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规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规范

为了尽可能提高翻译工作的效率,确保翻译作品的质量,重庆大学出版社根据组织翻译作品出版方面的经验制订了一个翻译规范。本办法在很多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译者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给我们提出好的建议。不过,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原则和办法,我们的目标是永恒和明确的——为读者奉献上乘的译作!

本规范包含三部分

一、基本翻译规范

二、关于翻译作品夹注的处理方式

三、建议的翻译流程

第一部分基本翻译规范

一,体例:按原版体例行文,特别注意将各级标题参照原版分清楚。比如CATEGORICAL DATA ANALYSIS(CDA)一书正文标题层次为:1.1/1.1.1,1.1.2,1.1.3,1.1.4……翻译中也要严格按照这个体例来写。另外,行文中的层次及空行、提行等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当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书做出区分,比如第一级标题“第1章”,下面各级标题以此类推用:一,(一),1,等。但是对于已经确定的标准一定要保证全书一以贯之,这样您在审校以及我们在编辑的时候都便于发现问题。

二,人名、地名的翻译:行文(包括正文的行文和注释的行文)中的人名和地名都必须翻译,分别以《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第二次修订本)》(新华通讯社译名资料组编,商务印书馆,1997)和《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型本)》(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2003)为准。参考文献以及注释中仅为说明出处的人名、地名则不必翻译。人名、地名以及其他专有名称翻译后,为方便读者检索,采用夹注及对照表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详见第二部分“关于翻译作品夹注及对照表的处理方式”。

三,书名、杂志名、文章名等文献名字的翻译:行文(包括正文的行文和注释的行文)中的书名、杂志名、文章名要翻译出来,同时连同其英文放入文后的专有名称对照表中,以便于读者进行检索。参考文献以及注释中仅为说明出处的书名、杂志名、文章名则不必翻译。英文的书名和期刊名一般要排成斜体,而期刊中的文章名排正体,都不用书名号。

不规范a:此前不久,奈瑟〃盖格(Nathan Gage,1963)所著的《教学研究手册》(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出版。

规范:此前不久,奈瑟〃盖格(Gage,1963)所著的《教学研究手册》出版。

同时文后生成对照表词条

《教学研究手册》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四,术语的翻译:

1. 术语的翻译及如何使用原文夹注,详见第二部分“关于翻译作品夹注的处理方式”。

2.全书术语的统一

学术类图书,术语翻译的准确以及全书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建议各位译者在正式开始翻译前,先根据书后的SBJECT INDEX,或GLOSSORY做一个人名和术语翻译对照表,这不但是保证作品的严肃性的必要条件,也是方便日后修改的一个必要的技巧。当然,每一位译者的习惯是不一样的,也可以在进行一些内容的初步翻译后,再对原书的INDEX或GLOSSORY 的术语翻译精心打磨。但在翻译初稿完成后,都应当对术语对照表的翻译再做审校。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对于全书已经心中有数,所以更容易理解术语的精确含意,使得译文更准确、恰当。在多人合作翻译时,各译者在翻译初稿完成后,应当交换阅读各自翻译的术语对照表(全部或者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以便尽早发现术语翻译中不统一、不准确的问题。

五,书后的术语、人名、地名、出版物名英汉对照表:

交付的正式译稿中除正文译文外,应包括本书术语和专有名称的汉英对照表。

1.术语英汉对照表,对照表的次序及词条的选择以原版为准。原版有GLOSSARY的,直接

将其翻译出来即可,不必生成单独的术语对照表。原版若既无INDEX又无GLOSSARY则需要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有关的术语名找出来,自己做一个英汉对照表。

2.专有名称的汉英对照表。需要翻译者将书中翻译成中文的各种专有名称找出来,自己做一个汉英对照表。以译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六,图表的处理:对于制作比较麻烦的图表有两种处理方式,其一,将图表扫描后转换成电子文件,然后将需要翻译的部分翻译出来;其二,将图表位置空出来,将其中需要翻译的部分的译文放在译稿的相应位置上。一般的图表翻译者也可以根据情况自己制作。但对于一些数据特别集中的图表要特别注意,我们希望能够采取复印粘贴的办法,这样数据就不可能出错。

七,不翻译的内容:版权页、REFERENCE。NOTICE或NOTE中的内容如果是对文章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则需要翻译;如果是引文的出处,如,引自哪本杂志、文章或书籍则不用翻译。对于有些书稿中的APPENDIX是否需要翻译要视情况而定,需要翻译者与审校人员以及出版社方面共同商议确定。

八,其他注意事项

1. 译文与英文应每页对应:在每页翻译完成后,准备进入下一页的翻译前,另起一行并用异体字标明以下为第几页译文。如“以下为第231页译文”,或者用黑头括号标明:【231】。

2. 脚注或篇后注:根据英文版的具体情况,原版书是脚注的就用脚注,原版书是篇后注的就用篇后注。需要注意的是,在译文中须将原文中的注释次序和符号在相应位置标出。

3.译者注:用圆括号标出,紧跟在要说明的内容后面,最后用破折号标明“译者注”字样。例如:

接下来的一步,仍然是虚拟的(这方面最好的作品是威廉〃吉布森写于1985年(应为1984年,原文如此。参见/books/neuromancer.asp——译者注。)的关于计算机朋客(cyberpunk)的小说《神经浪游者》),电脑芯片被植入大脑以使人直接与Web 相联,从而使被植入者本能的感觉到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注:这样处理可以避免与原文的在脚注或篇后注的次序上造成混淆,不便于编辑发现和解决问题。

另外,由于翻译者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如果遇有一些翻译者认为读者比较难于理解的地方,我们希望翻译者能加译者注,这样方便读者阅读。同时,如果发现原文中有错误,译者在做出相应调整的时候,要特别做出译者注,以免在后期制作中造成混乱。

4.封底语和译校者简介:为了便于书稿的宣传,请各位译者将封底语翻译出来,并写一个简单的译校者简介。

5.译者前言:由于研究方法的问题在国内还相对落后,很多研究方法对国内的读者而言还比较陌生,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请各位译者就自己翻译的书写一个系统的译者前言。好的译者前言对于读者了解书的内容将起到非常大的引导作用,特别是一些相对生疏的领域,作(译)者前言尤其重要,所以,这个前言不能太笼统和宏观,一定要紧紧结合书稿的内容,起到导读的作用。另外,希望各位译者在翻译和写作译者前言的基础上,再写作一个书评,我们会组织在期刊或报纸上刊发。

第二部分关于翻译作品夹注及对照表的处理方式

一、关于出处夹注的处理方式

一般的英文学术著作,标注文献出处的方式上都是采用文中夹注与参考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夹注的表达方式一般为“姓+年代(+页码)”,而参考文献的表达方式则相应的为“姓+年代+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因此,在英文的原文献中,读者若想具体了解某处的引文具体出自哪本书(书名、出版者),只要根据行文夹注中的“姓+年代”信息,到参考文献中寻找即可。同时,由于英文的参考文献一般是按照作者的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因此很容易找到。

但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中国出版的有关规定,往往需要翻译文献作者的名字,这样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