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战斗精神: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战斗精神: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央视国际2006年04月20日14:42

黄迎旭

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灵魂”,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我军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武器的关系,大力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全面提高部队打赢能力。

战斗精神在信息化战争中仍然至关重要

19世纪中叶欧洲军界曾经围绕新式针发枪对战争的影响展开了一场争论,不少人认为,对使用针发枪进行快速连续齐射的部队发起任何冲锋都是不可能的。但1859年爆发的意大利战争很快就打破了这个神话,于是军界舆论开始转向。恩格斯总结这场争论,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第229页)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69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关于战争制胜因素的基本道理。

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我军历来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重视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兵员数量,还是武器的先进程度,我军都无法和敌人相比。然而,我军始终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军官兵有着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战斗精神。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迅猛,信息技术改变了战争形态,高技术武器装备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产生巨大影响。在新的形势下,人的因素特别是战斗精神的作用是否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无视信息技术对战争的巨大影响,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从世界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确实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装备的巨大优势。但信息技术并没有改变支配战争命运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基本论断并没有过时。忽视信息技术对当代战争的作用要犯错误,但夸大信息技术对战争的作用、忽视战斗精神的作用同样要犯错误。

在信息化战争的人-机系统中,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人-机系统是工业革命以来战争的基本要素,是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基础。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客观物质基础,就是机械化人-机系统向智能化人-机系统转化。在智能化人-机系统中,人的智能被物化在武器系统中,使得武器系统不仅可以延伸人的肢体,而且可以延伸人的头脑,具有了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人在战争中的活

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直接的技术操作交给机器去完成,人可以非现场、非直观、非接触地实施作战行动。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人在智能化人-机系统中丧失了主体地位。谁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再先进的信息化武器系统,也是受人支配的;其设计性能在实战中发挥到何种程度,除了取决于战场环境外,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技术素质和精神素质。战斗意志、战术技术水平、指挥谋略能力等人的因素,在信息化战争的对抗中仍然至关重要。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把电子计算机看成能代替全部指挥职能,那不可能,那样人的能动性也就没有了。”只要人在战争的人-机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被颠覆,人在战争中发挥能动性的空间就是巨大的,武器的优劣对比不能决定一切,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的可能性始终存在着。如果相信信息优势决定一切的观点,否定人的主体地位,忽视人的战斗精神,对于装备相对劣势的军队来说,就等于先解除了自己的精神武装。

信息化时代的战争还是交战双方全部力量的综合较量,仅有强大军力并不能必然赢得战争。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战争力量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力和人心在内的综合力量。当年日本帝国主义者想凭借强大的军力征服中国,但中日双方全部国力综合较量的结果却是日本输给了军力较弱的中国。毛泽东同志正是依据对中日双方全部国力的综合分析,得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科学结论,坚定了全民族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赢得战争不能仅仅靠军力,更不能仅仅靠一两件新式武器。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战争形态,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战争力量的综合性质,信息化战争不是仅仅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就能够打赢的。信息技术确实是战争力量的倍增器,但是没有可供支配的现实战争力量,信息技术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这就给人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能动性留出了巨大空间,也给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留出了巨大空间。信息化军事技术处于劣势的一方,完全可以通过充分调动全部力量和资源特别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弥补军事技术的劣势。如果战争胜负可以仅凭信息化军事技术的优劣来决定,那么战争就简单多了,战争双方只要计算清楚各自的信息化军事技术水平就可以分出胜负,然而现实战争却不可能是这样。当代霸权主义者迷信武力,但他们也是“柿子只拣软的捏”,只有确信军事、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后才敢动武,仅拥有军事力量优势还不敢轻启战端。这也告诉人们,仅拥有信息技术优势并不能完全分出胜负。信息优势决定一切的观点之所以站不住脚,就是因为它只盯住信息技术这一个因素,而忘记战争是包括战斗精神在内的综合力量的较量。

信息化时代的战争仍然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的道义力量是决定战争命运的根本因素,也是战斗精神的重要源泉。为正义而战,人的战斗精神必然充沛而恒久;反之,战斗精神就会衰退,战斗力随之减弱。战争的道义力量,是任何人都不敢忽视的力量。当然,道义力量对战争命运的决定作用不会是径情直遂的,特别是在战争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的情况下,道义力量对战争的决定性作用将会表现得非常复杂曲折,但终究会表现出来,而反道义的非正义战争终究会因为官兵缺乏战斗精神和失去民众基础而难以为继。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越南人民的抗美战争,都是用劣势的武器装备打败了在武

器装备上拥有巨大优势但丧失道义的敌人。这样的历史,只要有战争就会不断地重复,只不过实现形式会有所不同。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正义的战争能够焕发出人的战斗精神,战斗精神是赢得正义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根据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的能动性发挥呈现出了新特点。我们应当在努力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深入研究现代战争条件下人与武器关系的新特点,通过培育战斗精神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人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战争进程中,更体现在战前的准备中。充分的战争准备,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军队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这种准备既包括物质准备,又包括精神准备。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战争已经不同于历史上“添油式”战争,往往初战便是决战,谁的战争准备充分,谁便能够掌握先机,甚至置对方于死地。因此,在现代战争中战争准备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战争双方的较量在战前就已经展开。这就决定了要赢得现代战争就必须充分估计将来战争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并有针对性地从物质和精神上做好战争准备。人在战争中的能动性的发挥提前到战前,体现在战争准备之中。这就决定了军队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精神,要把培育战斗精神,作为我军搞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方面。

第二,掌握和运用智能化人-机系统的人,必须是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人;不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人难以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能动性。不同形态战争对人的素质有不同要求,信息化战争要求军队具有现代科技素质,否则既不能掌握科技含量极高的智能化人-机系统,也不能掌握在这套系统基础上形成的战法,更不可能在实战中将这套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要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能动性,就必须以高昂的热情学习军事知识,具备掌握信息化武器装备所需要的现代科技素质,为打赢战争做好知识和素质准备。

第三,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的能动性将更多地在智力领域展开,对战争谋略能力、指挥控制能力、动员协调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种误解,以为信息化战争的决策、指挥、控制等统统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做,人只需要按按电钮就行。其实不然,信息化战争中的极其复杂的作战系统、高度调协的作战行动、变幻莫测的战局、巨大的物资消耗等,都给战争双方的智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智力对抗也更加激烈,人的能动性更多地体现在智力的角逐之中。高强度的智力角逐,更需要旺盛的战斗精神。

第四,信息化战争的高强度、快节奏,要求部队官兵具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坚强的意志和更灵活的应变能力。信息化战争决不像有些人所宣传的那样“诗意化”、“仁慈化”了,而是更加残酷、血腥和激烈,战争形态的多样化以及战争空间扩大化,更加凸现对人的战斗精神的需求。未来战争中,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可能变成战场,无论前方还是后方、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做技术保障工作,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战争所形成的威胁。不具备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很难承受信息化战争的高强度和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