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瑞汽车构造发动机点火系统

合集下载

汽车构造复习题和答案_陈家瑞_第五版

汽车构造复习题和答案_陈家瑞_第五版

汽车构造习题集及答案总论一、填空题1.世界上第一辆装有功率为汽油机、最大车速为的三轮汽车是由德国工程师于1885年在曼海姆城研制成功,1886年1月29日立案专利的。

因此人们把年称为汽车诞生年,被称为“汽车之父”。

2★.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第一辆汽车诞生至今,汽车的外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汽车的外形就轿车而言有型、型、型、型、型和型,而楔形汽车已接近于理想的汽车造型。

3★.1889年法国的别儒研制成功了和;1891年在法国开发成功;1891年法国首先采用了前置发动机驱动。

4★.未来的汽车造型更趋于流线型,将有陆空两用优点的“”;可在泥泞道路或沼泽地自由行走的汽车;有仿动物行走特征的四“腿”无轮汽车;水陆空三用汽车及汽车、汽车。

5.我国汽车工业的建立是在1956年10月以的建成投产为标志的,从此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1968年我国在湖北十堰市又开始建设了。

它们的第一代产品分别是型、型;第二代产品分别是型、型;第三代产品分别是型、型。

6.按照国标GB3730.1-88《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和定义》中规定的术语和汽车类型,汽车分为车、车、车、车、车、车和车等七类。

7.现代汽车的类型虽然很多,各类汽车的总体构造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组成大体都可分为、、和四大部分。

8.汽车从静止到开始运动和正常行驶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的各种阻力。

假定汽车作等速直线行驶,这时汽车所受到的阻力有、和。

二、解释术语1.CA10922.整车装备质量3.最大装载质量4.转弯半径5.平均燃料消耗量6.记号(4×2)在表示驱动方式时的含义7.上止点和下止点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载客汽车称为客车,其乘座人数包括驾驶员在内。

()2.越野汽车主要用于非公路上载运人员、货物或牵引,因此它都是由后轮驱动的。

()3.汽车按行驶机构的特征不同可分为轮式、履带式、雪橇式、螺旋推进式和气垫式等汽车。

()4.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称为汽车的最大总质量。

汽车构造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吉林大学陈家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汽车构造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吉林大学陈家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1、汽车发动机通常是由哪些机构与系统组成的?它们各有什么功用?答:汽车发动机通常是由两个机构和五个系统组成的。

其中包括: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点火系、冷却系、润滑系和启动系。

通常把机体组列入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是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输出动力的机构。

配气机构是使可燃烧气体及时充入气缸并及时从气缸排出废气。

供给系是把汽油和空气混合成成分合适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以供燃烧,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排除发动机。

点火系是把受热机件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润滑系是将润滑油供给作相对运动的零件,以减少它们之间的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部分的冷却摩擦表面。

启动系用以使静止的发动机启动并转入自行运转。

2、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和气形成方式与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它们所用的压缩比为何不一样?答:柴油机在进气行程吸入的是纯空气,在压缩行程接近终了时,柴油机油泵将油压提高到10-15MP以上,通过喷油器喷入气缸,在很短的时间内与压缩后的高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柴油机的点火方式靠压缩空气终了时空气温度升高,大大超过了柴油机的自然温度,使混合气体燃烧。

汽油机将空气与燃料先在汽缸外部的化油器中进行混合,形成可燃混和气后吸入汽缸。

汽油机的点火方式是装在汽缸盖上的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点燃被压缩的可燃混和气。

汽油机的压缩比是为了使发动机的效率高,而柴油机的压缩比是为了使混合气自燃。

3、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总体构造上有和异同?答: 四冲程汽油机采用点火式的点火方式所以汽油机上装有分电器,点火线圈与火花塞等点火机构。

柴油机采用压燃式的点火方式而汽油机采用化油器而柴油机用喷油泵和喷油器进行喷油。

这是它们的根本不同。

4 、C-A488汽油机有4个气缸,汽缸直径87。

5mm,活塞冲程92mm,压为缩比8。

1,试计算其气缸工作容积、燃烧室容积及发动机排量(容积以L为单位)。

湖北理工学院《汽车构造》(车辆工程专业2022年普通专升本)考试大纲

湖北理工学院《汽车构造》(车辆工程专业2022年普通专升本)考试大纲

湖北理工学院《汽车构造》(专升本)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汽车构造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汽车结构知识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主要讲述汽车发动机及底盘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先修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实验教学环节,进行车辆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和以后从事汽车制造、设计、运用、研究等工作打下基础,在汽车类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及底盘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具有管好、用好、修好汽车的能力。

二、要求1.掌握汽车发动机及底盘构造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常用材料、应用等基本知识;2.掌握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运行工作原理及不同类型系统结构的特点;3.能综合运用汽车构造知识,分析掌握汽车新结构。

三、考核内容(一)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发动机定义;发动机分类;发动机基本结构;发动机基本术语;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重点: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

(二)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条件;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发动机机体组的结构;活塞连杆组的结构;曲轴飞轮组的结构。

重点:机体组的结构特征;活塞的结构特征;曲轴结构特点;飞轮的作用。

(三)配气机构充气效率的定义;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气门数目及排列方式;气门间隙的定义;配气相位图;气门重叠角;气门组的结构,气门传动组的结构。

重点:配气相位图;气门重叠角;气门间隙。

(四)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汽油的主要性能指标;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重点:汽油的性能指标对汽油机的影响,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汽油机各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五)柴油机供给系统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特点,柴油的性能指标,柴油机灼燃烧室的分类与结构;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

陈家瑞第五版《汽车构造》第1章发动机总体构造

陈家瑞第五版《汽车构造》第1章发动机总体构造
wt55pub@
§1.2 基本术语
上止点 下止点 活塞行程(S) 曲柄半径(R) 气缸工作容积(V h ) 发动机排量(VL) 燃烧室容积(Vc ) 气缸总容积(Va ) 压缩比(ε) 工作循环
Vh= πD2·S ×10-6/4 (L) D——气缸直径mm S——活塞行程mm
(2)发动机部分负荷速度特性:指油门部分开启时,发动机的有 效功率、有效转矩和有效燃油消耗率三者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规 律。
进气门关闭
瞬时最高温度 2200~2800 K 压力:3~6.5MPa
作功终了:温度 1200~1500 K, 压 力0.35~0.5 MPa
排气门关闭
上 止
Z
P点
活 塞
c
大气压力线 r
示功图
下 止 点
b a V
wt55pub@
排气行程
进气门关闭
排气门打开
P
上Z
止 点
下 止 点
压力波撞击燃烧室壁 爆燃时甚至造成气门烧毁、
时就发出尖锐的敲缸 轴瓦破裂,火花塞绝缘体
声。
击穿等。
表面点 火
由于燃烧室内炽热 表面与炽热处(如排 气门头,火花塞电 极,积炭处)点燃混 合气产生的另一种 不正常燃烧。
伴有强烈的较沉闷敲 击声。
产生的高压会使发动机机 件负荷增加,寿命降低。
wt55pub@
进气门开启

示功图
wt55pub@
a V
压缩行程
进气门关闭
压缩比:
ε=Va/Vc

温度600~750K,

压力0.8-1.5MPa
排气门关闭
上 止
P点
下 止 点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一、基本说明课程代码: A2102课程名称:汽车构造课程译名: Automobile conformation总学时数: 96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开课院系:汽车数控系先修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原理等选用教材:关文达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会 1999 主要参考书:陈家瑞 . 汽车构造(上册) .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6 ;王世震 . 汽车构造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8 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汽车构造》是汽车数控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各系统、机构的组成及工作过程,能够在现场熟练认识汽车主要总成及其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培养和锻炼汽车主要总称的拆装职业技能,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在就业岗位上规范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构造部分、对汽车底盘构造部分的学习,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柴油机燃油系统、电控柴油喷射系统、进排气系统、增压系统、排放控制装置、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和电源系的组成、功用、结构特点、工作过程或原理等;汽车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组成、功用、结构特点、工作过程或原理等。

了解车身结构及车身附属装置的功用及工作过程。

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汽车总论⑴汽车类型⑵汽车总体构造第一章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⑴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和分类⑵发动机的简单工作原理⑶常见型式发动机的总体构造⑷发动机的工作特性与性能指标⑸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定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⑴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功用⑵机体组的结构、特点和作用⑶活塞连杆组的组成、构造特点⑷曲轴飞轮组的零部件结构特点和作用第三章配气机构⑴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⑵配气相位⑶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的结构和特点⑷汽缸数自动变化机构第四章汽油机燃料供给系⑴汽油机供给系的组成及功用⑵汽油供给装置⑶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简单化油器⑷进排气系统和排放控制装置第五章电控汽油喷射系统⑴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概述与类型⑵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⑶电子控制汽油机喷射系统的主要元件结构及工作原理⑷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控制⑸几种车型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第六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⑴柴油机供给系的组成及功用⑵喷油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⑶喷油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⑷调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⑸柴油机供给系的辅助装置⑹电控柴油喷射系统⑺机械增压、气波增压⑻涡轮增压第七章发动机冷却系⑴冷却系功用及冷却过程⑵水冷系主要机件的构造第九章发动机润滑系⑴润滑系功用及组成⑵润滑系主要机件的构造第八章汽油发动机点火系⑴点火系的功用和类型⑵电控点火系工作过程第九章发动机起动系⑴起动系组成和工作过程⑵起动机第十章新型汽车发动机简介⑴三角活塞旋转式发动机⑵燃气涡轮发动机⑶斯特灵发动机⑷电动发动机及电动汽车⑸太阳能汽车第十一章汽车传动系⑴传动系的功用、组成及布置形式⑵离合器的功用、工作原理及构造⑶变速器与分动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①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②同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③变速器的操纵机构④分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⑷自动变速器①液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②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工作原理③液力机械变速器的组成和工作过程④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⑤无级变速器⑸万向传动装置的构造与工作原理⑹驱动桥的结构与工作原理①主减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②差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半轴与桥壳的结构第十二章汽车行驶系⑴汽车行驶系概述⑵车架的结构与组成⑶车桥的结构和工作原理⑷车轮与轮胎种类与结构⑸悬架结构与组成①弹性元件、减震器结构与工作原理②典型悬架的结构组成第十三章汽车转向系⑴机械转向系①转向系概述②转向器的类型、构造和工作原理③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和各部件结构⑵动力转向系①动力转向装置的功用、组成及类型②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工作原理③动力转向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十四章汽车制动系⑴汽车制动系概述⑵制动器的类型与构造①车轮制动器的类型、构造和工作原理②驻车制动器、液压制动器、气压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⑶制动力调节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⑷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与电控防滑驱动系统和车身稳定系统第十五章汽车车身及附属装置四、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汽车总论:汽车类型和汽车总体构造。

工程机械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机械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拖拉机学》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汽车拖拉机学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and Tractor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0803105001课程归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制定时间:2007 年8 月15 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汽车拖拉机学》课程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它以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液压传动、工程热力学、公差与技术测量和机械设计基础课为理论依托,其中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的联系尤其密切。

此外,本课程又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掌握有关汽车拖拉机方面的最新科技成就,为农业机械学、农机运用及修理和农机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以汽车拖拉机各总成及零部件的功能为主线全面系统地讲授常见汽车拖拉机及各总成、零部件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结构分析及调整等内容。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汽车拖拉机外的农机及其它机械设备分析、运用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基础知识。

2.课程为专业课,采用课堂教学。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组成、功用、类型、要求(一般、特殊)、结构和工作原理;要求学生具有对汽车拖拉机主要总成、零部件进行一般运动、受力和性能分析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识读汽车拖拉机主要总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了解主要总成的装配关系,一般技术要点和调整方法。

3.适用的专业与学时数:适用于四年制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生;授课44 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学习前导课程包括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液压传动、工程热力学、公差与技术测量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等。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推荐教材:《汽车构造》(第3 版)陈家瑞主编,机工版。

(2)参考资料:《国外汽车最新结构图册》徐清富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构造》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拖拉机汽车学》中国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

汽车构造(发动机介绍)课件大全-陈家瑞

汽车构造(发动机介绍)课件大全-陈家瑞

四、气门传动组
1. 凸轮轴 ●凸轮工作表面磨损严重,冲击载荷大 ●采用优质碳钢或合金钢铸造 ●各同名凸轮的相对角位置与凸轮轴旋向,发动机工作顺 序与气缸数或做功间隔角有关
(1)凸轮轴的传动 机构 由曲轴驱动; 包括齿轮、链条和同 步带三种传动方式
(2)凸轮轴的轴向定位 为限制凸轮轴在工作中产生轴 向移动并承受斜齿轮的轴向分力,需轴向定位 ●上置式采用轴承盖的两个端面和凸轮轴轴径两侧面的 凸肩定位 ●中、下置式凸轮轴采用止推板 ●还有采用止推螺钉
●气门尾端的形状取决于气门弹簧座的固定方式 ●可采用剖分成两半且外表面为锥面的气门锁夹来固定弹 簧 ●气门锁夹内表面有多种形状
●某些高度强化的发动机采用中空的气门,其目的是减轻 重量、减小惯量及增加散热能力
2.气门座与气门座圈 ●气缸盖上与气门锥面相贴合 的部位称气门座 为提高强度铝合金气缸盖和多 数铸铁气缸盖上镶嵌气门座圈 (由合金铸铁或粉末冶金制作)
按进气系统是否采用增压
非增压式发动机
按活塞的工作方式分类
往复式发动机 转子式发动机
三、发动机的型号编制规则
举例:CA6102 含义:第一汽车工业公司,六缸、四冲程、直列、缸径 102mm、冷却液冷却,通用型发动机
举例:1E65F 含义:单缸、二冲程、缸径 65mm、风冷却,通用型发动机
举例:12V135ZG 含义:12缸、四冲程、V型、缸径 135mm、冷却液冷却、增压、工程机械用柴油机
7.压缩比与工作循环 压缩比:汽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汽油发动机为 6~10;柴油机为16~22 工作循环:发动机完成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过程 称为一个循环。
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

汽车构造上下册内容整理---陈家瑞第三版

汽车构造上下册内容整理---陈家瑞第三版

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1上止点:活塞顶面离曲轴中心线最远时的止点。

下止点:活塞顶面离曲轴中心线最近时的止点。

2活塞行程:活塞上下两个止点之间的距离。

3气缸工作容积:一个气缸中活塞运动一个行程所扫过的容积。

4发动机排量:一台发动机全部气缸的工作容积。

5压缩比: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最小容积之比。

6爆燃: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在燃烧室内离点燃中心较远处的末端混合气自燃而造成的不正常燃烧。

7四冲程汽油机经过进气、压缩、燃烧作功、排气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期间活塞在上下止点间往复移动了四个行程,曲轴旋转了两圈。

8四冲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活塞行程中,只有一个行程是作功,另外三个为作功的辅助行程。

(工作原理)9汽油机的一般构造A机体组作用:作为发动机各机构、各系统的装配机体,而其本身的许多部分是其他机构的组成部分。

B曲柄连杆机构: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输出动力的机构。

C配气机构作用:使可燃混合气及时冲入气缸并及时从气缸中排除废气。

D供给系统作用:把汽油和空气混合成为成分合适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以供燃烧,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排出发动机。

E 点火系统作用:保证按规定时刻点入气缸中被压缩的混合气。

F冷却系统作用:把受热部件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G润滑系统作用:将润滑油供给作相对运动的零件,以减小他们之间的摩擦阻力,减轻部件的磨损并部分的冷却摩擦部件,清洗摩擦表面。

H启动系统使静止的发动机启动并转入自行运转。

10有效转矩:发动机通过飞轮对外输出的平均转矩。

11有效功率:发动机通过飞轮对外输出的功率。

12发动机负荷:发动机驱动从动机械所耗费的功率或有效转矩的大小。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14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把燃气作用在活塞顶上的力矩转变为曲轴的转矩,以向工作机械输出机械能。

15曲柄连杆机构工作条件的特点:高温、高压、高速和化学腐蚀。

16气缸体种类:一般是气缸体、龙门式气缸体、隧道式气缸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火过早:则气体压力作用的方向与活塞运动的 方向相反,发动机功率下降。
P
P
P
V
V
V
三、最佳点火提前角的影响因素
最佳的点火提前角随许多因素 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发动机转速 和混合气的燃烧速度,混合气的燃 烧速度又和混合气的成分、燃烧室 形状、压缩比等因素有关。
当发动机转速一定时,随着负荷的加大,节气 门开大,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量增多,压缩终 了时的压力和温度增高,同时,残余废气在气缸 内所占的比例减小,混合气燃烧速度加快,这时, 点火提前角应适当减小。反之,发动机负荷减小 时,点火提前角则应适当增大。
第二节 传统点火系统组成和
工作原理 一、组成
电源(蓄电池和 发电机)、点火 开关、点火线圈、 断电器、配电器、 电容器、火花塞、 阻尼电阻、高压 导线等组成。
二、工作原理
点火系统将12v 或24v 的低压电转变为1000v 以上的 高压电是由点火线圈和断电器共同完成的,并由配电器 分配到各缸火花塞。
特点:形成闭合的磁路,减少磁通损失,提高次 级电压。
三、火花塞
功用: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引进然烧 室, 并在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和气。
电极材料:多采用镍锰合金。
结构:中心电极,侧电极,绝缘体,接线螺 母等
电极间隙
指的是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的间隙。
电极间隙过小: 火花微弱, 并且容易因产生积碳而漏电;
汽车构造
第二十三讲
主讲教师:冯原
学时:48
发动机点火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功用
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 下,在气缸内适时、准确、可靠地 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和气, 使汽油发动机实现作功。
汽油机在压缩接近上止点时,可燃混合气是由火花 塞点燃的,从而燃烧对外作功,为此,汽油机的燃烧 室中都装有火花塞。火花塞有一个中心电极和一个侧 电极,两电极之间是绝缘的。当在火花塞两电极间加 上直流电压并且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火花塞两电极 之间的间隙就会被击穿而产生电火花。
手动调节装置:辛烷值校正器
汽车构造
第二十四讲
主讲教师:冯原
学时:48
第四节 传统点火系统主要元器 件的结构
一、分电器
功用:接通或断开初级电路,将点火线圈 产生的高压电按照发动机工作顺序分配给 各缸火花塞,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自动 调节点火时刻。 组成:分电器是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 器和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组成。
分电器实物图
分电器构造
1、断电器
接通和切断初级绕组的电路,使其电流发生 变化,以便在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
活动触点
固定触点
触点闭合
触点断开
凸棱
2、配电器
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按点火顺序分配给各
缸火花塞 。
分火头
侧电极
分电器盖
中心电极
3、电容器
4、点火提前调节装 置
(1)离心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4、磁电机点火

系统
点火线圈和断电 器
点火线圈和半导 体元件
点火线圈和微机 控制装置
磁电机
三、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1. 能Βιβλιοθήκη 生足以击穿火花塞两电极间隙的电压。
2.电火花应具有足够的点火能量 。
3. 点火时刻应与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相适应 。
四、点火系统的特点
汽车发动机的点火系统与汽车上其他电器设备 一样,采用单线制连接,即电源的一个电极用导线 与各用电设备相连,而电源的另一个电极则通过发 动机机体、汽车车架和车身等金属构件与各用电设 备相连,称为搭铁,其性质相当于一般电路中的接 地。搭铁的电极可以是正极也可以是负极。
销钉 凸轮
拨板
托板
重块
分电器轴
弹簧
(2)真空点火 提前调节装置
(3)辛烷值校正器
二、点火线圈
点火线圈把电源的低压电转变成火花塞 点火所需要的高压电。
1、开磁路点火线圈:开磁路点火线圈采
用柱形铁芯,其上下两端没有连接在一起, 磁力线从空气中穿过。
特点: 产生高压电
稳定,但是磁 路损失较大。
2、闭磁路点火线圈:闭磁路点火线圈的 铁芯用“口”字形或“日”字形的铁片叠 制而成。磁路闭合。
配电器 火花塞
点火线圈 断电器
三、几个元件的作用
1、电容器
电容器与断电器触点并联 当触点断开时, 有两个作用 : (1) 保护触点,自感电流向电容器充 电,防止触点烧损,使初级电流迅速衰 减为零。 (2) 加速断电,提高次极电压。
2、附加电阻
附加电阻与点火线圈初级绕组串联, 调节初级电流大小,维持初级电流基本稳 定。
电极间隙过大: 所需的击穿
电压增高,发动机不易启起
动,且在高速时易发生“缺
当发动机节气门开度一定时,随着转速增高, 燃烧过程所占曲轴转角增大,这时,应适当加大 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应随转速增高适当加大。
另外,点火提前角还和汽油的抗爆性能有关, 使用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的汽油,点火提前角 应较大。
四、点火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
自动调节装置 离心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真空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当发动机转速降低时,初级电流加大, 附加电阻的电阻值随其温度升高而增大, 使初级电流减小,点火线圈不致过热。当 发动机转速升高时,初级电流减小,附加 电阻的电阻值随其温度降低而减小。
第三节 点火时刻
一、点火提前角
点火时刻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大,从火 花塞点火到气缸内大部分混合气燃烧,并产 生很高的爆发力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这段 时间很短,但由于曲轴转速很高,在这段时 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还是很大的。若在压 缩上止点点火,则混合气一面燃烧,活塞一 面下移而使气缸容积增大,这将导致燃烧压 力低,发动机功率也随之减小。 因此要在压 缩接近上止点点火,即点火提前。
把火花塞点火时,曲轴曲拐位 置与压缩行程终了活塞到达上止点 时曲轴曲拐位置之间的夹角称为 点 火提前角。
能使发动机获得最佳动力性、 经济性和最佳排放时的点火提前角, 称为最佳点火提前角。
二、点火过迟、过早的后果
点火过迟:混合气开始燃烧时活塞已开始下行, 气缸容积增大,燃烧压力降低,发动机功率下降。
能够在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所需 要的最低电压称为击穿电压;能够在火花 塞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发 动机点火系统。
二、点火系统的类型
按照组成和产生高压电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分类
电源
产生高压电的方法
1、传统蓄电池 蓄电池和发电机 点火系统
2、半导体点火 蓄电池和发电机 系统
3、微机控制点 蓄电池和发电机 火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