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小学高年级主题阅读五描写方法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dd1c454bcd126fff7050bd1.png)
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1)老办法不管用了一个炎热的夏天,乌鸦出门去旅游。
路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它口干舌燥。
它决定休息一下,喝口水,歇歇力,于是就收起翅膀,在路边的一个村口停了下来。
说来奇怪,乌鸦从村前找到村后,竟找不到一滴水。
村后原有一条小溪,由于天气干旱,早已干涸得没有水了。
这时候,迎面飞来一只花喜鹊。
乌鸦问喜鹊老兄这儿有水吗花喜鹊回答说这儿村民用的是井水村村有口井只是井很深得想个办法才能喝到乌鸦说这个我有经验它心里想:以前我喝瓶子里的水,瓶子里也是很深的,丢些小石子,水就涨上来……它来到井边看,井水果然很深。
于是,就衔来石子,一块一块丢进井里。
它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也没有见到井水往上涨。
又累又渴的乌鸦回到村口,始终没有喝到一滴水。
它叹息着:“唉,唉!老办法怎么不管用啦?”(1)认真读短文,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
(2)在下面几个题目中选一个恰当的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①乌鸦的经验②乌鸦喝不到水③乌鸦第二次喝水④老办法不行了(3)用“——”找出中心句。
(4)根据乌鸦找水地点的变换,用“‖”把短文分为四段。
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参考答案】(1):“,?”:“,。
,。
”:“。
”(2)①(3)它叹息着:“唉,唉!老办法怎么不管用啦?(4)第一段为第一层:乌鸦出门旅行在村子停下为找水喝。
第二段为第二层:乌鸦在村子里面没找到水。
第三层为第三段:乌鸦和喜鹊交谈村子里面哪里有水。
第四五段为第四层:乌鸦用她的老办法并没有喝到水。
(5)对待困难,解决问题不能一成不变,要学会创新和变通,这样才能成功。
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02】凌霄和月季凌霄和月季一起从地里探出头来。
月季花开了,红艳艳的,大伙赞美她。
月季花只是微笑着摇头默默地散着芳香。
凌霄也开花了,一朵朵橙红色的花,像一只只喇叭。
它攀上一棵大树,顺着树杆往上攀,一直攀到树顶。
凌霄花感到自己上天了,往下看看,花儿草儿多么矮小啊。
(完整word版)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五赏析散文艺术手法
![(完整word版)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五赏析散文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0e824b65ce050877321376.png)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五赏析散文艺术手法及作用班级姓名一、知识归纳。
散文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叙述人称、叙述顺序等。
(一)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也属于表现手法):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二)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各有表达作用。
1.记叙。
分四种方式:(1)顺叙,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3)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4)平叙(分叙)。
2、描写。
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描写总体作用有: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具体有:(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完整word版)五年级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技巧
![(完整word版)五年级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3739c787cd184254b3535de.png)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规律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2 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对比、衬托;(2)欲扬先抑;(3)象征;(4)白描;(5)铺垫;(6)设悬念,埋伏笔。
3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反复(6)对偶或对仗(7)反问(8)引用4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一问,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人的()感情(或()性格)。
5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天气;(2)渲染气氛;(3)反衬(或烘托)人的心情/品质。
(4)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品质。
)为了下文的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6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
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
答题格式是:(1)补充交代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2)倒叙(在开头)( 3)插叙。
7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 )()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8为什么事情叙述得详,事情叙述得略?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2)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
(完整word版)排比、拟人、夸张、比喻、对比、对偶讲解及例句
![(完整word版)排比、拟人、夸张、比喻、对比、对偶讲解及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4aabf0318bd63186bdebbc66.png)
一、小学生排比句:(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1、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运动,有的跳高,有的跳远,有的跑步。
2、我们要思想好、学习好、劳动好、身体好。
3、为了不让森林变成沙漠,为了让洪灾不再发生,为了人们不再失去家园,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4、到处都有您的光辉,到处都有您的声音,到处都有您的足迹,到处都有您的关心。
5、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蔓儿我是瓜,你是月儿我是星,你是太阳我是花。
6、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7、他的脸比天还大。
他的脸皮比地还厚。
他在城里跺跺脚,整个北京城都要颤三颤。
8、冬天的雪花飘过,留下了纯洁的宁静;春天的暖风吹过,留下了花开的甜蜜;夏天的细雨润过,留下了绿叶的清凉;秋天的红枫飘过,留下了丰硕的成果。
9、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10、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11、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12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一首诗,浪漫潇洒,热情开朗。
13、我在这个家感到非常幸福;非常温馨;非常快乐.14、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聊天,有的散步,有的做作业,有的打扫教师。
15、友谊是焦渴时的甘泉,友谊是黑暗中的明灯,友谊是快乐时的分享,友谊是忧伤时的抚慰。
(完整word版)五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完美)
![(完整word版)五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完美)](https://img.taocdn.com/s3/m/d100f5a5c850ad02df804194.png)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学内容:1、记叙文的文学常识2、概括题的三种主要题型重点和难点:1、注意区分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记叙顺序2、学会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阅读指导记叙文基础知识1、记叙文分类:(what + why)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借物抒情(状物)记叙文: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3、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主要):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写景文章顺序:4、记叙文的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记叙文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6、记叙文的写作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7、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描写: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
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
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B.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议论: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A。
类型: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一种是寓情于景或借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B。
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主要题型: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概括小标题3、文中写了关于……的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题型一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考题形式:请概括本文主要内容.(或一句话概括本文故事)答题方法:要素归纳法:记叙文的段意可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据进行概括.答题格式:时间、地点,谁做了……,结果……时间、地点,谁为了/因为/想……,做了……,结果……例题精讲拔苗助长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完整word版)被遗忘的芍药阅读及答案
![(完整word版)被遗忘的芍药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481df8866fb84ae55c8d28.png)
被遗忘的芍药①芍药首先是一味药,中国的一味中药;其次是一种草,可以治病的草;最后才是一种花,香不过莲花的清远,艳不过牡丹的华贵,但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我觉得远远在莲花和牡丹之上,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她呢?②我记不清她是怎样的一种美。
那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从北方返程,友人相蹭一植物根茎。
一根多瓣,瓣瓣如霞,拥抱在一处。
好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然而一问,才知道是芍药的根茎,可入药;花呢,也可以晒干泡茶。
这么漂亮的植物根茎,仿佛一块玲珑无比的美玉。
埋在地下,岂不是可惜了这份上帝的礼物?显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友人告诉我,芍药最美丽的部分不是她的根茎,而是她的花朵,如果看见了她的花,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她的大美!我半信半疑地把她埋在了小区花园的一个角落,期待着友人这番话不会骗我。
③我记不清她是怎样长出第一枝嫩芽的.那个早晨,我看见小角落的泥土堆里,冒出了一片红红的尖尖的小脑袋.远看如同竹笋形状,但没有薄薄的笋衣,秸秆也比较水嫩。
不几天,那些小脑袋开始长高了,变长了,秸秆上生出了密匝匝的芽头,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大约十来天的光景吧,红红的芽头们渐渐地向绿色过渡了,是那种墨绿色,然后是油绿、碧绿、嫩绿、蛋黄绿.直到芽头越长越高,我才发觉这芍药花的枝枝叶叶,原来可以是绿的,根本不是红的,更不是什么红药水染红的。
④我记不清她是怎样打开第一朵花儿的了。
每天下楼散步时,我的目光总爱往花园的方向瞟,希望能一眼看见她。
除了一小丛碧绿之外,很难分辨出哪是叶哪是草来。
我只有默默走近,看看她的长势如何如何了,好像只有这样,自己才稍稍心安一点点,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
一个午后,我匆匆经过小花园,随便那么一瞥,竟然看见了一个小红点似的花蕾。
几天后,一团红,宛如雾,一瓣一瓣地打开,一缕一缕地吐着香气,水灵,透明,不浓不淡,似曾相识,让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b4839a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3.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第一单元多音字假: 假装、假日好: 问好、好奇发: 发现、白发晃: 晃眼、摇晃朝: 朝向、朝霞学写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 一篇文章, 一段话, 或几句名言后, 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 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 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阅读: 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描是描绘, 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 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 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 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 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 以及传达的情感如: 《爬天都峰》一文中, “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 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 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写作: 记叙课余活动所谓记叙文, 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古诗积累《小儿垂钓》(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 绘形绘神, 跃然纸上)1《我们的民族小学》主要内容:课文层次清楚。
先写同学们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的情景, 再写课上和课下的情形, 最后以自豪的赞美之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古老的铜钟, 凤尾竹影子, 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 影子绵绵萦绕, 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忘的学校。
主题思想: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 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体现了祖国各民族间的有爱和团结。
2《金色的草地》主要内容:课文语言平实。
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 真实生动, 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 使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
第三段以吐泡泡的形式, 对阅读作了提示, 目的是引导读者理解草地会变色的原因;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 用拟人的手法, 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完整word版)阅读五写事(概括中心思想)(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阅读五写事(概括中心思想)(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195d88cfab069dc51220174.png)
1阅读训练(五)学习目标:一、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智慧小锦囊(一)什么是中心思想作者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一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问题,或宣传一种思想,或表彰一个人物,或传播一个经验……这种目的,就是中心思想。
(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1、看文章的题目。
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从题目知道文章是围绕“炸”而展开。
舍身的意思是舍弃自己的身体,从而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董存瑞为炸暗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它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歌颂了董存瑞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
2、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一篇好的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题旨,通常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
例如:老舍的《养花》中的结尾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这个结尾既总结养花的乐趣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3、看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直接点明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句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如《詹天佑》开头写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综观全文不难看出:全文紧紧围绕着“爱国”和“杰出”来写的,“爱国”和“杰出”正简洁、深刻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出现在开头有总起文章的作用。
又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结尾有一句话是:“的确的,伯父就是这样的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看关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往往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落花生》父亲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的话既是对孩子们的希望,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一、小试牛刀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人们都以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一个神童,学习成绩非常出色。
其实,并不是这样。
爱因斯坦小时1候脑子迟钝(dùn),学话很慢,直到3岁才会说话。
阅读100篇word版-附答案
![阅读100篇word版-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52f5bc360cba1aa811da88.png)
一千张糖纸①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糠"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更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②表姑在外婆家养病,她被闹得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累呀?"我和世香互相看看,没有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呀?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累的问题有时候听见大人说一声;"喔,累死我了!"我们会觉得那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累"距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啊当我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呀,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为什么不再多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呢,多好玩呀?"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攒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夫在一本薄薄的书里.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觉得糖纸有什么好玩世香却来了兴致,她问表姑:"你为什么让我们攒糖纸呀?"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③我和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会让今天的教子稀奇但在二十多年前我童年的那个时代,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④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外姜的四合院安静如初了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的;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把嗓子齁得生疼;我们还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⑤(1)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把它们洗干净,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
第六单元“成长故事”(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第六单元“成长故事”(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9f815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b.png)
知识点: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年美好的回忆”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以及懂的一些做人的道理。
《牛和鹅》描写了“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重点是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讲述了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
重点是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见。
《陀螺》描述了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感情”。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
尤其在语文阅读时,特别强调边读边记边想,你又有哪些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呢?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课外阅读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效率。
◇何处可以做批注: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作批注。
写批注的窍门阅读技巧点拨:如何作答通过动作、语言或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感情类题目6.我把老师的话说成“脚板印” 我打碎花瓶诚实告诉妈妈,被骂了。
父母忍不住扑哧笑了父母回到家互相安慰摘花摔晕(或“摘花摔晕过去”),想要上学(或“不要礼物要上学”)短文主要写我从一个把老师的话说成脚板印、打碎花瓶不撒谎、学习成绩不好让父母脸上无光的笨小孩,在父母的关爱下变成热爱学习的孩子。
7.动作诚实动作语言对我的关爱安慰激动开心宽容关爱喜欢学校、想上学(或“热爱学习”)【解析】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第⑤段,读句子“那片姹紫嫣红就在眼前,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忘了窗子没有插锁。
”可知,我看到那片姹紫嫣红的花时高兴地过了头,忘记注意自己的形态。
结合所学可知,“喜而忘形”中的“喜”指高兴,“形”指形态,故词语解释为:高兴得忘了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完整word版)小学三四年级课外阅读写景类.docx
![(完整word版)小学三四年级课外阅读写景类.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c7ec0964b35eefdc9d33367.png)
小学三四年级课外阅读:写景篇冬当瑟瑟的秋风捋走最后一颗果实,当滴滴秋雨祭奠完那季节的悲怆,自然,就踏着绵软的落叶飘然入冬了,一路紧赶的脚步,此时,舒缓了许多。
北方的冬,有如晚秋的满月,清寒的妆容,彻骨的明亮,沁心的朗照。
这都是因为冬的简约:湛蓝的天空,再没了暗云的翻滚,呐喊的雷声,闪电的狰狞;裸露的大地挺起它宽厚的胸膛,坦坦荡荡地由近及远地向天边排去,荡然涤尽了春的悸动,夏的浮躁,秋的欲望,恬淡着性情,悠远着生命,还原着万生万物最原始的空灵与寂静。
冬的空灵,拒绝花草的装点,不为五谷折腰,更无需果香扬名,以冰为品,用雪作魂,铮铮铁骨,铿锵气概,让群山仰止,让河流驻足!面对高举的苍穹,裸露的大地,你终可以脱去一身的疲惫。
当凛冽的寒冬冰封了那一季的风雨,才木然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才淡出了绿肥红瘦的争闹。
任凭你蘸着晶莹,把它们辑成篇篇童话,随手抛向空中,碎成片片雪花,纷扬飘舞,挂满枝头,落满山坡,厚厚地铺满心底的世界。
冰消时如滴翠,悄然无声;雪融时如玉碎, ( ) 。
拥着至纯、至诚,别了,我至尊、至爱的冬!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怆 ()舒缓()清寒()参考答案】 1.悲凉缓慢清冷2.文中把北方的冬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请在文中找出答案,用“”画出来。
【参考答案】2.比作“晚秋的满月”。
这样比喻的原因是:“这都是因为冬的简约:湛蓝的天空,再没了暗云的翻滚,呐喊的雷声,闪电的狰狞;裸露的大地挺起它宽厚的胸膛,坦坦荡荡地由近及远地向天边排去,荡然涤尽了春的悸动,夏的浮躁,秋的欲望,恬淡着性情,悠远着生命,还原着万生万物最原始的空灵与寂静。
”3.默读最后一节,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再仿照文中划线句子,写出一个比喻句。
【参考答案】 3.默然无语;仿写略。
4.冬是作者的至爱,那什么是你的至爱呢?说说自己最爱的一个季节,并简要谈谈理由。
秋①当叶子开始飘落,当枫叶红得似火,当阵阵凉风吹进人们心田时,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cfc2e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d.png)
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单元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分析。
在分析文本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最后,通过创作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表达。
这样的整合阅读教学,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单元主题;整合阅读;阅读策略;文学鉴赏;创作活动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学中,单元主题整合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不同的阅读材料整合到一个主题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主题的内涵。
本文将通过分析整合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单元主题整合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阅读兴趣淡薄学生阅读兴趣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材选择不符合学生兴趣。
部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内容过于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的文言文,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平时又缺乏运用文言文的环境,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严重的隔离感,往往无法让学生引起共鸣。
其次,阅读任务缺乏灵活性。
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有些教师一味强调机械记忆和死板默写,限制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延伸,阻碍了学生对阅读的积极参与。
另外,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教学时害怕遗漏,对待材料精读精讲,创作意图、段落大意、描写方法,使得学生对阅读活动失去了乐趣和动力,阅读变成了沉闷的任务。
(二)学生思路受限学生在阅读中思路受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缺乏自主思考能力。
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习惯性地依赖教师或教材给出的答案,缺乏独立思考和提问的能力。
这可能与平时对于问题的思考训练不足有关。
其次,阅读材料难度过高。
一些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所涉及的概念、知识点较为复杂,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或掌握,从而导致思路受限。
另外,教学方法不当也会限制学生的思路。
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例,教师常常将阅读任务局限在简单的理解与记忆层面,忽略了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维的能力。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0333005998fcc22bdd10d05.png)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1) 诗歌答题模式1。
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
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 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
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 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 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
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 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 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
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 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
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4)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5)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三年级第五单元描写的方法
![三年级第五单元描写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41ba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a.png)
三年级第五单元描写的方法
三年级第五单元通常是学习语文课程的内容,而描写是语文课
程中的重要部分之一。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可能会学习如何使用形
容词、名词和动词来进行描写。
他们可能会学习如何使用五官、感
官和情感来描写事物和人物。
通过课文、诗歌和散文的学习,学生
可以学会如何使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场景、人物和情感。
此外,学
生还可能会学习如何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进行描写,以及
如何通过对比和排比来增强描写的效果。
老师可能会通过阅读范例、写作练习和课堂讨论来帮助学生掌握描写的方法。
总的来说,三年
级第五单元的描写方法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丰富多彩的世界。
(完整word版)《父亲的画面》阅读附答案
![(完整word版)《父亲的画面》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5f81a2e518964bce847ca8.png)
(完整word版)《父亲的画面》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14分)父亲的画面(刘墉)①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②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
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③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
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真正的白雪公主,是从父亲买的《儿童乐园》里读到的,那时候还不易买到这种香港出版的图画书,但父亲总会千方百计地弄到。
尤其是当我获得小学一年级演讲比赛冠军时,他高兴地从国外买回一大箱立体书,每面翻开都有许多小人和小动物站起来。
我始终记得其中的画面,甚至那涂色的方法,也影响了我学生时期的绘画作品。
④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父亲的身影,站在我的身后……⑤父亲爱票戏,常拿着胡琴,坐在廊下自拉自唱。
他最先教我一段《苏三起解》,后来被母亲说:“什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怎么教孩子尖声尖气学苏三?”于是改教了大花脸,那词我还记得清楚:“老虽老,孤的须发飘,上阵全凭马和刀……"⑥父亲有我时已经四十多岁,但是一直到他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
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了什么样子!”⑦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
(完整word版)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完整word版)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01533f5bed5b9f3f80f1c01.png)
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人物是文章的灵魂,是构成文章吸引人的重要因素.而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它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人物的性格在作者的笔下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是需要作者精心刻画加以渲染的,并力求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跃然纸上。
比如,我们看到这样一段话,“阔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着一身坦胸露乳的黑布衣,手提一把九齿钉耙。
”是不是脑海里就会有一个憨态可掬的猪八戒的形象呢?“尖嘴缩腮,金睛火眼,毛脸雷公嘴”,我们一看就知道说的是孙悟空。
这就是人物刻画的作用。
一、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这五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起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
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完整word版)表达方式有五种
![(完整word版)表达方式有五种](https://img.taocdn.com/s3/m/742ecaafbe23482fb5da4cee.png)
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也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 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
倒叙、又叫倒插笔。
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有三种情况.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
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
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
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
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
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叙述常用那些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我”、“我们”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有时是虚构艺术形象,有时还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
word版小学高年级教学主题阅读五描写方法
![word版小学高年级教学主题阅读五描写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db95056294dd88d0d26bf3.png)
阅读主题五:阅读目标:认识描绘手法一、认识描绘手法描绘,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光景存在与变化的详细状态作精美的描述、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绘方法包含人物描绘和环境描绘。
(一)人物描绘:1.相貌描绘(肖像描绘),对面貌、姿态、衣饰的描绘称之为相貌描绘或肖像描绘。
2.行动描绘(动作描绘),是经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绘,来揭露人物性格的一种描绘方法。
3.语言描绘,是经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绘方法。
4.心理描绘,是经过解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内心感觉、意愿、梦想、考虑、思想斗争等),发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色的一种描绘方法。
(二)环境描绘:1.自然环境描绘,是对人物活动的地址、季节、天气、时间,以及场景的描绘。
它有衬托人物心情、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2.社会环境描绘,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氛围、地区风采的描绘。
文中的环境描绘,有什么作用?方法:①从环境自己的特色(如何的风光,什么时间、季节,衬着创造了如何的氛围)②环境描绘与人物的关系(衬托人物什么心理,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③环境描绘对情节的作用(推进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例:他亲身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塞外常常暴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当心还有坠入幽谷的危险。
不论条件如何恶劣,詹天佑一直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日,他攀山越岭,勘察线路;夜晚,他就在油灯下画图,计算。
环境描绘写出了自然条件的恶劣,衬托了詹天佑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文章赏识:张灵灵喘着气,心惊肉跳地把那只盛有蚕宝宝的塑料袋扔到地上。
“我不想再看见它们。
”她转过身,飞速地跑进校门。
金铃单独站在树下,用眼角瞄着那只塑料袋。
袋里的小蚕浑然不知发生了何事,仍旧在努力地爬来爬去,连带着整只口袋都在轻轻掀动。
金铃心跳如鼓,两手出汗。
捡回去吗?捡不捡?这但是他人抛弃的东西呀!乞丐才会捡他人不要的东西,同学知道了必定会笑话她。
(完整word版)记叙文描写+词语赏析教师答案版
![(完整word版)记叙文描写+词语赏析教师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38aae5866fb84ae55c8d3a.png)
记叙文描写:A 人物描写:外、语、动、心、神(人物描写的角度分为正面、侧面)B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时令、天气、景物、场面)和社会环境A人物描写的作用: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服饰的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5.神态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面部表情变化来反应人物的特定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总的来说,人物描写主要目的是揭示人物当时所处的状态(例如行动艰难、病情严重)、心理(例如紧张、恐惧)、性格(例如细心、谨慎)、情感(例如对母亲的爱之深)。
B环境描写的作用1、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和天气的特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暗示人物命运。
2、社会环境描写: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预示人物命运;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推动情节发展。
加点词语赏析:题型A:加点词的含义:所考的词语一般是比较形象、含蓄的,有时运用了一些修辞。
思路:1、注意词性或修辞;2、联系本义;3、联系语境,体会深层含义。
题型B: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找加点词的特点:辨析词性或涉及的修辞、描写方式;2分析词中所体现的人物在心理、性格、情感方面的特点;3分析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堂练习:1.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一个人的情感森林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树种,也不可能都是“落叶林”,或都是“常青树并且也不可能只分析:“草菌”是名词,本义是“草垫子”一种比喻修辞,比喻像嫉妒那样灰暗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主题五:阅读目标:认识描写手法一、认识描写手法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一)人物描写: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二)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
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方法:①从环境本身的特点(怎样的风光,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②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衬托人物什么心理,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③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例: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环境描写写出了自然条件的恶劣,衬托了詹天佑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文章欣赏:张灵灵喘着气,心有余悸地把那只盛有蚕宝宝的塑料袋扔到地上。
“我不想再看见它们。
”她转过身,飞快地跑进校门。
金铃独自站在树下,用眼角瞄着那只塑料袋。
袋里的小蚕浑然不知发生了何事,依旧在努力地爬来爬去,连带着整只口袋都在微微掀动。
金铃心跳如鼓,两手出汗。
捡回去吗?捡不捡?这可是别人扔掉的东西呀!乞丐才会捡别人不要的东西,同学知道了一定会笑话她。
可是就这么走了吗?让这些蚕宝宝躺在路边被行人踩死?被车轮压死?或者像那只可怜的小鸟一样,被顽皮的小孩子们一把捏死?金铃站在初夏的阳光下,脸已经晒得微微发红,鼻尖沁出一颗颗汗珠。
她终于飞快地向四周扫一眼,觉得并没有人注意她的动向,就猛地弯下腰,把那只塑料袋一把抓在手里。
天哪,但愿不要有人看见,千万不要有人看见!——摘自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三、练习: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2)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3)只有晨风吹过荒漠的草地,撕掠着青草,发出飒飒的声响.()(4)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
()(5)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6)背红十字挎包的人飞步跑来,弯腰扶起他,关切地问道:“你怎么啦?”( ) (7)只有晨风吹过荒漠的草地,撕掠着青草,发出飒飒的声响.()四、阅读达标训练幸福的回忆我真幸运,7岁时就见到了全国人民敬爱的邓小平爷爷,还与他老人家合影留念。
那张大照片,一直挂在我家客厅里。
每当我看到那张照片,我就会想到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星期天早上,我和妈妈去展览馆参观。
一路上,我蹦呀跳呀,挺高兴的。
突然,我们发现前面有很多人纷纷汇聚拢来,而且似乎都很兴奋。
妈妈跑上去一打听,原来邓小平爷爷来了,“妈妈我要看邓爷爷,我要看邓爷爷!”妈妈马上背起我,加快步伐赶上去。
我爬在妈妈背上,伸长脖子往人群里瞧,使出吃奶的劲也没看到邓爷爷。
我忍不住大声嚷起来:“邓爷爷,邓爷爷,您在哪儿?我要看看您!”在场的人听了都笑起来,让出一条缝。
我从妈妈背上跳下来,挤进人群中。
“小朋友,来!我在这儿。
”听到这个亲切的声音,我更加使劲往里挤。
只见前面站着一位老人。
个儿不高,宽宽的肩膀,花白的头发,红光满面,正笑眯眯地看着我。
他不就是邓爷爷吗?邓爷爷走过来,握着我的手,亲切地问:“小朋友,叫什么名字?”“我叫马千里。
”“哦!千里马儿日行千里,你跑得真快呀!”“是呀!要不怎能见到您呢?”我调皮地做了一个鬼脸。
“你这小嘴真甜呀!”说着,一把将我抱起,轻轻地亲了一下我的脸。
“千里马儿在哪儿读书?”“在育才小学读书。
”“可要听老师的话,不能调皮。
好好读书,头脑里多装点知识,那才是真正的千里马!”我听了,兴奋得直点头。
“千里马,和爷爷照张相好不好?”我太高兴了!连忙转身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和爷爷照相!我要……”“千里马的妈妈也一起来!”邓爷爷向妈妈招手。
妈妈挨过来了,周围的人也挨过来了。
我紧靠着爷爷,甜甜地一笑,“咋嚓”,在这幸福的时刻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1.用“~~~~”在短文中画出和短文第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幸福——()高兴——()3.摘抄描写邓爷爷外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邓爷爷的外貌是为突出邓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概括三、四自然段的段意。
5.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邓爷爷亲切接见作者,并和作者合影的事,赞扬了邓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提升训练藏羚羊跪拜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
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
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
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
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
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
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
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板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
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
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
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
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给自己下跪。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
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1.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表现本文主题的一句话。
2.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凤毛麟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2)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4.第④段中“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在全文结构上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第④段中藏羚羊“跪了下来”,并且流出了“长泪”,是为了_____________6.第⑨段中,老猎人在掩埋了藏羚羊的同时,也埋掉了杈子枪,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展开合理想像,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交代老猎人的去向。
(9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