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自己而言却是 “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矛盾吗?
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自己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 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 铺垫。
第7、8、9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我”当时的处境?这些 描写有什么作用?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2.学习文章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心理成长过程的方法。 (重难点) 3.结合作者生平,感悟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新知导入
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是在通往理 想的道路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 么办?是放弃,还是迎上去呢?
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这样的情态描写,“犹豫不决”“ 悬 崖底下的地面摔个粉碎”这样的心理描写,“我缓慢地爬着,扒住岩石 的表面”“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这样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 现“我”当时痛苦的处境,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孱弱、胆小 的孩子形象,预示了“我”即将面临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
“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趴在岩石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做到→再一次“我”做到了→一 次一步成功脱险。 启发: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一小步又一小步,就容易战胜了。
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遇 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又一小步,困难就被分解了,就能够战胜困难、 取得成功。 既总结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17):
写“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我”却被困悬 崖的经过。
第二部分(18~28): 写“我”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一步一步爬下悬 崖、脱离险境的经过。
第三部分(29):
写“我”由爬悬崖的经历感悟到人生哲理。
通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百度文库题。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第一层意思是指“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克 服困难的过程。第二层意思是指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 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只要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就能 到达成功的彼岸。
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渴望——犹豫——畏惧——疲乏——有 了信心——信心更强——巨大成就感。
速 读课 文
思考1: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思考2:课文的心理描写有什么特色? 思考3:读完本文,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感情,感 受文章自然朴实的风格,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心理学与成长》(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田文 慧译。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 并做了删改。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
辨别多音字
( j! )滑稽 稽
( q# )稽首
( h5ng )哄抢 哄 ( h8ng )起哄
( h7ng )哄骗
辨别易混字
“抽噎”与前面的“哭泣”“呻吟”“大哭”有什么不同?
“ 抽噎”这里有被困悬崖导致的满腹委屈,有下了悬崖后回顾的后怕, 更是成功之后的喜极而泣,前面的几个词都是在写“我”被困悬崖时 的恐惧、焦急。
文中多次提到杰里,有何用意?
文中多次提到杰里,是行文的需要:一方面表现他是很重友情的,起 初他鼓励“我”不要做胆小鬼;当大家舍“我”而去时,他“看起来 很担心”;最后是他领着爸爸来找“我”的。杰里和其他孩子一样贪 玩,又有别于其他孩子。另一方面,有这个重友情的杰里的引导,爸 爸才找到“我”,使行文逻辑更加严密。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 就是我。”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句 子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巧妙设置悬念,吸 引读者阅读。
第17、 18两段的开头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两段的开头都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营造出了夜晚来临、天色越来 越暗的场景,烘托了“我”身处险境而又无人救助时紧张、害怕的心 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第1段交代了记叙文的哪几个要素?
“费城”,点明事情发生的地点;“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 天”,点明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 点明了主要人物;“厌倦了……的游戏”“寻觅其他好玩的事”,点 明了事件的起因。
我犹豫了。 结合上下文思考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我”的“犹豫”,与上文他们的“一路小跑”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犹豫的性格导致下文出现“我”困在 悬崖上,上不去也下不来的状况。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 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 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 美国作家、心 理学家,擅长写励志类文章。早年在空军 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二战时期,曾驾 机深入德国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代表作有 《心理学的故事》等。
崖 悬崖 y2
涯 天涯海角
眩 头昏目眩 xuàn
炫 炫耀
喘( chu3n )气喘吁吁 瑞( ru$ )祥瑞 湍( tuān )水流湍急
糟( zāo )糟糕 槽( c2o )水槽
烁( shu8 )闪烁 砾( l$ )沙砾
理解词义
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滑稽:形容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讲述“我”童年一次爬悬崖遇险,在父亲的 帮助下脱险的经历,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 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一个个小 困难,认真地解决一个个小困难,终将战胜大困难, 赢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