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及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 机械运动-课堂作业-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梳理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 m,1m= cm,1m= mm,1m= μm,1nm= m。
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1)选择和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观、放、看、读、记。
(3)读数:正确读取测量数据,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的下一位,一个完整的数据=准确值+估计值十单位。
知识点3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还有小时,符号是;分钟,符号是。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调(归零);二按(启动);三停;四读。
(3)读数=小盘的分钟读数+大盘的秒读数。
知识点4误差(1)误差是测量值与之间的差异,误差是(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2)减小误差的测量方法一般有:①;②;③。
点拨: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课堂练习1.[知识点2]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2.[知识点4]误差产生的原因与()A.测量工具有关,但与测量人无关B.测量人有关,但与测量工具无关C.被测物体有关D.测量工具有关,也与测量人有关3.[知识点1]某同学身高是167.4 ,课本每张纸的厚度是7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
4.[知识点2]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甲尺的分度值是;乙测量的结果是,乙尺的分度值是。
尺测量较准确。
5.[知识点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中紧密排绕的铜丝,若这些紧密排绕的铜丝一共有20圈,则铜丝的直径为 mm;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粗细均匀铅笔上的过程中,没有紧密排列,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知识点3]如图甲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 min s;如图乙所示,电子秒表的读数是。
【核心素养目标】第1章 机械运动 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
【核心素养目标】第1章机械运动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课题第一章机械运动课题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题2 运动的描述课题3:运动的快慢课题4:测量平均速度单元目标重点:1.长度的概念,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时间的单位,停表的读数,误差的概念 2.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状态的判断,运动的相对性 3.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计算,能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了解实验方案,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难点:1.长度单位的换算,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停表的读数;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2.参照物的选取,正确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能通过运动状态的描述判断出对应的研究对象和参照物 3.理解比值定义法,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4.实验注意事项及其目的,正确计算每一段平均速度和全程平均速度单元核心素养 1.长度和时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两个物理量,但学生对这两个物理量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通过本章的学习,从物理学的角度、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它们,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通过举例让学生比较运动的快慢,总结归纳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得出速度的定义(比值定义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在本章的各个探究过程中要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与热爱自然,积极向上的科学追求。
学情预判本章各知识点:长度、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使用、时间、时间的测量、速度、运动状态的判断等都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相对来说比较熟悉的几个物理量,但是学生对这些物理量的认识大多源自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是片面的,不准确的,是碎片化的,因此本章的学习重在从物理学的角度,系统的,准确的去认识这些物理量,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摈弃已有的错误认知。
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的过程中,可能不会觉得那么陌生,那么难学,但是在细节方面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加引导,建立正确的、系统的物理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笔记
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实验室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要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其他完好的整刻度开始)(4)“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5)“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常考长度的估测人的正常步幅约为0.5m;人的一拃约为20cm;中学生的身高约1.6m;教室每层楼高约3m;课桌的高度约0.75m;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cm,宽度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0cm;一张纸的厚度约0.1mm。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如测一张纸的厚度(若干个微小量“累积起来”,直接测量,再除以累积的数量)。
(2)组合法:如测硬币的直径(当刻度尺无法贴近待测物的长度,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可测出圆或球等的直径)。
(3)轮滚法:如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用周长已知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乘以滚轮滚动的圈数,即为所测长度)。
(4)化曲为直法:如用棉线测一盘蚊香的长度(把不易被拉长的细线与待测曲线重合,标出起点和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4.停表的读数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是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2.参照物:(1)定义: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判断的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
中考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
物理中考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及其测量①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其他常用单位是,1m= dm= cm= mm= μm= nm估测下列常见的长度:课桌的高度是m= cm.一支铅笔的长度是cm= dm 你的身高是m= dm=cm物理课本的长度是cm,宽度是cm②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要做到五会:a.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b.会放:刻度尺与被测边,不要歪斜;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的,应另选某一刻度线为“零点”。
c.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要斜视。
d.会读:读数时,除了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数字。
e.会记:记录测量结果应注明单位。
2.时间及其测量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其它单位还有2、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来测量时间。
①停表的使用计时开始时按动按钮,计时结束时再按动一次按钮。
大表盘上的时间加上小表盘的时间即为计时时间。
3.误差①定义: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值与值之间总会有差别,我们称为误差。
②减小方法:a.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b.改进测量方法;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4、用哪些特殊的方法可用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1)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例如,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测一枚邮票的厚度(2)化曲为直法:用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地图上两点的距离(3)滚轮法: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的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
例如测操场的长度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 (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在我们的学习时代,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1h=60min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一个物体 的运动和静止。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以地 面为参照物的,这时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什么。
观看动画并思考
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 子弹呢?
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 速度很小或两者的速度大小 一样,它们之间可以认为是 相对静止。
思考
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 物体是静止的?
思考
图示中用厚刻 度尺测量物体 长度,哪个是 正确的?
3.读:即读数,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如图丙所
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 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丙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
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8cm。
2.78cm
总结为四个 字:选、放、
读、记
分度值不同,读数也不同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7cm。
练一练
如图所示,用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 度值是 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2.12cm 。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想一想:如何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文具盒
选定参照物
课桌
判断位置 是否变化
运动
课本
静止
物体的运动和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 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 相对静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1章机械运动(共65张)
平均速度:如果只做粗略的研究时,可以利用v=s/t来计 算,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注:讲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 内的平均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1、特点:是快慢不变和运动路线是直线即方向不变;
运动的快慢不变即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都相等。
2、公式:V=s/t
3.v=s/t的物理意义: (1)对于同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V是不变 的,是一个常量,所以,S与 t成正比。 (2)匀速直线运动中,v与s、t无关,但可以用s/t来计 算
V1 V2 2
一人沿一平直马路步行,前五秒钟走了 十米,后二十秒走了五米,求该人的平 均速度是多少?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 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 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
讨论:利用公式
v=
s
t
计算出来
的速度,能够精确地描述匀速直线运 动的快慢。它也能精确地描述变速直 线运动的快慢吗?
在能变够速计运算动物中体,在利一用段公时式间内v或= 一s段t
路程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注意: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 记住:公式只有一个:
v 总路程 全 总时间
而绝对不能用:
v全
(2)单位必须统一;
(3)符合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 解、答四步必须明确。
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1m/s –1.5 m/s 3.6km/h --5.4km/h
骑自行车:5m/s 18km/h 汽车: 30m/s 108km/h 声速: 3光40速m: /s3×108m/s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重点笔记
1km 、1m 、1dm 、 进率10310103 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笔记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单位换算:化成大单位:数-进率 化成小单位:数x 进率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纟组成。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
1h=60min ,1min=60s ,1h=3600s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停表(或秒表)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能够避免,误差不能避免。
1.2、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除研究物体本身外的任何物体都可选做参照物;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则参照物不必说明。
3.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 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1)选定参照物,若研究物体与参照物的距离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2)同速同向,相对静止;1.3、运动的快慢1、速度V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s计算公式:v=t 变形可得:s=vt,t=v 。
速度国际单位:米每秒(m/s ),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大单位)1m/s=3.6km/h2.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第一种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
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XXX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XXX量完身高后告诉XXX他的身高是163.XXX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讲授: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第一规定被测量量的单元。
为了世界各国交换的轻易,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尺度,叫国际单元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长度的单元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m;1dm=10m;1cm=10m;1mm=10m;1μm=10m;1nm=10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尺度,估测教室的长度。
八年级物理第一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3、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
2、如果需要更精确的测量,可选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以及零刻线是否被磨损。
(2)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4)记录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三、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
1h=60min 1min=60s 。
2、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测量时间;实验室和运动场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四、误差1、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与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叫做误差;2、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尽量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3、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应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五、国际单位制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2、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者。
二、参照物1、事先选定的、衡量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的、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为研究方便,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3、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中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进行总结。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明确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一、长度的测量长度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用于描述物体的大小和距离。
测量长度常用的单位有米、厘米、毫米等。
在测量长度时,常用的工具有尺子、卷尺、游标卡尺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测量时的读数规范和误差控制。
二、时间的测量时间是物体运动的基本参量之一,用于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的时间。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小时、分钟、秒等。
在测量时间时,常用的工具有钟表、秒表等。
同样,精确的时间测量需要注意读数规范和误差控制。
三、长度和时间的换算长度和时间可以相互转换。
在一维运动中,通过运动速度的定义,可以将长度和时间进行换算。
例如,当速度为1米/秒时,表示每秒钟可走过1米的距离。
通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经过的长度。
四、重要公式与定律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中,有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定律需要掌握。
比如,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这个公式能够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量。
另外,还有时速与秒速的换算公式,轻杆定理等相关知识点。
五、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在物理实验中,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测量长度和时间。
对于长度的测量,应注意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准确读数并保证实验环境的稳定。
在时间的测量中,可以利用物体运动的特性,使用合适的计时工具,比如秒表。
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需要掌握平均值、精度和相对误差等概念,并能正确运用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六、实际应用与拓展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人们经常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使用钟表测量时间的长短。
除此之外,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对长度和时间的准确测量要求更高,需要使用更精密的仪器和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关系。
总结:在八年级物理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1、 国际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_米_,符号 m_;时间的国际单位_秒_,符号_s_。
2、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m= 10-3_km = 10dm = _102_cm = _103_mm = 106_μm = 109nm3、 刻度尺的使用:一选;二认: 量程 、 分度值_、 零刻线在哪儿是否磨损__; 三放: 平行 、贴近 、 对齐 ;四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相___垂直_____; 五读: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六记:记录结果由 数值 和 单位 组成。
4、时间的测量工具: 停表 ;单位及换算关系:1h= 60 min= 3600 s5、 误差是 测量 值与 真实 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 改进测量方法 。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 研究物体运动时 被选作标准 的物体叫参照物。
3、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看被描述的物体与所选择的参照物之间 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 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 相同路程比时间 。
2、 速度物理意义:它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3、 速度定义: 路程 与 时间 之比叫速度。
4、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变形公式为:速度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__1 m/s=3.6 km/h __。
5、 速度的估测:人步行__1.1 m/s____;自行车__5 m/s___。
6、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_直线__、__速度__不变的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速度 不变, 路程 和 时间 成正比。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1、 实验原理: _2、 实验的测量工具:_刻度尺__、 停表 。
3、 实验中斜面的倾斜程度应该_平缓_(填“平缓”或“陡峭”)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时间 ;金属片的作用是: 使计时更准确 。
4、 实验结论:在不同路段,小车的平均速度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小车在 下半段 (填“上半段”“下半段”“全程”)运动速度最快, 上半段 (填“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最慢,说明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逐渐 变快 (填“变快”或“变慢”)。
第一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
第一讲 第一章 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运动的描述一、基本概念1.长度的单位:米(m ),其他还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 1μm=10-6m ,1nm=10-9m 。
2.时间的单位:秒(s ),其他还有:分(min )、小时(h )。
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 。
3.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4.参照物:(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如何研究物体运动情况: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
如果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物体运动了。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
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
通常研究问题时,往往选择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方法 节方法 内 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累积法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附着法 ★组合法 二、运动的描述 ★归纳法(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各种运动现象找出共性,得到机械运动概念(后面很多,不再举例!)例题精选例1:放在传送带上的货物,与传送带一起向右运动,如图1所示,那么货物相对于传送带是 的,相对于地面是 的。
解:因为货物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相对于地面来说,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评析:对于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它的运动,其结论往往是不同的。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机械运动三环:自学展示反馈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测量.本章共有4节: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4.第4节“速度的测量”,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教学目标】1.在物理观念方面:知道机械运动,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将机械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等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2.在科学思维方面: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物理模型;能运用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等概念分析机械运动问题,能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看法.3.在科学探究方面:能完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等实验;能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具有合作意识.4.在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知道从物理学视角描述运动是人类描述运动的方式之一;具有探索身边物理现象的兴趣;能关心我国古代和现代与运动相关的科技成就.【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测量.【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第4节速度的测量………………….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图像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像和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4.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5.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6.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刻度尺(量程0~20cm,分度值1mm)、三角尺一副、秒表、电子表、纸条、细线、圆柱体、硬币等.教学难点1.刻度尺的估读.2.秒表的使用和读数.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为便于国际间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比它大的单位有千米,换算关系:1m= 10-3 km=103 mm.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为刻度尺.测量时,尺要紧靠待测物体.测时间的工具有钟、秒表.常用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其中1h=60 min= 3600s.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4.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通过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在于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而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备课笔记知识拓展: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1)长度的单位米.(2)质量的单位千克.(3)电流的单位安培.(4)时间的单位秒.(5)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6)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7)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目测自己课桌的长、宽、高,并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大胆估测,并积极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要给估测结果注明单位)师: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判断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生:用刻度尺、卷尺等.师: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你们知道体育老师是用什么来给大家计时吗?生:用秒表.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由此可见,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测量工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进行新课长度的单位1.靠感觉来判断不准教师出示图片(将教材P11图放大后复制到一张硬纸上),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两根小棒,哪根较长?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法不一).师:请大家实际测量一下,看估测是否准确.学生动手测量,然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做一个实验,一位同学看着手表计时,另一位同学闭上自己的眼睛,估计闭眼1min后睁开.然后二人交换操作,看看谁对1min的时间的感觉准确.学生发表看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可靠的.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明白了,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准确的,必须进行测量.实际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的感觉不一定可靠,为此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板书: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为了定量描述,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2.常用的测量工具师:请大家回忆日常生活中碰到了哪些测量工具,分别测量什么物理量.生:测量长度的有直尺、三角尺、卷尺;测量温度的有温度计;测量时间的有钟、表;测量质量的有天平、杆秤等.师: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板书:常用的测量工具:尺、天平、钟、表、温度计等.3.单位师:你能用桶量一量我们学校花坛水池中有多少桶水吗?生(抢着回答):那要看桶的大小呢!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为什么呢?生:如果桶的容积小,则量的桶数多;如果桶与水池的容积一样大,则量的只有一桶水;如果桶的容积比水池的容积大,那还不足一桶水.师:出现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什么?生:桶的容积不同.师:桶的容积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那要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的结果呢?备课笔记进行新课生(思考、讨论):桶的容积要一样,要有一个标准.师: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单位.板书: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4.国际单位制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16“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并思考为何要制定国际单位制.生:为了便于国际间交流.师:回答正确.像长度的测量一样,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单位.在国际上为了交流方便,在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因此,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国际单位制.板书:国际单位制:在国际上为了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例1】(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估测不准确,不值得推广应用B.人们经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很多,如尺、臂长、步长C.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标准量作为衡量,否则无法比较D.某人在测量中记录的数据为50,这一定是体重测量解析:估测尽管不够精确,但在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为有时不需要那么精确地测量,只是作为比较即可.臂长、步长是我们不要求精确测量时的常用长度单位.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用来比较的标准量.记录的数据必须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否则无法了解测量的是什么.答案:C5.单位的换算师:在所有的测量中,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主单位)是米,符号m.(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1m是如何规定的)师: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了解和数学课上学习的知识,说说长度还有哪些其他单位,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生1: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符号km;1千米=1000米.生2: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符号dm;厘米,符号cm;毫米,符号mm.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师:有时为了更加精确,我们还用到更细小的单位,如微米,符号μm;纳米,符号nm.1微米=10-6米;1纳米=10-9米.板书: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2.长度的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m=10-3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师:请同学们在直尺或三角尺上找出1cm、10cm的长度,并画出1cm、10cm长的线段.然后请大家估测自己文具盒中的铅笔、橡皮等的长度,并用刻度尺测量,进行比较.学生动手操作.备课笔记方法归纳:单位换算的方法是数字不变单位变,大到小乘进率,小到大乘进率的倒数.进行新课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师: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生:直尺、三角尺.师:其实生活中除了直尺、三角尺外,我们还看到装修、建筑工人用到卷尺和皮尺.工厂的工人在加工零件时为了更精确,用到游标卡尺等.(同时展示给学生看)板书: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2.更精确地测量用到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等.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好,下面请大家做个实验: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宽.然后请大家观察自己所用的刻度尺,并完成下面的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你所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它的分度值(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大?(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4)如何放置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长度的数值?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请几位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板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一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的位置;二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线一边且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三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刻度垂直,且要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例2】(多媒体展示)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解析: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为0.1cm=1mm,且起始端不是在“0”刻度线处,而是从刻度尺的5.50cm开始,再观察金属片的右端在刻度尺8.30cm处,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2.80cm,综合各选项可知D正确.答案:D备课笔记规律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1)要明白刻度尺上不同刻度的含义:①零刻度:测量的起始刻度;②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准程度;③量程:测量范围.(2)使用刻度尺前需要观察以下三个内容:①测量范围(量程);②分度值;③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要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贴在被测边上,与被测边重合或是平行,不能将刻度尺斜放.②零刻度线磨损时,要将其他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这种方法称为“零点修正法”.③正确读数:一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二是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要注意:a.在测量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值,是有意义的,它能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b.在实际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尤其注意“0”不能随意增减.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进行新课教师总结:为了使测量值尽量接近真实值,实际中往往要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一般测量3~4次).板书: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尺度不同,有的很大,用光年来表示;有的很小,小到肉眼无法辨认,只能用纳米表示.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14“小资料——一些长度和距离”,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尺度.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长度和距离.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测量教师提问(并展示器材):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手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多大,并与一张纸对比,然后提问: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薄,远远不到1mm.师:一张纸太薄,那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厚度够吗?生(积极回答):可以测量了.测出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师:很好,这种测量称累积法测量.好,下面请大家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在累积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引导)①与课本内的纸厚度不一样的不能测进去.(如课本的封皮、彩图纸).②张数最好凑成容易计算的数量.③每页都要压紧.学生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出测量中的错误.(如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刻度尺不能斜放等)板书:微小物体的测量——累积法:长度l=L/n(L表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总长度;l表示一个微小物体的长度)2.三角尺直尺配合法测量师:像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又如何测量呢?(展示硬币、圆柱体、圆锥体)请大家动手操作测量.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在直尺上很难对齐,难以读数.师:能方便测量吗?生:不能.师:为什么?难在哪里?生:很难与直尺上的两端刻度线对齐,视线难以把握读数.师:用三角尺夹紧被测的硬币(如图甲)并与直尺垂直对齐(教师演示操作要领,并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技巧归纳:如何根据实际选择刻度尺?刻度尺的选择既要考虑量程,又要考虑分度值:量程选择过小,会增加移动次数,使误差增大;分度值的大小决定精确度,过大会增大误差,太小有时没有必要.刻度尺的选择由测量的实际需要决定,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最好能一次性完成测量,且分度值尽可能地满足测量要求.小组问题探讨:有些待测物体,不是明显地露在外面,而是隐含在物体的内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如玻璃管的内径、工作的裂缝等.这时又该如何去测量呢?可以选择大小合适的钢针插入孔内,在管口处给钢针作上记号,然后再测钢针记号处的直径即可(常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如图所示.进行新课师:好,下面请大家测量硬币的直径(如图甲)和圆锥体的高度(如图乙).测量中要注意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要点:夹紧、对齐(一端与直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垂直(垂直于直尺).板书:圆柱体直径、圆锥体高的测量——三角尺直尺配合法,要点:夹紧、对齐和垂直.3.化曲为直法测量教师拿出一张中国交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弯曲的铁路线.师:我们看到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能想个办法测出北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师:可以设法把弯曲的铁路线转换为直线进行测量.生:可以让一条伸缩性不大的棉线与铁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出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铁路线的长度.(学生往往忘掉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师:请某个学生演示给大家看.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这位同学操作的科学性.板书:曲线长度的测量——化曲为直法.要点:要注意起点、终点,拉直时不能用力拉伸.师:最后,请大家再思考,根据这个地图,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全长能求出吗?学生思考、讨论.生: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时间的测量师:请大家结合平时的观察,说说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有哪些.生: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和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手表、钟、秒表等.师:回答正确.那谁能说出时间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呢?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小时,有的说是秒,还有的说是分.教师引导,最后指出,国际计量组织规定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板书: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2.时间的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等.3.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教师可以就1s时间的规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这些方面的资料,从而拓宽视野,调动学习兴趣.师:测量时间的常见工具有钟、表,在体育比赛过程中看到裁判员使用高级计时器——秒表、多功能电子表等,它们的计量结果更精确.教师演示秒表的操作(如启动和停止),介绍如何读数.教师分发秒表、多功能电子表,让学生分组操作练习(可以选取教师连续击掌10次的时间,让学生同时测量等方案),要求学生用秒表和多功能电子表同时计时测量,便于比较.教师就学生操作、读数进行指导.备课笔记知识拓展:秒表的使用(1)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秒表,机械秒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秒和60秒两种.常用的停表分度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秒,另一种是0.1秒.停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动的.(2)秒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②按表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器件.③回零后,如秒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实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④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进行新课板书:1.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钟、秒表.2.专业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多功能电子表.师:我们现在测量时间的工具相当先进,你们知道古代人如何测量时间的吗?请大家阅读教材P14,并结合平时的了解进行思考,看谁知道的多.教师播放视频(如日出日落、季节更替、圭表、日晷、沙漏、单摆等),并向学生讲解.【例3】如下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物体的长度为cm.解析:秒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且超过中线,长针读数应为37s,如果分针未超过5与6之间的中线,长针读数应为7s.长度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答案:337 2.50误差1.误差的概念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师:在前面的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测量的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别.在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在刚才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测量的结果也不同,你们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生1:不同的人操作仪器的反应快慢不同;生2:仪器本身不同;生3:不同仪器的精确程度不同.教师总结,并板书:板书:1.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2.引起误差的原因:(1)可能是测量者估读不准引起的;(2)可能是测量仪器本身引起的;(3)可能是测量方法、测量原理引起的;(4)可能是环境的温度、湿度引起的.2.如何减小误差教师接着提问:那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尽量小些呢?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使用精确的仪器测量,测量时正确规范地进行操作,完善测量方法、原理.教师归纳,强调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一般选取3~4次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板书: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师:下面请大家再次利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宽.看谁的测量更精确.(3)使用方法:用手紧握秒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秒表分三步:①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走动;②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走动;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回零.规律总结:机械秒表的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则读31~59s.备课笔记Array特别提醒:在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若测量数据中出现有错误数据,应先剔除后计算.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熟悉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熟悉了刻度尺、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知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此外,请大家课后查阅有关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的资料,了解影响单摆摆动周期的相关因素.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谢谢!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14“想想议议”】解:人体上带着几把“尺”,如“一拃”(约15cm)、“一步”(约60cm)、“一庹”(约1.60m,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常人肩宽约为两个头长;上身约为三个头长;腿长约为四个头长;脚长约为一个头长;手长约为头长的三分之一;一个人两手虎口相合的周长约等于自己脖子的周长等.备课笔记思想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n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出其总长度L,则一个微小量的长度D=L/n.例如:测一页纸的厚度、细丝直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及运动的描述Part 1、长度的测量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2、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的高度大约是3m 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2mC.物理课本的长100cm D.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1.8m B.普通中学生身高约为2m C.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dm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6、某同学以刻度不同的尺子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哪一次测量结果的记录是准确的()A. B C.D.7、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 B.1cm C.1dm D.1m8、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量程15cm,分度值0.5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3m,分度值1mm9、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 5.50cm B.1cm、8.30cmC.1mm、8.30cm D.1mm、2.80cm10、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的结果是()A.1.25cm B.3.25cm C.0.225mm D.2.25cm11、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____________12、一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五次测量,做出了五次记录结果,12.5cm,12.6cm,12.8cm,13.2cm,12.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为______cm.13、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钢球的直径,测得的四次结果是1.82cm,1.87cm,1.68cm,1.81cm,则小球的直径应取____________14、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同学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分别记为:23.37cm,23.36cm,23.18cm,23.39cm,那么,最终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视为______。
1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______cm,细钢丝的直径是______mm.17、如图,一个下半部分呈圆柱形的容器,现想测出容器的容积,但手边只有细线绳、钢直尺、三角尺、适量的水.想一想,有几种办法测出容积(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记)?18、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图甲中被测物体甲的长度是______cm,图乙的长度是______cm,丙秒表的读数是______1、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2、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乙车驾驶员感觉自己的车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甲车C.乙车D.路灯3、2014年3月17日我国除雾无人机测试成功,可有效清除雾霾.除雾无人机被安装在滑翔伞下面,当它们在空中飞行时,若说无人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A.地面B.树木C.楼房D.滑翔伞4、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武汉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武汉境内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到武汉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武汉B.小强本人C.小强所乘坐的动车D.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5、有一位乘客坐在正匀速上升的观光电梯上楼,不巧书从手中滑落,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甲认为书会先上升后下落,乙认为书会直接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甲的说法正确的是B.只有乙的说法正确的是C.甲是以电梯为参照物D.乙是以电梯为参照物6、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南方向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可能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两车都向南行驶B.甲乙两车都向北行驶C.甲车向南行驶,乙车向北行驶D.甲车向北行驶,乙车向南行驶7、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8、观察如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9、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C.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D.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10、人骑自行车沿平行于河岸的平直公路行驶,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木向西移动,看到河面上一艘船却向东移动,那关于船上的人看周围的景象,最准确的是()A.自行车和地面都在向西运动,且地面比自行车运动快B.自行车和地面都在向西运动,且自行车比地面运动快C.自行车向西运动,地面向东运动D.地面向西运动,自行车向东运动11、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甲车的运动情况可能________________,乙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12、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如图示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判断,甲船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乙船是_______________13、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悬线,则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运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运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而行,他们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时, ___________汽车运动得最快.15、“水涨船高“说的“船高“是相对于_________而言的,如果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则船是静止的.16、在刮北风的日子里,一位骑车人却没有感到风,则骑车人运动情况_________17、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8、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飞机时,甲看到地面的高楼和丙机都在匀速上升;乙看到甲机也在匀速上升;丙看到乙机在匀速下降.则甲、乙、丙所乘的三架直升飞机,甲飞机__________________,乙飞机_________________,丙飞机 __________________作业1、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A.学校的四层教学楼约高40m B.立交桥下的道路限高约为10m C.学生课桌的高度都在1m以上D.篮球场上篮筐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m 2、用甲、乙两个刻度尺测同一木块,如图所示,对两个尺的精确度,放置的正确情况及木块的长度,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甲精密些,乙尺放置不正确,木块长度为2cmB.甲不太精密,但放置正确,木块长度为24dmC.精密度相同,但乙放置正确,木块长度为2.40cmD.甲既精密,又放置正确,木块长度为2.40cm3、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A.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200 B.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直接测量就可以了C.测量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D.测数学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1004、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在用受潮后的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会()A.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B.测量值没有误差C.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D.测量值将是错误的5某军舰在东海航行时,不受参照物选择影响的是()A.航行的时间B.航行的速度C.军舰的位置D.航行的路程6、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待,小明看着窗外旁边的汽车,突然发现他所坐的车向前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停车,爸爸说车没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A.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B.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C.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D.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7、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8、乘客坐在奔驰列车里:①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②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④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运动员“他们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①“运动员跑得很快”是以跑道为参照物,“他们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是以屏幕为参照物②运动员相对于屏幕是静止的,而跑道上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屏幕是运动的③“运动员跑得很快”是以屏幕为参照物,“他们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是以跑道为参照物④运动员相对于屏幕是运动的,而跑道上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屏幕是静止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0、小明同学坐在公园的过山车上,过山车高速运动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地面上的人B.建筑物C.过山车D.过山车轨道11、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不划动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B.流水C.船夫D.行驶的船12、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是的____________,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是_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13、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14、据报道,有一天在某工地上,工人在一幢高190m的大楼上施工时,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引起数千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这些人以为____________参照物,所以他们以为大楼是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5、小明、小芳、小李同学骑自行车向北运动,其中小明、小芳速度相同,小李骑得最快,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树木向____________运动,小李向_________运动,(填向北或向南),小明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填运动或静止).16、如图所示,甲、乙两辆车都向西行驶,由图象可以知道,此时刮的是____________风,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____________运动.17、某同学看到一列沿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头冒出的白烟恰好是竖直向上的,则这列火车是向____________方向行驶的,其行驶速度是____________千米/时.(此时风向是西风,风速是5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