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战斗精神: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战斗精神1
近期,我认真学习了胡主席关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我就如何锻造战斗精神,提高履行使命能力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胡主席把“献身使命”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对军人具体行为的高度重视,也是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主题。
从国内外形势和周边安全环境来看,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当代军人作为和平的守护神,要打赢高技术战争,切实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必须培养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念、忠诚于党、勇于牺牲、知识能力、团结互助、严守纪律的战斗精神。
为了明天能打赢,我们必须磨好精神利剑,下大力加强对官兵战斗精神的培育和锻造。
一、锻造官兵战斗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重视精神力量在战争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我军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所证明了客观规律。
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不仅需要高科技武器作支撑,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相匹配。
培养官兵战斗精神,对于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和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锻造官兵战斗精神是增强居安思危忧患意识的必然要求。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也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军提出的政治要求。
我国安全环境虽然总体比较好,但西方少数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和自身利益的需要,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和遏制政策没有变。
境内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恐怖主义势力也有所抬头,我国周边还存在着诸多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
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世界局势、台海形势和周边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麻痹松懈,没有任何理由安享太平。
当前,就是要把忧患之心转化为忧患之行,在致力提升武器装备质量的基础上,把战斗精神的准备放到突出的位臵,提升官兵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二)锻造官兵战斗精神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战斗精神强不强辨析
战斗精神强不强辨析
战斗精神强不强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古已有之,说它崭新是因为在新世纪新阶段这一问题又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期条件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高技术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但并没有改变人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定律。
正如恩格斯在《德国战争短评》中指出:“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
”美军在总结近几场高技术战争时反复强调:“士兵和指挥人员的本领、勇气、性格、坚持力、创造性及意志力等精神因素总是起决定性作用。
”世界各国也都为赢得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胜利而在纷纷抓紧做好战斗精神的准备工作。
当前,我国的安全环境不容乐观,东海、南海岛屿争端、中印领土争端以及国家内政问题不时受西方一些国家的无理干涉。
中国军人应当时刻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和高昂的战斗精神,牢记自身使命职责。
军事斗争准备是当前我军最大、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
军事斗争准备,既有物资准备,又有精神准备,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神准备更重要、更迫切、更根本。
新时期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本职仍然是精神力量支撑下的物质力量的较量,要想在未来战场上克敌制胜,一方面,需要重视武器装备建设,另一方面,更需要重视现阶段部队官兵在战斗精神方面的教育,以此来弥补我军物质技术上的差距。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灵魂”,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我军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武器的关系,大力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全面提高部队打赢能力。
战斗精神在信息化战争中仍然至关重要19世纪中叶欧洲军界曾经围绕新式针发枪对战争的影响展开了一场争论,不少人认为,对使用针发枪进行快速连续齐射的部队发起任何冲锋都是不可能的。
但1859年爆发的意大利战争很快就打破了这个神话,于是军界舆论开始转向。
恩格斯总结这场争论,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第229页)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69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关于战争制胜因素的基本道理。
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我军历来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重视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
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兵员数量,还是武器的先进程度,我军都无法和敌人相比。
然而,我军始终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军官兵有着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战斗精神。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迅猛,信息技术改变了战争形态,高技术武器装备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产生巨大影响。
在新的形势下,人的因素特别是战斗精神的作用是否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无视信息技术对战争的巨大影响,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
从世界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确实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装备的巨大优势。
但信息技术并没有改变支配战争命运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基本论断并没有过时。
忽视信息技术对当代战争的作用要犯错误,但夸大信息技术对战争的作用、忽视战斗精神的作用同样要犯错误。
在信息化战争的人-机系统中,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自古以来,战争胜负是由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决定的,而所有的战争因素都是通过人和武器同战争胜负发生联系的,人和武器对战争胜负起最直接的作用。因此,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武器的关系,这是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恩格斯曾经指出:枪是不会自己射出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去使用它们。因此他作出这样的结论:“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再先进再强大的武器也是受人支配的;其设计性能在战争中发挥到何种程度,除了取决于战场环境外,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技术素质和精神素质。战斗意志、战斗技水平、指挥谋略能力等人的因素,在战争的对抗而此战能够胜利至关重要。
从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字”在此次战争中从武器装备上看双方不能相提并论特别是关键的战争初期中国差远了;从战略战术上看中国也并不十分高明,何况美国还很快找到了反制的有效策略;而此战能够胜利的原因就是志愿军指挥员具有压倒敌人的勇气。勇气是建立在敌人的蔑视和必胜信念基础上的无畏气概。没有勇气的军队是不堪一中国人缺乏勇气击的。曾记否,中国人因缺乏勇气,在鸦片战争中败于人数不多的英国军队,从此中国开始衰落,受尽西方列强的凌辱,因缺乏勇气,中国庞大的北洋舰队还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而敌方舰艇一艘未沉。但鸦片战争110年后的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挥员却拥有着不凡的勇气,在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时,仍保持着无所畏惧的精神和气概。赢得了这场武器装备悬殊的战争。
所以说战争胜负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在毛泽东看来,人的因素包括人力人心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人的因素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根本因素,。岁月在流逝,时代在变化,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仍然是人而不是物。
理论文章:让战争制胜决定因素搭上现代化的快车
理论文章:让战争制胜决定因素搭上现代化的快车理论文章:让战争制胜决定因素搭上现代化的快车基于对战争制胜决定因素重要性的清醒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军事人员现代化”纳入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内容体系,实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我们党历来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战争形态演进,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但这并没有改变战争制胜的决定因素,反而强化了人的主导作用。
习主席强调指出:“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因素。
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这一条永远不会变。
”“我们说武器装备越来越重要,并不意味着人就不起决定作用了,而是人的因素、武器因素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无人机、智能化,无人机并非真的无人,智能化也不是武器变成人,而是武器在前台、人员在后台,人的智能移植到了武器中,人与武器已经高度一体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武器因素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
”我们党提出并全面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是洞察未来战争制胜因素作出的科学决断。
军事人员现代化,要求军事人员的素质能力与担当起新时代人民军队的使命任务相适应。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安排,这意味着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时,我军军事人员素质应同步实现基本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时,我军军事人员素质应同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军事人员现代化,不仅仅是军事素质的现代化,而是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的现代化。
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点明了对军事人员素质能力的时代要求,为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新时代的军事人员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不仅要使作战力量而且要使支援保障力量的素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不仅要使现役力量而且要使非现役力量的素质能力与其职能使命相匹配。
《孙子兵法·作战篇》阐释
孙子兵法中的作战篇主要讨论了战争的准备和策略。
以下是对作战篇的简要阐释:
➢战争的重要性: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生死攸关的大事,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他强调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充分准备才能应对。
➢战略原则:孙子提出了“兵者,诡道也”的原则,即战争是一种欺骗和伪装的艺术。
他强调了灵活性和变化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要求将领根据敌情变化灵活应对。
➢兵力原则:孙子认为,兵力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他强调了兵力集中、快速行动和出其不意等原则,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物资准备:孙子认为,战争需要充足的物资准备。
他提出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则,强调了物资的重要性。
➢将领素质:孙子认为,将领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强调了将领应该具备智勇双全、善于分析判断等素质。
➢战斗精神:孙子认为,士兵的战斗精神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强调了激励士兵、提高士气的重要性,要求将领善于鼓舞士气、激发士兵的斗志。
总之,孙子兵法中的作战篇强调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求将领具备智勇双全、善于分析判断等素质,并提出了兵力集中、快速行动、出其不意等战略原则。
同时,他也强调了物资准备和士兵战斗精神的重要性。
这些原则和思想对于指导战争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战斗精神
二、充分认清形势下培育战斗精神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着重讨论培育战斗精神究竟有何重要性、 必要性。
(一)从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来看,人是
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人的战斗精神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因此, 培育战斗精神至关重要。部队战斗力是人、武器装备、军事训练 水平、后勤保障能力等诸要素构成的。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 战争胜负烦人决定性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在人的因素中,又 包括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质等各要素。在 作战实践中,军人的坚定信念、献身精神、顽强作风和意。志品 质如何,又影响着军人在战场上的军事技能和个人潜力的发挥。 一个人的潜力发挥不好,就会影响群体战斗力的发挥,一个群体 的战斗力发挥不出来,就会影响部队整体战斗力,继而就会影响 整个战斗战役乃至战争的胜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过硬的战 斗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物质能量,促进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 形成对敌作战的整体优势,确保战争胜利
‚敢打必胜、攻无不克‛,就是具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英勇顽强、敢打 敢拼的英雄气概,具有始终相信正义在我、优势在我,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 我们坚定的信念。首先,敢打必胜、攻无不克是人民军队本质的要求。为了 人们的利益和需求,革命军人不仅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利益,而且可以毫不 犹豫地贡献自己的生命。为祖国的统一和人民的幸福,英勇奋战,敢打敢拼, 是我们每名官兵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这就决定了敢打必胜、攻无不克不仅是 我军强大的精神武器,而且深刻地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因此,我们每一 名官兵都要坚定敢打必胜、攻无不克的信念,要相信我们有党中央、中央军 委正确的决策和指挥,有全国人民做坚强的后盾,有先进的科技做支撑,有 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必将牢牢把握赢得战争胜利的巨大优势,其 次,敢打必胜、攻无不克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战 争中,我军保持敢打必胜、攻无不克的优势,不畏艰难,英勇战斗,前赴后 继,勇于牺牲,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在平时完 成各种繁重艰难的任务中,无论是参加抢险救灾,还是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 设,广大官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 赞歌。
论战斗精神
论军人战斗精神重视精神的作用,是古今中外建军治军的一条最基本的历史经验。
能否使精神作用在作战中体现出来,则成为一支军队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
无产阶级在自己的建军治军实践中,不仅重视军队的精神作用,而且把这种作用上升到战斗精神的层面,提高到战斗力的层次,从而在一个更为宽广的领域内深刻探究建军治军的客观规律,对人类军事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在新军事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军委江泽民主席明确指出,当前军事斗争要做好战斗精神和武器装备两方面的准备。
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军队实践的发展再次证明战斗精神是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战斗精神的本质战斗精神是一个在军事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范畴。
考察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不同阶级在不同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总是在通过自己的军事实践给战斗精神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这已表明人的精神、意志和气节有着巨大的力量。
著名的军事家们更是在这一领域作出了许多独到的发现。
军事家孙武把“令民与上同意”作为致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揭示了在主观上明确作战之政治目的的重要性。
古代军事家还注意到激励士气的作用,如军事家尉缭子说,“战在于治气”,“气实则斗,气夺则走”;孙膑认为,“合军聚众,务在激气”,把激励士气作为激发军人在作战中的精神力量,实际上是古外今来建军治军的一个基本经验,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历代军事家们都非常重视激励军人的士气,并把它作为促进部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力量。
我国古代不乏以激发将士以死相拼的勇气“破釜沉舟”而终于赢得“背水一战”的战例。
同样,西方历代军事家们也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意识到精神因素在军事活动中的作用。
拜占廷帝国军事统帅贝利撒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精神上的勇气”拿破仑说,刀枪和思想是世界上“两种强大的力量”,而“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
法国的圣女贞德以自己的行动把战争精神上升到爱国主义的层次。
军事理论
为什么说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信息化战争的人-机系统中,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
人—机系统是工业革命以来战争的基本要素,是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基础。
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客观物质基础,就是机械化人-机系统向智能化人-机系统转化。
在智能化人-机系统中,人的智能被物化在武器系统中,使得武器系统不仅可以延伸人的肢体,而且可以延伸人的头脑,具有了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人在战争中的活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直接的技术操作交给机器去完成,人可以非现场、非直观、非接触地实施作战行动。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人在智能化人-机系统中丧失了主体地位。
谁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再先进的信息化武器系统,也是受人支配的;其设计性能在实战中发挥到何种程度,除了取决于战场环境外,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技术素质和精神素质。
战斗意志、战术技术水平、指挥谋略能力等人的因素,在信息化战争的对抗中仍然至关重要。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把电子计算机看成能代替全部指挥职能,那不可能,那样人的能动性也就没有了。
”只要人在战争的人-机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被颠覆,人在战争中发挥能动性的空间就是巨大的,武器的优劣对比不能决定一切,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的可能性始终存在着。
如果相信信息优势决定一切的观点,否定人的主体地位,忽视人的战斗精神,对于装备相对劣势的军队来说,就等于先解除了自己的精神武装。
信息化时代的战争还是交战双方全部力量的综合较量,仅有强大军力并不能必然赢得战争。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战争力量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力和人心在内的综合力量。
当年日本帝国主义者想凭借强大的军力征服中国,但中日双方全部国力综合较量的结果却是日本输给了军力较弱的中国。
毛泽东同志正是依据对中日双方全部国力的综合分析,得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科学结论,坚定了全民族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强化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强化战斗精神忠诚履行使命一支强大的军队,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
大力培育和弘扬部队战斗精神,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但当前有部分同志存在模糊认识如:有人认为当前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强军力度不断加大,再强调培育战斗精神有点小题大做了,还有的认为战斗精神一打就有等。
之所以存在这些模糊认识归根结底是对战斗精神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本节课的目的就是针对这些错误认识,我们将从什么是战斗精神、新时代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如何着眼履行使命培育战斗精神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带给同志们一个全新的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战斗精神一、什么是战斗精神新的《政治工作条例》、《基层建设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围绕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大力弘扬和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
那到底什么是战斗精神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战斗精神的本质和内涵。
(一)战斗精神的本质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讲,战斗精神渗透在军人的一切活动之中,是军人理想信念、勇气、意志和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是战斗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一支军队战胜敌人、履行使命、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对联中的两个典故,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
巨鹿之战,项羽下令凿沉船只、打破饭锅、烧毁营房,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击败了秦军;越王勾践,为图复国,不惜忍辱负重,睡干柴、尝苦胆,终以三千越甲之兵吞并了吴国。
是什么使得项羽和勾践在身处弱势的情况下仍能反败为胜、以弱胜强呢?俗话说“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哀兵必胜”,正是因为将士们都满怀悲愤,抱必死之心,拼死杀敌,战斗精神得到了极大地激发,故而赢得了战争。
由此可见,战斗精神的培养与激发,对于一场战争能否取得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顾我军的战斗历程,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英勇的红军将士,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的艰难险阻,经受了饥寒伤病的痛苦折磨,有许多战士被掩埋在夹金山的千年积雪之中,有许多战士被吞没在荒无人烟的沼泽地里,但英勇的红军没有屈服,“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最新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
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古往今来,战争一直是世界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中国可以考证的战争出现在4600年以前,那是的部族为了生存,相互开战。
而我觉得,从人类活动出现以来战争就已经出现了,人们为了食物而捕杀野兽,这就是一种战争。
而各种战争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战争的胜负,其根本在于人。
有人说: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武器。
我个人并不苟同。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因该明确几个问题:一、我们这里所论述的是战争而并不是战斗。
战争和战斗并不相同,战争不是两个人之间一对一的决斗,那样的决斗不是战争。
二、我们所说的决定是因素。
所谓决定因素是能够改变整场战争最后的结局的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三、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如果我们把武器设定为可以杀人于千里之外,并且便于携带的单兵武器,那么我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明确了以上三点以后接下来我将来阐述我认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具体理由。
一、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战争进程中,更体现在战前的准备中。
充分的战争准备,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而这种战前准备就包括了武器的准备。
而现代战争中是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技术基础,这与古代战争不同。
现代战争往往初战便是决战,谁的战争准备充分,谁便能够掌握先机,甚至置对方于死地。
因此,能做好战前准备的人才是战争的关键。
二、我所指的人是能决定战争成败的人,是具过硬的军事素质的人。
面对不同形态战争,对于战争的指挥官要求很高,对于战士的要求更高,要在战争中发挥出人对战争的能动性,就必须以丰富的军事知识为基础,掌握各种武器装备的特点,了解敌我双方的实时动态,同时对将士的心理变化也要了如指掌。
只有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把握住机会,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准确的体现了战争的高强度、快节奏。
这就要求部队具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坚强的意志和更灵活的应变能力。
战争是决不是武侠小说中那样有着侠骨柔情的江湖。
铸战斗之心 圆强军之梦(战斗精神教育)
铸战斗之心圆强军之梦教育目的:通过对新时期强军目标的学习,引导官兵将“谋打赢”作为最大目标,强调战斗精神在实现新形势下强军目标与加强官兵履职尽责中的作用。
有人认为当前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强军力度不断加大,只要装备好,就能打胜仗。
有人认为战斗精神嘛,在战场上一打自然就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
大力培育和弘扬部队战斗精神,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各国在军队发展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这种新形势下,“强军”刻不容缓。
如何提升队伍的战斗精神,从而实现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当前所有部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一、新时期“战斗精神”的背景意义日本,与我国有不少领土争议,如钓鱼岛、东海大陆架等,因为一系列领土争议,日本正在不断增加军费开销以及各类军事演练。
美国,在韩国境内部署“萨德”系统,通过这一方式,使我国大部分疆域覆盖在“萨德”反导系统的范围内。
朝鲜,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核武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国家军事实力,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即使反观我们中国,在进入21世纪后,历年来军费开支在迅速上升,从2001年174亿美元到2016年2150亿美元,在16年间翻了12倍左右,并且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两艘航空母舰的研究与制造。
国际形势的复杂,使得现在各国都在进行国防军备方面的提升,我国也不例外,加大了军事的费用以及研究投入,使国防力量更加强大。
在这种背景下,提升战斗精神,实现强军目标迫在眉睫。
二、何为新时期消防的“战斗精神”作为公安武警消防部队,我们担负着火灾扑救、抢险救援、社会救助等职责,同时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们担负的职能在不断拓展,要在新形势下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实现“强军目标”,重点在于拥有“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
(一)何为“战斗精神”战斗精神,古人称之为士气,亦或锐气、勇气,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家们历来论兵都把培养和激发军队士气看得尤为重要。
应该科学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应该科学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科学发展观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深刻反映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是近年部队建设实践的深刻启示,也是当前推动军事斗争准备更快更好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军事斗争准备若干重大关系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确保军事斗争准备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们必须站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全局的高度,正确处理军事斗争准备内部若干重大关系,做到在统筹中保持协调,在兼顾中把握平衡,推动各项准备更快更好发展。
统筹兼顾主要战略方向和其他战略方向建设,确保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任何大的系统工程,各项建设总有轻重缓急之分,没有重点就没有全局,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
就军事斗争准备而言,主要战略方向关乎全局、影响战争成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准备的重点。
抓住了主要战略方向,就抓住了军事斗争准备的“牛鼻子”。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战场空间更加广阔,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战役战斗时常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意想不到的地点和方向突然发生。
从弱处开刀、攻其不备仍将是未来作战的主要原则。
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军事斗争准备符合全局发展和作战实际,还必须在抓好主要战略方向和解决主要问题的同时,兼顾其他战略方向的建设,搞好统筹协调,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必须着眼国家的长治久安,着眼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特点,将战场建设和作战力量建设放在整体作战的全局上,放在我军机动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来考量,统筹规划战场建设,合理部署作战力量,科学配置建设资源,走立足长远、突出重点、稳妥高效的建设路子。
统筹兼顾重点部队和一般部队建设,确保以重点部队建设带动整体跃升。
重点部队在未来作战中肩负重要使命,是决战决胜的“拳头”和“中坚”力量。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把这类部队建设好、建过硬,无疑对夺取未来战争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
这些年各级按照“三个特殊、一个特别”和“两个不经”的要求,突出重点部队建设,使这类部队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加快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加快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今年4月20日,习主席以总指挥身份亲临视察指导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我军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站在时代发展和世界新军事革命前沿,科学回答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带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建设提供了总纲领总指导总遵循。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忠诚担当的政治自觉,加快推进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建设,有效履行保障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实施战略指挥的崇高使命。
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深远战略谋划习主席洞察时代发展大势、统筹安全发展大局,突出强调要抓住和用好历史性机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加快构建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能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这充分体现了对世界新军事革命潮流的准确把握、对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的准确把握、对强军兴军特点规律的准确把握,彰显了戮力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决心意志。
深刻认识指挥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空前上升,加快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是适应当今世界战争法则的必然要求。
战争既是双方物质力量的比拼,也是主观指导和指挥艺术的较量。
我军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重要的就是在指挥上胜敌一筹。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一场战争,党中央、毛主席反复权衡利弊得失,果断决策出兵,针对战争形势发展及时调整作战指导,创造了轮战、近战、夜战和“零敲牛皮糖”等有效战法,体现了高超的决策指挥艺术。
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
”信息时代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发生深刻变化,作战指挥的战略性、联合性、时效性、专业性、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指挥对抗在战争制胜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关于新时代军队院校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思考
关于新时代军队院校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思考代翠翠 李萍 黄玉莹【摘要】战斗精神是军队打胜仗的精神利刃,也是军人必备的精神特质。
军队院校作为培养未来军队建设骨干的重要源头和基地,必须站在把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目标、军队使命任务的战略高度,大力加强学员战斗精神培育,着力培养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军队院校∣培育∣战斗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强化战斗精神培育”[1]。
战斗精神集中体现了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作风等,历来是我军能够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现代战争条件下,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但人的精神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并没有变。
一、新时代军队院校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青年学员作为军队院校的主体、未来我军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来源,其战斗精神直接关系到我军战斗力。
新时代军队院校加强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是打赢现代战争、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履行军队使命任务的重要举措,必须高度重视。
(一)是打赢现代战争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指出:“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2]。
战争是物质力量的较量,更是精神力量的比拼。
武器装备只有掌握在有战斗精神的部队手中,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实现人与武器的完美结合,激发出强大战斗力。
新形势下,战争形态、军事技术等发生重大变革,“武器决定论”等论调甚嚣尘上,对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产生了质疑。
必须清醒认识到,现代战争条件下,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毁灭性和杀伤力更大,对于军人的信念、意志等要求也更高。
我军在追求用高技术武器装备铸造雄师劲旅的同时,更需要培育“智勇兼备”的战斗精神。
(二)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3]。
这是习主席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所提出的军队建设总目标。
磨刀亮剑强化战斗精神调查报告
磨刀亮剑准备打仗今年以来,咱们多数干部对搞好战斗精神教育很重视,战士参与的兴致也很高。
为了更好的发挥好教育效果,通过我对大部分官兵的深入调查,发现总体上是好的,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看法,认为咱们旅战争年代能征善战,和平时期作风过硬,像这样的部队用不着搞战斗精神教育,“枪声一响就来精神,啥时候拉出去都能打胜仗”。
应当承认,战时是锤炼战斗精神最好的平台,但要看到,过硬的战斗精神也离不开平时的培养,只有在平时树立好当兵为打仗的思想同,才能真正的做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同时,连队结合今年中央军委关于作好反台独应急作战准备的号召一、官兵普遍思想反映(一)军事斗争思想稳固、政治立场坚定。
大家认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战争危机,最近的就是台湾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真正统一,是每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责任,作为一名军人,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调查发现:全连有85%的战士对收复台湾有十足的信心;有95%的战士正在为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作着各种准备,他们知道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更加知道,祖国的完全统一大业不可侵犯。
他们有敢于拼搏、誓死夺下台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慨,有杀身成仁、牺牲小我的无私奉献精神,尤其是在旅里开展“增强战备观念,培养战斗精神”的专题教育以后,许多官兵都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状况和从伍奉献的决心,用以表达他们反“台独”军事斗争的信心的坚定和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动摇的决心。
能够用江泽民主席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来武装头脑,提高自己的认识深度,坚定必胜的信念,确保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坚决服从命令,听众指挥。
(二)意识较强、敢打必胜信心较足。
经调查:连队战士中有89%的同志在暗暗的给自己加油,强化自身的职能素质,在为克服对台军事斗争中复杂艰苦的条件准备;有70%的战士能够利用手中现有的武器进行研究,思谋以弱胜强的战术方法;有37%的战士利用业余时间精研《孙子兵法》、《战争论》等有关战术方法和谋略运用的书籍。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灵魂”,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我军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武器的关系,大力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全面提高部队打赢能力。
战斗精神在信息化战争中仍然至关重要19世纪中叶欧洲军界曾经围绕新式针发枪对战争的影响展开了一场争论,不少人认为,对使用针发枪进行快速连续齐射的部队发起任何冲锋都是不可能的。
但1859年爆发的意大利战争很快就打破了这个神话,于是军界舆论开始转向。
恩格斯总结这场争论,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第229页)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69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关于战争制胜因素的基本道理。
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我军历来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重视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
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兵员数量,还是武器的先进程度,我军都无法和敌人相比。
然而,我军始终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军官兵有着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战斗精神。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迅猛,信息技术改变了战争形态,高技术武器装备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产生巨大影响。
在新的形势下,人的因素特别是战斗精神的作用是否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无视信息技术对战争的巨大影响,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
从世界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确实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装备的巨大优势。
但信息技术并没有改变支配战争命运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基本论断并没有过时。
忽视信息技术对当代战争的作用要犯错误,但夸大信息技术对战争的作用、忽视战斗精神的作用同样要犯错误。
在信息化战争的人-机系统中,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
人是决定性因素
人是决定性因素【篇一:什么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什么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二战以后,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传统社会、部落地区都经历了显著的政治和社会变迁,打着各式旗号的党派、组织、政客、将军轮番登场,虽然各有所谋各怀鬼胎,但其中有一个共同指向却是清晰的:建立富裕而稳定的现代国家。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些努力在一些国家成功了(就上述指向而言),但在多数国家却失败了。
在成功的地方,诞生了像韩国、新加坡、以色列这样的新兴富裕国家,而在失败的地方,留下了贫困、战乱、饥荒和暴政。
作为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的一个永恒主题,现代化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观察和研究,对于哪些因素影响着它的成败,有各种不同看法,下面一些因素是经常被提及的:1)民主制度:是否(或多大程度上,下同)建立基于普遍选举和党派轮替的民主制度。
2)法律制度:是否建立保障人身和财产自由的法律制度。
3)政府效率:是否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和文官系统。
4)权力结构:是否形成相互制衡的多元权力结构。
5)政治传统:是否存在有效表达各方利益的政治组织,以及它们达成妥协与合作的能力和习惯。
6)殖民地历史:是否具有英美的长期殖民或托管统治历史。
7)宗教传统:是否存在拥有大量信众的、与权力相分离的、成熟而温和的宗教,尤其是基督教。
8)文化传统:是否接受西方文化,特别是英语文化。
9)贸易条件:是否执行开放的贸易政策,以及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机会。
被提及的因素还有很多,但除上列各条之外的因素,在我看来要么是无关紧要的,要么只是其它因素的结果,所以没有必要加以罗列。
我承认,所有上面这些因素都是重要的,并且的确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起了作用。
但是,一套理论如果涉及的变量太多,而每个变量在方程中的地位和分量又模糊不清,就难免在解释和分析中失去效力。
那么,能否找出一个或一组决定性的因素,具备了它,现代化就成功,缺了它,就失败?听上去这有点幼稚,有人会说,社会变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可能由单一变量决定其走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战斗精神: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央视国际2006年04月20日14:42黄迎旭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灵魂”,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我军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武器的关系,大力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全面提高部队打赢能力。
战斗精神在信息化战争中仍然至关重要19世纪中叶欧洲军界曾经围绕新式针发枪对战争的影响展开了一场争论,不少人认为,对使用针发枪进行快速连续齐射的部队发起任何冲锋都是不可能的。
但1859年爆发的意大利战争很快就打破了这个神话,于是军界舆论开始转向。
恩格斯总结这场争论,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第229页)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69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关于战争制胜因素的基本道理。
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我军历来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重视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
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兵员数量,还是武器的先进程度,我军都无法和敌人相比。
然而,我军始终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军官兵有着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战斗精神。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迅猛,信息技术改变了战争形态,高技术武器装备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产生巨大影响。
在新的形势下,人的因素特别是战斗精神的作用是否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无视信息技术对战争的巨大影响,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
从世界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确实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装备的巨大优势。
但信息技术并没有改变支配战争命运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基本论断并没有过时。
忽视信息技术对当代战争的作用要犯错误,但夸大信息技术对战争的作用、忽视战斗精神的作用同样要犯错误。
在信息化战争的人-机系统中,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
人-机系统是工业革命以来战争的基本要素,是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基础。
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客观物质基础,就是机械化人-机系统向智能化人-机系统转化。
在智能化人-机系统中,人的智能被物化在武器系统中,使得武器系统不仅可以延伸人的肢体,而且可以延伸人的头脑,具有了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人在战争中的活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直接的技术操作交给机器去完成,人可以非现场、非直观、非接触地实施作战行动。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人在智能化人-机系统中丧失了主体地位。
谁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再先进的信息化武器系统,也是受人支配的;其设计性能在实战中发挥到何种程度,除了取决于战场环境外,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技术素质和精神素质。
战斗意志、战术技术水平、指挥谋略能力等人的因素,在信息化战争的对抗中仍然至关重要。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把电子计算机看成能代替全部指挥职能,那不可能,那样人的能动性也就没有了。
”只要人在战争的人-机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被颠覆,人在战争中发挥能动性的空间就是巨大的,武器的优劣对比不能决定一切,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的可能性始终存在着。
如果相信信息优势决定一切的观点,否定人的主体地位,忽视人的战斗精神,对于装备相对劣势的军队来说,就等于先解除了自己的精神武装。
信息化时代的战争还是交战双方全部力量的综合较量,仅有强大军力并不能必然赢得战争。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战争力量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力和人心在内的综合力量。
当年日本帝国主义者想凭借强大的军力征服中国,但中日双方全部国力综合较量的结果却是日本输给了军力较弱的中国。
毛泽东同志正是依据对中日双方全部国力的综合分析,得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科学结论,坚定了全民族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赢得战争不能仅仅靠军力,更不能仅仅靠一两件新式武器。
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战争形态,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战争力量的综合性质,信息化战争不是仅仅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就能够打赢的。
信息技术确实是战争力量的倍增器,但是没有可供支配的现实战争力量,信息技术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这就给人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能动性留出了巨大空间,也给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留出了巨大空间。
信息化军事技术处于劣势的一方,完全可以通过充分调动全部力量和资源特别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弥补军事技术的劣势。
如果战争胜负可以仅凭信息化军事技术的优劣来决定,那么战争就简单多了,战争双方只要计算清楚各自的信息化军事技术水平就可以分出胜负,然而现实战争却不可能是这样。
当代霸权主义者迷信武力,但他们也是“柿子只拣软的捏”,只有确信军事、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后才敢动武,仅拥有军事力量优势还不敢轻启战端。
这也告诉人们,仅拥有信息技术优势并不能完全分出胜负。
信息优势决定一切的观点之所以站不住脚,就是因为它只盯住信息技术这一个因素,而忘记战争是包括战斗精神在内的综合力量的较量。
信息化时代的战争仍然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的道义力量是决定战争命运的根本因素,也是战斗精神的重要源泉。
为正义而战,人的战斗精神必然充沛而恒久;反之,战斗精神就会衰退,战斗力随之减弱。
战争的道义力量,是任何人都不敢忽视的力量。
当然,道义力量对战争命运的决定作用不会是径情直遂的,特别是在战争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的情况下,道义力量对战争的决定性作用将会表现得非常复杂曲折,但终究会表现出来,而反道义的非正义战争终究会因为官兵缺乏战斗精神和失去民众基础而难以为继。
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越南人民的抗美战争,都是用劣势的武器装备打败了在武器装备上拥有巨大优势但丧失道义的敌人。
这样的历史,只要有战争就会不断地重复,只不过实现形式会有所不同。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正义的战争能够焕发出人的战斗精神,战斗精神是赢得正义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根据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的能动性发挥呈现出了新特点。
我们应当在努力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深入研究现代战争条件下人与武器关系的新特点,通过培育战斗精神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人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战争进程中,更体现在战前的准备中。
充分的战争准备,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军队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
这种准备既包括物质准备,又包括精神准备。
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战争已经不同于历史上“添油式”战争,往往初战便是决战,谁的战争准备充分,谁便能够掌握先机,甚至置对方于死地。
因此,在现代战争中战争准备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战争双方的较量在战前就已经展开。
这就决定了要赢得现代战争就必须充分估计将来战争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并有针对性地从物质和精神上做好战争准备。
人在战争中的能动性的发挥提前到战前,体现在战争准备之中。
这就决定了军队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精神,要把培育战斗精神,作为我军搞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方面。
第二,掌握和运用智能化人-机系统的人,必须是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人;不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人难以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能动性。
不同形态战争对人的素质有不同要求,信息化战争要求军队具有现代科技素质,否则既不能掌握科技含量极高的智能化人-机系统,也不能掌握在这套系统基础上形成的战法,更不可能在实战中将这套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要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能动性,就必须以高昂的热情学习军事知识,具备掌握信息化武器装备所需要的现代科技素质,为打赢战争做好知识和素质准备。
第三,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的能动性将更多地在智力领域展开,对战争谋略能力、指挥控制能力、动员协调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一种误解,以为信息化战争的决策、指挥、控制等统统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做,人只需要按按电钮就行。
其实不然,信息化战争中的极其复杂的作战系统、高度调协的作战行动、变幻莫测的战局、巨大的物资消耗等,都给战争双方的智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智力对抗也更加激烈,人的能动性更多地体现在智力的角逐之中。
高强度的智力角逐,更需要旺盛的战斗精神。
第四,信息化战争的高强度、快节奏,要求部队官兵具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坚强的意志和更灵活的应变能力。
信息化战争决不像有些人所宣传的那样“诗意化”、“仁慈化”了,而是更加残酷、血腥和激烈,战争形态的多样化以及战争空间扩大化,更加凸现对人的战斗精神的需求。
未来战争中,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可能变成战场,无论前方还是后方、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做技术保障工作,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战争所形成的威胁。
不具备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很难承受信息化战争的高强度和快节奏,更谈不上发挥人的能动性。
那种信息化条件下按按电钮、敲敲键盘就可以打胜仗、战斗精神变得无足轻重的认识,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从心理角度看,战斗精神在现代战争中也同样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精确性、隐蔽性、远程打击能力和大杀伤力,容易使官兵产生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从而削弱官兵的作战热情和战斗意志。
同时,信息化战争中,利用舆论战、心理战等手段,着眼打击对方军心士气和战斗意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因素的“软杀伤力”甚至比单纯军事打击的“硬杀伤力”更有效。
因此,现代条件下的战争不仅需要继续发扬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在心理上具备不怕“攻心伐谋”、勇于克敌制胜的战斗意志。
如果军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披坚执锐的高昂士气,即使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战斗效果。
通过培育战斗精神促进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军队战斗力来源于人与武器的结合,而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不仅需要先进的武器装备、合理的体制编制,而且需要高昂的战斗精神。
在军事斗争准备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始终要把人作为战斗力的第一资源。
这就要求把爱护官兵生命和培育战斗精神统一起来,继承和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只有拥有和保持高昂的战斗精神,才能做到能动地使用手中武器,把武器的效能发挥到极致,从而对敌形成压倒优势。
坚持把培育战斗精神摆在重要位置。
大力培育战斗精神,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抓得紧而又紧的重要任务。
战斗精神作为一种政治觉悟,需要建立在牢固的思想基础之上。
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学习胡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开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和战备形势教育,坚定部队官兵的政治信念,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铸造勇于自我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进一步增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