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陆相断陷湖盆断裂构造对沉积体系及砂体的控制作用研究——以济阳坳陷孤北-桩海地区沙河街组(Es4-Es1)
![陆相断陷湖盆断裂构造对沉积体系及砂体的控制作用研究——以济阳坳陷孤北-桩海地区沙河街组(Es4-Es1)](https://img.taocdn.com/s3/m/de9ad00f90c69ec3d5bb7534.png)
拉张, 滨洋大陆区张裂、 沉陷而形成的拉张盆地 , 是 世界 上重 要 的含 油气 盆地 类 型 之 一 。它具 有 独 特 的油气 地 质特征 , 丰富 的油气 资源 、 其 复杂 的成 盆 、
成烃 及成 藏机 制一 直 是 我 们 的 重点 研 究 对 象 。我
程中, 断裂构 造对 沉积体系及砂体 发育 的控制作
F g 1 T e r go a c o i o i o ft e Gu e —Z u n h i i. h e in lt t nc p s in o b i h a g a e t h
但在 断 陷湖 盆不 同部 位 , 制 程度 不 同。对孤 控 北 一桩海 地 区的研 究 表 明 , 断 陷湖 盆 之 陡坡 带 , 在 在湖盆演 化不 同阶段 , 成不 同 的沉积 体系 和砂体 形
维普资讯
第3 卷 第1 0 期
物 探 化 探 计 算技 术
20 年 1 08 月
文章编 号 :10 — 14 (0 8 0 — 0 3 - 0 0 1 7 9 20 ) 1 0 4 5
陆 相 断 陷湖 盆 断 裂构 造 对 沉 积体 系 及 砂 体 的 控 制 作 用 研 究
于 以隐蔽 油气藏 勘探 为主 的关键 阶段 , 并不 断取 得
体系和砂体发育过程具有 明显 的控制作用。 () 1 它在盆 内形成坡折断裂带 , 为沉积提供潜 在 的空 间和充填 动力 。
( ) 影 响着物 源 的碎 屑 供 给 , 2它 断裂 活 动 越活 跃 , 有 利于物 源供 给 。 越
摘 要 :陆相 断陷盆地 是 世 界 上 重 要 的含 油 气盆 地 类型 之 一 , 国 东部 大 陆 及 沿 海 分布 着 约 我
2 0个各 具特 色的 中、 生代 陆相 断陷盆地 , 3 新 是世界 上 最大 的 陆相含 油气盆 地 集 中分布 区。 陆相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fb83a9351e79b89680226dd.png)
沉积盆地分类(Klein,1990)
大陆边缘
板内
盆地类型
克拉通盆地 裂谷盆地
盆地位置
板内 板内和板缘(平行边缘) 板缘至板内(垂直边缘)
地壳类型
陆壳 陆壳或过渡壳 过渡壳或陆壳
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模式
伸展、拉张、热沉降 伸展、拉张、热沉降
被动边缘
拗拉槽
挠曲盆地 海沟盆地
海沟斜坡盆地 活动边缘 前弧盆地 弧内盆地 弧后(弧间)盆地 拉分盆地 转换边缘 转换挤压盆地 前陆盆地 碰撞边缘 上叠(或拼合)盆地 复合盆地 其它(与边 缘无关) 继承盆地 再生盆地
四 典型沉积盆地特点
2、与聚敛(挤压)活动有关的盆地 2)与大陆碰撞有关的构造盆地
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产生水平挤压或垂直运 动,并产生相关的盆地。包括四类盆地: (1)周缘或陆外缘(前渊)盆地 (2)内缝合带海湾盆地 (3)火山弧弧后盆地 (4)与地堑和横断层有关的盆地。
四 典型沉积盆地特点
2、与聚敛(挤压)活动有关的盆地 2)与大陆碰撞有关的构造盆地
二 板块构造基础
1.离散环境
离散边界是指板块发生
背离运动,导致大陆破裂、
离散漂移至海底扩张的构造 环境。典型的离散边界是大
洋中脊。随地慢物质上涌,
在大洋中脊两侧不断形成新 的洋壳,两侧大陆边缘形成
被动大陆边缘。
二 板块构造基础
2、汇聚环境
聚敛环境是指两个板块发生相对聚合运动的地带,导致岩石 圈板块消失于另一板块之下。聚敛环境有三种边界类型: (1)洋-洋俯冲边界。大洋岩石圈俯冲于另一大洋岩石因之下 形成的边界。如马里亚纳群岛的边界,以发育典型的海沟和火山 岛弧为特征。 (2)洋-陆俯冲边界。大陆岩石圈俯冲于大洋岩石圈之下形成 的洋一陆边界,如安第斯山脉西部的边界,由海沟和大陆岩浆岛 弧组成。 (3)陆-陆碰撞边界。由大陆壳和大陆壳聚合产生的碰撞带。 这里没有发生上述意义的俯冲作用。下行板块的浮力抵制了俯冲, 导致了强烈的变形和隆起。世界之脊的喜马拉雅山被认为是印度 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
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几点探讨
![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几点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6c407d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2.png)
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几点探讨断层是指岩石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发生断裂现象,断面发生相对位移。
断层的形成和发展对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油气成藏的形成、分布和运移也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本文将从断层的生成机制、影响油气储集的方式以及断层带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等方面对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探讨。
断层的生成机制是断层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断层主要分为活动断层和休眠断层两种,活动断层是指在现代地质时期内仍有运动活动的断层,而休眠断层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运动活动的断层。
活动断层通常与地壳运动有关,如地震活动、构造抬升等。
断层的生成机理可以分为应力积累、震动破裂和滑动等几个阶段,其中震动破裂是断层形成的关键过程。
断层的形成使地壳内部应力重新分布,从而改变了地层的应力状态和受力环境,对油气的储存和运移产生了重要影响。
断层对油气储集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断层本身作为岩石的割裂面,使岩石在断层两侧发生相对位移,破坏了岩石的连续性和均质性,从而导致了储集层的连通性和储存空间的变化。
断层对储集层的划分起到了隔离作用,断层两侧的地层在储层属性和物性上有所差异,断层带内的储量和产量常常与断层两侧的差异较大。
断层带的应力状态和应力分布对油气运移产生了重要影响,断层带内常常形成了多条走滑断层,对油气运移路径产生了控制作用。
第四,断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往往会引起构造抬升和地层的变形,使地层发生断断续续的伸展和收缩,进而形成了断陷湖盆和伸展盆地,这些构造形成了有利的生油条件。
断层还对油气成藏的地质时限、成藏环境和成藏规模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断层的生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断层的存在和活动与地质时限有关,不同时期断层的活动对油气的分布和富集有着不同的影响。
断层带的存在和活动对油气成藏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断层带内的地层常常发育了多个圈闭和富集体系,为油气回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断层对油气储量和产量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不同尺度上的储量变化和产量差异,断层的活动和剥露程度与油气储集的规模和富集程度有关。
云南楚雄盆地波动特征及构造沉积演化
![云南楚雄盆地波动特征及构造沉积演化](https://img.taocdn.com/s3/m/2c57bd0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9.png)
云南楚雄盆地波动特征及构造沉积演化云南楚雄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断陷盆地。
该盆地的波动特征及构造沉积演化与地质构造息息相关,让我们来一起探讨。
波动特征:楚雄盆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下沉形成的。
由于地质构造的作用,该盆地具有明显的波浪形地形,在地形上表现出呈现“上平下凹”或“上凸下凹”的形态。
同时,盆地内部的地形起伏波动也非常明显。
这种波动特征的形成与盆地内部沉积构造和地质构造分布、基底断裂及对盆地演化的控制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构造沉积演化:楚雄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也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盆地内部的河流、湖泊,都对沉积物的分布和沉积相有较大的影响。
同时,盆地断层的分布也对沉积物的分布和形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层沉积,这些沉积层反映了盆地历史演化的不同阶段。
首先,盆地内部的第一次沉降,使得盆地内部形成了大量的沉积物质,沉积物层厚度达到了数百米以上。
该阶段的沉积物以白垩系为主,成岩作用使得该层次的沉积物成为具有高强度的岩石层。
接着,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盆地进一步下沉,形成了第二次下降,这个过程中盆地内的河流湖泊逐渐形成,引导了更多的沉积物质进入盆地。
这个阶段的沉积物层以新生代地层为主,厚度逐渐减薄。
最后,随着地壳运动结束,盆地内部逐渐稳定,但是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盆地内部出现了一些冰川沉积和湖水沉积,这些沉积物质形成了最后的层次。
总之,云南楚雄盆地的波动特征及构造沉积演化和区域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随着地壳运动不断变化,楚雄盆地内的地理地貌、沉积物特征也在不断改变。
对于楚雄盆地内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深入了解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沉积演化特征,以便更好地规划矿体勘探及开发方案。
狭长走滑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成藏的控制作用——以伊通盆地为例
![狭长走滑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成藏的控制作用——以伊通盆地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a5cc58c83d049649b665853.png)
狭 长走 滑 断 陷盆 地 构 造对 沉 积一 成 藏 的控 制 作 用
以伊通盆地 为例
江 涛 , 玉 超 邓 校 国 , 辉 辉 揭 君 晓2程 利 远 邱 , 王 , ,
(. 国石 油大 学 ( L )北 京 1中 J京 , 124 ; . 国石 油 吉林 油 田公 司 , 029 2 中 吉林 松 原 180 ; 300
第3 4卷第 3期
21 0 2年 5月
文 章 编 号 :0 1 6 1 ( 02)3 0 6 — 5 10 — 12 2 1 0 — 2 7 0
石 油 寥 铭 沾 届
P ETRoLEUM GEoLoGY & EXP ERI ENT M
Vo. 4 , . 1 3 No 3 Ma 2 2 y, 01
3大庆钻探工程公司 测井公司 , . 吉林 松原
180 ) 300
摘要 : 伊通盆地为郯庐断裂带北延 至吉林 省境 内的狭 长新生代 断陷盆地 , 郯庐断裂带构 造域以及西太 平洋板块 构造域 的共 同 受 影响 , 盆地经历了早期斜 向伸展 、 中期持续走 滑和后 期构 造反转 的复杂构造演化历程 , 油气成 藏过程 产生重要控制 作用。通过 对 分析伊通盆地构造样 式 、 盆地演化过程 , 研究 了构 造对沉 积 、 成藏的控制作用 , 揭示狭长走 滑断陷盆地早 期伸展走 滑为烃 源岩和
储层的发育提供了 良好条件 , 晚期构造挤压和反转有 利于油气 藏的形 成。
关键词 : 同沉积断层 ; 扇体迁移 : 走滑作 用 : 构造反转 ; 断陷盆地 ; 通盆地 伊
中 图分 类 号 :E 2 . T l 1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Co ng e f c f c a e t i e- l f ul p b sn o de o ii n n c u u a i n: a i n p sto a d a c m l to
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流的沉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5900375f705cc17552709ce.png)
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
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形。
盆地的边缘由断层崖组成,坡度陡峻,边线一般为断层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断陷盆地中充填着从山地剥蚀下来的沉积物,其上或者积水形成湖泊(如贝加尔湖、滇池),或者因河流的堆积作用而被河流的冲积物所充填,形成被群山环绕的冲积、湖积、洪冲平原。
如太行山中的山间盆地和地堑谷中发育着的冲积洪积平原。
低于海平面的断陷盆地被称为大陆洼地。
坳陷 depression泛指地壳上不同成因的下降构造。
这一术语无尺度大小和形态的限制。
如盆地、坳槽、地堑、裂谷等。
而这种下降可以直接起因于垂向地壳运动,也可以由侧向挤压或伸展所导致。
①地壳内的碟状沉降区,它以没有或不发育盆地沉积断层为特征,因而成为与断陷相并列的构造单元。
②盆地内的相对沉降性更强一级的构造单元。
它可以是克拉通内盆地的若干个沉降中心之一,也可是复杂断谷盆地的沉降区(如渤海盆地的济阳坳陷),此时它是与隆起并列而性质相反的构造单元。
进积 progradation指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逐步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过程中,以侧向为主的沉积物堆积作用。
其特点是地层柱的岩性自下而上变粗或岩相变浅,并形成向盆地原始倾斜的反S或陡斜型退覆沉积层。
进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小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时期发生,并且二者的差越大,退覆沉积层的原始倾角越陡。
退积 retrogradation指沉积中心和相带由盆地内部向盆地边缘逐步迁移过程中沉积物堆积作用。
退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时(即沉积基准面上升期)发生。
其地层柱的岩相自下而上变细或变深,并形成向物源区超覆的沉积层。
加积 aggradation流水塑造和改造地表形态的一种过程。
通常指通过泥沙在同一方向上的均匀沉积,使河床或斜坡表面不断抬高。
加积作用是指松散沉积物在地表低洼的地方沉积对地表起的充填作用。
当河流松散沉积来源丰富,河流在搬运过程中,无力将其全部搬运走时,就有部分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填高。
断陷盆地盆地演化与沉积特征研究
![断陷盆地盆地演化与沉积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965d5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6.png)
断陷盆地盆地演化与沉积特征研究断陷盆地是地质学上一种重要的地质单元,其形成和演化过程受到地球动力学和构造活动的影响。
断陷盆地在地球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对地质学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意义,还对环境演化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一、断陷盆地的形成机制断陷盆地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断层活动而形成的。
其主要形成机制有地壳伸展、挤压和剪切等作用。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板块的拉伸、挤压和剪切作用使地壳发生断裂变形,导致断层的形成,从而形成断陷盆地。
二、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起伏互换、局部沉降和水体循环等阶段。
起伏互换阶段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断层活动导致地壳上的山脉和高原发生抬升,形成起伏不平的地貌。
局部沉降阶段是指断层活动引起的地壳断裂,使局部地区的地壳下沉,形成盆地。
水体循环阶段是指盆地内水体的平衡调节,包括湖泊的形成和消失,以及河流的发展和变化。
三、断陷盆地的沉积特征断陷盆地的沉积特征主要包括沉积物的类型、厚度和分布等。
断陷盆地的沉积物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淤泥、砂石和碳酸盐等,其中淤泥主要由沉积物悬浮物质组成,砂石主要由水流和风力带来的物质组成,碳酸盐主要由浅海和湖泊中水生生物的沉积物组成。
断陷盆地的沉积物厚度和分布与地壳的抬升、下沉和断层活动有关,一般来说,断陷盆地中心的沉积物厚度较大,向外逐渐减小。
四、断陷盆地的研究意义断陷盆地的研究对地质学、油气勘探和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和沉积特征,可以了解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的发展规律,为地质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断陷盆地中的油气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通过研究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特征,可以提高勘探效率。
此外,断陷盆地的演化和沉积特征还可以为环境演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断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与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紧密相关,其沉积特征对地质学、油气勘探和环境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珠江口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及r对沉积盆地的控制作用
![珠江口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及r对沉积盆地的控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b3c15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2.png)
珠江口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及r对沉积盆地的控制作用夏玲燕;林畅松;李筱;胡悦【摘要】以最新实测高精度1:10万航磁数据为基础,综合重力、地震和地质资料,研究珠江口盆地基底断裂构造,重点分析了主干断裂F 1、F2、F3、F4、F5、F6、F7、F8等.采用切线法计算盆地磁性基底深度,结合基底结构特征,分析基底断裂对沉积盆地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断裂对珠江口盆地的基底有控制作用,与后期盆地沉积坳陷的形成关系密切,NE向断裂为控盆断裂,控制前新生界盆地的沉积,NW向断裂控制次一级构造单元,通常为盆地内坳陷的边界,影响沉积凹陷的展布形态.【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3)005【总页数】9页(P1-8,16)【关键词】基底断裂;珠江口盆地;沉积盆地;控制作用【作者】夏玲燕;林畅松;李筱;胡悦【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51引言珠江口盆地处于印度、欧亚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因其独特的构造位置[1-5],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基底结构等十分复杂。
前人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对珠江口断裂展开过很多解释和研究[6-7],对一些深大断裂在珠江口盆地的延伸及与盆地的成因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基底断裂主要为NE-NEE、NW和EW向等断裂组,不同方向的断裂相互截断、联合,构成盆地“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8-12]。
目前盆地主要断裂与华南大陆断裂形成的构造应力一致的观点也逐步得到认可[13-17]。
基于研究资料类别、精度和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对于珠江口盆地深大断裂的展布、性质等依然有多种不同观点[18-21]。
盆地的基底结构是油气勘探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学者们通过海陆重磁异常特征对比、多道地震研究等手段,对珠江口盆地基底结构进行了研究[22-24],刘以宣等[25]认为南海变质基底基本轮廓是由中央向周缘自老变新的拼盘式褶皱基底,珠江口盆地为加里东期变质基底。
徐中断裂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徐中断裂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6e390db240c844769eaee8a.png)
1 徐中断裂特征分析
1 1 三维地 震技 术表 征徐 中断裂 展布特 征 . 徐家 围子三维连片资料解释发现徐 巾断裂在地震 剖面上断面产状 近于直 立 , 基本大 于 7 。控 陷断层徐 5, 西断裂底部终 止于徐 中断裂 , 明徐 巾断裂形 成晚 于 说 徐两断裂。由地震地质层位可知徐 中断裂在垂 向上 断 到了基底 , 向上消失于登娄库组( 见图 1 。 )
盆地 北部 深层 规模 较 大 的断 陷 。受 徐 两 、 西两 条 宋 边界 断 裂控制 , 为西 断东 超 型箕状 断 陷 , 括 3个 次 包 级 断陷 : 安达 断 陷 、 山 凹 陷 、 荷 台 凹陷 。沉 积地 杏 薄
层 主要 为 古生界 地层 、 上侏 罗 统一 白垩 统 断 陷期地 下
营 四段 顶底 面上 展 布特 征 ( 图 2 , 见 ) 陔断 裂 断 穿 了
营 四段 , 面沿直 线 延 伸 , 部末 端 有 分 叉 , 营 四 平 北 从 段 顶底 边缘 检测 图可伸 长度 约 10k 2 m。
生, 研究 方向: 油气 田开发地质与储层综 合预测 - aln psw@ 、E m i e ux :
⑥
2 1 SiT c. nn. 0 c eh E gg 1 .
徐 中 断 裂特 征 及 其 对 沉 积 的控 制 作 用
宋 效 文 马世 忠 秦 秋 寒 庞 智 英
( E 东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 院’大庆 13 1 ; , 63 8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 开发研究 院 , 大庆 13 1 ) 6 7 2
层 、 白 垩 统 坳 陷 期 地 层 , 四 段 属 下 白 垩 统 营 下 营
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
![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fb3eb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0.png)
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郭新军【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9(041)005【总页数】6页(P657-662)【关键词】断裂特征; 控藏作用; 油气运移; 油气保存; 伏龙泉断陷; 松辽盆地【作者】郭新军【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生产运行管理处长春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对国内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藏分布特征统计发现,70%以上的油气藏沿断裂展布或者分布于断裂附近,断裂对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1];同时,断裂的重要性也早已被地质家们所认识[2-4]。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伏龙泉断陷为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受近南北向断裂分段控制形成南北两次洼,断陷期平面上由东至西可划分为洼陷带、两洼间低凸起和西部缓坡带(细分为断阶带和超覆带)(图1)。
伏龙泉断陷是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较为富集的断陷之一,目前已发现产油气区主要位于靠近大断裂的东部浅层和西部缓坡区断阶带的中深层,研究表明,该区断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较强[5-6]。
本文以伏龙泉断陷西部缓坡区为例,重点分析不同级别断裂的性质、活动性和组合形态,总结断裂对原生油气藏和次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1 断裂基本特征1.1 断裂分期分级从晚三叠世开始,松辽地区在环太平洋构造域发展演化的背景下,开始受到2种动力的影响和控制。
一种为地壳深部地幔物质的热动力变化,上地幔上穹隆引起大陆壳初始张裂;另一种则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东缘俯冲形成的挤压作用[7-8]。
松辽盆地的形成和早期发育阶段主要受第一种动力的控制,盆地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张力和压力两重性,表现为早期裂谷、中期拗陷、晚期褶皱的特点[9]。
伏龙泉断陷作为松辽盆地的三级构造单元,盆地的发展演化可分为3个时期,即断陷期、拗陷期和反转期,因此,断裂发育期次也可以分为3期,即断陷期、拗陷期和反转期。
同时,按照断裂控制作用亦可分为3级(图2),即一级控洼断裂(黑色表示),主要发育于伏龙泉断陷东部,控制洼陷分布;二级同沉积断裂(蓝色表示);三级调节断裂(红色表示),二、三级断裂主要发育于伏龙泉断陷西部缓坡带。
琼东南盆地构造坡折带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琼东南盆地构造坡折带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31ab31c581b6bd97e19ea03.png)
琼东南盆地构造坡折带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肖 军,王 华,陆永潮,赵忠新,陈 亮(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摘要:由同沉积断裂长期活动形成的构造坡折带是控制层序发育和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
应用构造坡折带的概念,重点探讨了早第三纪裂陷期琼东南盆地西部三维地震区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输导格架的特点,识别出“梳状”、“叉形”、“帚状”和“反向丁字形”4种断裂坡折带类型及其与砂体分布样式之间的关系。
指出了构造坡折带常常控制着有利的输导系统的发育,而滚动背斜发育部位应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构造坡折带与压力过渡带的叠合区也是有利的勘探区带。
关键词:构造坡折带;沉积体系;控制作用;琼东南盆地中图分类号:P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21492(2003)0320055209 在沉积盆地的研究过程中,人们早就认识到构造对沉积充填控制的重要性,但由于其研究的难度较大,早期这方面的研究普遍较粗,且理论研究成分偏多,存在过多的人为推断而导致其研究不够深入。
构造地层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体系和研究视角近些年已逐渐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构造活动盆地的构造地层分析取得了显著进展,揭示了构造作用在层序和沉积体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8]。
如在前陆盆地研究领域中,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周期性边缘逆冲和地壳加载事件以及期间的应力释放和粘弹性下沉阶段在盆地充填样式、古流体系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已进行了相当细致的工作;在伸展型断陷盆地中,构造演化的阶段性、沉降速率的幕式变化常控制着高级别层序和沉积体系域的发育;裂陷盆地的脉冲式断裂作用控制水进2水退层序及体系域演化旋回等。
近年来在对渤海湾、莺歌海、琼东南等第三纪盆地的研究过程中,应用构造地层学的基本思路分析研究发现,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形成的“构造坡折带”制约了盆地充填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控制着低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三角洲2岸线体系的发育部位,对沉积体系的发育和砂体分布起重要控制作用[9—12]。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10ad4ffa417866fb84a8eb7.png)
第六章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控制沉积作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 主要有大地构造、海平面变化、气 候变化、生物演化等。
沉积学基础
第一节 大地构造控制作用
大地构造作用对沉积作用的控制具体的表现为: (1)影响沉积盆地的类型、成因和演化; (2)控制物源区上升和侵蚀; (3)控制沉积盆地下沉和沉积物被搬运、堆积的速 度等; (4)影响沉积物或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特 征。
海沟和消减杂岩
弧前盆地
弧间和弧后盆地
后弧(前陆)盆地
盆 A 板块边界转换断层
盆 A 在网养断裂系中的盆地
地 B 离散边缘转换断层
地 B 断裂末端盆地
位 C 会聚边缘横推断层 置 D 缝合带横推断层
类 C 在雁列养断裂体系中的拉裂盆地 型
周缘(前渊)盆地
缝合带内内凹盆地(残留洋盆)
伴生的横推断层盆地
加利福尼亚型盆地
五 沉积盆地分析
以盆地为整体,综合进行沉积充填、构造沉降、埋藏史、 热演化史及成矿作用的系统研究,其中盆地的沉积—构造演 化史是其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是涉及整个地学及相关学科的 领域复杂的系统工程。
盆地分析的基本参数:
几何形态:几何形态与沉积构成 盆地充填:岩石学特征、充填序列、旋回、沉积相、沉积 体系、古流体系; 盆地构造:古构造运动面、地层厚度分布、盆地构造骨架 及后期构造变形; 古生物化石 能源分布特征盆地充填物热转化程度:地质温度计 岩浆活动
一 沉积盆地
从成因上沉积盆地有:
构造成因:沉积盆地的形成主要与岩石圈的构造 活动有关。盆地的沉降常常是岩石圈变薄或 挠曲、 重力均衡及热力作用的结果。
非构造成因:这些盆地规模小,如剥蚀盆地、死 火山口形成的盆地等。但其沉积物最后得以保存也必 须有构造沉降。
构造对层序地层控制作用分析——以珠一坳陷为例
![构造对层序地层控制作用分析——以珠一坳陷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421e615fc4ffe473368ab51.png)
摘 要 : 同成 因类型 的盆 地层 序 地层 发育 特征 不 同 , 同一 成 因类型 的 盆地 , 同构造 演化 阶段 不 而 不 或 不 同的构造 部位 , 构造 / 裂活 动 时空演 化 的不均 衡性 导致层 序 地层 发育 的差异 性 。构 造对 盆地 的层 断
序界 面 形成 与层 序 内部 充填 起 到至 关重要 的作 用 。珠一坳 陷 在 中一 新 生代经 历 了四次 演化 五次 构 造运 动 , 得 其古近 系沉 积具 有 了下 断上坳 的构 造特征 。经分析 发现 , 造运 动对 其层 序地 层 的控 制主 要表 使 构
收稿 日期 :o 8 4 4 2 0 一O —1
第 一 作 者 : 瑞 菊 ( 9 6 ) , 97年 大 学 毕 业 , 工 作 于 胜 利 油 田 物 探 研 究 院 , 事 油 气勘 探 方 向 研 究 工 作 。 就 读 于 王 17一 女 l9 曾 从 现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在 读博 士, , 专业方 向为层序地层学。
伸的 部分 [ ]因此 在区域 地质 特 征上与 其周 围的构 6, 造单 元有 着密 切 的成 因联 系 。珠 江 口盆地 在 中一 新 生代 经 历 了裂 前 、 谷 、 降 和 断块 升 降 四个 阶段 , 裂 沉 主要 经 历 了 5次 构 造 运 动 L ]① 裂 前 阶段 ( 白垩 8: 早 世 )南 海 产生 第 一次 扩张 , , 形成 原 始南 海 。广东 沿
珠 海与 珠江 组 。④ 早 中新 世 一中 中新世 盆地 下 降阶 段, 虽海 底扩张 停 止 , 形成 了比早 先断 陷更大 的 坳 但
陷, 沉积 由陆相 变 为海相 。 晚 中新世 以后 沉 降发 展 ⑤ 阶段 , 由于热 消退过 程 缓慢 , 热膨 胀后 的上 地 幔在 扩 张 停止 后 一段 时 间 才开 始 大 规 模 的全 面 下 沉 , 珠江 口盆 地 结 束 了坳 陷 分 隔 的 局 面 , 成 了统 一 的 盆 形
南苏门答腊盆地Ripah油田弧后裂谷盆地同沉积断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南苏门答腊盆地Ripah油田弧后裂谷盆地同沉积断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d3e152e0722192e4536f636.png)
的控 制 作 用 。 [ 键 词 ]Rp h油 田 ; au g地 区 ; 门答 腊 盆 地 ; 关 ia Jb n 苏 同沉 积 构 造 ; 后 裂 谷 盆 地 弧 [ 类 号 ]P 1 . 分 522 [ 献 标 志 码 ]A 文
弧后 裂谷 盆地 ( a k r a i) 指发 育 在 火 b c acb s 是 n
油气 储量 接替 的重 要 方 向 。
意义 , 展 了弧 后 裂谷 盆 地构 造一 性勘 探 的新 领 拓 岩
域。
同沉 积 构造 在 断层 活动 与沉 积充 填 压实共 同 作用 下形 成 , 主控 断 层称 为 同沉 积 断层 或 生 长 其 断层 。同沉 积构造 主要发 育 于拉 张应 力场 环境 中
伸展 型正 断层 下 降盘 , 重要 的隐 蔽含 油气 构造 , 是
在 中 国东 部 陆上 裂 谷 含 油 气 盆 地 中 常见 , 其 是 尤
山 岛弧之 后 的盆地 l 。印度 尼 西亚南 苏 门答 腊 弧 1 ] 后裂 谷盆 地 与 中国东 部裂 谷 型断 陷盆 地 和拗 陷湖 盆有 着类 似 的构造 演 化和 沉 积特 征 。 ]
目的层 主 要 以三 角 洲 平 原 亚 相 为 主 , 积 微 相 包 括 河 道 、 沉 河道 间和 湖 岸 沼 泽 。3个 主 要 油 层 组 从 下 向上 沉 积 经 历 了一 次 水 进 的过 程 , 积 相 具 有 较 好 的继 承 性 , 沉 同沉 积 构 造 对 沉 积 具 有 良好
同沉 积 断裂 具 有 幕 式 活 动 的特 征 , 面 上 呈雁 列 式 展 布 。 综 合 利 用 测 井 相 、 地 形 分 析 、 震 平 古 地 相 分 析 , 该 盆 地 Jb n 对 a u g地 区 R p h油 田 同 沉 积 断 裂 对 沉 积 相 的 控 制 作 用 进 行 了 系统 研 究 。 ia
断陷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油气藏分布研究
![断陷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油气藏分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3085df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2.png)
断陷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油气藏分布研究一、引言断陷盆地是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在构造地质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就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油气藏分布进行深入探讨。
二、断陷盆地的概念与分类断陷盆地指的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破裂、塌陷造成的地表地壳下陷的地区。
按照地质结构和形成过程的不同,断陷盆地可分为活动断陷盆地和被动断陷盆地两类。
活动断陷盆地是指地壳运动活跃,新断裂不断形成,地壳不断变形的盆地,如我国的松辽盆地;被动断陷盆地是指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断层活动性相对较弱的盆地,如我国的巴西盆地。
三、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1. 地壳下陷断陷盆地的最明显特征是地壳的下陷,这是由于断层活动引起的。
地壳的下陷导致了沉积物堆积在盆地中,形成了盆地内油气资源的保障。
2. 断层分布断陷盆地中的断层是控制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
断层的发育情况、密度和活动性都会对油气运移和富集产生影响。
因此,断层的研究对于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3. 地球动力学过程断陷盆地的形成是地球动力学过程的结果,这包括板块构造运动和地壳变形。
地球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断陷盆地的演化历史和油气资源分布规律。
四、断陷盆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1. 有利构造带断陷盆地中的油气资源往往分布在有利构造带中,这些构造带通常由断层、皱褶等地质构造组成。
油气藏的分布受构造带的控制,因此构造带成为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2. 油气运移与富集机制断陷盆地中油气的运移与富集机制涉及到多种因素,如断层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储层的物性和构造的复杂性等。
对这些机制进行研究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3. 油气资源分布规律断陷盆地中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断陷盆地不同区域的勘探和实践,可以总结出油气资源的分布模式和勘探方向,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五、结论断陷盆地是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对象,其构造特征对于油气资源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断陷盆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地壳下陷、断层分布和地球动力学过程。
济阳坳陷古近纪古地貌特点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济阳坳陷古近纪古地貌特点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e043b62a98271fe910ef91c.png)
决定 了沉积作用发生的地理位置。其中, 多级地形坡折控 制 了不 同相 带构 造位置 的类型及发育程度 , 沟槽指 示 古
要 的是连 接 了物 源 区和沉 积 区。古地貌 洼地一般 指 短轴 、 高程低 于其 四周 的低 洼地域 , 多数 由差异沉 降 和压 实作用 等形成 。洼陷 区本身就 是大 型的古地貌
也得到 了进 一步发 展 和广泛 应用 ¨ , 卜 J 有效 地促 进 了不 同盆地 隐蔽 油气藏 的勘探 。笔者从 济 阳坳 陷古 近纪古地貌单 元 的类 型 和分 布 出发 , 宏 观和 微 观 从 角度讨 论古地 貌对 沉 积 的控 制作 用 , 以期促 进 古 地 貌研究 在储集 岩预测 和隐蔽 油气藏勘 探 中的应 用 。
第 l 7卷
第 3期
油
气
地
质与Leabharlann 采收率 Vo . 7,NO. 11 3 Ma y201 0
2 0年 5月 01
P toe m oo y a d Re o ey Ef ce c e r lu Ge lg n c v r f in y i
济 阳 坳陷 古 近纪 古地 貌特 点及 其对 沉 积 的 控制 作用
工作不 断趋 于系 统 化 …, 古地 貌 恢 复 的技术 方 法
按照古 地貌 的形 态 特点 和 成 因机 制 , 阳坳 陷 济 的古 近纪 古 地貌 单元 主 要包 括 3类 ( 1 : 古地 图 )① 貌沟槽 与 洼 地 。古地 貌 沟 槽是 具 有 长 条形 状 的洼
地 , 以 由断裂 活动 、 底 拗折 变 形 、 可 基 冲刷 和侵蚀 等 作 用形成 。其 中 , 冲刷或 侵 蚀 沟槽 一 般平 行 于盆 缘 斜坡 的倾 向 , 了其 自身可 以作 为沉积 场所外 , 重 除 更
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aa7b71eb7360b4c2e3f6456.png)
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Ξ宋志峰1,王晓龙1,朱亚玲1,徐小红2,董玉文1,蔡宁波1,缪志伟1(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430074;2.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138003) 摘 要:断陷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形成受到构造作用的控制或影响,且沉积体系对构造具有一定程度的响应。
本文通过对典型断陷盆地的构造和沉积特征进行分析,揭示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沉积砂体对构造的响应关系。
并以歧口凹陷为实例,分析其北部深洼在沙三段沉积时期港西、港东断裂系对沉积砂体入盆位置、沉积砂体空间位置、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等的控制,具体阐述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控边断层;沉积作用;控制作用;歧口凹陷;断陷盆地 中图分类号:P61811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05—0120—02 构造活动对断陷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其沉积砂体展布等沉积特征能反映这种作用的存在。
通过对断陷盆地构造和沉积的研究,分析构造作用在盆地发育过程中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建立起构造和沉积作用在发育过程中的对应关系,以构造分析的角度来确定盆地中沉积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和沉积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有利储集层目标。
1 断陷盆地沉积特征断陷盆地一般周缘地势高,控边断层下降盘地势低,周缘高地势区遭受风化剥蚀为盆地提供沉积物质,为盆地的物源供给区。
断陷盆地断裂活动活跃且控制盆地的演化与形成,进而控制影响沉积体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
沉积体系发育的规模大小与河流的搬运能力、物源供给充足程度、盆地规模及沉积空间大小等条件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
断陷盆地中沉积物主成分长石、岩屑砂岩以短距离搬运为主,结构成熟度低[1],从盆地陡坡带携带下的沉积物质在陆上堆积发育为冲积扇,沉积物入水沉积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物整体推进到湖平面以下则发育成水下扇等近源沉积体,在缓坡带沉积物搬运距离相对较远,则多发育常态的三角洲等远源沉积体系。
伸展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样式
![伸展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样式](https://img.taocdn.com/s3/m/da64cd87bceb19e8b8f6bab1.png)
伸展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样式绪论一、盆地的概念沉积盆地是油气形成的基本构造单元,油气广泛赋存于沉积盆地之中。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与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改造紧密相关。
因此,盆地作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对象,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能源和资源形势的日趋紧张,许多学者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深入到盆地的研究中。
对此,不同的学者,对于盆地下过各式各样的定义:朱夏(1965)曾将盆地定义为“地壳的一定地段在大地构造发展一定阶段的一种洼陷构造”或理解为“在地质发展历史一定阶段的一定运动体制下形成发展的统一的沉降大地构造单元”。
A.G.Fisher(1975)曾指出对于地貌学家或地理学家来说,地球上的盆地为岩石圈表面在三度空间上的凹地,其中充满了水或空气。
对于地质学家来说,地球上的盆地还具有第四度空间即时间的概念,并包括有地表形成的成层岩石,也就是包含有厚达数千米的沉积物及火成岩。
这些盆地的形状和深度并不是受陆地表面或海底限制,而是受较深的深成岩系或变质岩系基底的限制,填充在盆地内的沉积物及火山岩记载着盆地的发育历史。
根据盆地内填充沉积的情况,组成从补偿盆地到不补偿盆地的一系列盆地。
叶连俊(1980)认为“持续地接受沉积的地区称为沉积盆地”。
从沉积的角度看,盆地可以被定义为沉积物聚集的地区或沉积物聚集而形成的沉陷区。
针对我国300多个沉积盆地的地质特征以及盆地的发展与构造活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这里将盆地定义为在一定地质历史阶段中,受构造运动控制所形成的统一沉积区。
从构造意义上来说,沉积盆地就是指岩石圈表面相对沉降的区域,其中可以充填深达万米的沉积物以及火山活动形成的物质,而此岩石圈表面沉降区四周为相对隆起区,它不断地遭受风化剥蚀,为沉降区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丰富物源,从而构成了物源区与沉积区的平衡统一体。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沉积盆地的形成受到各种各样的要素的影响,受构造运动影响,不同的盆地具有不同的发展演化历史,从而使得盆地的沉积物充填厚度、盆地的沉降历史、盆地的规模和形态、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矿产富集程度等方面可以相差很大。
贝尔断陷南一段泥岩盖层和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贝尔断陷南一段泥岩盖层和对成藏的控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deb447e518964bcf847c42.png)
( 大庆 石油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 3 1 ) 6 3 8
摘
要 : 全 面 分 析 了海 拉 尔 盆 地 贝 尔 断 陷 南 一段 泥 岩 盖 层 宏 观 发 育 特 征及 地 球 物 理 信 息 所 反 映 的微 观 封 闭特 征 的基 在
贝 尔 断陷位 于 海 拉 尔 盆地 东南 部 , 持 于嵯 夹
6 . m; 地 体 积 比 为 6 . % ~9 . % , 均 63 泥 09 46 平 7 . %。 由此 可 以看 出 , 区南 一段 泥岩 厚度 较 92 该
岗与 巴彦 山隆起 之 间 , 是盆 地 内最 为 开 阔 的 一个 凹 陷 , 内部 断裂 构 造 活 动强 烈 , 分割 为 贝 西 、 其 被
2 26m; 大 单 层厚 度 为 1 . ~ 13 9m, 均 1 . 最 8 2 3 . 平
之间 的排 替压 力 差 来 封 闭 油气 的 , 层 的排 替 压 盖
力越 大 ,其盖层 的毛 细管压 力 封 闭能力越 强 ;反
收稿 日期:0 5—0 —2 ; 20 4 3 改回日期 :0 5—0 20 5—2 3 作者 简介: 康德江 (9 8 )男 . 1 7 - . 黑龙江大 庆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
贝 中、 贝东 3个 次 凹 , 中南 一段沉 积 时期是 盆 地 其
大, 单层 厚 度 也 较 厚 , 色泥 岩 发 育 , 向连 续 性 暗 横
较好 , 在 局 部 地 区 相对 减 薄 ( 1 。在 研 究 区 仅 图 )
断陷 的发展 阶段 , 体加宽 加深 , 积 了巨厚 的 暗 水 沉
从 事 油 气藏 的形 成 与保 存 条 件 及 资 源评 价 方 面 的 研究 。 ① 任 战 利 , 震 亮 . 军 平 . .海 拉 尔 盆 地 热 演 化 史 与 油 王 崔 等 气 运 移 聚 集 条 件 研 究 .大 庆 油 田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勘 探 分 公 司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洪 世泽. 2 油层物 理基础 [ . 京 : 油 工业 出 M] 北 : . 如增测 自然伽马能谱测 井, 可有效分析粘土矿物类型 ; 增测核磁共振测井,
[] 李莉 , 3 韩德 金 , 周锡 生. 大庆 外 围低 渗透 油 田开 发 技 术研 究 [] 大庆 石 油 勘探 与开 发 ,0 4 J. 20 ,
控 制作 用。
关键词 : 边断层 ; 控 沉积 作 用 ; 制作 用 ; 口凹陷 ; 陷盆 地 控 歧 断 中图分 类号 : 6 8 10 2 P 1 . 3 .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 6 7 8 (0 0 O 一 O 2 — O A 10- 9 12 1)5 1O 2
构 造 活 动对 断 陷盆 地 沉 积 的 控 制 作用 非 常 明
10 2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21 年第 5 00 期
断 陷盆 地构 造 对 沉积 的 控制 作 用
宋 志峰 王 晓 龙 朱 亚玲 徐 小 红 董 玉文 蔡 宁波 缪 志 伟 , , , , , ,
(. 国地 质 大 学 ( 汉 ) 1中 武 资源 学 院 ,3 0 42 吉 林 油 田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30 3 40 7 ;. 180)
显, 其沉积砂体展布等沉积特征能反映这种作用的 存在。 通过 对 断陷盆 地构 造和沉 积的研 究 , 分析 构造 作 用 在盆 地发 育 过程 中对沉 积 的控 制 作用 , 立起 建 构 造 和沉 积作 用 在发 育过 程 中的对 应关 系 , 以构造 分 析 的角度来 确定盆 地 中沉积 砂体 的空 间展 布特征 和沉积 特征 , 为油气 勘探 提供有 利储集 层 目标 。 1 断陷 盆地 沉积特 征 断 陷 盆地 一 般周 缘 地 势高 , 控边 断 层下 降 盘地 势低, 周缘高地势 区遭受风化剥蚀为盆地提供沉积 物质 盆地 的物源供 给 区 。 陷盆地断 裂活动 活跃 为 断 且 控制 盆 地 的演 化与 形成 , 而 控制 影 响沉 积 体砂 进 体 的空 间展布 特征 。沉积 体系发 育 的规 模大 小与河 流 的搬运 能力 、 物源供 给 充足程 度 、 盆地 规模及 沉积
油层 钻井取 心力 度 。 [ 参考 文献 ]
4 1 该 区低 电阻率 油层 和 中高 阻油层 并存 , 电阻 . 低
[] 胡 朝 元 , 志平. 气成 藏原 理 [ ] 北 京 : 1 孔 油 M . 石
油 工业 出版 社 ,0 2 l 1 1 . 2 0 , 1 ~1 3
率油 层 的类 型 为 : 电阻率相 对值 和绝对 值低 、 层 电 油 阻率 低于 围岩 的复合 型 。 通过 岩 心资料 分析 , 成滨 造 45块 油 层 低 电 阻率 的 主要 原 因 是 : 2 储层 具 有 高 束 缚 水饱 和度 和高 矿化 度地层 水 。
影响和沉积空间限制断陷盆地中沉积体多表现出沉 积 相带窄 且相变 较快 以及 空间配置 样式 多的特 点 。 2 构造对 沉积 的控制 作用 断陷 盆地的 沉积作 用主要 受盆 缘 同沉 积断裂 的 控 制 , 边 断裂 的发 育 与演 化 不仅 主 导 了该 盆地 的 控 构 造沉 降与 沉积 空 间 的演 变 , 还控 制 了沉 降 中 心和 沉积 体横 向迁移 发育 , 同时也 决定 了物源 区与 沉积
、
— — 、
q q q — — — — — q
日
—
稿
' ,
蘼 庸
1 . 声波时差为 8 t/ 计算含油饱和度 3 %, 1 m, 2 8sf  ̄ t, 8 计算 渗透 率为 1 ~30 0 m。井壁 取心 为灰 色 0 0 ×1 q , 油斑 粉砂 岩 ,09年 4月 7日试 油 , 20 日产 液 85 E .T,l 产油 3 2 含水 6 . , 层产 液以油 水同 出为主 , . T, 23 储
含水 程度 较高 。
4 结论
可进一步分析孔隙结构, 提高各类孔隙度 的计算精 度, 提供可动流体孔隙, 准确计算渗透率等 。 同时, 为 进一 步判定 低 电阻率油 层的成 因提 供 帮助 。 43 受沉 积 相 的 影 响 , 阻 油 层 的 分 布 规 律 不 明 . 低 显, 建议 从 油藏成 因机制 方面 加 以研 究 , 加强 低阻 并
摘 要: 断陷盆 地 中沉积 体 系的形 成受 到构造作 用的控 制或 影响 , 沉积体 系对 构造具 有一定 程度 且 的响 应 。 本文 通过对 典型 断陷盆 地的构造 和沉积 特征进 行分析 , 示构造 对沉积 的控 制作 用以及 沉积砂 揭 体 对构造 的响应 关 系 。并 以歧 口凹陷 为实例 , 分析 其北部深洼 在沙 三段 沉积时期 港 西、 东断 裂 系对沉 港 积 砂体 入盆 位置 、 沉积 砂体 空 间位置 、 布 范 围和发育规 模 等 的控 制 , 展 具体 阐 述断 陷盆 地 构造 对沉 积 的
三 电阻率 低侵 特 征 , 高分 辨率 深 感应 电阻率 数 值为 0 8 . 高 频 感 应 2 0 探 测 深 度 电阻 率 数 值 为 . 1 m, 2 .m
空间大小 等条 件因素 有着重 要 的关 系 。断 陷盆 地 中 沉 积物主 成分 长石 、 屑砂 岩 以短 距离搬 运 为主 , 岩 结 构 成熟 度 低[, 盆地 陡坡 带 携 带下 的沉 积 物质 在 1从 ] 陆 上堆 积发 育 为冲 积 扇 , 积 物 入水 沉 积发 育 扇三 沉 角洲 , 沉积 物整 体推 进 到 湖平 面 以下 则发 育成 水下 扇 等近 源沉 积体 , 缓 坡带 沉 积物 搬 运距 离 相 对较 在 远, 则多发 育常 态 的三 角洲 等远源 沉积 体系 。 受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