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与腔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角与腔调(课前预习)
大家也许还记得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故事内容大体是这样的:
一天,一只乌鸦偷来一块肉,它停在树上,正要饱餐一顿,这时,树下走来一只狐狸。这只狐狸也正好肚子里饿得难受。当它看见树上乌鸦嘴上的那块肉时,已经垂涎三尺了。它想,怎样才能将肉骗过来呢?它想了想,灵机一动,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脚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一听急了,赶紧张开嘴唱歌,这样一来,肉就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改编成另外两种版本。版本一:
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顿,这时,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我马上警惕起来。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他老是骗人。看样子他今天又没安好心。我不理他,开始吃肉了。狐狸看见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下直打转。看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忽然,狐狸在树下说话了:“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我一听就知道狐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是要引诱我张嘴,骗走我嘴边的肉。于是我沉默不语,仍然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狐狸看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我一听这话急了,我想,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给小看了。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我气得哇哇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样没了。
版本二: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吃的可真不容易。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饿得头发晕。这时,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树上。一大块肉,足足有三两重。好,美味来了!我心里一喜。可是我心里又一急,怎么样才能把肉从树上骗下来呢?我脑子飞快地转动,好,想起来了,不是听说乌鸦爱慕虚荣吗?我就从这里下手。我清了清嗓子,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说完这话,半天没有听到树上的回答,我想,这只乌鸦,可能识破了我的计谋。听得树上吃肉的声音,我心急如火,心想还不快想办法,肉就被她吃光了。我又生一计,假装要走的样子,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就不会唱歌。”我偷眼瞧瞧乌鸦,看见她终于急了,只听“哇”的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我赶紧跑过去,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三个故事用了三种人称进行叙述,第一个故事都是第三人称,第二个故事乌鸦变成了“我”,以乌鸦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第三个故事中狐狸变成了“我”,以狐狸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内容一样,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在真实世界中写作(事件真实、心理真实)]
1.为什么写?
说实话,以前写文章从未注意过人称视角之类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根本就不懂得人称视角的含义。写文章一是为了考试,二是为了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考试的时候,为了让文章看上去真实一点,我总是使用第一人称,所以老会出现好多低幼化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样小品里的句子,对于全知视角更是一无所知。至于自由写作更不用说了。渐渐在学习和积累中感悟到,腔调和视角是一篇优秀作品的关键点。作品中的任意一个人物对于情节、整体以及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每塑造一个人物仿佛就
像是“生了个孩子”,过程痛苦,但结果美丽。只有这样,作品才会散发出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好味道”!
2.为谁写?
写作其实是自己的事。写作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因为内心装不完我们的喜怒哀乐还有思考,所以要写下来,当作是岁月的纪念。为了自己的写作,是潜在岁月的河流中,安静地聆听自己的心跳,记录下看到的一花一叶的音律。至于视角与腔调的问题,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心理,更透彻地领会文章的主旨,以最好的方式进入文章。
3.写什么?
每每到了考试,我们总是会为此而烦恼。因为一到考试想象力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枯竭,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人称视角与腔调是与题材紧密结合的,写自己的故事大多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我曾经很勇敢地尝试了一次用全知视角讲述一个俗套的故事,结果惨败。后来我发现老老实实地用第一人称写点小事效果似乎不错。人总应当提高自己,所以往后还应当练习用用全知视角,让自己和读者都过一把造物主的瘾。
[在真实世界中写作(事件真实、心理真实)]
●我的做法
上面我们交流了一些事实性知识。要想写好文章,还要掌握一些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交流一些同伴的反省认知知识哦。
◆目标
1.了解人称、视角、腔调的有关知识和运用方法;
2.根据主题、情感表达的需要,选用适宜的叙述人称、视角和腔调进行叙述文写作。
◆级表
说明:在不同层级之间难以取舍时,可以依据‚整体倾向‛判断;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现有层级划分下再添加‚+‛、‚—‛。
【备注】
1.关于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优点是有真实感。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使读者产生真实感。在阅读文章时,我们首先变为一个倾听者,只有经过更加深入地阅读后,才能在叙述者背后发现作者和我们自己。就这样,第一人称叙述方法为我们营造出一种浓重的,貌似真实的气氛。似乎,我们看到的情节确实在某些人身上发生过。缺点是视角单一。单一视角有利于表达一种看法、观点,并且是自然而然,不露痕迹的。由于叙述者具有隐蔽性,容易使人误认为是作者在叙述,或者在表达作者的看法,所以能够更主动的争取读者的认同。单一视角即不利于表现宏大的场面,无法准确的描绘人物行动,更不利于其他人物心理分析,因此受到一定的局限。
(2)人称与视角密切相关。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述者同时也是事件里的人物(即使转述故事,也是第二层故事人物),他的立足点在事件内部,所以采用的也必然是有限视角;当使用第三人人称时,作者则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事件,其视角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全知的。通常使用的人称主要是第一、第三人称,关于第二人称的使用至今还是一个争议的话题,大家也应慎重使用。
2.关于视角
(1)叙述者(叙述行为主体)不等同于作者(写作行为主体),而且往往不是作者。热拉尔〃热奈特为此作过极为清晰的界定:《高老头》的叙述者不‚是‛巴尔扎克,尽管他不时表述巴尔扎克的见解,因为这位叙述兼作者是个‚了解‛伏盖冷公寓及其房东和房客的人,而巴尔扎克只不过把这一切想象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篇虚构作品的叙述情境当然永远不会和它的写作情境相吻合。
(2)相对于全知视角的叙事,有限视角无疑具有很多优势。但有一个最大的弊病。因为叙事的视角受到局限,作者无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叙述整个故事所有的细枝末节。简单地来说,人物可以去的地方,叙述人的视线却无法抵达。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作品中‚跳角‛(从一个视角跳到另一个视角)现象时有发生。
(3)视角对于叙述文的叙述、情节的组织和人物的描写,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视角便产生两个不同的事实。事实的各个方面都由使之呈现于我们面前的视角所决定。‛‚组成虚构世界的事件永远不可能靠‘自身’,而总是通过某种角度,凭借某种观点呈现在我们面前。‛(托多洛夫)‚在很多情况下,如果视点被改变,一个故事就会面目全非甚至无影无踪。‛(华莱士〃马丁)
(4)‚确定从何种视角叙述故事是写作中最重要的抉择,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文章人物及其行为的反应,无论这反应是情感方面的还是道德方面的。‛(洛奇《小说的艺术》)
(5)你选择的视角决定了写作成败的一半。因为视角决定了文字的风格,决定了人物的个性,有时甚至决定了主题的意义。(白先勇)