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字酌句理文本
斟词酌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 中图分类号1 G 6 2 3 . 2
【 文献标识码l A
【 文章.  ̄ 1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9 — 0 0 4 9 ~ 0 1
乐, 看 着孩子一 步步走 向危险而不去 阻止 : 有的认 为主要 责任 在 孩子 自己, 他不应该 不顾一切 去追猴 子 , 失去 了理 智 , 而使 自己走 向危 险… …事物 间复 杂的联 系在争议之 中逐渐 明 朗 . 使 学生明辨 了事理。最后还 可让学生想 象. 假如你是船 长 . 你 要 对孩子和水手说 些什 么?让 学生在 交际中学会 自我教育 。 五、 抓总结归纳 。 扩展延伸 , 升华主题 。 堂好课的 结尾 不是 画上 了一个句号 .而是寻求一种 延 伸 和开放 。在结尾之 处, 通过有效的 口语 交际活动 . 使 文章 的 主题得 到升华 , 使 学生的思维向更深 处发展 , 达到 言已尽 而意 无穷的效果 , 是 阅读教 学应追求的理 想境界 。如教学《 草原》 一 课时, 结尾写道 : “ 太阳 已经偏 西, 谁 也不肯走。 是呀! 蒙汉情深 何 忍别 . 天涯碧 草话 斜 阳!” 可让 学生想象汉族客 人和 蒙古族 主人在 蒙古 包前依依惜 的情 景 :客人 中有哪些不 同身份 的 人? 分 别来 自哪 些地 方? 他们会讲些什 么?蒙古族人 民会讲 些 什 么?在练 习说话的过程 中进 一步体会 蒙汉 两族人 民之 间的 深情厚谊 。 再如《 詹 天佑》 一课 , 结尾处写外 国游人 望着在崇山 峻岭之 间穿行的京张铁路 , 站在詹天佑铜像前 , 赞叹 不已。可 让学生想象外国游人 啧啧 赞叹 的情景 : 什 么叫赞叹 不 已? 他们 会说 些什 么? 在说 的过程 中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 在这一过程 中 教 师随机点拔 学生的思路 , 规范 学生的语 言。最后评 选“ 优 秀新闻发 言人 ” 和“ 优 秀记者” 。
如何指导学生细读文本
课堂点睛裕,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词人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通过阅读这类作品,学生能够明晰怀古类词作在内容、手法、风格上的特点,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阅读同一风格的作品不同的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风格。
但是,有些古诗词的风格也比较类似,被后人归为同一流派,如豪放派、婉约派等。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同一风格的作品,让他们在阅读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同一流派作品的风格特色。
例如,田园派的诗歌就非常有名,在中国诗坛上独树一帜。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以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宋代的杨万里为代表。
这类诗歌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语文教材中选入了王维的《山居秋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教师可以“古诗中的田园生活”为议题,引导学生阅读这些诗歌。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这类诗歌的共同点:诗人们都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美丽的田野、清澈的小溪,呈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细腻生动地叙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感受,风格清丽,洋溢着喜悦之情。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参与到探究与实践的活动中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文本细读是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概念,是人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图文结合 斟字酌句
图文结合斟字酌句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塞北江南”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贯穿全文,介绍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
课文说明的对象是学生们熟知的一种水果――葡萄,他们对这一说明对象已有一定的认识程度,在情感上对文章的说明内容充满了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二、案例分析(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师:葡萄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当王老师问:葡萄沟到了。
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生答:山坡、梯田)王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山坡、梯田”。
借助多媒体图片理解。
(评析:生动直观的图片,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用画面描绘情境,用语言渲染情境,动作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词语,使同学们仿佛真的来到山坡上,来到“凉棚”下,并在脑海中想象那个美丽、神奇的地方。
)2.赶快登上山坡,仔细瞧瞧夏季的葡萄生长得怎么样?3.你从哪里可以读出葡萄非常茂盛?4.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解读:前半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1)从这一句话里,你读到了哪些信息?――(枝叶很多、很密、很绿……)这是一些长得什么样的叶子?――(茂密)(葡萄叶子道具,师生合作贴在黑板上,成茂密状。
)茂密:形容(草木)茂盛而繁密。
――茂盛:形容(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密:“山”字底,草木像小山一样层层叠叠,非常繁密。
(评析:儿童是用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教师课前制作葡萄叶子的道具,通过师生合作把这些叶子贴在黑板上,成茂密状,把抽象的词语变为形象。
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茂密”的意思,教师恰当、合理地运用这种教学,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中,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除了“茂密”,你还能从哪里看出葡萄叶子长得很繁密?――(向四面展开)(3)“向四面展开”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向四面展开:向前后左右无限制地伸展。
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精益求精」是一句很常见的成语,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的珍贵精神财富。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追求完美,从使用的词汇,到排列的顺序,都必须经过仔细思考,不断地完善,直到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字斟句酌」代表着精益求精的品质,是作者们在写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这个原则的精髓,就在于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智慧,根据自身的直觉和判断,不断去推敲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
而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这个原则同样适用。
无论是在工作中,亦或是个人生活中,都要对每一个要做的事情进行细致的思考和规划,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高效。
为何要追求「字斟句酌」的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原则可以使得我们的表达更加清晰、准确,使得别人更加容易理解我们的意思。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沟通,并且可以降低误解的可能性。
事实上,字斟句酌不光是在写作或者演讲的时候需要,我们在谈话、交流的时候也需要有这个品质。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时候我们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让别人感到困惑,这时候我们需要更加耐心地解释和沟通,才能让对方更加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想法。
除此之外,「字斟句酌」还可以使得我们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通过不断地思考、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对于某些特定的话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品质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谨慎、有条理,并且会培养出我们找出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越来越注重每个细节,从而使得我们的表达变得更加精准、清晰的时候,我们也让自己更加容易发现那些在我们曾经忽略的地方潜藏着的问题。
最后,「字斟句酌」还可以使得我们更加自信和有说服力。
当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我们先仔细思考和推敲,我们就会对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更加自信。
同时,我们对自己的表述方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也会让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加有说服力。
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日常交流中,这种品质都让人们变得更加令人信服。
《字斟句酌》优秀教案
《字斟句酌》优秀教案字斟句酌优秀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份优秀的教学计划,帮助教师在教授《字斟句酌》这一内容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字斟句酌》,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 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1. 介绍《字斟句酌》的概念和背景2. 分析《字斟句酌》的文本,解释其中的修辞手法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究《字斟句酌》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4.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要求他们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作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字斟句酌》的概念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2. 分析文本:解释《字斟句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3. 学生互动: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字斟句酌》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验4. 创作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如写一篇比喻文章或设计一个有趣的排比句子5. 总结:复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归纳总结,提出问题和观点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和合作活动中的学生表现和参与度- 学生的创作作品,如文章、句子等- 学生对《字斟句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学资源- 《字斟句酌》文本-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指导问题- 创作活动的指导材料和范例参考书目- 王敏. 修辞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周颖. 修辞学导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结束语本教案提供了一个简洁而系统的教学计划,帮助教师在教授《字斟句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修辞意识和表达能力。
通过研究本教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水平。
字斟句酌,咬文嚼字——以《湖心亭看雪》为例,高效高质地解读文言文
字斟句酌,咬文嚼字——以《湖心亭看雪》为例,高效高质地解读文言文发布时间:2021-01-28T15:09:33.2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作者:王颖[导读] 莫泊桑说:“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一个动词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性质鲜明。
”一篇篇篇幅短小的文言文,如何能在“言”的基础上上出“文”的味道来,是我想要实现的目标。
我想以《湖心亭看雪》为例,通过比较法,归纳一套学习文言文文本的方法。
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让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文言文,掌握从而熟练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比较法。
王颖杭州市萧山区高桥金帆实验学校浙江杭州 311200【摘要】莫泊桑说:“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一个动词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性质鲜明。
”一篇篇篇幅短小的文言文,如何能在“言”的基础上上出“文”的味道来,是我想要实现的目标。
我想以《湖心亭看雪》为例,通过比较法,归纳一套学习文言文文本的方法。
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让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文言文,掌握从而熟练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比较法。
【关键词】标点比较法、词语比较法、语序调整法、语境比较法、矛盾比较质疑法、历史比较法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30-01一.研究的源起1.现象追踪:《羚羊木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精读课。
这是作者张之路的一篇微型小说。
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可是,我错了吗?”很多老师喜欢用主问题导入的方式,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在这篇课文上有些老师会因为这个问题的提出而丧失了“语文味”。
曾经听过一堂公开课,老师就是以这个主问题导入的。
初一的学生很有表现的欲望,仰着稚嫩的脸,举着稚嫩的手,积极地配合老师,学生很能说,整堂课很热闹,很踊跃。
但是听下来,惊觉:这不是思想品德课或者心理活动课吗?整堂课学生在批判这个,表扬那个,充满了思想的因素,独独少了“语”和“文”。
字斟句酌的意思
字斟句酌的意思
字斟句酌
【字斟句酌的意思】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附录成语(字斟句酌)的相关知识:短文摘抄
字斟句酌的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字斟句酌的读音:酌;不能读作“sháo”。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独占鳌头的意思
改弦易辙的意思
谨小慎微的意思
百年树人的意思
移樽就教的意思
字斟句酌的书写:斟;不能写作“勘”;酌;不能写作“琢”。
字斟句酌的近义酌的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字斟句酌的组成:联合式。
字斟句酌的辨析:字斟句酌与“咬文嚼字”有别:字斟句酌侧重于形容推敲;“咬文嚼字”;侧重于形容挑剔。
字斟句酌的举例:这篇文章写得字斟句酌;语言相当优美。
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是一句古人所说的成语,意思是指用心思考每个字、每个句子,追求更高的完美和卓越。
字斟句酌,指的是在写作时,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进行精雕细琢的过程。
一个字的
选择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要
慎重挑选每一个字词,确保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
精益求精,意味着不满足于现有的成果,不断超越自己,追求更高的境界。
即使达到
了某个高度,也要不断地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
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保持创作的活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这句成语体现了对写作的态度和追求,也是追求卓越和完美的一种信念。
在任何领域中,都需要不断地努力和精益求精,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和突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这个成语应用
到实际中。
在写作文章时,我们可以仔细推敲每一个字句,确保表达的准确和清晰。
也要
时刻保持求知的热情,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作水平。
除了在写作中运用这个成语外,我们还可以将其运用到其他方面。
在工作中,我们可
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精益求精,在工作中达到更高的水平。
又如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琢磨题目,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
成绩和能力。
教学设计 斟字酌句理文本
斟字酌句理文本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IT风云人物了解文件、文件夹概念,掌握打开文件夹与文件的方法。
2、通过思维导图展示,理解计算机中文件夹的作用,并会区分文件与文件夹。
3、通过对多个文本的整合,掌握CTRL+C和CTRL+V快捷键的使用。
4、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编辑,树立审阅文内容和编辑信息的意识。
5、通过寻找IT风云人物,了解IT风云人物、宣传IT风云人物感受信息技术文化和信息技术学科的人文性。
教学难点:对多个文本资料的整合处理。
树立审阅文本内容和编辑信息的意识一、寻找IT风云人物,认识文件夹与文件。
1、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与同学们分享,如果你认识就请说出它们的名称或名字。
哇~同学们都认识啊,正是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合理利用好它们我们的学习也将变得更加高效。
那你们认识这些人吗?他们就是创造并研发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产品,是信息技术界的风云人物呢!想不想认识下?老师已经把他们的资料放在了你们的计算机里,去寻找下答案吧,找到的同学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2、请一个学生演示找到的过程,为了让所有同学都能找到他们,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请大家看大屏幕。
教师询问这种黄色的图标其实是一个个什么?引导出文件夹的概念,(文件夹是协助人们管理计算机文件的)再询问如何返回到原来的文件夹中,引导使用后退按钮。
3、所有学生寻找到IT人物文件夹并打开图片文件夹中的图片,投影继续初识5个人物图片,学生一边对照自己的图片文件一边说出自己最崇拜的人物在ppt的第几张照片。
4、师表扬学生并过渡:你们都答对了,但是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们。
除了文件夹之外还有两个图标他们是不是文件夹,不是的话是什么?引出文件的概念。
二、了解IT风云人物,对多个文本的筛选1、师过渡:刚刚看了照片,我们认识了几位IT风云人物,但只知道人名还不够,我们还要知道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
PPT出示要求:了解IT风云人物,浏览一个你最崇拜的人物的文本资料。
让“字斟句酌”为语文教学增彩
让“字斟句酌”为语文教学增彩语文教学如何更出彩?语文教学如何更深刻?带着这些问题,我拜读了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朱昌元先生的《品味语文》和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先生的《语文的原点》,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两位大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循循善诱的风采,好像看到了学生们心动情生、主动探究的神态。
他们的课堂之所以精彩和深刻,成功的要素有很多,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两位大师在课堂上对语言本身的解读和剖析,他们都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在心动情生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此,带着这些所得和思考,我以语言为核心,采用了“字斟句酌”的教学策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字斟句酌,“质疑”应如影随形从学生的角度讲,我们应鼓励学生多质疑,“学而不思则罔”,“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等精辟的论述同样适用于现代语文教学。
质疑是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开始,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师的角度讲,我们要努力通过自己的品读,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开展更深刻的探究与合作。
首先,质疑能培养学生的“敏感”意识。
学生在阅读中,要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换成其他词好不好;这个句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换成其他表现手法行不行。
在阅读时,只有时时刻刻有质疑的习惯与意识,才能真正达到“读而有疑”、“疑而有思”、“思而有进”的目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其次,巧妙质疑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有深度。
如果说学生的质疑是浅层次的,甚至是幼稚的话,那么教师的质疑就应该更深一些,更有价值一些,特别是贴近字句的质疑和贴近字句的教学设计,可以让课堂深度提升几个档次。
我想正是做到这一点,朱昌元和黄厚江两位大师的课堂才举重若轻,深入浅出,让人回味无穷。
通过近年来的摸索与实践,我受益匪浅。
最近,我参加了一次评比课,课题是海子的《九月》,全诗如下: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全诗很短,但理解的难度很大,该怎么设计教学,该如何拟定问题……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眼前,经过深入品读文本,我把自己对诗歌文本的质疑归结成了以下三个问题:1.“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这句话,矛盾吗?2.“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这句话,多余吗?3.“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这句话,读成“?”还是读成“!”?这三个问题都是在“字斟句酌”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它们不仅是三个问题,而且是三个有层次的问题,难度步步加深,更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
《第2课 字斟句酌》教学设计
第2课字斟句酌(一)本课教学目标1.掌握打开已有的Word文档的多种方法。
2.掌握Enter键和空格键的用法。
3.掌握选取文本的两种基本方法。
4.会利用“开始”选项卡上“剪贴板”组中的“剪切”和“粘贴”工具移动被选取的文本。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1.课堂引入分析本课的任务是将第1课保存的Word文档按诗歌形式进行编辑排版,教学过程可分为两步进行:(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排版前后的效果图(教材中的图1.1和图2.1)。
引导学生讨论两者之间的差异,谈一谈自己阅读这样两种Word文档的感受,体会排版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①如何打开第1课保存的Word文档?②如何将教材中图1.1所示的文档按图2.1所示的格式进行排版?(2)组织学生参考教材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并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以点带面,使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的知识点,使本课的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两个问题(1)要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整体功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好知识技能水平高的学生资源,带动知识技能水平低的学生共同进步。
(2)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如打开已保存的Word文档,教材中介绍了三种操作方法,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善于总结,举一反三。
2.重点内容分析本课的重点可以归纳为两点:(1)打开已保存的Word文档。
这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操作,教材中介绍了三种打开Word文档的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探索除教材中提到的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2)对Word文档进行编辑排版。
本课学生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将第1课输入的文档编排成诗歌的形式,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①定位光标。
在Word中,光标也叫插入点,利用鼠标可以将插入点移动到文档中的任意位置,也可以利用↑↓←→四个光标键移动插入点。
②利用Enter键进行断行操作。
将光标定位在需要断开的位置,按Enter键可以将插入点后面的文本移动到下一行显示。
字斟句酌 理顺章成
字斟句酌理顺章成作者:***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20年第08期技法指点“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最早由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提出——“文从字顺各识职”,意思是遣词造句要遵从文章表达的需要和语言使用的规律,做到清楚准确,行文通顺。
写作时如何做到文从字顺呢?最主要的是在两个方面下功夫:推敲词语,得体准确;优化句段,连贯通畅。
词语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经典作品在词语运用上都非常讲究,比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中这样写小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字凸显了大地春回时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和“偷偷地”一起又赋予了小草灵性;“嫩嫩的”“绿绿的”两个叠词连用并且后置,既写出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又使语言抑扬顿挫。
这几个词看似寻常,但无论是从表情达意还是语言节奏角度来看,都无比恰当、妥帖。
在斟酌词语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和文章起承转合的流畅,确保行文合乎人的认知规律和生活逻辑,使文章中心突出。
此外,文章写好后,最好还要读一读,将拗口、含混、不顺的词句再修改,再调整。
好文章往往是改出来的。
我的偶像偶像是什么?我的偶像又是谁?说实话,在我查这个词之前,我对它也只是半懂不懂。
后来我才明白,所谓偶像,原来是为人所模仿的对象。
要说我模仿的对象啊,还真就有一个,那就是——我爸。
他个子不高,中等身材,脖子上总是挂着一个木头的挂饰。
他的嘴不大,鼻子不是十分挺拔。
他的两只小眼睛总是躲在眼窝里,只通过那眯成“一线天”的两条缝不动声色地观察外面的世界。
他总是把头发梳得竖起来。
他走路时“外八字”十分明显。
如果光看他的外表,可能不会留下什么好印象。
不过,他虽长得如此,却给我树立了一个偶像的形象。
他经常给我以学习方法上的指引。
在学习方面,他在小学和初中时的成绩可是比我好得多,我在奶奶家看过他的成绩单。
因此,我十分乐意沿用他的学习方法——可以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又不让成绩往下掉的方法。
咬文嚼字《字斟句酌800例》
咬文嚼字《字斟句酌800例》
杨岩勇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11)005
【摘要】《字斟句酌800例》对报刊词语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关注,其语料之丰、分析之细,着实让人钦佩.但此书在纠错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与商榷的地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列举:一是未能注意到的一例多误,二是本身指正值得商榷之处,三是审音查调方面的不当之处.
【总页数】3页(P79-81)
【作者】杨岩勇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语文教学需要字斟句酌、咬文嚼字 [J], 周东升
2.也来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中“推敲”之辨 [J], 孙小涛;
3.对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一文的“咬文嚼字” [J], 赵凯
4.也来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中“推敲”之辨 [J], 孙小涛
5.同题中等作文字斟句酌修改及精美短文咬文嚼字品读与重作一起考——代稿约[J], 王浴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这是指在写作文字时,要注意每一个字词句的选择和运用,力求精细、精准,力求作品更完美。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成语的内涵和应用。
字斟句酌精益求精是要求我们在写作文字时,要认真斟酌每一个字句。
我们都知道,文字是思想的表达工具,通过字句的组合和运用,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想表达得准确、清晰,就必须慎重选择每个字句。
在选择词句时,要考虑字词的准确度、形象度和美感度等各方面的因素,力求用最恰当、最生动、最美丽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只有像对待宝贝一样对待每一个字词句,才能写出文字精炼、形象的作品。
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并不仅仅适用于写作领域,它也同样适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思维和准确的表达,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效率,以提高工作效果。
在学习中,我们要慎重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力求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注重言辞的选择和表达方式的准确性,以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对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追求更好,不断改进,力求做到最好。
字斟句酌精益求精是一种对文字、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追求完美的态度。
只有在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指导下,我们才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境界。
无论是写作文字还是从事其他事业,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追求进步,不断地精益求精。
相信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创造力地运用每一个字句,我们都能够写出更加精彩的作品,取得更好的成就。
让我们在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指导下,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自己,追求卓越!。
字斟句酌的意思
字斟句酌的意思
字斟句酌
【字斟句酌的意思】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
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
斟酌:考虑;推敲。
附录成语(字斟句酌)的相关知识:
字斟句酌的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
字斟句酌的读音:酌;不能读作“sháo”。
字斟句酌的书写:斟;不能写作“勘”;酌;不能写作“琢”。
字斟句酌的近义词:咬文嚼字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字斟句酌的反义词:离题万里
字斟句酌的用法:含褒义。
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字斟句酌的组成:联合式。
字斟句酌的辨析:字斟句酌与“咬文嚼字”有别:字斟句酌侧重于形容推敲;“咬文嚼字”;侧重于形容挑剔。
字斟句酌的举例:这篇文章写得字斟句酌;语言相当优美。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
慎言文言文翻译的启发
古之君子,言行谨慎,言必信,行必果。
故曰:“君子慎言。
”吾辈学子,自当承继古风,秉持慎言之训,以文会友,以文载道。
然文言文之翻译,实为慎言之极致。
今日,余欲就慎言文言文翻译之启发,略陈己见。
一、字斟句酌,求真务实文言文翻译,首重“字斟句酌”。
翻译者需悉心揣摩原文,准确把握其含义。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故翻译文言文,务必严谨,力求忠实原文。
如《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翻译为“温习旧知,从而获得新知”。
此翻译既忠实原文,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二、融会贯通,把握语境文言文翻译,需融会贯通,把握语境。
古人云:“文以载道。
”翻译文言文,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之意,还要传达其背后的道理。
如《孟子·离娄上》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为“得道之人,多得帮助;失道之人,少得帮助”。
此翻译既传达了原文之意,又揭示了道义之所在。
三、注重文化差异,尊重原文风格文言文翻译,需注重文化差异,尊重原文风格。
翻译者要了解古代文化,才能准确把握原文之意。
如《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翻译为“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沙洲”。
此翻译既忠实原文,又体现了古代汉语的韵味。
四、锤炼语言,追求美感文言文翻译,需锤炼语言,追求美感。
翻译者要善于运用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使译文既有韵味,又富有美感。
如《楚辞·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翻译为“那些女子嫉妒我美丽的眉毛,纷纷诽谤我说我善于淫乱”。
此翻译既忠实原文,又具有诗意的美感。
五、与时俱进,关注时代背景文言文翻译,需与时俱进,关注时代背景。
翻译者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对文言文进行适当的诠释。
如《史记·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翻译为“天下百姓早已忍受不了秦朝的暴政了”。
此翻译既忠实原文,又符合现代社会的语境。
总之,慎言文言文翻译,实为一种艺术。
翻译者需具备深厚的文言功底、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翻译过程中,要字斟句酌,融会贯通,注重文化差异,锤炼语言,追求美感,关注时代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学生)教师小结文件和文件夹
8、除了马化腾之外,还有其他人物也可以看看,你对哪几个风云人物最感兴趣,同时在寻找过程中同学们也可以再次感受一下老师讲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区别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受并交流(归纳)文件夹和文件的特点和区别
1、文件夹是用来放东西的,比如说文件
2、文件夹内还是可以再放文件夹的
2、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公司的产品,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是谁吗?
3、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腾讯总裁——马化腾这位IT界内的风云人物介绍。
QQ,是腾讯公司的产品
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QQ软件引出腾讯创始人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2:开始新课—文件、文件夹
1、在桌面打开IT风云人物文件夹,找到马化腾介绍文件夹。(文件夹内是以人物来分类,人物文件夹内包含图片与文本文件)
2、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电脑上打开(并欣赏)马化腾传奇故事的文本和图片文件(板书:怎么做?)
3、那么在打开它之前我们是不是要知道它在哪里呢?(板书:在哪里)
4、知道它在哪里之前我们是不是要知道它在哪个文件夹里呢?(板书:(找)什么)
5、好的,接下来我们知道(指着板书)要找什么、它在哪里、该怎么做了,请同学们也在自己的电脑上去欣赏一下我们这位马总裁的风云事迹。
教学难点:
对多个文本资料的整合处理。
教学准备:
1、创建“IT”风云人物文件夹,并在其中创建“文本”“图片”两个文件夹。
2、准备有关国内外IT风云人物介绍的文本和图片资料。
3、一份做好的《it风云人物》小报范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1:导入
1、拿出QQ图片,问学生知道是什么吗?
3、通过多次打开不同人物的文件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件和文件夹的区别,熟练对这两者的操作。
教学环节3:编辑小报
1、这么多人物故事,你最喜欢哪几个人物?
2、出示一份IT风云人物的小报范例(这是老师喜欢的人物,老师把他制作成了一张小报,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你们想让自己喜欢的人物变成这样的小报吗?
3、那我们的任务就是来制作一份小报
ctrl+c是复制ctrl+v是粘贴,所以老师觉得这一节课同学们还是有收获的,是有意义的。
所前镇二小郑杨
第10课斟字酌句理文本
设计意图:
本课作为电子小报制作的起始课,为了降低难度先由教师提供资料,对小报格式的设置要求停留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资料的整合上,能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材料的整理和文本梳理等方面。
文件夹和文件操作是计算机资源管理的基本技能,也是文件管理的基础,从本课开始,正式提出文件夹、文件的概念,让学生逐步加深对文件夹和文件的理解。
6、学生再次制作
学生确定喜欢的人物
学生一起在我们要做什么?在哪里?怎么做?这一学习模式下分析制作小报的各个要素,清晰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
在老师的提示下找到ctrl+c和ctrl+v键的位置。
小报标题文字字号大,色彩鲜明;正文标题字号中,色彩鲜明;正文文字字号小,颜色不宜多;错别字等
1、确定下要制作小报的人物;
2、学习过的方法分析任务,同时也是对该方法有没有效果的一个检验
4、通过两份小报的并排展示,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的寻找出在制作小报中的各个要点
教学环节4:学生作品展示、评价和保存
教学环节5:教师总结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在一节课中我们需要去做什么?它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做?这一种学习方法,希望这种方法能对大家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在这种方法下我们知道了文件夹和文件的区别1、文件夹是用来放东西的,比如说文件2、文件夹内还是可以再放文件夹的3、文件夹内除文件夹外的东西就是文件。还知道了小报编辑时需要注意的如小报标题、正文标题、正文格式上的一些事项,同时又学习了新的一招
C:学生开始制作
4、教师巡视时把观察到的有典型意义的学生作品(从小报、正文标题、错别字等)上传到教师机,并和教师小报并排放在同一个word文本中
5、让学生观察两份小报的区别,从中找出小报标题,正文标题,正文的设置上的问题,并以修改小报标题为例再次渗透做什么(修改小报标题);在哪里;怎么做(以前学过的知识)
3、文件夹内除文件夹外的东西就是文件。
学生实践打开文件夹中文件,浏览其他故事中进一步感受文件和文件夹的区别,并为接下来课程的深入做好铺垫
1、通过老师逆向引导出怎么做?在哪里?做(找)什么?让学生建立起自己该怎么学习的一种模式,并为接下来编辑小报打好铺垫
2、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初步建立文件夹和文件的概念,感受文件夹和文件的区别。
要求:A:建一个word文档,输入小报标题可以像老师一样是“IT风云人物”,也可以同学们自己取
B:按照刚才我们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怎么制作这份小报(1)做什么?(做小报)把构成这份小报的内容去拿过来,放到我们新建的word中去,那么他们是什么?文字和图片。(2)在哪里?这些文字和图片在哪里?(3)怎么做?(可以用复制和粘贴)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新方法ctrl+c是复制ctrl+v是粘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打开文件夹与文件,理解文件夹和文件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多个文本的整理,掌握ctrl+C和ctrl+V快捷键的使用。
2、能够对由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文本梳理,整合编辑成一份简单的小报。
情感态度通过对IT风云人物的了解,感受信息技术的文化。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