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
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1、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
2、简述社会教育的特点。答: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
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答: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同一性。
4、简述学校是怎样产生的答: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答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5、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答: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6、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答: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7、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生产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多元化。
8、简述教育理论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答: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
2014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
改内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2014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备考大全
2014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备考大全
第一章:绪论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
儒家的《学记》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荀子:“教学相长”
西方:
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
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
相互作用而发生
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
2014年教育心理学最全面的复习资料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初等)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初等)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
A.桑代克
B.冯特
C.托尔曼
D.维特罗克
2.研究表明,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A.1 岁
B.2 岁
C.3 岁
D.4 岁
3.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和()。
A.具体逻辑推理
B.单维思维
C.系统思维
D.守恒性
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
A.现实自我
B.理想自我
C.心理自我
D.投射自我
5.经典性条件反射说的提出者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华生
D.班杜拉
6.以威特金对知觉研究为基础而进行的认知方式的分类是( )。
A.场独立和场依存
B.沉思型和冲动型
C.辐合型和发散型
D.理论型和情感型
7.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水平分布趋势是()。
A.负偏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无规律
D.常态分布
8.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A.视觉适应
B.望梅止渴
C.青春期男孩变声
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9.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是()。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态度
10.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塑造
11.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A.试误的过程
B.联结形成的过程
C.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D.顿悟的过程
12.倡导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奥苏伯尔
C.苛勒
D.罗杰斯
2014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备考大全
2014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备考大全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一天重点全掌握内服命题试卷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变化和发展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主要构成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主要包括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1.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2.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3.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三种:实验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有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而开始确立。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1924年,廖世承应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走向成熟的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逐步兴起及影响,活跃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西方教育心理学也进入到了理论建设时期。一些心理学家重新开始重视人性,关注人类的课堂学习研究;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2014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本科)
2014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本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题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坚持( ABC)。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以定性研究为主的原则
2.学生注意转移快慢的速度受(ABC )因素影响。
A.年龄
B.原有注意的紧张度
C.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质
D.刺激物的持续时间
3.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C )。
A.自我中心
B.自我体验
C.自我评价
D.自我调控
4.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为(ABCD)几个阶段。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科尔伯格研究品德的发展主要是采用(B)。
A.深入谈话法
B.两难故事法
C.调查法
D.文件分析法
6.关于合作学习叙述正确的是( AC )。
A.合作学习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
B.合作学习小组中最好都是优秀生
C.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技能
D.合作学习不再需要教师
7.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C D)。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8.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D)。
A苛勒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也被称之为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
一、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点:
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具备的要求。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学与教的问题,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4。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二、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的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揭示学习的实质和学习过程);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处我意识、学生的个别差异);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总之,学校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学校中尤其是课堂上所发生的学习事件。
三、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节历史发展和现状
一、短暂的历史
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开始,也有人认为19世纪末美国威廉·詹姆士的《对教师的对话》是开始。
2014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专)
0384学前心理学(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59.概念掌握的基本形式:概念形式和概念同化,其中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的形式。60.概念形式:所谓概念形式,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儿童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42.罗杰斯的学习观反映在几个方面:①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②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③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43.心理学在传统上把学习的划分为:技能学习、记忆学习、思维学习、态度学习。
44.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
2014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4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
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1.儿童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学前期男孩和女孩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 )
A.语文测验成绩
B.数学测验成绩
C.工作记忆容量
D.游戏模式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儿童发展中性别差异,特别是幼儿期游戏中性别差异的理解和掌握。在2~3岁时,大多数幼儿开始更喜欢和自己同性别的同伴一起玩,这种偏好在幼儿期达到顶峰。同时,男孩女孩各自喜欢的游戏也是不同的。未有研究表明学前期儿童在语文测验成绩、数学测验成绩和工作记忆容量方面存在性别差异。故本题选D。
2.在家庭生活中,盈盈的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接纳了她目前对音乐的喜爱,而盈盈也认同了父母关于学业成绩重要性的看法,这个例证所体现的发展现象是( )
A.同步现象
B.再社会化
C.相互社会化
D.远端一近端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社会化是个体对社会的认识与适应。它是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本题例证体现了父母和孩子两方面的社会化,即相互社会化。故本题选C。
3.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的心理学家是( )
A.蒙台梭利
B.霍尔
C.斯宾塞
D.桑代克
正确答案:B
解析:霍尔认为胎儿在母体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出生后个体心理的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这就是复演论。故本题选B。
4.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相比,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更强调( ) A.社会起因
B.个体起因
C.婴儿期的发展
D.青少年期的发展
2013-2014-1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2013-2014-1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题
1、心理
2、知觉
3、想象
4、思维
5、能力
6、性格
7、注意
8、记忆
9、情绪
10、需要
11、气质12、意志
13、学习
14、高原现象
15、迁移
16、教学策略
17、认知风格
18、消退
19、前摄抑制
20、发现学习
21、学习动机
二、单项选择题
第Ⅰ部分
1、正式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巴甫洛夫
C、托尔曼
D、斯金纳
2、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核心问题是()
A、学生的智力开发;
B、教师的教学活动;
C、学生的学习活动;
D、学生的心理健康
3、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
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
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4、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分期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出现在()。
A.出生至2岁
B.2岁至7岁
C.7岁至11岁
D.11至15岁
5、下列不属于观察力的品质的有()
A、目的性
B、条理性
C、敏锐性
D、发散性
6、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式,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在吸收新材料的力量,这种学习称为()
A.下位学习B .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7、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叫()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8、在解应用题是,老师总是一再强调要读懂题目,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
2014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专科)
2014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专科)
一、单选题(合计 24 题)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的道德达到( A)
A.自律
B.他律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2.元认知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其主要内容不包括(D)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体验
C.元认知监控
D.元认知操作
3.科尔伯格研究品德的发展主要是采用(B)
A.深入谈话法
B.两难故事法
C.调查法
D.文件分析法4.按照布鲁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A)
A.评价
B.分析
C.综合
D. 运用
5.下列项目中叙述错误的是( A )。
A.复述主要是死记硬背
B.勾画、眉批和做笔记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学习策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
6.对于那些“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也为此而感到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一些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盗行为”的孩子,应加强( D )的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7.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于( B ) A.概括说 B. 相同要素说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8.一个学生面对问题时不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属于(D)
A.场依存型
B.抽象型
C.沉思型
D.场独立型9.数学中学到的逻辑推理规则,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这属于( A )
A.正迁移
B.近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C )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复习讲义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里学》(中学)
复习讲义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
教师 指导地位,关键作用 一般表
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
,
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同学以及教学信息
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
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
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主要体现为: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
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质
量而变化。
(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还要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
而加以调节。
(3)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2、教育心理学再实际教学中的作用。3、教育心理学
的发展概况。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
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
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
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
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
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
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
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 )捷克
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
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考查重点:1、心理发展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认知发展的阶段论;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3、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
4、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5、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
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哪儿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
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 )、★ 少年期(初中11、1
2 —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
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
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①其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形象作支柱,出现反省思维。②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③ 他们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也可集中精力学习。
④身体剧变,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⑤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⑥道德行为更自觉;但自控能力不强。
2)、★青年初期(高中14、15 —17、18岁)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基本成熟的时期。①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②人生观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深刻的发展。③能比较客
观的看待自我,表现自我,敏感的防卫自我,珍重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
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④对未来充满理想,好的
意志品质也有发展,但又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4、学习准备,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
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5、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发展理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个体内部认知结构不断变化。
图式: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同化:主体把新刺激组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
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
顺应: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的情境时,对自身图式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创新,以适应新情境。
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感觉动作阶段(从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2 —7岁)、具体运算阶段(7 —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
(11 —15岁)。
四个阶段的特征:1)感觉动作阶段的突出成就出现了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中,儿童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直觉思维表现出集中化、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化。
3)具体运算中,儿童思维有明显的逻辑性,突出成就是获得守恒概念,此外,儿童还获得分类和序列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个体的特点:①个体的认知具有抽象思维能力。②能归纳概括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检验假设。④具有命题思维能力。⑤具有演绎推理能力。
自我中心化倾向: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
泛灵论倾向:将任何事物都看作是生命或类生命的活动。
守恒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
7、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
的作用,是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
他的认知发展观: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他
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人的思维与智
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的持久性增强;观察的精确度提高;感受
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8、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的观点)2)教学促进认知发展。
(维果斯基)
教学支架:指儿童在试图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
问题时,教师或者更有能力的同伴所给予的支持和指
导。
9、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
一
定倾向性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必须经历8个互相联系的阶段,1)婴儿期信任感对不信任感;2)幼儿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儿童早期主动感对内疚感;4)儿童晚期勤奋感对自卑感;5 )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青年期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人感繁殖感对停滞感;8)老年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自我同一性是指整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我,形成一致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
10、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教师的品行素质、班级环境、课外训练活动)、同辈群体。
11、如何建构健康的人格?人格统合包括三个方面
的统合,即自我内部的统合(树立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生活态度)、自我与社会的统合、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12、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
认识。
从形式上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从内容上分为: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
从自我观念上分为: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
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儿童2、3岁左右;加速发展:小学;突变时期:青少年时期。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13、皮亚杰认为,青少年产生了一种新的自我中心,出现了两种认知歪曲:假想的观众”个人的虚
构”
14、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