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方法汇总
常用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的指南(试行)

保健院清洁消毒与灭菌一、消毒灭菌基本原则(一)凡是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用后必须集中归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规范处理,科室不得自行处理,消毒供应中心对科室自行包装下送的物品包有责任拒收并重新作为污物回收后进行规范处理。
(二)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或/和灭菌后再进行规范处理。
(三)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方法。
(四)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五)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一)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
4.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二)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源传播疾病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或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三)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3.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
一种灭菌方法有哪些

一种灭菌方法有哪些引言在当今社会,灭菌方法已成为各个领域中关键的步骤之一。
灭菌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并探讨其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
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蒸汽灭菌原理蒸汽灭菌是一种通过高温和蒸汽来灭菌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高温和蒸汽的热量,将病原菌的蛋白质和核酸结构破坏,从而使其无法生存和繁殖。
应用领域蒸汽灭菌广泛应用于医疗、生物制药、食品加工以及化妆品行业等领域。
在医疗领域中,蒸汽灭菌用于灭菌医疗器械、试剂和培养基等,保证手术和治疗的安全性。
在生物制药领域,蒸汽灭菌用于灭菌药剂、培养基和培养设备等,确保产品的纯净度。
在食品加工领域,蒸汽灭菌用于灭菌食品容器、原料以及包装材料等,保证食品的卫生和质量。
在化妆品领域,蒸汽灭菌用于灭菌化妆品原料和产品,防止微生物污染。
优点蒸汽灭菌具有以下优点:1. 高效杀菌:蒸汽灭菌能够高效杀灭各类病原菌和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 无化学残留:蒸汽灭菌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因此不会在产品中留下任何化学残留物,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3. 均匀性好:蒸汽能够均匀分布在被灭菌物品的每一个角落,保证灭菌效果均匀。
缺点蒸汽灭菌也存在一些缺点:1. 高温对某些特定物品有限制:一些温度敏感的物品无法经受高温蒸汽的处理,因此在选择灭菌方法时需要考虑物品的特性。
2. 时间较长:蒸汽灭菌的灭菌周期较长,一般需要几十分钟或数小时的处理时间。
3. 能耗较高:由于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产生高温蒸汽,蒸汽灭菌的能耗相对较高,可能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结论蒸汽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具有高效杀菌、无化学残留和均匀性好等优点。
在医疗、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和化妆品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然而,蒸汽灭菌也存在一些限制,如高温对某些特定物品的限制,时间较长和能耗较高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被灭菌物品的特性和需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灭菌方法。
灭菌方法与生物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 系一类特殊的活微生物制品,可用于确认灭菌设 备的性能、灭菌程序的验证、生产过程灭菌效果 的监控等。用于灭菌验证中的生物指示剂一般是 细菌的孢子。
harmony
生物指示剂的形式
一定数量的孢子附着在惰性载体上, 如滤纸条、玻片、不锈钢、塑料制品等
孢子悬浮液密封于安瓿中
harmony
无菌保证水平
ATCC 14756
用于滤膜孔径为0.22μm 的滤器
用于滤膜孔径为0.45μm harmony 的滤器
湿热灭菌法
指将物品臵于灭菌柜内利用高压饱和蒸 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 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 须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
• 对热稳定的物品,可采用过度杀灭法,
harmony
常用的灭菌方法
湿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气体灭菌法 辐射灭菌法 过滤除菌法
harmony
不同灭菌方式不同的菌种种类的选择
灭菌方法
湿热灭菌法
生物指示剂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生孢梭菌孢子 Clostridium sporogenes
harmony
制药工业常用的灭菌方法
原料药: 化学合成药——较高熔点药物常用于干热灭菌法,对较低 熔点的则用湿热灭菌法 ,对不耐热药物,如是晶体,可 溶解后过滤除菌 ;
植物提取物——若是用常规或高温提取的单一成分的流浸 膏,常用压力蒸汽法、流通蒸汽法消毒灭菌;若是低温提 取物,则优先考虑过滤除菌; 生化药物——化学消毒灭菌剂,如低温乙醇法、低温间歇 法和过滤法等。
harmony
适用范围
不耐热药物的灭菌,医疗器械、容器、高分 子材料、包装材料、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 坏的原料药及成品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几种灭菌法的优缺点及技术参数

几种常用 灭菌法 的优缺点及技术参数灭菌法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从而使物品残存活微生物的概率下降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本法适用于制剂、原料、辅料及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灭菌。
无菌物品是指物品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
对于任何一批灭菌产物品来说而言,绝对无菌既无法保证也无法用试验来证实。
一批物品的无菌特性只能相对地通过物品中活微生物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来表述,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简称SAL)。
实际生产过程中,灭菌是指将物品中污染微生物的残存概率下降至一定水平,以无菌保证水平SAL(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表示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
最终灭菌的产物品微生物存活概率,即无菌保证水平不得高于10-6。
已灭菌产物品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证确定。
灭菌产物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
灭菌工艺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被灭菌物品的性质、灭菌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灭菌后物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灭菌程序的验证是无菌保证的必要条件。
灭菌程序经验证后,方可交付正式使用。
验证内容包括:(1)撰写验证方案及制定评估标准。
(2)确认灭菌设备技术资料齐全、安装正确,并能处于正常运行(安装确认)。
(3)确认关键控制设备和仪表灭菌设备、关键控制和记录系统能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正常运行(运行确认)。
(4)采用被灭菌物品或模拟物品按预定灭菌程序进行重复试验,确认灭菌效果各关键工艺参数符合预定标准,确定经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符合规定(性能确认)。
(5)汇总并完善各种文件和记录,撰写验证报告。
日常生产中,应对灭菌程序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确认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湿度、灭菌气体浓度及吸收的辐照剂量等)均在验证确定的范围内。
灭菌程序应定期进行再验证。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1、热力消毒灭菌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
2、干热消毒灭菌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
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
烧灼法:一些耐高温的器械(金属、搪瓷类),在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可采用此法。
将器械放在火焰上烧灼1-2分钟。
若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约1-2分钟。
采集作细菌培养的标本时,在留取标本前后(即启盖后,闭盖前)都应将试管(瓶)口和盖子置于火焰上烧灼,来回旋转2-3次。
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汽油、乙醚等。
燃烧过程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火焰上窜而致灼伤或火灾。
锐利刀剪为保护刀锋,不宜用燃烧灭菌法。
焚烧某些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以及其它已污染且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污纸、垃圾等,应放入焚烧炉内焚烧,使之炭化。
3、电热培养箱利用培养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
培养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腊、各种粉剂等。
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4、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杀菌的作用原理,一为热效应,所及之处产生分子内部剧烈运动,使物体里外湿度迅速升高;一为综合效应,诸如化学效应、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的消毒,用微波灭菌手术器械包、微生物实验室用品等亦有报告。
常用灭菌方法

常用灭菌方法在医疗、食品生产、实验室等领域,灭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灭菌的目的是杀死或去除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孢子。
只有在彻底灭菌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因此,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对于各行各业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灭菌方法,以供参考。
首先,我们来介绍高温灭菌方法。
高温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
常见的高温灭菌方法包括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干燥的环境,通常在160°C以上进行,可以有效地杀灭微生物。
湿热灭菌则是利用高温和湿度,常见的方法包括蒸汽灭菌和沸水灭菌。
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地灭菌,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物品和设备可能需要不同的温度和时间参数,因此在进行高温灭菌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其次,化学灭菌方法也是常用的灭菌手段。
化学灭菌是利用化学药剂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灭菌方法包括使用乙醛、过氧化氢、氯气等化学药剂。
这些药剂可以通过氧化、蛋白质变性等方式杀灭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灭菌效果。
化学灭菌方法通常适用于一些对热敏感的物品,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谨慎,以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另外,辐射灭菌也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辐射灭菌是利用辐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常见的辐射包括紫外线辐射和γ射线辐射。
紫外线辐射主要适用于空气、水和一些表面的灭菌,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辐射的剂量和时间。
γ射线辐射则可以穿透物体,对内部微生物也具有一定的杀灭效果。
辐射灭菌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辐射对人体和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除了上述常用的灭菌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型的灭菌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应用,例如等离子体灭菌、超临界二氧化碳灭菌等。
这些新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温和、无化学残留等,但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总的来说,灭菌是确保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对于各行各业都至关重要。
简述各类灭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简述各类灭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各类灭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简述如下:
1.热力消毒灭菌法:
燃烧法: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适用于不需保留的物品。
贵重器械及锐利刀剪禁用此法,以免变钝。
干烤法: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如粉剂、油剂、玻璃器皿及金属器皿的灭菌。
不适用于塑料制品、纤维织物等的灭菌。
煮沸消毒法:适用于耐湿、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搪瓷、玻璃和橡胶类制品等的消毒。
压力蒸汽灭菌法: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临床应用广泛。
常用于耐高压、耐高温、耐潮湿物品的灭菌,如各类器械、敷料、搪瓷、橡胶、玻璃制品及溶液等的灭菌。
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滑石粉等粉剂的灭菌。
2.光照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灭菌法:利用紫外线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消毒力最强的是波长为254~257nm的紫外线,但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弱,适用于空气、水、表面的消毒。
日光曝晒法:常用于床垫、被服、书籍等物品的消毒。
臭氧消毒法:主要用于空气、医院污水、诊疗用水及物品表面的消毒。
3.化学灭菌方法:利用气体或液体中的化学物质杀灭微生物。
适用于灭菌难度较大的器械、注射器、药品等,以及灭菌液、消毒液等。
这些灭菌方法各有特点,在选择使用时应根据物品的性质、灭菌的要求以及操作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同时,无论采用哪种灭菌方法,都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确保灭菌效果并避免可能的风险。
灭菌方法与生物指示剂

❖ 化学指示剂验证:物品包外用化学指示剂用于验证物品是 否经过灭菌处理,物品包内中心部位的化学指示剂才可作 为物品是否达到灭菌的参考标志。
❖ 生物指示剂验证:将已知其耐热性的生物指示剂直接接种 在产品溶液或相似溶液中进行验证, 是评判灭菌工艺杀灭 效果最直观有效的方法, 也是灭菌工艺验证必不可少的试 验。
生孢梭菌孢子 Clostridium sporogenes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保藏号
NCTC 10007 NCIMB 8157 ATCC 7953
NCTC 8594 NCIMB 8053 ATCC 7955
NCIMB 8058 ATCC 9372
短小芽孢杆菌 Bacillus pumilus
置于放射剂量25kGy条件下,D值约3kGy。
harmony
过滤除菌法
系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具孔滤材的原理以 除去气体或液体中微生物的方法。
适用范围:
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或原料的除菌。
harmony
常用生物指示剂
➢ 滤膜孔径为0.22μm的滤器 :缺陷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diminuta, 如ATCC19 146)
无菌保证水平 一批物品的无菌特性只能相对地通过物品中活微 生物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水平来表述,即SAL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我国及欧美药典都把SAL不得大于百万分之一 作为最终灭菌产品无菌保证的要求,即 SAL≤10-6
harmony
灭菌工艺验证
❖ 验证一个灭菌工艺系统能否使产品灭菌后达到无菌要求, 通常认为灭菌后微生物残存概率小于1×10-6。
常用灭菌方法

常用灭菌方法灭菌是指将物品或环境中的微生物全部杀灭或去除,使其不再具有生物学危害性的过程。
在医疗、食品、制药等领域,灭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有效防止病菌传播和食品变质,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灭菌、化学灭菌和生物灭菌。
物理灭菌是利用物理因素对微生物进行灭活的方法,常见的物理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紫外线灭菌和辐射灭菌。
高温灭菌是指利用高温对物品进行加热处理,常见的高温灭菌方法包括热气灭菌、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热气灭菌是将物品暴露在高温干热空气中,通过热气的传导和对流来灭活微生物。
蒸汽灭菌则是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对物品进行灭菌处理,常用于医疗器械和实验室用具的灭菌。
干热灭菌是将物品置于高温干热条件下进行灭菌,适用于一些耐热的物品。
紫外线灭菌则是利用紫外线的照射来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达到灭菌的目的。
辐射灭菌则是利用电子束辐射或γ射线辐射对物品进行灭菌处理,常见于医疗器械和药品的灭菌。
化学灭菌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微生物进行灭活的方法,常见的化学灭菌方法包括乙醛灭菌、过氧化氢灭菌和氯化物灭菌。
乙醛灭菌是利用乙醛气体对物品进行灭菌处理,适用于一些对高温敏感的物品。
过氧化氢灭菌则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对物品进行灭菌处理,常用于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的灭菌。
氯化物灭菌是利用含氯化合物的消毒剂对物品进行灭菌处理,常见于食品加工和水处理领域。
生物灭菌是指利用生物制剂对微生物进行灭活的方法,常见的生物灭菌方法包括菌素灭菌和酶灭菌。
菌素灭菌是利用一些具有抗菌活性的菌素对微生物进行灭活,常用于食品防腐和医药领域。
酶灭菌则是利用一些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的酶对微生物进行灭活,常用于食品加工和酿酒领域。
总的来说,不同的灭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物品,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可以有效保障物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灭菌参数的选择和监测,以确保灭菌效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常用灭菌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常用的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灭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以确保实验室操作和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
灭菌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常用的灭菌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常见的物理灭菌方法。
物理灭菌主要是通过高温、高压或辐射等方式来杀灭微生物。
其中,高温灭菌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常用的设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和干热灭菌箱。
高压蒸汽灭菌器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来灭菌,适用于各种耐热器械和培养基的灭菌。
而干热灭菌箱则是利用高温干热来灭菌,适用于一些不耐潮湿的器械和材料。
此外,辐射灭菌也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灭菌方法,它利用紫外线或γ射线来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除了物理灭菌方法,化学灭菌方法也是常用的一种。
化学灭菌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灭菌药剂有乙烯氧化物、过氧化氢、醛类等。
乙烯氧化物灭菌是一种常用的气态化学灭菌方法,它适用于一些对高温敏感的器械和材料。
过氧化氢灭菌则是一种环保型的化学灭菌方法,它在灭菌过程中会产生水和氧气,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
醛类灭菌则是一种常用的液态化学灭菌方法,它适用于各种器械和材料的灭菌。
最后,还有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是微生物过滤。
微生物过滤是利用微孔膜过滤器来过滤掉微生物,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微生物过滤适用于一些对高温、高压和化学药剂敏感的药品和生物制品的灭菌。
总的来说,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物理灭菌、化学灭菌和微生物过滤。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以确保实验室操作和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灭菌方法的操作规范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以确保灭菌效果和实验室安全。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手术室灭菌方法及监测的数据收集与统计方法

灭菌方法选择依据
根据物品的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确保物品不受损坏且达到无菌状态。 考虑灭菌方法的成本、效率以及环保等因素,选择经济、高效、环保的灭菌方法。
根据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灭菌方法。
监测数据收集与整
02
理
数据来源及收集方式
手术室环境数据
通过专业设备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手术器械等进行定期采 样和检测,记录各项指标的数值。
空气洁净度
01
通过检测手术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数量来评价空气洁净度
,通常使用粒子计数器进行定期检测。
表面卫生情况
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手术室内的各种表面(如手术台、器械、墙面等)进行定期
微生物检测,以评估清洁和消毒效果。
医护人员手卫生
03
医护人员手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手术感染风险,因此需要定期
检测医护人员手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描述性统计指标
计算手术室灭菌效果的评价指标,如合格率、不合格 率、平均操作时间等。
推论性统计
假设检验
通过假设检验方法,比较不同灭菌方法的效果是 否存在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
利用方差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手术室灭菌效果 的影响程度。
回归分析
建立回归模型,预测手术室灭菌效果与相关因素 之间的关系。
统计图表展示
Tableau
Tableau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支持多种数据源,可 以通过简单的拖拽操作生成丰富的图表和交互式仪表板。
Power BI
Power BI是微软推出的商业智能工具,集成了数据连接、数据转换 、数据建模和数据可视化等功能,支持云端和本地部署。
Echarts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知识(汇总)

标题: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知识(汇总)一、引言医疗器械在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则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目的是消除或杀灭医疗器械上的病原微生物,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汇总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相关知识,以供大家参考。
二、医疗器械的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的接触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类:侵入性器械、非侵入性接触器械和表面接触器械。
1. 侵入性器械:如手术器械、穿刺针、导管等,这些器械直接进入人体内部,与血液、组织等接触,因此对消毒灭菌的要求较高。
2. 非侵入性接触器械:如呼吸机管道、氧气面罩等,这些器械不直接进入人体内部,但与患者有密切接触,需进行消毒处理。
3. 表面接触器械:如病床、血压计等,这些器械仅与患者皮肤接触,需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1. 物理消毒灭菌方法:(1)高温高压灭菌: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医疗器械,如金属器械、玻璃器皿等。
(2)干热灭菌:适用于不耐潮湿、不耐高温的医疗器械,如玻璃注射器、金属器械等。
(3)紫外线消毒:适用于空气、表面和液体的消毒,但对器械的穿透力较弱,需直接照射。
2.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1)氧化剂消毒:如过氧化氢、过硫酸盐等,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2)醛类消毒:如戊二醛、甲醛等,能渗透微生物的细胞壁,破坏蛋白质和核酸,起到消毒作用。
(3)酚类消毒:如苯酚、甲酚等,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
3. 辐射消毒灭菌方法:(1)紫外线辐射:适用于空气、表面和液体的消毒,但对器械的穿透力较弱,需直接照射。
(2)臭氧消毒:适用于空气和水的消毒,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3)电离辐射:如γ射线、电子束等,能穿透器械,杀灭微生物。
四、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根据医疗器械的种类、材质和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灭菌过程中,要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消毒、灭菌方式汇总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消毒、灭菌方式汇总微生物试验室常用的器材一般包括玻璃器材、金属器械、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等,每类器材的处理及消毒措施都有不同。
严格的消毒灭菌工作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试验能否顺当进行。
(一)常见消毒灭菌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纳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消毒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干热灭菌法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170℃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
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育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2.湿热灭菌法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育液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蒸汽压力一般调整为1.0~1.1 kg/cm2,维持20~30min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3.射线消毒法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耀消毒的方法。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
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适合于试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消毒。
消毒时间为30min。
用紫外线杀菌时应留意,不能边照耀边进行试验操作,由于紫外线不仅对人体皮肤有损害,而且对培育物及一些试剂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4.过滤除菌法是将液体或气体通过有微孔的滤膜过滤,使大于滤膜孔径的细菌等微生物颗粒阻留,从而达到除菌的方法。
过滤除菌法大多用于遇热易发生分解、变性而失效的试剂、酶液、血清、培育液等。
微生物灭菌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灭菌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灭菌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将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微生物完全清除,以防止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在医疗、食品加工、实验室等领域,微生物灭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那么,微生物灭菌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微生物灭菌方法。
首先,热力灭菌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灭菌方法。
通过高温将物体表面或内部的
微生物杀灭,达到灭菌的目的。
常见的热力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热水灭菌。
其中,高温蒸汽灭菌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高压蒸汽将物体进行灭菌,适用于实验室器皿、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灭菌。
其次,化学灭菌也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灭菌方法。
化学灭菌是利用化学物质对
微生物进行杀灭的方法,常用的化学灭菌剂包括乙醛、过氧化氢、氯气等。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和食品加工中。
另外,辐射灭菌也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灭菌方法。
通过紫外线辐射或电子束辐
射对物体进行灭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紫外线辐射常用于空气和水的消毒,而电子束辐射则常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最后,过滤灭菌也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灭菌方法。
通过微孔滤膜对空气或液体
进行过滤,将微生物截留在滤膜上,达到灭菌的目的。
过滤灭菌常用于实验室中对培养基和生物制品的灭菌。
综上所述,微生物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化学灭菌、辐射灭菌和过滤灭菌等
多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非常重要。
只有做好微生物灭菌工作,才能有效地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常用灭菌方法

常用灭菌方法-实验操作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微生物学实验一般都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实验用的材料、器皿、培养基和实验场所等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才能使用。
消毒是使用较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
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和孢子。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
一、灼烧灭菌,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外焰即充分燃烧层灼烧至发红,可以迅速彻底的灭菌。
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通过火焰灼烧来灭菌。
二、干热灭菌。
玻璃器皿和金属器皿等耐高温、需保持干燥的物品,采用干热灭菌。
用牛皮纸或干净的报纸包扎好:1、试管的包扎方法;2、枪头盒的包扎方法;3、锥形瓶的包扎方法;4、培养皿的包扎方法,上下表面不能露出平板,待灭菌物品放于干热菌箱内。
注意不要摆得太挤,以免妨碍气流流通。
同时,灭菌物品不要与干热菌箱内壁的铁板接触,以防包装纸烤焦起火。
关好箱门。
插上电源。
拨动开关。
待温度上升到160至170摄氏度时,借恒温调节器的自动控制,保持此温度一至两小时。
灭菌后关掉电源,待温度下降至70摄氏度以下,打开箱门,取出物品。
注意在温度还未下降至70摄氏度以下之前,切勿打开箱门,以免玻璃物品爆裂。
三、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灭菌效果最好的灭菌器具,其种类有手提式、直立式、横卧式等。
它们的构造及灭菌原理基本相同。
使用前检查进气阀及排气阀是否灵活有效。
高压蒸汽灭菌锅内放入适量的水。
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菌器内。
注意不要放的太挤,以免影响蒸汽的流通和灭菌效果。
然后加盖旋紧,螺旋密封。
加热升温,使水沸腾,并由小至大打开排气阀,排出冷空气,继续加热升温,再关闭排气阀。
当高压蒸汽灭菌器压力增加到一百千帕,温度达到121摄氏度,在这种条件下,持续15至20分钟,即可完全杀死细菌的繁殖体及芽孢。
食品杀菌技术种类汇总

食品杀菌技术种类汇总巴氏灭菌采用较低温度(一般在60~82℃),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食品进行加热处理,达到杀死微生物营养体的目的,是一种既能达到消毒目的又不损害食品品质的方法。
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而得名。
巴氏杀菌热处理程度比较低,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加热,加热的介质为热水。
巴氏杀菌热处理程度比较低,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加热,加热的介质为热水。
不同的食品采用巴氏杀菌,有着不同的目的。
某些食品,特别是牛乳、全蛋、蛋清和蛋黄,巴氏杀菌主要是破坏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如结核杆菌和沙门氏菌。
另外,大多数食品,如啤酒、果酒(葡萄酒)和果汁等采用巴氏杀菌的目的是从微生物和酶的角度来延长产品的货架寿命。
一般经过巴氏杀菌的食品仍会含有许多能够生长的微生物,通常每毫升或每克中有几千个活菌,比商业杀菌的产品的贮藏期有所缩短。
巴氏杀菌技术除用于液态食品(果汁、牛乳)、酸性食品和果酱罐头等外,还向其他领域渗透,如处理带壳牡蛎时用蒸汽处理法会降低牡蛎的含菌数。
它的优点就是在较低温度、较短时间内处理食品,最大限度地使食品的色、香、味以及营养成分免受高温长时间处理的破坏。
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UHT)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可分为间接杀菌和直接杀菌两大类,它是使物料迅速升温至130℃以上。
然后保持几秒钟而实现对料液瞬间杀菌的目的。
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的杀菌效果特别好,几乎可以达到或接近灭菌的要求,而且杀菌时间短,物料中营养物质破坏少,成分保持率达92%以上,大大优越于传统的巴氏杀菌、高温短时杀菌。
配合食品无菌包装技术的超高温式杀菌装备在国内外发展很快,目前这种杀菌技术已广泛用于灭菌乳、果汁及各种饮料、豆乳、酒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超高压杀菌技术超高压技术是将100~1000 MPa的静态液体压力施加于液态或固态食品、生物制品等物料并保持一定时间,从而起到杀菌、破坏酶及改善物料结构和特性的作用。
在超高压处理过程中,压力快速、均匀地传递到整个食品,处理温度远低于热处理温度,不仅可以防止食品中热敏性成分遭到破坏、抑制褐变反应的发生,还可以延长食品货架期,较大程度地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色泽和营养价值。
中国药典版灭菌方法

一、湿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流通蒸汽不能完全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辅助灭菌手段。
湿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用121℃*15min、121℃*30min、或116℃*40min的程序,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但必须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
对热稳定的物品,可采用过度杀灭法,其SAL应《10-12。
热稳定性较差产品的标准灭菌时间F0[指灭菌温度为121℃,生物指示菌的耐热参数D值为1分,灭菌温度系数Z值为10.0℃时的标准灭菌时间(121℃下计算的微生物等效灭活率)]一般不低于8min。
如产品的热稳定性很差时,可允许湿热灭菌的F0低于8,此情况下,应在生产全过程中,对产品中污染的微生物严加监控,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微生物污染水平,确保被灭菌产品达到无菌保证要求。
采用湿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湿热灭菌法应确认灭菌柜在不同装载时可能存在的冷点。
当用生物指示剂进一步确认灭菌效果时,应将其置于冷点处。
本法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二、干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
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材质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
应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
微生物检测中消毒灭菌步骤汇总

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一、灭菌前准备1、所有需经灭菌的物品首先要清洗晾干,玻璃器皿如吸管、平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塞好棉塞,用纸包好,试管盖好盖,注射器须将管芯抽出,用纱布包好。
二、装放1、大型高压蒸气锅:放置灭菌物品不应超过锅内容积的80%,物品应放置锅内搁架上或铁丝筐中。
2、手提式高压锅:将物品分别包扎好,直接放入消毒筒内,物品之间不能过挤。
三、设备检查1、检查门的开关是否灵活,橡皮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
2、压力表蒸气排尽时是否停留在零位,关好门和盖,通蒸气或加热后,观察是否漏气,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管道有无堵塞。
3、对有自动电子程序控制装置的灭菌器,使用前应检查规定的程序,是否符合于进行灭菌处理的要求。
四、灭菌处理手提式高压锅或立式压力蒸气灭菌器的使用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手提式高压锅在主体内加入3L清水,立式高压锅加水16L(重复使用时应将水量补足,水变混浊需要更换)。
2、手提式压力锅将顶盖上的排气管插入消毒桶内壁的方管中(无软管或软管锈蚀破裂的灭菌器不得使用)。
3、盖好顶盖拧紧,勿使漏气;通上电源,并打开顶盖上的排气阀放出冷气(水沸腾后排气10~15min)。
4、关闭排气阀,使蒸气压上升到规定要求,并维持规定时间(按灭菌物品性质与有关情况而定)。
5、达到规定时间后,对需干燥的物品,待压力恢复到零时,即可打开排气阀,自然冷却至60℃后开盖取物,如为液体物品,不要打开排气阀,而应立即将锅去除热1、物品取出,随即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坏或棉塞脱掉,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2、取出的物品,如为包装有明显的水浸者,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3、培养基或试剂等,应检查是否符合达到灭菌后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者应废弃。
4、取出的物品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均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菌法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的方法。
本法适用于无菌、灭菌制剂、原料、辅料及医疗器械等生产过程中物品的灭菌。
无菌物品是指物品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
然而,对于任何一批灭菌产品来说,绝对无菌是既无法保证也无法被用试验来证实的,因为不可能对每一最小包装的产品进行无菌试验。
事实上,物理或化学灭菌方法手段灭菌试验表明:微生物的杀灭曲线遵循对数规则,,因此,所以,批已灭菌物品的无菌性标准一般在概率意义上定义为污染单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一般用以物品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无菌保证值水平SAL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表示。
最终灭菌产品产品微生物存活的概率的无菌保证值一般不得低于高于10-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于百万分之一。
无菌保证值与灭菌物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数量及特性密切相关,因此在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均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包括过滤除菌等措施)来降低待灭菌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并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
已灭菌产品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证确定。
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并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
灭菌工艺的制定确定应综合考虑其被灭菌物品的性质、灭菌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及、灭菌后产品物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灭菌程序的验证是无菌保证的重要内容必要条件。
对灭菌产品(包括最终容器及包装)而言,;灭菌方法在实际应用前必须对其灭菌程序经进行验证后,方可交付正式使用。
验证内容包括:⑴撰写确定验证方案及制定评估标准。
⑵确认灭菌设备技术资料齐全、安装正确,并能处于正常运行(安装确认)。
⑶确认关键控制设备和仪表能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正常工作运行(运行确认)。
⑷采用灭菌物品或模拟物品进行重复试验,提供各参数范围,确认灭菌效果符合规定(性能确认)。
⑸汇总并完善各种文件和记录,撰写记录完整的验证报告。
日常生产中,应对灭菌过程程序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确认灭菌过程中各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湿度、灭菌气体浓度及吸收的辐照吸收剂量等)均在验证确定的范围内。
;已采用的灭菌程序中关键的设备和工艺应定期进行再验证。
当灭菌程序发生较大变化发生变更时,(包括灭菌柜中灭菌物品放置装载方式和数量发生的改变)时,应进行重新再验证。
产品在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保证并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
这意味着批生产过程的监控将比批无菌试验结果更能反映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产品的无菌保证与灭菌前产品被污染的程度及污染菌的特性相关。
因此,应严格监控被灭菌品灭菌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及污染菌的耐受性,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污染,确保微生物污染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
否则,应采取必要手段降低污染及消除抗性菌株,甚至进行灭菌工艺的重新验证。
灭菌后,应防止已灭菌物品被再次污染。
任何情况下,都应要求容器及其密封系统确保产品在有效期内符合无菌要求。
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有蒸汽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辐射灭菌法和过滤除菌法。
可根据被灭菌物品的特性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的组合灭菌。
只要产品允许,一般应尽可能选用终端最终灭菌法(即产品分装至包装容器后再灭菌)灭菌。
若产品不适合采用终端最终灭菌法,可选用过滤除菌法或无菌生产工艺达到无菌保证要求,只要可能,应对非最终灭菌的产品作补充性灭菌处理(如流通蒸汽灭菌)。
一、蒸汽湿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或流通蒸汽灭菌、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流通蒸汽不能完全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辅助灭菌手段。
高压蒸汽灭菌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学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灭菌方法。
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其它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用本法灭菌。
流通蒸汽不能完全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辅助灭菌手段。
1. 蒸汽灭菌的有关参数(1)D值D值即微生物的耐热参数,系指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以分表示。
D值越大,表明该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
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D值。
灭菌方法验证时,微生物的耐热参数一般使用D121℃。
(2)Z值Z值即灭菌温度系数,系指使某一种微生物的D值下降一个对数单位,灭菌温度应升高的值(℃),通常取10℃。
它被用于定量的描述孢子对灭菌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Z值越大孢子对温度的敏感性越弱。
(3)FT值FT值系指给定的Z值下,灭菌程序所赋予待灭菌品在温度T下的灭菌时间,以分表示。
LgP=lgN0- FT/DT式中P为灭菌产品中微生物存活的概率。
N0为产品灭菌前微生物的数量。
灭菌温度高时,FT值就小,灭菌温度较低时,所需FT值就大。
(4)灭菌率LL值系指在某温度下灭菌1分钟所相应的标准灭菌时间(分),即F0和FT的比值(L= F0/FT = D121℃ /DT)。
不同Z值、不同温度下的L值是不同的,灭菌率均可查得。
(5) F0值F0值即标准灭菌时间,系指灭菌过程赋予待灭菌物品在121℃下的等效灭菌时间,即T=121℃、Z=10℃时的FT值。
121℃为标准状态,F0值即为标准灭菌时间,以分表示。
一个灭菌程序的总的标准灭菌时间F0,应包括加热及冷却过程。
它可以用灭菌率对时间求积分的方法计算而得。
F0=∫t2t1L·dt式中dt为测定的间隔时间,相邻两次的间隔时间通常取1分钟。
100℃以下,L值可以忽略。
F0是作为灭菌过程中监控物品达到无菌保证的重要手段。
现代灭菌器上设置有F0值自动显示系统。
上述参数及其关系为蒸汽灭菌程序的设计、验证及日常灭菌效果的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灭菌条件及验证的基本要求高压蒸汽湿热灭菌条件一般通常采用121℃×20min或116℃×40min的程序,也可采用其它温度和时间参数。
总之,必须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
总之,必须验证所采用的灭菌条件能达到无菌保证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对热稳定的产品或物品,可采用过度杀灭法菌,其SAL应≤10-1212。
对热极为敏感的产品,可的允许标准灭菌时间F0可低于8min。
,但对F0低于8的灭菌程序要求应在生产全过程中,对产品中污染的微生物严加监控,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耐热菌污染及降低微生物污染水平,以确保被灭菌灭菌产品达到无菌保证要求。
灭菌物品的表面必须洁净,不得污染有机物质。
必要时,外表应用适宜的包皮宽松的包裹,特别是烧瓶、试管等容器的塞子要防止脱落。
灭菌柜内的物品装载方式应保证灭菌蒸汽彻底穿透物品,且不影响蒸汽穿透速度和灭菌后的干燥程度。
灭菌柜中的空气应排空并被饱和蒸汽完全替代,以保证表压与灭菌柜内压力的一致。
采用湿热灭菌时[d1] ,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包装和装载方式,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蒸汽灭菌法湿热灭菌工艺验证时,应进行热分布试验、热穿透试验和生物指示剂验证试验。
以确定灭菌柜空载及不同装载时腔室里中的热分布状况及可能存在的冷点;在空载条件下,确认121℃时腔室的各点的温度差值应≤±1℃、;使用插入实际物品或模拟物品内的温度探头,确认灭菌柜在不同装载时,最冷点物品的标准灭菌时间(F0)达到设定的标准;用生物指示剂进一步确认在不同装载时冷点处的灭菌物品达到无菌保证水平。
本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二、干热灭菌法本法系指物品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在干热灭菌柜、连续性干热灭菌系统或烘箱等设备中进行灭菌。
可用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蒸汽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的灭菌,也是最为有效的除热原方法之一,如玻璃器具、金属制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以上,也可采用其它温度和时间参数。
总之,应保证灭菌后的产品其SAL≤10-6。
干热过度杀菌杀灭后产品的SAL应≤10-12,此时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生物的测定。
干热灭菌250℃ 45min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用具中的热原物质。
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包装和装载方式,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用本法灭菌的物品表面必须洁净,不得污染有机物质,必要时外面应用适宜的包皮宽松包裹。
配有塞子的烧瓶、试管等容器口应有金属箔或纱布等包皮包裹,并用适宜的方式捆扎,防止脱落。
干热灭菌箱内物品排列不可过密,保证热能均匀穿透全部物品。
干热灭菌法验证与蒸汽湿热灭菌法相同,应进行热分布试验、热穿透试验、生物指示剂验证试验或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
以确认灭菌柜中的温度分布应符合设定的标准、确定最冷点位置、确认最冷点标准灭菌时间(FH)能保证达到设定标准并达到SAL要求。
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ubtilis)。
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是证明除热原过程有效性的试验。
一般将不小于1000单位的细菌内毒素加入待去热原的物品中,证明该去热原工艺能使内毒素至少下降3个对数单位。
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所用的细菌内毒素一般为大肠杆菌内毒素(Escherichia coli endoxin)。
验证时,一般采用最大装载方式。
三、辐射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灭菌产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本法最常用的为60Co-γ射线辐射灭菌。
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采用辐射灭菌法灭菌的无菌产品其SAL应≤10-6。
γ射线辐射灭菌所控的参数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
该剂量的制定应根据考虑产品灭菌物品的适应性和及产品可能污染的微生物最大数量及最强抗辐射力,所使用的剂量事先应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常用的辐射灭菌吸收剂量为25kGy。
对最终产品、原料药、某些医疗器材应尽可能采用低辐射剂量灭菌。
灭菌前,应对待被灭菌物品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抗辐射强度进行测定,以评价灭菌过程赋予该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灭菌时,应采用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灭菌物品吸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控,以充分证实灭菌物品吸收的剂量是在规定的限度内。
如采用与灭菌物品一起被辐射的放射性剂量计,剂量计要置于规定的部位。
在初安装时计量剂量计应用标准源进行校正,并定期进行再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