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教案:《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课件(共45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习任务一
1.读准字音
赤裸( luǒ )
·
卷帙(
·
zhì
)
麻痹(
·
bì
)
一摞(
·
luò
)
【基础梳理】
戕· 害(qiānɡ )
已臻佳境(
·
zhēn
)
学习任务一
2.认清字形
狭ài( 隘 ) (1) 流光yì( 溢 )彩
shì( 谥 )号
bá( 跋 )涉 (2) fú( 祓 )除
选bá( 拔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闲xiá( 暇 ) (3) 闻名xiá( 遐 )迩
学习任务一
微任务一 把握文章思路
1.请结合文本把下图中空缺的内容填写出来。
①带“我”进入知识上和情感 上的新世界 ②留学阶段上英国牛津大学包 德林图书馆 ③见证“我”从苦闷沉郁到豁 然开朗的心境变化
学习任务一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述自己去过的这几座图书馆的?
[答案] 是从建筑特点、书籍特色、自身感受、自身收获这几个角度进行描 述的。
·
吟啸· (xiào)
豁·然开朗(huò )
学习任务一
2.认清字形
真dì( 谛 ) (1) dì( 缔 )造
瓜熟dì( 蒂 )落
点zhuì( 缀 )
(2)
chuò学( 辍 chuò泣( 啜
) )
拾duo( 掇 )
学习任务一
3.根据词义,补充词语
(1) 一灯如豆 :一盏灯只有豆粒那样大的灯光。形容灯光弱小昏暗。 (2) 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昏暗变为开阔光亮。也比喻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 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3) 气象万千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4) 牵强附会 :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似是故人来——《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知人论世,了解两位作者的读书经历和感受。
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求学之道,读书之道。
4、文化理解与传承:感受经典的力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两位作者的读书经历和感受,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学习求学之道,读书之道。
【教法】讲述法、提问法、研讨法、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法【教学准备】导学案、PPT、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视频问:观赏完这则视频,大家对于体育竞技有什么感受或总结吗?(提示:你如何总结体育精神?)明确:竞技体育这条路,踏上了又怎能回头,哪位运动员不是怀有热爱与期待开始,以遗憾和不甘落幕,即使是拿着最耀眼的成绩离开,赛场在看到队友比赛时,还是会禁不住回忆难过,更何況是多次失利而离开呢?但他们却从末说过后悔,尽管生活一次次将他打倒,但他们仍一次次挣扎站起,说到“我仍然爱着这泥泞破碎的人间”。
问:著名的文学家赫尔曼·黑塞是怎么评价体育运动的呢?(提示:第一段)明确: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以看到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
问:他用体育竞技来比喻什么?明确:真正的修养问:什么是“真正的修养”?(提示:文本第一段哪句话可以解释?)明确: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修养呢?黑塞说,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便是阅读,而我们中国的翻译家王佐良先生也在身体力行着终生阅读。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看他们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阅读指导。
二、明确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知人论世,了解两位作者的读书经历和感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语言构建与运用了解随笔的文体知识,理解作者对待读书的观点;围绕学习之道,写一篇关于读书的札记。
②思维发展与提升明确作者观点,概括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和体会;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阐述对阅读的认知、看法和观点。
③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随笔语言自由舒展的特点,列出并记诵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品读赏析精美文段或警句。
④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修养不追求具体目的、流行读物不能取代经典等观点,感受读书生活的氛围和乐趣,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
教学重点明确作者观点,概括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和体会;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阐述对阅读的认知、看法和观点。
教学难点品读赏析精美文段或警句;围绕学习之道,写一篇关于读书的札记。
教学方法师生课堂讨论为主,重点、难点适当讲授为辅;以思维训练为主,知识了解为辅;以文本为主,适当延伸。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随笔的文体知识,理解作者对待读书的观点;明确作者观点,概括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和体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问题指引,导入新课大文豪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明辨是非,充实精神,变化气质。
读书,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历,但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去哪里读书?今天,我们就看看德国作家黑塞和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的观点吧!(二)补充介绍,助力阅读1.作家介绍及写作背景(1)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
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学设计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品味课文语言,研习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了解阅读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的论证结构,体悟随笔的写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建构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至关重要的认识观;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思路,掌握论证特色。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一、伴读,知人论世识文体1.导入新课: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明辨是非,充实精神,变化气质。
读书,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历,但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去哪里读书? 德国作家黑塞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的《读书:目的和前提》一定会让我们获得新的启迪;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对图书馆也有一腔钟情,他的《上图书馆》,真切地道出了坐拥书城的体验。
2.魅力作家⑴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
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本文的写作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一)我们不必讳言,高中学科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时考出与他的禀赋、努力相称的成绩,也就是达成高中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利目的——高中从某一个角度看,是把人的教育分层(当然与他成长以后所归属的阶层、阶级本质上无关)的特殊阶段。
因此,高中学科教学的效率很大程度上与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培植、积累和训练的效度相关。
从学科教学的成效上看,如果一门学科没有通过教学在以上三个方面使学生有较大的提升,我们大概可以说这个学科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也毋庸讳言,一定程度上看,语文教学在这些方面任重道远。
(二)高考所涉及的三大素养——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基本上都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而非由高三总复习时集中攻坚养成——高三的有效复习,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如果高中前两年所作的全部努力,与高考三大素养若即若离,甚至貌合神离,仅指望在高三时奋力一搏,得以毕其功于一役,从而面貌一新,幻想能得胜回朝,除非神灵附身,否则,委实难以做到。
平时也不时听到有语文老师埋怨学校领导计较考试分数(当然,一次两次的小规模考试成绩不甚理想,不足过虑,因为这类考试测评牵涉的影响评估客观性、公正性的主客观因素太多),认为他们不懂语文素质教育——作为情绪的宣泄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不敢直面现实、及时反省自己并坚持一己之见的理由,显得有点苍白。
(三)这两篇文章的体裁属于随笔。
随笔相对与虚构性作品,它是真实的,以事实为依据的;相对于古代的说、论之类,它又有不完全诉诸理性,杂入思想和情感的体验,但又不是以抒情作为主要的目的的诸方面的特征;相对于讲话(稿)、演说(稿),它是一种书面发表的方式,措辞及其风格是书面化的。
这样看来,随笔之“随”,就往往体现在以真实体验、感悟为基础的议论和叙事,表达自由随性,以议论、记叙为主,兼杂描写、抒情和说明,篇幅相对短小,无演说、报告之类口语化、现场感之要求。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激发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孜 孜不倦地阅读,一坐就是几个 钟头。
巴尔扎克小说
黑 塞 《老子》《论语》
《庄子》《孟子》 《吕氏春秋》《中 国民间童话》、中 国抒情诗歌和通俗 小说
曾经期待充满狂热与纠 葛的故事,却失落于详 细的财务状况,很久之
读书要认清自我,过去的自己 读不了,现在的自己放不下。
后重新发现其价值。
通过父亲的指点,开始 阅读《老子》,并逐渐 由转译本到德译本,并 从《老子》到各种中国 文学书籍
体会到中国精神对于今日欧 洲之意义,自然与精神,宗 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 各得其所,让人振奋与感动。
书籍名称或类型
读书的过程或想法
书籍对他的影响
史蒂文生的小说
在“公书林”找寻翻阅,只是看 看封面、目录和插图。
③作为一篇议论性随笔,本文 ③聚焦光亮的描写
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 特色。多用引用和
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细节描写的方法。
异同 《书:目的和前提》感受
同 都是从猎奇开始的。
《上图书馆》感受
异 一波三折。
始终都是愉悦。
作者在最初阅读时对绝大多数 作者在“公书林”
书一点也不感兴趣,一开始只 读书是愉悦的,那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心灵闪烁着爱的 光辉,让生命散发出教养的芬芳。高中阶段是阅 读的黄金时期,让我们徜徉书海,撷取知识的浪 花,采集智慧的珠贝,洗去少年的懵懂和世俗的 尘垢。让我们远离浮世的喧嚣,走进经典,与大 师交流,使心灵变得更加富有。
随笔介绍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兼有议论和抒情两 种特性,通常篇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形式多样。
是喜欢有插图的书,读巴尔扎 里优雅洁净的环境
克更是让作者厌烦,许多年也 令“我”感到舒适,
《读书: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英文小说,斯蒂文生的书,英 文杂志,《星期六晚邮刊》
愉快
馆“公书林” 境优雅
《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
清华图 书馆
红色外表、装饰华 丽、面积很大,书 刊精美、灯光温馨
等柏拉图《对话》英译本,西洋 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 英国16、17世纪诗剧
新世界, 一片灿烂
英国牛津大 建筑华美、照明差、 学里的亨福 中古僧侣修习的遗 莱公爵室 风犹存
愉快的回忆之地-公书林 我的一大恩师—清华图书馆 英国图书馆的阅读经历
在《上图书馆》一文中,作者上图书馆的具体经历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梳理以下表格, 找出作者上了哪些图书馆,它们的环境如何,其中有哪些书籍以及作者的心情怎样。
地点 图书馆
环境
书籍
心情
武汉 北京 牛津 伦敦
文化图书科 房子宽敞、 学校的图书 舒服、环
王佐良《上图书馆》第四段写“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结合上 下文,分析这两处“消磨”,它们的表达效果是否一致?为什么?
黑塞在文中用“泡”“消磨”,指出当今世界上为数甚多 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做法,他们宁可“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 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也不愿意埋头苦读。 这里的“消磨”是贬义词,指的是虚度时光,作者对此是否定 的。
王佐良在文中提到“公书林”的往事,说“那个下午却是 消磨得很愉快的”,是贬义褒用,突出自己早年在图书馆读书, 轻松有趣,身心愉悦。此处的“消磨”是褒义的。
布置作业
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 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 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人们通过读书 求知,贤人却又告诫“尽信书不如无书”。
获得教养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 应该如何阅读杰作
1《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两篇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梳理内在逻辑。
2、通过比较两位作者读书感悟的异同,认识读书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播放《典籍里的中国》,感受典籍的魅力。
二、知人论世1、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代表作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
黑塞曾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和扼杀人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深深地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促进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
黑塞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具备了作家独有的、深具人生的智慧,同时又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
他写书,爱书,所以能知道书的魅力。
他曾说过:“我一生读过数万种书,有的读过不止一遍,有的读的遍数更多。
”在本文中,地不从学者的立场出发,而以自由自在的笔法,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娓娓道出他对“读书:目的和前提"的看法。
2、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
1916年2月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28年进入武昌文华中学学习,1935 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7 年秋考取庚款公费留学,进入英国牛津大学学习。
1949年9月回国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职直至去世。
专于对英国文学的研究。
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群文阅读说课稿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群文阅读说课稿本单元设计和课时设计均立足于,即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运用了“以终为始”的。
首先,。
立足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确定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然后,。
关注学业质量描述,预设评价标准,提供评价工具,重视评价在教与学过程中的指导、反馈、调整作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最后,。
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
本设计围绕“理解”和“逆向”两个关键词,力求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 “学习体验”的有机统一,以期使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并实现知识的迁移。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是统编版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 13 课的两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以“”为主题精选了六篇文章,组成四课。
它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先贤名家们跨越不同的时代、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学习的思考和认知,不仅能向我们呈现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不同作家的思想魅力,还能使学生、包括我们都深受启迪。
本单元属于“”任务群,全套教材围绕本任务群共安排了三个单元,逐步提高、逐层深入,共同完成任务群的学习目标。
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这两篇课文都是随笔,两位作者用灵活自由的笔触,两位作者表达读书之乐,思考读书之理,两篇文章兼有记叙和议论,文中既有感性的声音,又有理性的思考,虽不是典型的论述类文本,但其中依然不乏能引发读者思考的思辨性内容。
阅读的一般策略,基本建立了较为科学的学习观。
法较为欠缺,尚且不能深刻领悟到读书之于人生发展的重大意义。
根据 UbD 理论倡导的逆向设计法,从观点与态度、立论与论证、立场与论述三个方面提前确定预期结果:1. 把握观点与态度:阅读本单元关于“学习”的论说名篇,把握作者关于“学习”的观点、态度,领悟“学习之道”。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3课第1课时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外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随笔知识2.比较《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异同(重点)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学习运用作者以自身为例论证观点的方法(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田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不管怎么说,文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现了书对人类的重要性。
孤独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热爱生活,心里充满怨恨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平和,心胸狭窄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心胸宽广那我们要怎样读书,选择什么样的书呢?下面我们就看看黑塞和王佐良的观点吧!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随笔知识2、比较《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异同(重点)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学习运用作者以自身为例论证观点的方法(难点)三、自学指导,紧扣教材朗读课文,圈点勾画阅读课本2-3页,通过自学,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难点、困惑点?谁来回答一下?(一)自学指导一:(时间:5分钟)1.自主阅读《3·2》“结识作者”“探寻背景”“文化常识”部分,圈点勾画,完成下列各题。
(1)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黑塞黑塞(1877—1962),作家、诗人。
生于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小说充满了彷徨、孤独、感伤、梦幻以及对理想的渴望的浪漫主义气息。
黑塞不仅对中国诗歌十分着迷,而且对中国哲学特别是________颇有研究。
中国的道家思想对黑塞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及其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一代学者、翻译家——王佐良1王佐良(1916- 1995) 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都是古人爱书的真实写照,他们读起书来可以手不释卷、废寝忘 食,可见先贤们对读书的重视。三国时期,诸葛亮能运筹帷幄,决 胜千里,安邦治国,就源自他年轻时从书中汲取的知识;一代伟人 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是跟 他博览群书、学贯古今分不开的。
作家黑塞有关读书的随笔,充满睿智的思考,又温暖感人。本文 是翻译家杨武能先生从中节译而出,发表在1990年第4期的《读 书》杂志上。
《上图书馆》节选自《王佐良全集》第十卷。该卷所收文 章大多是王佐良先生1980年以后写的,少数带学术研究性质,如 《白体诗里的想象世界》,多数则是阐释性的,也有综述、序言、 书评、剧评,以及讨论会上的发言纲要等。
议论文论点应该做到: ①正确、鲜明。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一目了然。 ②新颖。有自己的看法,不要总重复别人的观点。 ③深刻。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有现实意义。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亟须解决 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范文1]
青春,永不褪色
江苏一考生
2.《上图书馆》主要记述了作者在图书馆读书的经历,请仔
细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时间
地点
图书馆特点
收获
中学时期
武昌文华图书科学校 宽敞、舒服, 的“公书林”图书馆 环境优雅
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养 成了看英文杂志的习惯
大学时期 清华大学的图书馆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一、新知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个词语分别是什么含义吗?教养、涵养、素养、修养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
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涵养:是指滋润养育;培养。
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
素养:所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修养: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
怎样获得教养呢?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黑塞、王佐良及其作品,了解他们读书的经历和感受。
2.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3.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描述作者对读书场景的描写,感受书籍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读书:目的和前提》1、作者档案黑塞曾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压抑和扼杀人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深深地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促进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提倡通过读书来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
为此他写下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就是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名作。
文中,作者阐述读书的作用,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3、作者逸事黑塞开始寻求心理分析和治疗的时候,正遭遇着严重的心理危机。
由于反战,他被迫背井离乡,生活陷入困境。
1916年初,他的父亲去世,年幼的儿子又身患重病,妻子的精神病急剧恶化而不得不住院治疗。
一连串的精神压迫和心理压力使黑塞深受神经衰弱和抑郁症的折磨,于是,他找到荣格的学生朗昂开始了分析性心理治疗。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3《 读书 :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教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意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句子的表达意图,以及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明辨是非,充实精神,变化气质。
读书,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历,但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去哪里读书?德国作家黑塞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的《读书:目的和前提》一定会让我们获得新的启迪;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对图书馆也有一腔钟情,他的《上图书馆》,真切地道出了坐拥书城的体验。
二、作家作品1、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
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本文的写作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
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
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部编版-语文-高一-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读书 目的和前提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核心素养| 1.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文本内涵。
任务群学习目标2.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注意文章中引用的作用。
3.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读书:目的和前提主题时文治史要读其书且知其人众所周知,治史须从目录学入手。
以往治中国史者在撰文以前通常都会查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或《书目答问》等书,从中了解有哪些人撰写的哪些书是在自己所撰论著范围之内,然后翻阅并用卡片记下自己所需材料,在撰文时加以征引。
这样的做法不是不对,可是未必精准,有时征引之文竟为断章取义。
20世纪蜚声海内外的史学家陈垣先生的方法与此不同,他要求“读其书且知其人”。
这对于今天治史仍有重要启发。
“读其书且知其人”,这样的要求有来由吗?孟子说:“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这就是说,但凡善士或优秀学者,从共时性的层面而言,也需要能够与一乡、一国、天下之善士或优秀学者对话和交流;从历时性层面而言,也需要能够与历史上的善士或优秀学者对话和交流。
而与古人对话和交流,则唯有颂其诗、读其书;颂其诗、读其书,则必论其世而知其人。
这样读书,与翻检个人一时所需材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治学路径,其效果亦必不同。
上述孟子之言,其实孔子也曾以不同方式论及。
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这里的“文献”,现在一般都当作文书来理解。
不过,这样理解并不完全符合孔子所言之本义。
“文献”中的“文”表示的是文书典籍,而“献”的意思则是“贤者”。
何晏在《论语集解》中引郑玄注曰:“献,犹贤也。
”“献”作“贤”解,亦数见于《尚书》,如《尚书·益稷》上有“万邦黎献,共惟帝臣”,《尚书·大诰》上有“民献有十夫”,《尚书·酒诰》中也提及“殷献臣”“越献臣”。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3课教学设计(第七课时)
第七课时:《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学习目标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任务一:本课两篇文章都描述了作者的阅读经历和乐趣,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参考答案1.黑塞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对书籍内容的领悟来写自己对阅读的选择的。
在少年时代,黑塞先是把显得无聊的藏书整个翻了一遍,终于发掘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因为这两部书的吸引,黑塞开始阅读之前几乎看不懂的书,如巴尔扎克的作品。
又过了若干年,黑塞在父亲的指点下,开始阅读中国古典作品的译本,如“中国丛书”(《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吕氏春秋》和《中国民间童话》),还有中国的抒情诗和中国通俗小说。
2.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
在上中学时,去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翻阅英文小说,使作者养成了一个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
在清华大学时,王佐良去清华图书馆读书,读到了很多外国论著,使作者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图书馆和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读书,纵情阅读使他心境豁然开朗,并领悟到人类对理性的创造性。
任务二:在《读书:目的和前提》中,黑塞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有哪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①作者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比如参加社会实践等。
②“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特别是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③特点: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1、了解黑塞、王佐良及其作品,了解他们读书的经历和感受。
2、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
3、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描述作者对读书场景的描写,感受书籍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重点:1、了解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难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个词语分别是什么含义吗?教养、涵养、素养、修养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
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涵养:是指滋润养育;培养。
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
素养:所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修养: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
怎样获得教养呢?二、写作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
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
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
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三、作者介绍赫尔曼·黑塞,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四、题目解说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五、层次结构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读书的目的:获得真正的修养。
第二部分:(3-7)读书的前提:以个人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同时还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
第三部分:(8)针对现实,提出读书建议。
六、全文分析问题一: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课文第一段: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分析:(1)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明确: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为了获得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
(2)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明确:真正的修养是动态的呈现形式,它是一个努力的过程,一个又一个目标不断实现的过程。
它是一种生存境界而非生存手段。
问题二:黑塞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读书观?(1)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人民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像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作者认为:要读杰作,特别是阅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
(2)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而必须读杰作。
杰作常常不象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作者认为:要有正确的阅读的态度,要读杰作,怀着敬重之心、庄重之感,进行爱的阅读,要花力气、下功夫,认真对待。
问题三:黑塞为什么提倡研读世界文学?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通过研读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度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
问题四:黑塞认为,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是什么?目的:找到生活的意义。
(2段)前提: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个性或人格。
(3、4段)问题五:王佐良读的又是什么类型的书?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享受着获得真正的修养的乐趣的?1、地点:文华图书科学校图书馆“公书林”(详细描写)环境: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读书:英文小说,斯蒂文生的书,英文杂志,《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等。
心情:愉快。
2、地点:清华图书馆环境:红色外表、装饰华丽、面积很大,书刊精美,灯光温馨读书:柏拉图《对话》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
心情:新世界,一片灿烂!3、地点:英国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亨福莱公爵室环境:建筑华美、照明差、中古僧修习的遗风犹存读书:古籍心情:不平静——心境豁然开朗4、地点:英国博物馆圆形图书馆环境:建筑华美、气象万千(引用台词)马克思常去的地方——侧写不同凡响略写,侧外部结构问题六黑塞在文中说他们“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王佐良也说“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这两处“消磨”的表达效果是否一致?为什么?明确:黑塞在文中用“泡”“消磨”,指出当今世界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做法。
他们宁可“挤出时间一星期去去泡6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也不会埋头苦读。
这里的“消磨”是贬义词,指的是虚度时光。
与作者观点对比。
七、中心思想《读书:目的和前提》是作者的一篇随笔。
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出现了一种浮躁的心态,觉得读书是枯燥无味的、可笑的、不值得的。
他们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学会享受人生。
作者对此有感而发,建议那些年轻人还是应该挤点时间看书,从自己能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逐渐培养起阅读的兴趣。
文章由此阐述了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八、写作特点1、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旁征博引,没有太强理论性。
2、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富有“理趣”3、作为一篇议论性随笔,本文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反方法。
九、补充资料随笔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
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十、总结全文关于读书,杨绛先生是这样比喻的: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
多读书,读好书。
读大部头,读权威性的“最有价值的书”,阅读经典,遇见更好的自己。
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不超过30字)据悉,某图书馆由于地处市中心,经常会有乞丐拾荒者前来馆里阅读休息,周围建筑工地较多,民工也常常会进来阅读。
这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
对此,图书馆馆长的答复是:下面一则文稿在文体和语言表达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对于北京地区配送延迟的通告尊敬的联通用户:根据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通知,自11月20日开始至12月底,北京地区将集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在此期间,发往北京的实物礼品发货及配送时间将受到影响。
给您带来不便,我们非常不好意思。
感谢您对中国联通积分商城的支持与抬爱!××年8月23日中国联通积分商城答案:题目中把“对于”改成“关于”;“北京地区”句最后加上“专项行动”;“我们作常不好意思”改为“敬请谅解”;把“抬爱”改为“关爱”;文末的署名在前,日期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