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困境读后感

合集下载

自我认同的困境

自我认同的困境

自我认同的困境自我认同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是个体意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基础。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自我认同常常会遭遇到一些困境。

本文将通过探讨社交媒体的影响、文化差异以及身份认同的多样性来阐述自我认同的困境。

第一,社交媒体的影响对自我认同构成了挑战。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虚拟世界来建立和维护自我认同。

然而,虚拟世界往往是畸形的,塑造了完美无缺的自我形象。

这种虚假的自我认同往往导致现实世界中对自己的不满和不自信,甚至引发自卑感。

例如,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追逐“粉丝”和“赞”数,试图通过展示自己的外在形象来获取认同和满足。

然而,这种追求表面上的虚荣并不能真正带来内心的满足,反而加剧了对自我认同的困境。

第二,文化差异是自我认同的另一个困境。

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影响了个体的自我认同。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个体往往面临文化认同的选择与认同的压力。

例如,移民群体常常处于文化认同的夹缝之中,他们需要在自己原有的文化认同和新的环境文化之间找到平衡,这种挣扎和矛盾使得他们面临着自我认同的困境。

同时,全球化的影响也使得文化差异日益模糊,个体需要去适应和接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点和价值。

这种文化交融也带来了对自我认同的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位的困境。

第三,身份认同的多样性增加了自我认同的困境。

过去,人们常常将自我认同与个体的职业、性别和家庭角色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人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是多样且复杂的。

例如,在职场中,年轻人常常面临到底选择成为稳定安全的“打工者”还是追求自由创新的“创业者”的困境。

性别角色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个体需要去拥抱和接纳多元化的性别身份。

在家庭角色方面,传统的家庭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每个个体都面临着对家庭角色的重新定义和选择。

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加了个体在自我认同上的困境。

农村变迁中新式民的身份认同困境

农村变迁中新式民的身份认同困境

农村变迁中新式民的身份认同困境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经历了极大的变革。

这种变革不仅仅是在经济上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更是在农民的视野和价值观上带来了深刻的改变。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身份认同却面临着种种困境。

首先,农村变迁让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走向了多样化、市场化的生产方式,这也就意味着,农民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然而,这种变化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却是非常困难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是因为他们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往往受到阻碍。

这意味着,许多农民面临着适应新型生产方式的难题,他们难以跟上现代化潮流。

其次,农村变迁中农民的社会地位和认同遭受了挑战。

由于现代化带来的市场化农业生产和城乡融合,许多年长的农民失去了在家庭以及社会中的地位。

新型农民必须要以全新的状态来适应现代生活需要,但是很多农民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一点。

而在这个过程中,新型农民的社会认同也遭受了挑战。

他们发现自己每况愈下,在现代化市场体系中他们的农产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于是,许多新型农民渴望有更加高的社会地位和认同。

最后,农民身份认同的困境还表现在农村生态环境的变化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这些破坏不仅影响到了农民的生活,也影响到了他们对自己土地的认同感。

在过去,农民与自己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把土地看成自己的家园,而现在的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让很多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他们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也难以面对来自外界的压力。

总之,农村变迁中新式民的身份认同困境在现代农村社会中非常普遍,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这种困境还可能愈演愈烈。

因此,需要给予农民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以帮助他们适应新型农村和现代化农业的需求,让他们在变革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一、引言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现象。

在不同的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个体的身份认同问题往往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围绕着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其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二、身份认同的定义身份认同是指一个个体在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对自我存在和定位的感知和认同。

它受到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生活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身份认同问题经常引发个体的困惑和压力。

三、文化差异对身份认同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大挑战。

个体在不同文化中所处的社会角色、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对自身认同感产生疑惑。

例如,一个在西方国家长大的亚洲人可能会面临被贴上异类、无法融入等标签的问题,而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可能会面临语言上的沟通障碍和文化差异的挑战。

四、身份认同的心理困惑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可能导致个体的心理困惑。

在不同文化环境中,个体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不确定自己的定位和角色。

这种心理困惑可能会对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个体沉溺于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情绪中。

五、身份认同的解决方法为了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个体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解决方法。

首先,个体需要增强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以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理解。

其次,个体应该加强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和尊重,尽可能地了解和适应其他文化的规范和习俗,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

最后,个体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结交更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逐渐建立起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认同感。

六、案例研究:中国留学生的身份认同问题以中国留学生的身份认同问题为例,可以更具体地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认同困境。

在海外留学过程中,中国留学生会面对外语沟通障碍、文化差异、留学生身份等问题。

他们可能在与本土学生交流中感到自卑,或在与其他国际留学生交流中感受到文化差异带来的挫折感。

全球化与个体身份的困境

全球化与个体身份的困境

全球化与个体身份的困境在当今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个体身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畅通,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互相接触和交流。

然而,这种全球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对个体身份的定义和探索。

全球化使得人们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元的社会环境。

在过去,个体身份往往与地域、族群或文化背景紧密相连。

然而,现在,一个人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生活、工作和学习,这给个体身份的认同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个人可能同时拥有多个文化背景,甚至可能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和迷茫。

全球化也使得个体身份与社会身份的界限变得模糊。

在过去,一个人的社会身份通常由其社会地位、职业和家庭背景等因素所决定。

但现在,一个人可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在不同领域获得认可,这使得个体身份和社会身份在很大程度上脱钩。

一个成功的个体可以在一个领域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在其他领域可能毫无影响力。

此外,全球化还导致了个体身份的标准化和趋同。

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化的标准和价值观,这使得人们趋向于追求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目标。

例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人都追求物质财富和物质享受,这导致了人们对于个体身份的追求变得相似化和相对单一化。

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可能会失去对自己独特性的认同,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境。

然而,尽管全球化给个体身份带来了诸多困境,个体身份的发展仍有其积极的一面。

全球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得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生活方式。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塑造自己的身份,而不再受限于传统的社会身份观念。

个体身份的困境也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在应对全球化带来的个体身份困境时,我们可以寻找以下一些方法和思考角度。

首先,个体应该保持对多元性和开放性的认同。

接纳不同文化、不同立场的存在,积极与他人交流和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

其次,我们可以关注自身的内心需求和动机,塑造符合个体价值观和目标的身份认同。

文学中的身份认同问题探讨

文学中的身份认同问题探讨

文学中的身份认同问题探讨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的主题,在文学中反映得尤为明显。

文学作品常常通过描写主人公的身份困惑和追求来探讨人类的内在矛盾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文学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文学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经常是个体与环境的冲突。

作家通常通过描绘主人公困惑的内心世界和与外界的冲突来表达这一点。

例如,《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使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认同。

孤岛上的自由和独立让他思考人类社会对个体的束缚和压力。

这种身份冲突的描写使读者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有所思考,并鼓励他们追求真正的自我。

其次,文学作品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也可以与历史和文化联系起来。

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于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影响深远。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通过描写荣府的起起落落,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压力和制约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

宝玉作为一个曾经受宠的公子哥儿,最终认识到了他在封建家族中的身份与自己真正的内在追求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典型的身份认同的故事。

此外,在现代文学中,身份认同问题也与性别、种族、宗教等因素相关。

女性文学作品通常探讨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

例如,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的斯嘉丽·奥哈拉被迫面对战争和社会转型的困境,同时努力维护自己的独立和尊严。

她不断反抗传统的女性角色,展现了女性在身份认同问题上的探索和成长。

最后,身份认同的问题还与个人的成长和自我认知紧密相连。

许多文学作品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展现了身份认同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对社会的不满和自我的追求使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自己的身份认同。

这种个人成长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文学中的身份认同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主题,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探讨。

这个问题既与个体与环境,历史文化,性别种族等因素有关,也与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息息相关。

如何处理成长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如何处理成长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如何处理成长中的身份认同危机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自己的认知和接纳程度,涉及到个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别、文化背景等方面。

正常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一定程度的身份认同危机,在这个关键时期,如何处理身份认同危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处理成长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一、接纳自己的独特性在成长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面临不确定的身份认同危机,感觉自己与他人不同或无法融入某个群体。

这时,我们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独特性。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点,与他人不同并不意味着自己有错。

相反,正是这种独特性赋予了我们个性与魅力。

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培养自信心,坚持做自己。

二、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与兴趣爱好身份认同与我们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密切相关。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去寻找和发展自己的价值观与兴趣爱好。

通过多样化的经历和尝试,我们可以逐渐找到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物,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

通过投入到兴趣爱好中,我们可以找到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群,进一步巩固和丰富自己的身份认同。

三、与他人交流与互动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在成长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看法,从中吸收有益的建议和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见和观点。

同时,交流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生活经历和背景,拓宽自己的视野。

四、寻求专业帮助与指导对于一些身份认同危机较为复杂或困扰较深的情况,我们可以寻求专业帮助与指导。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和理解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能够帮助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带领我们走出困境,重新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

五、培养自身的应对能力处理身份认同危机需要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与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应对危机的信心和能力。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处理身份认同危机时更加从容和理性。

留学生如何处理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

留学生如何处理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

留学生如何处理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和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这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身份认同问题。

对于留学生来说,身份认同既是个人内心认同感的体现,也是与他人互动和融入社会的基础。

因此,留学生如何处理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探讨几种方法和策略,帮助留学生有效应对身份认同困境。

1. 探索自我留学生要处理身份认同问题,首先要从探索自我开始。

他们可以反思自己来自何方、身处何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同时,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交流和合作,结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开阔自己的眼界,拓展认识世界的视野。

这样,留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并逐渐发展出独立而积极的身份认同。

2. 融入当地文化身份认同困境的另一个解决方法是融入当地文化。

留学生可以学习目标国家的语言、习俗和传统,积极参与当地社区活动,加入学校团体或社团组织。

通过与当地学生和居民接触,留学生将更加了解和适应目标文化,促进身份认同的建立。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志愿活动、实习或工作来获得更多的跨文化交流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信心,更好地融入目标社会。

3. 建立支持网络留学生身份认同问题的处理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

这个网络可以由家人、朋友、导师、辅导员甚至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组成。

与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挣扎,获得支持和鼓励。

同时,留学生也可以寻找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同伴,进行互助和交流。

这种支持网络将给予留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身份认同问题。

4. 培养自信心最后,留学生处理身份认同问题需要培养自信心。

他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才华和成就。

留学生可以通过定期的自我评估和反思,提升自己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此外,他们还可以参加培训课程、演讲比赛或其他公共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能,增强自信心。

探寻彩虹家庭中心理身份认同的发展与困境

探寻彩虹家庭中心理身份认同的发展与困境

探寻彩虹家庭中心理身份认同的发展与困境彩虹家庭是指由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或其他性少数群体组成的家庭。

随着社会对多元性别认同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彩虹家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然而,这些家庭在身份认同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彩虹家庭的成员在社会中往往面临着歧视和偏见。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但对于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等性少数群体的歧视仍然存在。

这种歧视不仅来自于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观,还可能来自于亲朋好友、学校和工作场所等各个方面。

这种歧视和偏见对彩虹家庭成员的身份认同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在探索自我身份时感到困惑和不安。

其次,彩虹家庭成员在家庭内部也可能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境。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父母的性别角色分工是固定的,而在彩虹家庭中,这种角色分工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同性伴侣中的一方可能会承担起传统意义上的“父亲”或“母亲”的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可能会导致身份认同的混乱和挣扎。

此外,对于跨性别者来说,他们可能需要经历更加复杂的身份认同过程,不仅要面对外界的压力和偏见,还要在家庭中寻找到自己真实的性别身份。

然而,尽管彩虹家庭成员在身份认同的发展中面临着困境,他们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机遇。

彩虹家庭成员在共同经历了社会的歧视和偏见后,更容易形成紧密的家庭关系。

他们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帮助彼此更好地探索和接受自己的身份认同。

此外,彩虹家庭成员还可以通过参与社区组织和活动,寻找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同感,这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身份认同。

为了帮助彩虹家庭成员更好地发展身份认同,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社会应该加强对性少数群体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彩虹家庭的认知和理解。

这有助于减少对彩虹家庭成员的歧视和偏见,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包容和接纳的社会环境。

其次,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性别身份。

最后,我们还需要建立更多的支持机构和资源,为彩虹家庭成员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身份认同的困境。

浅谈白先勇小说里的身份困境

浅谈白先勇小说里的身份困境

浅谈白先勇小说里的身份困境作者:李琼李秋来源:《人间》2016年第13期摘要:本文对白先勇的作品进行大致梳理。

对于曾长期辗转于大陆、台湾、和美国的白先勇来说,始终深深眷恋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品表层意义是传达对家、国的思念,实则深层次的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留恋。

留美求学或者移民的华侨都是远离自己熟悉的环境背井离乡生存着,其“身份”是种别样的故乡牵绊,承载着故乡情。

关键词:乡情;身份困境;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I207.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18-01身份认同是对主体自身的一种认知和描述,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身份认同问题在中国大陆文学中或许不算非常突出的问题,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留学在外的人数相对较少,而在台湾、香港和澳门及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华文文学中,众多的留学现象使得身份认同困境变成一个相当令人瞩目的问题。

一、身份认同困境成因身份认同困境成因很多。

首先是生活环境的变化。

人在异乡,不但精神上是被放逐的,口腹之欲也得不到满足。

在美国留学,一切的生活不再是国内的样子,每天可能天没亮就需要开始工作,为了自身的生活不被摧残的很糟糕,就需要自己抛弃原有的生活习惯,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谪仙记》中,当初“中美英俄”四强出国时是何等的风光,四人家世显赫,同处一个阶级,其中李彤家最为有权有势。

四人刚去威士礼时也是出尽了风头,李彤更是气压群芳。

然而好景不长,恰逢国内战争爆发,四人家境均有大大小小的受创。

曾经父亲官职最大家境最为显赫的李彤的父母压在太平轮事件中去世。

经历这场变故后,四人的风光变成了口中的回忆,刚来留学时风风火火的李彤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飘离不定、琢磨不透的“神经质”李彤。

其次是文化认同的危机。

随着社会中不同群体的相互交流,他们之间通过频繁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文化身份的观念已广泛运用于当今的文学批评之中。

在华文文学中,对文化身份的认同更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无声告白》中身份认同危机与代际关系

《无声告白》中身份认同危机与代际关系

《无声告白》中身份认同危机与代际关系1. 引言1.1 身份认同危机的定义身份认同危机指的是一个人在认同自己的身份、角色、价值观和文化背景时出现的困惑和不确定感。

这种危机通常出现在个体面临重要决策、生活转折或者社会变革时,可能导致情感上的困扰和心理上的不安。

身份认同危机常常是由于个体对自己的价值观、角色定位和社会期望之间出现冲突而引发的,需要通过思考、探索和接受来应对和解决。

在当代社会,身份认同危机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面对多样性、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时,人们更容易陷入对自我认同的迷茫和困扰之中。

对身份认同危机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1.2 代际关系的重要性代际关系的重要性在人类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代际关系指的是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这种关系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亲子、祖父母等关系,还包括社会中的师生、老师、同事等各种关系。

代际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在家庭中,代际关系对于家庭氛围、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都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际关系决定了子女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影响着子女的身份认同和人格发展。

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的代际关系也承担着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责任。

在社会中,不同代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年长者可以传授经验和知识给年轻一代,年轻一代则可以带来新的想法和技术,促进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跨代沟通和合作也有助于建立社会和谐和减少代沟的出现。

代际关系的重要性体现在家庭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它是传承文化、促进发展、增进情感联系的纽带,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正文2.1 主人公的身份认同危机在《无声告白》中,主人公面临着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

主人公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惑,无法确定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他常常感到迷茫和孤独,无法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

身份认同读后感

身份认同读后感

身份认同读后感
身份认同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社会身份和文化背景的认知和认同,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当今多元化、全球化的社会中,身份认同更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最近,我阅读了有关身份认同的文章,深刻感受到了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文章指出,身份认同是一个人自我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健康的身份认同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自信和自尊,同时也能够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身份认同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身份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身份认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导致了身份认同的混乱和矛盾。

有些人可能会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身份认同;有些人则会被社会刻板印象所束缚,难以摆脱身份认同的困境。

因此,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塑造健康的身份认同,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身份认同的知识和思考方式。

我认识到,身份认同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在塑造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公正和多元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建立起健康、积极的身份认同,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身份认同是一个人多重身份的认知和认同,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知识:如何克服身份认同障碍,保持内心清晰与坚定

心理健康知识:如何克服身份认同障碍,保持内心清晰与坚定

心理健康知识:如何克服身份认同障碍,保持内心清晰与坚定身份认同障碍,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份(如性别、族群等)产生疑惑或不满意,对自我形象的接受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互影响和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身份认同障碍也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探讨如何克服身份认同障碍,保持内心清晰与坚定。

一、认清身份认同障碍的产生原因身份认同障碍的产生原因有很多种,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的压力。

比如,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性别歧视或者地位的不平等,可能会让个体产生不安和自卑。

而来自社会环境的压力,则包括同龄人对自己身份的评价、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等等。

因此,了解身份认同障碍的产生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并及时做出调整,从而摆脱困境。

二、寻找自我认可的途径身份认同障碍的最根源问题在于,我们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疑问,认为自己与某种身份标准无法契合。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自我认可的途径,使内心意识到自己具备独特的价值。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探索、审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愉悦地进行,从而逐渐找到自己的特长和价值。

同时也可以尝试收集来自他人的正面评价和支持,从而强化自我肯定的情感。

三、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克服身份认同障碍不可缺少的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以这些朋友为群体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建议,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被积极引入社会的环境中,了解社会的多样性。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接触到其他人群,触及到不同的思想和观念。

四、树立积极的心态最后,我们需要树立积极的心态来克服身份认同障碍,保持内心清晰与坚定。

首先要有信心微笑面对自己的身份。

事实上,当我们自信地认同自己的身份时,我们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

其次,我们需要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在面对与身份障碍有关的问题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争取提出水准的解决方案。

总结起来,身份认同障碍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平民教育家:身份认同与困境突破——兼论教育家的成长路径

平民教育家:身份认同与困境突破——兼论教育家的成长路径
育 上 ,就 是 国 家 的教 育投 入 越 来 越 大 ,

而 且 要 关 注 弱 势 群 体 , 更 重 要 的 是 要
推行 平常 化的教育 ,让 每一个 受教 育

平 民教 育 及 平 民教
的人成为合格的公 民。
育家的 内涵
另外 ,教育作 为 人的一 项基 本人
权 ,就 是 要 让 人 人 享 有 平 等 受 教 育 的
农 村 上大 学的孩子 比例越 来越少 ;城
什 么 是 平 民教 育 呢 ? 杜 威 说 , “ 因 权 利 ,人 人 分 享 优 质 教 育 资 源 的 均 等
市 的 精 英 教 育 越 搞 越 红 火 ,平 民 教 育 为共 和 国者 , 必 须 实 行 平 民之 政 治 ; 机会 ,而平 民教育就 是让 人人享 受教 则
近年 来 ,随 着我 国改革开 放的 深入 发 向 “ 民 大 众 ” , 这 是 我 国 构 建 和 谐 就 是 说 ,我 国 的 教 育 不 仅 要 面 向 大众 , 平 展 ,社 会 出现 了 “ 双峰 ”现 象 。一边 社会面 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 是经 济的高 速发展 ;一边是 贫 困人 口 越 来越 多 ,特别是农 村 的收入 与城市 的 差 距越拉越 大。这 种现 象反 映在教
现 为 四 个 “ 等 ” :一 是 教 育 机 会 的 尊 严 ,尊 重学生 的主 体性 ,发 挥学 生 第 8条规 定 :“ 育 活动 必 须符 合 国 平 教
平 等 ,人 人享有 受教 育的权 利 ;二 是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 第 二 是 赋 权 , 教 育 者 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 教育的公益性 教 育人 格的平 等 ,每个 人都具 有权 利 要 尊 重 学 生 的 权 利 ,赋 予 学 生 在 学 校 是 由 教 育 的 本 质 决 定 的 。 教 育 是 公 共 与 义务 的主体 资格 ,在 人格 上是人 人 管 理 、 自 治 、 自 主 、 自 学 的 权 利 , 引 产 品 ,是 惠 及 全 民 的 。 强 调 教 育 由 国

身份认同窘境与生命意义追寻

身份认同窘境与生命意义追寻

身份认同窘境与生命意义追寻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处社会角色的认同和理解。

一个人的身份认同会受到家庭、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环境中,个体的身份认同会发生变化。

而当个体身份认同遭遇困境时,往往会引发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本文将探讨身份认同的窘境以及与之相关的生命意义追寻。

一、身份认同的困境身份认同的困境可能来源于多个方面。

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期望、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会对子女的身份认同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或者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或过低,就容易导致个体在身份认同上产生混乱和困惑。

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塑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对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刻板印象和期望,这会对个体的身份认同产生影响。

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受到社交媒体和外部舆论的影响,容易导致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产生困扰和焦虑。

个体内心深处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感知也可能对其身份认同产生影响。

有些人由于内心自卑、自责或者自怜,导致对自己的认同产生困扰,觉得自己不符合社会的标准,从而在身份认同上发生困境。

这些身份认同的困境会导致个体在生活中产生各种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自闭、人际关系障碍等。

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个体对自己身份认同的困扰和迷茫上。

二、生命意义的追寻身份认同的困境会导致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当个体在身份认同上遭遇困境时,往往会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人生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在何处,如何解决自己的困境等等。

生命意义的追寻是一个关乎人类内心最深层次的问题。

人们常常会陷入对生命的思考:生与死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会存在?我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有何意义?这些问题会引导个体去寻找自己的生命意义。

有时候,个体会寻求宗教信仰、哲学思考、社会实践等途径来回应这些问题,从而找到自己内心的答案。

身份认同于困境中的焦虑——读李锐

身份认同于困境中的焦虑——读李锐

在 了白蛇等“ 异类” 人间所不容 的残酷 事实和所 谓人 间秩 为 序的荒谬和异变上 。白蛇 自杀、 青蛇 被情 人刺死 、 柳娘之 香 死、 白蛇救人等悲剧都是在人 间秩序受到 冲击 的过程 中产生
的 必然 结 局 。
者为妖 , 为妖 者岂能不 害人 ? ”就连深爱 白蛇的许宣 也曾说 ,
语 文学刊
21 0 1年 第2期
身 份 认 同于 困 境 重述 白蛇传》 人 有感
O赵 倩
( 宁师 范大学 文 学院 , 宁 大连 辽 辽 16 2 ) 10 9
[ 摘 要 】 《 ——重述白蛇传》 人间 以叙述的套层架构重述神话《 白蛇传》通过对 白蛇、 , 粉孩儿、 秋白等人
在 内层叙述 中, 白蛇是一个痴迷于做人 的妖 , 了做妖 , 为
以“ 厚土 ” 短篇小说系列 震撼 文坛的李 锐 , 多年来一直坚
持 小说写作 的独创 性 , 拒绝合 唱 ” 他一 直秉承 的创 作原 “ 是 则, 在每一部小说 里都在 自己刻 骨铭 心的生命体验 基础上思
考人 , 生命 和历史 的命题 , 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 自己” 他的 “ ,
环往复的相似关系 , 在不 同人的不 同命运 中呈现 出差异 的相 同, 这就 是在困境 中对身份认 同的焦虑 。
同样在文 中许 仕麟 和香 柳娘 的故事也 是对身份认 同焦 虑的阐释。作为 白娘 子 和许宣 的儿子 , 粉孩儿 天生 异禀 , 父
“ , 人 谁不怕妖?人 , 不相信妖 精是专 以害人 吃人 为业 的? 谁
世世代代 , 口口相传 , 妖都是人 的死 敌。 由此可知 , ” 人间对妖 的界定已经转变为所有 人心 中的真理 , 因此 , 杀死 白蛇的并 不是法海 , 而是这人间真理的逻辑。人间真理 逻辑的巨大压

身份认同窘境与生命意义追寻

身份认同窘境与生命意义追寻

身份认同窘境与生命意义追寻人的生命中常常会出现身份认同的窘境,这种窘境不仅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困扰,还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身份认同窘境既有人生经历与成长环境的限制,也有文化传统与社会期望的压力,这种窘境可能导致人们迷茫和焦虑,甚至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产生障碍。

首先,身份认同窘境与人的成长经历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的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发展往往受制于家庭、社区、学校等环境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挫折、失败、困苦,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失去信心。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过别人的评价、强制、荒谬期待,也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感到不安。

这些情境都很可能导致身份认同的窘境,造成人格和心理上的困扰。

其次,身份认同窘境反映了文化传统与社会期望的压力。

不同的文化、社会对人的标准和期望不同,这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份认同。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传统价值观认为男人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而女人则应该在家庭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这种文化背景下,男人如果不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女人如果不能以母亲的身份为重,都可能会感到身份认同的窘境。

同样的,现代社会对个体有许多期望,比如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些期望。

这些期望和标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身份认同。

最后,身份认同窘境会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产生影响。

身份认同是人的自我认同的基础,如果身份认同深度受挫,就会影响到人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和对生命的意义的认知。

身份认同窘境下的人可能会产生迷失、失落、孤独等负面的情绪,从而对生命的价值和目的产生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探索个人生命的意义。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跨越心理层面的困难,但是探索生命意义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

综上所述,身份认同窘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都可能会遇到这种问题。

但是,只要我们积极探索、了解自己,在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身份之后,生命意义的追寻也会变得更加明确和有力。

身份认同窘境与生命意义追寻

身份认同窘境与生命意义追寻

身份认同窘境与生命意义追寻人类的身份认同是构建在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的基础上的,它包括性别、族群、国籍、宗教、职业等多个方面,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被认可和接受的标志。

然而,身份认同并非是一个人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变革和多元文化的冲击,身份认同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

这导致不少人在身份认同上面临着一些窘境,而身份认同的窘境也常常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有所关联。

身份认同的窘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身份认同并非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很多时候,身份认同的形成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出生在某个族群、国家或家庭,接受某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等等,这些因素常常不是人自主选择的结果。

这就导致一些人在身份认同上面临着一定的约束和限制,难以从根本上追求自由和个性。

例如,出生在一个保守的家庭和社会中的人,可能会被迫接受传统的文化和道德观念,而无法开拓自己的视野和追求更多的可能性,这种压抑会使得人在身份认同上面临困境。

另一方面,身份认同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也会带来不安和迷惑。

身份认同的多样性意味着人们可以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身份认同,但是这种选择也需要考虑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多个因素,因此选择的过程并非是轻松的。

同时,身份认同的变化性也会给人带来不确定感和焦虑,因为身份认同的变化往往伴随着重新评估自我和重新适应社会的挑战,这些挑战会导致人们感到不安和迷惑。

例如,一个人在经历了某种经历后,可能会发现自己原先的身份认同不再适合自己,但是新的身份认同又需要经过时间和经验的体验才能形成,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不少不安和痛苦。

在身份认同的窘境中,很多人会开始追求生命的意义,这是因为生命意义是解决身份认同窘境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人之所以会追求生命的意义,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生命意义是超越身份认同的终极目标。

身份认同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在生命意义的层面上,人需要思考更加基本的问题,如人生的目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使自己超越身份认同的限制,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自己和世界。

一场进退维谷的灵魂苦役——浅析《酒徒》主人公的自我身份认同困境

一场进退维谷的灵魂苦役——浅析《酒徒》主人公的自我身份认同困境

2021年第12期54文学研究一场进退维谷的灵魂苦役——浅析《酒徒》主人公的自我身份认同困境陈圣仁《酒徒》作为第一部探寻“内心真实”东方意识流小说,自然与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有所不同。

作者刘以鬯并不注重塑造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也不注重设置流畅完整的故事情节,但他时常会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散乱的、天马行空的只言片语来攫取主人公稍纵即逝的思想状态。

而这些看似杂乱且毫无联系的胡言乱语背后事实上隐藏着意义更为深刻的内涵,也更能表现出酒徒那被残酷的现实世界折损得支离破碎的灵魂。

于酒徒而言,这大半辈子的生活更像是一场进退维谷的灵魂苦役。

这样的延宕和迟疑是一名有启蒙意识的知识分子受到来自外界的逼迫时自然而然展现出的最真实的状态,他半醒半醉地徘徊在自己不同的身份之间,挣扎着、痛苦着又在自我麻痹和自我否定之间来回切换,而这也正是整部小说极具张力和吸引力的原因所在。

作者刘以鬯在《酒徒》的序言中写道:“这本《酒徒》,写一个因处于这个苦闷时代而心智十分不平衡的知识分子怎样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继续生存。

……这些年来,为了生活,我一直在‘娱乐别人’,如今也想‘娱乐自己’了[ ]。

”的确,在酒徒老刘的身上我们多多少少能够看到作者自身的影子——热心于严肃文学的创作同时对大量优秀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中国五四时期的作家作品都有着敏锐而独到的感知力。

另一方面,作者刘以鬯还将某种因文学理想受到现实压迫而破碎从而产生的沉郁忧愤的情绪倾注到酒徒身上。

如“希望是肥皂泡,作了刹那的舞蹈,摇呀晃的,忽然破碎于手指的一点”,文中在对这种情绪进行处理的时候,似乎刻意将人物特定瞬间的心理状态放大了,以此突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情形对意识造成的直接冲击。

主人公这种挣扎着的忧愤同样来自于香港严肃文学的发展困境。

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在浓厚商业气息的裹挟之下,“一些不入流乃至下流的文学垃圾也以‘文学’之名混迹于坊间”,严肃文学处在极度边缘的位置,与此同时还缺乏有品位的读者和有远见的出版商,从事严肃文学的创作者总是入不敷出……这些实实在在的现实困境事实上都是一个志存高远热爱严肃文学的知识分子最终迫于生计堕落至被物欲操纵从而撰写低俗小说的原因。

当代青年的身份认同与社会压力

当代青年的身份认同与社会压力

当代青年的身份认同与社会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当代青年在身份认同和社会压力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身份认同是个人的一种意识,是对自我与他人、社群、环境等的关系和定位的认知与自认为。

而社会压力则来自于周围人们的期待和评价、大众传媒的讯息、学习和工作等方面。

本文将从青年身份认同和社会压力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身份认同当代青年在身份认同方面常面临着许多的问题,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变化。

集体主义给予人们固定的身份属于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而今天的社会却不再如此。

现代社会的特点是多元化、多样性和变异性,给予人们更大的智力、文化和身体等等选择自由。

同时,现代社会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科技的飞跃,局势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些变化对于当代青年的身份认同造成了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个人的自我意识十分强烈。

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探究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个人发展的方向。

因此,身份认同的建立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学生、职场新人、家庭新成员等都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当代青年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方面:青年人的身份认同受到家庭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许多人会把自己与家庭联系起来,认为自己的身份感是在家庭中培养和成长的。

而对于很多青年来说,家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

家庭成员的想法、态度和通信沟通方式等都对青年人的身份认同产生影响。

教育方面: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个人的身份认同、职业、兴趣爱好等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在中国,考试依旧是很多人身份的回报标准,很多学生常常会承受着家庭、教师、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以及自己对自己将来发展的强烈渴望,这些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社会方面:当代社会成为了青年人身份认同的十分重要的方面,年轻人对社会传媒、网络、文化等有着深刻的意识。

青年人将自己的身份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通过自己的社交行为来强调自己的身份和个人发展。

社会压力除了身份认同,当代青年还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压力。

身份认同困境读后感

身份认同困境读后感

《身份认同的困境》读后感通过阅读,对本书的一些理解如下:首先要是身份认同。

作者在引言部分提出理解社会中的人需要两步,其一,借助符合逻辑合理性和道德评判一致性的思考——智慧;其二,认识到身份的多重性和群体完全不具备单一属性。

对于后者,作者认为属性是个体属于一个群体的事实——群体之间的共同生活或拥有共同关联、利益,同时个体行为受到群体的内部制约,也可能是群体外的排他性制约。

与其说作者关注内部制约,不如说他更关注由群体外部的排他性所强加的身份认同所造成的不公平。

当外部强加给个体或群体身份的时候,是应该接受还是反抗?这之中有着千千万万种可能,当面对歧视,面对受过伤害或伤害过他人的集体记忆,面对强势的国内或国外政权,面对全球化的文化传播,面对持续同化的力量,这时承受身份的主体往往会对自身的身份认同产生混乱。

如果出于公平的目的,那么定义其身份的客体,也面临着复杂的挑战,这正是作者带着不确定性的初衷建议读者使用智慧这一工具的原因。

并且作者对如何归纳身份的多重性和冲突提出了建议——我的身份是我属性的总和,且存在一个综合与主导它们的某种东西。

其次,身份认同的困境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当我们确信身份认同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我们便可以在方方面面中来发现并且界定这种复杂性下的身份认同。

这里,我主要想基于自身的身份认同来谈一些不同的地方。

领土与人民。

首先将讨论一个问题,当我们自称中国人的时候,是指我们是中国公民,中华民族,抑或是生活在国内的人民?这三个说法其实是不完全等同的,中国公民指代具有中国国籍、依法纳税、享有政府公共服务的群体,中华民族强调拥有共同关于民族的集体记忆的群体,生活在国内的人民指代在中国领土内生活的群体,一个具有中国国籍的普鲁士人显然属于中国公民范畴,但却不属于中华民族,一个具有美国国籍却长居北京的汉人属于生活在国内的人民范畴,或许属于中华民族,但绝不是中国公民。

虽然现实中我们却常常将此混淆,但或许我们会有一个权变的主导身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份认同的困境》读后感
通过阅读,对本书的一些理解如下:
首先要是身份认同。

作者在引言部分提出理解社会中的人需要两步,其一,借助符合逻辑合理性和道德评判一致性的思考——智慧;其二,认识到身份的多重性和群体完全不具备单一属性。

对于后者,作者认为属性是个体属于一个群体的事实——群体之间的共同生活或拥有共同关联、利益,同时个体行为受到群体的内部制约,也可能是群体外的排他性制约。

与其说作者关注内部制约,不如说他更关注由群体外部的排他性所强加的身份认同所造成的不公平。

当外部强加给个体或群体身份的时候,是应该接受还是反抗?这之中有着千千万万种可能,当面对歧视,面对受过伤害或伤害过他人的集体记忆,面对强势的国内或国外政权,面对全球化的文化传播,面对持续同化的力量,这时承受身份的主体往往会对自身的身份认同产生混乱。

如果出于公平的目的,那么定义其身份的客体,也面临着复杂的挑战,这正是作者带着不确定性的初衷建议读者使用智慧这一工具的原因。

并且作者对如何归纳身份的多重性和冲突提出了建议——我的身份是我属性的总和,且存在一个综合与主导它们的某种东西。

其次,身份认同的困境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当我们确信身份认同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我们便可以在方方面面中来发现并且界定这种复杂性下的身份认同。

这里,我主要想基于自身的身份认同来谈一些不同的地方。

领土与人民。

首先将讨论一个问题,当我们自称中国人的时候,是指我们是中国公民,中华民族,抑或是生活在国内的人民?这三个说法其实是不完全等同的,中国公民指代具有中国国籍、依法纳税、享有政府公共服务的群体,中华民族强调拥有共同关于民族的集体记忆的群体,生活在国内的人民指代在中国领土内生活的群体,一个具有中国国籍的普鲁士人显然属于中国公民范畴,但却不属于中华民族,一个具有美国国籍却长居北京的汉人属于生活在国内的人民范畴,或许属于中华民族,但绝不是中国公民。

虽然现实中我们却常常将此混淆,但或许我们会有一个权变的主导身份。

正如一个未来或许会加入美国籍的中国籍在美留学生,当自认为美国副总统对中国的用语有所不妥时,他的中华民族身份会突然站起来,要求副总统道歉,虽然不知他应对哪个范畴的身份道歉(针对拜登的言论,张反驳说:“我的祖先挑战正统观念甚至早于他的祖先前往美洲。

”他还驳斥了对他反应过度的批评,称“在经过4年辛苦学习后,毕业典礼演讲者突然对你说,你和你的国家糟糕透顶。

你会有什么感受?”)。

这之中还有一个使问题更加复杂化的因素——时间——如作者所说,随着时间的推进,所有的身份都可以改变,特别是当身份是集体性的时候。

这里可以接着案例说,假如这位从小生活在美国,同时具有父辈灌输的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现实接触的美利坚民族的集体记忆,那么他的哪一个民族身份会站起来呢?当他站在中国领土上因为浑浊的空气无法自由呼吸,他的哪一个民族身份会站起来呢?这里并不是讽刺他,而是为了说明随着时间的变
化和空间作用的淡化,即便适应性的身份认同也可能会出现困境。

代表性。

这个方面在过去的讨论一直很多,而这里将谈到将代表性作为借口,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对不同身份的不公正对待。

在国际层面,各个国家组成了联盟——由几个具有主要投票权的大国主看似主宰着世界的国际联盟。

他们提出议题,在不同的立场上相互博弈,但最终会发现,这些国际联盟在联合强者的同时其实排斥了弱者,即他们在将强者拉入国际联盟这一集体身份时,已经将被排斥在外的弱者放入了另一个身份中,或者即使进入这一联盟,弱者也必须屈服于强者作出不公正的牺牲,国际联盟最终代表的总是具有相对发言权的强者的利益。

以欧盟为例,他们为了缓和排他性冲突、减少交易成本,制定了共同遵守的制度,建立了统一的货币体系,形成了一个集体身份,然而这一决定却损害了一些中小国家依靠专业化分工而实现的贸易输出,他们几百年来的经济身份遭到颠覆。

更不说,欧盟在其自身身份的界定上上存在边缘模糊的问题。

在一国之内谈论代表性,所有国家几乎共同走过的专制时期,统治者常常偷换概念,他们宣称军队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牺牲,而统治者常常自居代表着国家和民族身份,所以事实是军队为了君主的圣战而牺牲。

在民主已经得到普及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问,国家的代表是政府还是人民?当政府宣称“中国决定……”,这是政府的决定,还是人民的决定?是否每个人的决定都得到了表达?虽然少数代表多数是事实上的不公正,但却很难克服,因为关注每个人的意见和界定人民将意味着巨大的交易成本。

西方社会采取代议制的国家也对保护少数人做出了实践,他们选择给所有地区同样的投票权,或者按地方人口比例给予投票权,然而这对于公正来说并不见得有多大的效果。

此外,议会的身份可能因为议员最终服务于给予其竞选席位的政党,而非选民而产生异化。

外部同化。

教育和文化的传播会对身份认同产生潜在、深远的影响,虽然这种根深蒂固不可以消除,但可以改变。

这一方面说明原本的文化可能会影响深远,另一方面也说明,持续的同化力量,不管是教育、媒体还是周边环境都可以产生身份认同。

而这应验了以留学生为例体现的身份认同随时间变化而变得复杂的例子。

作者在这里谈到了一个开放的问题,他指出离开了对自身的疑问性审视,向他人的开放就不能成功。

这应该是相对于那些带有歧视和偏见的主观主义者而言的。

在作者看来教育应当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对自身带有批判性审视,以保证发展内在自由的责任。

因而教育不应当像我们现在所经历许多例子的那般,只局限于传播满足固有身份的需要,或者对加强原有身份认同有益的知识,而对其他身份的知识采取漠视或者扭曲的态度。

就像每个国家历史课都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强调当前文化的重要性,而对某些要素缺少纯粹客观的评价。

因而,在时时存在的同化中,有必要如作者所说质疑身份认同而又不动摇自身的社会群体属性。

即既因为对自身和外部主题差异而对彼此身份保持客观认识,不过分受到自己所在的不同身份群体制约,同时又与所在的身份群体保持协调,保证生活的正常水平。

最后,作者最终指向。

正如作者在开篇所认同的多重身份与综合主导,作者试图在复杂
的身份认同中求得一种自我身份与对他者身份的客观认识。

对自身,在质疑身份的同时,又享有参与到社会中的生活。

而对他人,在意识到当前存在的偏见与忽视的前提下,抱有一种公正与开放的态度。

这正是道德评判一致性的思考,而思考的过程包含了合理的逻辑性——是谓用智慧看待身份认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