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沉积盆地成因学》复习资料
沉积盆地分析题库
1.油气构造研究主要分析盆地的构造特征,总结构造发育规律,并结合其他资料为油气勘探指明靶区。
2.狭义上,油气构造研究是分析含油气盆地内各种构造圈闭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其与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的配置关系。
3. 广义上,油气构造研究是沉积盆地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尺度可由单一的局部构造扩展到含油气盆地,进而延伸到全球板块构造和油气的关系等。
4.油气构造研究内容:①盆地类型、形成和演化;②盆地内拗陷、斜坡、隆起以及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③盆地的构造样式和圈闭类型,剖析它们的形成期与油气成熟和运移阶段的配置关系;④研究断裂和不整合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作用。
总之,油气构造研究是为寻找地下油气资源服务的,油气构造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与构造有关的有利构造圈闭类型、位置、规模以及这些圈闭与油气成熟、运移、聚集和保存的配置关系。
5.盆地分类方案:强调盆地在板块构造中的位置和其所处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通常可将盆地分为三大类,即伸展盆地、挤压盆地、走滑盆地。
6.伸展盆地是由岩石圈受拉张作用而伸展、减薄而形成的裂陷或裂陷一拗陷盆地。
根据伸展盆地的岩石圈或陆壳性质及演化阶段又可将伸展盆地划分为:大陆内部裂谷、陆间裂谷(原洋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间和孤后边缘海盆地、大洋盆地等基本类型。
7.挤压盆地与大洋岩石圈的俯冲和陆一陆碰撞或陆一孤碰撞有关,通常包括海沟盆地、残留洋盆地、孤前盆地和前陆盆地等。
8.前陆盆地系指介于造山带前缘及相邻克拉通之间的狭长状盆地,盆地横剖面为一不对称楔状,前陆盆地分为孤后前陆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和破裂前陆盆地三类。
9.弧后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大洋岩石圈的俯冲有关,盆地基底向岛弧造山带的后侧方向向下拖曳,相邻造山带倒向盆地,蛇绿岩和消减杂岩体比岩基岩浆带和火山岩带更远离这类盆地。
10周缘前陆盆地的形成与陆陆碰撞或陆一弧碰撞有关,盆地基底向下拖曳与碰撞造山缝合线相接,相邻造山带倒向盆地,蛇绿岩缝合线带比岩基岩浆带和火山岩带更靠近盆地。
沉积盆地分析考前复习题
一、前陆盆地的沉降机制论述与岩石圈挤压挠曲有关的盆地统称为前陆盆地。
前陆盆地的发育与逆冲构造产生的构造载荷使岩石圈挠曲引起的前陆沉降作用有关。
前陆盆地的沉降机制有以下三类:1 构造应力作用前陆盆地地壳或岩石圈厚度变化主要是挤压作用动力学机制。
由于岩石圈板块的俯冲、碰撞等汇聚作用引起岩石圈向下牵引弯曲和地壳岩石圈的挠曲沉降,常见于俯冲带或造山带。
如周缘前陆盆地和陆内造山前陆盆地,前者是大洋板块俯冲和消减后,在继续俯冲的、向下挠曲的陆壳之上形成的沉积盆地;后者是陆内板块碰撞挤压挠曲形成山前凹陷继而形成沉积盆地。
2 负载(重力作用)某些前陆盆地与岩石圈加载造成的挠曲或弯曲变形作用有关。
如弧后前陆盆地,其发育于仰冲板块上的岩浆弧之后。
火山岛弧构造载荷导致挠曲沉降,盆内充填了大量来自前陆和后陆方向的沉积物。
3 热沉降机制由于先前受热的岩石圈的冷却及伴随的密度增大而产生的均衡沉降。
在前陆盆地的形成过程中,这种作用机制很少,弧后前陆盆地的形成可能与此有关。
前陆盆地沉降机制一般以构造应力作用为主,三种机制综合作用。
二、裂陷盆地和前陆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列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1、列陷盆地沉降的控制因素:(1)岩石圈的变薄;(2)热异常;(3)沉积物负载的均衡沉降;(4)软流圈上升造成的熔融作用2、列陷盆地的形成作用主要有两种:即主动裂陷作用(张应力作用和地幔作用相伴生)和被动裂陷作用(先张应力作用引起破裂,后热地幔物质上侵)3、岩石圈的伸展模式:(1)岩石圈的纯剪切模式,包括均匀纯剪切拉伸模型和非均匀纯剪切拉伸模型(2)岩石圈的简单剪切模式(3)简单剪切—纯剪切挠曲悬臂梁模型(4)拆离—纯剪切模式4、裂谷盆地具有幕式进行的热点5、裂谷盆地的定量动力学模型有两种:(1)同裂谷期沉降(2)热衰减沉降三、前陆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1、弹性挠曲模型把地壳或岩石圈看作是覆盖于粘滞性流体之上的连续性薄板,在水平应力和重力负载作用下发生弹性挠曲变形。
沉积学 盆地沉积学 部分名词解释和概念题
1.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沉积后作用形成的岩石。
2.母岩:指早于该沉积岩而存在的岩浆岩、变质岩、以及较老的沉积岩。
3.物源区:母岩的物质来源区。
4.沉积圈:也就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它们相互重叠的范围。
5.表生带:也是沉积圈,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重叠的范围。
该带具有富含H2O,O2,CO2以及低温低压生物活动强烈的特点。
6.风化作用:在温度、压力及水、氧、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以及生物活动的影响下,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转化的一种作用。
7.物理风化作用:岩石只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成分上的变化,这种风化作用称为物理风化作用。
8.化学风化作用:岩石中有矿物的分解和化学成分的改变的风化作用。
9.生物风化作用:由生物作用引起的而使岩石发生变化的风化作用。
10.元素的风化分异:元素从母岩中迁移出有一定的顺序,这种现象称为元素的风化分异。
11.碎屑物质:由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
12.不溶残积物: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矿物及氧化物。
13.溶解物质:化学风化过程中形成的,呈熔解状态被搬运的物质。
14.牵引流:靠自身能量携带载荷向前运动的一种牛顿流体。
15.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16.牛顿流体:指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17.非牛顿流体:指不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18.载荷:流体中被搬运的沉积物。
19.载荷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横断面的沉积物的总量。
20.溶解载荷:呈溶解状态被搬运的沉积物。
21.悬移载荷:呈悬移状态被搬运的沉积物。
22.推移载荷:也称床沙载荷,指直接覆于床底上的有两个被搬运颗粒直径那么厚的做层状运动的底部颗粒。
23.满载:流体中的载荷量已经达到其流体所能搬动的最大限度。
24.超载:流体中的载荷量已经超过其流体所能搬动的最大限度。
25.床沙形体:也称为底形,底面形态。
沉积学复习资料
沉积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母岩:地表先存的各种岩石,其风化产物为沉积岩的形成提供原始物质。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就是指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原地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物理风化:温度的变化以及岩石孔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转化,使岩石和矿物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化学风化:是指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对岩石和矿物所起的一种化学作用和形成新生矿物的综合作用。
生物风化: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或分泌的物质对岩石所引起的破坏作用牵引流:碎屑颗粒的搬运力是由流体的流动所产生的推力,是分散的质点搬运,有序性好,速度慢。
重力流:是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也称为块体流或沉积物密度流。
层流:是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紊流:是一种充满漩涡的流体,流体质点运动轨迹极不规则沉积物重力流:是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简称为重力流,也有人称其为块体流或沉积物密度流。
它是不符合内摩擦定律的非牛顿流体。
成岩作用:当沉积物形成(风化、搬运、沉积作用)以后,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及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或抬升至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之前的全过程。
也称沉积后作用。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的溶解物质,在沉积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会发生分异,而这种分异作用是受化学原理支配的碎屑岩的结构:是指组成碎屑岩的各部分自身特征及其间相互关系。
碎屑颗粒的粒度:是指碎屑颗粒的绝对大小,一般用颗粒的直径来计量。
φ值粒d。
度标准:φ值的数学定义是:φ=-log2碎屑颗粒的分选性:是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某一粒级颗粒百分比。
碎屑颗粒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棱角被磨圆的程度。
与颗粒的形状无关,与棱的尖锐程度关系密切。
分为: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主要与搬运距离、搬运方式有关,受矿物结晶习性影响。
碎屑岩的结构组分:指组成碎屑岩的各部分。
沉积学复习资料
沉积地质学复习重点考试时间:星期一3-4节(23号)地点:教一A503 座位号:10第一章:1•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过程、沉积环境的一门学科。
侧重于岩类学研究。
沉积学是在沉积岩石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作而成岩作用的一门学科。
侧重于成因研究。
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母岩的风化与剥蚀作用阶段;风化物质的搬运作用阶段;风化物质的沉积作用阶段;沉积物的固结(成岩)作用阶段3•牵引流:以一定介质动力(推力或举力)导致流体运动并带动所携带碎屑颗粒迁移的流体。
流体力学性质:属牛顿流体;搬运方式:推移(滚动和跳跃)、悬浮•搬运力:作用于沉积物上的推力(牵引力),大小取决于介质流速;负荷力(载荷力),大小取决于流体流量的大小4•重力流:是含大量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高密度流体(密度流)。
如泥石流、浊流等。
流体力学性质:非牛顿流体;搬运方式:悬浮;搬运力:负荷力(载荷力)5•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通常称为沉积相(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6•通过现代沉积研究,对某些沉积环境和亚环境在横向上的分布以及沉积作用机理已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可用来解释古代沉积中亚环境的变化序列,从而可恢复和再现古代沉积作用的面貌。
这种古代沉积作用面貌的再现,并加以典型化和模式化,称为沉积模式。
对特定沉积环境和某种沉积作用的全面概括,称为相模式7•沉积体系是指与沉积作用相关的沉积相的集合体(Scott和Fisher, 1969)。
可以理解为有成因联系的相构成的三维地层单位。
沉积体系通常以其形成的环境命名。
8•沉积建造(sedimentary formation )泛指在一定构造背景条件下,当地壳发展到某一构造阶段时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岩相组合的沉积岩系。
如碳酸盐岩建造、含煤建造、红色建造、潟湖建造、复理石建造、磨拉石建造等沉积旋回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沉积学复习资料(1)
沉积学复习资料1.沉积学:是在沉积岩石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完整的独立的地质学科,是研究沉积物和沉积岩的成分、成因与形成机制、沉积环境的科学。
2.地壳表层的特征㈠地壳表层: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称“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
㈡特征:①温度:“常温”, -70℃(北极圈维尔霍扬斯克)~85℃ (非洲中部)②压力:“常压”, 1~20atm,海平面至200m深的浅海底。
③水和大气的作用: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力,也是母岩风化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和沉积的主要介质;绝大多数的沉积岩都是在水体中沉积的。
④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 沉积岩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有的沉积岩是由生物遗体组成的—生物岩,如生物礁,石灰岩和煤等。
⑤重力作用: 有一定的作用甚至很大的作用,如重力流沉积岩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
3.母岩:主要是指早于该沉积岩而存在的岩浆岩、变质岩和较老的沉积岩。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从地球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沉积岩的母岩应该是岩浆岩。
)4.沉积作用的类型:⑴机械沉积作用(物理沉积作用):①牵引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1.流水的搬运与沉积作用2.风的搬运与沉积作用②重力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③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⑵化学沉积作用:①胶体溶液物质的沉积作用:正负胶体凝聚而沉积下来。
②真溶液物质的沉积作用:主要决定因素是溶解度。
⑶生物沉积作用5. 风化作用: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物理风化作用: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
②化学风化作用:母岩发生氧化、水解、溶虑等化学变化而分解,形成新矿物③生物风化作用:常常伴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6.沉积物的特征⑴矿物成分特征:①火成岩中常见的主要造岩矿物,例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及基性斜长石等,在沉积岩中含量甚微或缺失。
因为这些矿物形成于高温高压条件,在常温常压的表生环境下是不稳定的。
沉积学_试题库
阿《沉积学》复习题库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18分)1.沉积岩2.风化作用3.风化壳4.牵引流5.沉积分异作用6.沉积后作用7.成岩作用8.杂基9. 胶结物10. 成分成熟度11.结构成熟度12. 层理13.波痕14.胶结作用15.鲕粒16.亮晶17.缝合线构造18.萨布哈19.微亮晶20.蒸发岩21.含煤岩系22.油页岩23.沉积相24.岩相25.沃尔索相律(相序递变规律)26.冲积扇27.筛状沉积28沉积体系29.边滩30.曲流河二元结构31.浪基面32.等深流33.碳酸钙补偿深度34.三角洲35.河口坝36.三角洲前缘席状砂37.扇三角洲38.陆表海39.陆缘海40.碳酸盐台地41.生物礁42.ZTR指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沉积岩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要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的形成,第二,这些物质要经过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用,最后这些沉积物还要发生沉积后作用。
2.沉积岩原始物质是形成沉积岩的物质基础,其来源有四种,即陆源物质, 生物源物质, 深源物质. 宇宙原物质。
3.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4.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就形成了三种性质不同的风化产物,它们是碎屑残留物、新生成的矿物、溶解物质。
5.明渠水流随着流动强度加大在床面上会依次出现下列床沙形体:无颗粒运动的平坦床沙、沙纹、沙浪、沙丘过渡型(或低角度沙丘)、平坦床沙、逆行沙丘、流槽和凹坑。
6.碎屑颗粒在流水中可以推移载荷和悬移栽荷方式被搬运。
7.我们把沉积物形成后到变质作用或风化作用之前所发生的作用叫做沉,包括同生、成岩、后生、表生等阶段的变化,总称沉积后变化。
8. 陆源碎屑岩简称碎屑岩,指的是主要由陆源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9.陆源碎屑岩特征的描述内容有陆源碎屑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颜色。
10.根据成因和结构特征的不同,碎屑岩的组成可划分为颗粒、杂基、胶结物、和孔隙这四种组分。
《沉积地质学》复习整理
《沉积地质学》复习整理(一)1.压实作用压实作用或物理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体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
在沉积物内部可发生颗粒的滑动、转动、位移、变形、破裂,进而导致颗粒的重新排列和某些结构构造的改变。
在沉积物埋藏的早期阶段表现得比较明显。
压实作用的表现形式:○1颗粒接触方式: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
○2颗粒破裂:刚性颗粒易发生,产生微裂隙。
○3颗粒变形:塑性颗粒易发生,形成假杂基。
○4软性颗粒弯曲:云母等。
压实(溶)受控因素:颗粒(-孔隙水)的成分、填隙物的类型、胶结物的类型和胶结速率、地温梯度、埋藏速度、时间。
(1)内因:颗粒的成分(石英难)、粒度、形状、圆度(反,因为填积紧密孔隙度小)、分选性(反)、粗糙度(f影响压实作用的进程)。
(2)外因:沉积物的埋藏深度、埋藏过程、胶结类型及程度、溶解作用、异常高压。
早期快速深埋、胶结弱或溶蚀强、不存在异常高压时,有利于压实作用。
Eg:泥炭(假设厚度为100%),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实作用下变成褐煤(厚度20%),变成烟煤(厚度10%)。
2.压溶作用:一种物理化学成岩作用。
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碎屑颗粒接触点上所承受的来自上覆层的压力或来自构造作用的侧向应力超过正常孔隙流体压力时(2~2.5倍),颗粒接触处的溶解度增高,将发生晶格的变形和溶解作用。
随着颗粒所受应力的不断增加和地质时间的推移,颗粒受压处的形态: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砾石中的砾岩)---缝合接触(砂岩中的石英颗粒)。
3.白云岩化作用白云岩的成因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沉积学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
古代地层中所见的白云岩大多具有交代的证据,它们是经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的。
白云石化作用的机制很复杂,并不是一种机理所能概括,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白云岩化作用的机理来解释白云岩的成因。
亚当斯等(1960)在研究美国二叠纪白云岩的成因时,提出了蒸发泻湖渗透回流作用形成交代白云岩的假说。
沉积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四.类型划分
四、 转 换 型 板 块 边 缘
(三)与两条或多条断层活动有关
7. 拉分盆地: 拉分盆地:
由两条或多条近于平行展布、侧向相接的走滑断层, 由两条或多条近于平行展布、 侧向相接的走滑断层, 在走滑运动 后方拉张而形成的盆地。 后方拉张而形成的盆地。
8. 渗漏盆地: 渗漏盆地:
拉分盆地发育的晚期所形成,基底断裂深度很大, 拉分盆地发育的晚期所形成 , 基底断裂深度很大 , 已经出现了洋 壳的盆地。 壳的盆地。
基本思想: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局部沉 基本思想: 降形成盆地。 降形成盆地。 动力来源: 地球物质在不同层次, 动力来源: 地球物质在不同层次,不同尺度 上存在的纵横向上的非均一性. 上存在的纵横向上的非均一性. 不同层次: 不同层次:
垂向上:地壳、 垂向上:地壳、地幔物质分布的不均一 平面上:地槽(复理石建造)、 平面上:地槽(复理石建造)、 大陆边缘(巨厚,不含火山岩, 大陆边缘(巨厚,不含火山岩, 以三角洲或浊流为主的沉积物) 以三角洲或浊流为主的沉积物)
均衡作用
体积变化 由大→ (由大→小) 密度增大
沉 降 盆地形成
热胀冷缩
三、沉积盆地 热力沉降成因 沉积盆地 热力沉降 沉降成因
特征复杂、类型多样。 特征复杂、类型多样。 塌陷型热力构造 早期受热上拱、 早期受热上拱、隆升剥蚀 晚期冷却收缩、 晚期冷却收缩、塌陷沉积 两个特征不同、 两个特征不同 、 性质 截然相反的发育阶段, 截然相反的发育阶段,在同 一地区上、下叠置。 一地区上、下叠置。 其总体构造面貌常呈 放射状或同心圆状。 放射状或同心圆状。 热鼓胀说
沉积盆地地质学沉积盆地地质学-02
沉积盆地形成的 沉积盆地形成的 动力学பைடு நூலகம்制
沉积盆地2
沉积盆地:指巨厚沉积物堆积的局部地区。
是地球表面发生构造沉降、形成了沉积充填的地区。
通常盆地的沉降和沉积充填都能持续较长的地质时期,并达到相当的厚度。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由不整合面或与其对应的整合面所限定的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具有成生联系的等时地层单元”的地学分支学科同沉积断裂:指沉积作用的同时而发育的断裂,即“边沉积边断裂”。
主砂体图:是根据某时间地层单位或岩石地层单位内砂(砾)岩层的累计厚度或者某砂(砾)岩集中段的厚度编制的一种等值线图。
用来反映砂岩体的总体几何形态和累计厚度的分布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主要砂岩体的沉积成因。
盆地充填序列图:是指在对盆地内充填物做了比较全面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和模式化而编制的一种柱状剖面图,可表现一个盆地或盆地某一地段上的充填物岩性、结构、演化序列特征和成因。
盆地原型:许多大盆地是由不同地质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盆地叠合而成的,其形态和边界常由后期相对年轻的盆地的构造边界所决定。
这些不同时期形成的盆地单元为盆地原型。
海泛面:海泛面是一个将新老地层分开的界面,跨过这个面水深突然增加。
这种水深增加通常与小的侵蚀作用和无沉积作用伴生,而且有小规模的沉积间断盆地构造格架:盆地构造格架主要是指“已经形成了的盆地的基底构造性质和形态”。
地层格架:盆地地层格架是指盆地内各地层单位或层序的内部几何形态和性质。
密集段(凝缩层):密集段是指在极缓慢速度下沉积的地层段,沉降速率一般为0.1~1 cm/ka。
密集段也称凝缩段,一般很薄,缺乏陆源物质。
密集段可能以丰富的、多种多样的浮游和底栖微生物组合、自生矿物(如海绿石、磷灰石和菱铁矿)、有机物质为特征。
低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下由层序界面限定,上由第一次海泛面(或称海侵面)限定。
它可由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组成。
沉积相:沉积环境的古代产物,即专指环境的物质表现克拉通:古生代以来稳定的陆块,其间无较大的构造运动和岩浆作用发生。
沉积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的综合。
“沉积相〞=沉积环境+沉积岩〔物〕特征2、Walther相律:只有那些没有连续的、现在能看到的横向上相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能在垂向上叠加在一起。
3、相模式:以相序定律为根底,以现代沉积环境和古代沉积研究为依据,归纳出的反映沉积物沉积特征的、具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空间组合关系。
4、相标志:能够反映古代沉积条件和环境特征的标志,可归纳为岩性、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四种相标志类型。
5、冲积扇:在陆上氧化条件下,由山区河流所携带的粗粒碎屑物在山谷出口处堆积而成的扇形堆积体6、河流相:指路上河流或其他迳流作用沉积的一套沉积物或沉积岩形成的沉积相。
7、层流:质点运动方向彼此平行、规那么成层流动的水流〔搬运力:粘滞切应力〕8、紊流:质点运动方向和速度不规那么的、具有强烈侧向混合作用的水流〔搬运力:粘滞切应力、附加/惯性切应力〕9、横向环流:横向环流是由表流和底流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
10、侧向加积:底流搬运的推移、跃移质在凸岸堆积,形成边滩沉积,即河流沉积剖面的下部旋回。
使弯曲河道侧向迁移。
11、垂向加积:洪水期河水溢出河床,悬移质在岸外形成的沉积,构成河流沉积剖面的上部旋回。
12、心滩:在河床突然加宽处,由于河流流速降低,在河底受两股相向的底流作用,于是,发生了侵蚀两岸,而在河床底部堆积,逐渐形成心滩。
13、边滩:侧向侵蚀和加积作用使河床向凹岸迁移,凸岸形成点砂坝(边滩)14、曲流河:为单河道,弯度指数>1.5,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40〕。
由于河道极度的弯曲,常发生河道截弯取直作用。
搬运形式多以悬浮和混合负载为主15、辫状河:多河道,屡次分叉和会聚构成辫状。
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其宽/深比值>40,弯度指数<1.5,河道砂坝〔心滩〕发育。
河流坡降大,河道不固定,迁移迅速,故又称“游荡性河〞16、网状河:网状河具高弯度、多河道特征,河道窄而深,顺流向下呈网结状。
沉积学原理复习题
沉积学原理复习题1、物源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原理:不同物源,具有不同的地质条件(风化条件、搬运条件、沉积条件、古地貌条件、构造条件)而具有不同的地质特性(如:重矿物组合与分布、岩石成分组合与分布、岩性或粒级/组分平面分布、砂砾/地比、砂砾厚、平面相序、泥岩颜色、古地貌、侵蚀、单砂体方向、地震反射、属性特征等)从而据这些不同的地质特性可识别、区分物源。
物源分析方法:1)重矿物组合分析法不同类型的母岩,经风化破坏后会产生不同的重矿物组合。
2)岩石成分组合与分布随搬运距离增大,岩石的成分成熟度增加3)岩性或粒级平面分布按照机械分异作用,沿河流流域,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4)砂砾/地比、砂砾厚随搬运方向,砂砾/地比值逐渐变小,砂砾厚度逐渐变小5)平面相序随搬运方向,由物性好的相逐渐向物性不好的相转变6)泥岩颜色随搬运方向,泥岩颜色从弱氧化色弱还原色到还原色的转变。
7)古地貌物源位于古地貌的高处。
8)侵蚀谷根据古地貌构造曲线来判断。
9)单砂体方向10)古水流法根据单砂体中的冲沟印模,砾石排列,单向斜层理来判断水流的方向。
11)地震反射、属性特征等靠近物源区,地层沉积厚度大,前积厚度可指示物源方向12)地球化学法13)综合分析2、河流相储层构型基本内容17种岩相、6级界面、8个河道要素。
块状杂基支撑的砂砾岩递变层理碎屑流沉积块状或层状砂砾岩平行层理、叠瓦状层理纵向沙坝,滞留沉积,筛积层状砂砾岩槽状交错层理微河道充填沉积层状砂砾岩板状交错层理纵向沙坝,残留沙坝生长的三角洲中-极粗粒砂岩,可是含砾砂岩单个或多个槽状交错层沙丘中-极粗粒砂岩,可是含砾砂岩单个或多个板状交错层舌状或横向沙坝,沙波极细-粗粒砂岩波纹沙波极细-极粗粒砂岩,可是含砾砂岩平行层理,水流线理板状层流沉积极细-极粗粒砂岩,可是含砾砂岩低角度交错层理冲淤沉积,侵蚀丘,逆向沙丘侵蚀冲沟具内碎屑粗糙交错层理冲淤沉积细-极粗粒砂岩,可是含砾砂岩宽而浅的冲沟冲淤沉积砂岩、粉砂岩、泥岩微细纹层,极小波纹溢岸或洼地洪泛沉积粉砂岩、泥岩纹层至块状漫滩沼泽沉积泥岩块状具淡水软体动物漫滩沼泽池塘沉积泥岩、粉砂岩块状,泥裂漫滩或披盖沉积煤、炭质泥岩植物,泥片沼泽沉积碳酸盐岩成土壤特征古土壤层系界面层系组界面心滩内次一级界面或一次大洪水形成的侧积体心滩顶面,点坝顶点河道底部冲刷面河道复合体界面河道(CH)砂砾岩坝和底形(GB)沉积物重力流(SG)砂质底形(SB)顺流加积底形(DA)侧向加积底形(LA)纹层席状砂(LS)溢岸细粒沉积(OF)3、Miall的12种河流沉积流模式近源砾石质辫状河沉积模式,由SG、SB和GB组成远源砾石质辫状河沉积模式,由GB组成有岸砾石质低弯度河流沉积模式,由GB、SB和OF组成砾石质曲流河(高弯度河)的沉积模式,由CH、LA和OF所组成“粗粒曲流河”沉积模式,由CH、LA和SB组成;砂质混合负载的曲流河模式,由SB、OF和LA组成泥质细粒曲流河沉积模式,由LA和OF组成典型的网状河沉积模式,由CH、SB和OF组成无岸砂质低弯度席状河沉积模式,由SB和FM组成垂向加积和侧向加积之“混合效应”的典型砂质辫状河沉积模式,由SB和FM组成季节性河的沉积模式,由SB组成瞬时高流量的席状泛滥河流平原沉积模式,由SB和LS组成4、辫状河道4种河道砂坝类型及主要沉积特征纵向沙坝:沙坝长轴平行河道延伸、水流方向。
盆地分析复习提纲
-------当前国际固体地球科学的发展的前沿领域
林畅松 中国地质笔记 2、沉积盆地分析复印材料 3、李思田等,《沉积盆地分析基础与应用》 李思田等, 沉积盆地分析基础与应用》 4、《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 5、林畅松等,叠合盆地层序地层与构造古地理 林畅松等,
2、 内部形态
沉积盆地的内部几何形态是指构成盆地的地层单元 的形态、性质及其组合关系。 • (1)地层单元的界面
在盆地内不同级别的界面分隔着不同级别的地层单元,这些 界面有着不同的性质和成因,呈现为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关 系或无沉积、低速沉积作用面,其形成受到各种因素的控制,与 盆地构造演化、海平面或沉积基准面变化等有关。 地层单元的年龄、划分和对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结合生 物地层学、放射性地层学、磁性地质学、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等 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层序地层学为此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和分析方法。
2、盆地成因
• (1)构造成因:沉积盆地的形成主要与岩石圈的构造活动有 关。盆地的沉降常常是岩石圈拉伸变薄、挤压挠曲、重力均衡 及热冷却沉降等构造作用的结果。 • (2)非构造成因:这些盆地规模小,如剥蚀盆地、死火山口 形成的盆地等。但其沉积物最后得以保存也必须有构造沉降。 • 因此,地球表面主要的沉积盆地都是构造活动引起沉降的结 果。
沉积盆地分类及其发育背景
1、盆地分类的原则
沉积盆地分类是多年来人们关注的问题, 也存在多种的争议。首先我们需要涉及的是沉 积盆地的分类原则。一般来说,盆地的分类需 要考虑下列因素: (1)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环境; (2)盆地的基底性质、地壳类型; (3)盆地形成的动力学过程; (4)盆地的沉积充填史、构造古地理。
不整合(unconformity)
沉积盆地分析 考试资料
1.控制沉积作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气候的变化、大地构造作用和生物的演化。
(1)气候的变化可以导致地球上冰川的增长和消融,进而引起世界范围内海平面的变化,而海平面的变化是影响海陆面积变化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也就影响到海陆沉积相的分布.(2)生物在地质历史中的生存和演化对沉积作用也有着巨大影响。
这不仅是由于生物自身能直接参与沉积作用,形成各种生物成因或生物化学成因的沉积岩,而且生物还能通过其生命活动过程和生物遗体的分解作用等引起周围介质环境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导致和促进沉积作用的进行。
(3)大地构造作用是控制沉积作用诸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因素。
地壳运动为沉积作用提供了物源区和沉积区。
由于大地构造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在地壳上不同地区往往存在着差异,因而在地球表部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区。
大地构造作用较稳定的地区称为陆台、地台或克拉通等。
而大地构造作用较强烈和不稳定的地区称为地槽区,这两种沉积区其沉积作用特征和沉积岩石组合是很不相同的。
大地构造作用对沉积作用的控制更具体的表现为影响沉积盆地的类型、成因和演化;控制物源区上升和侵蚀以及沉积盆地下沉和沉积物被搬运、堆积的速度等,从而影响沉积物或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特征。
2.沉积盆地的分类根据沉积盆地所处的板块构造环境,可将盆地分为以下五个大类型:(1)与板块扩张带有关的盆地;大陆板块的分裂扩张,经过大陆内裂谷阶段,原始大洋湾阶段,最后演化为被动的大陆边缘-深海平原阶段。
(2)与板块俯冲带有关的盆地;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因相向运动而相遇时,因重力关系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俯冲,可产生岛弧和海沟,谓之弧沟系。
弧沟系是典型的会聚型板块接合带.(3)与大陆碰撞带有关的盆地;在汇聚型板块接合带附近,由于消减作用导致大洋逐渐收缩以至最终闭合,从而使两大陆板块边缘彼此相碰。
在碰撞带,褶皱作用和冲断层作用造成两个板块上的陆壳抬升,形成山脉,在碰撞点之间可存在古洋盆地的海湾,谓之残留洋盆地,而在隆起山脉附近,可形成陆前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盆地成因学》复习资料一、岩石与岩石圈变形1、区分体力(body force)、面力(surface force)和应力(stress)体力(body force)在固体内处处存在,与其体积或质量呈正比,又称质量力。
地球引力引起的重力和地球自转引起的惯性力是岩石圈中岩石受到的两种最重要的体力。
面力(surface force)作用于物体的外表面,又称接触力。
面力的大小与受力表面积和表面的方向相关。
水平表面上受到的垂直面力随深度呈线性增加。
应力(stress)是在体力或面力作用下引起的,是作用在物体内或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力。
垂直表面的为正应力(σ),平行表面的为剪应力(τ)。
2、什么是静岩压力?地质学中常用静岩压力来描述地下深处岩石纯粹由于上覆岩层重量引起的应力状态,它造成对底面A的垂直压应力为:σ1= ρgh。
3、目前有几种地壳均衡模型?Platt模型与Airy模型差别是什么?20世纪初,J. F. 海福德、海伊斯卡宁(W. A. Heiskanen)和韦宁·迈内兹(F. A. Vening Meinesz)等人进一步完善了普拉特和艾里的假想,形成3种地壳均衡学说:普拉特-海福德模型、艾里-海伊斯卡宁模型和韦宁·迈内兹模型。
4、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哪些?各自会对岩石变形发生怎样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岩石圈变形中会发生作用吗?(1)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外界因素:围压:围压增大,岩石的强度极限增大,韧性增大T-P联合作用!缓慢的永久性变形,称为蠕变。
内部因素:各向异性:各种面理会成为先存薄弱面,岩石的极限强度会随主应力轴与各向异性构造的方位变化而变化。
(2)有三个参数决定了岩石发生脆性变形或韧性变形:压力、温度和应变速率。
5、区分Byerlee定律和内维尔-库仑破裂准则。
脆性破裂的发生取决于正应力N何时超过岩石内潜在摩擦阻力F,二者的比值等于摩擦系数(f),或内摩擦角的正切(tanϕ):F/N = f = tanϕ。
Byerlee(1978)通过一系列实验后发现,在应力很低时,摩擦系数会因材料而不同,在应力为5-100 MPa时,摩擦系数与材料间对比关系变差,而当正应力超过200 MPa后,摩擦系数不再材料相关,有:F = aN + b这就是著名的Byerlee定律。
在压力>2kbar(200MPa)时,系数a和b分别为0.6和0.5 kbar。
Byerlee 定律的形式与内维尔-库仑破裂准则(Nevier-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相同:τc= σtan ϕ + C式中τc为破裂的临界剪切应力,σ为正应力,ϕ为内摩擦角,C为正应力等于零时岩石的强度,称粘度。
6、什么是地温梯度?怎样确定一个地区的地幔热流?地温梯度:温度随深度的变化。
地幔热流的获取:一种办法是根据实测大地热流值和已知的岩石生热率,由热流(Q )及岩层放射性生热率(A)之间的线性关系Q = Qm + D A 回归计算得到。
另一种办法是建立研究区分层地壳模型,逐层计算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Qi ,然后累加得到地壳热流值(Qc =Qi ),再由Qm = Q - Qc得到地幔热流值。
二、形成沉积盆地的主要物理过程1、Ingersoll & Busby(1995)归纳的7种盆地沉降机制是什么?伸展作用、剥蚀或岩浆房萎缩导致的地壳减薄;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冷却;地壳和岩石圈的沉积和火山物质负载;地壳和岩石圈的构造负载;岩石圈板底垫托作用导致的壳下负载;因岩石圈下潜而导致软流圈动力流动;高压相变导致的地壳密度增大。
2、岩石圈拉张会形成哪些类型的沉积盆地?它们的演化过程有什么异同点?(1)岩石圈拉张形成盆地的典型特征:裂谷裂谷盆地的典型特征:地壳减薄,地幔隆起;高热流(90-110 mWm-2);火山活动;地貌高地重力负异常;正断层±走滑断层(2)岩石圈拉张形成盆地的典型特征:坳拉槽(3)岩石圈拉张形成盆地的典型特征:被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典型特征:覆盖在裂谷盆地上,二者往往为不整合接触拉张规模大,一般50-150km,可达400-500km生长断层发育,具重力垮塌现象正常热流±火山活动沉积物可多(nourished margin)可少(starved margin)裂谷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的发育过程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地壳发育脆性断裂与拉张,造成张性断裂带和断裂控制的沉降,二是岩石圈韧性拉张后的热松弛,导致区域性的裂后沉降。
3、什么是拉张因子?它受什么因素控制?怎样估算拉张因子?β为拉张因子,是拉张前地壳或岩石圈的厚度(yo)与拉张后地壳或岩石圈的厚度(yt)之比:β= yo / yt控制因素:对盆地沉降历史的分析可以估算地壳的拉张因子和拉张速率。
White(1994)和Newman &White(1999)考察了2195组裂谷盆地数据后提出,拉张因子与最大应变速率有关。
Newman & White(1999)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指出,初始应变速率是重要的控制因素。
初始拉张速率很大时,岩石圈会完全裂开,应变速率开始时会因岩石圈变薄而增大,然后会因岩石圈冷却而减小。
初始拉张速率小时,岩石圈冷却为主控因素,使拉张速率逐渐减小。
应变速率高时,裂谷过程在热损失之前就完成了,而且应变速率会随时间而增加,因为同样的驱动力施加在不断减薄的岩石圈上。
应变速率低时,裂谷初期,由于岩石圈的减薄效应,应变速率会增大,但随后由于岩石圈地幔的冷却越来越显著,应变速率会越来越小,直至停止(小于10-17s-1)。
初始应变速率的大小还决定了拉张停止时间的早晚(拉张持续时间的长短),初始应变速率大,拉张持续的时间就短,初始应变速率小,拉张持续的时间就长。
4、岩石圈挠曲会形成哪些类型的沉积盆地?岩石圈挠曲是具有限强度的岩石圈在受到外部力时发生的长波长弯曲,会造成沉降或隆起。
挠曲盆地主要有两类,一是海沟(大洋岩石圈挠曲),一是前陆盆地(大陆岩石圈挠曲)海沟的典型特征:大洋岩石圈挠曲程度大,高度弯曲,剖面不对称,向陆一侧陡,向洋一侧缓。
海沟的水深为2-4km,波长为50-100km。
海沟多为饥饿盆地,少数被充填,取决于是邻近适当的物源。
在海沟内及加积楔上,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是负的。
两侧为正异常。
前陆盆地的典型特征:长轴平行于构造带走向分布,横剖面具不对称结构,靠近造山带或岩浆弧一侧深度大。
前陆盆地是同造山的形成的,靠近强烈剥蚀的物源区,充填了巨厚的同造山沉积物。
盆地具负的布格重力异常。
大陆岩石圈挠曲地区的热流基本是正常的。
5、岩石圈挠曲盆地的构造要素是什么?怎样用薄板挠曲模型去解释挠曲盆地形成过程中的应力平衡状态?挠曲盆地构造要素包括负荷、盆地和前隆6、地幔对流会对地表地势的升降发生影响吗?长波长的大地水准面与地幔中物质的密度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地幔动力过程会引起动力响应地势。
由地幔对流造成的地壳表面垂向位移的高差被称为动力响应地势(Richard & Hager, 1984)。
动力响应地势不同于地球表层密度差引起的重力均衡地势。
长波长的水准面高区反映了上地幔中的高密度体(俯冲板块)和下地幔中的低密度体(超级大地幔柱)三、沉积盆地的充填1、陆源碎屑物从产生到沉积,中间经历了哪些作用过程?从“源”到“汇”的过程可分为三段,侵蚀段、搬运段和沉积段.2、剥蚀作用会造成地表高度的升高吗?3、滑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当重力超过阻力时或临界摩擦系数等于休止角的,当坡度大于休止角时,或当摩擦系数减小时,就会发生滑坡。
4、层流和紊流的区别是什么?用什么参数可以区分此二者?层流(a )是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质点流动的轨迹相互平行、有条不紊,彼此不掺混 紊流(b )是一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湍流动的流体,质点流动的轨迹极不规则,流速和流动方向也随时改变,彼此掺混Reynolds 根据在实验室的观测、计算,得到了区分层流和紊流的参数,Re (雷诺数): 粘滞力惯性力==ηρuD Re 式中u 为流体的流速,D 为碎屑物颗粒直径,ρ为流体的密度,η为流体的粘度。
当雷诺数大于2000时,流体发生紊流,惯性力占主导,流动阻力是速度平方的函数;当雷诺数小于2000时,流体发生层流,粘滞力占主导,流动阻力是速度的线性函数。
5、使静止颗粒开始移动的临界流速与什么参数有关?写出在紊流条件下该临界流速的近似 表达式。
水流使静止颗粒开始移动的临界流速表达式: gD C Z u f f s s ρρρ-==流体密度临界剪切应力**,Cs 为无量纲数,s ρ和f ρ分别是颗粒沉积物和流体的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D 是颗粒直径。
紊流条件下该临界流速的近似表达式:gDu f s )(06.0*ρρ-=6、什么是尤尔斯特隆(Hjulström )曲线?Hjulström 做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要移动沉积物的临界流速与颗粒直径的关系,被后人称为尤尔斯特隆曲线。
7、自然界的流体可分为牵引流和沉积物重力流两类。
碎屑沉积物在牵引流中的两种搬运形式是什么?推移搬运(或滚动搬运),较粗的碎屑物多沿流水的底部移动,滚动或跳跃式前进 悬浮搬运(或悬移搬运),较细的碎屑物常呈悬浮状态随水流前进8、佛罗德数(Fr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在沉积学中有什么应用意义?如果是在明渠中流动,水深为D 时,则佛罗德数可定义为: gD u Fr ==重力惯性力,u 是水的平均速度,g 是重力加速度。
佛罗德数是惯性力与重力相对贡献之比。
沉积学意义:可以看出,如果重力波的波长可以和水深相比拟时,即当重力波长等于水深时,此时的重力波速度等于gD ,此时Fr=1。
这样就提出了佛罗德数的一个重要含义,如果Fr>1时,则由于向下游的流速大于向上游传播的速度,就不可能有向上游传播的波,因此当Fr>1时,流水的性质为急流或为超临界流动(临界上的流动),其特点是水浅急流的动态,又称为高流态;当Fr<1时所出现的则是缓流或临界下的流动,它代表的是一种水深流缓的动态,又称为低流态。
因此,Fr 普遍适用于碎屑物质以床沙载荷方式搬运和沉积作用的解释中,尤其是对沉积构造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分析中.9、怎样理解瓦尔索(Walther )相律?在沉积体系分析中怎样应用瓦尔索相律?J. Walther 相律(1894):只有侧向相邻的相才能垂向叠置。
10、写出谢才(Chezy )方程,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Chezy 方程:ds C u ,式中u 为流速,C 为Chezy 系数,d 为明渠水深,s 为渠道底部的坡度。
谢才方程非常简洁,指明了水流流速、水深、水道坡度三者的关系。
该方程可用来解释曲流河的成因。
当发洪水时,河道中水的流量突增,流速必然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