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2知识点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一.导数概念的引入1.导数的物理意义:瞬时速率。
一般的,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000()()lim x f x x f x x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记作0()f x '或0|x x y =',即0()f x '=000()()lim x f x x f x x∆→+∆-∆2.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的切线.通过图像,我们可以看出当点n P 趋近于P 时,直线PT 与曲线相切。
容易知道,割线n PP 的斜率是00()()n n n f x f x k x x -=-,当点n P 趋近于P 时,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就是切线PT 的斜率k ,即0000()()lim ()n x n f x f x k f x x x ∆→-'==-3.导函数:当x 变化时,()f x '便是x 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f x 的导函数.()y f x =的导函数有时也记作y ',即0()()()lim x f x x f x f x x∆→+∆-'=∆二.导数的计算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若()f x c =(c 为常数),则()0f x '=;若()f x x α=,则1()f x x αα-'=;若()sin f x x =,则()cos f x x'=若()cos f x x =,则()sin f x x '=-;若()x f x a =,则()ln x f x a a'=若()x f x e =,则()xf x e '=若()log x a f x =,则1()ln f x x a '=若()ln f x x =,则1()f x x '=2.导数的运算法则[()()]()()f xg x f x g x '''±=±[()()]()()()()f xg x f x g x f x g x '''∙=∙+∙2()()()()()[]()[()]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3.复合函数求导()y f u =和()u g x =,称则y 可以表示成为x 的函数,即(())y f g x =为一个复合函数(())()y f g x g x '''=∙三.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一般的,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正负有如下关系:在某个区间(,)a b 内,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增;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极值反映的是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大小情况;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3.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函数极大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求函数()y f x =在[,]a b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求函数()y f x =在(,)a b 内的极值;将函数()y f x =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是一个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四.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利用导数的知识,求函数的最大(小)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1.归纳推理把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完整版)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推荐文档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一.导数概念的引入1.导数的物理意义:瞬时速率。
一般的,函数在处的瞬时变化率是()y f x =0x x =,000()()lim x f x x f x x∆→+∆-∆我们称它为函数在处的导数,记作或,()y f x =0x x =0()f x '0|x x y ='即=0()f x '000()()lim x f x x f x x∆→+∆-∆2.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的切线.通过图像,我们可以看出当点趋近于时,直线与曲线相切。
容n P P PT 易知道,割线的斜率是,当点趋近于时,函数在处n PP 00()()n n n f x f x k x x -=-n P P ()y f x =0x x =的导数就是切线PT 的斜率k ,即0000()()lim ()n x n f x f x k f x x x ∆→-'==-3.导函数:当x 变化时,便是x 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的导函数. 的导函数有()f x '()f x ()y f x =时也记作,即y '0()()()lim x f x x f x f x x∆→+∆-'=∆二.导数的计算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1若(c 为常数),则;()f x c =()0f x '=2 若,则;()f x x α=1()f x x αα-'=3 若,则()sin f x x =()cos f x x'=4 若,则;()cos f x x =()sin f x x '=-5 若,则()x f x a =()ln xf x a a'=6 若,则()x f x e =()x f x e '=7 若,则()log xa f x =1()ln f x x a '=8 若,则()ln f x x =1()f x x '=2)导数的运算法则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1. [()()]()()f xg x f x g x '''±=±2. [()()]()()()()f xg x f x g x f x g x '''∙=∙+∙3. 2()()()()()[]()[()]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3)复合函数求导和,称则可以表示成为的函数,即为一个复合函数()y f u =()u g x =y x (())y f g x =(())()y f g x g x '''=∙三.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一般的,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正负有如下关系:在某个区间内,如果,那么函数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增;(,)a b ()0f x '>()y f x =如果,那么函数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减.()0f x '<()y f x =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极值反映的是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大小情况.求函数的极值的方法是:()y f x =(1)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那么是极大值;0x ()0f x '>()0f x '<0()f x (2)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那么是极小值;0x ()0f x '<()0f x '>0()f x 4.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函数极大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求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y f x =[,]a b (1)求函数在内的极值;()y f x =(,)a b (2)将函数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比较,其中最大的是一个最大值,最()y f x =()f a ()f b 小的是最小值.四.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利用导数的知识,,求函数的最大(小)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知识结构1、归纳推理把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完整版)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数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xf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 注1:其中x ∆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平均变化率 可正,可负,可零。
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导函数的概念: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xx f x x f x yx x ∆-∆+=∆∆→∆→∆)()(lim lim 0000,则称函数)(x f y =在点0x 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x f y =在0x 处的导数,记作)(0'x f 或0|'x x y =,即)(0'x f =xx f x x f x yx x ∆-∆+=∆∆→∆→∆)()(lim lim0000.3.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斜率。
4导数的背景(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6、常见的导数和定积分运算公式:若()g x均可导(可积),则有:f x,().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①求函数f(x)的导数'()f x②令'()f x>0,解不等式,得x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③令'()f x<0,解不等式,得x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注]:求单调区间之前一定要先看原函数的定义域。
7.求可导函数f(x)的极值的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2) 求函数f(x)的导数'()f x(3)求方程'()f x=0的根(4) 用函数的导数为0的点,顺次将函数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小开区间,并列成表格,f x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检查/()果左负右正,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左右不改变符号,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无极值8.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的步骤:求)(x f 在[]b a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 ⑴求)(x f 在[]b a ,上的极值;⑵将)(x f 的各极值与(),()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人教版高中 数学选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3篇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篇:数学选修二必修内容详解第一章函数及其应用1.函数及其概念:定义域、值域、图象、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2.函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复合函数、反函数等3.函数的应用:函数模型、函数方程、函数关系、函数表示、函数求值等第二章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2.三角函数的相互关系:借助单位圆解释正弦、余弦函数,借助正切函数解释余割、正割函数3.三角函数的简单运算: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公式、化简公式、合并公式、差积定理等4.三角函数的应用:角度关系、角度测量、三角函数图像、三角函数方程、三角函数求解等第三章解析几何1.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点、直线、圆等2.二维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斜截式、截距式、一般式、交点式等3.圆的相关概念: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圆心、半径、切线等4.解析几何的应用:确定方程、矢量运算、空间几何、曲线分析等第四章微积分1.导数及其基本概念:导数定义、导数运算、高阶导数、柯西—罗尔定理等2.微积分基本定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区分反函数、定积分、不定积分等3.微积分应用:函数极值、函数图像分析、相关变化率、微分方程、微积分定理等以上是数学选修二的必修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扎实掌握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为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打下基础。
第二篇:数学选修二选修内容详解第五章数列及其应用1.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收敛性、发散性等3.数列的应用:数学归纳法、数列问题的解答、计算器计算数列等第六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基本概念、事件关系、样本空间等2.概率分布及其函数: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3.抽样分布及其统计推论:抽样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4.应用:概率模型、统计图表、数据分析、随机模拟等第七章矩阵论与线性代数1.基本知识:矩阵基本运算、行列式、逆矩阵、秩等2.线性方程组:高斯消元法、矩阵表示、特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等3.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特征方程、特征值、特征向量、对角化、相似变换等4.应用:向量分析、投影、方程求解、几何变换、矩阵算法等以上是数学选修二的选修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数学领域,学会使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B版)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
解:(1)y ′ = (e3x+2 ) = e3x+2 ⋅ (3x + 2)′ = 3e3x+2 ; (2)y ′ = (ln(2x − 1))′ =
1 2 . ⋅ (2x − 1)′ = 2x − 1 2x − 1
2.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切线方程 描述: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切线方程 步骤一:求出函数 y = f (x) 在点 x0 处的导数 f ′ (x0 ) ; 步骤二:根据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到切线方程为 y − f (x0 ) = f ′ (x0 )(x − x0 ). 例题: 求曲线 y = ex + 1 在 (0, 2) 处的切线方程. 解:因为 y = ex + 1,所以 y ′ = ex ,故曲线 y = ex + 1在 (0, 2)处的切线斜率为
解:(1)因为 y =
所以在点 P 处的切线的斜率等于 4 .所以在点 P 处的切线方程是
y−
即
8 = 4(x − 2), 3
12x − 3y − 16 = 0.
(2)设切点为 (x 0 , y 0 ),则由(1)知切线的斜率 k = x2 ,切线方程为 y − y 0 = x2 (x − x 0 ) . 0 0 又切线过点 P (2,
8 1 ) 且 (x0 , y 0 ) 在曲线 y = x3 上,所以 3 3 ⎧ ⎪ 8 − y = x2 (2 − x0 ), 0 0 ⎨3 1 ⎪ ⎩ y = x3 , ⎪ 0 3 0 − 3x2 + 4 = 0, x3 0 0
整理得
即
(x0 − 2)2 (x0 + 1) = 0.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二章《数学归纳法》知识梳理
2.3 数学归纳法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1.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第一步,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______________时命题成立.第二步,归纳递推:假设____________时命题成立,证明当________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中n 的初始值怎样确定? 【做一做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 n +1=1-a n +21-a(a ≠1),在验证n =1时,等式左边为( )A .1B .1+aC .1+a +a 2D .1+a +a 2+a 3【做一做2】 设S k =1k +1+1k +2+1k +3+…+12k ,则S k +1为( )A .S k +12k +2B .S k +12k +1+12k +2C .S k +12k +1-12k +2D .S k +12k +2-12k +1【做一做3】 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 边形的对角线有12n (n -3)条时,第一步验证n等于__________.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答案:1.第一个值n 0(n 0∈N *) n =k (k ≥n 0,k ∈N *) n =k +1 思考讨论提示: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中n 的初始值应根据命题的具体情况而确定,不一定是n 0=1,如证明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时,其初始值n 0=3.【做一做1】 C 因为左边式子中a 的最高指数是n +1,所以当n =1时,a 的最高指数为2,根据左边式子的规律可得,当n =1时,左边=1+a +a 2.【做一做2】 C 因式子右边各分数的分母是连续正整数,则由S k =1k +1+1k +2+…+12k ,①得S k +1=1k +2+1k +3+…+12k +12k +1+12(k +1).②由②-①,得S k +1-S k =12k +1+12(k +1)-1k +1=12k +1-12(k +1).故S k +1=S k +12k +1-12(k +1),故选C. 【做一做3】 3 ∵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凸多边形, ∴需验证的第一个n 值为3. 2.n =n 0 n =k +1 正整数1.如何理解数学归纳法? 剖析:数学归纳法是专门证明与正整数集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完全归纳法,是对不完全归纳法的完善.证明分两步,其中第一步是命题成立的基础,称为“归纳奠基”;第二步解决的是延续性问题,又称“归纳递推”.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两个步骤缺一不可.(2)在第一步中,n 的初始值不一定从1取起,也不一定只取一个数(有时需取n =n 0,n 0+1等),证明应视具体情况而定.(3)第二步中,证明n =k +1时,必须使用假设,否则就会打破数学归纳法步骤间的严密逻辑关系,造成推理无效.(4)证明n =k +1成立时,要明确求证的目标形式,一般要凑出假设里给出的形式,以便使用假设,然后再去凑出当n =k +1时的结论,这样就能有效减少论证的盲目性.数学归纳法的理论根据是皮亚诺的归纳公理:任何一个正整数集A ,若①1∈A ;②由k ∈A 可推出k +1∈A ,则A 含有所有的正整数.2.运用数学归纳法要注意哪些?剖析: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验证是基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表明:第一个步骤是要找一个数n 0,这个n 0就是我们要证明的命题对象的最小自然数,这个自然数并不一定都是“1”,因此“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是我们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第一个要注意的问题.(2)递推是关键.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在于递推,所以从“k ”到“k +1”的过程,必须把归纳假设“n =k ”作为条件来导出“n =k +1”时的命题,在推导过程中,要把归纳假设用上一次或几次.(3)正确寻求递推关系.我们已经知道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递推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寻求递推关系呢? ①在第一步验证时,不妨多计算几项,并争取正确写出来,这样对发现递推关系是有帮助的.②探求数列通项公式要善于观察式子或命题的变化规律,观察n 处在哪个位置.③在书写f (k +1)时,一定要把包含f (k )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f (k )中的最后一项.除此之外,多了哪些项,少了哪些项都要分析清楚.题型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例题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4⎝⎛⎭⎫1-19⎝⎛⎭⎫1-116…⎝⎛⎭⎫1-1n 2=n +12n(n ≥2,n ∈N *). 分析:第一步先验证等式成立的第一个值n 0;第二步在n =k 时等式成立的基础上,等式左边加上n =k +1时新增的项,整理出等式右边的项.反思: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验证是基础: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有些问题中验证的初始值不一定为1.②递推是关键:正确分析由n =k 到n =k +1时式子项数的变化是应用数学归纳法成功证明问题的保障.③利用假设是核心:在第(2)步证明中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这是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核心环节,否则这样的证明方法就不是数学归纳法.题型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例题2】 已知函数f (x )=13x 3-x ,数列{a n }满足条件:a 1≥1,a n +1≥f ′(a n +1),(1)证明:a n ≥2n -1(n ∈N *). (2)试比较11+a 1+11+a 2+…+11+a n与1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分析:(1)求f ′(x )→得到式子a n +1≥(a n +1)2-1→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 n ≥2n -1(n ∈N *)(2)由a n ≥2n -1得1+a n ≥2n →11+a n ≤12n →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成立 反思: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n 有关的不等式是数学归纳法的主要应用之一,应用过程中注意:①证明不等式时,从n =k 到n =k +1的推导过程中要应用归纳假设,有时需要对目标式进行适当的放缩来实现.②与n 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有时并不一定非用数学归纳法不可,还经常用到不等式证明中的比较法、分析法、配方法、放缩法等.题型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例题3】 有n 个圆,其中每两个圆相交于两点,并且每三个圆都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这n 个圆把平面分成f (n )=n 2-n +2部分.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第二步中如何正确地应用假设.反思: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的关键是“找项”,即几何元素从k 个变成(k +1)个时,所证的几何量将增加多少,这需用到几何知识或借助于几何图形来分析,在实在分析不出来的情况下,将n =k +1和n =k 分别代入所证的式子,然后作差,即可求出增加量,然后只需稍加说明即可,这也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命题的一大技巧.题型四 易错辨析【例题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4+7+…+(3n -2)=12n (3n -1).错解:证明:(1)当n =1时,左边=1,右边=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1,k ∈N *)时等式成立,即1+4+7+…+(3k -2)=12k (3k -1),则当n =k +1时,需证1+4+7+…+(3k -2)+[3(k +1)-2]=12(k +1)(3k +2)(*).由于等式左边是一个以1为首项,公差为3,项数为k +1的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其和为12(k +1)(1+3k +1)=12(k +1)(3k +2),所以(*)式成立,即n =k +1时等式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一切n ∈N *都成立.错因分析:判断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问题是否正确,关键要看两个步骤是否齐全,特别是第二步假设是否被应用,如果没有用到假设,那就是不正确的.错解在证明当n =k +1等式成立时,没有用到假设“当n =k (k ≥1,k ∈N *)时等式成立”,故不符合数学归纳法证题的要求.答案:【例题1】 证明:(1)当n =2时,左边=1-14=34,右边=2+12×2=34,∴左边=右边.(2)假设n =k (k ≥2,k ∈N *)时结论成立,即⎝⎛⎭⎫1-14⎝⎛⎭⎫1-19…⎝⎛⎭⎫1-1k 2=k +12k . 那么n =k +1时,利用归纳假设有:⎝⎛⎭⎫1-14⎝⎛⎭⎫1-19…⎝⎛⎭⎫1-1k 2⎣⎡⎦⎤1-1(k +1)2=k +12k ⎣⎡⎦⎤1-1(k +1)2=k +12k ·k (k +2)(k +1)2 =k +22(k +1)=(k +1)+12(k +1).∴即n =k +1时等式也成立.综合(1)(2)知,对任意n ≥2,n ∈N *等式恒成立. 【例题2】 (1)证明:∵f ′(x )=x 2-1, ∴a n +1≥(a n +1)2-1=a 2n +2a n .①当n =1时,a 1≥1=21-1,命题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命题成立,即a k ≥2k -1; 那么当n =k +1时,a k +1≥a 2k +2a k =a k (a k +2)≥(2k -1)(2k-1+2)=22k -1≥2k +1-1.即当n =k +1时,命题成立, 综上所述,命题成立. (2)解:11+a 1+11+a 2+…+11+a n<1. ∵a n ≥2n -1,∴1+a n ≥2n .∴11+a n ≤12n . ∴11+a 1+11+a 2+…+11+a n≤12+122+…+12n =1-12n <1. 【例题3】 证明:(1)当n =1时,分为两部分,f (1)=2,命题成立; (2)假设n =k (k ≥1,k ∈N *)时,被分成f (k )=k 2-k +2部分;那么当n =k +1时,依题意,第k +1个圆与前k 个圆产生2k 个交点,第k +1个圆被截为2k 段弧,每段弧把所经过的区域分为两部分,∴平面上增加了2k 个区域.∴f (k +1)=f (k )+2k =k 2-k +2+2k =(k +1)2-(k +1)+2,即n =k +1时命题成立, 由(1)(2)知命题成立.【例题4】 正解:证明:(1)当n =1时,左边=1,右边=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1,k ∈N *)时等式成立,即1+4+7+…+(3k -2)=12k (3k -1),则当n =k +1时,1+4+7+…+(3k -2)+[3(k +1)-2]=12k (3k -1)+(3k +1)=12(3k 2+5k +2)=12(k +1)(3k +2)=12(k +1)[3(k +1)-1], 即当n =k +1时等式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一切n ∈N *都成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n 3(n ≥3,n ∈N ),第一步应验证( ) A .n =1 B .n =2 C .n =3 D .n =42已知f (n )=11112n n n +++++ (21),则( ) A .f (n )共有n 项,当n =2时,f (2)=1123+B .f (n )共有n +1项,当n =2时,f (2)=111234++C .f (n )共有n 2-n 项,当n =2时,f (2)=1123+D .f (n )共有n 2-n +1项,当n =2时,f (2)=111234++3已知n 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234-+-+…+11n -=1112242n n n ⎛⎫++⋅⋅⋅+ ⎪++⎝⎭时,若已假设n =k (k ≥2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 )A .n =k +1时等式成立B .n =k +2时等式成立C .n =2k +2时等式成立D .n =2(k +2)时等式成立4设平面内有n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直线不平行,任何三条直线不共点.若k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f (k )个部分,k +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f (k +1)个部分,则f (k +1)=f (k )+__________.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2111111234n n+++⋅⋅⋅+<-(n ≥2,n ∈N *).答案:1.C 由题知,n 的最小值为3,所以第一步验证n =3是否成立,选C. 2.D 由题意知f (n )最后一项的分母为n 2, 故f (2)=2111232++,排除选项A ,选项C. 又f (n )=211101()n n n n n ++++++-…, 所以f (n )的项数为n 2-n +1项.故选D.3.B 因为假设n =k (k ≥2为偶数),故下一个偶数为k +2,故选B.4.k +1 第k +1条直线与原来的k 条直线相交,有k 个交点,这k 个交点把第k +1条直线分成k +1部分(线段或射线),这k +1部分把它们所在的平面区域一分为二,故平面增加了k +1部分.5.分析:证明:(1)当n =2时,左边=21124=,右边=11122-=. 因为1142<,所以不等式成立. (2)假设n =k (k ≥2,k ∈N *)时,不等式成立, 即2222111111234k k++++<-…, 则当n =k +1时,22222211111111234(1)(1)k k k k +++++<-+++… =22222(1)1(1)111(1)(1)(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111k -+. 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综上所述,对任意n ≥2的正整数,不等式都成立.。
人教版高中 数学选修二 2.2 知识点 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 数学选修二 2.2 知识点 归纳总结第一章、导数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x f 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 注1:其中x ∆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平均变化率 可正,可负,可零。
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导函数的概念: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x x f x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则称函数)(x f y =在点0x 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x f y =在0x 处的导数,记作)(0'x f 或0|'x x y =,即)(0'x f =xx f x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 3.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斜率。
4导数的背景(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5、常见的函数导数 函数 导函数(1)y c = 'y =0(2)n y x =()*n N ∈ 1'n y nx -=(3)x y a =()0,1a a >≠ 'ln x y a a =(4)x y e = 'x y e =(5)log a y x =()0,1,0a a x >≠> 1'ln y x a= (6)ln y x = 1'y x= (7)sin y x = 'cos y x =(8)cos y x = 'sin y x =-6、常见的导数和定积分运算公式:若()f x ,()g x 均可导(可积),则有: 和差的导数运算 []'''()()()()f x g x f x g x ±=± 积的导数运算[]'''()()()()()()f x g x f x g x f x g x ⋅=±特别地:()()''Cf x Cf x =⎡⎤⎣⎦ 商的导数运算[]'''2()()()()()(()0)()()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g x ⎡⎤-=≠⎢⎥⎣⎦ 特别地:()()21'()'g x g x g x ⎡⎤-=⎢⎥⎣⎦复合函数的导数 x u x y y u '''=⋅微积分基本定理()ba f x dx =⎰F(a)--F(b) (其中()()'F x f x =)和差的积分运算1212[()()]()()b b b a a af x f x dx f x dx f x dx ±=±⎰⎰⎰ 特别地:()()()bb a a kf x dx k f x dx k =⎰⎰为常数积分的区间可加性 ()()()()bc b a a c f x dx f x dx f x dx a c b =+<<⎰⎰⎰其中.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①求函数f (x )的导数'()f x②令'()f x >0,解不等式,得x 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③令'()f x <0,解不等式,得x 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注]:求单调区间之前一定要先看原函数的定义域。
数学选修2-2课本知识点
数学选修2-2课本知识点本文将深入讨论数学选修2-2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我们将通过逐步思考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和方法。
第一步:复习前置知识在开始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我们需要先复习一些前置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后续内容。
1. 初等函数初等函数是指可以用有限次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指数和对数运算得到的函数。
常见的初等函数包括多项式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2. 极限与连续在学习函数的性质时,我们经常会遇到极限和连续的概念。
极限是指当自变量趋于某一特定值时,函数值的趋势。
通过求极限,我们可以了解函数在某一点的趋势,进而推断函数的性质。
连续是指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每一点都具有极限,并且该极限值等于函数在该点的函数值。
3. 导数与微分导数是描述函数变化率的重要工具。
通过求导数,我们可以了解函数的变化率和曲线的斜率。
微分是导数的一种应用,可以用于求解函数的极值、切线方程和近似计算等问题。
第二步:探索新的知识点现在,我们将进入正式的学习环节,探索数学选修2-2课本中的新知识点。
1. 三角函数的辅助角公式三角函数的辅助角公式是用来简化三角函数表达式的重要工具。
通过使用辅助角公式,我们可以将一个三角函数的表达式转化为另一个更简单的表达式。
例如,利用辅助角公式,我们可以将sin(x+y)和cos(x+y)分解为sinx、cosx、siny和cosy的乘积形式。
2. 幂函数的性质幂函数是一种以自变量的幂次为指数的函数。
幂函数的性质包括奇偶性、单调性和图像特征等。
通过对幂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幂函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将图像特征与函数的性质联系起来。
3. 对数函数的应用对数函数是幂函数的反函数,常用于解决指数运算相关的问题。
对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金融、科学和工程领域。
通过学习对数函数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数函数的意义,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选修2-2最全知识点汇总
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一般的,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正负有如下关系:在某个区间 内
(1)如果 ,那么函数 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增;(2)如果 ,那么函数 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减.
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极值反映的是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大小情况.
求函数 的极值的方法是:(1)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那么 是极大值(2)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那么 是极小值;
3.导函数:当x变化时, 便是x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 的导函数. 的导函数有时也记作 ,即
二.导数的计算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1若 (c为常数),则 ;2若 ,则 ;
3若 ,则 4若 ,则 ;
5若 ,则 6若 ,则
7若 ,则 8若 ,则
导数的运算法则
1. 2.
3.
复合函数求导 和 ,称则 可以表示成为 的函数,即 为一个复合函数
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外一类事物类似的性质的推理,叫做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1)找出两类事物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3)一般的,事物之间的各个性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的.如果两个事物在某些性质上相同或相似,那么他们在另一写性质上也可能相同或类似,类比的结论可能是真的.
2,几个重要的结论
(1) (2) (3)若 为虚数,则
3.单位i的一些固定结论:
(1) (2) (3) (2)
(4)一般情况下,如果类比的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越相关,那么类比得出的命题越可靠.
考点二演绎推理(俗称三段论)
高中数学选修2-1、2-2知识点小结
选修2-1、2-2知识点选修2-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 命题及其关系① 四种命题相互间关系: ② 逆否命题同真同假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q p ⇒¿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 p p q ⇒¿ p 是q 的既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q p 靠3. 逻辑联结词 “或”“且”“非”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注意命题的否定形式(联系反证法的反设),主要是量词的变化. 例:“a=1”是“0,21ax x x∀>+≥”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2. “回归定义” 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如:(1)在求轨迹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圆锥曲线的方程,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2)涉及椭圆、双曲线上的点与两个焦点构成的焦点三角形问题时,常用定义结合解三角形(一般是余弦定理)的知识来解决;(3)在求有关抛物线的最值问题时,常利用定义把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结合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意义去解决。
3.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有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公共点的个数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相交、相切、相离.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经过消元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注意在和双曲线和抛物线方程联立时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相切、相离的充分必要条件分别是0∆>、0∆=、0∆<.应注意数形结合(例如双曲线中,利用直线斜率与渐近线的斜率之间的关系考查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常见方法:①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利用韦达定理等;②点差法 (主要适用中点问题,设而不求,注意需检验,化简依据:12122100212,2,22x x y y y yx y k x x ++-===-) (2)有关弦长问题,应注意运用弦长公式及韦达定理来解决;(注意斜率是否存在)① 直线具有斜率k ,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1122(,),(,)A x y B x y1212AB x y =-==- ② 直线斜率不存在,则12AB y y =-.(3)有关对称垂直问题,要注意运用斜率关系及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B版)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4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 1 1 25 . + +⋯+ < n+1 n+2 2n 36
即
2n 1 1 1 1 n + +⋯+ <∫ dx = ln x| 2 n = ln 2n − ln n = ln 2, n+1 n+2 2n x n
因为ln 2 ≈ 0.6931 , 25 ≈ 0.6944 ,所以ln 2 < 25 .所以
3 1
π 2 dx;(3)∫ 0 2 (sin x − cos x)dx. x
∫
(1 + x + x2 ) = ∫
3 1
1 2 3 1 x | 1 + x3 | 3 1 2 3 1 1 = (3 − 1) + (3 2 − 1 2 ) + (3 3 − 1 3 ) 2 3 44 = . 3 = x| 3 1 +
∑ f (ξi )Δx = ∑
i =1 i =1 n n
b−a f (ξi ), n
当 n → ∞ 时,上述和式无限接近某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函数 f (x) 在区间 [a, b] 上的定积分(definite integral),记作 ∫ ab f (x)dx,即
∫
b a
f (x)dx = lim ∑
∫
b a
f (x)dx = F (x)| b a = F (b) − F (a).
例题: 利用定积分定义计算: (1)∫ 1 (1 + x)dx;(2)∫ 0 xdx. 解:(1)因为 f (x) = 1 + x 在区间 [1, 2] 上连续,将区间 [1, 2] 分成 n 等份,则每个区间的
高中数学选修2_2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选修2_2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一、三角函数基本知识
1. 弧度制和角度制的相互转换
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3. 周期、对称性及图像变换
4. 函数值、解析式和定义域、值域
5. 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
6. 弦割定理和余弦正弦定理
二、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相关式子
1. 函数y=sin(x)
三、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 诱导公式的基本概念
2. 诱导公式的归纳证明
3. 应用:求三角函数值
1. 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
3. 正弦和余弦的二倍角公式
6. 万能公式:将任意一个三角函数表达为tan(x/2)的形式
1. 三角函数在一定区间内的值域和零点
2. 基本方程的分类及其解法
3. 一次三角方程及其解法
3. 三角函数的附加恒等式
4. 三角函数的化简或证明
1. 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关系及其应用
2.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 海伦公式及其应用
五、导数与微分的基本概念
1. 函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2. 极限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4. 可导函数的判定方法
5. 常用函数的导数公式
6. 导数与函数图象的关系
六、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和曲线的几何特征
1. 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
2. 曲线的拐点和点的分类
3. 曲线的凸凹性及其判定方法
4. 图象和函数的简图
七、导数的应用
3. 曲线的渐近线
4. 物理学中的应用:单位变化法
八、反三角函数
3. 反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一.导数概念的引入1. 导数的物理意义:瞬时速率。
一般的,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000()()lim x f x x f x x∆→+∆-∆,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记作0()f x '或0|x x y =',即0()f x '=000()()lim x f x x f x x∆→+∆-∆ 2. 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的切线。
通过图像,我们可以看出当点n P 趋近于P 时,直线PT 与曲线相切。
容易知道,割线n PP 的斜率是00()()n n n f x f x k x x -=-,当点n P 趋近于P 时,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就是切线PT 的斜率k,即0000()()lim ()n x n f x f x k f x x x ∆→-'==- 3. 导函数:当x 变化时,()f x '便是x 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f x 的导函数。
()y f x =的导函数有时也记作y ',即0()()()lim x f x x f x f x x∆→+∆-'=∆二.导数的计算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1若()f x c =(c 为常数),则()0f x '=;2 若()f x x α=,则1()f x x αα-'=;3 若()sin f x x =,则()cos f x x '=4 若()cos f x x =,则()sin f x x '=-;5 若()x f x a =,则()ln x f x a a '=6 若()x f x e =,则()x f x e '=7 若()log x a f x =,则1()ln f x x a'=8 若()ln f x x =,则1()f x x '=2)导数的运算法则1。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A版)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导数的几何意义当点趋近于点时,割线
趋近于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位置的直线 P n P (,f ()) x 0x 0 P P n P P
).
.
.
.
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解析:图像中每点的斜率均表示这一时刻的速度.
答案:解析:4. 如图,一个正五角星薄片(其对称轴与水面垂直)匀速地升出水面,记 时刻五角星露出水面部分的图形面积为
,则导函数 的图象大致为
.
A .
B .
C
.D .
A
导函数 为单位时间内五角星出水的面积率,由图可知当一个角出来时,面积率由 开始,逐渐增多,当一个角
都出完了,则面积率一下由最大开始减小,当出最后两个角时,面积率会先增加,然后减小到 .
t S (t )(S (0)=0)y =(t )S ′()y =(t )S ′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2-2知识点总结
选修2-1、2-2知识点选修2-1第一部分 简单逻辑用语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3、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5、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6、逻辑联结词:⑴且(and ):命题形式p q ∧;⑵或(or ):命题形式p q ∨; ⑶非(not ):命题形式p ⌝.7、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x p M x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x p M x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1.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2. 即:|)|2(,2||||2121F F a a MF MF >=+。
3.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5.3、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即:|)|2(,2||||||2121F F a a MF MF <=-。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最全版)精品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最全版)精品课时一:常见函数的性质1、关于指数函数:(1)其指数运算正比关系:若a>b,则ea>eb ;若a<b,则ea<eb。
(2)其图像倾斜向上,且随x的增加而迅速增大;(3)其函数值总是大于零,并且在定义域上无上下限;(4)其图像关于y轴对称;(5)其反函数为对数函数。
3、关于三角函数:(1)其图像周期性质:端点处的六个三角函数的值均为1或-1;(2)特殊点处的三角函数的值有所不同:对于正弦函数,正半周期处值为1,负半周期处值为-1;对于余弦函数,正半周期处值为1,负半周期处值为-1;对于正切函数,而非角度值特殊点处值始终为无穷大。
(3)其图像过曲线处点:正弦函数图像过Π/2处的点;正切函数图像过Π/4、3Π/4处的点;余弦函数图像过0、Π,2Π处点。
课时二:指数与对数之间的转换1、关于转换公式: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之间的转换公式∶ea=y⇒y=loga2、关于应用:(1)利用指数函数求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运用ea=y,将对数指数函数转化为指数函数,从而进行有关指数的运算、计算和求解;(2)利用对数函数求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运用loga=y,将指数函数转化为对数函数,从而进行有关对数的运算、计算和求解。
课时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1、关于指数函数的性质:(1)其导数为其本身:即,ea的导数为ea;(2)其函数系数正比关系:a的函数系数正比于a的函数值;(3)其函数增长性质:an是an-1的函数值的n倍;(4)其函数在无穷点是存在极小值;(5)其函数反函数是多项式函数;(6)其函数在有穷间隔上,对称轴是y轴。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函数的极值与最值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导数的应用二------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学习目标】 1. 理解极值的概念和极值点的意义。
2. 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
3. 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4. 掌握函数极值与最值的简单应用。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函数的极值(一)函数的极值的定义:一般地,设函数)(x f 在点0x x =及其附近有定义,(1)若对于0x 附近的所有点,都有)()(0x f 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一个极大值,记作)(0x f y =极大值;(2)若对0x 附近的所有点,都有)()(0x f 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一个极小值,记作)(0x f y =极小值.极大值与极小值统称极值.在定义中,取得极值的点称为极值点,极值点是自变量的值,极值指的是函数值. 要点诠释:由函数的极值定义可知:(1)在函数的极值定义中,一定要明确函数y=f(x)在x=x 0及其附近有定义,否则无从比较. (2)函数的极值是就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小区间而言的,是一个局部概念;在函数的整个定义域内可能有多个极值,也可能无极值.由定义,极值只是某个点的函数值与它附近点的函数值比较是最大或最小,并不意味着它在函数的整个的定义域内最大或最小.(3)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无确定的大小关系.即一个函数的极大值未必大于极小值.极小值不一定是整个定义区间上的最小值.(4)函数的极值点一定出现在区间的内部,区间的端点不能成为极值点.而使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小值的点可能在区间的内部,也可能在区间的端点.(二)用导数求函数极值的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求导数)(x f '; ③求方程0)(='x f 的根;④检查'()f x 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则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则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最好通过列表法)要点诠释:①可导函数的极值点一定是导函数为0的点,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即0()0f x '=是可导函数)(x f 在点0x 取得极值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例如函数y=x 3,在x=0处,'(0)0f =,但x=0不是函数的极值点.②可导函数)(x f 在点0x 取得极值的充要条件是0()0f x '=,且在0x 两侧)(x f '的符号相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一、导数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xf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 注1:其中x ∆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可正,可负,可零。
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导函数的概念: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x x f x x f x yx x ∆-∆+=∆∆→∆→∆)()(limlim0000,则称函数)(x f y =在点0x 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x f y =在x 处的导数,记作)(0'x f 或|'x x y =,即)(0'x f =xx f x x f x yx x ∆-∆+=∆∆→∆→∆)()(limlim0000. 3.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斜率。
4导数的背景(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3)边际成本。
6、常见的导数和定积分运算公式:若()f x ,()g x 均可导(可积),则有:6.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①求函数f (x )的导数'()f x ②令'()f x >0,解不等式,得x 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③令'()f x <0,解不等式,得x 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注]:求单调区间之前一定要先看原函数的定义域。
7.求可导函数f (x )的极值的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2) 求函数f (x )的导数'()f x (3)求方程'()f x =0的根(4) 用函数的导数为0的点,顺次将函数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小开区间,并列成表格,检查/()f x 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左右不改变符号,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无极值8.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的步骤:求)(x f 在[]b a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 ⑴求)(x f 在[]b a ,上的极值;⑵将)(x f 的各极值与(),()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注]:实际问题的开区间唯一极值点就是所求的最值点;9.求曲边梯形的思想和步骤: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以直代曲”的思想) 10.定积分的性质根据定积分的定义,不难得出定积分的如下性质: 性质1a b dx ba-=⎰1性质5 若[]b a x x f ,,0)(∈≥,则0)(≥⎰b adx x f①推广:1212[()()()]()()()bb bbm m aaaaf x f x f x dx f x dx f x dx f x ±±±=±±±⎰⎰⎰⎰②推广:121()()()()kb c c ba ac c f x dx f x dx f x dx f x dx =+++⎰⎰⎰⎰11定积分的取值情况:定积分的值可能取正值,也可能取负值,还可能是0.( l )当对应的曲边梯形位于 x 轴上方时,定积分的值取正值,且等于x 轴上方的图形面积; (2)当对应的曲边梯形位于 x 轴下方时,定积分的值取负值,且等于x 轴上方图形面积的相反数;(3)当位于 x 轴上方的曲边梯形面积等于位于 x 轴下方的曲边梯形面积时,定积分的值为0,且等于x 轴上方图形的面积减去下方的图形的面积.12.物理中常用的微积分知识(1)位移的导数为速度,速度的导数为加速度。
(2)力的积分为功。
推理与证明知识点13.归纳推理的定义: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的结论,像这样的推理通常称为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14.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 大致如图:15.归纳推理的特点: ①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特殊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一般现象。
②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验检验,因此,它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
③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推理,通过归纳推理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16.类比推理的定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这样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实验、观察概括、推广猜测一般性结论17.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18.演绎推理的定义: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19.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三段论20.“三段论”可以表示为:①大前题:M 是P ②小前提:S 是M ③结论:S 是P 。
其中①是大前提,它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原理;②是小前提,它指出了一个特殊对象;③是结论,它是根据一般性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21.直接证明是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
直接证明包括综合法和分析法。
22.综合法就是“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不断用必要条件代替前面的条件,直至推出要证的结论。
23.分析法就是从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不断地用充分条件替换前面的条件或者一定成立的式子,可称为“由果索因”。
要注意叙述的形式:要证A ,只要证B ,B 应是A 成立的充分条件. 分析法和综合法常结合使用,不要将它们割裂开。
24反证法:是指从否定的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
25.反证法的一般步骤(1)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从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即所求证命题正确。
2627.....28.归缪矛盾(1)与已知条件....矛盾:(2)与已有公理、定理、定义..........矛盾; (3)自相..矛盾. 29.数学归纳法(只能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步骤(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0n n N *∈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k (k ∈N *,且k ≥n 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正确 [注]:常用于证明不完全归纳法推测所得命题的正确性的证明。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知识点30.复数的概念:形如a+bi ....的数叫做复数,其中i 叫虚数单位,a 叫实部, b 叫虚部,数集{}|,C a bi a b R =+∈叫做复数集。
规定:a bi c di +=+⇔a=c ...且.b=d ...,强调:两复数不能比较大小,只有相等或不相等。
31.数集的关系:0000b Z a b a =⎧⎪≠⎧⎨⎪≠⎨⎪=⎪⎩⎩实数 ()复数一般虚数()虚数 ()纯虚数() 32.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与平面内的点或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33.复平面: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任何一个复数bi a z +=,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b a 唯一确定。
由于有序实数对),(b a 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一一对应,因此复数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集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
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x 轴叫做实轴,y 轴叫做虚轴。
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了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34.求复数的模(绝对值)与复数z 对应的向量OZ 的模r 叫做复数bi a z +=的模(也叫绝对值)记作bi a z +或。
由模的定义可知:22b a bi a z +=+= 35.复数的加、减法运算及几何意义①复数的加、减法法则:12z a bi c di =+=+与z ,则12()z z a c b d i ±=±+±。
注:复数的加、减法运算也可以按向量..的加、减法来进行。
②复数的乘法法则:()()()()a bi c di ac bd ad bc i ++=-++。
③复数的除法法则:2222()()()()a bi a bi c di ac bd bc adi c di c di c di c d c d++-+-==+++-++其中c di -叫做实数化因子36.共轭复数:两复数a bi a bi +-与互为共轭复数,当0b ≠时,它们叫做共轭虚数。
常见的运算规律(1);(2)2,2;z z z z a z z bi =+=-=2222(3);(4);(5)z z z z a b z z z z z R ⋅===+==⇔∈41424344(6),1,,1;n n n n ii iii i++++==-=-=()2211(7)1;(8),,11i i i i i i i i i +-±=±==-=±-+ )9(设231i +-=ω是1的立方虚根,则012=++ωω,1,,332313===+++n n n ωωωω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