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基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1.2 机械系统的组成讲解机械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要素举例说明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实例1.3 机械传动介绍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讲解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应用1.4 机械设计基础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机械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章:机械零件2.1 轴和轴承讲解轴的分类和特点介绍轴承的类型和功能2.2 齿轮讲解齿轮的分类、名称和标记掌握齿轮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2.3 联轴器和离合器介绍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功能和类型讲解弹性联轴器和牙嵌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4 弹簧讲解弹簧的分类、性能和参数掌握弹簧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第三章:机械传动3.1 带传动讲解带传动的原理和分类掌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2 链传动讲解链传动的原理和分类掌握链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3 齿轮传动讲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4 其他传动方式简介介绍蜗轮蜗杆传动、行星齿轮传动和同步带传动等传动方式的特点和应用第四章:机械轴系4.1 轴的设计与强度计算讲解轴的分类和设计原则掌握轴的强度计算和校核方法4.2 轴的加工与装配介绍轴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讲解轴的装配方法和注意事项4.3 轴承的设计与选择讲解轴承的分类和特点掌握轴承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4.4 轴承的安装与维护介绍轴承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轴承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第五章:机械控制系统5.1 控制系统概述讲解控制系统的定义、目的和功能掌握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5.2 机械控制系统的组成介绍机械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功能讲解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等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应用5.3 常用机械控制系统讲解气动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动控制系统等常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5.4 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讲解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第六章:气压控制系统6.1 气压控制原理讲解气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气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6.2 气源装置及气动元件介绍气源装置的类型和功能讲解气动元件(如气缸、气马达、阀门等)的结构和应用6.3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讲解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气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6.4 气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气动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分析气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七章:液压控制系统7.1 液压控制原理讲解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液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7.2 液压元件及液压系统介绍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液压元件的结构和功能讲解液压控制阀的分类和应用7.3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讲解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液压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7.4 液压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液压控制系统在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分析液压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八章:电动控制系统8.1 电动控制原理讲解电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电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8.2 电动控制元件及电动系统介绍电动机、控制器、传感器等电动元件的结构和功能讲解电动控制阀的分类和应用8.3 电动控制系统设计讲解电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电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8.4 电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电动控制系统在家电、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分析电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九章:机械振动与控制9.1 机械振动概述讲解机械振动的定义、类型和危害掌握机械振动的基本参数和分析方法9.2 机械振动的原因及控制方法分析机械振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讲解机械振动的控制方法和措施9.3 机械隔振与减振设计介绍机械隔振和减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隔振和减振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9.4 机械振动控制的应用举例说明机械振动控制在工程机械、建筑结构等领域的应用分析机械振动控制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十章:机械优化设计10.1 机械优化设计概述讲解机械优化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0.2 机械优化设计的方法介绍常见优化设计方法(如解析法、数值法和模拟法)讲解优化设计在机械结构、参数优化等方面的应用10.3 机械优化设计的实例分析分析机械优化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讲解优化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0.4 机械优化设计的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机械优化设计软件(如ANSYS、ADAMS等)讲解机械优化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十一章:机械可靠性工程11.1 可靠性工程基本概念讲解可靠性工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参数和指标11.2 可靠性预测与分析介绍可靠性预测与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掌握可靠性数据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方法11.3 机械可靠性的改进设计讲解提高机械可靠性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可靠性改进设计的实施步骤11.4 机械可靠性试验与评估介绍机械可靠性试验的类型和方法掌握机械可靠性评估的指标和流程第十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12.1 CAD技术概述讲解CAD技术的定义、发展和应用领域掌握CA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12.2 常见CAD软件介绍介绍AutoCAD、SolidWorks、CATIA等CAD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讲解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12.3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讲解CAD技术在机械零件设计、装配图绘制等方面的应用掌握CAD技术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12.4 CAD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介绍CAD技术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分析CAD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第十三章:现代制造技术13.1 现代制造技术概述讲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2 快速原型技术介绍快速原型技术的原理、设备和应用案例掌握快速原型技术在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13.3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讲解CAM技术的定义、功能和应用领域掌握CAM技术在数控编程、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13.4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介绍智能制造的概念、架构和关键技术分析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第十四章:机械维修与保养14.1 机械维修与保养概述讲解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4.2 机械故障诊断与分析介绍机械故障诊断的方法和工具掌握故障诊断在机械维修与保养过程中的应用14.3 机械维修策略与技术讲解机械维修的类型、方法和实施步骤掌握常用维修技术和方法,如焊接、铆接、润滑等14.4 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护介绍机械设备保养的内容、周期和注意事项掌握机械设备维护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第十五章:机械安全与环保15.1 机械安全概述讲解机械安全的定义、意义和法律法规掌握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措施15.2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分析机械伤害事故的类型、原因和防范方法掌握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和应用15.3 机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讲解机械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和环保要求掌握机械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策略15.4 机械安全与环保的实施要点介绍机械安全与环保在企业生产中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机械安全与环保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机械基础概述: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机械的定义与发展1.2 机械的分类与性能1.3 机械的基本参数与表示方法1.4 机械的标准化与系列化第二章:机械零件的材料与失效2.1 机械零件的材料2.2 材料的性能指标2.3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2.4 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第三章:机械设计基础3.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2 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3.3 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3.4 机械设计的实例分析第四章:机械加工基础4.1 机械加工概述4.2 机械加工方法与设备4.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4.4 机械加工质量的检验与控制第五章:机械制造工艺5.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5.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5.3 典型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分析5.4 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第六章:机械装配基础6.1 机械装配的定义与作用6.2 机械装配的方法与过程6.3 装配工具与设备的选择与应用6.4 装配精度与质量控制第七章:机械维修与保养7.1 机械维修与保养的意义7.2 机械故障的诊断与分析7.3 维修工艺与方法7.4 机械设备的定期保养与维护第八章:机械自动化技术8.1 机械自动化的概念与发展8.2 自动化设备与系统的组成8.3 常用自动化控制原理与技术8.4 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机械创新设计与改造9.1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9.2 机械改造的意义与原则9.3 机械改造的方案设计与评价9.4 机械创新设计与改造实例分析第十章:机械发展趋势与展望10.1 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0.2 新兴技术与机械行业的融合10.3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10.4 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战略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机械的定义与发展解析:机械的定义是基础,需要重点讲解机械的广泛应用和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历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机械的重要性。

重点环节二:材料的性能指标解析:了解材料的性能指标对于机械设计和制造至关重要,需详细讲解各种性能指标如强度、韧性、硬度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中职机械基础教案

中职机械基础教案

中职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的单位1.2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熟悉机械的分类和性能指标掌握机械参数的计算方法1.3 教学内容机械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机械的性能指标:强度、刚度、耐磨性等机械参数的计算方法:长度、面积、体积等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机械的性能指标练习题解答,掌握机械参数的计算方法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基本概念的理解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机械参数计算方法的掌握第二章:机械零件2.1 课程介绍熟悉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掌握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加工方法2.2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熟悉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加工方法2.3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分类:轴承、齿轮、弹簧等机械零件的功能和应用机械零件的材料:钢、铝、塑料等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铸造、锻造、切削等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加工方法练习题解答,掌握机械零件的相关知识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零件分类和功能的理解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材料和加工方法的掌握第三章:机械传动3.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掌握常见机械传动的结构和应用3.2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熟悉常见机械传动的结构和应用3.3 教学内容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摩擦、齿轮、皮带等机械传动的分类:直线传动、圆周传动等常见机械传动的结构: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机械传动的应用:发动机、减速器等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常见机械传动的结构和应用练习题解答,掌握机械传动的相关知识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传动基本原理的理解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常见机械传动结构和应用的掌握第四章:机械设计4.1 课程介绍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4.2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机械设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4.3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功能、可靠性、经济性等机械设计的方法:理论计算、实验验证等机械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等机械设计的注意事项:安全、标准化等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机械设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练习题解答,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4.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原则的理解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第五章:机械制造5.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掌握机械制造的工艺和设备5.2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熟悉机械制造的工艺和设备5.3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铸造、锻造、切削等机械制造的方法:批量生产、单件生产等机械制造的工艺:热处理、表面处理等机械制造的设备:机床、铸造机等5.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机械制造的工艺和设备练习题解答,掌握机械制造的相关知识5.5 教学评价第六章:机械精度6.1 课程介绍理解机械精度的重要性掌握机械误差的分类和测量方法6.2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精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熟悉机械误差的分类及其测量方法6.3 教学内容机械精度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机械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大误差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卡尺、千分尺、量块等机械精度设计原则和提高精度的方法6.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精度的重要性和分类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机械误差的测量方法练习题解答,掌握提高机械精度的方法6.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精度概念的理解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机械误差测量方法的掌握第七章:机械强度7.1 课程介绍熟悉机械强度的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强度的计算和应用7.2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会应用机械强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3 教学内容机械强度基础:应力、应变、塑性、弹性机械强度计算:弯曲、拉伸、剪切等机械强度设计:安全系数、许用应力等机械强度应用:零件选材、结构优化等7.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强度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机械强度在实际中的应用练习题解答,掌握机械强度计算和设计方法7.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强度概念的理解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机械强度计算和应用的掌握第八章:机械振动8.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振动的基础知识掌握机械振动的控制和应用8.2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振动的概念和危害学会控制和利用机械振动解决实际问题8.3 教学内容机械振动基础:自由振动、受迫振动、阻尼振动等机械振动危害:对机械结构的疲劳、噪声等机械振动控制:减振、隔振等方法机械振动应用:振动筛分、振动台等8.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振动的基础知识和危害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机械振动的控制和应用练习题解答,掌握机械振动的相关知识8.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振动概念的理解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机械振动控制和应用的掌握第九章:机械动力学9.1 课程介绍熟悉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机械动力学的计算和应用9.2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动力学的概念和原理学会应用机械动力学解决实际问题9.3 教学内容机械动力学基础: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势能等机械动力学计算:速度、加速度、力等机械动力学应用:运动控制、动力优化等机械动力学软件工具的使用9.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机械动力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练习题解答,掌握机械动力学的相关知识9.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动力学概念的理解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机械动力学计算和应用的掌握第十章:机械控制10.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机械控制的设备和应用10.2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控制的概念和原理熟悉机械控制的设备和应用10.3 教学内容机械控制基础:控制理论、控制方法等机械控制设备: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机械控制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等机械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维护10.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控制的基本原理和设备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机械控制在实际中的应用练习题解答,掌握机械控制的相关知识第十一章:机械密封与润滑11.1 课程介绍熟悉机械密封的作用和类型掌握润滑原理和润滑剂的选择11.2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密封的重要性及其在机械中的作用学会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和应用润滑原理11.3 教学内容机械密封的类型:填料密封、机械密封等机械密封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润滑原理:摩擦、磨损和润滑油膜的形成润滑剂的选择和润滑系统的维护1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密封的类型和工作原理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润滑原理和润滑剂的选择练习题解答,掌握机械密封和润滑的相关知识1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密封概念的理解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润滑原理和润滑剂选择的掌握第十二章:机械安装与调试12.1 课程介绍理解机械安装的意义和步骤掌握机械调试的方法和技巧12.2 教学目标熟悉机械安装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学会机械调试的方法和技巧12.3 教学内容机械安装的意义和步骤:基础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等机械安装的注意事项:精度控制、安全防护等机械调试的方法:调整、校准、测试等机械调试的技巧:故障排除、性能优化等1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安装的意义和步骤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机械调试的方法和技巧练习题解答,掌握机械安装和调试的相关知识1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安装概念的理解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机械调试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第十三章:机械维护与维修13.1 课程介绍熟悉机械维护的重要性和内容掌握机械维修的方法和技巧13.2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维护的重要性及其在机械中的作用学会机械维修的方法和技巧13.3 教学内容机械维护的重要性及其内容:清洁、润滑、检查等机械维修的方法:故障诊断、部件更换、维修策略等机械维修的技巧:快速诊断、高效维修、成本控制等机械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1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维护的重要性和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机械维修的方法和技巧练习题解答,掌握机械维护和维修的相关知识1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维护概念的理解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机械维修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第十四章:机械自动化14.1 课程介绍理解机械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自动化的技术和应用14.2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机械自动化的技术和应用14.3 教学内容机械自动化的基本概念:自动化程度、自动化系统等机械自动化的原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理论等机械自动化的技术:编程、调试、优化等机械自动化的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等1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机械自动化的技术和应用练习题解答,掌握机械自动化的相关知识14.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自动化概念的理解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和应用的掌握第十五章:机械创新设计15.1 课程介绍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重要性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5.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会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5.3 教学内容机械创新设计的重要性:提高竞争力、满足需求等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头脑风暴、TRIZ理论、逆向工程等机械创新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等机械创新设计的工具和软件:SolidWorks、AutoCAD等15.4 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主要涵盖了中职机械基础的十五个章节,包括机械概述、机械零件、机械传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精度、机械振动、机械动力学、机械密封与润滑、机械安装与调试、机械维护与维修、机械自动化和机械创新设计等内容。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基础知识,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学会使用常用机械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3)了解机械传动原理,能够分析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机械知识的愿望;(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设备设施的意识;(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1)机器与机械的概念;(2)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3)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2. 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1)扳手、螺丝刀等常用工具的识别与使用;(2)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技巧;(3)工具的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机械传动原理的理解与应用;(2)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作用及传动原理;2. 演示法:展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设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机械的整体结构;3. 演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观看并动手操作;4. 讲解机械传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5. 布置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 11 ~

3、螺纹小径(D1,d1) 4、螺距(p)


是指相邻两牙在中径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5、导程(Ph) 同一螺旋线上的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 轴向距离。 6、牙型角和牙型半角(α,α/2) 7、螺纹升角(φ) 三、螺纹的代号与标记 1、普通螺纹 (1)螺纹代号 由螺纹特征的字母 M、公称直径、螺距和旋向组成。 右旋不标出,左旋用 LH 表示。 M24×1.5LH 表示公称直径为 24mm,螺距为 1.5mm 的 左旋细牙普通螺纹。 (2)公差带代号 公差带代号由表示公差带大小等级的数字和表示公 差带位臵的字母所组成。
第二章 螺纹
第一节 螺纹的种类及应用
~ 10 ~

一、螺纹的种类及应用


分类:三角形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 纹。 三角形螺纹:分为普通螺纹、英制螺纹、管螺纹 又分为粗牙和细牙螺纹。 管螺纹的牙型角为 550 矩形、梯形、锯齿形螺纹多用于传动。梯形螺纹牙型 角为 300 螺纹可分为左旋和右旋。常用右旋,左旋在特殊情况 下应用。 单线和多线之分。沿一根螺旋线形成的螺纹称为单 线,沿两根以上的等距螺纹旋线形成的螺纹称为多线螺 纹,常用的螺纹联接要求自锁性,故多用单线螺纹,传动 螺纹要求传动效率高,故多用双线或三线螺纹,为了便于 制造,一般情况下,一般用线数 N≤4。 二、普通螺纹的基本参数 1、螺纹大径(D,d) 2、螺纹中径(D2,d2)
~1~



③在学习过程中,应从基本功出发,以基本结构组成 为基础,以动作原理,运动传动链为主线。 ④对各类知识加以比较并学习。 ⑤通过课堂教学和一系列作业训练,不仅要提高对结 构,原理等的消化,理解、掌握。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第一章:机械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3. 理解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 机械的基本参数(如力、速度、功率等)3. 机械的性能指标(如强度、刚度、磨损等)4. 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机械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机械?机械有哪些分类?”2.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3. 分析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机械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机械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举例说明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 思考如何评价一个机械的优劣。

第二章:静力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二力平衡、力矩平衡的求解方法。

3. 能够运用静力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作用点、力矩等)2.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求解方法3. 力矩平衡的条件及求解方法4. 静力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利用公式推导法,讲解二力平衡、力矩平衡的求解方法。

3. 开展数值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求解平衡问题的方法。

4. 分析静力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静力学?静力学有哪些基本概念?”2. 讲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讲解二力平衡、力矩平衡的求解方法。

4. 开展数值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求解平衡问题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练习二力平衡、力矩平衡的求解方法。

3. 举例说明静力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机械基础教案(模板)

机械基础教案(模板)

05
06
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和制作成果。
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实验报告
学生需按照实验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 记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各小组需将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包括设计方案、制作过程、功能演示和成果评 价等。展示形式可以是PPT、视频或实物等。同时,学生需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 和成果展示材料。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实验和课程设计等环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机械工程 领域的发展需求。
课程内容与结构
机械工程基本概念
介绍机械工程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发 展历史等。
经验设计
根据同类产品已有的设计经验,结合实际情 况进行改进和优化。
试验设计
通过试验手段探索设计方案,验证设计理论 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优化设计原理及应用
优化设计原理
数学规划方法
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目标函数的 极值,得到最优设计方案。
运用数学规划理论和方法,建立优化数学 模型,通过计算机求解得到最优解。
机构运动学分析
机构运动学概述
机构运动学是研究机构运动规律的学 科,主要研究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 速度等运动参数。
机构位置分析
通过机构的几何关系,确定机构中各 构件的相对位置。常用方法有解析法 和图解法。
机构速度分析
研究机构中各点的速度以及构件间的 相对速度。通过速度瞬心法、速度多 边形等方法进行分析。
多目标优化方法
智能优化算法
针对多个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寻求综合最 优方案。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章节一:机械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教学内容:机械的定义,机械的分类,机械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2. 分析机械的主要特点;3. 介绍机械的分类;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的应用。

章节二:常用机械传动教学目标:掌握常用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蜗轮传动。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 演示皮带传动的过程;3. 讲解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4. 分析蜗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章节三:机械零件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功能和选材。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分类,机械零件的功能,机械零件的选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零件的分类;2. 分析机械零件的功能;3. 介绍机械零件的选材;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零件的应用。

章节四:机械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设计的方法,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2. 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3. 分析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章节五:机械制造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主要方法。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机械制造的方法,机械制造的工艺。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2. 演示机械制造的方法;3. 介绍机械制造的工艺;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制造的应用。

章节六:机械强度计算教学目标:学习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轴、齿轮、联轴器等零件的强度计算。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2. 引导学生练习计算轴的强度;3. 教授齿轮强度计算的方法;4. 演示联轴器强度计算的案例。

机械基础物理教案

机械基础物理教案

机械基础物理教案机械类专业是工科中的一个大的学科,是理科生选报的热门专业之一,与电气自动化并列为最强工科。

该专业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电一体化等。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基础物理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机械基础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等基本概念2.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1)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简单扼要的计算2)了解机械机械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3)了解常用的机构和机械传动原理;4)了解金属零件的联接和支承5)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内容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调查法、练习法、实验法、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手段:常规或现代(多媒体投影、音像资料、各种教具、实物、案例素材文件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机器与机构、构件和零件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四、课时分配计划:2课时布置作业:0-1,0-2 实施情况及课后教学效果分析引言当人们拓展视野、深入到创造物质世界活动中时会发现,单纯的数学、物理或化学,常常无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不同的应用领域,需要将数、理、化知识适度综合,高度概括,从而形成解决问题更为直接、更为有效的理论体系,这便产生了诸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等门类众多的应用工程科学。

它们是创造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物质世界的应用理论基础。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机械工程的研究对象是机械。

什么是机械?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1.机器机器是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能减轻或替代人类劳动的工具。

图1一1所示的台钻是比较常见的典型机器。

观察其工作过程:电动机1转动,驱动带传动,带传动又将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变速箱2内的齿轮系,变速箱中的主轴与钻头3直接联接,从而熔话动与动力传涕给了钻头。

最后完成对工件的切削加工。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

2. 熟悉机械的运作原理,了解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

3. 掌握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提高机械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2. 机械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3. 机械的运作原理4. 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5. 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参数计算、运作原理等理论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基础》2. 教学课件3. 实物模型或图片4. 实验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引导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知识。

3. 讲解机械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机械参数。

4. 分析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实际应用。

5. 讲解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维护保养机械。

6.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程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课后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参数计算、运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机械结构特点、应用范围和维护保养方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对机械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敏捷性、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实地了解机械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机械基础》 教案

《机械基础》 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

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机械的基本概念:机械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机械的分类:传动机械、执行机械、控制机械等。

机械的性能:强度、刚度、精度、可靠性等。

机械的基本参数:尺寸、形状、位置等。

常用单位:长度、质量、时间、力、能量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机械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第二章:机械零件2.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功能和选型原则。

理解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和运动传递方式。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零件的分类:固定零件、传动零件、执行零件、控制零件等。

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齿轮、轴承、联轴器、弹簧等。

机械零件的功能和选型原则:根据机械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零件。

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配合尺寸、配合类型和配合精度。

运动传递方式: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介绍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和功能。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和运动传递方式。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常用机械零件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机械传动3.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用机械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理解机械传动的设计和选型原则。

3.2 教学内容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机械传动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72个)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72个)

_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1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6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0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6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3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0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6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30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32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5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34。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机械的定义与分类1.了解机械的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机械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1.2 机械的基本参数1.熟悉机械的基本参数及其表示方法。

2.学习如何计算机械的基本参数。

第二章:机械传动2.1 齿轮传动1.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

2.掌握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2.2 带传动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2.学习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2.3 链传动1.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及其应用。

2.掌握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三章:机械联接3.1 螺纹联接1.熟悉螺纹联接的原理及其特点。

2.学习螺纹联接的设计计算方法。

3.2 键联接1.了解键联接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键联接的设计计算方法。

3.3 销联接1.了解销联接的应用及其特点。

2.学习销联接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四章:轴承与润滑4.1 轴承概述1.了解轴承的作用及其分类。

2.掌握轴承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4.2 轴承的维护与润滑1.学习轴承的维护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了解轴承润滑的方法及其选择。

第五章:机械精度5.1 机械加工精度1.了解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机械加工精度的计算方法。

5.2 测量技术与方法1.熟悉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学习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六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6.1 金属材料的分类与性能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6.2 热处理技术1.了解热处理的概念及其目的。

2.学习热处理的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第七章:金属切削加工基础7.1 金属切削原理1.了解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金属切削参数的计算方法。

7.2 常用金属切削工具1.熟悉金属切削工具的分类及其特点。

2.学习金属切削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八章:金属切削机床与设备8.1 金属切削机床概述1.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要参数。

8.2 常见金属切削机床与设备1.熟悉常见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教案一:机械基础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基础的概念和意义,认识机械基础在机械行业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解释机械基础的内容与范围。

教学内容:1. 机械基础的定义:机械基础是指机械工程学科中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是机械专业学习的重要起点。

2. 机械基础的意义:机械基础是培养学生机械工程素养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机械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

3. 机械基础的内容与范围:a. 机械制图:了解机械零件与装配件的制图方法和规范。

b. 机械材料与热处理:学习不同机械材料的特性与应用,以及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c. 机械传动:介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和设备,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等。

d. 机械加工与检测:学习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和设备,以及机械零件的精度检测方法。

e. 工程图学:学习图形投影原理、视图绘制、尺寸标注等。

f. 机械测量与控制:了解不同类型的机械测量仪器和控制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使用图片展示不同机械零件和装配件,引发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兴趣,思考机械基础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机械基础的定义、意义以及内容与范围,引导学生对机械基础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实例分析:选取一个具体的机械零件或装配件,分析其制图、材料、传动、加工、检测等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与实际应用的关联。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交流各自对机械基础的理解和认识,并归纳总结各自所学的机械基础内容。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要点,并强调机械基础对学习机械专业课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进一步了解机械基础的内容和应用。

评价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和质量。

2. 学生对机械基础的认识理解是否准确。

3. 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对机械的兴趣,介绍了机械基础的概念和意义,并展示了机械基础的内容与范围。

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机械基础的理解和认识。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2. 掌握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熟悉机械基础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教学内容:1. 机械基础的定义和分类。

2. 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机械基础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基础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讨论法:探讨机械基础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基础概述。

2. 投影仪:展示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讨论材料:关于机械基础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的案例。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机械基础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机械基础的分类和应用,展示相关案例。

3. 分析:分析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基础的重要性。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机械基础的发展前景。

练习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章:机械零件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零件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和选用原则。

3. 熟悉机械零件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机械零件的定义和分类。

2. 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

3. 机械零件的选用原则。

4. 机械零件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概念和分类。

2. 实践教学法:演示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零件的选用原则。

4. 讨论法:探讨机械零件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零件。

2. 机床设备:演示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

3. 案例材料:关于机械零件选用原则的案例。

1. 引入:介绍机械零件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机械零件的分类,展示相关案例。

3. 演示:演示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加工过程。

4. 分析:分析机械零件的选用原则,引导学生思考机械零件的重要性。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1.2 教学内容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机械的基本参数(如尺寸、形状、重量等)。

机械的性能指标(如强度、刚度、精度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应用领域。

利用图表和实物展示,讲解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机械基本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评估他们对机械应用领域的认识。

第二章:机械零件2.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掌握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方法。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机械零件的选材原则。

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选材原则。

利用实验室和实践教学,讲解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机械零件分类和功能的理解。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评估他们对机械零件选材原则的认识。

第三章:传动系统3.1 教学目标了解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原理。

掌握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原理。

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传动系统的应用实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原理。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利用实验室和实践教学,讲解传动系统的应用实例。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传动系统分类和原理的理解。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评估他们对传动系统设计方法的认识。

第四章:机械结构设计4.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机械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机械结构设计的步骤。

机械结构设计的技巧。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步骤。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2 教学内容机械基础的定义和分类。

机械基础的应用领域。

机械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讲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的应用。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通过实验报告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应用领域的了解。

通过小组项目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第二章:机械零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加工方法。

让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选型和使用方法。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加工方法。

机械零件的选型和使用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加工方法。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机械零件的选型和使用方法。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分类和功能的了解。

通过实验报告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材料和加工方法的了解。

通过小组项目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选型和使用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机械传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的分类和原理。

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让学生掌握机械传动的计算和选择方法。

3.2 教学内容机械传动的分类和原理。

机械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机械传动的计算和选择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讲解机械传动的分类和原理。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机械传动的计算和选择方法。

机械基础中职教案(4篇)

机械基础中职教案(4篇)

机械基础中职教案(精选4篇)机械基础中职教案篇一滑轮兄弟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研究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步骤进行研究。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试着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器材准备学生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铁架台、线、便签纸、钩码、测力计等。

(每组一份)老师材料:图片和视频资料(起重机上的滑轮)、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

教学建议在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时,需要考虑到滑轮受到的摩擦力不能太大(两边的钩码不能挂得太多),否则实验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演示升旗仪式。

2.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学生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有轮子)3.教师出示轮子,并介绍: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滑轮。

这种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旗杆顶部的轮子1.让我们模拟旗的装置,来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模拟升旗你需要哪些材料?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定滑轮、铁架台、线、便签纸),试一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要求小组内每位学生拉一次,体会定滑轮的作用。

3.要把旗子升上去,却把拴着旗子的绳子往下拉。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这有什么好处?(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4.使用定滑轮升旗或提起其他重物能不能不省力呢?为了弄清使用定滑轮省不省力,我们怎样来研究?(1)学生讨论。

(2)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机械基础教案五莲县职教中心机械基础课精品教案1234篇二:机械基础教案(中职)一、运动副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

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

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

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

丝杠与螺母组成的运动副。

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二、自由度—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和绕 x、y、z轴的转动,构件的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及绕a点(极点)的转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

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

转动副约束了沿 x、y轴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个转动的自由度。

移动副约束了沿一轴方向的移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

高副则只约束了沿接触处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

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

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机构的相对运动只与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及某些尺寸有关,而与构件的横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

只表示机构的结构及运动情况,不严格按比例绘制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一.四杆机构的组成铰链四杆机构是由转动副联结起来封闭系统。

其中被固定的杆4被称为机架不直接与机架相连的杆2称之为连杆与机架相连的杆1和杆3称之为连架凡是能作整周回转的连架杆称之为曲柄,只能在小于360°的范围内作往复摆动的连架杆称之为摇杆。

二.链四杆机构的类型铰链四杆机构根据其两个连架杆的运动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

1)曲柄摇杆机构若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两个连架杆,一个是曲柄而另一个是摇杆,则该机构称为曲柄摇杆机构。

用来调整雷达天线俯仰角度的曲柄摇杆机构。

汽车前窗的刮雨器。

当主动曲柄ab回转时,从动摇杆作往复摆动,利用摇杆的延长部分实现刮雨动作。

2 ) 双曲柄机构如果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两个连架杆都能作360°整周回转,则这种机构称为双曲柄机构。

在双曲柄机构中,若两个曲柄的长度相等,机架与连架杆的长度相等(这种双曲柄机构称为平行双曲柄机构。

蒸汽机车轮联动机构,是平行双曲柄机构的应用实例。

平行双曲柄机构在双曲柄和机架共线时,可能由于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使两个曲柄反向回转。

机车车轮联动机构采用三个曲柄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其反转。

3) 双摇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的两个连架杆都在小于360°的角度内作摆动,这种机构称为双摇杆机构。

三、曲柄存在的条件由上述以知,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作整周回转的连架杆称为曲柄。

而曲柄是否存在。

则取决于机构中各杆的长度关系,即要使连架杆能作整周转动而成为曲柄,各杆长度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就是所谓的曲柄存在的条件。

可将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概括为: 1.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上述两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无曲柄存在。

根据曲柄条件,还可作如下推论:(1)若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a.以最短杆的相邻杆作机架时,为曲柄摇杆机构; b.以最短杆为机架时,为双曲柄机构;c.以最短杆的相对杆为机架时,为双摇杆机构。

(2)若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不论以哪一杆为机架,均为双摇杆机构。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1.曲柄滑块机构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如果以一个移动副代替摇杆和机架间的转动副,则形成的机构称为曲柄滑块机构。

它能把回转运动转换为往复直线运动,或作相反的转变。

2.导杆机构一、急回特性和行程速比系数曲柄摇杯机构中,当曲柄a b沿顺时针方向以等角速度?转过υ1时,摇杆cd自左极限位置c1d摆至右极位置c2d,设所需时间为 t1,c点的明朗瞪为 v1;而当曲柄ab再继续转过υ2时,摇杆cd自c2d摆回至c1d,设所需的时间为 t2,c点的平均速度为 v2。

由于υ1>υ2,所以 t1>t2 ,v2>vl。

由此说明:曲柄ab虽作等速转动,而摇杆cd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却大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这种性质称为机构的急回特性。

摇杆cd的两个极限位置间的夹角ψ称为摇秆的最大摆角,主动曲柄在摇杆处于两个极限位置时所夹的锐角θ称为极位夹角。

在某些机械中(如牛头刨床、插床或惯性筛等),常利用机械的急回特性来缩短空回行程的时间,以提高生产率。

行程速比系数k:从动件空回行程平均速度v2与从动件工作行程平均速度v1的比值。

k值的大小反映了机构的急回特性,k值愈大,回程速度愈快。

k=v2/v1=(c2c1/t2) / (c1c2/t1) =(180°十θ)/ (180°一θ)由上式可知,k与θ有关,当θ=0时,k=1,说明该机构无急回特性;当θ>0时,k>l,则机构具有急回特性。

二、死点以摇杆作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

在从动曲柄与连杆共线的两个位置时,出现了机构的传动角γ=0,压力角α=90°的情况。

此时连杆对从动曲柄的作用力恰好通过其回转中心不能推动曲柄转动,篇三:机械基础全册教案(第四版)机械基础(第四版)绪论(2课时)【导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在日常生活中都随处可见(例如:螺钉、自行车、汽车、挖掘机),它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可以使物体运动速度加快的称为加速机械(自行车、飞机);一类是使人们能够对物体施加更大力的称为加力机械(旋具、机床)。

教学目标:1、本课程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学习方法2、掌握零件、构件、机构、机器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和机器的组成3、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教学重点难点:1、机器和机构的区分2、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机械基础就是来研究这些机械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的。

2.课程内容它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及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课程任务学以致用。

二、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1.零件和构件(1)零件:是机器及各种设备的基本组成单元(例如螺母、螺栓),有时也将用简单方式练成的单元件称为零件(如轴承)。

(2)构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如曲柄、连杆)。

(3)两者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零件是制造单元,相互之间没有运动。

构件是运动单元,相互之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联系:构件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零件,也可以是由若干个零件组成2.机器和机构(1)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它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构件系统(如带传动机构、齿轮机构)。

(2)机器:是人们根据使用要求而设计制造的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从而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如电动机手机)。

(3)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不同点:机器能代替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工或实现能量转换,机构只能用来传递运动和力而不能做功或实现能量转换。

相同点:都是由构件组成;构件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机器的组成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由四部分组成动力部分:作用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机器各部分的运动。

执行部分(工作机构):机器中直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

传动部分(传动装置):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构。

控制部分:显示、反映、控制机器的运行和工作。

三、运动副的概念及应用特点1.运动副:两构件之间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形式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

根据接触情况可分为高副和低副。

(1)低副:两构件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

根据运动特征分为转动、副移动副和螺旋副。

(2)高副:两构件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按接触形式不同分为滚轮接触、凸轮接触和齿轮接触。

2.运动副的应用特点(1)低副特点:单位面积压力小,传力性能好,滑动摩擦,摩擦阻力大,效率低。

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2)高副特点:单位面积压力大,两构件接触处容易磨损,制造和维修困难,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3.低副机构与高副机构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均为低副的机构称为低副机构;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运动副是高副的机构称为高副机构。

四、机械传动的分类(p10)本章小结1.机器、机构的特征及异同点。

2.构件与零件的概念。

3.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之间的关系。

4.机器的组成。

5.运动副概念及其分类。

6.高副、低副的应用特点。

7.机械传动的分类。

作业:上述 3,4,6第一章带传动(5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带传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4.掌握v带的主要参数和标记5.理解v带传动的安装维护及张紧装置6.了解带传动的分类7.了解v带的结构和带轮的结构分类6.了解同步带传动教学重点难点: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传动比8.v带的主要参数和标记【复习】1.零件和构件的定义及区别和联系9.机器和机械的异同点;机器的分类10.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11.高副和低副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第一节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导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用带传动的场合(例如缝纫机、录音机、跑步机),还有一些机器中也常用到带传动(例如粉碎机、手扶拖拉机)。

这么多用到带传动的场合,那么带传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又是怎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新授】一、带传动的组成和原理1.带传动的组成带传动一般由固连与主动件的带轮(主动轮),固连与从动件的带轮(从动轮)和紧套在两轮上的挠性带组成。

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带传动是以张紧在至少两个轮上的带作为中间挠性件,依靠带与带轮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啮合力)来传递运动与力的。

目前,大多数用带传动的都是依靠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主动轮通过摩擦力将运动和力传递给带,带有通过摩擦力将运动和力传递给从动轮,从而实现带传动的正常工作。

摩擦力的大小不仅与带和带轮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有关,还与接触面间的正压力有关。

因此,带与带轮之间应有一定的张紧程度,以保证足够的摩擦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