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山亭区城区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庄市山亭区城区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

规划说明书

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政府

二00七年十二月

枣庄市山亭区城区总体规划(2007——2020)规划说明书

1、城区概况

1.1 城区基本情况

1.1.1 地理区位

枣庄市山亭区位于山东省南部,属沂蒙山区南麓延伸部分,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o 14’00”——117o 44’20”,北纬34o 54’00”——35o 19’22”之间。山亭区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仓山县毗邻,南与枣庄市市中区、薛城区接壤,西部紧邻滕州市,北与济宁邹城市连接。山亭区南靠京杭大运河,西临京沪铁路、104国道和京福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1.1.2 自然条件

山亭区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区,西部边缘有小面积山间冲积平原。山亭区共有大小山峰5000多座,海拔在150米以上的山峰有1234个,枣庄市最高的高山、摩天岭和抱犊崮三座山峰均在山亭区境内,区内山地丘陵地形占全区总面积的88.6%,山间小平原占9%。

山亭区属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区,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和调节,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易旱,夏季炎热多雨、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晚秋易旱,冬季寒冷、雪雨稀少,年平均气温13.5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900毫米,全区降水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曾递减趋势,且变幅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5——57%,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36.6千卡。

山亭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区内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河流为分洪、泄洪河道,都属季节性河流,区内有较大河流52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有13条,分三个方向外流出境,年流量1.08亿立方米,是枣庄市薛河城河和郭河等河流的发源地。山亭区有水面积2万亩,地下水蕴含量1.04亿立方米。

山亭区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素有“天然公园”的美誉,旅游景点达30多处。境内鲁南奇峰——抱犊崮,山峦高耸,泉流暴泻,峰翠崖墨,柏苍松郁,云绕石崮,鹰旋崖间,人称“鲁南小泰山”,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与之相邻的双龙大裂谷国家地质公园自然风景区,是一处独具特色的岩溶地质地貌景观,是全国少有、山东省独一无二的岩溶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和科学研究价值。山亭

区内有枣庄市最大的人工湖——岩马湖,湖内山峰挺拔峻秀,山环山、水连山、峰奇石怪、湖光山色、景色宜人,“岩马夕照”是枣庄市的著名景观。

1.1.3 面积与人口

山亭区区域总面积1017.8平方公里,占枣庄市总面积的22.2%,辖8镇1乡1街道,255个行政村,48.6万人,城区驻地位于山城街道办事处。目前,2008年建成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人。

1.1.4 社会经济发展

山亭区建区以来,抓住改革开放和国家扶贫的双重机遇,全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2007年山亭区国内生产总值56.5亿元,人均纯收入4136元,1.1.5 历史沿革

山亭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山亭属古滕国;春秋时期为小邾国都城所在地;战国时期属齐之滕国,后属楚国;三国时期属魏国;唐朝属河南道;宋朝属滕县;明朝先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朝属兖州府之滕县。1983年1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滕县的8处乡镇和原枣庄市齐村区的6处乡镇合并而成,成为枣庄市辖县级区。

自1983年成立以来,山亭区的城市建设是在历次总体规划的有效指导下展开的,在过去20年中,山亭区共开展过两轮城市总体规划,1985年进行了第一轮总体规划,第二轮总体规划于1997年编制,第三轮总体规划于2001年编制,在以上三轮总体规划的有效指导下,山亭区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功能分区和景观面貌初具规模,基础设施也有了长足进步。

1.2 城区发展的区位分析

1.2.1 宏观区位条件

从区域发展的宏观区位来看,山亭区地处的鲁南地区,随着山东省省域综合交通网络(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络)的逐步建成,鲁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山东半岛沿海经济区的社会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如果能抓住机遇,依托原有的经济条件,迎头赶上,改变目前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城镇建设状况是完全可能的。

1.2.2 区域城镇体系

从山亭区所处的枣庄市域城镇体系的范围来看,枣庄市市域已形成中心城――县级市、区――建制镇(乡)三级城镇结构,山亭区位于枣庄市北部,滕州市东面,区域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必将给山亭区带来现实的发展机遇。

1.3 城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

1.3.1 有利条件

1.3.1.1 劳动资源优势

山亭区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作为具有后发优势的山亭区,必将随之迅速的发展起来。

1.3.1.2 现有的产业基础

山亭区具有发达的农业,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一定的工业基础,如造纸、建材、服装、轻纺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特别是造纸和建材可形成较长的产业链,形成优势主导产业集群。

1.3.1.3 丰富的水资源

山亭区水资源丰富,对发展需水型工业具有一定优势条件,但也要加强水资源的集约利用。

1.3.1.4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

山亭区地处鲁南低山区,生态环境极其优越,并且境内还有抱犊崮和国家地质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山亭区未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山亭城区的性质、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建设重点。

(3)合理确定山亭城区的功能布局结构、道路网络、绿地生态网络等,为山亭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有弹性和适应力的物质环境框架。

(4)真正落实好生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力争将山亭区建设成为社会经济发达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区,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不影响、不破坏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5)坚持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长远规划、分部实施、稳健发展,不浪费土地资源。

2.3 规划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