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法和躯体法
荣格心理学的治疗方法

荣格心理学的治疗方法2007年03月17日星期六 22:07荣格将心理治疗分为几个阶段,精神宣泄,解释,教育,个性化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心理治疗的流派有不同的侧重,最初布罗伊尔使用了宣泄的方法,而老弗则发展了解释的方法,阿德勒的疗法里有很多教育的成分(个人感觉,阿德勒的疗法蛮有认知味道的),荣格则吸纳了这些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系统.荣格对这写些疗法有这样的思考:"我们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特殊的终极性的东西.当我们经历了饿充分倾诉的宣泄时,一切都说了,一切都明了了,现在事情终将按照它们应该的那样发展了.解释工作后,我们知道自己的神经症是如何产生的了,然后又来了一个教育阶段,弯曲的树只有经过园丁的支撑才能获得正常的适应.而有些人则因为太正常而得上神经症",就比如说,一个到荣格那求助的女士,她具有圣徒的素质,意识中却是没有神话的人,荣格在梦中跪着递雨伞给她.明白这一点后,她的神经症症状便消失了.而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能造成偏激和固执,认为只要这一个方法便可以了.荣格并不认为个体化便是最终的真理"我们不是我们手中真理的创造者,而只是它们的表述者"在荣格之后,心理治疗又有了很多新的发展,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的融合,认知治疗等等,心理治疗的工具越来越多了我在开篇想说的是:“理解这一治疗并不是容易的。
即使你觉得已经读懂了,因为那可能仅是概念的读懂而非实际的把握。
”荣格心理学治疗目标是个性的成熟发展——自我实现或个性化,人生充实感的获得。
所以荣格心理学治疗对于接近中年以上或者反省意识较强的对象是适合的,而且治疗对象里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占有较多比例。
但对于儿童、青少年、贫民阶层的治疗则存在一定局限,虽然在一些方面荣格心理学治疗一些治疗技术在儿童领域也很有成效,如沙盘技术、绘画技术等。
自我实现的治疗目标更适合中年以下的人,而个性化目标的完整发展则更适合中年以上的人。
【心理学】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简介_1932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简介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哲学派别。
它认为“道”是派生天地万物的精神本原,所以称为道家。
春秋末年的老聃和战国时期的庄周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所以道家思想又称老庄哲学。
老庄哲学中的许多处世养生之道,无论过去或者今天,都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它能缓解精神应激、抚慰精神创伤、调整心身状态,对于与精神应激相关的疾病,它是一付对症的良药。
道家认知疗法是在道家的处世养生哲学和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们多年的心理治疗的临床体会而创立的。
它主要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观念和应对方式来达到调节负性情绪、矫正不适行为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道家认知疗法分为五个基本步骤。
按每一步骤关键词的第一个字母,此治疗程序可简称为 ABCDE技术。
一、测查当前的精神压力(Actual stress)时间:60-90分钟。
目标:帮助患者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并对精神压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内容和方法:应激有两种性质,一种叫良性应激(eustress),它可以激发潜能、振奋情绪、增进健康。
另一种叫不良应激,或称为苦恼(distress)。
大量的研究表明,不良刺激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疾病。
因此,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在缓解和治疗应激性疾病中有首要的作用。
但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清楚地知道他们患病的精神因素,或者不愿意承认这些精神刺激与他们的病状有关。
所以,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消除其顾虑,使其认真地回忆并如实地报告。
为了使患者正确全面地理解应激源的概念,还要向患者说明,精神刺激不仅指重大的突发事件还包括反复遭遇的日常琐事;不仅指令人悲痛的灾难还包括令人兴奋的喜事;不仅指客观存在的生活事件还包括并非事实的错误感知与推测。
应激源虽有其固有的性质和强度,但唯有患者实际感受到的精神压力才对健康构成真正的威胁。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第一章绪论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闭,69闭名词解释)P4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4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
“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5。
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
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
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5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6 69闭1。
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3。
问卷调查法4。
个案分析法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讲道馆的柔道形体系包括

讲道馆的柔道形体系包括
柔道比赛有三大技术体系:投技、寝技和当技。
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
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柔道起源于日本古代的柔术。
日本明治十年,日本青年嘉纳治五郎汲取众多柔术流派的长处,始创了一套适合青少年锻炼身体、便于防身自卫的技术体系,为区别于其他柔术,称为“柔道”。
经过嘉纳治五郎的辛勤努力和大力提倡,1882年在日本的东京下谷北稻荷街的永昌寺,建立了日本最早的“讲道馆”,用以训练和传授柔道。
很快柔道便在日本全国普遍开展起来。
1895年,日本成立了“大日本武德会”,大力宣传和推广柔道,并制定了柔道比赛的统一规则。
从1930年起,柔道在日本学校中成了青少年的必修课。
在军队、警察部队以及其他各种场所也开始教授柔道,并在全国各地通过各种柔道比赛,使柔道逐渐成为日本普及的运动。
1948年,日本举行了柔道锦标赛。
1949年,成立了全日本柔道联盟。
1949年,欧洲成立了柔道联合会。
1951年7月,由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士、日本等12个国家发起成立了国际柔道联合会。
本部设在日本东京,会长为嘉纳履正(嘉纳治五郎之子)。
1956年,在日本东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柔道比赛。
1964年5月,
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上,男子柔道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984年,国际奥委会同意将女子柔道列入1988年奥运会表演项目。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女子柔道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06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

二、辅导方法
1.基本原理: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架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 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2.辅导目标: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 识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3.辅导关系:强调辅导员隐藏的角色,以使来访者能将他们的情感投身到辅导员 身上,辅导员与来访者要相互信任,又要保持一定距离,以保持辅导员所必须的 客观性,避免来访者产生某种形式的抗拒。 4.辅导过程:一般分为准备期、预备治疗期和治疗一至三期。 5.具体方法:一般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移情、阻抗、阐释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方法1 自由联想
让病人在一个比较安静与光线适当的房间内,躺在沙发床上随意进行联想。治疗 医生则坐在病人身后,倾听他的讲话。事前要让病人打消一切顾虑,想到什么就 讲什么,医生对谈话内容保证为他保密。鼓励病人按原始的想法讲出来,不要怕 难为情或怕人们感到荒谬奇怪而有意加以修改。因为越是荒唐或不好意思讲出来 的东西,即可能最有意义并对治疗方面价值最大。在进行自由联想时要以病人为 主,医生不要随意打断他的话,当然在必要时,医生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一般 来说,医生往往鼓励病人回忆从童年起所遭遇到的一切经历或精神创伤与挫折, 从中发现那些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自由联想法的最终目的,是发掘病人压抑 在潜意识内的致病情结或矛盾冲突,把他们带到意识域,使病人对此有所领悟, 并重新建立现实性的健康心理。
二、辅导方法
1、基本原理:认知重建法的主要着眼点是来访者的认知问题, 企图通过改变来访者对自己、对他人或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改 变所呈现出的心理问题。
讲述法名词解释

讲述法名词解释1.讲述法(telling method)采访者就其所要询问的问题向被采访者一一陈述事实或提出问题1.讲述法(telling method)采访者就其所要询问的问题向被采访者一一陈述事实或提出问题,而后由被采访者回答的一种方法。
2.视听法(visual method)是一种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录像、照相等手段,获取有关案件信息的方法。
3.体验法(experiential method)由研究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阅历,通过个别谈话、面对面交流、参与性活动等形式,对被试的心理活动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4.讨论法(discussing method)由专家、学者以及实际工作者围绕某个主题,就问题互相启发、互相辩论,从而使研究者深入了解案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方法。
5.审视法(examining method)在访谈结束后,研究者通过回顾与分析访谈记录,从而揭示访谈对象内心隐秘世界的一种方法。
6.归纳法(descriptive method)在对调查对象的陈述材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后再用演绎法加以证明的一种方法。
7.反省法(reflect io n method)即“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方法,它是以访谈对象的语言、表情、姿态和动作为依据来推断访谈对象的想法和看法的一种方法。
8.面质法(in re-situ ation method)是在一定的地点和场合下,直接与当事人面对面地交谈,通过与访谈对象的目光接触、相互交谈来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
9.会议法(conference method)召开会议的目的是研究者用来搜集有关调查对象的口头资料的一种方法。
10.座谈法(interview method)研究者把被采访者召集起来,让他们坐在指定的座位上,按照预先拟定好的提纲,用口头方式详细讲述案例的一种方法。
11.电话采访法(telephone approach),是指研究者拨通某单位或个人的电话,对其进行连续访谈的一种方法。
中国佛教哲学

《中国佛教哲学》教学大纲李虎群 编写615目录前言 (619)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 (619)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619)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619)序论中国佛教特色与学习方法 (620)第一节宗教的基础和宗教学研究 (620)一、宗教的基础 (620)二、宗教研究的基础 (620)第二节 中国佛教的特色和学习方法 (621)一、中国佛教的特色 (621)二、学习方法 (622)复习与思考题 (622)拓展阅读书目 (622)第一章印度佛教思想源流 (623)一、小乘兴盛时期 (623)二、大乘兴盛时期 (623)三、密咒兴盛的时期 (623)复习与思考题 (623)拓展阅读书目 (623)第二章 中国佛教思想源流 (624)第一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佛教的特点 (624)一、取决于佛教自身的开放、含容性质。
(624)二、取决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和融摄。
(624)三、中国佛学至少有如下四个特点 (625)四、佛教在适应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屈从了其中的消极面,付出了影响至今的负面代价。
(625)第二节源流 (626)一、首先是传入阶段 (626)二、传播阶段 (626)三、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 (627)第三节中国佛教主要宗派介绍 (628)一、三论宗 (628)二、天台宗 (628)三、华严宗 (628)四、唯识宗哲学 (629)五、禅宗哲学 (629)复习与思考题 (629)拓展阅读书目 (629)第三章佛教基本理论 (630)第一节缘起性空 (630)616一、“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
” (630)二、缘起法和人生的关系 (630)三、性空与修学 (630)第二节四圣谛 (630)一、苦 (630)二、苦集 (631)三、苦灭。
苦灭道 (631)第三节《般若心经》解读 (631)复习与思考题 (631)拓展阅读书目 (631)第四章佛教修持法门(上):解脱道 (632)绪论 (632)一、佛法并不是一种在理论上单独存在的东西。
1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word 可编辑版)

第1章概述 (6)1.1复习笔记 (6)I.2强化习题与详解 (9)第2章治疗关系的建立 (12)2.1复习笔记 (12)2.2强化习题与详解 (15)第3章会谈技术 (17)3.1复习笔记 (17)3.2强化习题与详解』.、一 (24)第4章对象的区分与心理诊断 (25)4.1复习笔记.................................................254.2强化习题与详解..........................................29第5章心理治疗的目标与阶段 (30)5.1复习笔记 (30)5.2强化习题与详解 (34)第6章心理治疗中的阻力与问题 (36)6.1复习笔记 (36)6.2强化习题与详解 (38)第7章心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39)7.1复习笔记 (39)7.2强化习题与详解 (46)第8章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53)8.1复习笔记 (53)8.2强化习题与详解..................... 61 第9章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及过程 (66)9.1复习笔记 (66)9.2强化习题与详解 (72)第10章合理情绪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75)10.1复习笔记 (75)10.2强化习题与详解 (79)第11章森田疗法的理论与方法 (81)II. 1 复习笔记 (81)11.2强化习题与详解 (87)第12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向及方法的选择和思考 (88)12.1复习笔记 (88)12.2强化习题与详解 (94)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一.............................. ...............................学堂1.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定义;2.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3.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起源;4.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对专业人员的要求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定义心理咨询在英文中被称之为“咨询”coiinselnig);心理治疗在英文中有时被称之为“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有时被称之为“治疗”(一)心理咨询咨询在国外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概念。
学前教育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班级授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得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3.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认为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4.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 ,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5.变量:所谓变量是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6.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观察被试的行为和行为特征,并予以记录,以便提供可用作分析的素材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对观察情境不加任何控制条件,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7.学校教育制度: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
8、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9、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10、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11、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12.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13、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三位一体的提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位一体的提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三位一体”的提法。
这个提法最初源自基督宗教中对上帝的理解,认为上帝是由三个位格组成的,即父、子和圣灵。
但是在其他领域,人们也开始使用这个概念来描述一种统一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三位一体”的提法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我们将介绍它在人类关系、自然界、科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概念,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探究这种“三位一体”的概念,我们可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
这种关系的存在使得一个整体具备了更加丰富和完整的特征,而不仅仅是单个元素的简单组合。
在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的例证,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概念。
我们还将探讨“三位一体”的提法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以帮助读者对其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对“三位一体”的提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理解,促使他们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讨论和阐述三位一体的提法。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进行概述,介绍本文将要讨论的内容以及相关背景知识。
其次,我们会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本文的组织框架。
最后,在引言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阐明本文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讨论三位一体的提法,以及本文的写作目标。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
在正文的第一个要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三位一体提法的定义、意义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将详细讲解三位一体提法所涉及的概念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运用情况。
在第二个要点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分析和比较三位一体提法的应用,探讨其优劣之处以及可能的改进空间。
通过这样的讨论,我们将全面了解三位一体提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论述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及分类

论述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及分类一、前言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个体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以达到改善情绪、提高表现和实现目标等目的。
心理技能训练已经成为现代竞技体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教育、医疗、企业管理等。
本文将从方法及分类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方法1.认知重构法认知重构法是一种通过调整个体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来改善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人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并且这些看法和评价会影响到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因此,通过重新审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找出其中存在的错误和偏见,并加以纠正,可以改变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反应。
2.自我暗示法自我暗示法是一种通过自我语言或图像来影响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反应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人们内在具有与外界刺激相似或相同的形象或符号,并且这些形象或符号可以影响到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反应。
因此,通过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调整个体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表现和实现目标。
3.行为替代法行为替代法是一种通过替换不良行为或习惯来改善个体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人们在特定环境下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或习惯,并且这些行为或习惯会影响到个体的情绪和表现。
因此,通过找到适当的替代行为或习惯,并加以培养和强化,可以改善个体情绪和表现。
4.放松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是一种通过深度放松来改善个体情绪和身体状态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人们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下,身体会出现各种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肌肉紧张等。
因此,通过深度放松可以减少这些生理反应,并改善个体情绪和身体状态。
三、分类1.认知技能训练认知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认知重构法、自我暗示法等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个体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来改善情绪和行为反应。
这种训练适用于需要改善自我评价、降低焦虑等方面的个体。
2.情绪调节训练情绪调节训练主要包括放松训练法、自我暗示法等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深度放松或积极的自我暗示来减轻负面情绪,提高个体情感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实用讲道法》课件

03
传递价值观和理念
通过讲道法,能够将价值观和 理念传递给受众,影响其行为 和思想。
04
促进互动和交流
讲道法注重互动和交流,能够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
讲道法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讲道法
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通过讲解、辩论等方 式传授知识和思想,开启了讲道法的历史。
现代讲道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讲道法在教 育、培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02
分析讲道法在企业培训中的优势,如提高员工参与度、增强团
队凝聚力等。
企业培训中讲道法的应用技巧
03
分享在企业培训中运用讲道法的技巧,如如何选择主题、如何
与员工互动等。成功演讲者的经来自教训成功演讲者的经验教训
分享成功演讲者的经验和教训,如如何克服紧张情绪、如何处理 突发状况等。
演讲技巧的提升
分析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个人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
讲道法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领导力培训
讲道法可以作为领导力培训的一部分 ,帮助领导者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 和战略。
团队建设
公共关系
在公共关系中,讲道法可以帮助组织 更好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维护 良好形象。
在团队建设中,讲道法可以帮助团队 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团队目标。
04
讲道法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克服紧张情绪
紧张情绪
讲道者在讲道过程中可能会因为 各种原因产生紧张情绪,影响讲 道效果。
解决方案
通过充分准备、积极心态调整、 深呼吸等技巧,降低紧张感,保 持冷静和自信。
提高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不足
讲道者有时可能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 限而影响信息的传递效果。
解决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习心得(5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习心得(5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习心得(精选篇1)目前,通过对《教师法》的学习,又一次让我倍受鼓舞,再次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教师职业的荣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知识的认识,而且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自己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好教师法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但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
为提高对《教师法》的认识,树立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校教师学习了《教师法》。
通过学习《教师法》我认为要很好地履行教师的义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为人师表,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个性魅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明确了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我们增进守法_的意识,树立依法_的观念,自觉落实依法治教的行为。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以《教师法》为依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依法享有“教育教学、学术活动、管理学生、获得劳动报酬、民主管理、进修培训”等权利,并自觉履行“遵纪守法、履行聘约、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制止侵害、自我提高”等义务。
对外汉语教学法流派介绍

听说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n ⑴听说领先。⑵反复实践,养成习惯。⑶以句型为中 心教学操练。⑷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允许教师极少 量使用学生的母语)。⑸大量使用录音、语音实验室 和视听设备。⑹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学生母语和目 的语的结构对比、目的语结构内部的对比),找出学 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⑺尽力防止学生出现错 误,一旦出现要及时纠正,避免错误习惯的养成;正 确回答则应予以肯定强化,以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n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缺点:⑴重视语言知识,忽视言语交际技能, 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几乎放弃了口语教学。⑵过分依赖学生 的母语和翻译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⑶过 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过时”例句,教学 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解。
直接法(Direct Method)
n (12)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 身体动作教授语言的教学法。创立于60年代美 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美实验心理学家阿 舍尔(James T.Asher),主要用于移民儿童 英语教育。理论基础:儿童习得母语理论 。
n (13)暗示法(Suggestopedia):强调通 过暗示,开发身心潜力,激发学习动机并创造最 佳学习条件,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相结合,让学 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 有效学习的教学法。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扎诺夫创立于60年代中期。
Method)
又称“传统法”,它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外语,并以 系统的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 它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 (H.G.Ollendorff)。语法—翻译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 联想心理学。
第二讲——精选推荐

第⼆讲如何以其它法门修定前⾔在上次的讲座中,我已经解说修⾏安般念以达到第四禅的⽅法。
我说到当禅修者以安般念达到第四禅,并且修成五⾃在之后,当禅定之光晃耀、明亮、光芒四射时,他可以随⾃⼰的意愿⽽转修观禅(vipassana)。
然⽽在此刻,他也可以继续修⾏其它⽌禅法门。
今天,我想要跟⼤家讨论如何修⾏其它的⽌禅法门:三⼗⼆⾝分、⽩⾻观及⽩遍等。
三⼗⼆⾝分如果想修⾏三⼗⼆⾝分,⾸先你应以安般念达到第四禅。
当禅定之光晃耀、明亮、光芒四射时,在此光的帮助下,你应逐⼀地辨识⾝体的三⼗⼆个部份。
在⾝体的这三⼗⼆个部份当中,地界显著的有⼆⼗个,⽔界显著的有⼗⼆个。
你应观地界显著的四组,每组有五个:⼀、发、⽑、⽖、齿、⽪;⼆、⾁、腱、⾻、⾻髓、肾;三、⼼、肝、膜、脾、肺;四、肠、肠间膜、胃中物、粪、脑。
接下来观⽔界显著的两组,每组有六个:⼀、胆汁、痰、脓、⾎、汗、脂肪;⼆、泪、膏(⽪脂)、唾、涕、关节滑液、尿。
按照上述的顺序逐⼀地辨识。
尝试如同对着明镜照见⾃已的脸那样,清楚地在各个⾝分存在的部位透视到该⾝分[1]。
如此修⾏时,如果你的禅定之光暗淡下去,正在辨识的⾝分也会变得不清楚。
这时你必须回来修⾏安般念,将定⼒再度提升到第四禅。
当禅定之光再度明亮强盛时,才回过头来辨识三⼗⼆⾝分。
每当禅定之光变暗之时,你都必须如此修⾏。
练习到当你顺着由发辨识到尿,或逆着由尿辨识到发时,你都能以透视的智慧清楚地看见每⼀个部份。
继续修⾏直到对它精通纯熟。
然后,依旧闭着眼睛,运⽤禅定之光辨识离你最近的⼈或其它众⽣,尤其理想的是位于你前⽅的⼈。
辨识那个⼈或众⽣的三⼗⼆⾝分,从发开始顺着辨识到尿,然后从尿逆着辨识到发。
如此顺逆地辨识三⼗⼆⾝分许多次。
这样修⾏成功之后,你应辨识⾃已内在的三⼗⼆⾝分⼀遍,然后辨识外在那⼈的三⼗⼆⾝分⼀遍,如此内外交替,不断重复。
能够如此内外辨识之后,你的禅修⼒将会增强。
你应如此从近⽽远,逐渐扩⼤辨识的范围。
不必担⼼你或许⽆法辨识远⽅的众⽣。
九种主要心理治疗流派简介

九种主要心理治疗流派简介一、精神分析治疗法创始人物,Sigmind Freud(1856-1939),对于心理学的影响非常的深远,几乎所有的谘商与心理治疗理论都与精神分析治疗法有关系。
其主要的观点为决定论的认为行为是受制于心理能量与幼年时性心理事件的影响。
潜意识是行为产生的驱力,会受到性冲动(生之本能)与攻击冲动(死之本能)的驱使。
Freud(生之本能)与攻击冲动(死之本能)的驱使。
Freud 提出了性心理发展阶段,包含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2-6岁)、潜伏期(6-12岁)、性征期(12-18岁),而其中幼年时(六岁之前)的心理冲突会影响人格发展的健全。
依据Freud而发展出来的代表人物有Erikson所提出的心理社会化发展阶段论,Jung 的集体潜意识;Klein,Wincott, Fairbairn, Guntrip, Balint, Mahler等人所提出的客体关系理论(objectrel-ations theory);其中Mahler所提出的理论是客体关系理论中,很重要的理论之一,Mahler, Pine&Bergman(1975)有系统地提出分离─个体(separation-individuation)过程的理论,这个过程包含了分离与个体过程,为探讨幼年三岁前与母亲的互动关系。
「分离」是指个体一开始与母亲共生关系,就开始了分离的过程;而「个体」是个体在经历「分离─独立」过程,对自己特质假设的过程。
个体必须经过这些历程,个体才算是「心理上的诞生」(psychologicalbirth),并成一个真正的人,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稳固关系。
而边缘性人格异常(borderline personalitydisorder)就是发生在分离─个体历程中的不顺利,母亲无法适应与忍受幼儿进行个体化的历程,因而造成个体情绪不稳定、易怒、自我破坏行为及无法忍受焦虑等。
二、阿德勒学派治疗法创始人物Alfred Adler(1856-1939),又称个体心理学,为拋弃Freud的基本理论,强调人性的正面观点,认为行为受到社会兴趣、追求意义与目标的影响,探讨个人的成长模式,强调负起责任,创造出自己的命运。
全身反应法

• 5、TRP要使用的教具,教师也必须课前准 备好。 • 6、运用TPR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与 歌曲、游戏、儿歌等形式相结合
五、TPR教学法的不足
• (一)该法只适应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
使用,其动作及言语大都是简单的活动,
不可能单靠它学习较深的内容,必须同别 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 (二)TPR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游戏活动、 角色表演等,而孩子一开心就手舞足蹈, 没有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再好的教学 方法,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也难以取得预 期的效果。
一、全身反应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简称TPR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
斯.阿舍(James Asher)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在
1966年提出的外语教学法。
它是一种把言语与行为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身体动作 教授外语的教学方法,也叫领悟法
(Comprehension Approach)。
四、采用TPR教学法 应注意的问题
• 1、TPR所采用的动作应课前设计好,贴近 生活、简单明了、干脆利落、易学易仿、 富于童趣、生动活泼,能与教师自己的语 言相配合,始终保持一致。 • 2、运用TPR时,教师要善于借助语音、语 调、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丰富自己的语 言,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 3、在运用TPR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让 学生掌握语法知识,应循序渐进,从最简 单的一两条命令开始,逐步增加学生的信 息接受量; • 4、教师在使用TPR时,应结合教学内容, 有目的地创设交往情景,让学生能学以致 用在情景中表演,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优越性
• 1、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积累学习的自信心, 激发学习的热情。 • 2、活跃英语课堂气氛,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 效果。 • 3、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降低学生学习 的压力感和焦虑感。
(16)命门后撑与虚实转换的练法

(16)[转载]命门后撑与虚实转换的练法著名太极拳家顾留馨先生在其著作《太极拳术》一书中讲道,陈、武两式拳家在讲究身法时,主张全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是需要“一身备五弓”的。
五弓以身弓为主,身弓以腰为弓把,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贯注,中定而不摇摆。
动作时以命门穴为轴心,以两腰肾的抽换来变换身体的虚实。
顾先生的论述,强调了“身弓”对于身法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身弓备则腰脊坚韧有力,富于弹性,上与两臂相系,下与两腿相随,腰脊一转周身皆动,贯串协调主从不乱,既可八面支撑,又能八面转换.确实体现了腰脊的主宰作用。
而命门穴位于身弓的中心位置,是关键的节点,故命门运用得当,则有助于身体的动态平衡,体现的是身法中的中定作用。
重视命门部位的锻炼,在陈式太极拳套路的练习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如护心捶定势时,双臂合劲向前搠发,腰背部有后撑的微动,术语称之为“前去之中必有后撑”。
由前搠、后撑所呈现的,是一幅中正安舒稳固扎实的功架,习练者本人也会有支撑稳固、劲力集中的感觉。
再如“六封四闭”之定势,随转体双手斜下按时,对腰背部仍有命门后撑的要求。
此时的动作是“开”,劲力的运用为“放”,劲往前去,命门后撑。
顾留馨先生在阐述“前去之中必有后撑”时说,身手腿前去时,裆劲下沉,足底着力,而内劲由裆中往上翻,经背脊透达于掌指而直射,腰脊命门穴须微往后撑,这是“有前必有后”的对称协调的练法,也可说是前后的对拉拔长,目的是为了求得全身不失中正安舒的基本状态,使前进的惯性运动受到制约,不致破坏自身的平衡(《太极拳术》,上海教育出版社)。
顾先生的解析透彻明了,对我等后学者正确掌握“命门后撑” 的细致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身弓备命门后撑,强调的是“内动”,重视的是“意”的运用。
正如郝少如先生在《武式太极拳》一书中所讲,习练太极拳必须靠意识的支配来获得“张弓”和“放箭”的效果,“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旨在用意,而不在于用形,切莫弯腰驼背。
这样看来,“张弓”强调的是“以意代形”,是“求其劲而非求其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道法和躯体法
道法和躯体法是两种不同的修炼方式,在身心灵发展和提升上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道法和躯体法,并对其相关参考内容进行说明。
一、道法
道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修炼方式,它强调和谐与自然的统一,追求道的境界。
道法的核心思想是参悟万物的本源,以心境的平和和内省的方式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下是与道法相关的参考内容:
1. 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被认为是道家理论的重要体现。
其中包含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提倡以柔克刚、以无为而治的道路来达到心境的平和和自然与和谐。
2. 莊子,《莊子》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和修炼方式。
莊子提倡人们放弃功利性的追求,通过“忘我”达到与自然的融合,实现内心的自由和超越。
3. 道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富含着大量的道家思想和修炼方式,比如太极、吹糖人、狮舞等民间文化中的道家元素,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道法的一种方式。
二、躯体法
躯体法强调身体的力量和感觉,通过身体的运动和传导来达到
身心灵的平衡和提升。
它注重通过身体感知和动作实践,让身体与思维、情感和意识之间建立联系和协调。
以下是与躯体法相关的参考内容:
1. 瑜伽,《瑜伽》是一门源于古印度的综合性运动和修身方式,它强调通过体位法、呼吸法和冥想等手段来提升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平静。
《瑜伽经典》是瑜伽修炼的重要参考资料。
2. 奥秘的百步穿杨,《奥秘的百步穿杨》一书通过描述射箭运动的细节和技巧,揭示了人们通过身体感觉和动作实践来达到心智合一的境界。
这本书将射箭运动与心灵成长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创造性和灵性发展的途径。
3. 身体导向疗法,身体导向疗法是一种通过身体感知、运动和觉察来解决身心问题的疗法。
它包括身体动作治疗、身体心理疗法等多种形式,通过调整身体的能量和姿势来平衡身心灵,提升个人的整体健康。
综上所述,道法和躯体法是两种不同的修炼方式,分别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身体导向的哲学思想。
了解和实践道法和躯体法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灵性成长,对于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和个人的内在素质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