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课文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一、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

2.背景链接(1)《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

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

长江三峡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

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二、字词句积累1.读准字音阙(quē)叠嶂(zhànɡ)曦月(xī)襄(xiānɡ)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yǎn)飞潄(shù)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2.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风(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

素湍、绿潭,一动一静)回清倒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倒影:动宾短语,倒映着影子)清荣峻茂(四字并列,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3.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4.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或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有的人)③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疾恶如仇(憎恨)④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断绝,消失)5.古今异义①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郦道元《三峡》:壮美豪情、秀美雅趣、凄美悲凉的三重奏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郦道元《三峡》:壮美豪情、秀美雅趣、凄美悲凉的三重奏

郦道元《三峡》:壮美豪情、秀美雅趣、凄美悲凉的三重奏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经典性的散文,已经有了不少关于它的赏析文章,但是很少令人满意的。

原因在于,此类文字,-味限于赞赏。

试举- -例: 先从大处着笔,本百里三峡....正面描写,巧用夸饰,极山高,再状夏日江流,以日行千里的江舟作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春水大流急,令人惊心动魄。

仰视高山,俯瞰急流,体物妙笔,将巫峡山水描写得生动過真。

好上例并不是此类所谓赏析风上可以说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通篇文章可以说完全是废话,没有一点具体分析。

原因是作者的观念僵化,文章的观点落实在“体物”“逼真”上,与三峡》文本的精彩根本不沾边。

其实.《三峽》描绘的景观并不以逼真取胜。

首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享午夜分,不见曦月”就不能算是逼真的。

到过三峡的人都知道.三峡两岸并非七百里都是同样高度的悬崖绝壁,高低起伏是山之所以为山的特点,不可能是“略无阙处”。

中午才能见到太阳、午夜才能见到月亮,也只是部分航程如此。

其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也不是写实的。

一般情况下行舟是很慢的。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写到三峡的黄牛滩: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日“黄牛滩”。

两(四库本作“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完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端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日:“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幕,黄牛如故。

”言水路纤深,回望如一实。

舟行三峡不但是很慢的.而且是很凶险的。

当年三峡有礁石,尤其留塘峽.那里的礁石相当可怕。

文献记载很多。

杜甫晚年的《秋兴》有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白牢关。

”作者论定郦道元此文写得“逼真”,隐含着一个潜在的前提:郦氏亲临其境。

其实是糊徐的想象。

当时南北朝分治,郦道元在北朝为官.蓦然到南朝辖治下的三峡旅游,肯定要当俘虏。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2.掌握景物的特点和描写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培养语感;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的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1.走近作者及作品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职。

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所撰《水经注》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

《三峡》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性散文。

22.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3.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郦(lì) 阙(quē) 溯(sù) (yǎn) 属(zhǔ)4.指名朗读。

5.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6.教师点拨。

(1)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2)一词多义①自:A.自三峡七百里中(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A.沿溯阻绝(断) B.绝多生怪柏(极) C.哀转久绝(消失)7.翻译课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并尝试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4、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教学重点:1、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文言语汇2、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直至当堂成诵教学构思:充分突出主体性教学,通过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讨论、辨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来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求知欲;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完成由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过渡。

通过朗读品味,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审美趣味,力求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李白诗《早发白帝城》导入。

简单了解三峡知识。

作者介绍: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懂得重点字词意思,读通读顺文章。

1、学生自由通读,选一名同学试读,其他帮助正音。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一、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

2.背景链接(1)《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

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

长江三峡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

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二、字词句积累1.读准字音阙(quē)叠嶂(zhànɡ)曦月(xī)襄(xiānɡ)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yǎn)飞潄(shù)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2.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风(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

素湍、绿潭,一动一静)回清倒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倒影:动宾短语,倒映着影子)清荣峻茂(四字并列,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3.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4.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或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有的人)③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疾恶如仇(憎恨)④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断绝,消失)5.古今异义①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教案及反思《三峡》课文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片”,钱币上的风景往往都是一个国家最值得去的地方,你们有没有留意过人民币背面的风景?有谁知道十元人民币背面选的是哪个地方?——的瞿塘峡。

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郭沫若过此发出了“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你们知道,“三峡”指哪三峡吗?2、欣赏三峡风光,带着问题:“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江在这一段要称为“峡”呢?明:大家看这个“峡”字是“山”和“夹”相合而成。

看这几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水流过,形象地给我们说明了“峡”的含义。

(二山夹一水称之为“峡”)3、三峡山高峡窄,水深流急,真可谓“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

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三峡一游,但读郦道元的《三峡》一文,定能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由衷赞叹!二、简介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1、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四生朗读课文,师强调生字词的读音,齐读每一层。

3、自由读、互读,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整理《三峡》重点知识点一、原文注释和翻译原文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注释;①自:在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③阙:同”缺”,中断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原文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②隐,蔽:遮盖③自:如果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翻译: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原文: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②襄陵:上,漫上;丘陵③沿:顺流而下;④溯:逆流而上⑤绝:断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原文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③虽:即使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

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⑥疾:快翻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原文 5: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②素湍:白色的急流③回清:回旋着清波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1 / 5原文 6: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巘,山峰②飞。

飞泻③漱(shù)冲荡④其,它们,指怪柏⑤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⑥良:实在,的确翻译: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三峡美在三峡课文同步讲解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三峡美在三峡课文同步讲解

美在《三峡》
《三峡》写景生动,用词精准,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和衬托的写作手法,令人赞叹。

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三峡》的写法之美。

一动一静
例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点拨:例1动静结合,一弛一张。

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写的是动态,文气剧变,似异峰突起。

这里作者运用先弛后张的手法,前后节奏,反差强烈,扣人心弦。

一正一侧
例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例2中,写春冬之时以正面描写为主,作者的视角也发生了由俯视至仰视的变化,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目不暇接,笔法清丽细致。

而写秋景时运用侧面描写,先渲染秋日的萧瑟,再以猿啼表现山谷之空旷,让读者看到秋水枯涸,感受到四周广阔寂寥的特点。

一景一情
例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点拨:例3中以情托景,融情于景。

如用“良多趣味”一句烘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用“猿啸”“凄异”烘托出秋季景色之凄凉。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文本解读《三峡》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郦道元(约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

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注》,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写下了其中著名的《水经注》,其中记录了上百条大小河流,包括三峡。

2.文题诠释本文题目《三峡》直接点明了作者写作的对象:三峡。

三峡,即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地处中国的腹地,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

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3.主旨《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山高岭连的地貌和不同季节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内容解读《三峡》是《水经》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

作者抓住了三峡景物的特点,描写三峡的形势和景色,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山的连绵不断、奇险高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水势凶猛,船行速度飞快。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翻译及解析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翻译及解析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翻译及解析知识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中,(三峡)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两岸)重叠的山峰,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被阻断了。

有时皇上的圣旨要紧急传达,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到春季和冬季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山林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飞速地冲荡在山涧中,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甚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天刚放晴下霜的早晨,树林山涧凄寒,经常有高处的猿猴在长声鸣叫,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传着回声,哀伤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重点解释1. 自三峡,自:“在”2. 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3.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如果。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太阳。

4.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冲上,漫上;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绝:断绝。

5. 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6. 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动词作名词。

虽:即使。

7. 不以疾,不以:不如。

疾:快。

8.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白色的。

湍:急流,形容词作名词,回:回旋,清:清波。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重点内容解析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重点内容解析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重点内容解析一、《三峡》郦道元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总写三峡形貌,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清荣峻茂”总写三峡春冬之景,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夏天以水为主要描写对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的迅猛;“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描写三峡的秋天,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描写夏水洪大凶险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表现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二、《短文两篇》(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6.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情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与朱元思书》吴均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三峡》课文原文篇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二一、说教材《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五篇课文为我们描绘自然山水之美。

《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全文仅壹五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壮丽风光。

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

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及确定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

”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这堂课的三维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

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部编版八上《三峡》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上《三峡》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上《三峡》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水经注》,因为注释《水经》而得名。

它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名著。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便选自其中。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郦道元(约470一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述严谨,以《水经注》最著名。

本文需熟读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主题概述本文生动地描写了长江流经三峡时的壮观场面,描绘了两岸的景物,山石树木,飞泉哀猿,情景历历如绘,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使人读后如临其境,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二)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

2.或王命急宣古义:有;今义:或者。

3.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4.良多趣味古义:甚,很;今义:良好。

(三)一词多义1.自三峡七百里中(于,这里是“在”的意思)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常有高猿长啸(拉长)巴东三峡巫峡长(与“短”相对)3.沿溯阻绝(隔断)绝巘多生怪柏(极高)哀转久绝(停止,消失)4.回清倒影(清波)清荣峻茂(清澈)(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里)(五)重要虚词1.或王命急宣(有)2.春冬之时(助词,的)3.故渔者歌曰(连词,所以)(六)特殊句式倒装句飞漱其间。

(全)八年级上册【《三峡》】课文注释+批注

(全)八年级上册【《三峡》】课文注释+批注

八年级上册【《三峡》】课文注释+批注三峡文|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翻译三峡①文|郦道元自②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④亭午⑤夜分⑥,不见曦月⑦。

①节选自《水经注》。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相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②[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③[两岸连山,略有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④[自非]如果不是。

⑤[亭午]正午。

亭,正。

⑥[夜分]夜半。

⑦[曦(xī)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译】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①,沿溯阻绝②。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③,暮到江陵④,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⑤御风,不以疾⑥也。

①[襄(xiāng)陵]指水漫上山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第9课《三峡》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第9课《三峡》ppt优秀课件

课文解析 精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读
1.品读课文,说描述性的话:同学们,三峡很美, 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 美,你看(听)____ 。”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品读课文,然后发言。如: 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 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 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作者档案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 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 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 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 一书所作的注释。
写作背景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 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 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 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 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 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 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 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课文所选《三峡》 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 中最著名的一篇。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 3.学生明确:第3自然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 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 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 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 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 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 、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 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部编版语文八上《三峡》注释译文赏析

部编版语文八上《三峡》注释译文赏析

部编版语文八上《三峡》注释译文赏析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仕途坎坷,所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夏季河水漫山,上下行船只路线受阻,无法通行。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

这时候只要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江陵,中间有1200里,就算骑快马也不如坐船快。

在春天和冬天,你可以看到白色的急流,旋转的清晰的波浪,绿色的池塘反映了岩石和树木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峰间有悬泉飞瀑。

清澈的水,辉煌的树,陡峭的山和茂盛的草真的很有趣。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注释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文本解读

《三峡》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郦道元(约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

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注》,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写下了其中著名的《水经注》,其中记录了上百条大小河流,包括三峡。

2.文题诠释本文题目《三峡》直接点明了作者写作的对象:三峡。

三峡,即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地处中国的腹地,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

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3.主旨《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山高岭连的地貌和不同季节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内容解读《三峡》是《水经》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

作者抓住了三峡景物的特点,描写三峡的形势和景色,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山的连绵不断、奇险高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水势凶猛,船行速度飞快。

“春冬之时”,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峽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峽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

“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

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个句子使用了古汉语中“并提”的修辞手法,把本应写成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了。

理解时应分为两个句子。

即除非下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

】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

“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

】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峽”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

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这句也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

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课文及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课文及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课文及知识点三峡是一首由木心写的诗歌,讲述了长江三峡的壮美景色。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峡谷的壮丽景色和自然美景。

这首诗的开头,就以“风帆起,平舟来,惊起万重波涛。

”描绘了长江风光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豪迈和壮观的感觉。

接着,诗中写道“三峡深处鸟鸣晚,江边行人泪满襟。

”这句表达了人们面对长江三峡的美景时,被它的壮丽所震撼,不禁流下了眼泪。

而在诗的后半部分,木心通过描绘江中的鱼跃、船行等景象,给人们带来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波浪奇,雪浪飞,千年江山如画展。

”这句表达了江山山水之美,如同一幅绘画一样,让人们陶醉其中。

“万亩荷花香菲菲,亭亭楚竹满湖心。

”这句则形容了江中的莲花和竹子,为整个景色增添了一抹清新和雅致。

此外,这首诗中还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变化和历史。

“夜来江雨石翻波,千载人烟洞窟多。

”这两句表达了长江波涛汹涌的景象,也提到了历史上曾经有人居住在这里的事实。

通过这首诗,木心向我们展示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历史。

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也更加了解了我们国家的自然和人文之美。

在学习该诗文时,我们可以注意以下知识点:1. 诗歌的表达方式:通过描绘长江风光的形容词和动词,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

2. 诗歌中的意象:通过描绘长江的风景、人们的情感和动物的行为,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视觉和感觉形象。

3.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运用韵律和节奏,使诗歌更加动听和优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欣赏美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也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了解。

三峡,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

长江三峡从白帝城到南宾,总长度约193公里,包括奇溪、瞿塘峡和巫峡三个峡区。

自古以来,它就以“天下第一峡”而闻名。

长江三峡地势险峻,峡谷纵横交错,奇峰怪石、悬崖峭壁,构成了壮丽的景色。

在《三峡》这首诗中,木心运用了诗歌的表达方式,以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峡谷的壮观和宏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课文解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的七百里当中,两岸山峰相连,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自:这里有“于”“在”的意思。

略:无,毫无。

阙(quē):通“缺”,豁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的悬崖、叠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嶂(zhànɡ):像屏障似的高山。

自:如果。

亭午:正午,夜分:夜半。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①作者写山,抓住了山的什么特点?)
【段析】第一段为第一部分:总写三峡山的特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交代三峡之长,说明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

“隐天蔽日”“不见曦月”,说明山高、山密,只能正午见日,夜半见月。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衬托山高峡窄,水流急。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隔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清风也没有这么快呀。

)[襄:冲上。

陵: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急宣:急速传达。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

]
【段析】第二段以下为第二部分:写三峡水的特点。

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交通阻断,淹没山陵。

真可谓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之势。

这里属于侧面描写,烘托三峡夏水水流之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春冬的季节,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特的柏树,悬泉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湍(tuān):
急流的水。

绝:极。

(yǎn):山峰。

飞漱:飞流冲荡。

良:真,实在。

]【段析】春冬:水退潭清,风光美丽。

白色的急流映衬着青光,碧绿的水流
映着景物的影子。

白中有绿,水中有影,更显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每当到了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清凉,山涧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凄凉异常,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属引:连续不断。

](②作者写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③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时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④课文写三峡的高猿长啸突出“三峡之秋”的凄凉的特点,这是否与文章赞美祖国山河的感情相违背?)【段析】秋:林寒涧肃,哀婉凄清。

水枯天寒,猿鸣凄凉,更使人感受到山高、岭密、峡窄、水阔,从而渲染了深秋萧瑟的气氛。

引用渔歌为证,说峡长、声哀,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答案速查①作者写山,抓住了山“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特点。

②作者写水,抓住了水“夏水疾、春冬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秋水‘林寒涧肃’”的特点。

③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

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是因为夏水最盛、最险、最疾。

最后描写了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这样安排,可谓匠心独运。

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文章的脉络。

开头由山势落笔,接着承山高江窄而写水势,按水势的涨落安排四时顺序,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④不违背。

因为三峡不同季节的特征就是美,用三峡秋季的凄凉与前面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组成绚丽多彩的画面,这更是一种和谐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