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版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版
2
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 ❖ 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 ❖ 随着行业集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 逐渐完善起来,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 ❖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效应: ❖ 生产中的一些技能或知识往往直接来自于实践 经验的积累,随着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来自 于实践的经验积累就比较显著了,因此,行业 内每个企业都可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 更多的知识积累。
5
部门间要素密集度 的差异会产生一种 将生产可能性边界 向外凸的“张力”, 而规模经济则生产 一种将生产可能边 界向内凹(机会成 本递减)的“吸 力” 。假设规模 经济的影响超过了 要素密集度的影响, 生产可能性边界 的形状是一条凹向 原点的曲线TT‘。
图6-1
6
封闭条件下 ❖ 一般均衡点在图中的E点,在E点相对价格线 (Px/Py)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交,而不是 相切,这是因为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所以X部门厂商所面对的相对价格要低于社 会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线斜率的 绝对值)。在均衡状态时,社会福利则由通 过E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曲线表 示。 ❖ 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两国两种产品都 生产,社会福利也相同。
1
第一节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 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 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 大而下降;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 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 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 有关。
25
由图可知,对于不同的qF,厂商H的产量选择也会 不同,如果把该厂商的最佳产量选择与对方各种可能产

李坤望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李坤望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答案提示:第二章答案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国际经济学(南开大学 李坤望)

国际经济学(南开大学 李坤望)

四、本书的内容安排

见课本P10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 微观基础
本章结构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主要分析工具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国际贸易的起因
表2- 4 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续表2) 棉制品 1.5 0.11
人造丝
啤酒 水泥 男式毛制品 人造奶油 毛衣
1.4
2.0 1.1 1.3 1.2 1.4
0.09
0.06 0.09 0.04 0.03 0.004
资料来源:迈克道格尔(1951)。

斯特恩(Robert Stern)的实证检验:比较1950年 和1959年两个年份美、英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出口 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证明在1950年,所观察的39 个部门中,有33个部门支持假设检验,但到了1959 年,这一关系有所削弱。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

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


U2 E
U1
Q
p
pw
O
X
图1-14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交换利益:个人或国家 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 赋或偏好,通过商品交 易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图中U1到 U2); 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 家之间通过专门从事其 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 获得额外的利益(图中 U2到U3 )。
36Βιβλιοθήκη 124表2-1(b)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
A X的劳动投入量 Y的劳动投入量 3 6
B 12 8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笔记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笔记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笔记
李坤望的《国际经济学》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在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笔记和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
1.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即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
生产上相对其他国家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应该专注生产该商品并出口,以换取其他商品的进口。

2. 相对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即一个国家在某种商
品生产上相对其他国家具有相对优势,即生产该商品的机会成本比其他国家低,应该专注生产该商品并出口。

3. 比较优势理论:由埃克托尔·奥曼杜提出,是绝对优势和相
对优势理论的综合,即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其相对机会成本较低的商品,并出口该商品,以获取其他商品的进口。

4. 国际贸易中的收益:自由贸易可以实现贸易双赢,因为贸易
双方都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来提高效率和收益。

国际金融理论
1. 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的交换比率,它由市场供求
关系决定。

2. 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流向另一个国家的过程,包
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

3. 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4. 贸易与汇率:汇率对于国际贸易有重要的影响,因为汇率的
变化可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和利润。

总结
李坤望的《国际经济学》是一本经典的教材,涵盖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的重要理论和概念。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和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运作,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认识。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一章1.封闭条件下,中国和美国的小麦与布的交换比率分别为1:4和2:5,那么在两国之间展开贸易后,小麦与布之间的交换比率可能为.A.1:6B.2:6C.3:6D.4:6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比较利益理论就仍然有效。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A.正确B.不正确3.作为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础之一,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产量增加,()A.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下降B. 平均成本变化不确定,边际成本下降C. 平均成本下降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上升4.以下说法中,()是错误的。

A.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而相对优势理论则是以机会成本递增为前提的B.相对优势理论可以部分地解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C.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D.无论是生产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国际贸易产生,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第二章1.下列() 属于李嘉图模型的假定前提条件。

A.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B.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C.生产要素可以在两国间自由流动D.生产要素非充分利用因此机会成本不变2.下列()不属于重商主义的观点。

A.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B.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所有贸易参与国的福利水平C.出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入D.进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出3.下列关于技术差异论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分为绝对技术差异论与相对技术差异论B.劳动力在国内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且机会成本保持不变C.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福利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D.一国比另一国家的技术优势越大,则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福利增加越大4.下列哪一条不是重商主义的理论主张()A.贸易不是“零和”的B.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C.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D.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第三章1.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4单位劳动与6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2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00 单位劳动与200单位土地,外国有200单位劳动与3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A.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B. X 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品本国出口YC.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产品本国出口.D.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X产品本国出2.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美国与中国相比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与封闭条件下相比,中美两国进行贸易后()。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一章1.封闭条件下,中国和美国的小麦与布的交换比率分别为1:4和2:5,那么在两国之间展开贸易后,小麦与布之间的交换比率可能为.A.1:6B.2:6C.3:6D.4:6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比较利益理论就仍然有效。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A.正确B.不正确3.作为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础之一,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产量增加,()A.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下降B. 平均成本变化不确定,边际成本下降C. 平均成本下降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上升4.以下说法中,()是错误的。

A.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而相对优势理论则是以机会成本递增为前提的B.相对优势理论可以部分地解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C.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D.无论是生产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国际贸易产生,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第二章1.下列() 属于李嘉图模型的假定前提条件。

A.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B.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C.生产要素可以在两国间自由流动D.生产要素非充分利用因此机会成本不变2.下列()不属于重商主义的观点。

A.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B.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所有贸易参与国的福利水平C.出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入D.进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出3.下列关于技术差异论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分为绝对技术差异论与相对技术差异论B.劳动力在国内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且机会成本保持不变C.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福利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D.一国比另一国家的技术优势越大,则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福利增加越大4.下列哪一条不是重商主义的理论主张()A.贸易不是“零和”的B.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C.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D.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第三章1.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4单位劳动与6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2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00 单位劳动与200单位土地,外国有200单位劳动与3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A.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B. X 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品本国出口YC.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产品本国出口.D.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X产品本国出2.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美国与中国相比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与封闭条件下相比,中美两国进行贸易后()。

李坤望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李坤望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 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答案提示:第二章答案1. 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复习纲要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复习纲要

国际经济学复习纲要
•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20%,每题2分)、 名词解释(30%,每题5分)、计算题(10 %)、问答题(40%)
国际经济学复习纲要
• 名词解释:重商主义、绝对优势假说、比较 名词解释:重商主义、绝对优势假说、 优势假说、贸易条件、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优势假说、贸易条件、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列昂惕夫悖、要素 密集度颠倒、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 密集度颠倒、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非 贸易商品与劳务、雷布津斯基定理、 贸易商品与劳务、雷布津斯基定理、经济增 长的贸易条件效应、 长的贸易条件效应、不幸的增长 、有效关税 保护率、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保护率、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关税保 护的贸易条件效应、战略性贸易政策、 护的贸易条件效应、战略性贸易政策、幼稚 产业保护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 产业保护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 市场、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 市场、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巴拉 萨缪尔森假说、汇率超调假说。 萨-萨缪尔森假说、汇率超调假说。
国际经济学复习纲要
• 计算题:有效关税保护率的计算 计算题: • 问答题: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创新制造品国 问答题: 际贸易模式的变化;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小国和 际贸易模式的变化; 大国的关税保护的福利效应,要求作图; 大国的关税保护的福利效应,要求作图;谈谈你 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论的看法; 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论的看法;用局部均 衡模型分析关税同盟对于成员国福利的影响; 衡模型分析关税同盟对于成员国福利的影响;用 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国际资本、 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国际资本、劳动力流动的福利 影响;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资本完全流 影响;运用蒙代尔- 动情况下小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效果, 动情况下小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效果, 要求作图。 要求作图。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
第九章: 1、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成员经济体通过达成 某种协议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2、经济一体化由低到高可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 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
3、关税同盟对国际贸易和区域内外的国家及世界福利都会产生影 响。其对贸易的影响可区分为贸易创造 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
第二章:
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
的绝对 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
动生产率的 相对 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 机会成本 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
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第七章:
1、各国对对外贸易的干预手段可分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2、关税是一种价格控制手段,有多种形式,如进口关税、进口附 加税、过境税、出口税等。 3、进口关税的征收对一国的生产者有利,但不利于消费者。 4、在小国情形下,进口关税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在大国情形 下,关税的净福利效果不确定 。 5、进口配额是一种通过对进口数量的限制达到保护本国生产的非 关税措施,它所起到的贸易限制作用往往比关税要大,不易渗透。进口 配额的影响效应与关税大致相同。 6、进口配额常常与进口许可证结合起来使用,因此在操作过程中 透明度较差,容易引发“寻租”等浪费资源的行为。 7、出口补贴是政府对出口采取补贴的方法,以提高出口企业的竞 争力,扩大本国出口。 8、倾销是一种企业低价竞争行为,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但对 进口国的生产者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进口国的生产者往往会要 求政府采取反倾销税等措施,抵消来自他国倾销的影响。 9、倾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持续性倾销,另一种是掠夺式倾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 期末复习题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 期末复习题

《国际经济学》作业一(第1-5讲)一.选择:1、本国生产A、B、C、D 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1) D、A (2) C、B (3) A、D (4) B、C2.假定食品部门与制造业部门的特定要素分别为土地与资本,两部门共同要素为劳动力,如果食品价格下降8%,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1) 工资率下降幅度小于8%(2) 食品部门产量下降、制造业部门产量上升(3) 资本所有者收入上升、土地所有者收入下降(4) 劳动力从食品部门流向制造业部门3.假定每单位A 产品的生产需要20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每单位B 产品的生产需要1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 单位劳动与2000 单位土地,外国有400 单位劳动与500 单位土地,根据H-O 理论可推出(1) 本国出口A 产品、进口B 产品(2) 本国出口B 产品、进口A 产品(3) 外国出口A 产品、进口B 产品(4) 外国出口B 产品、进口A 产品4、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说明:(1)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2)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3)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4)国际市场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商品。

5、如果—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人品(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而导致增长模式为:(1)进口替代。

(2)资本密集型商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

(3)出口扩张(4)以上三者都不对。

6、以下产品中,哪一种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1)大米 (2)电视机 (3)原油 (4)矿物7、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1)制造大量出口顺差(2)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3)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4)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8、里昂惕夫悖论的经验研究结果是( )。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作者: ————————————————————————————————日期:ﻩ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形状、递增原因、含义)1) 含义: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有产量组合。

2)模型:两种产品——X、Y;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L3)递增原因:2、机会成本:1)含义: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2) 表达式:-△dY/△dX3)解释:A)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生产点由a向b运动时,对应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B)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机会成本不变。

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一个部门所释放出的自焚和劳动,正好可以被另个部门完全吸收,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两个部门的生产减少或增加都是固定不变的。

3、社会无差异曲线1)含义: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2)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3) 用途:a) 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均衡消费点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b)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曲线越高,福利越高。

4、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 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市场出清2) 消费均衡点唯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切点处生产者利润达到最大化,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生产等于消费,市场出清。

3) 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A)含义:分别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B) 推导:P21C)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5、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2) 国际均衡价格为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答: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这是因为: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2.仿效(教材中)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在图1-1(a)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X商品的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P P。

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如下:Y X首先,推导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NS。

任意选取Y商品的三个不同的相对价格:1/2、Y1和2。

这三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分别决定了三个生产均衡点D、E、F,对应于这三点的Y商品的产出分别为:1S、2S、3S。

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 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根据图1-4(a),在图1-1(b)中画出对应于各个相对价格的Y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得出一条曲线NS,即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

Y该曲线斜率为正,表示随着Y商品的相对价格的提高,其供给水平也随之提高。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国民需求曲线ND,如图1-5所示。

Y图1-1Y商品国民供给曲线的推导图1-1Y商品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也同时达到均衡。

理由如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均衡供给与需求、均衡状态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都得以确定,则可得到另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要素需求,从而确定该商品均衡状态下的供给和需求。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011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011

二、资本流动的效果

总效用水平的提高
图11-6

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
图11-7
第二节

国际劳动力流动


在商品、资本和劳动力三者的国际流动中,劳动力 的国际流动是最困难的 。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主 要还是经济因素。 劳动力的流动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 一国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生产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关系

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相互替代
蒙代尔在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下严格证明了投资 和贸易的相互替代关系。 假设两个国家A和B生产两种商品X和Y;其中X为资本 密集型商品,而Y为劳动密集型商品;两国生产过程中只使 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并且两国的生产函数完全相 同;A国资本相对丰裕而B国劳动相对丰裕。在这样的前提下, 投资和贸易的替代关系可以通过图11-9分析。
图11-9

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互补关系
我们假定A和B两个国家在生产商品Y时使用完 全相同的技术,但在商品X的生产上,A国拥有更先 进的技术。为了图示的方便起见,我们进一步假定A 国X商品的等产量线和B国该商品的等产量线形状完 全相同,不同的是A国的每一条等产量线比B国的对 应的等产量线都代表更高的产出水平。上述前两个假 设意味着两个国家的生产和交换的均衡可以用图1111中完全相同的埃奇沃思盒状图来表示,并且两国的 契约线也完全相同。但他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却不同, 如图11-10所示。
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
图11-1
储蓄与投资
图11-2
图11-3
均衡利率水平和资本流动规模的确定 在没有交换的情况下 (无间接投资)
图11-4
存在交换的情况下(有间接投资)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版)ppt01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版)ppt01
(b)
Xc-Xp
图1-12
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 w 格(1 ≤ Pxw / Py ≤ 2 ):
Px/Py
A国过剩供给曲线 国过剩供给曲线
2
1
B国过剩需求曲线 国过剩需求曲线
X
O
过剩供给或需 求
图1-13
五、贸易利益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
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 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不涉及货币因素 。 在分析框架上,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 两国、两商品(或部门)、两要素。 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
二、主要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 (1)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2)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规模收益不变; (3)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 (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
Y C U2 E U1
Q
p
pw
O
X
图1-14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交换利益:个人或国家 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 赋或偏好,通过商品交 易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图中U1到 U2); 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 家之间通过专门从事其 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 获得额外的利益(图中 U2到U3 )。
Y C F
U3 E U2 U1 Q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图示: 社会无差异曲线图示: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用途: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用途: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形状、递增原因、含义)1)含义: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有产量组合。

2)模型:两种产品——X、Y;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L3)递增原因:2、机会成本:1)含义: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2)表达式:-△dY/△dX3)解释:A)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生产点由a向b运动时,对应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B)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机会成本不变。

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一个部门所释放出的自焚和劳动,正好可以被另个部门完全吸收,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两个部门的生产减少或增加都是固定不变的。

3、社会无差异曲线1)含义: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2)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3)用途:a) 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均衡消费点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b) 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曲线越高,福利越高。

4、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市场出清2)消费均衡点唯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切点处生产者利润达到最大化,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生产等于消费,市场出清。

3)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A)含义:分别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B)推导:P21C)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5、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2)国际均衡价格为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1、起因:1)生产技术差异2)要素禀赋差异3)要素禀赋差异4)要素禀赋差异5)要素禀赋差异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A、绝对优势含义: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B、比较优势含义:(1)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11-15章)【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11-15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1章国际要素流动1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过程,是资本的一种跨国运动形态。

按照投资者对所投资项目的实际控制程度,国际投资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

其中,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国际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是指投资者不直接操纵或影响资金的实际运行过程的投资。

2.资本流动纯理论根据经济学原理,国际投资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国际交换,即用现在的商品去换取未来的商品。

下面,用相对价格原理来分析资本流动的发生机制。

(1)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①基本假设a.两个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甲和乙,生产一种商品X。

b.生产活动可以有选择地在两个时期进行,即该生产者可以选择今年生产“现在商品”(present goods)也可选择明年生产“将来商品”(future goods)。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c .每个人都拥有一定规模的有形资本,如果他增加这一资本存量,意味着他愿意放弃现在商品的生产,而增加未来商品的生产,并减少现在商品的供应。

②相对价格差的产生由于甲、乙两者对当期和未来商品的偏好不同,因此即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者所面临的实际利率也不相同。

不同的实际利率导致两者在“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上的投入不同,进而导致其生产上具有不同的相对价格。

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其分析如图11-1所示。

图11-1 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图11-1中,纵轴表示将来商品1C 的数量,横轴表示现在商品0C 的数量,生产可能性线KK '表示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转换关系;无差异曲线族i I (1i =,2,…)表示两个时期的消费组合而成的效用水平。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一章1、国际经济学的概念: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微观国际经济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宏观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内外平衡政策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间资本流动(国际间接资本流动、国际直接资本流动)、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

国际经济协调:国际间贸易关系协调、国际间进入关系协调、国际间税收关系协调、国际经济一体化。

3、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主要载体:贸易全球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意义: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国际分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促进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国际利益融合、促进安全内涵扩展、促进国家主权转移、推进国际体系转型、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第二章1、重商主义理论:时期: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观点: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贸易是“零和”的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局限:(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2、绝对优势理论:涵义: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贸易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任何一个相对价格,都 有一条直线与之对应,在 PPF上都有唯一的一个点, 其切线与相对价格线平行。
商品市场中任何一个相 对价格,在PPF上有唯一的 点,其时机本钱与价格相等 。按该点的产量组合去生产 ,商品市场就是均衡状态。
图1-3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 社会无差异曲线图示:
▪ 国民收入预算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国民消 费的最优均衡点(X,Y)。 图1-4中直线段BB’代表的 财富(国民收入预算)是否固定?来自于哪里?该财富 值是否可以到达?
由生产契约线一一对应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1-2
17
▪ 最优:

(1)要素得以充分利用,无闲置;

(2) 最有效率的生产;

(3) 相对价格等于时机本钱
▪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每一点都是最优产量组合点,每 一个最优组合点对应的两部门生产都实现了利润最大 化;
▪ 生产可能性边界描述一国在既定技术和要素状况下的 供给能力,两种产品的产量极限。
E点皆大欢喜
图1-5
27
思考、讨论问题: 1.哪一条相对价格线可以作为国民收入预算线?
为什么?相切的线,预算来源于产出。 2.什么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线、相对
价格线、国民收入预算线重合?即三线重合。
28
〔二〕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 国民供给曲线〔national supply curve〕和国民 需求曲线(national demand curve),一国某一商品对 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如图1-6a、1-7a〕。 国民供给与国民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供给与需求 的各种潜在可能,实际发生的供给与需求只是众多潜在 可能性中的一种,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 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生产、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形状、递增原因、含义)1)含义: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有产量组合。

2)模型:两种产品——X、Y;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L3)递增原因:2、机会成本:1)含义: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2)表达式:-△dY/△dX3) 解释:A)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生产点由a向b运动时,对应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B)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机会成本不变。

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一个部门所释放出的自焚和劳动,正好可以被另个部门完全吸收,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两个部门的生产减少或增加都是固定不变的。

3、社会无差异曲线1)含义: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2)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3)用途:a) 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均衡消费点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b)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曲线越高,福利越高。

4、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 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市场出清2)消费均衡点唯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处生产者利润达到最大化,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生产等于消费,市场出清。

3) 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A)含义:分别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B) 推导:P21C)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5、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2)国际均衡价格为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1、起因:1) 生产技术差异2)要素禀赋差异3)要素禀赋差异4)要素禀赋差异5)要素禀赋差异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A、绝对优势含义: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B、比较优势含义:(1)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

(2)该国可以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

(3)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2、贸易形态与贸易利益p30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第三节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H—O—S定理)第四节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第二节特定要素模型一、基本假设1、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2、规模收益不变;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4、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相使用;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7、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由以上假设可得到:生产函数充分就业分析:1)由于资本特定不变,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两个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进而劳动报酬,与劳动投入量成反比。

2)劳动边际生产价值线反映了对劳动的需求与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亦即劳动需求曲线。

3)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性质,位置取决于商品价格.4)在E点,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劳动在两个部门的分配达到均衡。

5)劳动的分配一旦确定,两个部门的生产也随之确定。

第三节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一、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假设Px上升至PX′,X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上移至VMPLX′。

X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了Y部门,劳动由Y向X部门转移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X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下降,而Y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上升.X部门的劳动报酬回落,Y部门的劳动报酬回升。

新的均衡点E′第五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第一节重叠需求理论重叠需求理论核心细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有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一、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1)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2)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结论:两国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是一致的,即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1、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也就越雄厚2、收入水平越接近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

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甚至不存在,因此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3、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心的重复需要的商品变不断的出现,贸易也相应的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的出现。

4、适用性:5、(1)初级产品的贸易是有自然资源的禀赋不同而引起的,所以初级产品的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2)工业品贸易应主要在收入水平比较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6、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不同的适用范围: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发达与发展中之间);重叠需求理论使用解释发生在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第一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规模经济的含义1、含义: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2、两种表现形式:(1)内在: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

(2) 对厂商外在,对行业内在: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3、规模收益(1)含义: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2) 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递增关系: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存在规模经济,但反过来,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是有别于比较优势的另一种独立的国际贸易起因)1、以2×2模型为基础,做如下假设:a) 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b) Y部门规模收益不变;c) 市场结构完全竞争;d)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均相同。

e)两个国家完全相同f)在封闭条件下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产生一种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张力";规模经济则生产一种使生产可能边界向内凹(机会成本递减)的“吸力” ;假设规模经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TT′。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在均衡点E,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交;相对价格高于社会机会成本;外部经济导致资源配置扭曲,X部门的产出低于社会最优水平;社会福利水平由通过E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由于两国完全相同,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两国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社会福利水平也相同。

开放条件下的均衡:此时,点E对两国来说都不再稳定,两国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如果A国专门生产X,B国专门生产Y,A、B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出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位于上图直线TT’的中点C,两国都会获益.既使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不存在比较优势,外部规模经济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2)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别: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3)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

第二节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1、垄断竞争市场特征(1)允许差异产品存在,原来的完全竞争市场就转变为垄断竞争市场;(2)假设消费者偏爱消费多样化,即消费者认为供选择的商品种类越多越好;(3)产品差异性使同类厂商的产品之间不具有完全替代性,每个厂商都面对一条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4)每个厂商都倾向于选择不同于其他厂商的产品;(5)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厂商在扩大规模和产品多样化之间做出平衡;(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产品)(6)市场可自由进入,当市场平均利润为零时,厂商数目达到均衡,差异产品的种类也随之确定2、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1) 基本假设:a) 同一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对需求条件都相同;b)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品种的产品,厂商的数目与差异产品的数目等同;c) 该行业的要素投入总量固定不变,市场总需求完全无弹性,即与价格无关。

(2)书p893、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开放后的情形:国际分工格局:同一行业里,一国只生产某些种类的产品,另一国则生产其他类型的产品,但我们不能确定每个国家生产产品的种类。

贸易形态:产业内贸易。

市场扩大产生的积极效应:(1)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2)增加产品的品种数量。

贸易的福利效果:(1)生产成本降低,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2)产品品种增加,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4、规模经济、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分析框架:垄断竞争贸易模型除规模经济外,再引入要素禀赋差异这一因素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针对两个部门)基本假设:(1)两个部门——X与Y,X是资本密集型部门,属垄断竞争市场结构,Y是劳动密集型部门,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要素市场仍为完全竞争结构。

(2)A、B两国除了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外,其他一切条件都相同,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开放后的均衡:A国消费者从B国购买Y产品;但在X部门,两国的厂商各自生产不同的差异产品,两国消费者所消费的X部门产品既有本国的,也有外国的;即在X部门,每个国家都既有出口,又有进口。

由于整个贸易最终达到平衡,所以A国在X部门属于净出口国,B国在X部门属于净进口国。

贸易格局: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同时存在;贸易起因:产业间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而产业内贸易则完全由规模经济引起。

两种贸易形式在整个贸易中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与规模经济的对比,两国间的差异越小,贸易主要由规模经济引起,贸易形式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反之,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越大,产业间贸易越显著。

第七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第一节关税1、关税的种类(1)课税种类分: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2)无差别关税和差别关税(特惠关税、普通关税、和普通优惠关税)→进口关税(3) 征收方法分:从量税、从价税、选择税和混合税征收关税会影响资源配置,即引起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引起各种经济活动和一国的福利水平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