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
水文地质报告【范本模板】
宁都青塘地区水文地质测绘报告单位:09水工(1)班编写:岳成龙指导老师:刘伦华日期:2011 . 10 . 23目录绪言—-———---—---—---————--————----——--————---—----————--——————2第一章实习区水文地质简介———-—-—--———-—-—----———---——4第二章地层、构造、岩浆岩--———-—-———-—————-—---——-—-—7第三章水文地质条件—--——————-—---—--—-----—————-——-—--—14第四章地下水资源初步评价—--—-—--———-———-————--—————20第五章工程地质概况—--—————--—--——-——-----—---——---—--—22第六章结论与建议——-—-——-—-—--——--—-——--—--------———--—24绪言青塘地区位于江西省中甬部丘陵地带,在宁都县西部与兴国县交界的山区,它是一走向为NE至NNE向的小型盆地,地理坐标为北纬26°23'-26°30',东径115°48'-115°54',国际分幅编号为C1—SO-52—D 有公路通往县城及赣州等地,交通尚称方便。
区内四季分明,最高气温可达42℃,七月份为7℃,最低-5℃,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500mm多集中在4-6月,11月~次年1月降雨最少,区内最大的河为青塘河,该河由北向南径码后流入盆地内至王村树下急转为由东流向西南至水口芋最后流入盆地之外,常年不干,好水期流量约1。
16m3/s。
区内以农作物为主,是宁都县商品粮生产基地,此外还有其他经济作物,矿产开采和初加工业等是该县工业产地之一.此次实习就在该地区内进行,测绘比例为1:50000地形底图1:2.5万在水文地质测绘结束后,每个测绘小组提交实际材料图一份,每个测绘小组可提交综合水文地质土地貌图各一份并附有泉流量统计表等表格,个人提交实习报告书一份,具体如下: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完成了实习任务。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1. 概述
本报告旨在对相关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和分析,
为项目规划和开发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评估。
本次勘察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地质结构、地下水位、水质状况等多个方面。
2. 勘察方法
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勘察:
- 地质剖面观测:通过对勘察区域的地表地质进行观测分析,
确定地层结构和地下水分布。
- 钻孔取样:通过钻探取样,获取地下水文地质信息,包括地
下水位、水质状况等。
- 地下水位监测:设置监测井,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 勘察结果
根据我们的勘察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 地质结构:勘察区域主要由岩石和土层构成,其地层结构相
对稳定。
-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较为稳定,受季节变化和地形地势影响较小。
- 水质状况:水质整体达到国家标准,但在某些区域存在轻微的污染现象。
4. 建议和措施
基于勘察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 对于地质结构相对稳定的区域,可以考虑在此进行地下水开发利用。
- 对于水质轻微污染的区域,建议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措施,确保水质达标。
5. 结论
本次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结构、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勘察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项目规划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注意:以上结论仅基于我们的勘察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具体决策需结合更全面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
**
*以上报告仅为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精简处理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引言水文地质调查是为了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流动及其与地下结构、地下岩石的关系,以及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水文地质进行调查,以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区域概况地理位置调查区域位于某省的中部,地处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处,地理位置经度为X,纬度为X。
地貌特征调查区域地形高低起伏较大,主要由山地和河谷组成。
山地区域呈现褶皱状地貌,河谷区域则呈现沉积特征。
气候特征调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平均气温为℃,年降水量为毫米。
夏季多雨,冬季较干燥。
调查方法与数据收集调查方法本次水文地质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地面勘探、钻探取样、水样采集等。
还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了遥感调查和水文模拟分析。
数据收集通过地面勘探,我们获取了地层岩性、褶皱构造以及断裂走向等地质信息。
钻探取样获得了地下水位、地下水含量、地下水温等水文信息。
水样采集并经过实验室分析,得出了地下水中各种溶解物和微生物的浓度情况。
数据分析与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得出了以下结果:1. 地下水位较稳定,呈现带状分布,与地下断裂带有一定的关系。
2. 地下水温度在不同季节差异较大,夏季较高,冬季较低。
3. 地下水中主要溶解物为硝酸盐和硫酸盐,浓度较低。
4. 地下水中微生物数量较少,表明水质相对较好。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建议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结果,我们对该区域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和管理建议:1. 优先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与地面水资源的协调管理,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根据地下水位和地下断裂带的分布特征,合理划分地下水开采区域,避免过度开采和水资源浪费。
3. 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定期对地下水质进行检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4. 提倡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现象。
结论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我们对某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商丘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商丘水文地质勘查报告1. 引言商丘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
水文地质勘查是为了解商丘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地下水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而进行的研究。
本报告旨在对商丘市的水文地质进行勘查与分析,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 勘查区域与方法商丘市地处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本次勘查主要选取了商丘市区及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勘查:2.1 野外调查通过对商丘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地表水体、地下水井、水泉等水文地质要素进行野外调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
2.2 钻探取样在勘查区域内选择代表性地点,进行钻探取样。
通过地下水位及地下水的水质、温度等参数的测试,获得地下水资源的基本信息。
2.3 地质剖面测绘通过对钻探取样点的地质剖面测绘,了解地下水层的分布、厚度、岩性等特征。
3. 水文地质特征经过勘查与分析,商丘市的水文地质具有以下特征:3.1 地下水分布商丘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黄土、第三系风积沙、第二系灰沉积相等地层中。
在城市区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黄土中,水位较浅,易受污染。
而在周边地区,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第三系风积沙和第二系灰沉积相中,水位较深,水质较好。
3.2 地下水资源利用商丘市的地下水资源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
城市供水主要依靠地下水井,通过提取地下水供给城市居民生活用水。
农业灌溉主要利用地下水进行,有效补给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工业用水主要依赖地下水资源,通过井水泵站提取并供应给工业企业。
4. 地下水环境影响商丘市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4.1 地下水位下降随着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商丘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特别是城市区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与环境污染,导致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增加了供水难度。
4.2 地下水污染商丘市地下水受到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的影响,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水文地质手写报告范文
水文地质手写报告范文尊敬的XX先生:根据您的要求,我对XX地区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报告。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此次调查旨在了解XX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以便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调查采用了野外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调查结果1. 水文情况:调查显示,XX地区水文条件较为丰富。
经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储量大,水质良好,适合供水和灌溉等用途。
另外,该地区还有不少河流和湖泊,水量充沛,可以作为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用水的来源。
2. 地质情况:经过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岩层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较为稳定,没有活动断层。
岩层主要为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其中,砂岩是一种较好的地下水储层,对于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有较好的条件。
三、调查意见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XX地区是一个潜力较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域。
建议在该地区进行以下工作:1. 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力度,建设一些抽水井和水库,以满足当地居民、农田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2. 引导当地居民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倡导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3. 在农田灌溉方面,建议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在水资源监测方面,建议加强对地下水位、水质和河流水量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资源变化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水资源管理。
四、结论XX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适合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储量大,水质良好,适合供水和灌溉等用途。
另外,该地区还有不少河流和湖泊,水量充沛,可以作为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用水的来源。
以上是本次水文地质调查的报告。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顺祝商祺!XX水文地质调查团队。
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范文
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范文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
报告编号,XXXXX.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勘探目的。
本次勘探旨在对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以确定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及工程地质情况,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勘探范围。
本次勘探范围包括矿山周边区域及潜在工程建设区域,具体范围为XXX平方公里。
三、勘探方法。
1. 野外地质调查,对矿山周边地质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性分布等。
2. 水文地质勘探,对矿山周边水文地质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构造等。
3. 工程地质勘探,对潜在工程建设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稳定性、地质灾害隐患等。
四、勘探成果。
1. 地质条件,矿山周边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断裂带和褶皱带,地层岩性以XXX为主,地质构造较为稳定。
2. 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位较为稳定,水文地质条件适宜工程建设,但需注意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3. 工程地质情况,潜在工程建设区域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地质灾害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五、建议意见。
1. 对于矿山周边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建议加强地质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在工程建设前,需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探,制定科学的工程设计方案,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六、总结。
本次勘探对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进行了详细的勘察,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为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编制单位,XXX地质勘察院。
编制人,XXX.审核人,XXX.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新密市鑫兴煤业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汇报汇报提交单位:新密市鑫兴煤业汇报编制单位:河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队汇报提交日期:二○○九年八月新密市鑫兴煤业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汇报汇报提交单位:新密市鑫兴煤业汇报提交单位责任人:汇报编制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队队长:王兴民总工程师:樊克锋项目负责:张同中汇报编写:张同中、荆鹏、谢彦军审核:提交汇报日期:二00九年八月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矿井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矿井位置、范围和交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自然地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矿井生产建设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区域地质和矿井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区域地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矿井地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xxx煤矿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XXX煤矿水害普查报告及综合防治方案XX市水文地质调查小组二OO七年五月主编:参加人员:审核:技术负责:目录1前言 (1)2 井田概况 (4)2.1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4)2.2 矿区地质概况 (5)2.3 矿井水文地质 (9)2.4 矿井的开拓情况和邻近矿的相互关系 (16)2.5 矿井排水现状 (18)3 充水源分析 (20)3.1 大气降雨 (20)3.2 地表水和地表水体 (21)3.3 地下水和地下水体 (21)4 水体分布及其危害性分析 (23)4.1 地表水体及其危害 (23)4.2 老窑水体及其危害 (23)4.3 本矿井下水体及其危害 (24)4.4 邻近矿井的积水体及其危害 (25)5 综合防治水方案 (26)5.1 现有采掘工作面的调整 (26)5.2 其它方面的改造与完善 (27)6 主要防治水措施 (34)6.1 井下探放水的管理 (34)6.2 井下探放水的实施 (36)7 水害防治规划 (41)7.1 水害的五年规划 (42)7.2 年度防治水计划 (44)附表 (47)水文地质调查委托书浏阳水文地质调查组水灾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也是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隐患之一,更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主要防治对象。
为了查清我矿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控开采范围内的水文安全状态,防范水灾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现委托贵调查组对我矿合法开采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害安全状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为此,我们将积极配合调查组工作并提供调查过程中所必须的原始资料,保证原始资料的真实性。
特此委托煤矿(章)法人代表二00七年四月1前言㈠概述⑴位置、隶属关系XXX煤矿位于XX市东南部的XX镇,距XX市直线距离约为20km。
由工业广场经5公里乡村水泥混凝土公路可至XX镇连通G319、G106国道。
交通较为方便,参见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⑵矿井性质XXX煤矿属股份制私有煤矿,隶属XX镇管辖。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四、水文地质试验五、结论与建议附录:1、井(孔)标高明细表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4、抽水试验综合图5、回灌试验综合图6、水质分析成果表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一、工程概况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2、测试地下水温度;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能力;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
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
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
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
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
XXX煤矿水文地质情况调查报告一、概况本煤矿概括情况坐标如下二、自然地理条件1、地势矿区地势总体是北部或北西部较高而南部或南东部较低,呈向南倾斜,区内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大隆组和三叠系下统夜郎组分布地段地形较陡,煤系地层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分布地段较缓,含煤地层多被第四系残坡积物所覆盖,最高海拔标高2121.4m,最低海拔标高1790m,最大相对高差约331m。
2、气象矿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长夏短、春秋相近、多雾、多阴雨、少日照。
根据XX县气象局多年统计资料,本区年平均气温11.8℃,极端最高气温34.5℃,极端最低气温-9.3℃,年平均相对温度84%,年平均降水量1126.71mm,雨季(5~9月)降水量占75.3%,日最大降水量101.2mm。
3、地表水体xx县xx乡xx煤矿,所在区域位于贵州西北部,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区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内部多盆地缓坡,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如溶丘、洼地、溶斗、伏流分布普通,区内地下水主要可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分布于裸露岩溶山区,泉水流量大、裂隙水为大气降水渗入分化裂隙,构造裂隙而形成,泉水流量小。
xx煤矿区内无常年性河流等大的地表水体,但北西---南东向冲沟发育,地表沟溪水、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最终通过岩溶、漏斗、落水洞、裂隙、导水断裂等形式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溶蚀裂隙含水层中,另一部分则以岩溶泉的形式流出矿外,排泄到六冲河中。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通过风化带、裂隙、洼地、漏斗、落水洞等渗入地下,形成基岩裂隙水、溶洞水、其运动受地表、地下水分水岭、局部侵蚀基准面、岩性和地质构造等的控制,总体由北、北西向南、南东方径流。
4、地貌矿区为溶蚀侵蚀中山沟各斜坡轻微切割地貌,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上统茅口组(P2m)、龙潭组(P2l)、长兴组和大隆组(P3c+d)以及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中的碳酸盐覆盖范围广,峰丛、洼地、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在逆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龙潭组(P3l)含煤地层等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二O一七年三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及目任务 0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0(一)交通位置 0(二)开发概况 (2)三、工作根据及工作状况 (2)四、本次工作重要内容 (3)(一)现场调查理解资料 (3)(二)本次调查收集运用成果资料重要有 (4)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4)一、自然地理 (5)(一)地形地貌 (5)(二)气象及水文 (5)二、地质条件 (6)(一)矿区地层 (6)(二)矿区构造 (8)(三)含煤地层 (8)三、水文地质条件 (10)(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0)(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1)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5)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5)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6)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7)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限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限度(预测评估) (18)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限度预测 (18)二、防治水工作难易限度 (18)第五章对此后防治水工作建议 (18)结束语 (21)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第一章前言一、任务由来及目任务为了进一步推动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逐渐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贯彻“安全第一, 防止为主”方针, 使煤矿公司能防止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 我矿开展了井田范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及重要水患状况, 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重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 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一)交通位置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 整合规模为150Kt/a, 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
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
依照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允许证(证号C), 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m, 矿区面积0.7941km2, 倾向宽约1.2km(平均), 走向长约0.7 km (平均)。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尊敬的领导:我单位近期完成了对某煤矿水文地质的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目的本次煤矿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煤矿的水文地质特征,为煤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二、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包括煤矿所在地的水文地质状况,涵盖煤矿的地下水位、水化学特性、水源补给途径等方面内容。
三、调查方法1.采集水文地质资料:借助现场勘探和地质钻探等方式,采集煤矿周边的地下水位、地下水落水量、水质等数据。
2.水样采集及分析:根据野外勘测结果,采集地下水样品,在实验室通过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水质分析,包括PH值、电导率、溶解氧等指标。
3.数据处理及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比较分析,得出关键水文地质特征参数,并将分析结果进行图表展示。
四、调查结果1.地下水位及水质状况经过对煤矿周边井点的调查,得出了周边地下水位的具体数据,并通过水质分析,了解到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包括PH值、电导率、溶解氧等参数。
2.补给途径分析基于地下水位数据分析,得出了煤矿地下水补给途径的具体情况,包括降水、地表径流以及附近河流水源等。
3.调查结论通过对煤矿水文地质的调查工作,得出以下结论:(1)煤矿周边地下水位较稳定,具备一定的水资源供应能力。
(2)煤矿地下水的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可以作为矿井使用的供水来源。
(3)煤矿地下水的主要补给途径为降水和附近河流水源。
五、建议1.煤矿应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矿井的生产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2.建议煤矿在水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加强对地下水质的监控,确保供水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煤矿应与附近相关部门建立联络机制,加强地下水补给途径的监控与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总结本次煤矿水文地质调查全面了解了煤矿的水文地质特征,为煤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调查结果及建议将为煤矿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帮助实现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水文地质钻探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目录1绪言22工作区自然地理概况22.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22.2自然地理概况3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54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54.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54.2地下水补、径、排条件54.3地下水动态特征55钻探工作量及地质技术要求65.1工作依据65.2水文地质钻探工作量65.3地质技术要求66施工设备76.1设备选择76.2设备的安装与使用保养87钻进工艺97.1钻孔结构97.2钻进方法98冲洗液与护孔措施128.1泥浆配方128.2泥浆配制和管理128.3净化泥浆129成井工艺139.1井管选择139.2下管13喀什市位于帕米尔高原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是喀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喀什市城市建设发展较快,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北机场区已纳入喀什市城区范围。
随着近年西部开发的热潮,喀什市吸引了大量外地企业前来投资,并在喀什市机场区建设工业园区,喀什中亚南亚工业园区就建成机场区314国道南北(上下)两侧,已有十几个单位进驻工业园区建厂,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目前机场区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均为自建供水设施,没有一个统一供水水源和规划,根据市政府和建设局领导的指示,为今后城北机场区的经济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建设投资环境,喀什市自来水公司委托我队在机场区开展供水水源地详查工作,对机场区的供水水源作进一步详勘,提出一个达到水质好、水量足的可靠的供水水源地,满足机场区近远期供水目标要求。
本次工作的目的是查明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量,为水源地建设技术及施工设计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本次工作具体任务如下:1、查明工作区的第四系地质、水文地质条件;2、查明工作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3、查明工作区地下水水质在平面及垂向上的变化规律;4、评价工作区内的地下水资源量,论证水资源保证程度.2工作区自然地理概况2.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喀什市位于喀什地区北部,东西部均与疏附县相邻,北倚库玛勒塔格山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接壤,南面分别与疏勒、疏附县连接。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模板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某矿区水文地质报告一、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据1:20万水城幅区域水文地质资料: 勘探区位于北盘江汇水型水文地质单元之迳流一排泄区, 包括碳酸盐岩溶水, 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水三大地下水类型, 见区域水文地质图( 图1-1) 。
图1-1 区域水文地质示意图发耳井田位子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南部, 行政区划属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耳乡、 鸡场乡、 都格乡, 面积约45km 2。
A B C 基岩裂隙碳酸盐岩岩溶水 AA ABBBCCC勘探区位于贵州高原西部、水城县南部的杨梅树向斜东翼, 属中高山地貌、地形高差大, 呈北高南低状。
北面山势魏峨, 层峦叠峰, 沟深谷峡、成为矿区北面的天然屏障、南侧为阳新灰岩组成的山峰, 标高在 m以上、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呈单面山展布, 含煤地层成为较宽阔的走向谷及缓坡地形; 出露标高一般在900~1300m, 最高海拔标高1915.6m, 最低791m, 一般相对高差300~400m, 最高点在勘探区北端杨家岩, 标高1915.6m, 最低标高为北盘江侵蚀基准面+900m。
1.水系勘探区内主要河流有北盘江及其支流发耳河( 亦称湾河) , 河坝小溪等, 属北盘江水系。
图1-2 发耳河与北盘江交汇处北盘江: 位于井田边界为一长年性河流属珠江水系, 由北向南, 流经区内长约6km, 比降5%左右, 河流不对称, 阶地不发育, ( 见图1-2) 据贵州省六盘水市水文水资源局提供的北盘江大渡口水文观测站1991年至观测资料: 最大流量1500m3/s, 最小流量8.55 m3/s, 年度水位差3.4~7.4m, 水质类型: HCO3-Ca、 HCO3Ca•Mg, CO3•SO4Ca•Mg等, PH值7.02-8.5, 河水混浊, 含砂量大。
为井田排泄区。
发耳河( 亦称湾河, 见图1-3) : 该河发源于勘探区东侧玄武岩地层, 横穿煤层及其上覆地层, 由东向西在向斜中部汇入北盘江, 该河在勘探区内长约9.6km, 比降1%, 沟深谷窄, 局部发育一级阶地, 为长年性溪河, 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 最大流量 6.813m3/s, 最小流量仅0.017 m3/s, 一般流量0.118 m3/s。
地质勘测文件汇报模板勘测区域水文地质与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
地质勘测文件汇报模板勘测区域水文地质与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地质勘测文件汇报模板勘测区域:水文地质与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水文地质与地下水资源调查是对特定地域内的地下水资源及其特性进行综合研究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对勘测区域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资源管理与保护建议,以期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勘测区域地处于XXXX地区,地下水资源对当地的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勘测区域的地下水资源,进行本次调查成为当务之急。
三、研究目的1. 了解勘测区域的地下水文地质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2. 评估勘测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储量和水质状况;3. 探讨勘测区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4. 提出科学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以下的研究方法:1. 地质勘探:通过钻孔、地质剖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式获取勘测区域的地质信息;2. 水文地质调查: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并对其进行分析,获得勘测区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3. 数据分析与处理: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勘测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储量和水质状况进行评估。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1. 地下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根据勘测数据,勘测区域的地下水主要属于XX岩层和XX岩层,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降雨和河流入渗。
地下水赋存形式主要以裂缝、孔隙和溶洞为主。
地下水年平均补给量为XXX,年平均排泄量为XXX。
2. 地下水水质状况评价:通过对地下水样品的测试与分析,勘测区域地下水主要受到X、Y、Z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pH值偏酸性、硬度较高、TDS含量偏高等特点。
其中,含有害物质超标的井数占总井数的XX%。
3. 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目前,地下水主要用于X行业的供水和X行业的生产。
勘测区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率为XX%,存在着过度开采和浪费的问题。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四、水文地质试验五、结论与建议附录:1、井(孔)标高明细表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4、抽水试验综合图5、回灌试验综合图6、水质分析成果表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一、工程概况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2、测试地下水温度;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能力;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
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
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
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水文地质是地质学与水文学的交叉领域,主要研究地下水的产生、运移和储存过程,以及地质构造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水文地质调查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报告旨在总结对某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二、调查区域概况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某省A县,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地形起伏较大,主要由丘陵和平原组成。
该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多处构造节理和断层,地下水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三、调查方法1. 野外地质勘探:采用地面地质剖面观测、钻孔取芯等方法,了解该地区地下水位、地下水含量、水质等情况。
2. 遥感影像分析: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该地区的地形、植被、土地利用等信息,为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3. 野外取样分析:对地下水和地下水中溶解物质进行取样分析,了解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质状况。
四、调查结果1. 水文地质条件:经调查研究发现,A县地下水位较浅,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地层中,其上覆盖着一定厚度的第三系沉积物。
地下水主要来源于自然降水和地表径流,通过裸露地表和冲刷沟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体。
2. 地下水质情况:调查显示,A县地下水质整体较好,水质的矿化度和氟、硒等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但部分地区因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存在污染风险。
3. 地下水资源评价: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数据,A县地下水资源总储量较大,但局部区域存在开采过度和水资源浪费现象,建议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
五、调查建议1. 加强地下水资源监测和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地下水管理制度。
2. 推动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加强工农业水资源节约利用。
3. 完善地下水资源开发规划,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4. 大力推进水文地质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地下水资源评价体系。
六、结论水文地质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1. 概述
1.1 背景介绍
1.2 目的和意义
2.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2.1 数据采集
2.2 地质勘探
2.3 水文测定
3. 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分析
3.1 地下水资源分布
3.2 地质构造特征
3.3 地下水质量评价
4. 勘察报告结论
4.1 建议和展望
概述
背景介绍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的重要文件,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依据。
目的和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全面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数据采集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地面勘测技术等手段,收集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方面的数据。
地质勘探
通过地质勘探钻孔、地层剖面观测等方法,了解地下水资源所处的地
质情况,包括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等。
水文测定
利用地下水位观测、水质分析等手段,获取地下水资源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变化、补给补给特征、水质状况等。
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分析
地下水资源分布
根据勘察结果,分析地下水资源在区域内的分布特征,指导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地质构造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数据分析,揭示地下水资源所处地质构造的特点,为地下水勘察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
地下水质量评价
对地下水的水质分析结果进行评价,说明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勘察报告结论
建议和展望
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结果,提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议,并对未来的勘察工作提出展望和建议。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模板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模板概述本报告主要针对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研究区域内的地质、水文条件及矿山开采活动等因素,为矿区的管理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概况该矿区所处地区属于XX造山带,主要由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等岩石构成。
地层倾角较大,有断裂、节理等地质构造。
同时,该矿区流经的河流属于XX河流系统,具有较大的水量和水流速度。
水文条件1.降雨量:该矿区年平均降雨量约为XXX毫米,以夏季为主要雨季。
降雨集中时间较短,容易造成地表径流。
2.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主要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其中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
矿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周围山区的冰川和雪水,地下水的流动速度较快。
3.水资源利用:矿区周围的居民主要依靠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生产和生活用水。
同时,部分地下水被开采用于冶炼和生产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矿区的开采活动对周围地质、水文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位下降。
矿山开采会通过矿井和暗挖等方式将大量的地下水抽取至地面,造成地下水补给不足。
2.深部水质的变化。
由于矿山开采影响了矿区周围的水文环境,导致深层地下水的水质发生变化。
3.生态环境的破坏。
矿山开采活动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及土壤侵蚀等问题。
管理建议为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矿区的水文地质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矿山用水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的抽取和利用,通过科学管理方式保证地下水供应稳定。
2.加强环境监测,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定时监测和调查,根据监测情况进行合理利用。
3.强化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公众教育和宣传,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情况的分析和总结,结合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建议,在矿区的管理和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水文地质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xx区块位于山西断隆以西,鄂尔多斯台坳的东部,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
煤田东部边缘广泛出露寒武-奥陶系灰岩,构成了灰岩地下水的补给边界。
由东至西从地表第四系至煤系基盘沉积了巨厚的三叠系、二叠系及石炭系地层,均为泥质岩和砂岩相间成层,岩石胶结致密、裂隙少,纵横方向连通性差,影响了含水层的发育及相互间的水力联系,加之降水量少,上部又发育有巨厚的第四系黄土和第三系红土,因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极为贫乏,致使岩石的含水性从上至下逐渐减弱。
中深部、深部山西组、太原组地层含水性极弱,仅在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相适宜的河谷阶地区、基岩风化壳与冲积层潜水及地表水有水力联系地带,岩石富水性较好。
区内主要含水层有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径流条件较好,地下水矿化度较低。
区域地层根据含水介质的特性,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夹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及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四大类,分述如下:一、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寒武-奥陶系灰岩广泛出露于煤田东部的山区,地表灰岩裂隙发育,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煤田内部深埋地下,构成了煤系的基盘。
寒武系底部页岩普遍发育,具有区域隔水作用,中、上寒武系和奥陶系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不仅裂隙发育,而且还具有岩溶孔洞和洞穴,空间上岩溶发育具有不均一性,为不均一富水含水层。
奥陶系特别是中奥陶质纯灰岩是区内主要富水岩层。
一般泉水流量1.8m3/h以上,如河曲县暗子沟泉,流量为421.2m3/h。
在补给区单位涌水量一般为1.00m3/h m,在泻水迳流区钻孔单位涌水量大,如位于黄河河谷中的xx县天桥电站,钻孔单位涌水量达25.2m3/h m,水位标高808.07m,岩溶地下水类型一般为重碳酸或重碳酸、硫酸盐水,矿化度小于1.00g/L。
本区属天桥泉域水文地质单元。
裸露区直接接受降水入渗补给。
被黄土或石炭~二叠系地层覆盖区,受孔隙水、裂隙水补给,奥陶系灰岩水沿北东部、东部、东南部方向向天桥泉排泄。
天桥泉出露于xx县黄河天桥峡谷中,沿黄河在10km范围内排入黄河,总流量8m3/s。
二、碎屑岩夹碳酸岩裂隙含水岩组由山西组、太原组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太原组夹2~3层石灰岩。
砂岩裂隙含水层一般地区单位涌水量小于1m3/h·m,泉水流量小于5m3/h,属弱含水层。
太原组灰岩富水性强弱取决于裂隙及岩溶发育程度,它不仅受构造条件限制,而且与埋藏条件密切相关,单位涌水量0.003~3.85m3/h·m。
三、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由三叠系、二叠系一套粒级不同的粗、中、细、粉砂岩及泥岩组成。
砂岩之间发育的厚层泥质岩类具有隔水作用,不利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泉水流量一般小于5m3/h,钻孔单位涌水量多小于1m3/h·m,富水性弱。
但在基岩覆盖较薄的河谷区,大气降水入渗条件好,厚层砂岩泉水流量大,富水性中等。
如石楼下庄河泉水出露地层为刘家沟组砂岩,泉水流量达50m3/h。
砂岩裂隙水属潜水承压水,水质类型一般为HCO3-Ca Mg型,矿化度小于0.5g/L。
四、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该组由第四系、第三系孔隙含水层构成。
是区内重要的含水层之一。
1、第四系:广泛分布于垣、梁、峁丘陵区,覆于基岩或红土之上的中、上更新世黄土,由细粒的粉砂质粉土组成,虽然黄土孔隙较大,垂直裂隙也较发育,但受当地降水量小,而蒸发量较大等自然条件制约,因此黄土的含水极弱。
呈带状分布于较大沟谷的全新统冲积、洪积、砂砾石层含水层,属补给条件好的汇水地段,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还接受河谷两侧出露的基岩泉水的补给,富水性较好。
如三川河河谷一带,钻孔单位涌水量2~10m3/h·m,地下水一般为潜水。
水质类型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1g/L,水质良好。
2、第三系上新统:全区广泛分布,由褐红色粉质粘土,砂砾石层组成。
粉质粘土结构致密,含水性弱,具有一定的隔水作用。
粘土底部砂砾石层,半胶结,厚0~20m,含孔隙、裂隙,由于下部泥岩的隔水作用,在沟谷切割处多有泉水出露,流量5~50m3/h不等,是本区乡村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
第二节勘探区水文地质条件一、含水层(一)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本次勘探W302号钻孔接露了奥陶系灰岩,灰岩钻进104.26m,顶界埋深745.74m,其岩性以白色白云质灰岩及灰色灰岩为主。
间夹角砾状泥灰岩、豹皮状灰岩。
不同层段,岩溶裂隙发育。
上部岩心较为完整,裂隙少见且充填方解石脉。
828m以下岩心破碎,裂隙发育,钻进过程中严重漏水,奥灰水位观测,静止水位埋深238.12m,水位标高815.11m。
区内赋存主要可采煤层均位于奥灰水位以下。
另据东北部相邻xx井田奥灰单孔和群孔抽水试验资料,奥陶系含水层单井出水量为360~2300m3/d,单位涌水量0.011~0.278L/s.m且具有由东而西含水性增强趋势,属含水性中等之承压含水层。
(二)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由砂岩、泥岩、泥灰岩及煤组成,系砂岩裂隙承压水,岩石胶结致密,裂隙不发育,埋藏深,补给条件差,含水性弱。
全区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冲洗液消耗量0.02~0.04m3/h。
W103、W104号钻孔9号煤层顶板砂岩漏水,含水性相对好一些。
W302号钻孔太原组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35L/s·m,渗透系数0.00757m/d。
水质类型HCO3—(Na+K)型,矿化度550g/L,总硬度28.66mg/L,PH值9.06。
(三)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以粗粒砂岩、中粒砂岩为主,垂向上分为二个含水层段。
4号煤层顶部砂岩段: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砾岩、中、粗砂岩有1~3层,总厚度5.22~26.24m,单层厚度2.50~11.96m。
4号煤层底板砂岩段:岩性为中粒砂岩、粗粒砂岩,全区分布稳定,厚度为4.28-8.49m,是4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
山西组砂岩胶结致密,节理裂隙少,砂岩的含水性极弱。
简易水文观测,冲洗液消耗量仅为0.01~0.03m3/h。
W302号孔山西组以上地层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132L/s.m,渗透系数0.00125m/d。
水质类型HCO3-(Na+K),矿化度440g/L,总硬度19.94mg/L,PH 值8.41。
(四)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全区分布,地表未有出露。
含水层岩性为厚层状粗粒砂岩,有两层,厚度28.77~32.45m,单层厚度6.59~15.91m。
底部K5砂岩分布较为稳定,由北而南颗粒变细。
本组砂岩结构致密,裂隙不发育,简易水文观测曲线没有明显变化,冲洗液消耗量0.02~0.05m3/h,含水性弱。
(五)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石塘河沟谷两侧,含水层岩性为细、中、粗粒砂岩。
根据岩性组合垂向上分为三段:上段:岩性为褐红、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中粗砂岩及砾岩,含水层赋存在该段的下部,岩性为砾岩、中粗砂岩。
厚度4.86~20.93m,厚层状,交错、波状层理,孔隙式泥质胶结,疏松。
中段: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灰绿色含砾粗砂岩、中粗砂岩。
分布于该段的底部,有两层,厚度7.45~38.59m,单层厚度3.71~22.69m,厚层状~块状,岩石致密完整,裂隙不发育,含水层厚度,颗粒具有由北而南变薄变细之趋势。
下段:该段底部之K6粗砂岩,全区分布稳定,厚5.39~10.86m,厚层状、块状,基底式钙泥质胶结,砂岩致密坚硬,裂隙稀少。
本组砂岩由于各段之间有厚层的泥质间隔,而且裂隙不甚发育,地下水补给条件极差,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
(六)石千峰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分布于勘探区西部,保寺河、石塘河沟谷两侧零星出露。
本组地层为中、粗砂岩与泥岩互层产出,地下水赋存于砂岩裂隙中,为潜水、承压裂隙水。
本区的北部有泉水出露,流量0.08~0.20L/s,富水性弱。
(七)刘家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赋存于勘探区西部,沟谷两侧出露。
上部以砖红色厚层状中粗砂岩夹薄层砖红色泥岩为主;下部为灰红色板状粗砂岩;底部局部含砾。
砂岩裂隙较发育,属潜水、承压裂隙水。
沿沟有小泉小水出露,含水性弱。
(八)第三系xx组砂岩裂隙、孔隙含水层本组上部为棕红色粉质粘土,全区分布,含水性极弱。
底部有一层钙质胶结的砾岩层,半胶结状,厚2~5m,含孔隙、裂隙。
由于下部泥岩的顶托,全区大部分泉水从该层出露,是当地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
泉水流量一般在5~30m3/d,石塘河支流二里沟泉水流量达432 m3/d。
水质类型HCO3-(K+Na)·Mg型,矿化度360g/L,PH值8.36。
(九)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呈带状分布于区内较大的沟谷中,含水层岩性为冲洪积堆积的砂砾层,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富水性较好。
分布在梁、峁高地带的黄土,含水性极弱。
二、隔水层(一)第三系xx组红土全区分布稳定,厚度0~84.76m,岩性为棕红色粉质粘土,含钙质结核,干燥坚硬,侵水具湿胀性,隔水性良好。
(二)三叠系、二叠系砂泥岩隔水层砂岩之间厚层的泥岩、砂质泥岩,单层厚度最厚达20余m,上部泥岩多以风化成土状,下部泥岩完整、致密,是砂岩含水层之间隔水、半隔水层。
(三)本溪组全区分布稳定,岩性为灰黑色、灰红色泥岩、铝土质泥岩,夹有砂岩及薄层灰岩。
厚12~30m,是奥灰水与煤系地层之间重要的隔水层。
三、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本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次为地表水。
受地形、地貌、岩性及地质构造的控制,不同的含水系统形成了各自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形式。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系统,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层、中粗砂岩,分布于各大沟谷中,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及地表水的补给。
分布于梁峁地带的红土、黄土,入渗条件差,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量少,属相对隔水层。
地下水在向沟谷两侧运动过程中,一部分以泉的形式排泄,大部分以蒸发形式排泄于大气中。
碎屑岩裂隙含水系统,由刘家沟组、石千峰组、上、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构成。
山西组以上地层在沟谷两侧有出露。
由于本区沟深壁陡,而且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因此大气降水的入渗量很小。
随着埋深愈来愈大,岩石的节理裂隙愈来愈不发育,加之砂岩之间厚层的泥岩间隔,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变差。
山西组、太原组含水层仅接受少量的侧向补给,地下水在自西向东径流过程中,除少数以泉的形式排泄外,主要以径流方式向区外排泄。
煤层开采后,矿井排水则成为主要的排泄形式。
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系统,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石灰岩岩溶裂隙发育,空间具有不均一性,富水性有强有弱,为复杂的含水系统,属天桥泉域。
勘探区地表未有出露,属深埋迳流区,主要接受东部岩溶水的侧向补给,岩溶水由东向西迳流,出区外向黄河排泄。
四、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本矿位于xx区块北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稀少,沟谷深切,梁峁发育,大气降水入渗条件差,地下水补给来源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