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夏阳光:女人似画,画似梦

画家夏阳光:女人似画,画似梦
画家夏阳光:女人似画,画似梦

画家夏阳光:女人似画,画似梦

——我眼中的夏阳光老师

2013年3月在参加红博馆“学习雷锋精神名家书画笔会”的时候,非常荣幸,认识了夏阳光老师,一位当代美女画家。

夏阳光老师有一个绝活:画牡丹。栩栩如生,姿态万千,清新淡雅。堪称“国色天香”。

在活动现场,被夏阳光老师的专注深深吸引了。画作绝对让任何一个人“眼前一亮”,美不胜收。

没有见过牡丹花,无法体验到“花中之王”的霸气;

没有见过牡丹花,无法体验到她的艳丽多姿;

没有见过牡丹花,无法感受到她的大气脱俗;

没有见过牡丹花,无法感受到她的曼妙之美。

曾经小时候,只在课堂听老师说过,牡丹花盛开时,像脸盆一样大,非常漂亮,是“花

中之王”。小时候,信息不像现在那么发达,只能靠想象牡丹有多美。而牡丹花经常在书中来形容雍容华贵。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仿佛有些艳俗。那时家里都养些生命力很强不知名的小花小草。

后来来到北京,第一次看到牡丹花,被深深地吸引,折服。我曾经在解放军报社住了几年,报社里有一个牡丹花园,那里是我的最爱,从春天牡丹发芽,到有花骨朵,到牡丹花盛开。每天我都要从牡丹花园经过,心里充满了欣喜。每当牡丹盛开的时候,我都感到极其幸福,对牡丹有一种深深的迷恋。牡丹花再也不是小时候想象那么遥远,就在眼前看着她,闻着花香,牡丹非常漂亮,娇艳,亲切,一点都不艳俗。从此之后深深爱上牡丹花。

而牡丹花的美,在夏阳光老师的画作上展现地淋漓尽致。国色天香,清新淡雅。让人一看都会深深地喜欢。以前我觉得艺术都是艺术家的事情,普通人可能无法欣赏,无法理解。

而夏阳光老师所画的牡丹花,她的作品不论是远观、还是近赏,都别具韵味,水墨痕迹枯湿相济,以色带水,以水带墨,渲染渗透交融形成变换自然、不留斧痕的墨趣效果。这是一些专业人士点评夏阳光老师的画作,采用专业的术语。

专业我不太懂,我觉得一个好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歌曲,小品还是绘画,标准就一个:“喜欢”。作品感染了观众,让观众喜欢,就是一个好作品。

艺术是文化的沉淀,生活的升华,生命力的延续。艺术用一个独特的方式来诠释这个世界。艺术其实离我们很近。

王通老师曾经告诉我:如何来判定一副画或者书法的艺术价值。有三个标准:第一、艺术专业功底;第二、修为,即画家的思想修为。因为将会融入作品里;第三、创新,如果想将作品传承下来,必须开创一种新的风格,开山立派。

虽然与夏阳光老师,有一面之缘,通过几次电话,在网上看过她一些作品。但是却分外亲切,一见如故,夏阳光老师人如画一样美,每天画着牡丹花,赏心悦目,人都变得格外亲切、漂亮。怪不得古人要学习琴棋书画来陶冶情操呢。我想夏阳光老师一定在通过自己的画笔打造一个美丽的梦,将美丽的牡丹花感染更多的人,尤其美丽的女人。女人似花,花似梦!没有一个女人会拒绝美丽,拒绝牡丹花。

夏阳光老师,画作功力深厚,五岁习画,六岁拜临江文化馆馆长王立河为老师,开始学习书法、中国画、开始艺术生涯。十二岁在吉林省获得工笔画大赛金奖,十五岁学习雕塑。一九九九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二零零二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我本来想抽个时间去拜访夏阳光老师,夏老师告诉我:她住在昌平,专心作画,也很少上网,深入简出。你过来一次挺远的,等我去市里面,我们可以好好聊下。听到这里我挺感动,因为一个人做自己热爱的事业时,心里充满乐趣,充满了爱。

用一句话来评价夏阳光老师:女人似画,画似梦;爱落画中,似阳光!

希望未来夏阳光老师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作品,更多美丽的梦,感染更多朋友!

与夏阳光老师结缘

作者:王茹

本文欢迎转摘,转摘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首发:https://www.360docs.net/doc/471571176.html,

名画欣赏

一年级上学期 1.《粉色的音调》、 2《圆圈》康定斯基(俄罗斯) 3.《棋盘》蒙德里安(法国) 4.《三角形、圆和方块》马列维奇(俄罗斯) 5.《红色太阳》阿道夫.特利布(美) 6.《黄色的枇杷》胡公寿(中国) 一年级下学期 7.《红黄蓝》蒙德里安(法国) 8.《水彩》亨利.马蒂斯(法国) 9.《两只手》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10.《三个牛仔》涅.康.怀斯(美国) 11. 《镜前的少女》毕加索(西班牙) 二年级上学期 12.《七只杯子》凯尔希纳(德国) 13.《十个苹果》凡高(荷兰) 14.《十一个干杯的人》彼得.克多耶(挪威) 15.《春讯》列维坦(俄罗斯) 16.《夏天周日的下午》乔治.修拉(法国) 17.《秋林》蓝瑛(中国) 18. 《版画》欣赏(中国) 二年级下学期 19. 《六只虾》齐白石(中国) 20.《伙伴》华金.阿格拉索拉—胡安(西班牙) 21.《日落》诺尔曼.罗克威尔(美国) 22.《踢足球》卢梭(法国) 23.《一家子》毕加索(西班牙) 24.《绿秋千》福克斯(澳大利亚) 25.《水彩》亨利.马蒂斯(法国) 三年级上学期 26.《埃菲尔铁塔》乔治.修拉(法国) 27《向日葵》凡高(荷兰) 28《星月夜》凡高(荷兰)

29《麦田上的群鸦》凡高(荷兰) 30《大碗岛的星期天》修拉(法国) 31《安尔涅浴场》修拉(法国) 32《梦》毕加索(西班牙) 三年级下学期 33《三个音乐家》毕加索(西班牙) 34《哭泣的女人》毕加索(西班牙) 35《雪中狩猎》勃鲁盖尔(荷兰) 36《抱鸽子的孩子》毕加索(西班牙) 37《红黄蓝构成》蒙德里安(荷兰) 38《落霞孤鹜图》唐寅 39《友松图》唐寅(明) 四年级上学期 40《雪村访友图》周臣(明) 41《静物》塞尚 42《蒙娜丽莎》达芬奇 43《小镇》柯罗 44《夏天的景色》列宾 45《伏尔加纤夫》列宾俄国 46《卢梭作品》卢梭 47《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法国 48《拾穗》米勒法国 49《吹肥皂泡的少年》夏尔丹 四年级下学期 50《散步,撑洋伞的女人》克洛德·莫奈法国 51《凡高自画像》 52 《春季垂钓》 53《塞纳河上的大杰特桥》 54《有云雀的麦田》文森特·凡高最伟大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55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张萱 56《花篮图》宋李嵩 57 《洛神赋图》宋顾恺之 58 《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 59《湖山晴霭》现代黄宾虹

教科版语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参赛作品 课题名称:徐悲鸿画马 设计者:王守海 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九井中心小学

教材课题:徐悲鸿画马 教材分析: 《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刻苦学习的信念,形成顽强不息的意志品格。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采用变序教学策略,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理解,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 教学目标: 1、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徐悲鸿画马的特点,积累词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奔马图》,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八骏图】。 ……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八匹马。这是八骏图.它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你们看,画上的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宛若真马一般。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三声马)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出示词语】生:自由读词。 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这么有自信呀。从你开始领读第一行,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着他一起读。 …… 师: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流利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段读读课文吧。老师想请五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 师:他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你可以去查一下资料,你会了解有关徐悲鸿更多的事。 三、研读课文,品味“成功”: 1、问题牵引,理清思路。 (1)师:从刚才的汇报中,老师感觉到你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徐悲鸿是一个很有名的画家,人们对他及他的绘画作品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那么课文中哪两个自然段是对徐悲鸿的人和他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呢?是怎样评价的?谁知道答案?请你来告诉大家。

静物画中的象征

学号1192210406

静物画:即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这种物体(如花卉、蔬果、器皿、书册、食品和餐具等等)必须是根据作者创作构思的需要,经过认真的选择,经过精心地摆布和安排,使许多物体在形象和色调的关系上,都能达到高度表现,总的谐和,能传出物象内在的感情。静物画中所描绘的这些物体,虽很普通,但它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静物画的象征,意义:静物画表现生动活泼、鲜明有力,具有给人以鼓舞、使人兴奋向上,引人对生活产生无限热爱的艺术感染力。一幅好的静物画,必须要尽可能的充分表现出有助于描绘出对象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的形象和色彩。

《静物》,公元1世纪末叶,湿壁画,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石)见于《外国美术史》P62页右上角

《静物》可以说是西方最早的静物画之一.在这幅别致的壁画上,画家选择淡雅的色彩,用类似素描的画法,真实再现了厨房里的用具和食品,让人认识到古罗马人家庭生活的一个生动侧面,光从左侧照射着室内的所有物品,通过精确的形状和微妙的明暗,它们全呈现立体的状态,有了可接触的真实感.蛋.禽.水罐.桌子等无不显露出本身固有的特制,投影更增强了它们实实在在存在于三维空间里的效果.画家全力追求的,依然是忠于模仿自然,让画面成为眼见之物的镜像.当然,它的创造者不仅仅显示出摹写对象的高超技艺,而且也展露经营画面的完美意识,均衡,简洁而又富于变化的构图,同样是这幅静物画迷人的所在

罗马人能画这么精彩的“单色静物画”,也能画十分生动的彩色静物。 与庞贝同埋在火山灰下的古城赫库兰尼姆也发现了壁画,其中就有一幅 彩色的《静物》。如下图。 它和前一幅作品在国立 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 一起展示着古罗马静物 画的特色。暖棕色的台 子上,摆放着黄绿的桃 子和玻璃的水罐,色彩 的对比,使桃子和水罐 显得分外突出。明暗和 投影,与色彩相配合, 营造这它们似真的样子。 最令人感兴趣的,还是 画家精确地捕捉到水罐 上的闪光,把玻璃制品 的特征再现得及具说服 力,你会觉得用手指弹 它就会听到清脆的响声。《静物》约50年。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教材P63

徐悲鸿画马阅读答案

篇一:徐悲鸿画马阅读答案 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 他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 后面,仔细观察马跑动的样子。有一次,他只顾观察,没有注意脚下的路,结果摔了一跤,满身尘土,手、脚、脸都擦破了。他爬起来,又继续追赶。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他几乎每天都 要画马,他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骏马图。 功到自然成,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画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你看《奔马图》中,那气势雄壮、四蹄生风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强劲的铁蹄,仿佛发出“嗒嗒”的蹄声,催人向上。 〖老百晓已完成校对〗 [教科版第四册课文] 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shàn)长画马。 当年,徐悲鸿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行走时的神态和肌(jī)肉 变化。有一次,他因为两眼只顾盯着奔跑的马,忘记看脚下的坑洼,摔了一跤(jiāo),手、脚的皮都擦破了。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 上拍(pāi)打,爬起来追赶马车继续观察。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在他睡觉的小屋里,贴满了骏(jùn)马图,图上的马姿(zī)态各异,他就像生活在马的世界里,随时观察揣(chuǎi)摩各种马的 形态,然后反反复复地练习画马。 功到自然成,经过多年不断地努 力,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他画的《奔马图》,骏马气势雄(xióng)壮、四蹄(tí)生风,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看画的人仿(fǎn g)佛(fú)可以听到“嗒嗒”的蹄声。 徐悲鸿的《奔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zhēn)品(pǐn)。 想 默读课文,画出课文 中写徐悲鸿专心学习画马的句子。 读 对照插图熟读下面一段课文。 他画的《奔马图》,骏马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看画的人仿佛可以听到“嗒嗒”的蹄声。 练 读一读,选择两个词语各写一个句子。 奔跑 奔腾 仔细 观察 神态 追赶 惊人 成功 举世闻名 一望无际 气势雄壮 功到自然成 认 徐 肌 拍 骏 姿 雄 仿 佛 珍 品 自选词语 姿态各异 揣摩 [2008-12-0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篇二:徐悲鸿画马阅读答案 篇三:徐悲鸿画马阅读答案 教材简析:《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刻苦学

二年级上册课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二年级上册课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教材简析: 《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刻苦学习的信念,形成顽强不息的意志品格。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理解,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八骏图】。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什么了?觉得这些马画得怎么样? 师:知道这幅画叫什么名字吗? 师:不错.这正是八骏图.它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你们看,画上的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宛若真马一般。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师:刚才你们读得那么认真,相信课文里的词语朋友一定难不倒你们。看,他们都已经跑到屏幕上去了,自己先试着读一读,看谁最先全部认识他们。(自由认读。) 3、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这么有自信呀。从你开始领读第一行,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着他一起读。 4、师:你们的表现真棒。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流利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段读读课文吧。老师想请五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部编版小学语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徐悲鸿画马》(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体会徐悲鸿画马画得好,是他仔细观察、勤 学苦练的结果。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徐悲鸿画马的成功是与他仔细观察、勤学苦练分不开的。 学习目标 我会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故事 学习清单 1、我能找到关键词句。 2、我能根据关键词现象情境。 3、我能联系生活说说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学 在这个单元,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学习了外国科学家霍金小时候勤思爱问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齐读课题。

二、分享学习目标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学习名人故事,可以用“读故事-品故事-讲故事”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学习如何品读故事。出示学习目标:我会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故事 三、【读故事】 (出示奔马图)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大画家,他笔下的马,超凡脱俗、豪迈奔放、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他的马怎么画的这么好?他是怎么画马的?让我们走进课文,读读徐悲鸿画马的故事。 (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一)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生词。 世注爬沉界 功术壮示巨 悲顾继续几 获雄显股 注意爬起沉浸世界 骏马奔腾强劲铁蹄 举世闻名一望无际艺术珍品 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催人向上 3、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相机理解“举世闻名”

四、【品故事】 (一)学习第2、3自然段 师:徐悲鸿为什么能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呢?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一个词语说说原因。 1、快速读第二段,说出“仔细观察”。 2、他是怎样“仔细观察”的呢?细读课文第2段,画出相关词句。 3、交流: (1)句子1:“常常”(换词理解:经常) (2)句子2:“手、脚、脸”“都”(想象情境:我仿佛看到——联系实际:如果是我——) (3)句子3:“又”(艰辛、刻苦) (4)师生配合读第2段 4、学习第3段。 徐悲鸿这样认真的观察马,相信他练习画马时也肯定一点也不含糊,看看他是怎么画马的呢? (1)自己读读第三段,划出相关词句。 (2)理解“沉浸”“几乎每天”“贴满”(拓展想象) A、引导想象,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会是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他看到的是();想到的是();口里说的是();手上拿的还是是(),真是对画马入了迷。——这就是“沉浸”在马的世界里。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模仿画家画一画》(何海玲)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岭南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模仿画家画一画》上课班级四年级 主备教师何海玲课时 1 上课时间2015.05.11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感受名家作品美妙的色彩和生动造型,学习借鉴作品风格进行联想构思及再创作的方法。 过程与 方法 在欣赏中感受画家作品的艺术美,找出感兴趣的部分。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感觉艺术之美,体现再创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模仿画家作品进行美术再创作表现。 教学难点在感受画家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地联想。 教具准备PPT课件、彩色笔。 教法运用讲授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指导联想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导入: 1、说一说:你知道的画家有哪些?与大家分享。 说说你认识的画家。导入课堂。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二、讲授新课: 1、看一看:我喜欢的作品,画家想告诉我们什 么?作品给了我什么感觉?哪些地 方给我这种感觉?我最喜欢画面的 哪部分?它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学生作品与画家作品有什么不同? 给了我什么启发? 1、说一说画家的作品 有哪些,以及作品表达 的情感; 2、说说作品的不同之 处。 认识画家的 作品及表达 懂得情感。 学 习 探 讨 (合作学习)三、探讨: 1、想一想:我要向画家学习什么?我想选哪一部 分画下来? 1、我们应该向画家学习 什么? 思考联想, 扩散思维。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欣 赏 观 察 (深入探究)四、欣赏作品: 1、欣赏画家作品。 2、欣赏学生创作的作品。 欣赏作品。 提高审美, 激发创作欲 望。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五、创作: 1、想一想:我感兴趣的这部分有什么优点?怎 样去表现?(找出感兴趣的部分, 从造型、色彩、表现形式、表现材 料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优 点) 2、画一画:把感兴趣的部分用喜欢的形式画下 来。 独立或者讨论完成创 作。 培养绘画能 力及想象能 力。 课 堂 小 结 (梳理归纳)六、总结: 1、总结这节课所说到的画家名字。 2、展示作品。 展示作品并相互评价。提高评价能 力。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与家人、朋友一起参观美术馆,阅读名家 画册,并寻找与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临摹。 模仿画家画一画

201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徐悲鸿的马

201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徐悲鸿的马201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库 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徐悲鸿的马 古代的艺术家热衷于画被驯服的马,画家徐悲鸿却对画野马情有独钟。这位国画大师在法国进修期间学习了马的解剖,他花费大量的时间观察马的动态和表情。徐悲鸿画的马,有的飞奔,有的小跑,形态各异,非常有魅力。他画的马多是黑色,结合了中西方绘画手法,线条和笔画简单,但是每幅画所画的动物却都十分传神。 【参考译文】 Unlike ancient artists obsessed with saddled horses, Xu Beihong preferred feral and wild ones. Trained in France, the Chinese master studied equine anatomy, spending hours observing horses’ movements and expressions. Xu’s portrayals of horses galloping or trotting past, in a rich variety of poses, are some of the most captivating of their kind. Using mostly black ink, they combine the best methods from East and West. The lines and brush strokes are simple, yet invariable evoke the essence of the animals. 【重点词汇】 热衷于:be obsessed with; be wild about; be bound up in; be keen on; be on fire for; be enthusiastic about; be full of enthusiasm about 被驯服的:domesticated; saddled 对……情有独钟:have an affinity to sth. ; prefer 解剖:anatomy

画家

印象派画家与作品 莫奈:(Gaude Monet 1840-1926) 印象派创始人之一。最初从师布丹学习,后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在色彩运用上很有建树。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等。马奈:(Edouard Manet 1832-1883) 他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革新技法,善于运用鲜明响亮的色彩,简洁准确的笔触,以及减少中间色调,加强明暗对比等方法来作画。其成就主要是在表现外光方面和肖像画方面。作品有《吹笛男孩》,《左拉像》,《奥林匹亚》等。 德加:(Edgar Dagas 1834-1917) 擅于从不寻常的角度描绘对象瞬间的动态,描绘在灯光下、日光下人物与物体的温和色彩。题材多取自于芭蕾舞剧院、咖啡馆和赛马场等。他除了用油画工具外,兼用色粉工具,后期亦作雕塑。作品有《舞蹈课》,《巴黎歌剧院乐队席》,《洗衣妇》,《舞台上的舞女》等。 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以油画著称,亦作雕塑和版画。曾从师于格莱尔,在创作上能把传统画法与印象派方法相结合。以绚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与明朗的气氛,独具风格。作品有《包厢》,《阳光下的裸妇》,《加莱特磨坊的舞会》等。 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 1885年到巴黎学画,以后成为印象派画家,善于画风景,多写生农村及城市景色,也画一些农民的劳动生活。绘画有诗意,画风朴实,用色鲜丽。曾一度受修拉影响作点彩技法尝试。作品有《红屋顶》,《蒙特马尔大街》,《林中浴女》等。 西斯莱:(Alfred Sisley 1839-1899) 英国人,生于巴黎。早期作品细致,受透纳和康斯太布尔的影响。后来着重光和色的表现,喜欢画阳光中的河流和树林。作品有《鲁弗西里雪景》,《塞夫勒道路一景》,《马尔里的洪水》等。 新印象派:(点彩派) 为了充分发挥色调分割的效果,用不同的色点并列地构成画面,画法机械呆板、单纯追求形式。画家有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西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作品有《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两个做帽子的女人》等。 后印象派:绘画开始从客观感受向主观表现转移。画家塞尚(Paul Cezame 1839-1906),现代绘画之父之称,认为绘画的目的是形、色、节奏、空间的探索,企图借助于色彩的配合而不依赖明暗效果表现体积。作品有《玩纸牌者》。画家高更(Panl Cauguiu 1848-1908)后期印象派画家之一,他善于用线条和强烈的色块组成的画幅,具有装饰风味和东方色彩。作品有《雅各和天使搏斗》等。画家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后期印象派画家之一。以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彩表达主观感受和激动情绪。作品有《向日葵》等 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 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论徐悲鸿画马的艺术风格

论徐悲鸿画马的艺术风格 徐悲鸿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年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在绘画创作上,他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强调写实,提倡师法造化,反对因循守旧,注重兼蓄并收,他富有创造力的画作和伟大的精神,对近现代中国画坛影响极大,为中国乃至国际画坛树立了一个绝佳的典范,是一位划时代的伟大艺术家。 徐悲鸿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其以画马驰誉中外。画融合中西技法,笔墨酣畅淋漓、形神俱备,他那刚建敏捷、强壮彪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进而鼓舞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而自成面貌。 从古至今的历史中人们对马的认识远远不只是会奔跑,替人们分担劳务,吃苦耐劳,而更多的是马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积极向上,使人振奋,奔放豪迈,桀骜不驯的精神,特别是一种时代的民族精神,它成了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 徐悲鸿擅长绘画各种题材,以动物,尤其是骏马画得最为出色,堪称是中西融合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风格的典范。前人画马颇为生动,但只见其大势,不见细节和笔墨;徐悲鸿以大笔挥洒的写意法画马,其画则极为生动。而且,古人画马多取静态,马静笔墨也静;徐

悲鸿画马则多以动态,马动则笔墨也动,尤其是他常画的奔马,昂首天外,奔蹄如飞,皆有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气概。 如其1931年《九方皋》中的马,便纯粹是国画的气魄。他以带魏碑兼草隶的书法笔意,勾写马的躯干,同时也现出神韵,再借大笔挥洒,写出马尾及鬃,再用水墨渲染,有笔有墨,而并非西洋的色彩法和水彩笔意。而后他画马,则全是奔驰或站立的野马,用线更加率意和流畅,有的也更加粗健;用墨更加潇洒,更加展现出国画“写”的精神。从马的动态到画马的笔墨,全都十分生动自然。 徐悲鸿画马既借鉴了传统笔墨的表现,又大胆的突破了传统笔线的束缚。他采用西方绘画中体面、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与传统的笔墨技法相结合,以写意的写法纵情挥洒,却又能不逾越严格写实的规矩。他用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兼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肉骨骼。有些笔触,具有明显的油画笔触的效果;有些笔触,则干脆是用油画扁笔刷出来的。因此,对表现对象的质感、量感、运动感,收到了良好地效果。再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鬃尾。在他的这种描绘中,不仅充分注意到传统笔墨轻重、疾缓、枯润、浓淡、疏密、聚散的节奏韵律的抒写性,而且充分注意到笔墨作为“造型语言”的严格写生、写实的造型性,并使二者达到高度的完美融合,标志着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和理想在创作实践中的最高成就。 如其1940年,欣闻鄂北大胜,豪兴勃发而作的《群马》图,标志着“徐悲鸿的马:这一典型形象的形成。徐悲鸿在与群马的朝夕相处中,细审其性格、神情,同时笔下的形象也在集中、概括、提炼、

西方40位著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

西方40位著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 人类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师的世界,去欣赏充满无穷的力量作品,他们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每个人别具一番艺术特色,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是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 1、达芬奇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代表作:《蒙娜丽莎》2、文森特·威廉·梵高 梵高是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的画。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梵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代表作:《夜晚的咖啡馆》《星夜》 《乌鸦群飞的麦田》《割耳朵后的自画像》《十五朵向日葵》3、丁托列托 丁托列托出生在威尼斯,是一个染坊主的儿子,他长期生活在故乡,用画笔装饰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师提香,追求提香般绚烂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般结实的形体是他的目

标。代表作:《火神的打铁场》《维纳斯、华尔康及战神》《苏珊娜的出浴》4、毕加索 毕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代表作:《格尔尼卡》《亚维农少女》5、列宾 俄罗斯写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与法国绘画巨匠莫奈,同为19世纪后期欧洲美术史上,引人注目的重要级人物。他们的艺术在欧洲的东西部,各领一方风骚,影响力延伸到整个20世纪。代表作:《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6、亨利·卢梭 由素人画家跃居为近代朴素绘画大师的卢梭,是一位自学成功的典型画家。他的作品糅和了现实与梦想,充满了自然原始的天真活力。代表作:《梦》《耍蛇人》7、达利 达利是盘踞在超现实主义中心的一位恃才傲物的怪杰,与毕加索、米罗三人都启蒙于西班牙加泰隆尼亚这块地灵人杰的土地上。其特异独行的艺术,为本世纪的画坛增添了许多灿

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画马技法》主要内容: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自幼随父读书习画,1915年考入复旦大学。1919年赴法求学;被法国最享盛名的画家达仰收为学生。1923年春,他的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全国美展,回国后,先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在马画领域,徐悲鸿以全新的思维理念,融西画因素于中国绘画技法之中,经长期实践终以大写意的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这就是悲鸿马。 悲鸿马与传统马相比更加昂扬、奔放、蓬勃,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具精神感召力、更加具有时代精神。 悲鸿马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在中国画马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画马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悲鸿马独冠绝时而且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悲鸿马极少备鞍勒缰,它们为祖国为民族的命运扬鬃奋蹄、驰骋嘶鸣。 “微能奔走耳,未死未辞劳。哀鸣思战斗。相期效死得长征。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 “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 这些款识真实反映了徐悲鸿忧国忧民的真实思想、高度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完美的结合,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悲鸿马。 《战马》无背景,雪白的宣纸上绘一匹精神抖擞挺立的骏马,几乎占满画幅,更凸显其雄姿勃发,气势昂扬。骏马三足踏地,而左前蹄已轻轻抬起,转颈回首,似在谛听,虽似静态,而拂动的马鬃与马尾,则带飞动之势,好似随时会奔腾而去。马的外形以圆浑有力的线条勾勒,浓墨重笔融入魏碑兼草隶的书法笔意,马头大片留白,表现出高光,强化马的立体感与马头的坚硬质感;用重笔直下,笔触明快,表现强壮有力而转侧灵活的势态;身体以稍淡的笔墨纵笔挥洒,将躯体块面清晰交代;用劲健的线条,勾画突出的关节、坚硬的马蹄等处;马鬃马尾最有气势,阔笔横扫,飞动之势破空而出。徐悲鸿以痛快淋漓的笔墨尽抒胸臆,将战马的神韵表现备至,飞泻直出的笔势,遒劲流畅的线条,如同他满腔难以遏制的热情。此幅《战马》正是作于1939年,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悲鸿先生画此马应为出征的将士鼓舞士气的作品,画中战马以一副不可一世的雄赳赳气昂昂之势,像是即将奔赴

静穆与朴素——浅议法国画家夏尔丹的绘画艺术

静穆与朴素——浅议法国画家夏尔丹的绘 画艺术 敏j毛-汇2f~37. (下旬刊) 静穆与朴素 浅议法国画家夏尔丹的绘画艺术 口李春倩 (聊城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在法国奢靡浮华的十八世纪,宫廷画家都在乐此不疲地描绘上流社会之时,平民写实主义大师夏尔丹坚持不槲 地用朴实的画笔讲述着下层平民的生活,他用他那充满真挚感情的双眼,真实而深切的描绘着劳动人民和生活物品夏尔丹 在当时以洛可可为主流的法国画坛上,甚至在世界艺术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夏尔丹启蒙运动现实主义朴实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07)11—206—02 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1699一l779),他是个地道的巴 黎人,父亲止?夏尔丹是细工木匠和家具匠,另外他还有两个兄弟和 两个姐妹,生活上非常朴素.夏尔丹的作品在学生时期就经常受到 好评,所以当时29岁的夏尔丹将自己的作品《鳐鱼》,《茶点部》送 往”青年画家展览会”时,一举被吸纳为画家嘶院的院士.他一生主 要从事于风俗厕,静物画的创作,对色粉画也了如指掌.而他的静物 油画作品更是他最负盛名的,他的一生也像许多其他绘画巨匠一样 充满坎坷和波折,同样也效力过艺术学院.他一生的画风变化不是 很大,但无沦是静物画还是人物画,这其中都能体现出夏尔丹作品 朴实,静穆贴近下层劳动人民的艺术特色.尤其是画家的静物作 品,夏尔丹的静物作品中几乎看不到任何精美华丽,金光闪耀的上 层社会的华美器皿,他喜欢的是平民百姓厨房中更带有人情味的瓶 瓶罐罐和各种食物,并用他出色的艺术创作力赋予那些最普通不过 的静物以生命和活力,在他的静物作品中都能展现出夏尔丹超凡的 艺术表现力和生活化的创作风格. 一 ,艺术风格的形成 夏尔丹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个从洛可可向现实主义过渡的过 程.由于夏尔丹出生在一个”第三等级”的中级资产阶级家庭,所以 他受到了极为开化的教育.l7世纪的法国把国人分为三个等级:第 一 等级为君主,僧侣;第二等级为贵族;第三等级才是农民,市民和资

徐悲鸿与马

徐悲鸿与马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繪畫之長於一爐,笔墨酣畅,形神俱足。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從而能夠成馬在胸,游刃有餘地去補捉瞬間即逝的動態神情,得心應手地採用前人不敢涉獵的大角度透視,創作出來的崭新藝術形象。 马,在中国人心目中始终是人才的象征,民族振奋的象征,执着于现实的徐悲鸿翻来覆去地画马,正是有所感而发,尽抒胸臆。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但在《九方皋》画面上黑色雌马,却例外地戴上缰辔,有人问悲鸿这是为什么,悲鸿笑着答道,“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制。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驻沪19路军与上海人民奋起抗日,徐悲鸿激于爱国热情。画了一匹昂首屹立的马,命名为《独立》,表达出希望祖国独立强盛的时代意识,使人感奋。 1935年,徐悲鸿画《奔马》一幅,在画上题写了“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他的《嘶马图》,画一匹马在荒野里奋跃前蹄,题“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诗句。他还画了“相期效死得长征”的奔马,热切期望中华民族觉醒,奋起自救。他借马的形象表达的高尚情操和他在艺术作品中所寄托的内涵更成为鼓舞人们的精神力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徐悲鸿画的奔马题为《奔向太阳》。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为志愿军画《奔马》,还亲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劳累过度,脑溢血复发逝世,就在这一年上半年他画了两幅极有历史意义的《奔马》,一幅是献给毛泽东主席的,题“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表达了他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另一幅题有“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这是画家对新中国的正确理解,也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徐悲鸿的八骏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面长颈长,四脚匀称,蹄坚趾固,鬃毛飞扬,体形完美,步伐矫健,迅捷神骏,既能驮负重物,又能日行千里。马又是孤傲的,它从不轻易被人驯服,但一旦把你当成朋友,它就为你全盘付出。 大师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这幅《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这幅画是徐悲鸿他跟在六匹马旁跑,通过观察。回到家里,把他认为最精彩的片断画下来。你看!那六匹马的神态、动作各不相同。有的四脚腾空;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徐悲鸿不愧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画家。他画的《奔马图》中的马是栩栩如生的。他把我也引到画中去。

模仿画家画一画-教案

模仿画家画一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受名家作品美妙的色彩和生动造型,学习借鉴作品风格进行联想构思及再创作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中,感受画家作品的艺术美; ②在比较中,发现画家作品的美妙之处; ③在想像中,走近画家的心灵,大胆地联想; ④在创作中,使自己的联想与画家作品完美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觉艺术之美,体现再创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模仿画家作品进行美术再创作表现。 三、教学难点:在感受画家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地联想。 四、教学过程: 导入:欣赏名画图片《蒙娜丽莎的微笑》。提问:这幅作品为什么这么著名?它的绘画技巧有哪些高妙之处? 1.活动一:欣赏与发现。 看一看:画家博特罗和达利的《蒙娜丽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品给了我什么感觉?哪些地方给我这种感觉?我最喜欢画面的哪部分?它有什么特点? 说一说:哪些地方变了?哪些地方不变?

想一想:我要向画家学习什么? 2.活动二:欣赏、分析与总结。 欣赏画家们画的《蒙娜丽莎》,分析哪些地方不变,哪些地方可以变以及怎么变?总结规律: ①动作、服装不变,脸部改变; ②动作、脸部不变;服装改变; ③服装、脸部不变;动作改变; ④脸部、服装、动作都不变;画法改变等。 3.活动三:模仿画家作品进行创作。 想一想:欣赏自己模仿的画,会产生什么联想?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 画一画: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使画面更完整。 评一评:展示作品,谁模仿得最好?谁的联想最丰富?谁的画面模仿与联想结合得最完美? 五、布置作业: 1.基本要求:选一幅感兴趣的画家作品进行临摹。 2.较高要求:在临摹画家作品风格的基础上大胆联想并表现出来。3.个性探究:借鉴画家作品风格,大胆想象并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表现。 六、评价与互评: 引导学生从能否抓住作品特点和大胆发挥想象两个角度评价作品。

夏尔丹

夏尔丹(Chardin,Jean-Baptiste-Siméon1699~1779)法国画家。1699年11月2日生于巴黎,1779年12月6日卒于同地。洛可可艺术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早年入学院派画家P.-J.卡泽的画室,后为N.-N.科伊佩尔的助手。1728年静物画《鳐鱼》展出,一举成名,被接纳为皇家学院院士。他的画能赋予静物以生命,给人以动感。晚期以家庭风俗画为主,表现第三等级”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画风平易、朴实,具有平和亲切之感,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美学理想。 夏尔丹作品赏析 发布者:学科专家发布时间:2011-11-11 《带遮阳帽的自画像》 《带遮阳帽的自画像》画面中的夏尔丹直视著欣赏者,尊严与慈祥被忠实地描绘出来,透过眼镜及松弛的下巴,则让观画者感受出浓厚的人情味。画面色调以蓝色为主,冷清明晰的背景,完美地衬托出他苍白的肤色,在静謐的气氛中,流露出老年人乐天知命的安详。

《午餐前的祈祷》 《午餐前的祈祷》中,母亲已经把桌上的饭菜摆好,饭前祷告的小女孩却背不出祈祷文,或是出了别的什么小问题,母亲投去关注的眼神。母亲恬淡慈爱、小女孩娇憨纯真,祥和宁静的气氛洋溢于画面。画家把红色、白色和蓝色色块毫不生硬地融合在温暖的褐色基调中, 生动而不张扬,明晰而不抢眼,具有柔和丰富、恬淡隽永的感染力。

《铜水罐》 《铜水罐》中,夏尔丹就真实地表现了水桶表面油漆剥落的块块

疤痕,他以朴实的色调、忠实的造型描绘了普通人所用的水罐。这个水罐实在太寻常了,就像他的碟子、水果、面包、酒瓶、刀叉那样普通到人们天天在用、司空见惯却谁都不会在意它们的存在。但正是这种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器具的“上手状态”,即在用途中,人对它们想得越少,对它们的意识越模糊,它们的存在就越真实,就越能揭示出人的实际生活世界。夏尔丹的画面就构成了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便是一种家的感觉。

【美术】夏尔丹《午餐前的祈祷》

【美术】夏尔丹《午餐前的祈祷》 创作时间:1744年 尺寸:49*38 类别:帆布油画 收藏:法国巴黎卢浮宫在那个艺术审美被宫廷贵族操作的时代,他静静地走在艺术王国里,用柔软的画笔满足了一个过度的需要,君王的口味丝毫不能动摇他自然朴实的情趣。他,就是法国杰出的平民写实主义画家夏尔丹。 在夏尔丹的眼中,处于社会底层的任何生活都是艺术对象,他热爱它们。他不断的进行大量静物绘画练习,试图从中找出平面中的趣味性,给予作品以流动的生命和永驻的感动。他以自己的心灵和对平凡事物的热情来作画。狄德罗说“看别人的画,需要的是一双经过训练的眼睛,而夏尔丹的画,让我们只需自己本来的眼睛”,这个评价说明了夏尔丹与普通民众的零距离。 夏尔丹现存于世反应这种朴素环境的作品颇丰,而《午餐前的祈祷》最能体现他的艺术成就。 《午餐前的祈祷》是幅尺寸不大的作品。夏尔丹的风俗画和静物画往往幅面很小,与那种浮华、装腔作势的大画,不但在内容和精神上有别,在形式上也是迥异的。 画面上出现的是一个朴素的环境,墙壁光秃秃的,没

有布歇作品中常见的精致装饰线脚和名贵挂件,只有一角悬着的搁板,上面放了一些厨房用品。夏尔丹要表现的就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当然要选择这样来自现实的有典型意义的景象。在空间很强的室内,白色台布覆盖的餐桌和周围的座椅,同样显得朴实无华,与房间的装饰和谐无间,再度点名了这个世界属于谁。布置好这一切,主角便登场了。 占据整个画面中心位置的是一位正在摆放午餐的年 轻母亲,她一边摆放食物,一边教身边的两个小孩做饭前祈祷,感谢上帝的恩典。在当时的欧洲,祈祷是平民家庭的宗教习惯,它旨在让人们学会心存感激。 这是一幕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而夏尔丹把人物形象和家庭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营造了一种浓郁温暖的家庭气氛。这三个人,有长有幼,有站有坐,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而又美妙的组合。 在色彩上,夏尔丹以温暖的褐色作基调,深蓝色、红色和白色之间的柔和对比,把这种家庭气氛渲染得更为饱满温馨,使画面产生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宁静的幸福和诚挚的情感流露,是夏尔丹创作的最大特点。这与他本身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夏尔丹出身在巴黎,父亲是一位做弹子台的细木匠。夏尔丹立身之初,经历颇为艰辛。他曾学过卑贱的手艺,当过平庸的师傅,几经波折后,开始向一位学院派画家贾克

徐悲鸿画马

《徐悲鸿画马》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阿城区平山中心小学 王莉春 教材简析: 《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刻苦学习的信念,形成顽强不息的意志品格。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理解,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课件出示徐悲鸿的画像)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他的作品《八骏图》《会师东京》《田横五百士》在社会上享有盛誉,但是他的《奔马图》更是令人赞不绝口,那么徐悲鸿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4课——徐悲鸿画马,让我们到课文中需找答案吧。 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读课文 师:刚才你们读得那么认真,相信课文里的词语朋友一定难不倒你们。看,他们都已经跑到屏幕上去了,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可以请同桌帮你纠正字音,看谁最先全部认识他们。 【出示词语】 生:自由读词。 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这么有自信呀。从你开始领读第一行,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着他一起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