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

合集下载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基础医学院2010302180061 周科宏克劳塞维茨曾说过:“为了建立所谓的规则,理论也不应该把精神要素排除在外,因为物质力量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不可能象用化学方法分析合金那样把它们分解开。

理论为物质力量制定每条规则时,都必须考虑精神要素可能占有的比重,否则,规则就会变成绝对的条文,有时显得小心翼翼而局限性很大,有时又显得专断而过于宽泛。

甚至完全不想涉及精神内容的理论,也必须会不知不觉地涉及精神要素,因为不考虑精神的影响,任何问题都得不到说明,例如胜利的作用就是如此。

”①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们首先看一下物质力量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金融风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了,接着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合约》,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

1936年,德国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和约》。

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不久,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9年8月,德苏两国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至此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

德国利用数百架“亨克尔”-111重型轰炸机、“梅塞施米特”-110歼击机和装甲坦克,仅仅用了27天就拿下了波兰。

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狂妄的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妄图拿下美国。

然而在1945年8月,美国先后投掷代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广岛和长崎,仅仅过了6天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20世纪末的科索沃战中北约的胜利也不得不归功于北约武器上的先进程度。

论战争力量诸因素及强胜弱败规律

论战争力量诸因素及强胜弱败规律

论战争力量诸因素及强胜弱败规律战争以其特有的方式——流血的政治存在于社会历史之中。

由于其结果关系着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所以战争的双方无一不是采取一切手段以争取胜利、避免失败。

但战争的胜负究竟取决于什么?这是历来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都在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

马列军事理论,特别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此不但做出了许多科学论断,而且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关于战争制胜因素的理论,探讨战争胜负的规律,对于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仅结合我国军事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一、战争力量诸因素的含义及其分类战争是力量的竞赛。

要把握战争胜负的规律,首先必须明确构成战争力量的诸因素是什么。

我认为,“战争力量诸因素”,指的是构成战争力量的一切成分和条件。

例如经济、政治、军事、人口、文化、自然条件,等等。

但有的同志不是这样认为,他们在研究战争的力量构成,探寻战争胜负的规律时,往往使用“战争诸因素”或“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这样一些概念。

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

因为,“战争诸因素”,应当是指构成战争的诸因素。

而构成战争最基本的因素则是敌我双方。

许多作者使用这一概念时,却并非指此,他们所说的战争诸因素,实际仍然是指政治、经济、军事等构成战争力量的诸因素。

“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其意应当是指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的那些因素。

它可能是战争力量诸因素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但无论如何不能把构成战争力量的一切因素都说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都是决定因素就等于没有决定因素了。

所以,我认为在研究战争胜负的规律时,“战争诸因素”这一概念不够准确,“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这一概念含义模糊,不够科学,而“战争力量诸因素”含义则比较明确,使用这一概念比较合适。

战争力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人们为了研究它们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平时加强其建设,在战时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对其进行分类。

论战斗精神培育

论战斗精神培育
注重加强摔打磨练。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是磨练提高官兵战斗精神的大课堂,大熔炉。培养铸造官兵的战斗精神,要始终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练就官兵的高素质、高技能和过硬的体魄,提高部队抗疲劳、抗眩晕、抗饥饿等耐力和意志,培养官兵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扭住从严治军不放松,把从严治军贯彻落实到部队建设的全过程,通过狠抓条令条例的贯彻落实,引导官兵从一点一滴努力养成,自觉按照条令条例规范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确保部队的高度集中和统一。
如果说战斗精神是战胜敌人的思想根基和精神支柱,那么强烈的报国奉献热忱就是战斗精神的基础和动力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任何一支军队,如果没有精神的激励,没有高昂的斗志,战斗力就会大大下降。现代战争之所以更加注重心理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心理战能够有效地摧垮对方的精神和意志,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因素的“软杀伤力”甚至比单纯军事打击的“硬杀伤力”更有效。如果军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披坚执锐的高昂士气,即使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战斗效果。因此,培育战斗精神核心要放在锻造不畏强敌、甘洒热血卫祖国的政治信念上。《孙子兵法》云:“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以之生,民弗诡也”(《计篇》)。说的是只要开发利用好战争正义性资源,就一定能赢得民心、军心,获得深厚的战争伟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战备形势教育,深刻揭露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和强敌干预的险恶用心,充分认清我军是祖国安全和统一的坚强捍卫者,时刻把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始终不渝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只要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就能慷慨赴战,决战决胜。
二、重心的诠释引领务实的求取
战斗精神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保证,强化战斗精神是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客观需要。我们在强化战斗精神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客观辩证,坚持求真务实,切实抓住命脉,从而瞄准差距,有的放矢。

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

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

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古往今来,战争一直是世界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中国可以考证的战争出现在4600年以前,那是的部族为了生存,相互开战。

而我觉得,从人类活动出现以来战争就已经出现了,人们为了食物而捕杀野兽,这就是一种战争。

而各种战争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战争的胜负,其根本在于人。

有人说: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武器。

我个人并不苟同。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因该明确几个问题:一、我们这里所论述的是战争而并不是战斗。

战争和战斗并不相同,战争不是两个人之间一对一的决斗,那样的决斗不是战争。

二、我们所说的决定是因素。

所谓决定因素是能够改变整场战争最后的结局的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三、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如果我们把武器设定为可以杀人于千里之外,并且便于携带的单兵武器,那么我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明确了以上三点以后接下来我将来阐述我认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具体理由。

一、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战争进程中,更体现在战前的准备中。

充分的战争准备,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而这种战前准备就包括了武器的准备。

而现代战争中是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技术基础,这与古代战争不同。

现代战争往往初战便是决战,谁的战争准备充分,谁便能够掌握先机,甚至置对方于死地。

因此,能做好战前准备的人才是战争的关键。

二、我所指的人是能决定战争成败的人,是具过硬的军事素质的人。

面对不同形态战争,对于战争的指挥官要求很高,对于战士的要求更高,要在战争中发挥出人对战争的能动性,就必须以丰富的军事知识为基础,掌握各种武器装备的特点,了解敌我双方的实时动态,同时对将士的心理变化也要了如指掌。

只有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把握住机会,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准确的体现了战争的高强度、快节奏。

这就要求部队具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坚强的意志和更灵活的应变能力。

战争是决不是武侠小说中那样有着侠骨柔情的江湖。

坚定信心敢打必胜 树立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思想

坚定信心敢打必胜 树立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思想

坚定信心敢打必胜树立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思想敢打必胜信心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战斗士气、战斗意志、战斗作风的基础,是战斗精神的源泉。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既是物质力量的较量,又是精神力量的较量,需要我们立足现有装备夺取胜利。

我们要从战争的本质和全局上,科学分析战争制胜因素,综合进行敌我力量对比,切实增强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

一、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决定胜负的因素仍然是人不是物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告诉我们,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正如毛主席所说“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人不是物”。

但随着科索沃战争以来高技术武器装备在军事领域的成功运用,现代战争的形态、样式和特点的变化,广大官兵在深刻感受到现代战争巨大威力和高技术武器装备重大作用的同时,“高技术武器装备决定论”也悄然滋生,一些同志甚至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产生了怀疑,认为已经过时。

这种“唯武器论”的思想不仅是有害的,也是错误的。

不管武器装备怎样发展,作战样式如何不同,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胜负基本规律的论断没有变。

一是先进的武器装备不能自发地发挥作用,人仍然是驾驭战争的主体。

任何武器都是由人来制造和使用的,离开了人,无论是冷兵器、热兵器、核武器还是信息化武器,既不会自动产生,也不会自发地发挥效能。

武器装备无论怎样更新换代,都改变不了人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人与武器之间的关系,只能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交战双方面对面搏杀的机会少了,但在武器与武器较量的背后,仍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

武器装备仍是由人来操纵的,战争胜负仍是由人的因素决定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尽管越来越呈现出打信息化、打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特点,但也同样证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并没有过时。

比如,以美国为首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已经具备了信息化的雏形,在这场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大量的先进武器,在战争力量对比上占据着绝对优势。

什么是人民战争思想

什么是人民战争思想

什么是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

在毛泽东看来,战争的性质既取决于它的政治目的,又取决于它的社会效果,就是能否促进历史的进步,而其根本标志在于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首要条件和政治基础。

二是战争的群众性。

战争的群众性是指战争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加,这是人民战争的重要标志。

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2)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

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面临的挑战未来高技术战争,将在陆海空天电多维立体空间展开,信息战、电子战、火力战、心理战等交织进行,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未来战争的这种高技术性,对传统的参战支前内容、形式和方法提出了挑战.1. 从战争形态上看,战争主要表现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以往举国迎敌、全民参战的形式面临挑战(三结合)。

2. 从作战力量上看,技术密集的精兵对抗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占据突出地位,单纯依靠人力数量优势的作战方式面临挑战。

3. 从作战空间上看,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直接交战战场范围相对狭小,利用广阔国土分散耗敌的作战方式面临挑战。

4. 从作战时间上看,高技术局部战争突出表现为节奏紧凑的速战速决,以战略上持久作战扭换战局的作战方式面临挑战(空间换取时间的时空观)。

5. 战略战术原则受到挑战高技术是否会否定人民战争人和武器是构成战斗力的两个基本要素,正确处理人与武器的关系,是人民战争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战争是人和武器的综合竞赛。

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唯武器论”的观点,科学地阐明了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黄璐信息管理学院2012300740005摘要:古今中外,战争中敌对双方的较量从来就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力斗争,而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斗争。

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不光要在物质力量上能与敌人抗衡,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和鼓舞战士。

这些精神力量虽然无法计量其的大小,但却往往就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

由此可见,战争中即使是在物质力量中占优势,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也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战争中,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关键词:精神力量,物质力量,辩证关系古今中外,战争中敌对双方的较量从来就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力斗争,而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斗争。

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不光要在物质力量上能与敌人抗衡,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和鼓舞战士。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通过研究战争问题、在战争实践中检验,提出了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辩证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商朝末年,纣王当政,残酷暴虐,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崛起于西方的周族势力逐渐深入江汉流域。

周文王时,暗中积蓄力量,结好各诸侯国,击破与周为敌的商朝西部属国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邗(寒,今河南沁阳西北)、崇(今河南崇县东北)等,打通了进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的道路。

纣王正计划兴兵攻周,东夷又叛离攻商,迫使纣王转移兵力对东夷作战。

周文王死,武王继位,乘纣王无暇西顾的良机,加紧灭商的准备,并在盟津 (今河南盂津东北) 与各诸侯国结盟,组成灭商联合阵线,并派人到朝歌侦察虚实。

武王四年 (公元前 1045年,另有前1057年之说不等) ,武王得知商纣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重臣比干被杀,莫子被困,微子出走,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于是决定先发制人,立即率兵车300乘,近卫军3000人,甲士 45000人,东出伐商。

局军行至盟津,与津、庸、卢、彭、濮、蜀 (均居今汉水流域)、羌、微(均居今渭河流域)、髻(今山西平陆南) 等八国军队及各反商诸侯军会合,利用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冒雨兼程前进。

《战争的五大决定性因素:精神意志》

《战争的五大决定性因素:精神意志》

《战争的五⼤决定性因素:精神意志》战争的五⼤决定性因素中,其⼀⾸要的就是军队的勇⽓、胆量与训练得到的⾁体忍耐与精神意志⼒量因素。

精神意志⼒量包括三个重要来源:指挥官的才能、军队的战⽃素养与纪律、团体的民族情感与同仇敌忾⼼。

其⼆是军队的武器、⼈员、战争物资装备等物质因素。

其三是战争的地形地貌、敌⼈的军队制造的危险与意外伤害、天⽓与偶然作⽤⼒等战争环境因素。

其四是军队拉开的战线长短和战⽃发⽣规模⼤⼩、战场的⼟地⾯积等战争实⼒消耗因素。

其五是军队的辅助与补充性军事⼒量和⼿段,包括政治作⽤因素.五⼤决定性因素中,与战争⽬标直接有关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军队的精神意志⼒量。

所谓战争,就是指使⽤⼀切暴⼒⼿段迫使敌⽅军队屈服于我⽅军队的精神意志、直⾄敌⼈彻底放弃抵抗,并与我⽅进⾏和平谈判、签订媾和条约。

由此可见,军队的精神意志是战争达成⽬标的最重要决定性因素。

军队具有两种克敌制胜的基本⼒量,其⼀是军队的精神意志⼒量,它依靠军队作战胜利来⼀直保持并且持续增强。

当军队处于准备战⽃活动期间,它的精神意志⼒量依靠艰苦的军事训练培养和增强;当军队处于战⽃活动期它的精神意志⼒量会被削弱,但是对敌⼈军队的战⽃胜利可以恢复⾃⼰军队的精神意志⼒量,持续胜利甚⾄可以让⾃⼰军队的精神意志⼒量⾼涨达到⿍盛。

战争中,军队的精神⼒量⼀直与指挥官的战术⽅法以及对敌⼈使⽤的暴⼒⼿段相互结合在⼀起,它们贯穿于整个战争活动期间,彼此制约也彼此促进直到使军队在敌我双⽅的厮杀和博击情况发⽣变化。

⼀般说来,军队的精神⼒量增减会使战⽃的杀敌勇⽓与作战⼒量相应地增减:如果军队的精神⼒量⾮常强⼤,那么前线⼠兵的杀敌勇⽓与作战⼒量也会被激发出来变得⾮常强⼤;如果军队的精神⼒量⾮常弱⼩,那么前线⼠兵的杀敌勇⽓与作战⼒量也会被压制或者摧毁⽽变得⾮常弱⼩。

反过来说,军队的战⽃胜利也会增强⼠兵们的精神意志⼒量:每⼀次战⽃的失则都会摧毁⼠兵们的勇⽓与⽃志,使他们⼤脑产⽣惊惧、焦虑、慌乱的复杂软弱情感,这些惊惧、焦虑、慌乱的复杂软弱情感会严重⼲扰他们作战杀敌,使他们⽆法⼀⼼⼀意地施展杀敌技能和熟练使⽤武器。

解放军里的“李云龙”

解放军里的“李云龙”

抗美援朝胜利真正原因解放军到处是"李云龙"现下的军迷实在是太牛了,骨灰级的发烧友们,侃起武器来一套一套的,聊起战例来一篇一篇的,常常让许多穿着军装的人也自叹不如。

但军迷就是军迷,他们与真正的军人之间——注意!这里说的是真正的军人——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本质上的差别。

差别在哪里呢?借用老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你的,军人的不是,战术的不懂”。

出现在这句话里的,是一个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战术。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问题——战术是个啥玩意儿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战术的定义很简单:指导战斗的方法。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上的定义几乎一模一样:进行战斗的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以及兵力部署,协同动作、战斗指挥,战斗行动的方法和各种保障的措施。

说得都很好。

有个名人,叫赵括,翻了很多书去学战术,觉得自己很明白,但一打仗,发现没有比自己更糊涂的人了,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成语:纸上谈兵。

看来,光靠书本上的东西还是不行。

为什么呢?传说,一个晴朗的月夜,著名的无藏尼要求佛教禅宗的六祖惠能讲经。

六祖答曰:我不识字,你先把经文给我读一遍,或许我能给你讲清楚。

尼姑不解:连字都不识,怎么给我解经呢?惠能抬手一指月亮:看见没有,佛理好比月亮,经文如同手指,顺着手指可以看到月亮,但手指并不是月亮。

战术和佛理一样,书本只是寻找战术的手指头,但学通战术还得自己琢磨。

一个字:悟。

说到战术,一百个人有一百个说法。

谁也不敢说比谁更明白。

所以在这里不敢用讲战术或说战术做题目,只好用了个老陕的土语——谝。

个人比较喜欢金庸小说中黄蓉的说法。

郭芙和武氏兄弟、杨过一起去偷看她妈黄蓉传授鲁长老打狗棒法,觉得鲁长老使得一点都不好看,也没啥玩意儿。

黄蓉就说了,那好,我就绊倒小狗一跤。

郭芙想:你棍一来,我就跳,你绊不到。

没想到,黄蓉的棍不是扫地棍,而是离地半尺,正好把她绊倒了。

郭芙不服,又和武氏兄弟3人手臂相勾铆在一起扎马步,心想这样就稳如泰山,一根棍子无论如何是打不倒3个人的。

最新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

最新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

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古往今来,战争一直是世界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中国可以考证的战争出现在4600年以前,那是的部族为了生存,相互开战。

而我觉得,从人类活动出现以来战争就已经出现了,人们为了食物而捕杀野兽,这就是一种战争。

而各种战争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战争的胜负,其根本在于人。

有人说: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武器。

我个人并不苟同。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因该明确几个问题:一、我们这里所论述的是战争而并不是战斗。

战争和战斗并不相同,战争不是两个人之间一对一的决斗,那样的决斗不是战争。

二、我们所说的决定是因素。

所谓决定因素是能够改变整场战争最后的结局的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三、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如果我们把武器设定为可以杀人于千里之外,并且便于携带的单兵武器,那么我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明确了以上三点以后接下来我将来阐述我认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具体理由。

一、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战争进程中,更体现在战前的准备中。

充分的战争准备,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而这种战前准备就包括了武器的准备。

而现代战争中是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技术基础,这与古代战争不同。

现代战争往往初战便是决战,谁的战争准备充分,谁便能够掌握先机,甚至置对方于死地。

因此,能做好战前准备的人才是战争的关键。

二、我所指的人是能决定战争成败的人,是具过硬的军事素质的人。

面对不同形态战争,对于战争的指挥官要求很高,对于战士的要求更高,要在战争中发挥出人对战争的能动性,就必须以丰富的军事知识为基础,掌握各种武器装备的特点,了解敌我双方的实时动态,同时对将士的心理变化也要了如指掌。

只有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把握住机会,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准确的体现了战争的高强度、快节奏。

这就要求部队具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坚强的意志和更灵活的应变能力。

战争是决不是武侠小说中那样有着侠骨柔情的江湖。

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决定战争胜负问题

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决定战争胜负问题

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决定战争胜负问题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古至今,战争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因素?我们可以列举出武器装备、战术兵法、国家的经济实力、军队的纪律组织等众多因素,但归根结底,对战争胜负起关键作用的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物质力量主要表现为先进的武器装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抢占在科学领域的先机成为了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

各国科学家都在为了研制出先进的武器装备前赴后继,其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步入新世纪以来,各种新式武器层出不穷,比如F-35,中国丝带,无人侦察机,单兵系统,太空卫星武器等等更是吸引了全球人民的目光。

但是尽管新式武器层出不穷,作为武器的操作者,人,似乎仍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可以这样说,失去了人的操作,再精确的武器可能也是一堆废铁,反之,再勇猛善战的人,如果没有精确武器的配合,也可能战败。

19 世纪中叶欧洲军界曾经围绕新式针发枪对战争的影响展开了一场争论,不少人认为,对使用针发枪进行快速连续齐射的部队发起任何冲锋都是不可能的。

但1859 年爆发的意大利战争很快就打破了这个神话,于是军界舆论开始转向。

恩格斯总结这场争论,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 卷,第229 页)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469 页)而人,即为战争中关键的精神力量。

著名的《战争论》一书的作者克劳塞维茨把战争中的精神力量理解为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和军队的民族精神。

针对当时军事理论界偏重物质因素而轻视精神因素的倾向,克劳塞维茨强调了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他指出,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贯穿在整个战争领域”(《战争论》,第1 卷,187 页,商务印书馆,1982),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惊人的作用,并对“军事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

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这两种企图是相 辅相成的,因为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同 一意图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消灭敌人这一企图具有积极的目的,能产生积 极的结果,这些结果最后可以导致打垮敌人。 保存自己军队这一企图具有消极的目的,能粉 碎敌人的意图,也就是说可以导致单纯抵抗, 这种抵抗最后只能延长军事行动的时间以消耗 敌人。

第一,人民战争是不容忽视的战争现象。 “ 一般说来,人民战争应该看作是战争 要素在我们这个时代突破了过去人为的限制 的结果,看作是我们称之为战争整个发酵过 程的扩大和加强 ”。
“一般说来,善于运用人民战争这一手 段的国家会比那些轻视人民战争的国家占有 相对的优势”。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六)人民战争是整个战争发酵过程的扩大和加强

对战争理论应具有批判的态度:主要是 指把战争理论研究得出的正确结论应用 于实际事件,用以探讨原因产生了什么 结果,手段是否与目的相适应,指出作 战方法的正确与否,使战争理论更加接 近战争实际,并以此来证实和发展理论.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四)理论不应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

战争理论应具有时代的特点,“ 各个时 代有各个时代的战争,各有其特有的限制 条件和范围。因此,尽管到处和时常有人 企图根据哲学原理制定战争理论,每个时 代仍然保留有自己的战争理论 ”。
三战争论的内容精要一战争只能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二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三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是相辅相成的四理论不应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四理论不应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五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融合在一起的六人民战争是整个战争发酵过程的扩大和加强七防御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八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一战争只能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战争是一个由暴烈性概然性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等主要倾向构成的奇怪的三位一体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性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

对战争克敌制胜因素的理解

对战争克敌制胜因素的理解

对战争克敌制胜因素的理解
战争的制胜因素,是在战争中保障克敌制胜的各种条件,主要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地理条件和民族尚武传统、统帅才能、战争指导艺术等因素。

政治因素,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的性质、内外政策、政治组织力、政治动员力和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与性质等。

军事因素,是直接影响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国家的武装力量、军事科学、国防建设、国防经济、战争准备、后方建设与战略物资储备、后备力量建设与兵员储备等。

经济因素,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体系、经济设施、经济实力和潜力。

科学技术因素,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先导条件,主要包括国家和军事领域的科研机构、科技队伍、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尖端技术,以及军民的文化素质等方面。

战争的胜负,是受综合国力制约的,单靠某一种因素的作用是不能决定战争命运的。

在具备了各种制胜的物质因素之后,还必须有正确的政治、军事战略作指导,充分发挥军民在战争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驾驭战争胜利。

战争不仅是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力量的竞赛,更重要的是人心的竞赛,精神力量在任何战争中都起主导作用。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301020020 曾理内容摘要: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将决定战斗的运用的战略要素适当地区分为以下几类:精神要素、数学要素、物质要素、统计要素和地理要素。

”○1本文就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进行讨论。

在历史上的各次战争中,由于战争所具有的不确定与不可预见性使得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在战争所具有的决定性远远大于了上文引中克劳塞维茨所说的数学、统计、地理的因素,所以对于战争中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不致力于讨论对与错,只是就这一问题发表个人的见解。

在人类的活动中,再没有像战争这样经常而又普遍地同偶然性接触的活动了。

而且,随偶然性而来的机遇以及随机遇而来的幸运,在战争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近现代兵法导读》的‘战争论’中‘战略概论’中“克劳塞维茨之前的军事理论家在考察战争问题时,往往过分夸大物质因素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作用,忽视以至否认精神因素的作用。

克劳塞维茨充分肯定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辩证地阐述了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关系。

克劳塞维茨认为:精神因素对战争胜负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产生决定的作用。

○2由此可见在克劳塞维茨看来,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具有相同的,甚至是超过物质力量的影响性。

但在历史上又有不少人认为物质力量高于精神力量,对于这个问题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也做出了解释:“精神要素贯穿在整个战争领域,它们跟支配和推动整个物质力量的意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仿佛融合成一体,因为意志本身也是一种精神要素。

遗憾的是在所有书本知识中很难找到它们,因为它们既不能表达成数字,也不能分成等级,只能感觉到或看到。

”○3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会有人认为物质力量的作用大于精神力量了,因为在战争初期甚至是战争中期,很难看到,于是乎不少人便忽视了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在1997年哈伦•厄尔曼的《震慑论》又是对精神力量极大地肯定。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八)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

数量上的相对优势:当战场上的兵力数量达不到 绝对优势时,就必须通过巧妙地使用军队,力求 在决定性的地点上造成相对的优势。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就是在主要方向和决定性的 地点,巧妙地集中尽可能多的优势兵力。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就是在关键的、有决定意义

第六,民众武装的任务及其使用的原则:
1. 从外部和边缘去蚕食敌人的军队;
2. 采取分散抵抗的方式;
3. 民众武装的作战应与正规军的作战结合起
来; 4. 民众战争只是战略防御手段,不能用于战 术防御 。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七)防御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

一方面进攻和防御是相互区别的 第一,攻防行动企图不同。 第二,攻防强弱不同。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三)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是相辅相成的 在战争所能追求的目的中,消灭敌人军队永远是 最高目的。消灭敌人军队,这一企图是战争的长

子,一切军事行动都要服从这个最高法则。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四)理论不应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

战争理论应该成为通过书本学习战争问题的指
武汉大学军事教研室 吴忠国
一、克劳塞维茨生平简介
二、《战争论》诞生的历史背景
三、《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四、《战争论》对历史的影响
一、克劳塞维茨生平简介
卡尔· 冯· 克劳塞维茨 于1780年6月 出生于普鲁士王国的马格德堡。
克劳塞维茨 1780~1831
12岁时在波茨坦尤金亲王步兵团充当士官生。
13岁时参加普鲁士军队同革命后的法国作战。 1801年秋,克劳塞维茨被选送柏林军官学校深造。 1803年春,克劳塞维茨毕业后被沙恩霍斯特推荐为普 鲁士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城市设计学院2011301540001 李昌文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曾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战争而向着历史巨轮转动方向前进的,而战争关乎着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既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又可能毁坏人类文明,因此战争的胜负也是各个国家一直关注与追求的。

列宁有句相当经典的军事语录:战争是对一个民族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全面考验。

正如列宁所说,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是可以决定战争最终的胜负的重要因素。

克劳塞维茨则更明确提出了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的重要性:“为了建立所谓的规则,理论也不应该把精神要素排除在外,因为物质力量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不可能象用化学方法分析合金那样把它们分解开。

理论为物质力量制定每条规则时,都必须考虑精神要素可能占有的比重,否则,规则就会变成绝对的条文,有时显得小心翼翼而局限性很大,有时又显得专断而过于宽泛。

甚至完全不想涉及精神内容的理论,也必须会不知不觉地涉及精神要素,因为不考虑精神的影响,任何问题都得不到说明,例如胜利的作用就是如此。

”②一个国家如果没用足够的物质力量,那就不足以应付一场战争,没有作战的基础,同样,当国家有了足够的物质力量,但是没有精神力量作支撑,也无法坚持到战争结束。

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战争中的物质力量包括哪些呢?军队的数量、编成、各兵种的比例等等都是战争中的物质力量,到了现代社会,军事科技力量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力量。

克劳塞维茨明确指出:“数量上的优势不论在战术上还是战略上都是最普遍的制胜因素。

”③抗美援朝战争中,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依靠人海战术来取得胜利,似乎觉得没有技术含量,殊不知中美双方在武器装备上具有巨大的差距,面对敌军精良的武器,志愿军在物质力量上不依靠军队的数量是难以与美军抗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列宁曾说,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全面考验。

精神与物质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两样东西。

没有物质光谈精神,那就是唯心主义。

例如,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那么人饿了应该怎么办呢?唯心主义者说:“这时我们应该去想如何抵抗饥饿,去搞文学创作,去做科学研究。

”显然这是不可取的。

因为缺乏物质,连最基本的生存都保证不了,谈何自强。

但是如果没有了精神,一味地谈物质,也是不可取的。

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精神,那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除了吃喝,没有一点精神生活,这样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⑴
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讲:“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如何察呢?有五事七计,用五个方面的七个条目来进行比较,哪五事呢?
道、天、地、将、法。

首先是道,孙子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道是上下共同认定的一种东西,为此可以致生命于不顾,这就是道,这就是一种精神力量。

克劳塞维茨把战争中的精神力量理解为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和军队的民族精神。

统帅的才能是一种擅长军事活动的高超的精神力量,是同军事活动有关的各种精神力量和谐的结合,是各种精神力量的综合表现。

他认为,在多种精神力量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智力,其次是勇气和胆量,再其次是果断、机智、干劲、坚强和顽强、刚强、坚定、坚忍,以及地形判断力等。

军队的武德是军人在战争中所应具有的美德,是战争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

军队的民族精神指热情、狂热、信仰和信念等品质,在民众武装中表现得更为充分。

克劳塞维茨所讲的物质力量,主要是指军队的数量、编成、各兵种的比例等。

他认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对战争胜负都具有重要作用。

精神力量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贯串在整个战争领域,对军事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并对战争胜负起决定性的作用。

战争又是交战双方通过物质力量进行的一种较量,在摧毁对方物质力量方面获得的利益是确实可靠的,同时是衡量和体现胜利的主要标志。

克劳塞维茨还认为,物质力量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把二者分开是不可能的;战争胜负通常取决于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和。

一场大规模战斗的结局,给失败者和胜利者造成的精神影响都较大;这种影响会使物质力量受到更大的损失,物质力量的损失又反过来影响精神力量,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消长。

⑵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还是简称共军为好)为什么能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最后解放全中国,还在朝鲜战争中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军?主要是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国军有一位中将叫刘培雄,从抗战时期加入国军,一生中与共军交战无数,一直打到最后一仗――台澎金马保卫战,最后以中将军衔退休了。

他始终想不通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军这么强大,却输给了共军,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初期,国军占据绝对优势,但在三年中,国军被共军消灭了正规军一百八十三个军、五百七十二个师、五百五十多万人,非正规军一百多个师二百五十多万人,共计八百多万人,被俘及战死将领一千六百八十八位。

他退休以后立志要以此为研究课题写一篇博士论文。

他以军人的意志顽强温习赴考,在六十八岁的高龄考上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再用八年时间先
后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出版了《毛泽东战争艺术》一书。

上半篇写理论,下半篇写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国军输给共军主要输在精神力量方面。

朝鲜战争结束后双方都说自己是胜利者,美国教科书上至今都说美军打赢了朝鲜战争,因为美国夺回了南韩,我们至今都说我们打赢了朝鲜战争,因为我们夺回了北朝鲜。

当年美军从南部海岸打到三八线,又打到鸭绿江边,而我们从鸭绿江边打到三八线,所以双方都自己赢了。

精神的力量极为强大,朝鲜战争想必大家都应该有所了解,这一场彻底洗刷掉了中国“东亚病夫”称号的战争就是一场典型的物质与精神的较量。

当时刚刚解放才一年的新中国,到处都是战争留下的创伤。

打了100多年仗,八国联军侵华,几次败给日本,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中国当时的国际地位极低。

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是名义上的战胜国,可是却被列强当作蛋糕一样瓜分,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连战败国都不如!就是这样的基础上刚刚建立起来的一个新中国,却要走出国门去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决一雌雄,恐怕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把胜利的一票投给美国。

在战争初期,美军甚至还想在几个月内结束战争回去过圣诞节,足见他们是多么藐视新中国。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中国,却能杀退美军四百多公里直至他们被迫丢脸地退出战争,可见精神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

在战争中,我军一个军只有火炮几十门,而美军一个师就有几百门,更别说坦克、装甲车了。

美军有四万多架飞机,而我军直到战争进入中后期,才拥有三千多架。

海军更是没法比。

开战前我军连子弹都只够五六个基数,我们的武器在美军看来,连扔进炼钢炉里的资格都没有,我们战士吃的粮食,他们认为只配作饲料!可就是在物质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我军却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及其15个仆从国,这就雄辩地证明精神是可以战胜物质的。

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作用在战争中是融合在一起的。

在一次我军防御战中,一位战士为了摧毁敌军的一辆几十吨的“铁乌龟”,抱着几十公斤的炸药与其同归于尽,在一旁惊呆了的五名美军士兵一起举起了手。

还有一名在朝战中鼎鼎大名的英雄——黄继光。

这位用胸膛挡住敌人枪口的英雄,其实在这惊人的一扑之前血就几乎已经流干,也就是说在医学上,他的身体已经死亡了,他最后的一扑完全靠的是意志力!
正是有了无数英雄的视死如归,前赴后继,这才铸就了新中国的胜利。

二战巨头,英国首相丘吉尔直到死都有两个问题想不通,其中之一就是:同样是中国人,在几十年前仅2万人的八国联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到了北京,在武器相比同等劣质的情况下,为什么近200万人的十六国联军却被杀退了四百多公里,直至被迫退出了战争?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东方的睡狮已经觉醒了。

联合国军的战斗意志远没有我们强,一旦弹尽粮绝,他们就把举枪投降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有位历史学家感叹道:“如果在朝鲜战争中,我军的武器有美军一半好,我们就能完全消灭他们。


由此可见,精神力量是极为强大的,在有一点,哪怕很少的物质基础上,它所爆发出来的威力往往是惊人的。

不过精神的力量也是不能彻底弥补物质上的巨大落差的,只有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方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⑶因此,战争的弱方与强方,战败方与战胜方都共同认为精神力量是巨大的。

战斗是战争双方之间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较量,物质力量是手段,其作用不言而喻,但绝不能忽视精神力量,因为精神力量对军事力量在战争中的使用具有决定性影响。

克劳塞维茨语录⑷:
①在战争中,精神要素远比物质力量重要。

②在战争中,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剑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剑刃。

引注:
⑴《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谢平
⑵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四章主要的精神力量
⑶《军人要时刻保持战斗状态》解放军报
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十七章精神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