 1月至次年2月多雾及凌冻.年均气温14~16℃,其中7月气温最高(34.3℃),1月气温最低(-5℃);年平均降水量1400米米,区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一般6~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在160 米米以上,11月至次年2月平均降水量较小,仅30米米,全年降大至暴雨10~15天,日最大降雨量为140米米.区内年平均蒸发量为1183.2米米.矿区风向主要为北东向,年平均风速2.4米/s.2、水文根据储量核实报告批复,矿区属以基岩裂隙水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二、地质条件区内属云贵高原主高山地形,北西低,南东高,地形陡,海拔一般在1400~1700米之间,最高标高1743.5米位于矿区东部边界外的山峰,最低标高1418.2米位于矿区北西部边界外的平地;区内相对标高约325.3米,为切割较深的高原侵蚀地貌,冲沟发育,高山与沟谷呈带状分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仅发育小溪沟,溪沟水流向东至西,流经矿区中部.矿区内以裂隙水为主,含水层空间不发育,地下水水位、流向基本与地形一致.含煤地层与上覆及下覆含水层间均有较厚的隔水层,区内构造复杂程度中等.(一)矿区地层本区及邻近出露的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至三叠系下统永镇宁组,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层及灰岩组成.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腕足类、瓣鳃类、介形虫等动物化石,含大羽羊齿、鳞木等植物化石及植物化石碎片、煤核等.组内连续沉积,厚度504米,含煤35-38.煤系中灰岩有规律地分布,大多是良好的标志层,对煤层对比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2、三叠系下统(T1)飞仙关组(T1f )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色、紫灰色、灰紫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灰岩等,具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瓣鳃类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组内连续沉积,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度525-630米,平均580米.主要为灰绿色及紫灰色,薄层状粉砂岩、泥岩,中夹薄层钙质泥岩及泥质灰岩;上部为紫色、黄灰色粉砂岩及灰色灰岩,中部为灰色粉砂岩,灰几深灰色灰岩,下部为黄绿色薄层粉砂岩和泥岩,间夹厚层状灰岩数层.含克氏哈类动物化石.出露矿区中部.永宁镇组(T1yn)上部为灰色、深灰色泥岩及泥灰岩,下部为灰色灰岩,局部夹鲕状灰岩和泥灰岩.厚约240米.出露矿区东部.3、第四系(Q)分布广泛,主要由松散的崩塌物、坡积物、沟谷冲积物、粘土等组成,厚度0-20米.主要分布于煤系地层之上.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二)矿区构造矿区区域地址构造位于毛口背斜北东翼黑嘎啦井田.矿区内发现F1断层,F1倾向北东,倾角50-70度,断距25-30米,为正断层.矿区地层走向70-80度,倾向南东,倾角18-25度,一般23°;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另外建井过程中新掘出两条新断层F2、F3,落差约5米.(三)含煤地层1、含煤岩系区域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平均厚度504米,含煤22—39层,可采及局部可采15层,煤层平均总厚度39.97米,平均厚19.87米,含煤系数7.92%;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29.6米含煤系数5.87%.2、可采煤层及煤岩特征矿区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有1、2、3、4、6、7、15、18、19、20、21、22、28、29、30号煤层.湘发煤矿矿区主要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为1、3、7、28号煤层,2、18、19号煤层局部可采.就矿区内主要煤层由上到下叙述如下:1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属较稳定煤层,为井田内可采煤层.煤层厚度1.35-1.50米,平均1.40米.顶板岩性泥岩,富含动物化石.强度低.间接顶板为细砂岩、煤层.细砂岩为钙质胶结,坚硬,局部裂隙较发育.底板:底板含根部植物化石泥岩.2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矿区内煤层厚0.67~0.91米,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为局部可采煤层.顶板:直接顶板为泥岩或粉砂岩,深灰色,结果细腻,常含黑色炭质粉屑,偶尔可以找到个体细小的腕足类动物化石.底板:底板为粉砂岩.3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较稳定,矿区内煤层厚度1.62—1.88米,全区可采.顶板:顶板以砂岩为主,偶见腕足类化石.底板:底板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及泥岩此之.7号煤层:为区内主要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度2.40~3.20米,平均2.60米,上部结构均一,下部条带状构造发育.顶板为泥质灰岩,局部为泥岩,以腕足类为主的海相动物化石丰富.底板为粉砂岩,局部为泥岩.18号煤层:黑色,油脂光泽,性脆,内生裂隙较发育,矿区内局部可采,厚度0.26~0.70米.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或泥岩,含植物化石碎片;底板以泥岩为主.矿区内局部可采.19号煤层:黑色,半暗型,多呈片状或薄层状.厚度0.15~2.55米.矿区内局部可采.28号煤层:黑色、褐黑色,半暗型,油脂光泽,细条带结构.矿区内煤层厚度稳定,0.80~1.30米,平均1.00米.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浅灰色泥岩、粘土岩.矿区煤层内较稳定.三、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包括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灰岩,二叠系上统飞仙关组中部灰岩,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碳酸盐岩分布区基岩裸露及半裸露,地表岩溶洼地,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碎屑岩主要包括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砂泥岩,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以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区域内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5月中、下旬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6~9月为最高值,其间出现2~3次峰值,10~1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递减,到次年三、四月份降为最低值.区域内龙潭组煤矿床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之间一般具有较好砂、泥岩的隔水层,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弱,对煤矿床开采影响较小.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P3β)岩性致密,节理、裂隙不发育,含水性及导水性弱差,成为煤矿床深部下煤组煤层与茅口组灰岩强含水层间较厚隔水层.(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属云贵高原主高山地形,北西低,南东高,地形陡,海拔一般在1400~1700米之间,最高标高1743.5米位于矿区东部边界外的山峰,最低标高1418.2米位于矿区北西部边界外的平地;区内相对标高约325.3米,为切割较深的高原侵蚀地貌,冲沟发育,高山与沟谷呈带状分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仅发育小溪沟,溪沟水流向东至西,流经矿区中部.矿区内以裂隙水为主,含水层空间不发育,地下水水位、流向基本与地形一致.含煤地层与上覆及下覆含水层间均有较厚的隔水层,区内构造复杂程度中等.1、矿区地层含水性、隔水性(由新至老)(1)第四系(Q):弱~中等孔隙含水层岩性为砂土、碎石土、粘性土等,含孔隙水,含水性弱~中等,接受降雨补给条件.泉水流量随季节变化大,大多在旱季干涸,多分布于沟谷低缓地带,出露于矿区中部.(2)飞仙关组(T1f):相对隔水层上部岩性主要为紫色、灰紫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细砂岩,中夹1~3层灰岩或泥质灰岩.厚156~198米.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富水性弱,具隔水性.出露矿区南部及东部边界附近.中部岩性主要厚层状灰岩,中夹1~2砂岩或粉砂岩.全层厚45~85米,地表裸露,富水性中等.下部主要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细砂岩、夹鲕状灰岩及泥质灰岩.上部以细砂岩为主,中部为钙质粉砂岩,底部为泥岩、粉砂岩,厚150~190米.该段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外,富水性弱.出露于矿区中部.(3)龙潭组(P3l):弱裂隙含水层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层及灰岩组成,全层厚470~520米,平均厚504.63米.该组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和其夹的灰岩层局部有溶隙水,大部分地带被第四系松散物覆盖,接受第四系孔隙水、裂隙水补给,补给条件良好.该组常年有间歇有水的沟溪经过,煤矿开采时局部地带可能要受河水或沟溪水渗入、灌入等影响,含水性弱.(4)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相对隔水层岩性为玄武岩,深灰色,致密坚硬,含水性弱.为较好的隔水层.出露矿区外.2、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内断层规模小,一般不会造成强含水层与煤层的连通,对煤矿床够不成危害.3、小煤矿、老窑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内原有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的生产矿井1个,即原红四井煤矿.主要出水形式为顶板淋水、滴水,底板及两帮渗水.区内老窑较多,开采垂深一般在30米左右,老窑中积水较多,老窑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4、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区内无大的河流、水库、池塘等地表水体,仅发育小溪沟.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含煤岩层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矿井内冲沟发育,旱季无水,雨季山洪暴发时冲沟中的水,一部分沿地表自然排泄,另一部分渗入龙潭组含水层中.老窑积水因自然排水条件差,硐口多已封闭,在开采中突水的可能性较大,水力联系密切,在开采中应做好探放水工作,注意留设防隔水煤(岩)柱.5、矿井充水通道(1)岩石天然节理裂隙矿区内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而深部则发育成岩或构造节理、裂隙,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2)人为采矿冒落裂隙由于背斜南翼煤层较陡,煤层开采自然放顶后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3)断层破碎带当井巷穿越地下浅部发育断层时,由于周围岩层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井巷可能发生渗水、淋水和涌水现象.(4)老窑采空区区内沿煤层露头线一带分布着大小不一、开采深度或深或浅的老窑,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1、原湘发煤矿根据核实报告涌水量:正常涌水量10米³/d,最大涌水量20米³/d.2、原红专四井煤矿据核实报告涌水量:正常涌水量为5米3/d,最大涌水量为10米3/d;3、矿井涌水量预算原湘发煤矿、红四井煤矿3号煤层采空区约为29000米2,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米3/d,矿井预计正常涌水量为:Q = F×KFQ—矿井涌水量(米3/d), F—预算面积(米2),KF—单位面积含水率(米3/ 米2).因此KF = 1.03×10-3米3/米2矿井预算面积为794100米2,矿井预计正常:Q正常= F×KF=794100米2×1.03×10-3米3/米2=817.9米3/d=34 米3/h矿井预计最大涌水量:Q最大=2.2×F×KF=2.2×817.9米3/d=1799.4 米3/d=75米3/h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1、地表冲沟水冲沟水沿途接受泉水及煤窑水补给,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这些冲沟多位于含煤地层露头地带,冲沟附近的网状、脉状裂隙密集,它们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接触,冲沟水可能沿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2、第四系孔隙水矿山内覆盖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分布不广,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3、龙潭组弱裂隙含水层该组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总体微弱,但在局部岩溶发育地段发现有钻孔漏水现象;在构造断裂及应力破坏影响的地段,含水量相对会较大,矿床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该组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根据普郎煤田黑拉戛勘探区煤矿地质勘探报告》:顶底板岩层是矿井充水的直接来源,虽然岩层富水性弱、主要是一些裂隙水及数层灰岩岩溶裂隙水,但在局部岩溶发育地段,发现有钻孔漏水现象,今后开采时注意,以防突水.4、小煤矿、老窑采空区积水通过对湘发煤矿(整合)范围内地表和井下的调查,矿井内无大的河流、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区内小煤矿、老窑内存在着一定的积水,是浅部矿井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采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主、风井井筒内接近地表区域主要为顶板淋水、滴水;底板及两帮渗水,雨量随季节变化较大.湘发煤矿(整合)矿床属于以基岩裂隙及老空区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的煤矿床.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区内煤层赋存于较厚的隔水层中,强含水层如永宁镇组、茅口组等对煤矿开采可能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区内断层较少,据原核实报告及煤矿实际生产所得资料,断层导水性较差.本矿床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覆盖在煤层之上的第四系松散物或滑坡中的裂隙水、孔隙水、含煤地层的风化裂隙水及其间夹的灰岩层溶隙水、小煤矿积水溪沟水.综上所述,本矿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预测评估)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1、由于大气降雨直接影响到井下涌水量,故井下排水系统除按设计要求外,还应随着井下揭露面积的不断增大,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大排水设备,否者会造成淹井事故.2、因该区浅部老窑采空区范围无法考证,故老窑采空区积水对该矿开采浅部煤层安全威胁较大,如不加强探放水工作,就可能发生井下安全事故.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该矿防治水工程难度不大,因煤层上下岩层不是含水层,均为隔水层,由于浅部和周围的老窑积水是该矿未来开采背斜西翼浅部煤层的主要威胁,在防老窑水方面,详细了解老窑采空区范围方面有一定的难度.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本矿水文地质类型中等,在今后生产中除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外,还要根据该矿的实际情况,应重点加强以下防治水工作.一、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循以人为本,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二、因该区普查最终地质报告和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不足,井田地质报告提供的涌水量资料可靠程度较低.故今后生产中应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并作好编录,以便为指导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水文地质依据.三、加强老窑采空区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探水范围,按要求把探水线标注在井巷工程平面图上.本次虽对浅部老窑采空区进行了调查,但是由于该区煤炭开采历史久远,目前暂无法对全部老窑采空区范围彻底调查清楚.故目前井巷工程平面图上标注的探水范围不是唯一边界,该矿必需根据井下实际揭露情况确定防治水工作.同时仍需进一步继续加强老窑采空区的调查工作,并根据新调查结果及时调整探水范围.四、尽量查清老窑采空区情况,并应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第28号令《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的要求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具体尺寸达到:1、巷道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掘进时,巷道与水体之间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2、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同一煤层中进行开采时,若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的界线已基本查明,防隔水煤(岩)柱参照下例经。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 引言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流动和质量特征的学科,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探索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分布与利用潜力。

2. 调查区域描述调查区域位于某地区,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该区域由XX岩层组成,主要由古生代的砂岩、泥岩和页岩组成,在地壳构造变动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层。

3. 调查方法与过程3.1. 采集地下水数据本次水文地质调查主要采用了地下水位观测、地下水样品采集和地下水流速测量的方法。

通过地下水位观测点的布设与连续监测,获得了该区域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情况。

同时,在地下水样品采集的基础上,通过水质分析获得了地下水的主要离子含量、硬度、PH值等水质指标,为进一步评价地下水的利用潜力提供了依据。

此外,通过流速测量,确定了地下水的流动速率与方向。

3.2. 地下水资源评价通过对采集的地下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地下水位观测结果和地下水样品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地层中的地下水位与水质状况。

地下水位的高低与地下水资源丰度有着密切关系,而水质的好坏则影响了地下水的利用潜力。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绘制出地下水位等高线图及水质状况分布图,为合理开发该区域的地下水资源提供指导。

4. 地下水资源利用建议4.1.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根据本次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可以确定调查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分布与利用潜力。

建议根据地下水位较高、且水质较好的地区,选择适宜的地点进行水源井的建设。

同时,在地下水资源利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的问题。

对于地下水流速较快的地区,可以考虑建设地下水排水系统,以减少地下水对建筑物和道路的不良影响。

4.2. 地下水保护与治理在地下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避免人类活动和工业排放物的污染对地下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为了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可以通过开展水资源调控、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监测等手段,进行地下水治理与保护。

xxx煤矿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xxx煤矿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XXX煤矿水害普查报告及综合防治方案XX市水文地质调查小组二OO七年五月主编:参加人员:审核:技术负责:目录1前言 (1)2 井田概况 (4)2.1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4)2.2 矿区地质概况 (5)2.3 矿井水文地质 (9)2.4 矿井的开拓情况和邻近矿的相互关系 (16)2.5 矿井排水现状 (18)3 充水源分析 (20)3.1 大气降雨 (20)3.2 地表水和地表水体 (21)3.3 地下水和地下水体 (21)4 水体分布及其危害性分析 (23)4.1 地表水体及其危害 (23)4.2 老窑水体及其危害 (23)4.3 本矿井下水体及其危害 (24)4.4 邻近矿井的积水体及其危害 (25)5 综合防治水方案 (26)5.1 现有采掘工作面的调整 (26)5.2 其它方面的改造与完善 (27)6 主要防治水措施 (34)6.1 井下探放水的管理 (34)6.2 井下探放水的实施 (36)7 水害防治规划 (41)7.1 水害的五年规划 (42)7.2 年度防治水计划 (44)附表 (47)水文地质调查委托书浏阳水文地质调查组水灾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也是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隐患之一,更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主要防治对象。

为了查清我矿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控开采范围内的水文安全状态,防范水灾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现委托贵调查组对我矿合法开采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害安全状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为此,我们将积极配合调查组工作并提供调查过程中所必须的原始资料,保证原始资料的真实性。

特此委托煤矿(章)法人代表二00七年四月1前言㈠概述⑴位置、隶属关系XXX煤矿位于XX市东南部的XX镇,距XX市直线距离约为20km。

由工业广场经5公里乡村水泥混凝土公路可至XX镇连通G319、G106国道。

交通较为方便,参见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⑵矿井性质XXX煤矿属股份制私有煤矿,隶属XX镇管辖。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 背景水文地质调查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实地的调查方法,通过对地下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研究,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档旨在对某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建议。

2. 调查目的地下水资源是人类重要的生活和生产水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对于保障人们的生活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包括:- 了解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的情况- 研究地下水运移规律及水文地质特征- 评估地下水资源量和潜力- 提出合理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建议3. 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范围涵盖某地区的水文地质状况,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 实地勘测:利用现场观测、取样等手段,对地下水位、地下水质等进行详细测量。

- 地质钻探:通过地质钻探获取地质剖面数据,了解地下水文地质层序和地层特征。

- 地面水文观测:设置水位观测井,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 水质采样: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

-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运移规律等相关信息。

- 模型建立:基于调查结果,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预测地下水资源变化趋势。

4. 调查结果4.1 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情况根据实地勘测和水位观测数据,我们发现该地区地下水位较为稳定,变化范围在1-3米之间。

地下水呈现近似椭圆形的分布格局,水位相对较高的部分位于地势较低的地方,水位相对较低的部分位于地势较高的地方。

地下水质较好,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4.2 地下水运移规律和水文地质特征通过地质钻探和地下水位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地下水运移主要受地层的渗透性、孔隙度和自然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 地层中的砂层、含水层和不透水层对地下水运移有重要影响。

- 季节性的降雨和排水活动也会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4.3 地下水资源量和潜力评估根据地下水位观测和模型计算,我们评估了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和潜力。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二O一七年三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及目任务 0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0(一)交通位置 0(二)开发概况 (2)三、工作根据及工作状况 (2)四、本次工作重要内容 (3)(一)现场调查理解资料 (3)(二)本次调查收集运用成果资料重要有 (4)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4)一、自然地理 (5)(一)地形地貌 (5)(二)气象及水文 (5)二、地质条件 (6)(一)矿区地层 (6)(二)矿区构造 (8)(三)含煤地层 (8)三、水文地质条件 (10)(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0)(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1)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5)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5)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6)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7)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限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限度(预测评估) (18)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限度预测 (18)二、防治水工作难易限度 (18)第五章对此后防治水工作建议 (18)结束语 (21)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第一章前言一、任务由来及目任务为了进一步推动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逐渐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贯彻“安全第一, 防止为主”方针, 使煤矿公司能防止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 我矿开展了井田范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及重要水患状况, 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重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 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一)交通位置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 整合规模为150Kt/a, 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

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

依照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允许证(证号C), 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m, 矿区面积0.7941km2, 倾向宽约1.2km(平均), 走向长约0.7 km (平均)。

水文工程地质勘察设计范本

水文工程地质勘察设计范本

××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设计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及勘查级别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矿区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见附图××矿区综合水文地质图(1:5万自编)。

(1)松散岩类孔隙水呈条带状分布于山间河谷现代河床和部分谷坡的下缘。

含水层为全新统冲积砂、砂卵石孔隙水,组成含水层的岩性为分选磨圆欠佳的砾、卵石夹泥砂,厚度为3~7 m,与下伏花岗岩风化裂隙孔隙水构成统一含水岩组,水位埋深3 m。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及河水补给和侧向迳流补给,以蒸发、侧向迳流和人工开采等方式排泄。

(2) 基岩裂隙水侵入岩类孔隙裂隙水广布全区,组成含水层的岩性为华力西晚期侵入体,花岗岩风化深度一般为14~25 m,风化程度自上而下减弱。

受东西、北西及北东向多组压扭性构造断裂带影响,构造裂隙发育,水量相对较大。

侵入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浸入补给、侧向迳流及深部地下水的顶托补给。

(3)矿床充水因素本矿山主要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汛期水量较大。

直接充水的含水层以裂隙含水层为主、次为孔隙含水层。

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300 m左右,矿体大部分位于标高-50 m 以下,即主要矿体在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

矿区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径流区,补给面积较小,且处于局部分水岭交汇部,不利于地表水的汇集,矿区内主要表现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位于矿区临近的河流细林河、石头河主要起排泄作用,对矿体的开采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初步预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二、水工环勘查工作依据与技术要求1、勘查工作布置依据《区域水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93)《矿区水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 12719-9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18-200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20万向阳山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矿矿区2011年工作总结××矿区综合水文地质图(1:5万自编)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技术要求(1)水文地质测绘在全面收集矿区及相邻地区历年的水文、气象和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基础上,采用同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做底图,测绘范围为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尊敬的领导:我单位近期完成了对某煤矿水文地质的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目的本次煤矿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煤矿的水文地质特征,为煤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二、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包括煤矿所在地的水文地质状况,涵盖煤矿的地下水位、水化学特性、水源补给途径等方面内容。

三、调查方法1.采集水文地质资料:借助现场勘探和地质钻探等方式,采集煤矿周边的地下水位、地下水落水量、水质等数据。

2.水样采集及分析:根据野外勘测结果,采集地下水样品,在实验室通过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水质分析,包括PH值、电导率、溶解氧等指标。

3.数据处理及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比较分析,得出关键水文地质特征参数,并将分析结果进行图表展示。

四、调查结果1.地下水位及水质状况经过对煤矿周边井点的调查,得出了周边地下水位的具体数据,并通过水质分析,了解到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包括PH值、电导率、溶解氧等参数。

2.补给途径分析基于地下水位数据分析,得出了煤矿地下水补给途径的具体情况,包括降水、地表径流以及附近河流水源等。

3.调查结论通过对煤矿水文地质的调查工作,得出以下结论:(1)煤矿周边地下水位较稳定,具备一定的水资源供应能力。

(2)煤矿地下水的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可以作为矿井使用的供水来源。

(3)煤矿地下水的主要补给途径为降水和附近河流水源。

五、建议1.煤矿应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矿井的生产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2.建议煤矿在水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加强对地下水质的监控,确保供水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煤矿应与附近相关部门建立联络机制,加强地下水补给途径的监控与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总结本次煤矿水文地质调查全面了解了煤矿的水文地质特征,为煤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调查结果及建议将为煤矿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帮助实现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水文地质报告

水文地质报告

水文地质报告水文地质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本次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某某小区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选址要求,为后续的工程规划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该小区的选址位于某某市中心区域,建设规模较大,因此水文地质调查尤为重要。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1. 文献调查:通过查阅相关的地质和水文资料,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下水位、水质情况等基本信息。

2. 勘探工作:选择了15个调查点位进行地质勘探,采用钻探和地下水位测量等方法,获取了地下水位、地层厚度、土壤类型等具体数据。

3. 采样分析:在勘探点位上采集了地下水样品和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水质和土壤分析,得到了水质指标和土壤类型。

4.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调查结果。

三、调查结果1. 地下水位:通过对15个调查点位的地下水位测量,得出平均地下水位为8米,最高地下水位为10米,最低地下水位为6米。

2. 土壤类型:根据土壤采样的分析结果,该地区主要分布有红壤、盐渍土和黄土,其中红壤占总土壤面积的70%。

3. 水质情况:分析地下水样品后,得出水质硬度为150mg/L,PH值为7.2,水质属于中硬水,无明显的污染。

四、结论和建议1. 地下水位较深,对于建设中的地下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

2. 由于该地区土壤主要为红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和承载能力,在建设中应注意土壤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3. 水质硬度偏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水质处理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保证用水的质量。

以上是本次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结果和建议,供后续的工程规划和施工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调查结果仅供参考,具体的工程实施还需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四、水文地质试验五、结论与建议附录:1、井(孔)标高明细表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4、抽水试验综合图5、回灌试验综合图6、水质分析成果表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一、工程概况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2、测试地下水温度;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能力;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

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

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

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水文地质是地质学与水文学的交叉领域,主要研究地下水的产生、运移和储存过程,以及地质构造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水文地质调查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报告旨在总结对某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二、调查区域概况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某省A县,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地形起伏较大,主要由丘陵和平原组成。

该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多处构造节理和断层,地下水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三、调查方法1. 野外地质勘探:采用地面地质剖面观测、钻孔取芯等方法,了解该地区地下水位、地下水含量、水质等情况。

2. 遥感影像分析: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该地区的地形、植被、土地利用等信息,为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3. 野外取样分析:对地下水和地下水中溶解物质进行取样分析,了解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质状况。

四、调查结果1. 水文地质条件:经调查研究发现,A县地下水位较浅,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地层中,其上覆盖着一定厚度的第三系沉积物。

地下水主要来源于自然降水和地表径流,通过裸露地表和冲刷沟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体。

2. 地下水质情况:调查显示,A县地下水质整体较好,水质的矿化度和氟、硒等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但部分地区因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存在污染风险。

3. 地下水资源评价: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数据,A县地下水资源总储量较大,但局部区域存在开采过度和水资源浪费现象,建议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

五、调查建议1. 加强地下水资源监测和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地下水管理制度。

2. 推动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加强工农业水资源节约利用。

3. 完善地下水资源开发规划,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4. 大力推进水文地质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地下水资源评价体系。

六、结论水文地质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1. 概述
1.1 背景介绍
1.2 目的和意义
2.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2.1 数据采集
2.2 地质勘探
2.3 水文测定
3. 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分析
3.1 地下水资源分布
3.2 地质构造特征
3.3 地下水质量评价
4. 勘察报告结论
4.1 建议和展望
概述
背景介绍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的重要文件,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依据。

目的和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全面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数据采集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地面勘测技术等手段,收集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方面的数据。

地质勘探
通过地质勘探钻孔、地层剖面观测等方法,了解地下水资源所处的地
质情况,包括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等。

水文测定
利用地下水位观测、水质分析等手段,获取地下水资源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变化、补给补给特征、水质状况等。

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分析
地下水资源分布
根据勘察结果,分析地下水资源在区域内的分布特征,指导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地质构造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数据分析,揭示地下水资源所处地质构造的特点,为地下水勘察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

地下水质量评价
对地下水的水质分析结果进行评价,说明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勘察报告结论
建议和展望
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结果,提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议,并对未来的勘察工作提出展望和建议。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模板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模板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模板概述本报告主要针对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研究区域内的地质、水文条件及矿山开采活动等因素,为矿区的管理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概况该矿区所处地区属于XX造山带,主要由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等岩石构成。

地层倾角较大,有断裂、节理等地质构造。

同时,该矿区流经的河流属于XX河流系统,具有较大的水量和水流速度。

水文条件1.降雨量:该矿区年平均降雨量约为XXX毫米,以夏季为主要雨季。

降雨集中时间较短,容易造成地表径流。

2.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主要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其中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

矿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周围山区的冰川和雪水,地下水的流动速度较快。

3.水资源利用:矿区周围的居民主要依靠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生产和生活用水。

同时,部分地下水被开采用于冶炼和生产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矿区的开采活动对周围地质、水文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位下降。

矿山开采会通过矿井和暗挖等方式将大量的地下水抽取至地面,造成地下水补给不足。

2.深部水质的变化。

由于矿山开采影响了矿区周围的水文环境,导致深层地下水的水质发生变化。

3.生态环境的破坏。

矿山开采活动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及土壤侵蚀等问题。

管理建议为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矿区的水文地质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矿山用水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的抽取和利用,通过科学管理方式保证地下水供应稳定。

2.加强环境监测,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定时监测和调查,根据监测情况进行合理利用。

3.强化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公众教育和宣传,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情况的分析和总结,结合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建议,在矿区的管理和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一、地质概况。

本次水文地质勘察的目标地区位于XX省XX市,地处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较大。

该地区主要由砂岩、页岩、粘土岩等岩层组成,地下水层主要分布在砂岩和页岩之间。

地质构造复杂,存在断裂带和褶皱带,地下水运移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较大。

二、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了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剖面观测、水文地质钻孔等方法,对地下水位、水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地下水位观测和水文地质剖面观测,确定了地下水位的分布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

根据勘察结果,本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下水位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较浅,易受地表水和污染物的影响。

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存在轻微的盐碱化现象。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降雨和地表径流入渗,地下水补给量与降雨量和地表径流量密切相关。

四、地下水开发利用建议。

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建议在地下水位较深、水质较好的地区进行地下水开发利用。

对于地下水位较浅、易受污染的地区,应加强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地下水资源。

在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加强水质监测和保护措施,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结论。

通过本次水文地质勘察,对目标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和分析,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当地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六、参考文献。

1. XXX.(2018).《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地质出版社.2. XXX.(2016).《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手册》.水利出版社.3. XXX.(2015).《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科学出版社。

以上就是本次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部门的决策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水文地质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xx区块位于山西断隆以西,鄂尔多斯台坳的东部,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

煤田东部边缘广泛出露寒武-奥陶系灰岩,构成了灰岩地下水的补给边界。

由东至西从地表第四系至煤系基盘沉积了巨厚的三叠系、二叠系及石炭系地层,均为泥质岩和砂岩相间成层,岩石胶结致密、裂隙少,纵横方向连通性差,影响了含水层的发育及相互间的水力联系,加之降水量少,上部又发育有巨厚的第四系黄土和第三系红土,因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极为贫乏,致使岩石的含水性从上至下逐渐减弱。

中深部、深部山西组、太原组地层含水性极弱,仅在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相适宜的河谷阶地区、基岩风化壳与冲积层潜水及地表水有水力联系地带,岩石富水性较好。

区内主要含水层有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径流条件较好,地下水矿化度较低。

区域地层根据含水介质的特性,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夹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及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四大类,分述如下:一、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寒武-奥陶系灰岩广泛出露于煤田东部的山区,地表灰岩裂隙发育,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煤田内部深埋地下,构成了煤系的基盘。

寒武系底部页岩普遍发育,具有区域隔水作用,中、上寒武系和奥陶系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不仅裂隙发育,而且还具有岩溶孔洞和洞穴,空间上岩溶发育具有不均一性,为不均一富水含水层。

奥陶系特别是中奥陶质纯灰岩是区内主要富水岩层。

一般泉水流量1.8m3/h以上,如河曲县暗子沟泉,流量为421.2m3/h。

在补给区单位涌水量一般为1.00m3/h m,在泻水迳流区钻孔单位涌水量大,如位于黄河河谷中的xx县天桥电站,钻孔单位涌水量达25.2m3/h m,水位标高808.07m,岩溶地下水类型一般为重碳酸或重碳酸、硫酸盐水,矿化度小于1.00g/L。

本区属天桥泉域水文地质单元。

裸露区直接接受降水入渗补给。

被黄土或石炭~二叠系地层覆盖区,受孔隙水、裂隙水补给,奥陶系灰岩水沿北东部、东部、东南部方向向天桥泉排泄。

天桥泉出露于xx县黄河天桥峡谷中,沿黄河在10km范围内排入黄河,总流量8m3/s。

二、碎屑岩夹碳酸岩裂隙含水岩组由山西组、太原组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太原组夹2~3层石灰岩。

砂岩裂隙含水层一般地区单位涌水量小于1m3/h·m,泉水流量小于5m3/h,属弱含水层。

太原组灰岩富水性强弱取决于裂隙及岩溶发育程度,它不仅受构造条件限制,而且与埋藏条件密切相关,单位涌水量0.003~3.85m3/h·m。

三、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由三叠系、二叠系一套粒级不同的粗、中、细、粉砂岩及泥岩组成。

砂岩之间发育的厚层泥质岩类具有隔水作用,不利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泉水流量一般小于5m3/h,钻孔单位涌水量多小于1m3/h·m,富水性弱。

但在基岩覆盖较薄的河谷区,大气降水入渗条件好,厚层砂岩泉水流量大,富水性中等。

如石楼下庄河泉水出露地层为刘家沟组砂岩,泉水流量达50m3/h。

砂岩裂隙水属潜水承压水,水质类型一般为HCO3-Ca Mg型,矿化度小于0.5g/L。

四、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该组由第四系、第三系孔隙含水层构成。

是区内重要的含水层之一。

1、第四系:广泛分布于垣、梁、峁丘陵区,覆于基岩或红土之上的中、上更新世黄土,由细粒的粉砂质粉土组成,虽然黄土孔隙较大,垂直裂隙也较发育,但受当地降水量小,而蒸发量较大等自然条件制约,因此黄土的含水极弱。

呈带状分布于较大沟谷的全新统冲积、洪积、砂砾石层含水层,属补给条件好的汇水地段,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还接受河谷两侧出露的基岩泉水的补给,富水性较好。

如三川河河谷一带,钻孔单位涌水量2~10m3/h·m,地下水一般为潜水。

水质类型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1g/L,水质良好。

2、第三系上新统:全区广泛分布,由褐红色粉质粘土,砂砾石层组成。

粉质粘土结构致密,含水性弱,具有一定的隔水作用。

粘土底部砂砾石层,半胶结,厚0~20m,含孔隙、裂隙,由于下部泥岩的隔水作用,在沟谷切割处多有泉水出露,流量5~50m3/h不等,是本区乡村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

第二节勘探区水文地质条件一、含水层(一)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本次勘探W302号钻孔接露了奥陶系灰岩,灰岩钻进104.26m,顶界埋深745.74m,其岩性以白色白云质灰岩及灰色灰岩为主。

间夹角砾状泥灰岩、豹皮状灰岩。

不同层段,岩溶裂隙发育。

上部岩心较为完整,裂隙少见且充填方解石脉。

828m以下岩心破碎,裂隙发育,钻进过程中严重漏水,奥灰水位观测,静止水位埋深238.12m,水位标高815.11m。

区内赋存主要可采煤层均位于奥灰水位以下。

另据东北部相邻xx井田奥灰单孔和群孔抽水试验资料,奥陶系含水层单井出水量为360~2300m3/d,单位涌水量0.011~0.278L/s.m且具有由东而西含水性增强趋势,属含水性中等之承压含水层。

(二)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由砂岩、泥岩、泥灰岩及煤组成,系砂岩裂隙承压水,岩石胶结致密,裂隙不发育,埋藏深,补给条件差,含水性弱。

全区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冲洗液消耗量0.02~0.04m3/h。

W103、W104号钻孔9号煤层顶板砂岩漏水,含水性相对好一些。

W302号钻孔太原组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35L/s·m,渗透系数0.00757m/d。

水质类型HCO3—(Na+K)型,矿化度550g/L,总硬度28.66mg/L,PH值9.06。

(三)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以粗粒砂岩、中粒砂岩为主,垂向上分为二个含水层段。

4号煤层顶部砂岩段: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砾岩、中、粗砂岩有1~3层,总厚度5.22~26.24m,单层厚度2.50~11.96m。

4号煤层底板砂岩段:岩性为中粒砂岩、粗粒砂岩,全区分布稳定,厚度为4.28-8.49m,是4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

山西组砂岩胶结致密,节理裂隙少,砂岩的含水性极弱。

简易水文观测,冲洗液消耗量仅为0.01~0.03m3/h。

W302号孔山西组以上地层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132L/s.m,渗透系数0.00125m/d。

水质类型HCO3-(Na+K),矿化度440g/L,总硬度19.94mg/L,PH 值8.41。

(四)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全区分布,地表未有出露。

含水层岩性为厚层状粗粒砂岩,有两层,厚度28.77~32.45m,单层厚度6.59~15.91m。

底部K5砂岩分布较为稳定,由北而南颗粒变细。

本组砂岩结构致密,裂隙不发育,简易水文观测曲线没有明显变化,冲洗液消耗量0.02~0.05m3/h,含水性弱。

(五)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石塘河沟谷两侧,含水层岩性为细、中、粗粒砂岩。

根据岩性组合垂向上分为三段:上段:岩性为褐红、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中粗砂岩及砾岩,含水层赋存在该段的下部,岩性为砾岩、中粗砂岩。

厚度4.86~20.93m,厚层状,交错、波状层理,孔隙式泥质胶结,疏松。

中段: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灰绿色含砾粗砂岩、中粗砂岩。

分布于该段的底部,有两层,厚度7.45~38.59m,单层厚度3.71~22.69m,厚层状~块状,岩石致密完整,裂隙不发育,含水层厚度,颗粒具有由北而南变薄变细之趋势。

下段:该段底部之K6粗砂岩,全区分布稳定,厚5.39~10.86m,厚层状、块状,基底式钙泥质胶结,砂岩致密坚硬,裂隙稀少。

本组砂岩由于各段之间有厚层的泥质间隔,而且裂隙不甚发育,地下水补给条件极差,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

(六)石千峰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分布于勘探区西部,保寺河、石塘河沟谷两侧零星出露。

本组地层为中、粗砂岩与泥岩互层产出,地下水赋存于砂岩裂隙中,为潜水、承压裂隙水。

本区的北部有泉水出露,流量0.08~0.20L/s,富水性弱。

(七)刘家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赋存于勘探区西部,沟谷两侧出露。

上部以砖红色厚层状中粗砂岩夹薄层砖红色泥岩为主;下部为灰红色板状粗砂岩;底部局部含砾。

砂岩裂隙较发育,属潜水、承压裂隙水。

沿沟有小泉小水出露,含水性弱。

(八)第三系xx组砂岩裂隙、孔隙含水层本组上部为棕红色粉质粘土,全区分布,含水性极弱。

底部有一层钙质胶结的砾岩层,半胶结状,厚2~5m,含孔隙、裂隙。

由于下部泥岩的顶托,全区大部分泉水从该层出露,是当地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

泉水流量一般在5~30m3/d,石塘河支流二里沟泉水流量达432 m3/d。

水质类型HCO3-(K+Na)·Mg型,矿化度360g/L,PH值8.36。

(九)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呈带状分布于区内较大的沟谷中,含水层岩性为冲洪积堆积的砂砾层,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富水性较好。

分布在梁、峁高地带的黄土,含水性极弱。

二、隔水层(一)第三系xx组红土全区分布稳定,厚度0~84.76m,岩性为棕红色粉质粘土,含钙质结核,干燥坚硬,侵水具湿胀性,隔水性良好。

(二)三叠系、二叠系砂泥岩隔水层砂岩之间厚层的泥岩、砂质泥岩,单层厚度最厚达20余m,上部泥岩多以风化成土状,下部泥岩完整、致密,是砂岩含水层之间隔水、半隔水层。

(三)本溪组全区分布稳定,岩性为灰黑色、灰红色泥岩、铝土质泥岩,夹有砂岩及薄层灰岩。

厚12~30m,是奥灰水与煤系地层之间重要的隔水层。

三、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本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次为地表水。

受地形、地貌、岩性及地质构造的控制,不同的含水系统形成了各自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形式。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系统,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层、中粗砂岩,分布于各大沟谷中,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及地表水的补给。

分布于梁峁地带的红土、黄土,入渗条件差,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量少,属相对隔水层。

地下水在向沟谷两侧运动过程中,一部分以泉的形式排泄,大部分以蒸发形式排泄于大气中。

碎屑岩裂隙含水系统,由刘家沟组、石千峰组、上、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构成。

山西组以上地层在沟谷两侧有出露。

由于本区沟深壁陡,而且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因此大气降水的入渗量很小。

随着埋深愈来愈大,岩石的节理裂隙愈来愈不发育,加之砂岩之间厚层的泥岩间隔,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变差。

山西组、太原组含水层仅接受少量的侧向补给,地下水在自西向东径流过程中,除少数以泉的形式排泄外,主要以径流方式向区外排泄。

煤层开采后,矿井排水则成为主要的排泄形式。

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系统,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石灰岩岩溶裂隙发育,空间具有不均一性,富水性有强有弱,为复杂的含水系统,属天桥泉域。

勘探区地表未有出露,属深埋迳流区,主要接受东部岩溶水的侧向补给,岩溶水由东向西迳流,出区外向黄河排泄。

四、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本矿位于xx区块北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稀少,沟谷深切,梁峁发育,大气降水入渗条件差,地下水补给来源贫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