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是相互渗透
《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一)战争只能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
加 莱
要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战争,必须依靠情报。
战争是可能性、概然性、幸运和不幸运的赌博 为基础的。
诺曼底半岛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二)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一方面: 第一,政治产生战争。
第二,政治操纵战争。
的时机,同时集中使用全部兵力。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八)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
“要取得相对的优势,也就是在决定性地 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 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 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 要的东西(即为了大量集中自己的兵力)不 惜牺牲次要的东西。”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八)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
数量上的相对优势:当战场上的兵力数量达不到 绝对优势时,就必须通过巧妙地使用军队,力求 在决定性的地点上造成相对的优势。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就是在主要方向和决定性的 地点,巧妙地集中尽可能多的优势兵力。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就是在关键的、有决定意义
论战斗精神培育
如果说战斗精神是战胜敌人的思想根基和精神支柱,那么强烈的报国奉献热忱就是战斗精神的基础和动力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任何一支军队,如果没有精神的激励,没有高昂的斗志,战斗力就会大大下降。现代战争之所以更加注重心理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心理战能够有效地摧垮对方的精神和意志,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因素的“软杀伤力”甚至比单纯军事打击的“硬杀伤力”更有效。如果军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披坚执锐的高昂士气,即使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战斗效果。因此,培育战斗精神核心要放在锻造不畏强敌、甘洒热血卫祖国的政治信念上。《孙子兵法》云:“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以之生,民弗诡也”(《计篇》)。说的是只要开发利用好战争正义性资源,就一定能赢得民心、军心,获得深厚的战争伟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战备形势教育,深刻揭露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和强敌干预的险恶用心,充分认清我军是祖国安全和统一的坚强捍卫者,时刻把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始终不渝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只要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就能慷慨赴战,决战决胜。
二、重心的诠释引领务实的求取
战斗精神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保证,强化战斗精神是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客观需要。我们在强化战斗精神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客观辩证,坚持求真务实,切实抓住命脉,从而瞄准差距,有的放矢。
《战争论》主要观点
<战争论>主要观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全书分为八篇,《战争论》为译者选译的精华本。
在书中,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1、战争只能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克劳塞维茨在探讨战争的属性问题时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战胜敌人、打败敌人,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一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一种盲目的自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一种纯粹的理智行为。
这三个方面,分别主要同人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
他说:"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
"他在探讨战略和战术区别的问题时指出:"战术和战略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互交错,但在性质上又不相同的两种活动,如果不精确地确定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
他还在把所谓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联系起来考察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在纯概念的抽象领域里:所思考的对象"是一场自行其是的、除了服从本身内在的规律以外不受任何其他规律约束的那些力量的冲突",因而它导致了战争的行动在经常不断的相互作用下趋向极端。
要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战争,必须依靠情报。
他指出:"情报是指我们对敌人和敌国所了解的全部材料,是我们一切想法和行动的基础。
由于战争是一种敌我双方互相欺诈的行为,一方为取胜对方,总要千方百计地隐蔽真实企图,制造出种种假象,互相诱骗,因而使得在战争中所获得的情报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绝大部分是不确实的。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克劳塞维茨生于1780年,十二岁参加普鲁士军队,当士官生。
1803年毕业于柏林军官学校后,即担任普鲁士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
1806年参加了普法战争,当普军在奥尔施塔特会战溃败时被俘。
1807年10月释放回国。
1808—1809年任普鲁士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办公室主任。
1810年10月起任柏林军官学校战略学和战术学教官,同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
1812年,因反对普鲁士臣服于拿破仑一世而转到俄军供职。
拿破仑进攻俄国时,他参加过奥斯特罗夫诺、斯摩棱斯克和博罗迪诺三大会战。
1814年4月回到普鲁士军队。
后参加了林尼和滑铁卢会战。
1818—1830年,克劳塞维茨在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的十二年间,致力于《战争论》一书的著作。
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一百多个战例,撰写了许多评论战史的文章,整理了亲身经历的战争经验。
1830年春由于调任炮兵部门工作,《战争论》的修订工作被搁置起来,1831年11月即因病去世。
他的《战争论》手稿由其妻子玛丽于1832—1833年陆续整理出版。
克劳塞维茨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工业革命、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相继发生的时期。
工业革命改变了战争的工具与潜力,民主革命改变了军队的编组与精神,民族解放斗争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与形态。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新的社会关系,对于军事学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正如列宁在《战争与革命》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他们改造了全部战略体系,废除了战争方面的一切陈旧规章,创立了新的作战方法,废除了旧军队,建立了新的、革命的、人民的军队。
”而当时的普鲁士还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的国家,普鲁士军队还保留着落后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学术原则与一支为数不多的雇佣军。
在新型的法国军队的打击下,普军落后的军事原则遭到彻底的破产。
这就促使普鲁士爱国的军人们用批判的眼光去重新考虑他们的战略战术观点。
克劳塞维茨虽然是普鲁士王国的军官,信仰的是落后的君主政治,对当时的法国革命持反对态度,但是他看到了法国革命对军事学术发展的巨大影响。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列宁曾说,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全面考验。
精神与物质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两样东西。
没有物质光谈精神,那就是唯心主义。
例如,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那么人饿了应该怎么办呢?唯心主义者说:“这时我们应该去想如何抵抗饥饿,去搞文学创作,去做科学研究。
”显然这是不可取的。
因为缺乏物质,连最基本的生存都保证不了,谈何自强。
但是如果没有了精神,一味地谈物质,也是不可取的。
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精神,那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除了吃喝,没有一点精神生活,这样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⑴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讲:“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如何察呢?有五事七计,用五个方面的七个条目来进行比较,哪五事呢?道、天、地、将、法。
首先是道,孙子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道是上下共同认定的一种东西,为此可以致生命于不顾,这就是道,这就是一种精神力量。
克劳塞维茨把战争中的精神力量理解为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和军队的民族精神。
统帅的才能是一种擅长军事活动的高超的精神力量,是同军事活动有关的各种精神力量和谐的结合,是各种精神力量的综合表现。
他认为,在多种精神力量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智力,其次是勇气和胆量,再其次是果断、机智、干劲、坚强和顽强、刚强、坚定、坚忍,以及地形判断力等。
军队的武德是军人在战争中所应具有的美德,是战争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
军队的民族精神指热情、狂热、信仰和信念等品质,在民众武装中表现得更为充分。
克劳塞维茨所讲的物质力量,主要是指军队的数量、编成、各兵种的比例等。
他认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对战争胜负都具有重要作用。
精神力量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贯串在整个战争领域,对军事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并对战争胜负起决定性的作用。
战争又是交战双方通过物质力量进行的一种较量,在摧毁对方物质力量方面获得的利益是确实可靠的,同时是衡量和体现胜利的主要标志。
坚定信心敢打必胜 树立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思想
坚定信心敢打必胜树立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思想敢打必胜信心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战斗士气、战斗意志、战斗作风的基础,是战斗精神的源泉。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既是物质力量的较量,又是精神力量的较量,需要我们立足现有装备夺取胜利。
我们要从战争的本质和全局上,科学分析战争制胜因素,综合进行敌我力量对比,切实增强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
一、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决定胜负的因素仍然是人不是物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告诉我们,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正如毛主席所说“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人不是物”。
但随着科索沃战争以来高技术武器装备在军事领域的成功运用,现代战争的形态、样式和特点的变化,广大官兵在深刻感受到现代战争巨大威力和高技术武器装备重大作用的同时,“高技术武器装备决定论”也悄然滋生,一些同志甚至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产生了怀疑,认为已经过时。
这种“唯武器论”的思想不仅是有害的,也是错误的。
不管武器装备怎样发展,作战样式如何不同,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胜负基本规律的论断没有变。
一是先进的武器装备不能自发地发挥作用,人仍然是驾驭战争的主体。
任何武器都是由人来制造和使用的,离开了人,无论是冷兵器、热兵器、核武器还是信息化武器,既不会自动产生,也不会自发地发挥效能。
武器装备无论怎样更新换代,都改变不了人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人与武器之间的关系,只能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交战双方面对面搏杀的机会少了,但在武器与武器较量的背后,仍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
武器装备仍是由人来操纵的,战争胜负仍是由人的因素决定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尽管越来越呈现出打信息化、打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特点,但也同样证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并没有过时。
比如,以美国为首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已经具备了信息化的雏形,在这场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大量的先进武器,在战争力量对比上占据着绝对优势。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黄璐信息管理学院2012300740005摘要:古今中外,战争中敌对双方的较量从来就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力斗争,而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斗争。
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不光要在物质力量上能与敌人抗衡,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和鼓舞战士。
这些精神力量虽然无法计量其的大小,但却往往就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
由此可见,战争中即使是在物质力量中占优势,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也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战争中,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关键词:精神力量,物质力量,辩证关系古今中外,战争中敌对双方的较量从来就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力斗争,而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斗争。
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不光要在物质力量上能与敌人抗衡,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和鼓舞战士。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通过研究战争问题、在战争实践中检验,提出了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辩证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商朝末年,纣王当政,残酷暴虐,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崛起于西方的周族势力逐渐深入江汉流域。
周文王时,暗中积蓄力量,结好各诸侯国,击破与周为敌的商朝西部属国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邗(寒,今河南沁阳西北)、崇(今河南崇县东北)等,打通了进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的道路。
纣王正计划兴兵攻周,东夷又叛离攻商,迫使纣王转移兵力对东夷作战。
周文王死,武王继位,乘纣王无暇西顾的良机,加紧灭商的准备,并在盟津 (今河南盂津东北) 与各诸侯国结盟,组成灭商联合阵线,并派人到朝歌侦察虚实。
武王四年 (公元前 1045年,另有前1057年之说不等) ,武王得知商纣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重臣比干被杀,莫子被困,微子出走,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于是决定先发制人,立即率兵车300乘,近卫军3000人,甲士 45000人,东出伐商。
局军行至盟津,与津、庸、卢、彭、濮、蜀 (均居今汉水流域)、羌、微(均居今渭河流域)、髻(今山西平陆南) 等八国军队及各反商诸侯军会合,利用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冒雨兼程前进。
军事理论2
战争制胜因素与信息化战争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905班薛栋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对信息化战争在我国国防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更加的了解,更加的清楚。
这一点是毫无置疑的。
所以要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发展,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
关键词: 战争 信息化 制胜 因素正文:当今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更加迅猛,这就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是我国也能在当今风云变幻的世界中拥有自己的高尖端武器。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要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整体防卫作战能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巨大动力。
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军队信息化建设发端于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即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
而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龙头,又是军事信息系统。
如果以军事信息系统的发展演变为"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和军队构成要素信息化的发展为"纬"。
信息化建设就是在高科技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并完成的。
世界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现状目前,世界各国军队信息化发展因为经济实力、启动时间、进展速度的差异,发展并不平衡。
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决定战争胜负问题
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决定战争胜负问题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古至今,战争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因素?我们可以列举出武器装备、战术兵法、国家的经济实力、军队的纪律组织等众多因素,但归根结底,对战争胜负起关键作用的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物质力量主要表现为先进的武器装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抢占在科学领域的先机成为了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
各国科学家都在为了研制出先进的武器装备前赴后继,其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步入新世纪以来,各种新式武器层出不穷,比如F-35,中国丝带,无人侦察机,单兵系统,太空卫星武器等等更是吸引了全球人民的目光。
但是尽管新式武器层出不穷,作为武器的操作者,人,似乎仍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可以这样说,失去了人的操作,再精确的武器可能也是一堆废铁,反之,再勇猛善战的人,如果没有精确武器的配合,也可能战败。
19 世纪中叶欧洲军界曾经围绕新式针发枪对战争的影响展开了一场争论,不少人认为,对使用针发枪进行快速连续齐射的部队发起任何冲锋都是不可能的。
但1859 年爆发的意大利战争很快就打破了这个神话,于是军界舆论开始转向。
恩格斯总结这场争论,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 卷,第229 页)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469 页)而人,即为战争中关键的精神力量。
著名的《战争论》一书的作者克劳塞维茨把战争中的精神力量理解为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和军队的民族精神。
针对当时军事理论界偏重物质因素而轻视精神因素的倾向,克劳塞维茨强调了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他指出,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贯穿在整个战争领域”(《战争论》,第1 卷,187 页,商务印书馆,1982),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惊人的作用,并对“军事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战争克敌制胜因素的理解
对战争克敌制胜因素的理解
战争的制胜因素,是在战争中保障克敌制胜的各种条件,主要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地理条件和民族尚武传统、统帅才能、战争指导艺术等因素。
政治因素,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的性质、内外政策、政治组织力、政治动员力和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与性质等。
军事因素,是直接影响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国家的武装力量、军事科学、国防建设、国防经济、战争准备、后方建设与战略物资储备、后备力量建设与兵员储备等。
经济因素,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体系、经济设施、经济实力和潜力。
科学技术因素,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先导条件,主要包括国家和军事领域的科研机构、科技队伍、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尖端技术,以及军民的文化素质等方面。
战争的胜负,是受综合国力制约的,单靠某一种因素的作用是不能决定战争命运的。
在具备了各种制胜的物质因素之后,还必须有正确的政治、军事战略作指导,充分发挥军民在战争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驾驭战争胜利。
战争不仅是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力量的竞赛,更重要的是人心的竞赛,精神力量在任何战争中都起主导作用。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301020020 曾理内容摘要: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将决定战斗的运用的战略要素适当地区分为以下几类:精神要素、数学要素、物质要素、统计要素和地理要素。
”○1本文就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进行讨论。
在历史上的各次战争中,由于战争所具有的不确定与不可预见性使得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在战争所具有的决定性远远大于了上文引中克劳塞维茨所说的数学、统计、地理的因素,所以对于战争中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不致力于讨论对与错,只是就这一问题发表个人的见解。
在人类的活动中,再没有像战争这样经常而又普遍地同偶然性接触的活动了。
而且,随偶然性而来的机遇以及随机遇而来的幸运,在战争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近现代兵法导读》的‘战争论’中‘战略概论’中“克劳塞维茨之前的军事理论家在考察战争问题时,往往过分夸大物质因素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作用,忽视以至否认精神因素的作用。
克劳塞维茨充分肯定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辩证地阐述了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关系。
克劳塞维茨认为:精神因素对战争胜负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产生决定的作用。
○2由此可见在克劳塞维茨看来,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具有相同的,甚至是超过物质力量的影响性。
但在历史上又有不少人认为物质力量高于精神力量,对于这个问题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也做出了解释:“精神要素贯穿在整个战争领域,它们跟支配和推动整个物质力量的意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仿佛融合成一体,因为意志本身也是一种精神要素。
遗憾的是在所有书本知识中很难找到它们,因为它们既不能表达成数字,也不能分成等级,只能感觉到或看到。
”○3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会有人认为物质力量的作用大于精神力量了,因为在战争初期甚至是战争中期,很难看到,于是乎不少人便忽视了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在1997年哈伦•厄尔曼的《震慑论》又是对精神力量极大地肯定。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八)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
数量上的相对优势:当战场上的兵力数量达不到 绝对优势时,就必须通过巧妙地使用军队,力求 在决定性的地点上造成相对的优势。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就是在主要方向和决定性的 地点,巧妙地集中尽可能多的优势兵力。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就是在关键的、有决定意义
第六,民众武装的任务及其使用的原则:
1. 从外部和边缘去蚕食敌人的军队;
2. 采取分散抵抗的方式;
3. 民众武装的作战应与正规军的作战结合起
来; 4. 民众战争只是战略防御手段,不能用于战 术防御 。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七)防御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
一方面进攻和防御是相互区别的 第一,攻防行动企图不同。 第二,攻防强弱不同。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三)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是相辅相成的 在战争所能追求的目的中,消灭敌人军队永远是 最高目的。消灭敌人军队,这一企图是战争的长
子,一切军事行动都要服从这个最高法则。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四)理论不应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
战争理论应该成为通过书本学习战争问题的指
武汉大学军事教研室 吴忠国
一、克劳塞维茨生平简介
二、《战争论》诞生的历史背景
三、《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四、《战争论》对历史的影响
一、克劳塞维茨生平简介
卡尔· 冯· 克劳塞维茨 于1780年6月 出生于普鲁士王国的马格德堡。
克劳塞维茨 1780~1831
12岁时在波茨坦尤金亲王步兵团充当士官生。
13岁时参加普鲁士军队同革命后的法国作战。 1801年秋,克劳塞维茨被选送柏林军官学校深造。 1803年春,克劳塞维茨毕业后被沙恩霍斯特推荐为普 鲁士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
浅谈战争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
浅谈战争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摘要】在高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威力空前提高,对战争的影响大大增强。
但战争最终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较量。
【关键词】战争;物质力量;精神力量现代战争的胜负,最终还是决定于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人仍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这里所说的人,是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具有很高军事素质的人。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尽管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与过去不同,但仍然要动员和依靠人民进行战争,仍然要靠人来掌握和使用武器装备,仍然需要人的勇敢、智慧和牺牲精神。
武器装备越是发展,技术越是复杂,对人的素质要求也就越高,人的作用也就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尤其是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重视谋略的运用,实行灵活的战略指导,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扬我之长,击敌之短,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最终战胜一切来犯之敌。
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于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就不能没有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形势下,为了掌握战略主动,我们必须确立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
第一,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为根本指导。
第二,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
第三,必须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第四,必须实施灵活、正确的战略指导。
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就要努力学习,加强研究,要着眼于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特点,努力探寻现代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战法,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
参考文献:[1]陈尚奎.部队后勤保障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3.6.[2]曹桂华.大学生教育问题漫谈[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8.[3]赵华华.现代技术下空间战争的后勤保障[J],现代科技,2014.10.作者简介:唐国栋,男,1997年生;常涛涛,男,1992年生;李双宝,男,1995年生,三人系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装甲步兵分队指挥专业学员。
《军事辩证法》学习考试大纲
《军事辩证法》绪论1、军事辩证法的涵义答案:军事辩证法是一门研究军事领域里矛盾运动的普遍本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对军事实践经验和其他军事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军事观和军事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科学理论基础。
军事辩证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唯物辩证的战争观2、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3、军事力量建设的辩证规律4、军事认识的辩证规律5、作战指导的辩证法2、军事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答案:军事辩证法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军事科学的交叉点上,是在两者相互融合的边缘地带生长、发育和壮大起来的,因此,军事辩证法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军事学的边缘学科。
军事辩证法以军事运动整体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军事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军事方法论相统一的科学体系。
3、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答案:1、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创立了人民战争的学说。
2、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战争方法论,为中国革命战争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导。
3、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战争认识论。
4、揭示了科学的战争指导规律。
论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辩证法。
4、邓小平军事辩证法思想答案:1、强调对敌斗争是文韬武略全副本领的斗争,必须文武兼备。
2、创造性的提出了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发展的辩证关系。
3、作出了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要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强调要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4、强调要辩证地看待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之间的关系,坚持三者的辩证统一和全面发展。
5、论述了人与技术的关系,强调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
6、制定了未来反侵略战争的作战方针原则,强调必须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5、江泽民军事辩证法思想答案:1、指出要用“两个武装”相统一的思想全面提高军队的素质。
2、提出按照“政治合体、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建设部队。
3、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城市设计学院2011301540001 李昌文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曾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战争而向着历史巨轮转动方向前进的,而战争关乎着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既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又可能毁坏人类文明,因此战争的胜负也是各个国家一直关注与追求的。
列宁有句相当经典的军事语录:战争是对一个民族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全面考验。
正如列宁所说,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是可以决定战争最终的胜负的重要因素。
克劳塞维茨则更明确提出了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的重要性:“为了建立所谓的规则,理论也不应该把精神要素排除在外,因为物质力量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不可能象用化学方法分析合金那样把它们分解开。
理论为物质力量制定每条规则时,都必须考虑精神要素可能占有的比重,否则,规则就会变成绝对的条文,有时显得小心翼翼而局限性很大,有时又显得专断而过于宽泛。
甚至完全不想涉及精神内容的理论,也必须会不知不觉地涉及精神要素,因为不考虑精神的影响,任何问题都得不到说明,例如胜利的作用就是如此。
”②一个国家如果没用足够的物质力量,那就不足以应付一场战争,没有作战的基础,同样,当国家有了足够的物质力量,但是没有精神力量作支撑,也无法坚持到战争结束。
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战争中的物质力量包括哪些呢?军队的数量、编成、各兵种的比例等等都是战争中的物质力量,到了现代社会,军事科技力量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力量。
克劳塞维茨明确指出:“数量上的优势不论在战术上还是战略上都是最普遍的制胜因素。
”③抗美援朝战争中,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依靠人海战术来取得胜利,似乎觉得没有技术含量,殊不知中美双方在武器装备上具有巨大的差距,面对敌军精良的武器,志愿军在物质力量上不依靠军队的数量是难以与美军抗衡的。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是相互渗透文库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摘要】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时很重要的因素,并且在战争中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物质力量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关键字】战争物质力量精神力量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阐明了战争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作用的融合互助性。
首先,“物质力量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其次,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相互助长的。
”在战斗过程中,一方面,使敌人的精神遭受损失,可以看作是摧毁敌人的物质力量从而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缴获的火炮和俘获人员的数量也是产生精神效果的一种新的力量。
" 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首先先看精神力量对战争胜利的影响,克劳塞维茨曾作过这样的比喻:"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刀刃。
" 我虽然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但不可否认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确实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克劳塞维茨所说的精神力量,主要是指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等。
他在"军事天才"一章中,专门探讨了统帅的才能问题。
在他看来,军事天才是一种擅长军事活动的高超的精神力量,它不是某一种力量,而是各种精神力量和谐的结合,是各种精神力量的综合表现。
武德是军人在战争这一特殊事业中所应具有的美德,是一种可以单独考察的特殊的精神力量。
说得更清楚一点,。
精神力量包括敌对感情、功名心、统治欲和其他激情, 以及勇气、指挥官的智力等, 它们对战争有极大的影响。
说起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作用,很容易联想到前几年在电视银屏上大热的电视剧《亮剑》,片中主角李云龙有着强大的个人魅力,他强烈的爱国心、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军中赢得了极大的威信,带领着独立团打赢了一次次战斗,其中他提到的亮剑精神让人记忆犹新。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电子信息学院2010301200075 张科灯什么是战争?战争非他,不过是一个大规模的决斗而已。
一场战争的胜负,所依靠的是什么呢?在一场战争中,物质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取胜因素。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在一场战争中,军队的后勤补给为敌人切断,不能运到,就会严重影响军心士气,就算战神白起再世,都不见得能打胜仗。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生在法国科西嘉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
他是法军的精神支柱,只要他指挥作战,基本没有打过败仗。
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
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了后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
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
无可否认,拿破仑的军事天赋无与伦比,而且牢牢的树立了他在法军中的崇高地位。
但是,他在莫斯科城还是败了。
1812年6月22日晚,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偷渡尼门河向俄国进攻。
鲍罗基诺战役后,俄军统帅库图佐夫指挥撤退,回避决战,将拿破仑越来越深地引进腹地。
9月14日,法军占领莫斯科,但只是座空城。
当天夜里,莫斯科又起了大火,连烧了五昼夜,并且沙皇成功地诱使拿破仑举行了政治谈判,从而使法军丧失了六星期的宝贵时间,一直拖到严冬降临,俄国才拒绝求和。
法军据守空城,既无粮草又无给养,严寒袭击,疾病流行,死亡累累,被迫撤退。
一路上又遭到俄军和人民游击队的袭击,返回尼门河的法军只剩下两万人,拿破仑独自坐雪撬狼狈地逃回巴黎。
①庞大的军队,每天消耗的钱粮不计其数,而他的后勤补给又跟不上,试问,拿破仑又怎能在莫斯科不败走麦城?后勤没有运给大军补给,军队又不能以战养战获得补给,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在这场战争中,拿破仑的有生力量被极大消耗,诸多经验丰富的将士埋骨他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摘要】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时很重要的因素,并且在战争中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物质力量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关键字】战争物质力量精神力量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阐明了战争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作用的融合互助性。
首先,“物质力量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其次,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相互助长的。
”在战斗过程中,一方面,使敌人的精神遭受损失,可以看作是摧毁敌人的物质力量从而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缴获的火炮和俘获人员的数量也是产生精神效果的一种新的力量。
" 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首先先看精神力量对战争胜利的影响,克劳塞维茨曾作过这样的比喻:"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刀刃。
" 我虽然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但不可否认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确实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克劳塞维茨所说的精神力量,主要是指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等。
他在"军事天才"一章中,专门探讨了统帅的才能问题。
在他看来,军事天才是一种擅长军事活动的高超的精神力量,它不是某一种力量,而是各种精神力量和谐的结合,是各种精神力量的综合表现。
武德是军人在战争这一特殊事业中所应具有的美德,是一种可以单独考察的特殊的精神力量。
说得更清楚一点,。
精神力量包括敌对感情、功名心、统治欲和其他激情, 以及勇气、指挥官的智力等, 它们对战争有极大的影响。
说起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作用,很容易联想到前几年在电视银屏上大热的电视剧《亮剑》,片中主角李云龙有着强大的个人魅力,他强烈的爱国心、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军中赢得了极大的威信,带领着独立团打赢了一次次战斗,其中他提到的亮剑精神让人记忆犹新。
记得李云龙在军校毕业的演讲上增说:“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
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
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
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
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
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与性格,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
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
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国家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的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
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
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
剧情虽是虚构的,但其所反映的精神抗战却是精神真实的写照。
全面抗战开始后的前4年, 由于英美等大国采取绥靖政策, 袖手旁观, 因而是中国单独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4年。
中国政府和人民正是凭借英勇奋战、血战到底的斗争精神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必胜信念, 顽强顶住了近百万机械化装备的日军的野蛮进攻, 而且使侵略者欲罢不能, 被失败的阴影笼罩着, 噩梦挥之不去。
在长达14年的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捍卫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艰苦斗争中, 中国人民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良传统, 弘扬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不屈不挠, 前仆后继, 团结一致, 顽强抗争, 终于战胜了可一世的日本
法西斯, 迎来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由此可见精神力量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看物质因素对战争胜利的影响,所谓物质因素,是指军队的数量、编成、各兵种的比例等。
在一场战争中物质因素是战争胜利的基础,要想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物质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克劳塞维茨指出:"数量上的优势不论在战术上还是战略上都是最普遍的致胜因素。
"
在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上,发生的几次战争,大多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我们先撇去政治制度等原因,单从战争的角度来看,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当时中国军队的物质力量远低于西方列强。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
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
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
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促成战争的爆发。
战争的结果现在看当然很明了,中国惨败并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在这场战争中,中方在军队数量上占了一定优势,但军队质量远低于英方,皇家海军作为世界海上霸主,更吸引了许多有为之士。
英军军官出生贵族者甚众而且大抵经过军官学校培训。
反观清军士兵缺乏良好的裁补淘汰制度,许多人年事已高还留在军中,还往往父子相继,大大降低了军队素质。
在武器装备方面,英军主要使用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布伦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射程分别为200和3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和3/4发/分种,清军所使用为兵丁鸟枪,射程100米,射速为1/2发/分钟,双方差距可见一斑。
火炮的差距也与枪支相仿,中国的火炮铸造技术全面落后,不仅制造工艺差,而且使用的主要原料铁在质量上也远逊于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由于铁质太差,铸造出来的火炮十分粗糙,威力也小,往往数千斤大炮不如英军的小炮。
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也逐渐现代化。
从科索沃战争战争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战争的现代社会,战争的胜利越来越依赖于武器装备的先进。
可以说在21世纪的今天,不善理解和运用高新技术的军队,将无法与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军队相抗衡。
所以说物质力量是决定战争胜利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是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相互影响。
强大的物质基础可以增强战斗的精神力量,而在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实力出具面前我们那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渐渐被摧毁。
回顾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几次战争,不管是第一二次鸦片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尽管我们有满腔的热血,但怎么也抵抗不了实力上的差距,大刀长矛怎么能与洋枪火炮相拼。
当然,精神力量也可以影响物质力量,从而达到战争的胜利。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远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近有淮海战役,即使是兵力相差悬殊,也能出奇招是对方阵营分崩离析,利用精神力量化不可能为可能。
脱离物质基础的战争等同于空中架楼,脱离精神基础的部队又是毫无战斗力可言的。
好比一个人是用双腿行走,在战争中,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就好比是用来行走的两条腿,要想走得远走得好,必须得综合两方面考虑,因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参考文献】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都梁《亮剑》
危兆盖《论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