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灵魂”,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我军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武器的关系,大力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全面提高部队打赢能力。

战斗精神在信息化战争中仍然至关重要

19世纪中叶欧洲军界曾经围绕新式针发枪对战争的影响展开了一场争论,不少人认为,对使用针发枪进行快速连续齐射的部队发起任何冲锋都是不可能的。但1859年爆发的意大利战争很快就打破了这个神话,于是军界舆论开始转向。恩格斯总结这场争论,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第229页)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69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关于战争制胜因素的基本道理。

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我军历来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重视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兵员数量,还是武器的先进程度,我军都无法和敌人相比。然而,我军始终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军官兵有着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战斗精神。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迅猛,信息技术改变了战争形态,高技术武器装备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产生巨大影响。在新的形势下,人的因素特别是战斗精神的作用是否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无视信息技术对战争的巨大影响,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从世界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确实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装备的巨大优势。但信息技术并没有改变支配战争命运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基本论断并没有过时。忽视信息技术对当代战争的作用要犯错误,但夸大信息技术对战争的作用、忽视战斗精神的作用同样要犯错误。

在信息化战争的人-机系统中,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人-机系统是工业革命以来战争的基本要素,是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基础。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客观物质基础,就是机械化人-机系统向智能化人-机系统转化。在智能化人-机系统中,人的智能被物化在武器系统中,使得武器系统不仅可以延伸人的肢体,而且可以延伸人的头脑,具有了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人在战争中的活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直接的技术操作交给机器去完成,人可以非现场、非直观、非接触地实施作战行动。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人在智能化人-机系统中丧失了主体地位。谁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再先进的信息化武器系

统,也是受人支配的;其设计性能在实战中发挥到何种程度,除了取决于战场环境外,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技术素质和精神素质。战斗意志、战术技术水平、指挥谋略能力等人的因素,在信息化战争的对抗中仍然至关重要。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把电子计算机看成能代替全部指挥职能,那不可能,那样人的能动性也就没有了。”只要人在战争的人-机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被颠覆,人在战争中发挥能动性的空间就是巨大的,武器的优劣对比不能决定一切,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的可能性始终存在着。如果相信信息优势决定一切的观点,否定人的主体地位,忽视人的战斗精神,对于装备相对劣势的军队来说,就等于先解除了自己的精神武装。

信息化时代的战争还是交战双方全部力量的综合较量,仅有强大军力并不能必然赢得战争。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战争力量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力和人心在内的综合力量。当年日本帝国主义者想凭借强大的军力征服中国,但中日双方全部国力综合较量的结果却是日本输给了军力较弱的中国。毛泽东同志正是依据对中日双方全部国力的综合分析,得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科学结论,坚定了全民族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赢得战争不能仅仅靠军力,更不能仅仅靠一两件新式武器。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战争形态,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战争力量的综合性质,信息化战争不是仅仅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就能够打赢的。信息技术确实是战争力量的倍增器,但是没有可供支配的现实战争力量,信息技术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这就给人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能动性留出了巨大空间,也给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留出了巨大空间。信息化军事技术处于劣势的一方,完全可以通过充分调动全部力量和资源特别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弥补军事技术的劣势。如果战争胜负可以仅凭信息化军事技术的优劣来决定,那么战争就简单多了,战争双方只要计算清楚各自的信息化军事技术水平就可以分出胜负,然而现实战争却不可能是这样。当代霸权主义者迷信武力,但他们也是“柿子只拣软的捏”,只有确信军事、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后才敢动武,仅拥有军事力量优势还不敢轻启战端。这也告诉人们,仅拥有信息技术优势并不能完全分出胜负。信息优势决定一切的观点之所以站不住脚,就是因为它只盯住信息技术这一个因素,而忘记战争是包括战斗精神在内的综合力量

的较量。

信息化时代的战争仍然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的道义力量是决定战争命运的根本因素,也是战斗精神的重要源泉。为正义而战,人的战斗精神必然充沛而恒久;反之,战斗精神就会衰退,战斗力随之减弱。战争的道义力量,是任何人都不敢忽视的力量。当然,道义力量对战争命运的决定作用不会是径情直遂的,特别是在战争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的情况下,道义力量对战争的决定性作用将会表现得非常复杂曲折,但终究会表现出来,而反道义的非正义战争终究会因为官兵缺乏战斗精神和失去民众基础而难以为继。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越南人民的抗美战争,都是用劣势的武器装备打败了在武器装备上拥有巨大优势但丧失

道义的敌人。这样的历史,只要有战争就会不断地重复,只不过实现形式会有所不同。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正义的战争能够焕发出人的战斗精神,战斗精神是赢得正义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根据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的能动性发挥呈现出了新特点。我们应当在努力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深入研究现代战争条件下人与武器关系的新特点,通过培育战斗精神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人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战争进程中,更体现在战前的准备中。充分的战争准备,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军队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这种准备既包括物质准备,又包括精神准备。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战争已经不同于历史上“添油式”战争,往往初战便是决战,谁的战争准备充分,谁便能够掌握先机,甚至置对方于死地。因此,在现代战争中战争准备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战争双方的较量在战前就已经展开。这就决定了要赢得现代战争就必须充分估计将来战争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并有针对性地从物质和精神上做好战争准备。人在战争中的能动性的发挥提前到战前,体现在战争准备之中。这就决定了军队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精神,要把培育战斗精神,作为我军搞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方面。

第二,掌握和运用智能化人-机系统的人,必须是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人;不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人难以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能动性。不同形态战争对人的素质有不同要求,信息化战争要求军队具有现代科技素质,否则既不能掌握科技含量极高的智能化人-机系统,也不能掌握在这套系统基础上形成的战法,更不可能在实战中将这套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要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能动性,就必须以高昂的热情学习军事知识,具备掌握信息化武器装备所需要的现代科技素质,为打赢战争做好知识和素质准备。

第三,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的能动性将更多地在智力领域展开,对战争谋略能力、指挥控制能力、动员协调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种误解,以为信息化战争的决策、指挥、控制等统统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做,人只需要按按电钮就行。其实不然,信息化战争中的极其复杂的作战系统、高度调协的作战行动、变幻莫测的战局、巨大的物资消耗等,都给战争双方的智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智力对抗也更加激烈,人的能动性更多地体现在智力的角逐之中。高强度的智力角逐,更需要旺盛的战斗精神。

第四,信息化战争的高强度、快节奏,要求部队官兵具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坚强的意志和更灵活的应变能力。信息化战争决不像有些人所宣传的那样“诗意化”、“仁慈化”了,而是更加残酷、血腥和激烈,战争形态的多样化以及战争空间扩大化,更加凸现对人的战斗精神的需求。未来战争中,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可能变成战场,无论前方还是后方、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做技术保障工作,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战争所形成的威胁。不具备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很难承受信息化战争的高强度和快节奏,更谈不上发挥人的能动性。

那种信息化条件下按按电钮、敲敲键盘就可以打胜仗、战斗精神变得无足轻重的认识,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从心理角度看,战斗精神在现代战争中也同样需要引起特别重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精确性、隐蔽性、远程打击能力和大杀伤力,容易使官兵产生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从而削弱官兵的作战热情和战斗意志。同时,信息化战争中,利用舆论战、心理战等手段,着眼打击对方军心士气和战斗意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因素的“软杀伤力”甚至比单纯军事打击的“硬杀伤力”更有效。因此,现代条件下的战争不仅需要继续发扬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在心理上具备不怕“攻心伐谋”、勇于克敌制胜的战斗意志。如果军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披坚执锐的高昂士气,即使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战斗效果。☆

通过培育战斗精神促进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

军队战斗力来源于人与武器的结合,而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不仅需要先进的武器装备、合理的体制编制,而且需要高昂的战斗精神。在军事斗争准备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始终要把人作为战斗力的第一资源。这就要求把爱护官兵生命和培育战斗精神统一起来,继承和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只有拥有和保持高昂的战斗精神,才能做到能动地使用手中武器,把武器的效能发挥到极致,从而对敌形成压倒优势。

坚持把培育战斗精神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培育战斗精神,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抓得紧而又紧的重要任务。战斗精神作为一种政治觉悟,需要建立在牢固的思想基础之上。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学习胡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开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和战备形势教育,坚定部队官兵的政治信念,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铸造勇于自我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进一步增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坚持在贴近实战的训练中锻造过硬的战斗精神。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需要我们在做好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中,不断地锤炼和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军事训练是部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最佳平台。应当切实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搞好军事训练,把战斗精神体现在恶劣战术条件、复杂战术背景和真枪实弹的训练、演练中,真正使官兵既熟练掌握手中的武器装备,掌握信息化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新战法,又通过训练强健体魄,健全心理,增强素质,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不断赋予战斗精神新的时代内涵。顽强的战斗精神,作为我军的特有政治优势有着一以贯之的深刻内涵,如坚定的革命信念、高昂的战斗士气、勇敢的战斗作风等。这些东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不能变。但战斗精神的内涵并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传统的战争理念正在发生变化,战斗精神的内涵也有了新的拓展。因此,在未来

战场上,仅有“匹夫之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抓“勇”的培养、“力”的训练,还要抓“智”的增长、“技”的娴熟,以讲求科学、认真严谨的态度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努力造就大批既有坚定理想信念、又具有现代军事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使官兵具有高超的战斗技能、深厚的知识积累和良好的应变能力。

实现发展武器装备和培育战争精神有机结合。武器装备和战斗精神,是辩证的统一。我们不能只看到武器装备的威力,看不到人的作用;也不能只看到人的作用,看不到武器装备的威力,而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武器装备的效能。近年来,我军武器装备更新步伐不断加快,信息作战能力逐步增强。今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新的武器装备还将陆续装备部队。尽管与军事强国相比我军武器装备总体上仍处于劣势,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和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就能弥补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不断提高打赢能力,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部编版(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第10课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含答案)

第十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填空。 1、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事变,开始侵华战争。 2、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3、(“”)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4、每年的()月()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5、1936年12月12日,()和()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 6、1945年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月()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7、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涌现了大批的抗日英雄,如:()、()、()、()...... 8、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全民参战,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有()、()、()、()...... 二、判断题。 ()1、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天津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2、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大好河山。 ()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30万人。 ()4、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歼敌10000多人,这是抗战以来正

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 ()5、抗日英雄杨靖宇是第29军将领。 ()6、我知道的抗日小英雄有刘胡兰、王二小、张嘎......。()7、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西安,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8、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选择题。 1、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万人。 A、20 B、30 C、40 2、九一八事变后,有一首歌曲(《》)广为传唱。 A、《松花江上》 B、《义勇军进行曲》 C、《红岩》 3、抗日战争历时()年。 A、10年 B、14年 C、13年 4、1940年8月,()战役,八路军100多个团对日本侵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歼敌40000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敌人。 A、血战台儿庄 B、西安事变 C、百团大战 5、现在北京的一段路名为(“”),以示纪念。 A、赵登禹 B、张自忠 C、左权 6、1936年12月12日,()和()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 A、张学良和杨虎城 B、张学良和周恩来 C、朱德和陈毅

大国崛起中的战争因素

大国崛起中的战争因素 陈文峰 1950年7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武装入侵朝鲜,悍然以战争形式干涉朝鲜内战,并进而威胁到中国边境安全,中共中央应朝鲜劳动党的请求①,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派遣以彭德怀元帅为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经过近三年的浴血奋战,打败联合国军,于1953年7月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完全的胜利。击败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美国的胜利,使中国人一扫近代史上的屈辱,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如果说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此以一个统一、独立、民主国家的身份站立起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则标志着中国在经受了百年屈辱后,再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并开始重新崛起成为大国。本文将通过探究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在中国民族复兴和崛起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来探讨大国崛起中的战争,以及战争在大国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1950年10月3日,根据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劳动党中央常委、内务相朴一禹携带求援信函,于10月3日抵达北京,当面呈交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信函全文参见《抗美援朝战

一、战争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 大国的崛起是一个牵涉面和影响面都非常广泛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活动,纵观世界各国兴衰荣辱的历史,大国崛起涉及许多因素,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地缘、历史机遇等,却没有一个或几个因素能完全解释大国崛起、国家兴衰这样复杂的历史事件。 但从几千年大国兴衰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基本事实:大国崛起中可能没有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地缘等因素中的任何一个,但惟独不会缺少战争,战争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正如英国著名作家马丁?怀特所说:“纵观人类历史,一个国家只有在战场上打败过另一个大国,从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才会被别的国家承认为大国。”“文明世界之立国,通常是以进行战争的决心开始的,然后才能避免战争,保持和平。”①政治体制落后的国家,如沙皇俄国,在欧美国家普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依然保持封建农奴制度,却依然长期保持着大国地位;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亚述、蒙古,都曾依仗强大的军队而横扫欧亚大陆,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与罗马争夺地中海霸权的希腊、迦太基,在文化、经济方面比罗马为先进,但最终的胜者却是军事强国罗马。“尽管在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力量也是位居世界第一,但它的外交与军事的影响力却乏善可陈。”②并不是世界大国。考证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有经济文化落后、军事发达而崛起的大国,但从未有经济文化发达、军事弱小而能崛起的大国,有因好战而亡国或者衰落者,但从来没有不进行战争而能强大者。好战必亡, ①《时事新报》1895年8月30日。 ②《推荐序一:兴衰的秘密》,许知远作,见《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著,陈景彪等翻译,国际

朝鲜战争各阶段发生的原因

朝鲜战争各阶段发生的原因 摘要: 北朝鲜为了统一朝鲜半岛,于 1950年6月25日,突然袭击南朝鲜军队开始了朝鲜战争。北朝鲜军队趁美韩不备,全线出兵,一直南下,不断压缩美韩势力地图。美国反应过来之后,组织联合国军从仁川登陆,很快就击溃北朝鲜军队,并跨过了三八线,持续北上,意图一举歼灭北朝鲜。中国立于自身安全的着想开始了支援北朝鲜的抗美援朝。经过五次大型战役,双方各有胜负,最后中国保卫了北朝鲜。双方见战事僵持不下,无法取得新的利益。就和谈停战了。 关键词:朝鲜战争中国军队联合国军北朝鲜 在二战结束以后朝鲜半岛从日本占领下得以解放,但由于苏联和美国的关系分裂成两个国家北朝鲜和韩国。但是朝鲜人民希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北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以解救南方的同胞为己任在1949年就提出通过军事手段推进革命,完成统一大业。然而,此时斯大林在朝鲜半岛的目标是维持三八线现状,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冲突,因此莫斯科严厉禁止金日成发动战争。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尚未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也表示无法援助北朝鲜的军事行动。而金日成认为南朝鲜军队的战斗力不强,北方军队在技术装备(坦克、火炮、飞机)、纪律、官兵训练素质,以及士气等方面,均优越于南方军队。如果进攻顺利,可以继续向南方挺进。金日成向斯大林保证,美国不会参与这场战争。理由是,这是一次果断的突袭,因为将会有20万南朝鲜共产党员进行起义,加上南方游击队对朝鲜人民军的支持,进攻将在三天之内取得胜利。这样,即使美国有心干预,也没有时间进行军事准备和部署。 1950年初毛泽东访苏,迫使斯大林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其结果是苏联将要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为了保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斯大林必须实现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控制,以替代在中国东北丧失的战略地位。恰在此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发表的关于南朝鲜不在美国防御范围的演说,又为斯大林实现对朝鲜政策的改变创造了条件。于是,莫斯科决定积极支持北朝鲜发动突击战,迅速统一朝鲜半岛。 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并且正在准备解放台湾的战役,毛泽东仍然不希望朝鲜在此时发生一场可能给中国安全造成威胁的战争。但是,作为亚洲革命的负

数字飚榜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十大因素

数字飚榜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十大因素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人类科技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发展。随着整个时代的进步,各种军事装备和军事理论也发生了重大变革,而现代战争的面貌也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在未来的战争中,什么那些力量将成为战场的主导呢?那些因素又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呢?相信这些问题是每一个人都会关心的,但这些话题往往又带着很强的专业性,即使是军事爱好者也难以回答准确。更何况其中很多关键因素作为军事机密,更让此类话题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 不过,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中央数字电视《国防军事》频道播出的节目中都能够找出答案。而本期数字飚榜,也根据军事频道的内容,为您梳理现代战争的脉搏,为您献上: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十大因素。 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十大因素之特种部队 特种部队是世界一些国家军队中,担负破袭敌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和执行其他特殊任务的部队。具有编制灵活、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机动快速、战斗力强等特点。其主要任务是:袭扰破坏、暗杀绑架、敌后侦察、窃取情报、心战宣传、特种警卫,以及反颠覆、反特工、反偷袭和反劫持等。 特种部队最初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而在现代战争中特种兵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美国911之后,特种兵更是与反恐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张现特种兵的重要。 近年“好莱坞”拍摄了不少关于特种战争的影片。更使得特种兵人气飙升,成为了军队精英的代名词。其中相当一部分制作精良的电影,根据特种兵的实战情况为依据,有一定的可信度。而那些特种部队突袭敌军要害部门、直接杀死敌军指挥官的战例在真实战场上也是屡见不鲜的,并非电影夸大其词。 以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未来战争主要是中、低强度战争和高技术战争,世界不少国家进一步肯定了特种作战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特种部队的建设,其编成呈加强和扩大趋势,并注重装备质量和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由此来看,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特种兵更是有可能取代其他兵种,成为战场上的主角。 数字飙榜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十大因素之特种部队 上榜理由:未来战争中最不可忽视的力量 战略指数:★★☆

中外名将点评朝鲜战争中的军队

中外名将点评朝鲜战争中的军队 (1) 彭德怀:美国空军用于朝鲜的虽不多,目前仍占优势但空军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同时,空军也有它的困难。敌人的坦克和炮兵暂时占优势,这是敌人比我们强的地方。在战术方面我们就比敌人强,坚决勇敢,敢于近战,用炸药,拼刺刀,投手榴弹,这 些都是敌人害怕的。我军的政治素质比敌人高。伪军战斗力弱,易打难捉,美军较强,死多活少。一般无自由,易遭敌人联合兵种的袭击。正面阵地从战术上分割敌人时, 敌人并不害怕,因其白天可恢复原状。敌最害怕的是威胁其战役供应线,渗入(敌) 后方,首先打掉其火力阵地和指挥所。我军无空军,必须充分利用夜间进行战斗(手 榴弹,白刃战),必须采用长期手段调动敌人,乘其立足未稳,火力未展开时,予以 猛攻。敌人以大量飞机,坦克,火炮进攻,我仅持步枪,机枪,迫击炮和少数山炮, 并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坚持抵抗,证明敌人攻击精神不强。但由于敌火力猛烈,我伤 亡相当大。 聂荣臻:美帝是整个帝国主义的支柱,政治军事都有一套,作战上非常客观,不 株守成规,善于变化。五个战役中各有其花样。 美国防部长马歇尔:中国共军是一个幽灵,连个影子也没有。他们的主要秘密——-实力,位置和意图——-保守得非常完善,所以他们的力量就增加了一倍。机械化部队,只好巧妙地实施徒步渗透,迂回包抄行动。敌人的行动比我们的行动意图更隐蔽。 麦克阿瑟:中国军队常常避开大路,利用山岭,丘陵作为接近路,他们总是插入 我纵深发起攻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运用得比我们熟练,充分。敌军惯于在夜间运动 和作战。敌人供应良好,步兵训练优良,小型武器和轻便装备充分,但几乎没有起支 援作用的空军,而且大炮,高射炮,运输和交通设备等方面都特别缺乏。中国的军事 力量缺乏工业基地,甚至连建立,维持和运用普通海军所需要的原料也感缺乏。它无 法供应顺利进行地面战斗所必须的装备,如坦克,重炮和在战争中已被使用的其它科

未来战争:信息决定胜负

未来战争:信息决定胜负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海军少将张召忠谈信息化战争 记者周仲全 观点点击 ●1999年科索沃战争,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实现战争零伤亡。 ●过去“兵法”中最明确的战争三层次——战术、战役、战略,将越来越模糊。信息化武器装备打乱了三个层次,在现代战争过程当中,指挥员的眼睛里只有目标,集中一切力量对目标进行打击,这就是“效果中心战”。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和智能化——包括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如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在网络上联成系统,综合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到真正实现联合作战的时候,有可能陆海空这样的传统军种都不复存在了。 ●未来战争没有前线后方,所以不存在上不上前线的问题;未来战争很难分清军人和民众,所以不存在直接参战和间接参战的问题。就直接作战部队而言,未来战争讲究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 记者:很感谢张老师在百忙之中能再次接受我的采访。从阿富汗战争中追杀塔利班武装头子的无人战机,到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闪亮登场的数字化部队,我们常听到“信息化战争”这个名词。今天请张老师谈谈“信息化战争”。 张召忠:这一主题很好,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信息化战争”,我尽量讲解得通俗一些。 记者:先谢谢张老师。请张老师先说说信息化战争是从哪年开始的?我军是否已经进入信息化建设? 张召忠:信息化战争萌发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 记者:至今为止,美国的哪场战争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有没有这样的战争? 张召忠: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它的特点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最后实现战争零伤亡。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屏幕进行指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伤人数很少,进展速度很快。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初期阶段。 记者:这三场战争可以理解为美国在实践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并逐步走向成熟。实际上美国的机械化战争已经很成熟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美国实行从机械化到信息化战争的转变?军事变革的催化剂是什么? 张召忠: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当前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目标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成果的验证,所以战争

一论战斗精神: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一论战斗精神: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央视国际2006年04月20日14:42 黄迎旭 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灵魂”,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我军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武器的关系,大力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全面提高部队打赢能力。 战斗精神在信息化战争中仍然至关重要 19世纪中叶欧洲军界曾经围绕新式针发枪对战争的影响展开了一场争论,不少人认为,对使用针发枪进行快速连续齐射的部队发起任何冲锋都是不可能的。但1859年爆发的意大利战争很快就打破了这个神话,于是军界舆论开始转向。恩格斯总结这场争论,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第229页)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69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关于战争制胜因素的基本道理。 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我军历来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重视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兵员数量,还是武器的先进程度,我军都无法和敌人相比。然而,我军始终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军官兵有着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战斗精神。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迅猛,信息技术改变了战争形态,高技术武器装备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产生巨大影响。在新的形势下,人的因素特别是战斗精神的作用是否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无视信息技术对战争的巨大影响,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从世界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确实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装备的巨大优势。但信息技术并没有改变支配战争命运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基本论断并没有过时。忽视信息技术对当代战争的作用要犯错误,但夸大信息技术对战争的作用、忽视战斗精神的作用同样要犯错误。 在信息化战争的人-机系统中,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人-机系统是工业革命以来战争的基本要素,是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基础。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客观物质基础,就是机械化人-机系统向智能化人-机系统转化。在智能化人-机系统中,人的智能被物化在武器系统中,使得武器系统不仅可以延伸人的肢体,而且可以延伸人的头脑,具有了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人在战争中的活

美国人评朝鲜战争

美国人评朝鲜战争 美国前退役将军迪拉堪贝宁中将,在他的后期论述:面对很多人的无休止的争论,把我们说成是那场战争中的获胜者。这是错误的但是同时也是包含了正确因素。把中国说成最大的失败者,这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同时也带有正确含义。 战争的胜负我个人观点应该从他的2个角度出发来思考的胜负关系。首先是战略企图与图谋。其次是战术作战的能力与体现。在这里我们先要来驳斥一下所谓“伤亡胜负论断”韩战中,我们拥有的先进武器,是中国军队当时情况下不可能想象的。但是在实际作战中,我们并没有那么超前的歼灭与俘获他们很多。而他们的内部自身矛盾造成了高达45%非作战减员情况。则在后期中国文献中也有 相关记载。 我们与他们的伤亡比例按照数字统计,公平说只有1:3-1:4左右。而我们自己的军事报告声称高达1:10。这是很不切合实际。战后撤退回国的中国军队约有38-41万。而当时分拨次参战的中国军队总数约有100万。而我们大约俘 获他们约有12-18万战俘。因此他们的伤亡总数约在26-23万人。总计约占53%部队损失。而我军确切伤亡总数应该小于8万人。因此可以推断1:3到1:4 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我们就是因此成为胜利者。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全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与人民伤亡总数约有1.2亿。而法西斯轴心国以及服从国军民伤亡总数2300万。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当时损失平民与军队总和为960万。而同盟国是3210万。如果按照伤亡大小判断胜负。那么失败的绝对不是希特勒。 战争要区分来看待。首先是战略上。我们当时进入半岛与金日成军队开战。主要战略企图是我们要全部消灭朝鲜军队。维系韩国军队的武装与政权建设。而在后阶段,由于麦克将军的神勇的,我们的军队作战效果取得了飞跃。我们已经占领了平壤。而且在仁川以北地区合围并且歼灭了55万朝鲜军队。因此,战略目标我们发生了变化。改变了维持现状的原定部署。改为消灭金日成的北朝鲜政权。在靠近中国边境鸭绿江附近的地区。我们却突然遭遇了世界上另外一个当时的陆地军事强国中国的武装干涉。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根本没有任何思维余地。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有1000个理由认为毛是不敢公然出兵对抗的。 因此,我们的战略上出现的美国自建国以后从没有的失利。我们开始节节后退。而南朝鲜军队作为后卫阻击部队。他们根本进不到自己的职责。他们跑得速度比我们要快很多。但是,我们后退到38度线后,我们不再后撤。因为这里到达了我们承受的底线。失去这里我们不在乎对华使用核武器。而中国也是深刻明确这一点的含义的。而中国的主导战略思维是“保护与维持”他们并不打算在那个时期帮助总体倾向斯大林的金日成完成统一。这对于中国当时时局是十分不利的。 而随着我们空军优势不断加强。他们的后方补给出现极大困难。因此,中国就此考虑停止战争。而这恰好复合我们的初期战略定位“维系韩国政权”。因此。我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在随后发生了反复。这主要由于个别领导者如李成万的主观臆断造成的。 因此,在战略角度上,我们与中国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我们扼制了北朝鲜军队对韩国的入侵局面。把它赶回去了。而中国为了维护他们的边境把我们从鸭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教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了解日本进攻策略改变的原因、内容和各方的反应,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史实。 目标3: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和意义,从而认识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目标4:了解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识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目标5: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的英勇顽强的民族气概。 目标6:理解并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目标7: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1945年8月15月,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十四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最后胜利。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是因为美国空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推毁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是因为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抗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你赞同上述哪种观点?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1.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后,日本的侵华政策有哪些变化? 2.为什么说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3.中国七大胜利召开的意义?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5.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课时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读《一个人的战争》的感想

读《一个人的战争》 《一个人的战争》是我读过的林白的第一部作品。虽然只读过她这一部作品,但仍能感觉到她作品中的独特气息,以及一些很激进的思想,这可能与她出生成长的地方有关,她生在广西的广西的一个小县城里,远离了中国中心地带的正统文学,使她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南国风情。 小说的第一感觉是女主人公的独立意识很强,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得到体现,在小说里面自始自终都是女主人公“一个人”在战斗着。《一个人的战争》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多米的成长的历程。她自小由母亲抚养长大,而母亲再用心,也难免不让幼小的多米觉得孤独,甚至可以说是孤僻。但也让她学会了独立,当别的孩子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已经学会一个人舔舐伤口,当别的孩子还在因为疼痛而哭哭啼啼的时候,多米早就流干了眼泪。所以从小到大都很独立,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主,在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没有别人,甚至连母亲都没有。除开几个有些关心她的人外,她没有长辈的引导,她的路都是自己走的的,也正因此她做过很多在我们看来十分荒唐的事。不过换做我们,如果没有父母、老师的引导我们说不定会做得比她还傻。在无亲无故无友的状态下,她就这样在男权主导的世界里磕磕碰碰的前行,摔倒了爬起,摔倒了再爬起。 第二个比较让人感兴趣的是它的贞洁观。文章中有一个细节在我看来是十分有趣的,这部小说应该算是悲剧吧,因为多米经历的事情真的没有几件算的上是好事,然而多米对自己所遭遇的痛苦总是后知后觉,总是靠感觉行事,比如她因为很可笑的船上的骗局而失贞的事情。她的朋友还有老师都紧张得不得了,而当她知道真相后反而很镇静,像个没事人一样,她把她当做了一种人生体验,甚至是旅途上的一段小插曲一段颇为艳丽的风景。我最开始是感到奇怪的,因为这太不符合一般常理了,哪一个失贞的女人会是这般镇定的,哪一个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后来想想这或许是对封建观念的一种强烈冲击吧。从中国古人一直到今天的现代人,对贞洁看得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中国的男人们,他们或许天生就有一种洁癖,东西不想用二手的,不管爱不爱的深,一旦妻子的身体被别人掠夺了,第一件事不是去找那个罪魁祸首,而是先把笔纸墨砚摆上来写一首漂亮的休书了事,这样不就是对那个罪犯的默许吗,动了你的女人之后还让其逍遥法外,我真想说真的是绿帽子戴上瘾了。我个人觉得中国古代那些因失去贞操而自杀或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灵魂”,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我军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武器的关系,大力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全面提高部队打赢能力。 战斗精神在信息化战争中仍然至关重要 19世纪中叶欧洲军界曾经围绕新式针发枪对战争的影响展开了一场争论,不少人认为,对使用针发枪进行快速连续齐射的部队发起任何冲锋都是不可能的。但1859年爆发的意大利战争很快就打破了这个神话,于是军界舆论开始转向。恩格斯总结这场争论,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第229页)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69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关于战争制胜因素的基本道理。 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我军历来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重视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兵员数量,还是武器的先进程度,我军都无法和敌人相比。然而,我军始终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军官兵有着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战斗精神。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迅猛,信息技术改变了战争形态,高技术武器装备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产生巨大影响。在新的形势下,人的因素特别是战斗精神的作用是否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无视信息技术对战争的巨大影响,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从世界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确实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装备的巨大优势。但信息技术并没有改变支配战争命运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基本论断并没有过时。忽视信息技术对当代战争的作用要犯错误,但夸大信息技术对战争的作用、忽视战斗精神的作用同样要犯错误。 在信息化战争的人-机系统中,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人-机系统是工业革命以来战争的基本要素,是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基础。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客观物质基础,就是机械化人-机系统向智能化人-机系统转化。在智能化人-机系统中,人的智能被物化在武器系统中,使得武器系统不仅可以延伸人的肢体,而且可以延伸人的头脑,具有了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人在战争中的活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直接的技术操作交给机器去完成,人可以非现场、非直观、非接触地实施作战行动。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人在智能化人-机系统中丧失了主体地位。谁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再先进的信息化武器系

朝鲜战争的概括及其影响

朝鲜战争的概括及其影响 电子科学与工程B10020208 施旭 战争起因: 1948年,南朝鲜率先成立了由李承晚领导的大韩民国政府,随后,一直期盼能够和平统一半岛的北朝鲜民众在统一无望的情况下,也成立了由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在当时这两个国家里面,都有美国和苏联援建的影子,只是在北朝鲜,人民的积极性更高,在经济、军事方面,北朝鲜的势力都远远大于南朝鲜政府。还有,在李承晚领导的南朝鲜政府,在美国人看来都是腐败到顶的垃圾政府,在美国的一位外交官的日记中曾经也出现过“我多想希望能让我去干掉李承晚”这样的话。故而,在美苏都退出朝鲜半岛的情况下,北朝鲜人要解放南朝鲜的军事行动也就增多了。 战争经过: 在一开始的行动中,北朝鲜出动了所有的精锐军事实力,基本上是一夜之间就横扫了装备极差的南朝鲜军队,就这样,在极大的消灭南朝鲜军队有生力量的同时,北朝鲜领导人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一鼓气就可以彻底的解放南朝鲜,但是他们低估了美国的军事实力。美国人在南朝鲜遭受到攻击后,迅速做出了部署,并且先后派遣部队进入朝鲜半岛,直接参与战争。此后,美国人用联合国的名义,成立了由16国部队组成的联合国军直接参与作战。最成功的就是麦克尔瑟的仁川登陆。就这样,在登陆成功后,切断了北朝鲜的补给线,也

开始攻击后方虚弱的平壤,就这样,北朝鲜的精锐就这样陷入了两面夹击的状态下…最后完全的被消灭。 就这样,朝鲜战争基本结束了! 在随后的中国介入,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 这一切也是源自于美国人无视新生中国的实力!志愿军在经过五次大的战役后,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实际控制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就这样,在双方零零碎碎的局部范围的战斗,都没有影响到大的战争格局。 抗美援朝的意义是巨大的: 首先,他让全世界人彻底的重新认识了中国。典型的代表是,他们称呼中国人不再是“支那人”了,而是中国人!他们需要坐下来和中国人谈论问题了! 其次,他让全世界的华人站直了腰。我们可以从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话中得到佐证,“在朝鲜战争前,我去欧洲,就连欧洲机场的服务员都在用鄙视、不耐烦的眼光看我;但从抗美援朝爆发以后,我再去欧洲,处处得到的都是羡慕、尊重的目光”。 最主要的是让列强从此不敢再来任意的欺负中国人。用彭总的一句话“西方列强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一个人的和平读后感1000字:战争是需要敌人的

一个人的和平读后感1000字:战争是需要 敌人的 一个人的和平这一本书中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二战时期,讲诉了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一个敌人,就是自己。在一个特殊的战争时期,他们被迫成长,埋葬了自己的青春。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一个人的和平读后感1000字:战争是需要敌人的。 “因为我还没穿上军装,我的战争就已经结束了;我在学校里始终在服现役:我在那儿杀死了我的敌人。只有菲尼亚斯从不害怕,只有菲尼亚斯从不仇恨任何人。”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美国。 吉恩和菲尼是在一所男校一一德文学校里认识的好朋友。吉恩成绩优异,体育却不太行;菲尼体育很好,人缘更好,他是学校里的明星人物。不仅如此,菲尼心思纯真,他喜欢体育,但并非竞技,他打破了学校里的记录,却不让吉恩告诉其他人,因为他只享受体育过程中的欢愉。他不嫉妒任何人,也不抵抗任何人。 吉恩不该产生嫉妒的,但他就是嫉妒了如此优秀的朋友。他压抑着自己内心的黑暗,同时被菲尼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他十分矛盾,他在心里把菲尼当成了他的敌人,尽管菲尼并未想过与他竞争。

在一个夜晚,菲尼和吉恩去爬树,吉恩故意晃动树枝,导 致菲尼坠落,终生残疾。菲尼也许怀疑过自己受伤的原因,但他回避了,他仍维持着这段友谊。后来他重回学校,已经无法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了,可他还是乐观地训练吉恩参加体育活动。吉恩承受着内心巨大的煎熬,对这段友谊,他感情复杂:他承认他是很喜欢菲尼的,但他无法抑制对菲尼的嫉妒;他想要成为菲尼那样的人,却害怕与菲尼再靠近……吉恩与菲尼可以说是性格极其相反的两个人。吉恩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菲尼乐观开朗,善良纯真。但也正是菲尼这种纯真深深吸引了吉恩,也加重了吉恩的妒忌心。直到后来菲尼再次发生意外,最终死去,过了几十年,吉恩才醒悟,他是打败不了菲尼的。 每个人都会在内心有一个敌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与之对抗,要竞争。菲尼没有,他向来只有和平。 本该是一群青春正好的少年人在学校里享受自由快乐的时光,但因为发生在二战时期,战争不允许他们慢吞吞地长大。菲尼在残疾之前,学校里的夏天永远是这群少年最快乐的玩耍时光,放佛战争离他们还很远。菲尼受伤之后,战争就像风一样不知不觉已经吹进了这所学校,他们因为战争也要提前变成大人了。这种前后文的叙述,就好比菲尼,或者说是菲尼这种干净纯洁的精神和魅力,在与战争所代表的的残酷冷血,进行 着对峙。 菲尼那种纯净的心灵带领他的朋友们度过了美好的夏 天。菲尼死去,战争终于不再缩手,笼罩了整座德文学校。因

浅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浅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摘要】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与帝国主义阵营的第一次交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各方面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与朝鲜人民的并肩作战,通过5次大的战役,最终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对此,笔者将会从“天时”、“地利”以及“人和”三个方面粗浅地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反思历史、总结经验、以史为鉴。 【关键词】抗美援朝;胜利原因;“天时”;“地利”;“人和”。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支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抵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保家卫国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和朝鲜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无法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强国相媲美。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争。但是,历经2年9个月的持续斗争,中朝人民打退了联合国军的侵略,迫使联合国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我们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此次战争的胜利呢?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凡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一件事占尽这三要素,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极其之大了。战争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占尽这三要素就显得非常关键了。下面,笔者将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天时” “天时”这部分重在对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时局形势进行一定的分析。战争爆发的时局形势对交战双方都有重大的影响。战争的时局不仅涉及到交战本国国内的情况,而且还涉及到当时的国际形势。战争时局在很大程度上,为战争的开展奠定了国内国际的基础。一个好的战争时局,能够集合国内和国际上的有力优势,为战争的进行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相反,如果战争时局不利或者不恰当,那么会极大地影响战争的顺利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战争时局总体上是有利于中国的。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战略重点位于欧洲,而不是亚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了美国以外,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创伤,社会经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此同时,社会主义苏联在二战中崛起,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对美国的世界霸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世界格局朝两极化不断发展。美国为了扶持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联手对付苏联,推行“杜鲁门主义”,将其世界战略重点放在了欧洲。这就决定了美国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一开始就不可能倾其所有力量到朝鲜战场。因为美国深知,力量的分散只会使得两头的攻势都会相对减弱,最后两头都无所收获。这种国际局势所造成的美国的心理预期使得它不会全力投入朝鲜战场。这从它以联合国军的名义,联合16个国家的军队集体侵略朝鲜的做法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能够奋力与其一战,一个有所保留,一个全力以赴,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取得战争胜利的可能性。 其次,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从领导中央到全国人民都保持着极高的革命热情和革命斗志。抗美援朝爆发之前,新中国在经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后得以建立。中国这片历经五千年沧桑的神州大地,在近代遭受了战争的反复摧残。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的苦痛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革命斗争的强大意志和精神。历经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竟遭到了外国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封锁和战争,这是当时每一位中国人民都深恶痛绝的。对此,为了新生的家园,中国人民必然会倾其所有,与外来侵略势力决一死战的。这是在中国近代反复的战火中培养出来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精神的激励下的必然结果。美国以为在新中国建国不久发动侵略战争把新生中国扼杀在摇篮中是最佳的时机,但

唐朝三百年间对外战争的胜负表详解

唐朝在290年中,对内对外的大战小战无数,几乎无年不战。 唐朝的内部战争主要有:唐初统一战争、李敬业反武之战、安史之乱、德宗削藩、宪宗削藩、武宗削藩、庞勋起义、王(仙芝)黄(巢)起义、唐末藩镇战争这九场。 另有对羁縻州内的僚人、西原蛮、岭南蛮的平叛战争,时断时续,因为是羁縻州所以不好区别是内战还是外战,又因规模不够大,故不列入。 因战役太多,故将相关战役整合为一场战争,分列如下。 1、唐与突厥的战争 武德三年至贞观四年(620-630) 唐与突厥第一次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其地并入唐朝。 贞观十六年至显庆二年(642-657) 唐与突厥第二次战争:西突厥汗国灭亡,其地并入唐朝。 调露元年至开元九年(679-721) 唐与突厥第三次战争:西突厥叛乱被平定,东突厥遗民成功复国,成为北方大患。 天宝元年至四载(742-745) 唐与突厥第四次战争:后突厥汗国灭亡,回纥汗国臣服于唐朝。 2、唐与吐谷浑的战争 武德五年至贞观二年(622-628) 唐与吐谷浑边境战争:吐谷浑屡被击退。 贞观八年至九年(634-635) 唐平吐谷浑战争:吐谷浑被征服,为唐朝所控制。 3、唐在朝鲜半岛的战争 贞观十九年至二十二年(645-648) 唐与高句丽第一次战争:双方均未达成目标。 永徽六年至总章元年(655-668) 唐与高句丽第二次战争:百济灭亡,日本被击溃,高句丽灭亡,百济和高句丽故地并入唐朝。 咸亨元年至仪凤元年(670-676) 唐与新罗战争:新罗吞并百济故地及部分高句丽之地,在军事对峙下,新罗臣服于唐。 4、唐与吐蕃的战争 贞观十二年(638) 唐与吐蕃边境战:吐蕃被击退,臣服于唐。 龙朔二年至乾封二年(662-667) 唐与吐蕃边境冲突:吐蕃吞并吐谷浑,成为唐朝最强劲的对手。

雪漠:一个人的“战争”

雪漠:一个人的“战争” 雪漠:一个人的“战争” 有时候,真心和妄心也会纠斗不休。真妄相攻的时候,你仿佛变成了两个人,人格开始分裂,自己就和另一个自己纠斗不休。 修到一定时候,还会出现各种幻觉,会听到各种声音。这便是人的欲望的反应,也是妄心的产物。我们所说的“降魔”应该降的那个“魔”就是妄心。某地有个居士就是这样,她总能听到有个人老跟她讲话,命令她干这个,命令她干那个。她执幻为实,认假成真,就着魔了,变成了精神病。 能够见到真心,并且能够认知这个真心,这就是开悟。“明心”的意思就是明白认知了哪个是真心,虽然他这时候还有妄心,但他还是能够透过妄心认知到这个真心。这就是明心。当然,这时候,妄心还是存在的。就像大海上出现了一个波浪了,不再水平如镜了。大海的“真心”平如镜面,但外界影响它的时候,比如刮风之类的,那么大海就起了波浪,这时,妄心就出现了。 当我们用智慧拒绝了外界诱惑的时候,或是用戒的力量把外界的诱惑拒于心外的时候,心的大海就慢慢平息下来了。无波无纹的那种状态就是真心,当然,关于它还有许多表述,前面我们都谈到过。 心波动便成妄心,妄心平伏便显出真心。 后来,当你修成了幻身时,要明白,幻身也是由你自性的细微气构成的。幻身幻身,就是也没有自性。它仍然是因缘聚合之物。这时,你会发现世上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无论是粗幻身还是净幻身,你都不要执著它。要明白,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 如果把这个幻身当成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的话,那么又错了,就不符合《金刚经》的教义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

经》的教义就是让你明白一种究竟的东西,见到那个真心,所以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就是真心。即心即佛。这个如来,就是无来亦无去,如如不动者,故名如来。如来,便是那个如如不动但又了了常明的真心或本元心。见到这个真心的时候,即见如来。 明心之后,你只要守住这个真心,便是最好的修。这时候,要远离分别心,别叫那些概念弄乱了你的心。 当你明白什么是本元心或是真心,什么是妄心的时候,当你能找到真心并能认知忆持的时候,你就用你的真心去指导你的修行。这时候,才是所谓的“即心即佛”。 为了找到那颗真心,老祖宗们用了许多方便法门。比如,诵经敲木鱼就是为了定心,用一种节奏和韵律来消解妄念。所以说诵经是有利于开悟的。天台宗智者大师就是诵经开悟的。当诵经诵到能所俱空,就可能明心见性。当然,这时候还不是究竟成就,这时候才开始正式修行,然后就躲到一个地方,开始闭关,叫常养圣胎,或养吾浩然之气。直到有一天,你守护的那个觉悟的火种,便会慢慢地燎原开来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燎原之后就是大成就,星星之火就是明心。 修行的含义就是用“真心”——就是你证悟的那种智慧,叫它燎原成智慧之火,把你的贪、嗔、痴、慢、妒全部烧掉,最后只剩下一片光明。这时候,你才算究竟成就。 真正的闭关,必须在真心的指导下去进行。 明心之前,你的观想和持咒是为了认知真心;明心之后,你的观想和持咒是为了保任真心。所以,明心之后,你才算开始了真正的修行。这时候,当你看《楞严经》们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明明了了。当你看到经中讲的那些圆通法门的时候,你就知道是为了什么,所有了义的经典都是指导你觉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思想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以思想因素为重点 学号:08043401 姓名:阮鑫鑫摘要:1914年至1918年的一战是囊括世界大国间的一场战役。在这以前的人类历史中,没有任何事件的规模和后果可以与之相比拟。此战役为期四年零三个月又十天,席卷三十八个国家,在这巨大数字的背后,一战的原因是人们反复讨论的话题。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有一系列的因素存在,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全面地概括。 关键词:一战,原因,思想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虽然当中的部分国家如塞尔维亚、比利时等进行的是反侵略战争,但这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非正义性。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6点主要原因 1.工业革命促成下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世纪70年代以 后,由于第二次工作革命的影响,列强的实力对比也相应发生了重大 变化。在工业产量上,美、德崛起跃居第一、二位,英、法发展缓慢, 退居三、四位,俄、日两国虽实力不及欧美强国,但却有着强大的侵 略野心。 2.垄断资本主义是一战爆发的身后根源。到20世纪时,各资本主义大 国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各国在垄断基础上的竞争以及政治经济发展的 极不平衡,社会生产和资本的规模超出名族国家的范围,整个世界经 济融为一个经济集体而整个世界又被瓜分完毕。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与英国的矛盾不断激 化,而与法国则积怨已久,在同俄国的关系上,也由于双方对土耳其 的野心以及长期的贸易摩擦而恶化。于是,德国利用奥匈与俄国的矛 盾和意大利与法国的矛盾,拉拢奥、意两国,三方于1882年成立三 国同盟。三国同盟的矛头直接针对法国和俄国,促使他们迅速接近, 英国根据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之间主要矛盾的事实,为了维护本国 利益,调整了与法、俄的关系,三方最终在1907年组成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积极扩军备战,军备竞赛十分激烈。例如英国

朝鲜战争中各国的得失

战争以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38度线突袭韩国为开端,随后6月28日朝鲜人民军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将韩国国军及少数援韩美军击退至釜山环形防御圈内。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联合国军司令由美国指派 。9月15日,联合国军在当时战线的后方仁川登陆,扭转了战争的局势,迫使朝鲜人民军北撤。9月28日,联合国军重占汉城,10月9日越过三八线开始进入朝鲜作战。溃败后的朝鲜人民军残部有部分留在韩国境内的智异山等地组织反对联合国军的游击队,一直坚持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才被剿灭 。1950年10月1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致信毛泽东,向中国提出出兵援助朝鲜的请求,金日成在信中指出:“目前战况极端严重,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同日,斯大林向毛泽东发来电报,建议中国政府:“你们如欲支援朝鲜,至少应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师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当然,由中国指挥员统率。” 经过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多日激烈争论,10月5日决定出兵援朝 中国 我们在朝鲜饿死多少军人你知道吗? 我们在朝鲜冻死多少军人你知道吗? 我们在朝鲜丢下多少具志愿军的尸体你知道吗? 最后我们签定的是停战和约,那不是美国的投降书,认真想想吧,无知的小儿。 我们是靠着近百万具战士尸骨赢得一份和约的,我们没有理由自豪什么,我们真的没有赢得这场战争。 如果我们真的赢了,现在早已经没有韩国这个国家了,虽然我们曾一度占领了汉城,但最后还是被打得退回了三八线。 不要总记得历史教科书上的话,好象一位美国将军说过,这是唯一的一次美国没赢的战争。这话没错,可这话也不代表美国输了。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态势主要标志的友好国家或者盟国,二战中除日、德、意集团外,几乎都是中国的盟国或友好国家,二战后的1946到1950年间中国在世界上可以说没有明确的敌人;朝鲜战争参战后,除了苏东集团这些所谓的盟友外,我们在世界上几乎没有盟友了,西方先进国家几乎没有一个。 中国1951年军费52.6亿元,占总支出的43%,建设费只占28.7%。1952年军费占32.9%,1953年军费占34.2%,但绝对数都大于1951年。这些人民的血汗基本上都花在朝鲜战场。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花费了大约100亿美元,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 余万吨。其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想见的。后果是推迟了中国内战之后的经济恢复建设,人民的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