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摘要: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探讨了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引言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培养优秀农村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教育的深入推进,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现状1.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缺乏文明礼仪意识,无法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农村家庭普遍存在忽视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造成小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3.学校和社会的缺乏配合。

农村学校和社会对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培训和指导。

三、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问题的研究1.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水平,加强他们的文明礼仪意识?2.如何加强家庭对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培养?3.如何增强农村学校和社会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四、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解决办法1.加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提升他们的文明礼仪意识和教育能力。

2.加强家庭教育,通过家庭教育平台提供家长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和交流。

3.增设校内文明礼仪教育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礼仪习惯。

4.加强校外活动的指导,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文明礼仪修养。

五、结论通过对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可以发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

为了提升农村小学生的教育水平和文明素养,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家庭教育,增设有关文明礼仪的课程,以及加强校外活动的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东港市马家店镇三道岗小学于忠生孙鸿儒一、课题的提出: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及不文明的行为,极易误导他们。

我校处于偏僻的农村,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

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结合我校现有的德育工作经验,我们研究探索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途经,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注入新的活力。

二、课题的界定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重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三、研究目标:(一)课题研究总体目标: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行为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到学会做人,从热爱学校及周围环境做起,形成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从培养学习兴趣做起,形成探索能力,从自尊自爱做起,达到自律慎独,自觉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交往、和谐合作、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造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

(二)研究具体目标1 、通过对小学生实施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与实验,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道德修养与情感素养,掌握先进的德育方法。

2 、着力树立起“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

充分发挥学校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 、养成教育观念,使养成教育生活化、具体化、系统化。

4 、让所有学生了解掌握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5 、力求取得成功经验,不断扩大实验及辐射面积,促进农村小学生的礼仪教育。

6 、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及评价体系,构建“自主体验,引导疏通,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乡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内容纲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但是个体道德质量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升全民族道德素质、中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成立友好社会的基础教育。

针对当前乡村小学生礼仪意识冷淡,文明涵养偏低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乡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获取了明显的见效。

第一,成立了一套适合乡村校生特点,操作性较强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文明礼仪操作系统。

拟定了不同样年段,不同样要求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系统和谈论系统,比较系统地梳理出了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礼仪涵养要求和礼仪行为准则。

其次,编写了一套吻合乡村本质的低年级“文明礼仪”口语交际校本教材。

开发了小学生“文明礼仪”校本课程。

第三,促使了学生文明涵养的明显提升,讲文明,懂礼仪的风气已在我们学校逐渐形成,文明礼仪已初步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学生的礼仪行为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家庭延伸到社会,从自己延伸到别人,碰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宽泛赞美。

第四,成立了吻合学校本质的操作制度,使全校上下形成了班班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个个争当“文明礼仪标兵”的优秀场面 , 初步形成了一种礼仪文化。

同时我们精心浇灌的文明礼仪之花,也结出了丰富的果实。

重点词:文明礼仪成立系统开发课程提升涵养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但是个体道德质量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升全民族道德素质、中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成立友好社会的基础教育。

《教育——财富储蓄其中》一书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世中的四大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计。

而优秀的礼仪习惯,文明的言行举止则是人与人沟通合作的润滑剂。

因此,让学生接受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迪教育,全面系统地养成文明礼仪风范,成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别人,懂得自爱、他爱,提升共处、生计的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最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精品

最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精品

最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精品摘要:本报告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文明礼仪问题,以研究和实践的方式探讨了如何开展有效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本报告分析了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并设计了一个具体的实践活动方案,以期对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农村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行为粗鲁、礼仪意识淡薄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因此,本报告将探讨最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期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农村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的提升。

二、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发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应从儿童的早期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礼仪意识。

学校则应设置相关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培养。

社会方面,应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倡导,营造浓厚的文明礼仪氛围。

三、实地调研为更好地了解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际情况,本报告进行了实地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我们对多所农村小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着礼节意识不强、行为粗鲁、习惯不良等问题。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农村小学生的身边缺乏文明礼仪的典型榜样,这给文明礼仪养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问题分析基于文献综述与实地调研的结果,本报告对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包括家庭教育不足、学校培养机制不完善、社会环境不利于文明礼仪的形成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水平的整体欠缺。

五、解决方案针对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问题,本报告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云阳县教育科学2010年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云阳县红狮镇双梅小学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系云阳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10—054)。

该课题自2010年6月开题至今,研究历时两年,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实践与研究,在大量活动开展的背景下,留守儿童学生的文明礼仪程度达到了预期研究目的,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现作结题报告如下: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早已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唯一经济来源,他们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双双外出务工,便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未成年群体。

两年前,双梅小学学生总数1100多,而留守儿童就占了800多,这些学生,学生来自山区与乡村。

他们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大多数学生家庭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收入不高,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家庭父母在本县或外出打工,因此留守儿童在学校学生中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及其它亲戚监护,在教育上或多或少存在着缺失,在日常行为上也表现出很多不良倾向。

心灵上消极、孤僻、任性、暴躁,行为上纪律松懈、卫生习惯差、放学后不按时回家,迷恋游戏、长时间看电视;文明行为上说脏话、和同学冲突、不尊重他人、不懂得感恩等等。

这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很大的难题,文明礼仪教育在前几年几乎是空白。

同时受生活环境和一些地方陋习影响,学生行为习惯较差。

针对这一情况,我校选择了《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这一课题,分析其特点和成因,探究构建适合我校的留守儿童教育体系。

对农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农村学生将来融入城镇走向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校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尤显重要。

我们以双梅小学留守学生为例,研究目前农村留守学生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提高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综合素养实践研究,力图让农村小生在学习生活中摒弃不良的行为习惯、克服农村学生由特定环境带来的陋习,逐步养成合乎礼仪的文明行为规范,并以此在学习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从而自觉养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同时也为农村小生文明礼仪教育实施途径提供方向和参考。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本文旨在通过问卷当前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以期为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标签: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调查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教育历来为我国思想家和教育家所重视。

文明礼仪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属于德育范畴。

以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被国家写进各级重要文件,学校也将德育作为自身办学、育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常抓不懈。

然而,农村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存在哪些基本问题?笔者对此展开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情况、发展水平以及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笔者开展了此次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为了全面深入地调查,笔者根据德育过程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理论,从认知、行为、态度、途径、体验、意志六个维度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

认知:全面了解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情况,了解学生对文明礼仪“规范”的认知水平。

行为:了解学生文明礼仪的行为表现,分为校内、校外两个方面。

态度:了解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态度,重点了解学生对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何看法,尤其是了解学生对学校、家庭、社会文明礼仪教育的态度。

途径:全面了解学生获取文明礼仪知识的途径,探索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大教育主体在学生身上是怎样产生影响的。

体验:了解学生对文明礼仪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有何体验。

意志:通过设计情景问题,了解学生面对两难问题时内心的矛盾冲突。

三、抽样情况为了更好地研究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厘清作用機理,课题组选择了肥西乡村、城乡接合部、合肥市区三个不同地区各一所小学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分别命名为乡村C小学、城乡接合部B小学、合肥市区A小学。

笔者与各样本学校进行了有效的联系和协调,调查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一共发放276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回收率100%。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乡村C学校学生文明礼仪知识不全面、不系统,存在较大的认知漏洞,和城乡接合部B学校相比有一定差异,和市区A小学相比差异明显。

好的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好的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云阳县教育科学2010年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云阳县红狮镇双梅小学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系云阳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10—054)。

该课题自2010年6月开题至今,研究历时两年,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实践与研究,在大量活动开展的背景下,留守儿童学生的文明礼仪程度达到了预期研究目的,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现作结题报告如下: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早已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唯一经济来源,他们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双双外出务工,便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未成年群体。

两年前,双梅小学学生总数1100多,而留守儿童就占了800多,这些学生,学生来自山区与乡村。

他们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大多数学生家庭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收入不高,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家庭父母在本县或外出打工,因此留守儿童在学校学生中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及其它亲戚监护,在教育上或多或少存在着缺失,在日常行为上也表现出很多不良倾向。

心灵上消极、孤僻、任性、暴躁,行为上纪律松懈、卫生习惯差、放学后不按时回家,迷恋游戏、长时间看电视;文明行为上说脏话、和同学冲突、不尊重他人、不懂得感恩等等。

这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很大的难题,文明礼仪教育在前几年几乎是空白。

同时受生活环境和一些地方陋习影响,学生行为习惯较差。

针对这一情况,我校选择了《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这一课题,分析其特点和成因,探究构建适合我校的留守儿童教育体系。

对农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农村学生将来融入城镇走向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校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尤显重要。

我们以双梅小学留守学生为例,研究目前农村留守学生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提高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综合素养实践研究,力图让农村小生在学习生活中摒弃不良的行为习惯、克服农村学生由特定环境带来的陋习,逐步养成合乎礼仪的文明行为规范,并以此在学习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从而自觉养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同时也为农村小生文明礼仪教育实施途径提供方向和参考。

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研究报告)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执笔:钱国云、蒋建春一、研究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又特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实施素质教育,文明行为的教育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

目前,在校的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文明行为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

由于我们学校所处的文化环境与历史传统的原因,我们郑陆中心小学,原来就比较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学校的少先队工作乃至德育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然而,透过这些历史痕迹,我们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上,反思现有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成果,发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缺憾。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①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发现撤点并校到中心校就学的学生与原中心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一定差距。

②学生文明习惯培养的面不够宽,一些重要的行为习惯——如明礼诚信及与人交往等一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习惯培养相对滞后。

③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较为简单。

④缺乏评价与反馈。

上述几方面的不足,构成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三个问题,即行为习惯的培养内容如何拓宽,如何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策略与方法,怎样对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状态进行评价。

这些都是本课题力求突破的地方。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在2000年成立了课题组,确立了该研究课题,设计了《当代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研究方案。

二、研究原则与目标。

1、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界定①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界定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指以小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的符合《小学生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的课题属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14-2015年度微型课题。

该课题于2014年12月立项,并与2015年10月结题,经过认真研究和不断的实践活动,该课题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文明礼仪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根基,是健康成长的臂膀。

因此,让学生接受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全面系统地养成文明礼仪风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懂得自爱、他爱,提高共处、生存的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选题缘由1.选题背景:文明礼仪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根基,是健康成长的臂膀。

现在国内外对孩子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但主要是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文明规范的一种研究,而在小学生中,如何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卫生、道德、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进行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薄弱的领地。

2.理论依据: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是很高。

在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非常薄弱。

从而导致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例如,在课堂上,总有学生插嘴,打断老师讲课;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塑料袋和纸屑;课间常有学生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中午吃饭不排队、浪费粮食;不懂得节约用水和用电;还有部分学生下课后站在凳子上互相玩耍;大多学生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心日子,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缺少礼教,对长辈不够尊重,有的甚至和父母顶嘴,对父母出言不逊,对爷爷奶奶更是有恃无恐。

还表现为语言不文明、不讲卫生、不守纪律等等,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

3.实用价值: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文明有礼的文化人,乃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伴随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文明礼仪进课堂”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所以我决定选题为《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在班级中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在班级中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教育科学专项课题“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在班级中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在班级中养成教育研究》系云阳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11—036)。

该课题自4月开题至今,研究历时一年,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旳努力实践与研究,在大量活动开展旳背景下,我校学生旳文明礼仪限度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旳,完毕了本课题旳研究任务。

现作结题报告如下:一、课题旳提出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特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注重……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旳养成教育”。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实行素质教育,文明行为旳教育应当是最基本旳也是最重要旳素质教育内容之一。

孩子旳教育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每个家庭旳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命运旳大事。

让学生接受文明交际礼仪旳启蒙教育,全面系统地养成文明礼仪风范,建立和谐旳人际关系,学会关怀她人,懂得自爱、她爱,提高共处、生存旳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旳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国内外对孩子旳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着不同限度旳研究,但重要是广泛旳对学校、家庭、社会旳文明规范旳一种研究,而在小学生在班级中,如何运用班级旳主阵地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卫生、道德、文明礼貌等方面旳文明礼仪进行系统旳研究还处在单薄旳领地,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家长多数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

在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旳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单薄。

从而导致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窗身上,还存在着某些不文明旳行为。

例如,在课堂上,总有学生会插嘴;在我们旳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旳校园极不和谐旳纸屑;课间常有学盛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觉得常;尚有部分同窗互相之间讲脏话、粗话,学生大多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旳舒心日子,惟我独尊,自我中心,在家中缺少礼教,对长辈不够尊重,使性子,有旳甚至和父母顶嘴,对父母出言不逊,对爷爷奶奶更是有恃无恐。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探究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探究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文明礼仪教育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农村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文明礼仪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提升,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文明礼仪教育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探讨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文明素养水平,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现状、重要性、途径和方法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角色,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帮助农村小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为加强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文明礼仪养成的重要性及途径方法,探讨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文明礼仪养成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实施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通过研究可深入了解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加强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方案,为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 正文2.1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家庭的素质教育和家教教育水平较低,导致很多小学生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意识。

农村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较大,例如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深入人心,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文明礼仪教育师资力量,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书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书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沛县五段镇中心小学朱忠沛一、课题的提出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美德。

但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学校是一个文明的大舞台,师生文明礼仪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我校处于偏僻的农村,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

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内在素质、外在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因此,《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二、课题的界定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三、研究目标:通过认真系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帮助农村学生改掉习惯中的陋习,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我校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四、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

最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精品

最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精品

花山乡中心校《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一、课题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现状分析1、学校(教师):我们学校是一所乡中心小学,学生基本来源农村,学生的道德建设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2、学生:近几年来,随着移民搬迁户的增多,我校民族生所占比例已达70%。

由于受经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影响,这些民族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十分差,具体表现在:个人卫生差、歪戴帽子斜穿衣、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说脏话;爱国主义行为不正确、升国旗时不严肃认真;行为自由散漫;上学、放学途中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等。

3、家庭:父母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较大;父母大多务农或外出打工,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很少;管孩子的大多是爷爷奶奶,他们只能负责孩子的起居饮食,往往忽视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教育。

近年来高二半山的彝族学生也越来越多,他们的文明程度、文明意识普遍较低,缺乏良好的礼貌、卫生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这些状况也给学校的道德教育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分析以上情况,学校认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已成为我校品德教育亟待加强的重点内容,只有抓好了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改变了学生不文明的学习、生活等习惯,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形成,进而营造出优雅、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研究的范围、对象全校学生(二)、需要解决的问题:1、制定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包括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等礼仪知识。

2、探索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三、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彭雁:副校长兼教科室主任、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主要负责前期调研、确定课题、拟定实验方案龙建兴:教导主任、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主要负责协助拟定实验方案、组织理论学习。

陈照君:语文教研组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负责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王俊华:数学教研组长、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负责收集资料、整理档案、撰写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内容摘要】目前,在校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礼仪行为的养成必须从学生中抓起。

本课题从营造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教育氛围;对学生进行礼仪行为习惯的认知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挥家长、社区的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作用这四方面来阐述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礼仪行为习惯礼仪认知教育礼仪实践活动礼仪之花盛开礼仪之果累累《农村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报告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

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多年来,我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特别重视礼仪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2007年3月把学生礼仪习惯作为我校特色教育来抓,2012年3月,我校微型课题《农村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实践研究》开题以来,学校更是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个个喜人的阶段性成果。

现将我校课题研究情况作一个汇报:一、课题研究前期工作:1、课题背景认识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且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长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许多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

周边环境更为复杂,城区人口、农村人口、外来人口混杂,不少学生耳濡目染的是扑克、麻将、粗言秽语。

最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精品

最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精品

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模式,为推进农村小学
03
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预期成果
01
形成对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全面认识,揭示其背后的影 响因素;
02
提出加强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对策和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提 供参考;
03
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模式,为其他地区的农村小学生思想道 德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VS
研究难点
如何准确把握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 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如何有效解决农村 小学教育中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际问题 和困难。
04
研究目标与预期成果
研究目标
01
探索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明确研究的 目标和方向;
02
分析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
位和作用;
要点三
风险与应对措施
对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因 素进行了充分的预估,并制定了相应 的应对措施,以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研究经费
申请了相关科研项目经费,为研 究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
研究场地与设备
选择了合适的实验场地,购置了 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以确保 研究的顺利进行。
研究计划与时间安排
要点一
研究计划
要点二
时间安排
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 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 等。
根据研究计划,将整个研究过程分为 若干个阶段,并明确了每个阶段的研 究任务和时间节点。
最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 育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精品
xx年xx月xx日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一、引言文明礼仪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象征,也是人与人交往中的一种关键。

农村小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文明习惯和礼仪意识的养成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办法,以期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文明素养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二、现状分析1.存在问题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较差,存在以下问题:不尊重他人,缺乏对教师和长辈的敬意;不注重卫生,不会礼貌排队或使用公共场所设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较为普遍;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等。

2.影响原因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不足,家长对文明礼仪的重视程度不高;生活环境相对封闭,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传统观念仍然存在,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

三、解决办法1.加强家庭教育应提高家长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树立榜样,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通过示范、教育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社交礼仪。

2.强化学校教育学校要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将礼仪教育融入各个学科,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礼仪意识。

同时,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水平,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3.加强社会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增加社交经验和互动机会,培养他们的社交礼仪和协作能力。

同时,组织社会志愿者或城市文明劝导员等进行社会教育工作,引导农村小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文明习惯。

4.多媒体宣传四、总结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当前社会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多媒体宣传等多方面的努力,农村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和礼仪意识将会逐步提高。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将为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文明礼仪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根基,是健康成长的臂膀。

现在国内外对孩子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但主要是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文明规范的一种研究,而在小学生中,如何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卫生、道德、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进行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薄弱的领地。

因此,开展此课题目的在于系统地养成文明礼仪风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懂得自爱、他爱,提高共处、生存的能力。

确立这一课题后,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既有成功的欣喜,又有停滞不前的困惑。

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一、前阶段概况(一)制订了一系列校纪校规。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将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细化为十个方面:(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遵守秩序的习惯(8)勤于动手的习惯(9)锻炼身体的习惯(10)讲究卫生的习惯;每个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蓝本,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制订了一系列校纪校规。

(二)初步探索出了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

针对部分学生“知行脱节”的情况,我们通过设立红领巾监督岗,聘任如卫生、纪律、文明礼仪等各种监督员,参与监督学生行为习惯的表现,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渡。

这种全员参与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能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角落,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监管。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大家的监督下,不可任意而为,达到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过程的反思本课题是为了提升我们学校的办学水平、带活校本教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

初次开展这样的教育科研活动,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我校的课题研究还有许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探究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探究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探究【摘要】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对于培养孩子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小学生礼仪现状,探讨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养方法和合作策略。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是关键,教师是重要推动者。

讨论了教师在文明礼仪养成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讨论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性,提出了发展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礼仪现状、重要性、培养方法、合作策略、教师作用、有效性、发展方向、建议、总结、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地区的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比于城市地区的学生,农村小学生在礼仪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言行举止不规范、缺乏社交能力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形象和发展,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与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于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探讨,分析现状,探讨方法,并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文明礼仪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素养和社会行为规范至关重要。

而农村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发展的希望,其文明礼仪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更关乎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构建。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东港市马家店镇三道岗小学于忠生孙鸿儒一、课题的提出: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及不文明的行为,极易误导他们。

我校处于偏僻的农村,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

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结合我校现有的德育工作经验,我们研究探索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途经,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注入新的活力。

二、课题的界定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重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三、研究目标:(一)课题研究总体目标: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行为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到学会做人,从热爱学校及周围环境做起,形成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从培养学习兴趣做起,形成探索能力,从自尊自爱做起,达到自律慎独,自觉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交往、和谐合作、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造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

(二)研究具体目标1 、通过对小学生实施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与实验,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道德修养与情感素养,掌握先进的德育方法。

2 、着力树立起“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

充分发挥学校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 、养成教育观念,使养成教育生活化、具体化、系统化。

4 、让所有学生了解掌握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5 、力求取得成功经验,不断扩大实验及辐射面积,促进农村小学生的礼仪教育。

6 、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及评价体系,构建“自主体验,引导疏通,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温岭市城西小学课题组※内容摘要: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生礼仪意识淡薄,文明素养偏低的状况,我们进行了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构建了一套适合农村学生特点,操作性较强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文明礼仪操作体系。

制订了不同年段,不同要求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比较系统地梳理出了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礼仪素养要求和礼仪行为准则。

其次,编写了一套符合农村实际的低年级“文明礼仪”口语交际校本教材。

开发了小学生“文明礼仪”校本课程。

第三,促进了学生文明素养的明显提高,讲文明,懂礼仪的风气已在我们学校逐渐形成,文明礼仪已初步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学生的礼仪行为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家庭延伸到社会,从自己延伸到他人,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赞誉。

第四,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操作制度,使全校上下形成了班班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个个争当“文明礼仪标兵”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了一种礼仪文化。

同时我们精心浇灌的文明礼仪之花,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文明礼仪构建体系开发课程提高素养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四大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而良好的礼仪习惯,文明的言行举止则是人与人交流合作的润滑剂。

因此,让学生接受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全面系统地养成文明礼仪风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懂得自爱、他爱,提高共处、生存的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追溯历史,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推崇“百行以德为首”,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文明有礼的文化人,乃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笔者认为,文明礼仪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根基,是健康成长的臂膀。

※本课题为2006年台州市规课题;组长:潘文萍;副组长:王建平;成员:林宗良、陈晓燕、应海鸥、江瑾琦、傅伟敏;执笔:潘文萍然而,近几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而社会群体文化水平的提高相对滞后,道德水准也不尽人意。

特别是我市,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造成较为混杂的周边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一些家庭只重学习成绩轻思想道德教育,礼仪更是无所谓,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于强烈,不懂得尊重、关爱他人与严于律己。

因此,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更显得重要。

“万丈高楼平地起”,文明礼貌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起点。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才能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使之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从小形成良好的品德,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学生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

所以,我们进行了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这对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的方法、原则(一)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礼仪表现,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

2、比较法:求课题实施前后的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变化。

3、测验法:检测考核学生对礼仪的认知、行为能力。

(二)研究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

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

在要求上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2、示范性原则: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是有极强仿效性,因此特别要求老师与家长要起示范作用,并树立学生榜样进行示范。

3、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

4、实践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在具体行为实践中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不是只凭空洞的说教。

5、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都力求做到操作简便、行之有效。

三、操作过程和具体措施(一)操作体系的构建在文明礼仪体系构建中,我们以校园礼仪为起点,然后将文明礼仪在校园与进家庭,走向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细化,开展一系列活动。

我们将文明礼仪教育分为三个阶段来推进。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初见成效阶段(2006年1月——2006年7月)本阶段以“校园礼仪”为重点,通过召开动员会、雏鹰电台、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氛围。

因小学1——6年级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小至7岁,大至12岁,学生年龄层次的不同,他们的心理特点也不同,行为要求也各有差异。

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的特点,制定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与不同要求的“文明礼仪”评比条件,让全校同学都按照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二年级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基点,主要培养学生从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三、四年级在一、二年级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

五、六年级再增加社会交往,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要求。

根据这些标准,在全校开展“文明礼仪标兵”和“文明礼仪示范班”的评选活动,学校通过表彰优秀、树立榜样等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实现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校园里悄然开放。

1、第一阶段评比标准2、第一阶段评比方式评比分个人和集体两个项目,即“文明礼仪标兵”和“文明礼仪示范班”。

每学期评比两次,分别在期中和期末。

通过自评和校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文明礼仪标兵”评比说明:根据学校制定的文明礼仪评比标准,在学生对照标准自评的基础上,班主任通过联评,评出校级“文明礼仪标兵”每班5人。

第二阶段:家校结合,深化推进阶段(2006年9月——2007年1月)为了继续做好“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德育处将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守则》《规范》等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将教育内容编成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儿歌,让全校学生熟读成诵,熟记于心,付诸行动。

要求各中队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积极开展儿歌诵读活动。

少先队大队部也开展相应的活动。

从认知到行为,狠抓养成教育。

此外,各班以“文明礼仪标兵”和“文明礼仪示范班”为榜样,继续深入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教育学生在校要做讲文明的好学生,在家也要做懂礼仪的好孩子。

家校结合,使文明礼仪深入到每一户家庭。

学校开展“家校文明小标兵”的评选活动,在第一阶段校园礼仪的实施基础上,延伸礼仪教育内容,适当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

使学生的文明行为从校园延伸到家庭。

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家家户户。

1、第二阶段评比标准小学生“家校文明礼仪”评比标准(1)热爱祖国,会唱国歌。

升降国旗时做到脱帽、立正、行礼。

(2)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让路(集体活动时除外)。

进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经允许后再进人;离校时与老师道再见。

(3)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友爱互助。

不打架,说话文明。

(4)就餐要守秩序,先人后己,不争先恐后,不高声喧哗,不留剩菜剩饭;饭后,要轻放餐盘,且要整齐。

(5)遵守课堂、课间纪律,排队做到静、齐、快,集会时要静听。

领奖或递送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手。

(6)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

会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果皮纸屑主动捡起。

(8)对待客人主动问好,热情引路,不围观,不尾随。

(9)不贪小便宜,拾金不昧。

未经别人同意,不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

(10)按时到校、离校。

服装整洁,不穿拖鞋和背心。

上放学路上戴好小黄帽和校徽,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

(11)放学后,学生一律排路队离校。

回家路上不逗留,要准时返家。

外出时,要先经父母同意。

(12)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早晨应问候“爸妈,早上好!”夜晚睡觉前应说:“晚安”,离家前或跟父母分别时说:“再见”或“爸妈,我去了”,回家应说:“我回来啦!”平时主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13)在家要按时作息,起床后自己整理好床铺、打扫好居室卫生。

(14)对父母说话要诚实,做错事要勇于承认,进行自我批评。

要简单地向家长汇报一天的学校生活,作业、试卷要主动请家长过目。

(15)要虚心听取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有不同意见可以耐心地与家长交换,但不要耍脾气、赌气,更不应跟家长顶嘴。

(16)父母、他人为自己做事情,应该很有礼貌地向他们道谢。

2、第二阶段评比方式评比分“家校文明礼仪标兵”和“文明礼仪示范班”两个项目。

每学期评比两次,分别在期中和期末。

通过自评和校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在家的表现班主任通过“学生在家情况反馈表”、家访或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了解。

各班同学根据学校制定的文明礼仪评比标准,在学生对照标准自评的基础上,学校通过联评,评出“家校文明礼仪标兵”(每班级5人)和“文明礼仪示范班”(每年级段2班),并进行隆重的表彰。

第三阶段:走向社会,细化延伸阶段(2007年2月——2007年11月)将文明礼仪教育继续深化,逐步向社会延伸。

将校园、家庭、社会三者结合起来,教育学生除了在学校、在家中要讲文明、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做到文明有礼。

制定出“小学生社会文明礼仪”实施细则从学生的待人接物、遵守社会公德方面提出要求。

德育处开展“我是合格小公民”的评选活动,从校园到家庭,再延伸到社会,形成完整的文明礼仪教育体系。

另外,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在第一、二阶段推进的的基础上,继续细化延伸,学校推出了文明礼仪“四项十六条”和“两要两不要”来细化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将文明礼仪标准具体化,落实在每一个行为细节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四项十六条”围绕文明新人、文明用餐、文明用厕、文明校园四个方面制定细则,“两要两不要”要求学生“要轻言轻语,不要大声喊叫;要轻手轻脚,不要追逐奔跑”,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文明举止,创文明校园的良好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